孙氏家谱 树 培 天的 排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3收藏

孙氏家谱 树 培 天的 排序,第1张

得姓始祖

孙书。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在任陈 国大夫时同太子御寇很要好,御寇被杀后,他怕受株连而逃到齐国。到齐国后,陈完不愿再用 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改成田姓(古时田和陈发音相同)。田完的四世孙田桓子无宇有二子,小儿子田书,字子占,在齐国为大夫,因为伐莒(周代诸侯国)有功,齐景公把他封在乐安(今山东省博兴县北),并赐他孙姓。孙书就成为孙姓始祖。

迁徙分布

唐高宗时期,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时,河南的孙氏族人随同着到了那里安家落户。 唐僖宗时又有河南孙氏族人随同王潮、王审知入闽,定居福建。

据资料记载,有一支孙氏世居河南陈留。唐僖宗时,这支孙氏出任中书舍人、两浙节度使。他有个儿子名叫孙俐,文韬武略,很有才能。当时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孙俐被朝廷选为佰将,带兵征战在闽、越、江右一带,立了军功,被封为东平侯,他和家人定居在了虔州虔化县(今天江西宁都)。他的后代又迁向了福建、广东。清康熙中,这一支孙氏族人迁至广东香山县翠亨村。后来出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据史书记载,唐朝末年,孙氏族人从河南光州(今天河南潢川)迁入福建泉州。台湾的孙氏都是从福建泉州迁徙而来的。

孙氏在国内分布很广泛,海外不少国家也都有孙姓华人。

孙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后,一直活跃在河南和山东一带。春秋初,姬姓孙氏一直世袭卫国的上卿,权倾一国,孙姓在河南地区发展很快,到春秋末,孙氏在卫国失宠,北迁晋国。发源在山东的妫姓孙氏发展得蓬蓬勃勃,尤其在战国时期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孙武,其子孙明因父功而封富春侯,封地在今浙江富阳,形成了孙氏的南方著名郡望吴郡。秦汉以后,妫姓孙氏成了全国孙姓的主力,由山东向四周拓展,西进山西太原,南达浙江南部,向西南达到湖北。三国时,孙坚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吴国,孙氏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在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中原和江南的孙氏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一批孙氏名家大族。到了唐宋时期,孙姓已遍布于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在宋朝形成的百家姓中,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可见孙姓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明末清初,孙姓也进入了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孙姓大约有105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5,为宋朝第十一位大姓。孙 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约占全国孙姓总人口的11.8,占安徽总人口的2.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南、山东、江苏,这四省孙姓大约占全国孙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江西、河北、四川、浙江、湖南、湖北,这六省的孙姓又集中了44。形成了长江以北孙姓为主力的布局,皖豫鲁苏,长江流域为两个集中分布的孙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孙姓大约有11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8强,为明朝第十四大姓。宋、元、明近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孙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低,近600年中孙姓人口纯增长率只有13,净增加了14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20.8)、山东(14.5)、江苏(13)、江西(11.9),这四省孙姓大约占孙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陕西(6.7)、河北(5.8)、安徽(5.6)、山西(5.6)、河南(5.1),这五省的孙姓又集中了29。浙江为孙姓第一大省,占浙江总人口的1.6。宋、元、明期间,孙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东部地区迁移,而中原地区孙姓人口萎缩。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赣、鲁苏两大块孙姓人口聚集地区,孙姓聚集重心开始向东移动。

当代孙姓的人口已达1 848万,为全国第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54。从明朝至今600年 中孙 姓人口由119万激增到1 848万,增长了近16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 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 增长了13倍。孙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分布于安徽、黑龙江、河北、辽宁、江苏、吉林,这六省又集中了42。山东为当代孙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孙姓总人口的16.9,占省总人口的3.3。占省人口比率最高的省份是黑龙江(3.5)和吉林(3.4)。以长江为分水岭,孙姓显示了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华东沿海省份连接东北三省的孙姓分布带。在最近的600年期间,孙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其特点是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强劲地回迁,同时,出现了黄河下游的孙姓人群向东北地区的大量移民。

关于更多姓氏知识可以参考百姓通谱。国内最好家谱网站。(wwwjp5000com)

关于姓名组成,可以这样解释: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魏、蒋渖韩杨", 许多华人都对这四字谣感到熟悉。即使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也听说过百家姓。姓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个人特征,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它与社会学、历史和传统有密切的联系。 

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对名字的解释是:“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我们的理解是:“名”是由看不见的“命”和看得见的,喊得出,并具有一定意义的文字符号所组成的。“命”是属于无形的,无音、但具有一定灵性的阴性物质,也就是现代西方科学家正在探索的,所谓的“暗物质”之类的东西。“名”是有形的、有音、有义的文字符号,属阳性物质。由这两种阴阳物质所组成的“名”,代表着人和事物的“命”,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代号。

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姓名,蕴含了人的精、气、神。凡人必有姓与名,名与姓既是人的一种符号的代表,同时又是人的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的名与姓十分珍视。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苏东坡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诸先贤都道出了姓名对人的重要性。相信一个好的名字会助你名利双收,事业成功,生活如意!

小宝宝来到世上,每个父母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可以说为了孩子的姓名绞尽脑汁、浮想联翩,有的翻阅《词海》寻找那些名言佳句,有的请亲朋好友提供名字方案,从中进行选择;有的干脆到起名公司求一个好名,无论以何种方式为孩子起名,都说明了家长们的一个共同心愿,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个吉祥如意的名字。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符号和称谓要伴其一生,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是一个人一生的缩影。从一个人的姓名的分解中可以看出家庭的希望、本人的兴趣、爱好、志向、情操、抱负和理想,也可窥见友情、习俗、民风、时代特点等等。有人认为,人的姓名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代号或符号,信手拈来,随便取名即可,其实不然,一个人从呱呱落地起其血型、生理节律、内在信息就已经确定了,而人们所能看到的或者每天都要互相打招呼的是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名字,而隐含在名字里的更深一层的生命寓意,却在不经意中被人所忽略了。文如其人,人如其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中,一个人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文化,决不是毫无意义的可以任意取之的代名词。在生活中,单从性格方面的差异来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性格温和、平易近人;有的人脾气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没说上几句就暴跳如雷、极易激动;还有的人当别人叫他的名字时,他就无缘无故地感到不舒服,这是因为:其姓名中带有信息紊乱之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自己的希望和追求,特别是现代社会,对于有的人来说,事业就是他的生命,甚至重于生命。但是对每一个人来说,干事业这句话的含义千差万别、天高地远。对于有的人来说,成功容易,唾手可得,而且成就辉煌,名利双收,不干则己,一干就有飞黄腾达之势;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干事业总是困难重重,拼命劳作,四处奔波,劳而无获,劳而无功,永无顺心如意之感,有的甚至历尽艰辛万苦,事业不成,因为这样,有的人事业心很强,但总不敢轰轰烈烈地干,就是干起来,也总是提心吊胆,前途莫测,基本上,人的财富是努力中得来的,但是也有许多人自认为努力了半辈子,但财富依然如昔,自叹命中就是无财,当人们在从很多方面寻找原因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从自己的名字上找原因。其实一个人的名字与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一个公司需要有一个代表企业形象的响亮的名字才能聚财,一个人的名字也是如此,作为个人,如果姓名带有影响经济的不良信息,那么对他聚集钱财也有一定影响。 

在当今社会,人名作为一个符号,他传达了一个特定的个性化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名字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名字作为符号的含义。如今名字已带有时代的信息,铭刻着文化观念,留下了家族血统的烙印,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隐寓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和目标追求,它对人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名字是家庭教育的起步,是父母对孩子人生前景的信息密码的锁定,是强化个人愿望或社会责任的"固化剂"。人的名字不仅作为一个人的符号,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而且又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所不能缺少的工具伴其一生,具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当我们一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时,立刻就会想到这个人的外貌、性情、气质、经历和事迹。正如唐代诗人李益的一联名句:"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突然碰到阔别多年的友人,竟茫然不识,自报了姓氏之后印象仍很模糊;只有一提到名字时,友人昔日的音容笑貌才在脑海里凸现出来,宛如昨日。可见,名字与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名字要伴随人的一生,始终和人荣辱与共,人可以改变或抛弃他,而他却永远不会背叛自己的主人。人名即人,言其名可以想到其人。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最初接触到的就是对方的名字,一个好的名字往往会给对方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一个一般的名字往往留不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个名字甚至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因为名字走运或背运的轶事,有些虽然近于荒唐,但从中却可以窥见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  一名之得,可以成龙;一名之失,可以为虫,真是"成亦萧何,败亦萧何"。一个成功的名字不仅可以激励自己奋发进取,而且是迈向社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我国的姓名是由一笔一划构成的方块汉字所组成的,它既有象,又有数,还有音,也有义,这些象、数、音、义都具有阴阳五行的内容,每个汉字跟周易八卦的符号来源,有相通之处,不是随意乱造的。它也像八卦来源那样,“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于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去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如“水”、“火”二字,很明显就是由八卦中的“坎”“离”二卦的卦象演变而来。“日月山川”,就是宇宙自然物的符化符号。每个汉字相当于一个“小太极”,并通过数千年来无数人对它们的使用,加强了对汉字的意念,必然字内储存了一定的信息。

名字中的字形,相当于佛道教中的“符”,字音,相当于“咒”,字义,相当于气功界所说的“意念”。写名字的时候,等于是在画符,叫名字的时候,等于是在念咒,同时又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给名字加意念。意念这种无形的力,能量是很大的,它能改变一些事物,自然也包括命运在内。根据“万物可类象,万物皆有灵,万物能通灵”的观点,汉字一定潜藏着很多尚待开发的奥妙和信息,很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和应用。故我国很早就有人利用汉字来预测人和事物的吉凶祸福,并有不少这方面的测字专家,如宋朝的谢石,就是其中很有名气的一位。

日本有一位研究中国汉字的专家,曾感慨的这样说过:“中国的汉字好比是‘集成电路’,它储存了较多的信息。”故有人能从单个汉字或由汉字组成的名字,测出一些令人吃惊和信服的事。而且通过汉字名称中所含的信息,去影响人和事物命运的吉凶,就不足为奇了。根据现代研究,还发现汉字可以用来为人测病、治病和开发智力,这已在美国科学界引起了重视。

诚然,中国人的姓名结构是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文化价值的。众所周知,汉字又与周易八卦有相通之处,故汉字所组成的姓名结构必然其字内储存了一定的信息,从其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其家庭的希望、本人的兴趣、爱好、志向、情操、抱负和理想等。

至于辈分么,我是这样理解的:

  中国古人起名除姓名外常有字、号等,后演变为以“姓+族辈+名”为主的家族式起名方式。辈分,作为族谱上的约定俗成,有史以来不可轻改,其除了规定家族纵向的血缘关系外,还寓意名望、寄托理想。但如果强行按辈分取名,那么姓名的第一、二个字就是固定的,因此,第三个字的选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甚至无法找出合适的名字组合,从而影响了一生的幸福!

  现在人们已经不再重视家族族谱上的约定俗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起名字,所以按辈分取名也就不再重要了。不过取名字还是要有点中国特色: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以及东西方文化日益互渗,姓名多样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然而,还是希望家长们在给孩子们起名时尽量不要全盘西化,毕竟,中国人起名最好还是要有我们中国人的特色!

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出了多少皇帝来排序的。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更不是按各姓氏出了多少皇帝来排列的; 只有几个排在前面的姓氏是取自当时的望族,非富即贵。其余姓氏排列主要是讲究句句压韵、琅琅上口、好学易记。

《百家姓》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的正妃之姓;李则为南唐国王的姓氏。

孙氏家谱 树 培 天的 排序

得姓始祖孙书。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在任陈 国大夫时同太子御寇很要好,御寇被杀后,他怕受株连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