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赵孟芾和他夫人夫妻感情很好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4收藏

形容赵孟芾和他夫人夫妻感情很好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第1张

相濡以沫 [ xiāng rú yǐ mò ] 

解释: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出 处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例 句

1 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只有互相帮助,~,才能渡过难关。

汉字起源与书法形体(书体)的演变

一、汉字起源的说法:

关于汉字的起源,自古以来流传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为结绳说。《北史•魏本纪》中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在《周易•系辞下》中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对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二是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纬•干•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离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兑卦,泽字的古文。

三是仓颉造字说:此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里有“仓颉作书,后稷作稼。”《荀子》《韩非子》也有记载。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盛行。《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说:仓颉“生而见鸟迹,知着书”。许慎《说文解字•序》有“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仓颉,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供联盟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宋淳化年间,有一部著名的书法集子叫《淳化阁贴》,其卷五载有古篆书二十八字,传说是仓颉所写。

四是图画说: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出土于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盆上有四个鸟形图案,与古汉字中的“鸟”(上行)和“隹”(下行)对照,十分相似。《说文》说,“隹”是短尾鸟的总名。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拿它们与古汉字中的一些“鱼”比较,其相似的程度,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的。

五是河图洛书说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图”“书”出自河洛,其事何其神秘!神秘主义正是此说的一大特点。虚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图画与书录,实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易经》与《尚书》。《辞海》“河图洛书”条下说: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一说禹治洪水时,上帝赐给他以《洪范九畴》(《尚书•洪范》),刘歆认为《洪范》即洛书。

二、汉字书体的演变与发展

1、甲骨文

甲骨文是古汉字的一种字体,特指商末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所记的文字。殷人遇大事小事,如祭祀、征伐、渔猎、出入、年成、风雨阴晴、疾病祸福等,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占卜的方法是首先打磨乌龟壳(主要是龟的腹甲版)或者其它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然后凿钻其反面,再加火烤,使正面显示裂纹。他们在卜兆旁边刻上文辞来记录向神鬼询问的内容、神鬼的启示以及后来事情发展的结果,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甲骨文辞,或者叫做殷墟卜辞。其实,另有一些特殊刻辞并非用于占卜,而是主要用于登记龟甲兽骨的来源、数量、整治的过程,以及有关人员的名字等,内容往往十分重要。

王懿荣是鉴定出商代龟甲兽骨文字的第一人。在1899年,王懿荣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时候殉职了,他所收藏的甲骨归于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刘鹗(字铁云),他把所收藏的甲骨片编为《铁云藏龟》一书,此书即是第一本甲骨文着录书。

甲骨文单字约有4,000,已识1,500左右,未识的多属专名、僻字。甲骨文象形性很强,但已“六书”齐备。前后期字形有比较明显的历时变化,各期之间,各期之中,部分字有多种写法,缺乏统一、固定的样式。因以锐器刻就,所以笔画多呈线形,相当均匀。

2、金文

金文是古汉字的一种字体,又称吉金文字、钟鼎文字、钟鼎彝器款识等,主要是指商周时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中国大约从夏代开始进入青铜时代,晚商达到鼎盛阶段。当时的青铜器上常铸有作器者的族名、私名和所要祭祀的祖先名,字形比较原始,字数由少到多,能很清楚地反映出汉字发展演变的脉络。商末周初一段时间,青铜器冶炼、铸造技术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殷周王朝用大量的青铜赏赐贵族、大臣。这些人铸造青铜器时,往往要刻铸铭文来记述时王的恩赐,颂扬祖先的功烈,企望长久地留传给子孙后代。

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说:着有族名金文的铜器,时代往往比早期甲骨文晚,甚至在西周早期的铜器上都还时常能看到这种金文。但是它们的字形却比早期甲骨文更象形。这种现象应该是古人对待族名的保守态度造成的。

1985年容庚《金文编》修订第4版采用铭文3,902件,收正文(可识的字)2,420字,附录(还不能确定的字)1,352字,共计3,772字。这是今日可见金文的总数,虽不一定准确,也相差不远。同甲骨文相似,金文也是以象形字为基础,象形性很强,六书齐备。因系范铸成字,所以笔画大多肥胖,但不如甲骨文那样均匀。这些是金文字形方面较为突出的特点。

3、战国文字

战国文字处于从商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向秦汉时代的篆文、隶书过渡的重要阶段,内容比较丰富。依据记录文字的材料,分石鼓文、盟书文字、简帛文字、玺印文字和货币文字,下面逐一介绍。

石鼓文:《石鼓文》是唐代初年在天兴县(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发现的,共约700余字,分刻于十面石头之上。石头直径三尺有余,形似大鼓,于是人们就叫它石鼓。石鼓上的文字均为四言诗,一共十首,主要记述了秦国国君整治道路、游观渔猎的盛况;因其讲到打猎的内容特别多,所以后人也称它为“猎碣”。“碣”的意思是圆顶的碑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鼓上的文字多已磨灭,仅存272字。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长篇石刻文字《石鼓文》在汉字史、书法史等方面同样占有很高的地位。作为秦始皇“同书文字”之前的秦系文字,《石鼓文》是大篆书体的典型代表,可称之为“篆书之祖”。

盟书文字:1965年出土于山西侯马晋城遗址的战国初叶的盟书文字,不仅是中国早期盟书类文献的典型代表,更是早期毛笔字文献的典型代表。“盟书”,也叫“载书”,是记载盟誓约信的专门文书;一般一式多份,一份收藏在盟府,一份埋藏在地下,另一些则分由与盟者保管。侯马盟书大多是用毛笔书写于圭状的玉石片上,其字体虽跟当时的铜器铭文近似,但较少雕琢之气,要显得自然得多。

简帛文字:简指简策,帛指帛书,是按材料称呼的。出土的文物资料证明,从战国到魏晋时期,人们主要是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来写字的。竹片叫简,木片叫札或牍,统称为简牍。若干简编缀起来叫策(通“册”),连称“简策”。汉武帝末年,鲁共王为扩建宫室,拆毁了孔子的旧居,在墙壁中发现了大量的战国竹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现的一批竹简。晋武帝时汲郡有人盗掘战国时代魏襄王墓,从墓中掘出带字的竹简好几十车,是中国历史上竹简的又一次大批发现。由于竹简上的战国文字是用古隶写成的,起笔较尖,末笔较重,形似蝌蚪,因而人们叫它“蝌蚪字”。

玺印文字: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实物,玺印大约出现于春秋中叶,到战国时代已很通行,这与当时战事频仍、贸易发达的局面相应。研究玺印文字,有助深入探讨汉字的特性及应用状况。而要在有限的方框中合理地布置若干方块汉字,没有专门的技术和高深的美学修养,显然是不行的。

货币文字:在商品交易媒介上所使用的文字,如布币、刀币、圜钱等

4、篆书

大篆和小篆统称篆书,主要流行于汉代之前。大篆是比较宽泛的称呼,一般指《说文》籀文和石鼓文等先秦的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纳丞相李斯的意见,积极推行统一全国文字的政策,将秦国固有的籀文形体简省删改,形成了一种新的正式字体,称为小篆。李斯是历史上篆书的第一大家,秦王朝统一文字政策的主要策划人和推行者。

篆书的特点在于字体结构整齐,无论笔画多少,都是一笔一笔地拉长来写,笔画的疏、密、长、短都要求配合得很好。汉字发展到了小篆阶段,从笔画到结构,前所未有地表现为定型化,对汉字规范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小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多见,存世的有许慎《说文解字》及一些刻石。篆书字体庄重威严,因此在楷书一般化以后,仍旧作为印玺字体、匾额文字。

秦代的刻石,主要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芝罘刻石》《碣石门刻石》《会稽刻石》等,它们都是根据秦朝丞相李斯篆书刻写的。

5、隶书

晋朝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书。隶书者,篆之捷也。”这些是说,和小篆相比,隶书是一种比较便捷易写的书体,由于政务繁杂、需要书写大量文件,因而就采用隶书书体,由普通小官吏协助书写。

秦代的隶书和小篆相当接近,因为它通行于秦代,所以被称为“秦隶”。秦隶经过演变,逐渐脱离篆意,同时进一步丧失汉字的象形意味,于是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特点:字形扁平,字的构架多有方折棱角,笔画有粗有细,形成波势和挑法,所谓“一波三折,蚕头燕尾”,使汉字形体出现了质的变化。隶书以下的近代文字,象形性减弱了,符号性加强了,成为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一般说的“一波三折,蚕头燕尾”式的隶书,主要指通行于西汉中叶到晋初一段时间里的“汉隶”。由于汉隶讲究波磔,特别是撇笔和捺笔,像“八”字一样呈左右分开的形状,所以又称“八分”。

根据最新考古发掘出土的资料来看,秦隶之前已古隶存在。看秦代墓葬遗址出土的竹简上的文字及释文,字体已有较多的隶意,有波磔,有挑法,书写比其后出现的小篆还要草率快捷得多。隶书之所以比篆书简捷易写,关键就在于“隶变”。所谓“隶变”,是指篆文经隶书的转写而使它的形体发生变化。

6、草书

广义的说,草书就是比较草率的字体。古文字有古文字的草率写法,今文字有今文字的草率写汪。狭义的说,草书是一种书体,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

梁开帝萧衍《草书状》认为,今草的产生是由于:“诸侯争长,简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之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盖今草书是也。”说明了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到草书之名的是《说文解字•叙》,叙中明确指出“汉兴有草书”。

字形特点:草书自身也有一个发燕尾服演变的过程,大致说来,从汉到唐,先后出现了章草、今草和狂草等主要形式。“章草”具有严格的条理法则,所以人们把汉代隶书笔法的草书称为“章草”,把后来带楷书笔法的草书称为“今草”。通常所说的草书就是指“今草”。

东汉末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家张芝,字伯英,他的书法精妙绝伦,人称“草圣”。唐人张怀瓘《书断》则把张芝的章草、今草列为神品。到了唐朝,又出现了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这张旭,字伯高,首创“狂草”,人称“草仙”。狂草是今草进一步艺术化了的表现方式,常常一笔数字,连绵不绝,恣肆放纵,形状十分奇丽。

7、楷书

楷书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楷书是在汉隶基础上省改波磔、增加钩挑而成的一种书体也叫“正书”“真书”。楷书由汉隶蜕变而来,所以历史上还称它为“今隶”。至三国魏钟繇和晋王羲之,进一步规范体势,使楷书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书体。

和隶书比较起来,楷书的线条更平直,而字形定型化则得到进一步加强。具体说来,汉隶的笔势大多是扁方开头向外摊开,而楷书笔势则大我是长方形状,向内集中。汉隶的用笔大多带有波磔,粗细变化很大,而楷书用笔要么比较平稳,要么出现硬折,粗细变化相对少。楷书具有严格法则、十分规范的文字形式,如讲究“永字八法”等。

楷书史上出现了各种各样楷书书体,如魏体、欧体、褚体、颜体、柳体、瘦金体、赵体等等。所谓“魏体”,是指北朝元魏时石刻、摩崖、造像石上的书体,又称“北碑体”或“魏碑体”。魏体体态多变,而以方正凝重为主,是隶楷变法时期的一种重要书体。“欧体”是唐代欧阳询所创的楷书书体。“褚体”是唐代褚遂良所创的楷书书体。“颜体”是唐代颜真卿所创的楷书书体。“柳体”是唐代柳公权所创的楷书书体。“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在唐人薛稷楷书书体基础上所创的楷书书体。“赵体”是元代赵孟芾所创的楷书书体。在众多的楷书书体中,“颜体”的雄健庄重,“瘦金体”的遒劲华丽尤其值得关注。

8、行书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单间的一种书体,也是日常最常用的一种书体,因此又可以说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唐人张怀瓘说:“不真不草,是曰行书”。事实上,行书正是为了补救草书难以辨认和楷书书写太慢而产生的。东汉末年,草书和楷书盛行,行书一方面接受草书的影响,但又纠正草书的漫无标准;一方面接受楷书的影响,同时又避免楷书的书写费力。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发挥两方面的优点。

行书是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若草书万分多的,也可叫作“草行”或“行草”;楷书成分多的,也可以叫作“行楷”或“真行”。清人刘熙载《艺概》说:“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

历代的行书名家很多,而首推晋代的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因做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又称王右军、王会稽。他年少时精心学习卫夫人的书体,后来学张芝的草书,学钏繇的楷书,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创出妍美流畅的书体,并且达到了神妙的境界,古今无双。王羲之的书迹传世很多,最著名的自然要属被书家列为行书极品的《兰亭序》。唐代的一些大书法家不仅楷书写得好,而且行书也负有盛名,如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褚遂良、薛稷等。到了宋代,更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名家辈出。

柳体的柳公权

唐代

颜体的颜真卿

唐代

欧体的欧阳询

唐代

魏体,一般叫魏碑

北魏的碑刻字体

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代表作《龙门十二品》等

赵体的赵孟

1

7\

宋代

(最后那个字念

自己百度就有此人,是个大书法家)

陆游唐婉的悲情故事

夜深深,情也深深

杨柳岸边

天涯明月黯伤神

多少云烟过眼,多少新旧啼痕

过尽千帆,何处系孤魂

雨涟涟,泪也涟涟

北风扑帘

卷不起相思一片

多少失魂荡魄,多少痴心不改

往事苦缠绵,前尘后世也无言、、、、

陆游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而他与唐婉的爱情悲剧,也是中国历史上用真心和眼泪写成的一首千古绝唱,千载之后,犹令人唏嘘不已。

陆游和唐婉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长大后,一个生得风流倜傥,一个出落得温柔美丽,在两家人的撮合下喜结秦晋之好。由于从小情投意合、两小无猜,二人婚后如鱼戏水,感情甚笃。当时陆游正在准备科举考试,于是在陆家书房里,一个埋头苦读,一个红袖添香,可谓琴瑟和谐。每当陆游读书读累了的时候,就拥着唐婉谈心,从对家庭生活的憧憬到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唐婉都非常理解他。陆游常暗暗感叹:能得唐婉,今生足矣!可就在他们享受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发誓白头到老的时候,命运的阴云却已悄悄向他们移来。

陆游的母亲,也就是唐婉的姑母,非常宠爱儿子。当初从顺了儿子的心意,把侄女娶进门,

她没想到二人会到如此形影不离的地步。虽然陆游每天早晚照例来给他这个母亲请安,但总是话还没说几句就匆匆离去了,让她觉得心里空空的。不一会儿,书房里就传来儿子爽朗的笑声,间杂着儿媳温柔的声音,更增加了她心中的失落感。“这个唐婉,怎么像个勾魂的小妖精,自从她过门,游儿就忘了我这个娘了。” 陆母愤愤地想,渐渐地,她怎么看儿媳妇,怎么不顺眼。但唐婉出身名门,知书达理,温柔大方,陆母一时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春去秋来,转眼三年过去了,陆游和唐婉生活和美,只是始终没有孩子。在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就是说,不为祖上传宗接待是最大的不孝。一天,陆母终于忍无可忍,把儿子叫到面前,说:“我年事已高。可唐婉自过门到现在,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这不是要断咱们陆家的根吗?你去把她休了,母亲再为你娶一个。”

陆游闻言如晴天霹雳,一时都傻了。良久才回过神来,母亲的理由他没法反驳,只有苦苦哀求她暂时再容唐婉一段时日。可母命已决,竟没有回转的余地,他只好失魂落魄地返回自己的住所。

三载伉俪情深,如何说出休妻这样的话!陆游在住所外徘徊了好久,无奈打起精神进得房去。虽然他竭力掩饰,强作欢颜,但聪明的唐婉马上觉察到了丈夫情绪异常。在妻子的追问下,陆游只好把母亲的意思说给她。话还没说完,唐婉已浑身发软,眼前一黑,几乎昏过去,在丈夫的搀扶下才勉强坐下来。 “婉,你不要太悲伤,容我再跟母亲商量,尽早接你回来。”陆游不知所措地劝道。 “夫君,”唐婉刚一启口,便泪珠婆娑,“我早知母亲不喜欢我。恐怕你我今生是没有再做夫妻的缘份了。”

当晚,二人相对无语,枯坐到天明,度过了他们生命中最漫长的一个黑夜。天明时,他们商定先在外面找一所房子让唐婉暂时寄身,等陆游说得母亲回心转意后,就把她接回来。

陆游在外面租了房子,偷偷与唐婉会面的事,很快就让母亲知道了。她非但不听儿子解释和恳求,反而大张旗鼓地为儿子物色起新媳妇来。陆游则百般反对。可怜唐婉在其间进退两难。

两年后,经过漫长的煎熬,陆游和唐婉深知无力回天。无可奈何中,唐婉改嫁赵士程,陆游也遵母命,娶了一位王家女儿。一对爱侣,劳燕分飞,从此开始了各自的家庭生活。

日子在平平淡淡中流逝,突然停在了宋高宗绍光二十四年(1155年)的一个春日。这时,陆游已经三十岁了,自从和唐婉分别,她就意兴颓废,这日看到春色满眼,不禁感慨蹉跎了如许岁月,决定出去散散心。陆游信步来到城东南的沈园。园中春光明媚,百花吐艳,蜂蝶乱舞,莺燕争啼。想当年自己和唐婉经常来这里游玩,如今物是人非,大好春光徒增烦恼。但陆游仍不忍离去,在园中漫无目的地游荡着,唐婉的音容笑貌,渐次清晰,浮现眼前,就是记忆也是如此的温暖而甜蜜啊。

忽然,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他不由得循声望去,一个袅娜多姿的身影正从对面的小桥上走了过来,那不是唐婉吗?陆游揉揉眼睛,怀疑自己是在梦中。没错,就是她!

原来,唐婉与赵士程结婚后,虽然丈夫是一位谦谦君子,对她很好,但“曾经沧海难为水”,她的心已经全部给陆游了。这日,赵士程见她又是一个人坐在窗前发呆,就拉她出来散心。没想到,居然在这里碰到陆游。

数载分别,一朝相见,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唐婉看到眼前的人,依旧风流倜傥,只是眼中有无限痛苦,正痴痴地盯着自己看。而陆游见无情岁月虽然在心爱 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风采依旧,淡淡的神情中自有一派说不出来的韵味。他真想奔过去拉住她的手,向她诉说这些年来的相思之苦。但这时他看到了唐婉身边的赵士程,才突然意识到,唐婉已经是他人的妻子了。

唐婉平静地和陆游打过招呼,便与之擦身而过。难道她还在恨我吗?目送着那熟悉的背影渐行渐远,消失在烟柳深处,想到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顿时感到万箭穿心之痛。

“相公,请用饭。”一声招呼惊醒了茫然独立的陆游。原来是一个身穿青衣的小童。在他们身边的亭子里,则已摆好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酒菜。

“是谁送来的饭?”

“相公,是我家夫人让送过来的。”

顿时,陆游什么都明白了。酒桌上饭菜丰盛,放着一壶自己最喜欢喝的黄藤酒。泪眼朦胧中,陆游仿佛又看到唐婉端坐在对面,笑脸盈盈地拿起酒壶,斟了满满一杯,递到自己面前。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一杯又一杯。

“相公,您醉了。不能再喝了。”在一旁斟酒的小童劝道。

是啊,不喝了,不喝了。这些年自己喝的苦酒还少吗?陆游踉踉跄跄地站起来,离去,桌子上的饭菜纹丝未动。

这时,红日西斜,唐婉已经跟赵士程回去了吧,此地空余满园柳。陆游向守园人讨来笔砚,随即在深远的粉墙上写下了一首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这首充满追悔与无奈的沉痛之词,很快就在城中传唱开来。唐婉听到后,肝肠寸断,和道: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借这首词中,唐婉向爱人倾吐了自己的痛苦心境。沈园相会后,唐婉积郁成疾,不久便香消玉殒。

唐婉成了陆游心中永远的痛,沈园则成了他的伤心地。其时,金兵入侵中原,国家危难,陆游于是将个人的悲痛深埋心底,积极投身到北伐大业中,力图收回失地。但由于投降派的破坏,北伐失败,主战派受到打击,陆游也被罢官,回到故乡。随着岁月蹉跎,心情越发沉重。

公元1200年春,陆游七十岁时,重游沈园,人已老,情依旧,做诗道: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十一年后,陆游已是八旬老叟,最后一次来到沈园。时值冬天,满园梅花绽放,亦颦亦笑,像是佳人化身,与之相会。诗人情难自已,又做诗道:

路尽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相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此作深情饱蕴,反映了陆唐二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情。

几年后,陆游带着深深的遗憾和对唐婉的爱,也离开了人间。

练习书法并非必须从毛笔开始。

现代人练习书法往往从硬笔书法着手。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去其肉筋存其骨质。

硬笔书法分硬笔书法艺术和实用硬笔书法,前者主要是强调艺术性,后者主要是强调实用性。硬笔书法的艺术性,主要是通过线条与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书写者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它追求的是美感、情感、趣味、意境、个性,等等;而实用硬笔书法,即日常写字,主要是满足实用,能做到易写易认即可,关键是做到书写快捷和规范,所以实用硬笔书法,是以行书为主的。

硬笔书法的特点,主要是与毛笔书法相比较而言的。一、由于硬笔笔尖的材质比较硬,它的线条变化没有软笔--毛笔变化大;二、由于一般使用的硬笔,是以钢笔、圆珠笔、铅笔等为主,所以线条相当于毛笔来说要细微得多,所以字型也要小得多,甚至比毛笔的小楷还要小;三、由于笔的材质的缘故,硬笔比毛笔易控制。

要想写好字,首先要提高审美意识,也即知道字写成什么样才比较好看,为什么好看;其次,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想写出的好看的形状,这就是你控制笔的能力,也即运笔基本功。所以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一定的基本功,那就一定能写好字!无论是提高审美意识,还是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都要求平时多看、多写、多琢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练字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

那么什么样的字,才算是比较好看的字呢,一个字的好坏无非是看它的线条与间架结构;对于一幅字而言,除了单个字要写得好看外,还要看它的布局(即章法)。美的线条当是来龙去脉交待清楚、行笔流畅自如、轻重缓急得当,呈现出美的形态与神态,充满活力,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刚或柔,归于自然。而交待不清、呆板迟疑、轻重无常的线条自然就是不好看的了;间架结构,即一个字的笔画搭配,如笔画的长短、曲直、摆放的角度,笔画间的间距、粗细(轻重)、前后照应关系,等等。对于初学者,在字的间架结构上当先求匀称、端庄为宜,然后才能根据需要与个人的习惯爱好(个性)考虑变化。

布局,也叫“章法”,即字的排列。如字的大小、形状、排列的位置与摆放的角度、上下左右的照应关系,等等。就毛笔书法而言,还要考虑墨色的浓淡、枯湿的变化,不过实用的硬笔书法可以忽略这些。就一般实用的写字而言,章法布局当做到二点:首先是在一行或一列中,让每一个字的重心基本在同一条直线上;其次是将字的大小、形状稍作区分,一般而言,笔画多的字写紧凑些,线条尽量细一点,笔画少的字写松一点,形状小的字线条尽量写粗些。但一般情况下,依然是笔画多的字大些,笔画少的字小些。不过有些笔画少,但属笔画舒展的,也可写大些,如“中”字的竖画,“安”字的横画,“人”字的撇捺画等,就可以根据前后字的搭配需要而异。在楷书的章法中,字的大小区分不很明显;而在行书的章法中,字的大小区分可以十分明显,有些草书中更加明显。另外,在行书中适当夸张个别字的主要笔画,对整篇来说,也会产生生动美好的效果。比如毛泽东的书法,字的大小变化极大,错落有致,大气磅礴,别有一番雄伟的气势。

知道了怎么样就能把字写得比较好看,那赶紧去练哟!带着兴趣去练,勤练、多临摹,既可以加强控制笔的能力,也可以学习别人好的写法。多看字帖,反复地临摹,熟能生巧,这就是最佳的方法。只要坚持这样做,就一定有大收获,并且趣从中来呢!练字会给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练字的好处很多很多,比如对文字书写水平的提高会大有裨益,对性格的改善会大有裨益等等,在此,因为篇幅有限,不再赘述,自己在今后的练字过程中去体会。

工具材料与执笔

练字用普通的纸就可以了。当然,用钢笔写时,要求纸不洇水。练字所使用的笔,也是普通的钢笔、圆珠笔、铅笔就可以了。钢笔最好是出水流畅些,尤其是使用碳素墨水,经常要用清水洗一洗,因为碳素墨水容易结块塞笔。用钢笔时,还要注意在不写时及时套上笔套,以免水分挥发使墨水结块而塞笔。

关于执笔方法,说法不一,对于毛笔,有“执笔无定法”之说,也有人说“初学者握笔要紧一点,可以练力量,熟练后,就要求能时松时紧,运笔自如”。甚至执笔的部位不同,所写出来的字的形态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对于硬笔,一般的执笔法,是以中指在下部顶住笔,以食指与大拇指在上部夹压住笔以能控制得住笔,书写起来舒适自然,以笔向各个方向能运用自如为准。执笔部位低,控制笔的能力增强,但书写时就难以舒展得开;执笔部位高,笔难控制些,但书写长的、舒展的笔画,就能运笔自如些,所以,要自己去认真琢磨、认真体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执笔方法。你不妨拿支笔来试一试,在稿纸上随意写一些容易写的字,或大或小、或快或慢、或紧握笔或轻握笔、或执低点或执高点,多试试,看看是否能运用自如。经常这样做,不但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执笔方法,还可以活动手腕,熟悉笔性,使手、眼、心达到更好的协调统一。

写字时,坐姿也很重要,足安、头正、胸挺、臂开、腹收,这是较佳的学习坐姿,自然也是写字时当遵循的。有的人,只有把纸斜放才能把字写正,把纸正放字反而会写歪了,这只是习惯问题,慢慢通过逐步的、一点一点的纠正,可以改掉这个习惯。最终要做到头、身、眼、纸等,都应该端正为佳。

(摘自中国桐声堂《实用硬笔行书练习册》)

关于描、摹、临

描,即是用笔直接在范字上描着写。

摹,即是用透明纸蒙在范字上,在透明纸上描着范字写。

临,即是比着范字,边看边写。

建议您一般情况下不要描。因为描,便可能把范字描得变形变样了,这样被描过的范字,便不能再作范字使用了。对于初学者,必须反复多次的摹写,然后再临写。如果临得不象,还要继续摹写。因为临得不象,临得再多,都是徒劳无益的,这样势必事倍功半。如果临摹还不熟练,则须放慢书写速度,如果临摹得象了,就可以逐步加快书写速度。

在描、摹、临时,当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务必看清楚每一个字的笔画细节,多琢磨,仔细观察比较,如笔画的长短、曲直、角度、间距、粗细(轻重)、呼应关系等,力求准确,越准确越好。在写连笔画时,必须从起笔到收笔,一气呵成,不可断续而写。先写准每一个笔划,再写好整个单字。

初学者,不要相信有些人所说的:追求神似而不求形似。虽然神似是比较高的境界,但对于初学者,还是先求形似。因为初学的您可能还不知道“神”在哪儿。

在掌握了单个字的临写与书写后,就应当加强整篇的摹写与临写。在整篇临摹时,应当注意观察范字的大小、形状、排列的位置与摆放的角度、上下左右的照应关系等。

另外,在练习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一定要学以致用。在平常的书写中运用所学的写法,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可以将所学到的写法,逐步转化为自己的书写习惯。这就要求平时多动笔,“动笔有益”!

二、选择好的字帖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选择的字帖本身就不好,那可能会误入歧途,越练越糟。对于毛笔书法字帖,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任何古人的字帖都可以选择;选择硬笔书法字帖时,则应以规范为准,以符合传统毛笔书写习惯、书写规范和审判标准为准。切勿盲从。

三、经常读帖。读帖方便,不用伏案铺纸举笔,随意的片刻闲暇,顺手就能做到。通过读帖,可以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细节,可以提升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练字的兴趣。要善于发现范字的美感所在,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收获,兴之所至,不妨用手指比划比划,也是一种“心手合一”。

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得当的方法,将是学习成功的最可靠的保证!

硬笔书法的学习

首先要有正确的执笔运笔姿势,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其次是要有正确的读帖方法和临帖方法,如看笔迹,悟其运笔过程,看结体悟其组合规律,临帖时“字数宜少、遍数宜多”等;注意写字卫生。如桌凳、光线、写字姿势等,通过严格的学习训练,不但可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还可以培养气质。汉字书写,落笔的轻重,结构的疏密,运行的缓急,气势的强弱,均有章法可循,训练小学生遵守汉字书写规律,便是“有纪律”。

对于没有楷书基础而想练习楷书和行楷书的朋友,选帖时应注意:

第一,所选字帖的字形应当是正确规范的,这是楷书和行楷书练习的起码要求。这里所说的规范,是指笔画和部首应该符合约定俗成的写法,结构应符合重心平稳、笔画呼应、形态变化等基本的原则。

第二,所选字帖的编写内容和形式应适合初学。要有系统性,能根据汉字的笔画、结构特点和练字的规律编写练习内容,由浅入深易于接受;要图文并茂,既有书写方法的说明,又有附图示范,便于理解和练习;要有独特的科学练习方法,使少走弯路,快见成效。

第三,所选字帖的书写风格应是自己喜欢的。同是较高水平的字帖,其风格可能是多样的,由于各人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不同,对书法艺术的评品和喜爱的标准也就不同。因此,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爱的高水平的字帖作为临摹的范本,只有爱不释手,才会“心摹手追”。

选帖的“品位”高低问题。历来大多数书家都主张,习书之人应选择高品位的字帖临摹。实践证明,只有临摹高品位的字帖,才能练就高水平的书法。但是,对于初学写字的人来讲,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盲目追求高品位,不仅难于理解其高妙之处,而且难于掌握,时间长了,必然失去信心。因此,要客观地找准自己的位置。初学写字的人,必须从基础、规矩入手,先求平正,再学分布;临帖时先求形似,打好基础,站稳脚跟,再一步一步追求神似和险绝。即使是已有一定书写水平的人,也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现有水平的字帖来临摹。以规范提高书写来体会到书写的重要性,及怎样做人。学写字,学做人。

形容赵孟芾和他夫人夫妻感情很好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相濡以沫 [ xiāng rú yǐ mò ] 解释: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