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钱氏族谱在哪些地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最著名的钱氏族谱在哪些地方,第1张

在河南省新密市。

《钱氏族谱》上、下卷,宣统二年(1910)抄本,由钱族后裔撰书并续修。清代著名诗人,钱族十二世系孙钱九韶(时称“钱芦花”)为族谱作考并赋诗。

钱族修谱,详载于序:“创之于八世祖佩箴公,屡经重修,迄无成式。”至十二世南淳公,博古通今,采众家谱之长,修辑完善,“辑为例言十八则,序谱特弁诸卷首,使后世永奉为法守”。自乾隆壬子,序谱以三十年为期,每序一世自壬子迄已已,共五十余年。至十五世,又增设副本,“凡族业已成丁,而例尚未及登谱者,详载于其中”。家谱体例趋于完备,上卷为文翰部分,包括上、中、下三部,有考、序、记、书札、辞、墓志、祭文、诗、联、铭、传、歌词、墓表;下卷为世系部分,记载了自山西洪洞迁密至钱族二十世的有关内容。

该家谱卷首有题名,“追远堂敬藏”字样,目录。

此家谱是一部内容丰富,记载完整,体例完备的优秀家谱,全卷分类科学,结构严谨,以世系为序,较详细地记载了钱族发展的历史。上卷文翰部分又堪称古代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书中的工笔秀字,蝇头细楷又不失是一部难得的书法艺术珍品。是谱现由新密市档案馆珍藏。

辈分都是始迁祖自己后续的,比照这个无意义,如国字辈,几乎每支都有,但相差很大。目前严格按照百字派辈分的只有安庆流光派一支。其他都各自为政,所以确定是钱王第几世才有实际意义。

桐乡钱氏基本为吴越钱氏,始祖钱镠。其支派有:一是乍溪支思贞公别驾派,二是石门钱林思福公孝廉派,三是崇德合仰桥君彩公派,还有洲泉钱元弼的后裔。但桐乡目前家谱相对完整的只有君彩公派,九里松山九公家谱也在美犹图书馆被发现,其他支派待修。

关键是你们分支还有没有家谱?目前重视家族谱牒建设的人少之又少,老谱丢失,新谱就无法修成。

钱(qián)姓

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将钱氏列入以官为氏类,说: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陆终是颛顼的曾孙,他的妻子怀孕三年,剖腹产,生出6个儿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寿星,《世本》说他姓笺,名铿,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年八百岁。他的后裔彭孚,在西周任钱府上士(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职为姓氏,就是钱氏。因西周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彭孚必在京为官,故钱姓形成于陕西。

姓氏分布

钱氏早期除部分分布于今山东、河南等省外,主要是在江南发展繁衍。秦朝有御史大夫钱产,子孙居下邳。西汉徐州人钱林,因王莽专政,弃官隐居长兴陂门里。钱逊,因避王 莽乱,徙居乌程。唐初,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有中原钱姓钱姓将佐随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宋元时期,钱氏发展到今广东、四川、安徽、湖南等省。明清时期,今上海、云南、湖北等省市均有钱氏的聚居点。从清代开始,居住在闽、粤及沿海的钱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徙居海外者。

唐末杭州临安人钱谬,任镇海节度使,896年击败董昌,据有今浙江及江苏西南部、福建东北部地区,于907年被后梁封为吴越王,他自称吴越国王,在位期间,曾征发民工,兴修钱塘江及太湖水利工程,有利于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吴越国公传5主84年,末代国君为钱谬之孙钱叔,于978年献所拒之地归北宋,被封为邓王。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钱氏政权。

目前村子里的各个家族都开始把家谱重新编修完善了,看看这个百姓通谱把。很不错的电子谱。方便查看修改。

唐朝灭亡后,军阀割据,建立了许多小朝廷,统称五代十国。钱镠占据了浙江杭州一带十三个州,建立了吴越国。后来宋太祖统一中原,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吴越国主动投降,纳地称臣。宋朝廷赞许他顺应天命,免使一方生灵涂炭,保障了江浙一带的富庶繁华,后人对钱氏的做法表示赞赏。钱氏后人也以此为荣,所以写到家谱中。

  邓州钱氏为吴越武肃王后裔。唐朝末年,战祸连结,武肃王讨平凶逆,开基于东南,国号吴越,传三世五王,至忠懿王俶,纳土归宋,使吴越民众免遭战乱之苦。因功封南阳国王、邓王、武胜军节度使,执政邓州两年有余。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忠懿王薨,次年归葬于洛阳县贤相乡陶公里(今洛阳孟津县送庄镇营庄村),其第七子钱惟溍定居于邓州东南八十里——今邓州市刘集镇钱集村,主持修建邓州“五代王侯祠”,被尊为钱集钱氏始迁祖。千余年来,邓州屡经战乱,我钱氏于两宋之际及元朝末年,两次北徙河北定居。明代嘉靖二十二年(1543),武肃王二十四世孙钱成率部分族人自河北回归钱集,重修祠堂,被尊为邓州钱氏近世始祖。

  据成公七世孙、钱集人钱九思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编纂的《邓州钱氏家谱》(已毁于文革中,仅有少部分被抄录,留存于今)记载:钱成,生于明弘治六年(1493)五月八日,卒在万历八年(1580)十月二十日,享年88岁,娶妻罗氏,有子五人,称钱集钱氏五门。

  “钱氏长门”,即钱仁,即始祖钱成的长子。成公有子五人:仁、义、礼、智、信。除钱智迁居钱湾外,其余四子均定居于钱集。今钱集钱氏主要分布于钱集街(三、四、五组)、东楼(一组)、北头(二组)、河西(六、八一、八二组)四个自然村,共计400多户,2000余人。究竟老四门后裔在钱集村如何分布,因旧谱被毁,实难详考。

  结合文献及部分外迁钱氏旧碑记载,仁、义、礼、信四门后裔大致分布如下:始祖钱成与长子钱仁居于钱集街,今三、四、五组钱氏大部分为长门后裔。二门钱义在钱集街东侧建楼,因称东楼,后裔子孙分东、中、西三院,后世又有部分五门后裔迁此定居。三门钱礼迁居白龙渠西岸,独立门户于村南,因称河西钱营。而北头钱氏和河西八一、八二组钱氏,绝大部分为五门钱信的后裔。

  从始祖成公定居钱集,至今已400多年,历20余世,最小者已是成公二十三世裔孙。在此期间,各门钱氏多有交叉居住及外迁周边区县者。据编纂《南阳钱氏宗谱》时的谱查结果,邓州钱氏以钱集为根据地,后裔广泛分布在两省(豫、鄂)、四市(南阳、驻马店、周口、襄阳)、十一个县区,总计3000多户,15000多人。

山西洪洞。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明朝初年,山西洪洞钱姓奉旨迁往密县,在千年古寺超化寺西北、洧水西岸繁衍生息,后名河西村。2014年12月11日,新密市超化镇河西村村委会大楼内,70多岁的钱金财老人拿出一套《钱氏家谱》,向记者讲述钱氏家族在河西村数百年的岁月沧桑。“诗书传家,不乐仕途”是河西钱家家风。据钱氏族谱记载,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期,钱氏家族考取生员(秀才)90名、贡生8名、监生74名、太学生及处士134名、举人3名,整个家族346人有学位,其中7人任过教授、教谕、训导职位。这对于一个人口至今不过1000多人的小山村来说,已经是举国罕见的奇迹。而钱氏家族不求功名仕途,一心读书为文的传承,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

“钱”之为姓,是跟金钱有关系的。《通志氏族略》上面记载说:“颛顼帝曾孙陆终生彭祖,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周代的钱府上士,是一种官名,专管朝廷的钱币,结果颛顼帝的一位叫做孚的后代当了这个官后,就干脆拿官名当做自己的姓。这就是钱姓的由来。

根据《通志》的这段记载,后人还可以发现这样一段渊源:原来,姓钱的老祖宗孚,是彭祖的直系孙子,钱、彭原是一家人,所以有些地方,这两姓是不准联婚的。

历史上,钱氏人才辈出。最早出现在史书上的,是钱丹和钱产两个人,他们都是战国时代人,钱丹是著名的隐士,钱产则是秦国的御史大夫。

到了唐朝天宝年间,江浙吴兴的钱家,出了一名大才子钱起,曾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博学多才,他的诗做得尤其好,一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赴举时被主考官认为有如神助,多年来更是脍炙人口。

唐代官拜光禄卿的钱朗也是一个活了170岁的寿星。据说,钱朗在退休后,归隐庐山,无意之中得到了补脑还元之术。所以,当他的元孙都已白发苍苍时,他却仍然“犹如童子”,一直活到170岁。

历代钱氏人才层出不穷,仅仅在现当代,钱氏就涌现出钱玄同、钱穆、钱基博、钱钟书、钱钟韩、钱仲联、钱稻孙、钱理群、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永健等著名学者。

北宋时期,产生了一部《百家姓》。姓氏的排列依次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很显然,这姓氏的排列并没有按照姓氏人数的多少,那么,它是参照什么规律来排的呢赵氏名列第一,因为赵匡胤是皇帝。而在当时人数不多的钱氏为何排在第二呢这是因为人民拥护钱姓国王和平统一中国的决策,人民愿意和平统一祖国。

五代十国中,有一个吴越国,在今江苏南部、浙江和福建北部一带,其君主是被人们誉为“一剑霜寒十四州”的钱武肃王钱鏐。他治国有方,人们安居乐业,经济富庶发达,是当时神州最为富裕的地方。当时,赵匡胤以武力消灭了八个国家,建立了北宋,只是吴越国还没有灭亡。面对赵匡胤强大的兵力和他统一中国的勃勃雄心,当时的吴越国王钱弘为了使生产力不遭破坏,生灵不受涂炭,尊承钱武肃王遗训,作出了明智的选择:取消自己的王位,将13州1郡,86县、5507万户、115万兵卒全部献纳给宋朝,由此和平统一了中国。人们为了缅怀这位以中国统一大业为重,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的钱氏国王,便把钱姓排在了《百家姓》第二位,仅次于当时的皇姓赵。

还有一种说法:因为《百家姓》据说是宋朝初年钱塘地区一位名儒写的,在宋朝尚未建立时,钱塘地区还属于吴越国管辖,国主叫钱鏐。传至钱弘时,归顺宋朝。

最著名的钱氏族谱在哪些地方

在河南省新密市。 《钱氏族谱》上、下卷,宣统二年(1910)抄本,由钱族后裔撰书并续修。清代著名诗人,钱族十二世系孙钱九韶(时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