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柳氏家谱辑要》编撰说明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5收藏

《历代柳氏家谱辑要》编撰说明,第1张

一本《历代柳氏家谱提要》大致包括柳氏源流、郡望堂号、柳氏宗祠、杰出人物、家谱提要等。

二.“家谱提要”收录范围以现存柳氏家谱为主。

三.收录中外藏书机构收藏和散见于民间的一九四九年之前所修线装柳氏家谱和部分近年来新修家谱,兼及其他装订形式的旧修家谱,其中部分单位所藏缩微胶片、扫描件、电脑打印件外,基本上为家谱原件。

四.条目内容为序号、题名、卷数、纂修者、修纂年代、谱籍堂名、版本形态、装订形式、始祖姓名、始迁祖姓名、分祖姓名、支祖姓名、内容简介、谱内名人、收藏单位或个人。

五.排列以编纂年代为序,朝代纪年括注公元纪年。出版时间只知朝代年号而不知具体年代者,则排列在某朝代最后。

六.谱籍地仍标以原修谱时地名,而非今之行政地名。

以下是马东盈先生之前已著《柳下惠家族文化研究:历代家谱提要》,所录者。

《和圣文化书系》总序…………夏庆奉(1)

  《柳下惠家族文化研究》序…………柳明瑞(3)

  著述旨趣…………马东盈(1)

  前 言…………(1)

展氏家族谱牒

一、清代…………(5)

 001山东兖州《展氏族谱》不分卷…………(5)

 002山东汶上《展氏族谱》不分卷…………(8)

 003谱籍待考《展氏族谱》不分卷…………(8)

 004山东平阴《展氏族谱》不分卷…………(9)

 005山东肥城《展氏族谱》不分卷…………(14)

二、中华民国…………(18)

 006山东平阴《展氏族谱》不分卷…………(18)

 007山东肥城《展氏简谱》不分卷…………(23)

 008山东泰安《展氏谱志》不分卷…………(2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27)

 009山东东平《展氏族谱》八卷…………(27)

 010山东汶上《展氏族谱》不分卷…………(29)

 011山东汶上《展氏族谱》不分卷…………(30)

 012山东泰安《展氏谱志》不分卷…………(31)

 013山东泰安《展氏谱志》不分卷…………(33)

 014山东肥城《展氏简谱》不分卷…………(33)

 015山西永济《展氏族谱》不分卷…………(34)

 016河南郸城《展氏族谱》二卷…………(35)

柳氏家族谱牒

一、明代…………(37)

 017谱籍待考《柳氏宗谱》不分卷…………(37)

二、清代…………(38)

 018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八卷…………(38)

 019谱籍待考《柳氏续谱》不分卷…………(40)

 020浙江景宁《柳氏宗谱》四卷…………(40)

 021谱籍待考《柳氏宗谱》…………(40)

 022安徽泾县《泾川柳氏宗谱》四卷末一卷…………(41)

 023江苏《柳氏家乘》不分卷…………(41)

 024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十卷…………(41)

 025江苏吴江《河东柳氏家乘》不分卷…………(42)

 026江苏吴江《分湖柳氏家谱》十卷…………(42)

 027江苏吴江《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十二卷…………(43)

 028浙江临海《柳氏宗谱》…………(43)

 029浙江三门《柳氏宗谱》…………(44)

 030浙江慈溪《慈溪竹江柳氏兴孝录》二十四卷…………(44)

 031浙江绍兴《会稽张家沥柳氏宗谱》不分卷…………(45)

 032山东广饶《柳氏家谱》…………(46)

 033浙江浦江《蜀山柳氏宗谱》十三卷…………(47)

 034甘肃庄浪《柳氏宗谱》四卷…………(48)

 035湖南湘乡《柳氏续修族谱》七卷 首一卷末一卷…………(48)

 036广西宾阳《柳氏宗谱》…………(49)

 037江苏吴江《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十二卷…………(49)

 038浙江浦江《浦阳蜀山柳氏宗谱》…………(50)

 039浙江临海《临海桃渚柳氏宗谱》四卷…………(51)

 040江苏吴江《河东家乘》二卷,《续编》二卷…………(51)

 041浙江鄞县《鄞东柳氏宗谱》不分卷…………(52)

 042浙江鄞县《鄞东柳氏主册》不分卷…………(53)

 043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十卷…………(53)

 044谱籍待考《柳氏族谱》不分卷…………(54)

 045江苏无锡《金匮甘露柳氏宗谱》八卷首一卷…………(54)

 046浙江浦江《蜀山柳氏宗谱》十三卷…………(55)

 047江西萍乡《萍北佛岭柳氏族谱》…………(55)

 048浙江青田《柳氏宗谱》…………(56)

 049浙江绍兴《会稽张家沥柳氏宗谱》不分卷…………(56)

 050浙江浦江《浦阳柳氏宗谱》八卷…………(56)

 补湖北黄冈《黄冈柳氏续修宗谱》三卷,首二卷…………(56)

 051湖南长沙《长桥柳氏族谱》二十七卷 首三卷末一卷…………(57)

 052浙江浦江《浦阳蜀山柳氏宗谱》…………(57)

 053谱籍待考《大园柳氏宗谱》不分卷…………(58)

 054山西沁水《柳氏继志堂家谱》…………(58)

三、中华民国…………(60)

 055江苏镇江《京江柳氏续谱》六卷…………(60)

 056江西万载《万载西江柳氏族谱》…………(60)

 057浙江临海《柳氏宗谱》六卷…………(62)

 058浙江临海《柳氏宗谱》…………(62)

 059浙江台州《滩头柳氏宗谱》不分卷…………(63)

 060浙江鄞县《鄞东柳氏宗谱》不分卷…………(63)

 061浙江鄞县《鄞东柳氏主册》不分卷…………(64)

 062湖南湘乡《柳氏续修族谱》六卷 首一卷末一卷…………(64)

 063湖南宁乡《柳氏续修族谱》不分卷…………(64)

 064江苏吴江《分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谱》六卷…………(65)

 065浙江绍兴《会稽张家沥柳氏宗谱》四卷…………(65)

 066浙江青田《柳氏宗谱》…………(66)

 067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74)

 068安徽岳西《河东柳氏宗谱》…………(75)

 069浙江兰溪《柳家柳氏宗谱》四卷…………(79)

 070浙江兰溪《兰溪柳氏宗谱》五卷…………(79)

 071浙江云和《云和司前柳氏宗谱》十二卷 首一卷末一卷…………(79)

 072浙江兰溪《慈厚柳氏宗谱》四卷…………(80)

 073江西萍乡《萍北佛岭柳氏族谱》…………(82)

 074江苏靖江《柳氏支谱》一卷…………(83)

 075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六卷…………(86)

 076湖南衡山《柳氏六修族谱》…………(87)

 077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十七卷…………(87)

 078山东宁阳《柳氏族谱》…………(88)

 079浙江临海《临海桃渚柳氏宗谱》五卷…………(93)

 080浙江浦江《浦阳柳氏宗谱》三卷…………(94)

 081山东栖霞《柳氏家册》不分类…………(95)

 082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七卷…………(102)

 083湖南临湘《柳姓氏族源流》…………(106)

 084山西代县《柳氏族谱》…………(106)

 085湖南长沙《长桥柳氏族谱》…………(107)

 086江苏武进《柳氏宗谱》…………(108)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109)

 087浙江泰顺《河东郡柳氏族谱》五卷…………(109)

 088福建福州《柳氏族谱》不分卷…………(109)

 089湖北监利《柳氏族谱》…………(110)

 090河南焦作《承恩柳氏宗谱》不分卷…………(110)

 091浙江庆元《庆元下滩柳氏宗谱》一卷…………(112)

 092浙江庆元《柳氏宗谱》一卷…………(113)

 093山东莱芜《柳氏族谱》…………(113)

 094湖南长沙《湘中柳氏八修族谱》…………(114)

 095江西萍乡《湘赣柳氏联谱》…………(114)

 096贵州铜仁《柳氏族谱》…………(130)

 097浙江青田《柳氏宗谱》…………(137)

 098广东汕头潮阳区《洋内柳氏族谱》…………(139)

 099浙江云和《下街柳氏宗谱》一卷…………(146)

 100山东莱芜《深柳堂支谱》…………(146)

 101浙江浦江《浦阳柳氏宗谱》…………(147)

 102山西沁水《河东柳氏西文兴环山居家谱》…………(170)

 103山东烟台《胶东柳氏族谱》…………(171)

 104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十九卷…………(178)

 105湖北黄梅《柳氏宗谱》…………(178)

附  录

和圣后裔的百年族谱(卞文超 柳 萍 王春娇)…………(189)

柳下惠研究史料的四个意外收获(曹明月)…………(196)

后 记…………马东盈(207)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一、柳下惠家族文化是以柳下惠为中心,上溯其先祖,下寻其后裔而形成的文化。根据学者的研究,柳下惠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后稷。而柳下惠后裔,文献可考者有展氏、禽氏、柳下氏、柳氏、惠氏等。这些姓氏虽然非常古老,但经过两千七百年的繁衍传承,仍然算不上大姓,就整个华人世界而言,目前都没有进入百家姓前100位,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柳,而柳下的记载应该是最少的。《柳下惠家族文化研究:历代家谱提要》是一部关于和圣柳下惠家族文化的专著。由于著者视野所及,本书仅涉及展、柳二姓。由于柳下惠家族文化丰富多彩,内容繁复,本书难以全面展开,仅对柳下惠家族谱牒予以提要叙录。

二、本书是以《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等大型家谱目录为基础,对柳下惠家族谱牒的收藏与著录予以考述。除了述其谱籍及基本内容外,部分条目附载序跋。著录条目所涉及谱书,以现在仍有传本者为限。仅见于文献记载者,虽美不取。历代家谱既有名家参与其中者,也有普通族众热心成书者,编纂体例、材料取舍乃至语言表达各有高下;历代家谱对于家族历史的记述或记忆,或有不尽符合史实之处。本书不以此为取舍标准。要之,本书所录,反映的是历代家谱纂修过程的真实。

三、本书是著者在撰写《柳下惠家族谱牒研究》一书所使用的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因占有材料多寡不一,各条目篇幅及体例亦难求一律。引录文献中有些文字表述具有明显的错讹,而又不适宜直接改正者,以“( )”表示删除,以“〔 〕”表示更正或增补。如“其实据”,应当订正为“真凭实据”,则以“(其)〔真〕〔凭〕实据”的形式标出。原文标点多为新加,亦间有视篇幅文意予以分段者。原文为示尊崇而在名号称谓之前空字或提行,概行删略。

四、本书是著者的一家之言,并不意味着著者之外的其他编者必然赞同其中的观点或者证实其中的描述。书中涉及柳下惠家族展氏、柳氏等姓氏及其传人的讨论,仅停留于学术讨论的层面,其篇幅多寡、表述顺序等主要决定于编纂者视野所及的文献史料与学识水平,不具有评论门第高下、区别家族盛衰的特别含义。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

黄帝为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妻子嫘祖,是传说中养蚕治丝方法的创造者,被后人祀为蚕神。他们生子名挚,因修太 之法,故曰少,是继太 之后而起的东夷部族首领。

少第五子名挥,官为弓正(监管制造弓箭的官)。他夜观弧星,看见弧矢九星在天狼星东南,形状彷佛天之巨弓,矢镞正对天狼,於是受到启发,创制了弓箭,被赐姓张。张字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长弓,与官名弓正及古星名弧均密切相关。

张氏还有一支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的。春秋时晋国有解张,字张侯,其后以祖父字为姓,从此晋国世代有张姓。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后,张姓人口也随之分散於三个诸侯国。

这两种说法都为张姓的起源、繁衍以至成为今天第三大姓作了说明。一是张姓历史久远,为中国最早产生的姓氏之一,而且相当受重视。在原始氏族社会,狩猎为人们谋生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弓矢的地位与作用可想而知。而且在当时,少的东夷部族宗支繁衍很盛,遍及今山东半岛、苏北与江淮之间广大地区;相传商朝部族就是它的直接后裔。

回答者:淘气d柠檬 - 初入江湖 三级 6-2 20:08

张王李赵遍地刘┅人们在谈论中国姓氏的时候,往往爱用这句话来概括说明,把张姓列为诸姓之首。据研究结果,张姓人口略少於李姓和王姓,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

黄帝为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妻子嫘祖,是传说中养蚕治丝方法的创造者,被后人祀为蚕神。他们生子名挚,因修太 之法,故曰少,是继太 之后而起的东夷部族首领。

少第五子名挥,官为弓正(监管制造弓箭的官)。他夜观弧星,看见弧矢九星在天狼星东南,形状彷佛天之巨弓,矢镞正对天狼,於是受到启发,创制了弓箭,被赐姓张。张字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长弓,与官名弓正及古星名弧均密切相关。

张氏还有一支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的。春秋时晋国有解张,字张侯,其后以祖父字为姓,从此晋国世代有张姓。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后,张姓人口也随之分散於三个诸侯国。

这两种说法都为张姓的起源、繁衍以至成为今天第三大姓作了说明。一是张姓历史久远,为中国最早产生的姓氏之一,而且相当受重视。在原始氏族社会,狩猎为人们谋生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弓矢的地位与作用可想而知。而且在当时,少的东夷部族宗支繁衍很盛,遍及今山东半岛、苏北与江淮之间广大地区;相传商朝部族就是它的直接后裔。

二是张姓分布很广,晋国有此姓,随着三家分晋又遍及赵、韩、魏三国,即今华北、中原广大地区。

还有不少人被赐姓改姓张;如三国时诸葛亮就赐龙佑那为张姓;曹魏大将张辽,原生聂,后改姓张。非汉族人改姓张的也不少。金朝特嘉氏,因世代居住在张皇堡,便以张为姓。元代蒙古、色目人有不少改姓汉姓者,往往择汉人大姓改之,也为张姓扩充了人口。

据记载,晋代有中原张氏迁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后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居古田梅溪,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挢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张氏以北方人居多,主是汉族,但在多次民族大融合中也有不少人融入少数民族。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中华张姓渊源简介

龙乡濮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亦是中华张姓先民的得姓地和祖居地。

中华张姓始祖挥与帝颛顼同为黄帝之孙(另一说挥为黄帝之子)。黄帝正妃嫘祖生有二子:长子玄嚣,为挥之父;次子昌意,是帝颛顼之父。帝颛顼建都帝丘(今濮阳),故濮阳有“颛顼遗都”之称。挥自幼即随其父玄嚣生活在帝丘附近的古清河之畔,后辅佐颛顼,始制弓矢,功勋卓著,帝颛顼封其为弓正,亦称弓长,赐姓张。故挥为中华张姓始祖,帝丘(今濮阳)为张姓先民最早的祖居地。

姓氏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张姓是源于濮阳的中华大姓之一。张姓人口近一亿,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历代名人辈出,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站重点记述了张姓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是为了开发古文化资源,弘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柳哲

我读过不少介绍孔子的著作与文章,都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是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开创‘私学’的第一人”、“中国的第一位私学教师”等,对于这些说法,我并不能苟同。我以为,孔孟推崇的柳下惠,是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创办私学的第一人,最起码也是早于孔孟一二百年的创办中国私学的先驱者。

孔子是我国春秋后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的集大成者,已是举世公认。关于“孔子是中国创办私学的第一人”的说法,我是在研究了一大批近年发现的先祖柳下惠的有关文献后,才产生怀疑的。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我所发现的有关资料整理出来,供学术界参考。

柳下惠,鲁国上大夫,曾任士师,姓展,名获,字禽,又字季,食采于柳下,死后其妻,私谥以“惠”,故曰柳下惠。

柳下惠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人物,“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皆对其推崇备至。孔子称赞柳下惠“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去怨,轻财不匮”,是“言中伦、行中虑”的高尚“逸民”。”(《孔子家语·贤君》),孟子称柳下惠是可为“百世之师”的“圣人”:“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孟子·尽心下》)孟子还将柳下惠与伯夷、伊尹、孔子并称为四大圣人,而“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下》)这就是柳下惠被后人尊称为“和圣”的由来。

山东平阴、莱芜等地柳下惠后人保存的《展氏族谱》(光绪18年、民国5年)以及柳下惠后裔柳明瑞等人提供的资料发现,柳下惠生前一度创办私学、教书育人,并且著书立说,影响深远。

民国王价藩、王亨豫所编的《泰山丛书》丁集所编的《和圣年谱纪事》以及《展氏族谱·圣祖年谱》,就记载了柳下惠从事教育的内容:“五十四岁,在鲁教育门人”;“六十四岁,教育门人,日益众”;“八十五岁,食邑柳下,广植柳树”;“九十岁,从游者,逾众,担簦负笈而来者,百余人。”

《展氏族谱·世系》记载:柳下惠“葬于故赵村”。《展氏族谱·墓志》:“瑕邱之东北,有里名故赵者,其地泉甘土肥,民淳俗美。和圣与门人尝游于此,语门人曰:‘吾殁当卜葬于斯。’及卒,因请于文公而卜葬焉。门人施仲良等筑其墓,封高丈余,袤九十尺,其制三阶。”另曲阜“衍圣公府”存展氏《墓志》,与《展氏族谱》的记载相同。

春秋时鲁国有瑕丘邑,秦置为县,治今山东兖州市东北。西汉元封3年为瑕丘国,后改为县。西晋废,隋复置,移治今兖州城区。其境内之“故赵庄”,今名不详。据《展氏族谱》所载故赵村的方位分析,似为今兖州市西北的高庙村。据清康熙《滋阳县志》记载:“柳下惠墓:城西八里进贤社。封高丈余,墓袤九十尺,其制三阶,乃门人所筑。燕人伐齐,路经此道,下令曰:‘有近柳下季垅百步樵采者,死不赦!’即此,墓上建‘柳先生庙’,从门人所称也。庙制耸翠,俗呼‘高庙’。”后因以名村。”

根据以上文字记载,柳下惠曾与门人,游于故赵村。他生前就看中了这一风水宝地,故对其门人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柳下惠死后,其亲属上报鲁国的国君鲁文公,经其批准同意,果如其愿。他被安葬在故赵村。他的墓也由门人施仲良等人负责建造,“封高丈余,袤九十尺,其制三阶”。

据记载,柳下惠辞去鲁士师后“在鲁教育门人”,似应在民间教育门人,特别是柳下惠85岁食邑柳下后,由于他的德高望重,从游者也越来越多。90岁那年,正式上门求学的,就有上百人。教育规模能达百余人,这在古代教育史上,已经是蔚为壮观了。这也开创了90岁高龄以后,仍在从事私立教育的历史奇迹。柳下惠享寿百岁,门生应该不计其数。目前为止,有据可查、有名有姓的柳下惠门人,除了儿子展喜等外,施仲良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以为,柳下惠创办私学,在其晚年达到高峰,并影响后世。柳下惠的学术与教育思想,也深深影响了比他晚一二百年出生的孔子孟子,这在孔孟的著述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据《韩非子·显学》记载:“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氏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晋陶潜《集圣贤群辅录》下记载:“八儒:二子没后,散于天下,设于中国 ,成百氏之源…… 漆雕氏传《礼》为道,为恭俭庄敬之儒; 仲梁(良)氏传《乐》为道,以和阴阳,为移风易俗之儒。”

这里提及的“仲良氏之儒”,岂非就是柳下惠门人施仲良为代表开创的仲良氏学派呢?如果是的话,足见柳下惠的道德学术,对于后世的影响。

柳下惠没有与老子、孔子、孟子等圣贤一样的幸运,给后人留下了完整的著作。据《展氏族谱》记载,柳下惠生前并非没有著书立说,其大量著作,却是因“遭秦苛政”,而被“追焚一空”,实在令人遗憾!柳下惠8世孙展迈始修的《展氏族谱》,对柳下惠15世孙展孚,有如此的记载: “家藏祖遗简册,遭秦苛政,追焚一空,终日号泣”,作为后人,岂能不扼腕叹息呢?!揭开柳下惠著作失传的千古之谜。

孔孟在世时,柳下惠子孙家传著作,并未遭毁。作为博学多闻的孔孟,自然有登门请读的机会,他们的著书立说,自然深受其影响。

《展氏族谱》载有一幅“食邑柳下书堂图”,也说明了柳下惠晚年,曾在食邑地,创办过“柳下书堂”,是不争的事实。

柳下惠德高望重,因此受到了历代圣贤和君主的推崇。据《展氏族谱》《庙志》记载:“周赧王三十年,秦人伐齐,道经圣墓,景仰情深,行诸梦寐不忘者竟宿,蔼然如对春风,凛凛视若师保,及旦犹致其恍惚焉。于是爱慕之情弥深,保护之意愈切,令曰:‘有敢近柳下季垅,而樵采者,死不赦!’即于墓上建祠图梦像于其中,尊曰‘柳下先生’,自从门人之称也。墓祠之建始此。”

兖州和圣柳下惠墓,历经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地方官与乡贤、后裔,无不严加保护,不时筹资重修,得以巍然而立,祭祀不断。康皇出巡,曾路过柳下乘凉,题过一联:“柳下乘凉受不尽得柳下惠之风”,足见康熙皇帝对柳下惠的仰慕之情。

遗憾的是,和圣墓毁于当代,如今已荡然无存。但柳下惠的道德学术与高风亮节,包括他创办私学、教书育人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功在千秋!

《历代柳氏家谱辑要》编撰说明

一本《历代柳氏家谱提要》大致包括柳氏源流、郡望堂号、柳氏宗祠、杰出人物、家谱提要等。 二.“家谱提要”收录范围以现存柳氏家谱为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