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姓的分布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3收藏

祝姓的分布,第1张

祝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五位,人口约一百三十六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85%左右。

祝姓发源于今山东长清,西周、东周两代祝姓除繁衍于其发源地外,因仕宦等原因,逐渐进入今陕西、河南等省。周有大夫祝跪,因叛乱未果而逃奔温邑(今河南温县)。春秋时,郑有大臣祝聃、祝款,卫有大臣祝佗。表明郑(今河南新郑)、卫(河北南部至河南北部间地)两地已有祝姓人。西汉时有齐(今山东)人祝午,汉中南郑(今属陕西)人祝龟,九江(今属江西)人祝生。表明此际已有祝姓人徙居江南。东汉时祝姓名人有尚书令祝讽,侍御史祝王晋,九真太守、长沙临湘人祝良,光禄大夫、中山卢奴(今河北定州)人祝恬。这些史实说明,此际之祝姓已成为北方名门著姓之一,并且已有祝姓落籍湖南。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太原两地之祝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故后世祝姓有以河南、太原为其郡望堂号的。当然,此际的社会动荡,亦造成大量祝姓徙奔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此际出了位妇孺皆知的祝英台,她是今浙江上虞人。唐中期以后,特别是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后,造成今中原一带十室九空,祝姓由河南避居湖北,或由陕西越秦岭进入四川。在此际,雍州始平(今陕西兴平)人祝钦明入朝为相。是祝姓历史上唯一一位宰相。两宋时期,祝姓在北方趋于沉寂,而南方之祝姓却日炽日昌起来。其中祝谘丘由单州城武(今山东成武)徙居滑州韦城(今河南长垣),祝穆由歙州(今安徽歙县)徙居建宁崇安(今属福建),祝象器由江陵(今属湖北)迁居歙州。此际之祝姓除已落籍福建外,已有定居今广东者。明初,山西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山东、陕西、湖北、湖南等地。明中叶以后,有沿海之祝姓赴台谋生。清初,两湖之祝姓伴随湖广填四川的风潮入迁四川。如今,祝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安徽、四川等省多此姓,两省之祝姓约占全国汉族祝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八七。

安徽太和县西北部有祝姓村庄18个,均为同姓同族,系明朝年间由山东枣林庄迁来的5兄弟繁衍开来,现有位于黑茨河北岸的祝楼村明代楼院建筑遗址和村内散落的诸多建筑构件为证。

祝楼位于黑茨河北岸,隶属太和县洪山镇,因古时候有多处楼房院落而得名,全村有300多户人家,均同族、同姓。 楼院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原先有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处院落,东南院、西北院及南牌坊早年毁坏,西南院于1948年因一场大火而倒塌,东北院文革期间虽然遭到破坏,部分建筑构件被拆掉,但整体完好,后因建洪山大礼堂及祝楼村中学用砖才将主楼和东西厢房拆除,前客厅因当时有人居住未被拆掉,80年代初,因两家房主人翻盖新房拆除了前客厅,部分砖雕、木雕等建筑构件用在了新建筑上被留存了下来,一块堂匾用在了门板上。现残存墙体一段,为大青砖垒砌,墙厚约60公分,缝隙为糯米汁渗草木灰浇灌,中间为松散夹层,概为保温防潮之用。

村内青灰色碎砖烂瓦随处可见,时代特征明显,几个散落在草丛里的青石鼓又大又高,不同于常见的清代扁石鼓,太和县境内很少有。村内的两口老井早已干涸,但遗址还能看到。据村里的老年人介绍,明代由祝姓人家从山东迁到这里,原村名为“李瓦房”,后盖起了楼院才改名为“祝楼”,盖楼院用的砖是用秫秸(高粱杆)烧的,砖烧好后几百个人排成队从1公里外的窑后陈庄南地的窑场传过来的,楼院主人家的祖坟在2公里外的倪邱镇“文同寺”一带,可见当时楼院主人的地多和富有。

祝楼村周围的地名也能见证它的历史悠久与楼院存在,南园顶、南牌坊、西庄户、东窑场、东西南北寨墙、寨海子、寨门口、东敌楼等,全村老少人人皆知。

祝楼,由于坐落在黑茨河北岸,古时候交通便利,水土肥沃,人们生活富庶,当时一个村庄有多处楼房院落,在皖北地区也不多见,据说在明代有万亩良田者,可得到皇帝题字嘉奖,不知祝楼村现存的“勤贻堂” 牌匾出自何人之手,祝楼村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需要挖掘和整理,留存下来的一些建筑构件已很稀有,需要很好地保护,不然的话稍纵即逝。

陕西也有祝氏后人,商洛,西安都有分布,商洛市洛南县洛源镇祝氏家谱记载明代末由洞庭湖迁徙而来,现有约一二百人,当代字辈有“万”、“帮”、“建” ,现存家谱6本有几本已经遗失。

祝[读音作zhù(ㄓㄨˋ),亦可读作zhōu(ㄓㄡ)]

祝的五笔:pykq

祝姓,在《第百家姓》中排名126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41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87%。

据河南灵宝祝族清光绪二十七年家谱所载,秀一公旧居浙江海宁县,明洪武四年应募授总旗职,迁河南陕州西百里(即今灵宝西闫)托居。遂定先祖,配毋氏,生子有二,长子明之后多有阙佚,次子亮之后,四世、五世又分为两支既卢氏朱阳关支和灵宝支。朱阳关支海之后,笫十一世祝尔恭于康熙年间复迁卢氏朱阳关定居。生五子,瑞、显、应、玉、信(少亡)。祝更生系祝秀一笫十九世孙。目前灵宝、朱阳关祝氏人口两千余人。

革命烈士祝永慧,中共党员,一九二八年四月参加安徽阜阳四·九起义,时任排长,英勇牺牲,年仅二十五岁。

祝更生,曾用名永英,早年跟随外祖父曹培元读书,深受外祖父曹植甫和舅父曹靖华的进步思想影响。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冯玉祥领导的北伐军。1931年回卢氏和中共地下党关周光等创办三区完全小学,1934年秋,前往皖南屯溪担任区长,不久又赴浙江供事。1937年率百余人建抗日游击队,进行抗日。1948年秋,任松阳县长,在中国***领导下,进行武装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嘉兴专区航运处主任、市政协副主席,1957年参加政协会议期间被特邀参加举行第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1984年经中组部特批,成为中共正式党员。之后先后担任浙江省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等职。

庆理,一九二四年十一月生,一九四七年加入中国***,一九四四年考入西北师范学 院,抗战胜利后进入北平师范大学,学习。在校期间,广泛发动爱国学生,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解放后任中共原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河北省畜牧局长、河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职务。一九九七年五月逝世。

祝姓发源于今山东长清,如今,祝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41位的姓氏,是非常少见的姓氏之一。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华夏民族历史传承悠久,姓氏的传承也一样有着悠久历史与多样的变迁。有的大众有的小众,有的尊贵也有的平凡,在此我们来看看有哪些自带贵族气质的尊贵姓氏。

夏侯姓氏

夏侯姓源流单纯,出自姒姓,以爵号为氏。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后者在春秋时建立杞国。445年,杞国被出国灭了之后,杞国杞简公的弟弟姒佗逃到了鲁国,鲁国国君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而封侯爵,然后称之为夏侯氏。分布于今山东曲阜、泗水一带。之后也出过很多名人像三国时期魏人夏侯_等。这个姓氏传承悠久也多出贵族,夏侯两字也自带尊贵的气质,让人一听就感觉其尊贵不凡。

皇甫姓氏

皇甫,复姓,出自西周。西周太师(高级武官)皇甫的后代以“皇甫”为姓,称皇甫氏。也有说是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宋国公族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周后期,宋国国君有个儿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后来因为战死,其后代就以“皇父”为姓氏。直到齐国把宋国灭了,其后裔皇父遇逃至鲁国,直到西汉中期,皇父遇的嫡系子孙自己做主把姓氏中的“父”字改为“甫”字,这两个字在古代同音通用,称皇甫氏,相传至今。这个姓氏源于还有多种说法,但大多都是望族。从这就看的出其尊贵程度不低吧。

姬姓

姬是轩辕黄帝的姓,黄帝是谁?我们都是自称炎黄子孙的人啊,他姓姬是因为住在姬水边(是不是感觉有点随意)。黄帝的嫡系后代,也就是非常出名的周武王姬发,跟周文王姬昌。两个人建立了周朝,然后分封诸侯国!

从此以后由“姬”姓演化出来了更多的姓氏,周,吴,郑,鲁,魏,杨大概有433个姓,这些姓占了《百家姓》总数的百分之八十!然后又由这433个姓氏中又演化了至少小几千种姓氏!姬姓当真是万姓之祖,有最纯正的上古血统。

姜姓

“姜”是起源于炎帝神农氏了,炎帝是谁?还是原话,我们科室炎黄子孙。他姓姜是因为他出生在姜水(是不是感觉更随意了)。封神榜中的姜子牙大家都知道吧!这个是嫡系传人,他辅佐周王朝有功,然后封他姓为吕。(这个我不知道是贬还是升)

不过后来吕跟姜的姓氏宗族大部分都是同根的。由这两个姓氏演变的姓氏有64个单姓,还有38个复姓。如果不是炎帝白给了皇帝,这个姜姓估计影响力会更大。

说句不夸张的话,朝鲜,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尼应该都有姓姜的后人。准确说是神农氏的后人。

祝姓的分布

祝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三十五位,人口约一百三十六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85%左右。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