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的历史沿革
本军原属滇军,其中80%的官士兵均为云南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主要是彝族、白族,清宣统三年(1911年)以同盟会会员为核心的一批滇军将领,领导响应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民国4年(1915年)滇军参加了护国起义,又在中国近代史上留名。
就在这个时候,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最高军事会议,要求各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保卫南京,共挽危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过去一向对中央政府“服管不服调”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一反常态,在会上慷慨陈词,率先表示云南愿出“雄兵二十万”,得到了政府的赞扬和各地的效仿。
云南地方报刊发出紧急通告要求度假和公务在外的军人马上赶回部队,并公布对阵亡和残废军人家属的优待政策,同时号召青年当兵。云南仅有的部队3万余人,迅速集中到昆明和曲靖整编为第六十军,和因内战一直滞留在广东的“老三军”、在四川的新编第七师等老滇军一起,先期奔赴前线。同时马上组建新军——第五十八军和新编第三军,随后北上。可谓“抗战军兴”。
1937年10月12日,六十军将士由军长卢汉将军率领在昆明巫家坝军营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云南各界要员和群众数万人参加。会上民众献旗高呼口号,“卢军长,打!打!打!三师长,杀!杀!杀!誓灭倭寇,保卫祖国!”会后,在昆明人民的夹道欢送下,六十军徒步40余日,从昆明到湖南长沙、常德一带集结待命。
当时的滇军为云南讲武学校毕业的军官统领的新式军队,封建腐败积习较少,又经过辛亥革命、护国首义、靖国战争,云南移主等战争,可以说是久经沙场。龙云入主云南后,经过十年惨淡经营:整理地方财政金融、币值逐步稳定、税收日渐激增。然后整军建军筹饷养兵,由缪云台经手购买比利时七九步枪、捷克造轻重机枪和法国造八二迫击炮、六零迫击炮、高射机枪等全部装备部队。兵员多来自纳西等少数民族,剽悍骁勇、训练有素。所以,六十军来到湖南,其军容之盛使中央军和别的地方军为之逊色。龙云曾经说过:“六十军一枪一弹,都来自云南人民,以全省人力物力贡献国家”,这是实话。
1938年4月,六十军赶往鲁南参加徐州大会战的台儿庄战役。他们在赶往大运河布防的行军途中遭遇到日军板垣、叽谷师团的猛烈攻击。在随后的27天里,六十军在运河一线和日军进行了空前惨烈的战斗,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但是六十军也伤亡过半。
参战滇军后来除了因日军占领法属印度支那而回滇南布防的六十军外,其余的一直在外地作战,直到胜利。
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在武昌起义胜利后,决定在昆明举行武装起义,宣布云南独立。起义部队在讲武堂师生作内应的情况下,从北校场发起攻城。蔡锷等部从东南进攻,经过一夜战斗,于次日晨完全占领全城,活捉总督李经羲,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起义成功后即成立云南都督府,蔡锷任都督。
1950年1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在副司令员朱家璧率领下进驻昆明。昆明市人民张灯结彩,鸣放爆竹,打着红旗,在西站外欢迎云南人民的子弟兵。当晚卢汉在五华山礼堂举行欢迎大会。会上“边纵”的领导同志勉励起义部队官兵为建设新云南而继续奋斗。卢汉先生讲话时,对参加起义人员说:“为了靠拢人民,靠拢***,我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冒了多少危险!今天总算把你们领上光荣起义的道路。希望你们认清革命道理,接受革命思想,永远跟着***,努力为人民事业贡献力量。”在坐的起义人员,都颇为感动。
1950年2月中旬,陈赓、宋任穷两将军率领解放大军入滇,卢汉先生派龙泽汇和林毓棠作代表到宜良迎接大军进驻昆明。2月20日,解放大军举行入城式。这天清晨,入城部队在巫家坝飞机场集结整队,昆明各界人民团体联合会在菊花村设欢迎台,各人民团体,各机关,各学校,起义部队及各族人民30万人组成长达10余里的夹道欢迎行列。云南人民临时军政委员会主席卢汉及各委员、各处处长、起义部队各首脑等均到三里外迎候。下午1时正,进驻昆明的先头部队,由南方的公路进到菊花村,摆在空场上的两门礼炮,开始鸣放。紧接着先头部队擎着“八一”军旗,在军乐声中进入市区。下午2时1刻,陈赓司令员、宋任穷委员、周保中将军等分乘吉普车驶至欢迎台前。卢汉将军当即向前迎接,由潘朔端将军一一介绍,热烈握手。2时半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迎式,陈、宋两将军作简短讲话,后由卢汉将军致词,表示热烈欢迎。一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掌声雷动,解放军各首长、人民团体联合会主席团及新闻记者等即分别乘车入城。
当大军进入市区时,拥满街头的欢迎群众争向陈、宋两将军及大队指战员献花,献旗,献舞,掌声如雷,“欢迎解放大军!”
“毛主席万岁!”等口号,声震云霄,盛况空前。
22日下午2时,昆明市各族各界人民10余万人在拓东运动场举行欢迎大会。工农群众、少数民族同胞及各机关、学校团体纷纷献旗、献礼。五十三厂职工呈献机枪200挺,指南针500个。大会以卢汉将军的欢迎词隆重开始。他首先对陈、宋两将军及人民解放军进军云南,歼灭敌军,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并表示决以至诚在中国***领导下,坚决实行中央人民政府一切法令及共同纲领,与全省各族各界人民在陈、宋两将军指导下,团结起来,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云南而努力奋斗。陈赓将军也在持久的欢呼声中向全市人民致词,他指出:现在云南全境公开的敌人武装已经歼灭,和平建设时期已经到来,云南目前主要任务是,认真执行刘、邓两将军的三大号召,建立革命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开展文化教育工作,为建设新云南、新中国而奋斗。
1950年3月4日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成立,由陈赓任主任,周保中任副主任,郭天民、郑伯克、安恩溥、潘朔端、谷景生、谢崇文、曾恕怀、胡荣贵为委员。同时成立了云南省军政委员会,由卢汉任主任,宋任穷、周保中任副主任。开始了全面接管工作。
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后,云南起义部队经过整训,光荣地合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内。中央军委正式任命起义将领余建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副军长,龙泽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副军长。所有参加起义的官兵和全体军政人员都得到***的妥善安置。
陈明仁 ,湖南省醴陵县人。陈明仁是原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蒋介石的得意门生。1949年8月4日,陈明仁与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在长沙通电起义。
程潜 ,湖南省醴陵县人。辛亥革命爆发后,程潜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和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护国、护法战役。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抗日战争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9年8月4日下午,国民党湖南军政首脑程潜、陈明仁通电起义。8月5日,湖南耆宿和各界著名人士唐生智、周震鳞、仇鳌等100余人通电响应起义。
陶峙岳,湖南省宁乡县人。1911年,陶峙岳参加了辛亥革命,因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命军少将师长。1945年时任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时的陶峙岳,受到国民党“和平将军”张治中影响和开导,巧妙与蒋介石亲信胡宗南周旋,安全地把关押在新疆的100多***和爱国人士送到延安。新中国成立前一个星期,陶峙岳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政府,归入人民行列,和平解放新疆。
高树勋 ,河北省盐山县人。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线亲自到高树勋军营面谈,这使高树勋很感动,终于下定了决心起义。高树勋率新八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正式宣布火线起义,声明脱离国民党阵营。
潘朔端 ,云南省威信县人。抗战胜利后,潘朔端调任60军184师师长,从越南海防海运八昼夜到辽宁葫芦岛登陆,驻防海城、鞍山、营口等铁路沿线。1946年5月27日,民主联军逼近海城一线,潘朔端抓住机会,在海城宣布起义。海城起义后,184师光荣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朔端任军长。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
董其武 ,山西省河津人。董其武参加过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任傅作义部团参谋、团长。“九一八”事变后,董其武率部参加长城抗战、绥远抗战,七七事变后任中将师长,1940年起任中将军长。1946年后,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中将副长官。天津、北平解放后,董其武接受中国***和平解决绥远问题的主张,于1949年9月率绥远省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
曾泽生 ,云南永善人。早年入滇军,曾就读于云南讲武堂。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1928年毕业于黄埔军校高级班军事科。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升任国民党第60军第184师师长和第60军军长。曾率部参加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和赣北对日作战等。1945年8月,从云南蒙自、屏边地区率部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1946年4月,率部从越南的海防港直接开拔来到东北,驻守长春。1948年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围困长春。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在“突围无望,固守待歼”之际,于10月17日毅然宣布起义,率部退出长春,待命改编,并引导解放军进入其东城守备区。
吴化文 ,山东省掖县人。1920年从军,曾任冯玉祥部团长、韩复榘部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区司令。起义前夕,吴化文任整编第96军军长兼第84师师长。1948年,在济南战役的关键时刻,吴化文率两万多人起义,打乱了济南守敌的防御体系,动摇了敌人坚守济南的信心,加快了胜利进程,减少了部队伤亡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10月22日,毛泽东发电祝贺吴化文起义,朱德和华东野战军首长也致电吴化文祝贺。
廖运周 ,安徽省淮安人,黄埔军校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参加过北伐和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接受中共的秘密指示,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中隐蔽。起义前,廖运周任110师师长。淮海战役期间,廖运周率全师官兵举行战场起义,投入人民解放军行列。
孔从洲 ,陕西西安灞桥人,杨虎城的部属。西安事变时,孔从洲任警二旅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参与了这一事变。在这次事变中,孔从洲是负责解决驻在西安的中央军。事变的当天夜里,孔从洲带领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将国民党嫡系部队包围,发起极为猛烈的攻击。3小时后,孔从洲顺利地将中央军解决。1946年,孔从洲任国民党38军中将副军长。同年率55师于河南巩县起义。
何基沣 ,河北省藁城县人。何基沣曾驱逐紫禁城内的末代皇帝溥仪;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在淮海战役中又率部起义。他身为国民党军中将副司令官,竟然早早就秘密加入中国***,最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军军长。1948年11月,解放战争进行到了淮海战役阶段。在淮海战役打响两天后,11月8日,何基沣和张克侠率23万余名官兵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
张克侠 ,河北省献县人。1923年,张克侠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冯玉祥将军部队。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克侠被任命为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他在国民党军队上层人物中积极开展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的活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的阴谋。1948年11月8日,张克侠与何基沣一起,率五十九军两个师、七十七军一个半师共二万三千余官兵,在贾旺、台儿庄防地举行起义。
傅作义 ,山西省临猗人。北平实现和平的关键在于傅作义将军。1947年底,傅作义出任华北“剿匪”总司令,坐镇北平、掌控华北。他手握四个兵团、12个军、60万重兵,对华北五省二市实行党政军一统领导。让傅作义交出军队、放下武器,无论对一个国民党著名战将,还是对一个掌握军政实权的封疆大吏,这无疑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1949年1月底,傅作义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条件,率部起义。
卢汉 ,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起义前,卢汉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将军响应中国***的号召,于1949年12月9日毅然率部起义。
邓兆祥, 广东省肇庆人。1914年起先后入黄埔、吴淞、烟台海军学校和南京水鱼雷枪炮学校学习,1927年后,任国民党海军“飞鹰”军舰枪炮、航海正、副舰长;1930年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1934年回国,任国民党海军水鱼雷营营长、第二舰队司令部参谋、“长治”号军舰舰长、“重庆”号军舰舰长。1949年2月25日,在当时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军舰——“重庆”号巡洋舰上,邓兆祥与爱国官兵在吴淞口举行了震惊中外的“重庆”号起义。
1、罗炳辉——(1897—1946),彝族,云南彝良人。1915年,罗炳辉加入护国军。1921年投奔孙中山,加入了属于广东革命政府领导的滇军朱培德部。1922年,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和第一次北伐战争,任参战官。任命为营长。1926年5月第二次北伐战争开始,罗炳辉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第9师第25团第2营营长。在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中因战功卓著, 1934年10月,罗炳辉率红九军团参加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陈毅任司令员,建立了茅山根据地。1941年,任新四军第二师,罗炳辉任副师长。1946年4月,中央军委任命罗炳辉为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 6月9日,指挥部队向枣庄伪军王继美部队发动攻击,全歼伪军,解放了枣庄。 1946年6月21日,罗炳辉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病逝于兰陵,时年49岁。
2、龙云——(1884~1962年)男,彝族,纳吉伍沙,四川金阳县人。从小习武,十几岁时到云南昭通去投靠其舅舅。后成为蒋介石政府云南主席。统治云南长达18年之久,陆军上将。
3、卢汉—— (1895—19740513),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4、张冲——(1901—1980),原名绍禹,又名维新,字云鹏,彝族,彝姓尼娜,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小布坎(现划归弥勒县)人。1901年1月25日,张冲生于云南省泸西县,曾任滇军旅长、师长。张冲任国民党60军副军长兼184师师长。1938年,参加台儿庄战役,被提升为军长。1942年任云南部队第二路军指挥官。云南解放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委副主任兼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主席。云南省副省长、云南省民委主任、中共云南省省委委员、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0年10月30日,张冲病逝于北京,享年81岁4、李文学——(1826-1874),又名李正学,彝族,弥渡县瓦卢村人,清末云南哀牢山彝族农民起义军首领。咸丰六年四月,李文学聚彝汉农民5000余人,在弥渡县瓦卢村后山天生营起义,提出“铲尽满清赃官,杀绝汉家庄主”的革命口号,李文学被推为“彝家兵马大元帅”。在哀牢山区先后建立8个都督府。 1874年3月28日,李文学在南涧乌龟山壮烈牺牲。
5、小叶丹——(1894-1942) 男,彝族,彝名果基约达,四川省冕宁县(今彝海乡)人。解放前四川彝族沽基家的头人.他与刘伯承元帅歃血为盟之事,被传为一时佳话.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佳话 ,是彝族人民对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具体体现。红军过后,彝族人民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疯狂报复和迫害。1942年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五),小叶丹遭到被国民党军队收买的部族武装伏击身亡。
6、安恩溥——(1894年—1965年),彝族,著名爱国将领、爱国民主人士。1894年5月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一个彝族富豪家庭,191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时逢龙云在唐继尧部任失措飞军大队长,从此,安恩溥得到龙云的扶植。龙云上台后,决定派亲信驻防昭通,稳定滇东北局势。1930年春,安恩溥奉命进驻昭通,成为龙云集团独挡一面的“封疆大吏”。 抗日战争期间,安恩溥参加指挥了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南昌会战。新中国成立后至1958年任云南省民政厅厅长。
1949年年底,随着人民解放军兵锋所指,国民党军事集团在大陆的统治逐渐土崩瓦解,当时在西南虽然还有国民党军负隅顽抗,但解放也不过就是时间问题,而这一问题就摆在了当时云南省主席卢汉的头上,而也就是在几个月之前,原云南省主席龙云在香港通电起义,使得卢汉的内心彻底的活动起来。
龙云是此前云南省主席,滇军军阀,1945年被老蒋解除一切职务以后,前往香港定居,并最终在大势之下宣布起义,而卢汉原本就是龙云手下一重要将领,在受到了龙云感召以后,也决心率部起义,不过当时卢汉虽然下定决心,但当时的局势由不得他做太多动作,首先是老蒋派的西南行政长官张群,还有一个就是隶属于军统的沈醉等特务系统。
于是卢汉借口召开军事会议,将军中所有的主要将领都叫过来开了一次会,12月9日这些人刚一赶到会场的时候,就被卢汉派兵扣押,借着强迫他们在起义通电上签字,虽然这些人都不是很请愿,但是在胁迫下最终还是签下了,但在当时有两个人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第一个就是十三兵团司令兼任第八军军长的李弥,还有一个就是26军军长余程万。
李弥的13兵团在淮海战役被全歼以后,老蒋后来下令重建,并令他驻扎云南,但云南不欢迎他,于是李弥又改驻在重庆,当时签署起义通电的时候,李弥反应最激烈,当时李弥的第八军已经做出架势准备进攻昆明,于是卢汉只能先安抚李弥,并劝说李弥回去安抚部队,但李弥最终还是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同样当时余程万的26军也为了救老首长,准备进攻昆明,余程万一开始也并不赞同起义,但后来卢汉劝说以后,本身具有家国情怀的余程万当即有些心动,在和李弥一同返回部队以后,余程万就准备接受卢汉给的暂编第十军的番号,并给予不愿意参与起义的人5块大洋离开部队,然而这一来却引发了26军内部极大的动荡。
余程万没奈何只能暂时先稳住部队,将老蒋的电令进攻昆明的计划一拖再拖,但这样一来也错失了最佳的起义时间,余程万眼看兵败,立刻坐飞机逃往台湾,后来定居在香港,当然作为一代名将,余程万最出名的事迹当属常德保卫战,可惜就是这样一个人,晚年却遭遇不幸,假如他当年能够更加坚决果断一些,事情的发展或许会更不一样一些。
1949年12月9日夜间10时,卢汉将军率领全省军政人员,在昆明通电全国,举行起义,宣布云南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9日卢汉故作镇静,于下午7时,在其私宅宴请美、英、法国领事,汽车盈门,宾主尽欢,以迷惑蒋介石的军政人员和特务耳目。
午后5时左右,张群、余程万、李弥等的专机先后飞抵昆明,卢汉派杨适生去迎接张群,招待在卢汉新公馆内。
随即以本日张长官莅昆,发出通知,邀请 中央驻滇军事首脑开紧急会议。
龙云青率领十几个警卫走进会客室对李、余等进行检查。
在几十支手枪的威逼下,李、余等只好举起手来,服从缴械,然后分批押上汽车,解到五华山光复楼三楼扣押。
与此同时,住在卢汉新公馆的张群,也被两个警卫搜查缴械,扣留在住所里。
事毕,9点50分卢汉驱车上五华山。
10时正,卢汉将军在光复楼的电话总机上,向各机关部队发布命令:“现在宣布云南起义了。
昆明全市实行紧急 ,各单位按照命令开始行动。”
紧接着向全省发表了广播讲话,其要点是:“兹为保全全省1200万人民之生命财产,实现真正和平和民主统一 起见,特自本日起脱离 反动中央 ,宣布云南全境解放。
发布命令如下:
第一, 驻滇的中央各部队应明白大义,停止抵抗,一律驻在原地,听候中央人民 改编;
第二,驻滇人民 或民间义勇自卫军,应驻扎原地维持地方秩序,听候中央人民 军事委员会处理;
第三,各专员、县长应坚守岗位,照旧维持地方秩序,听候人民 接管;
第四,全省民众应各安生业。
倘有不遵命令,乘机扰乱破坏,损害人民利益者,定予严惩,决不宽贷!”10日黎明,在五华山了望台上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
扩展资料:
卢汉(1895年-1974年),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滇军高级将领。
民国三年(1914年),卢汉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在滇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
团长。
旅长、师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任卢汉为六十军军长,率部参加台儿庄等著名战役,升任军团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一方面军总司令。
日军投降后,率部赴越南受降。
1945年10月,龙云被蒋介石解除军政大权后,任云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继龙云之后,成为新一任云南省主席,在中华民国时期执掌云南军政大权4年多,被称为最后一任“云南王”。
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部起义。
解放后,历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74年5月,病逝于北京,享年79岁。
1、广东潮州字辈:
惠泽益千万,尚学士应光。淑德在儒修,诗书敏以求,邦家瞻硕范,平治裕鸿猷。
2、福建福州市郊卢滨洲村字辈:
天蔚日宏,世代兴隆,诗书济美,忠孝连芳,
文章启运,礼乐传家,积德为宝,作述辉明,生财有道,卿相贤良,才能俊秀。
成功可永,修善克昌。学宗孔孟,邦国时光。
3、福建顺昌榜山卢氏字辈:
甲辛生金,玉贤成德。均齐方正,安富尊荣,
文章礼乐,爵鼎冠裳,功丰绩伟,祚永泽长。
4、江西修水卢氏字辈:
崇儒重道从先进,盛德鸿才作大方,忠厚传家昌世绪,文章华国启贤良,二协懿亲为令嗣,恩培吉士佐中邦,谷贻早幸前谟永,祥发同瞻福祚长。
5、江西铜鼓县卢氏字辈:
日新全美德,礼义振人纲。道通和顺性,雍睦裕嘉祥,忠贤方晋拔,泽远庆源长。
6、浙江灵山卢氏字辈:
礼义廉能,惠爱慈谨,雅淑淳清,尊荣显耀,
谟烈鼎新,肃雍敦睦,伦叙修明,渊源昭穆。
7、河南商丘卢氏字辈:
文友新田,齐圣广渊,明允笃诚,仲肃恭懿,宣慈惠和,民庆贞祥,久卫太平。
8、江苏南京卢氏字辈:乾正仕有益,春后发大枝。
扩展资料:
据卢氏家谱记载,卢姓是我国的百家姓氏之一,排名第42名,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047%,卢姓的起源有六:
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裔,齐太公后裔孙高傒而来,以邑为姓,据《元和姓纂》所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之孙高傒(人称傒公),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西周时炎帝后裔姜尚,字子牙,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春秋时代,齐太公的后裔高傒食采于卢,“因邑为姓”,故其后裔姓卢也,此居卢姓主要来源之首位。
2、出自复姓改单姓为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代,齐桓公之后,有一支取卢蒲氏,后来改成姓卢;又据《魏书·氏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卢氏为卢姓,是为河南洛阳卢姓,还有一支取“葛卢”为姓的,后来也改姓为卢。
3、古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有姓“莫芦”的,后来改为姓“芦”,再后来则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4、出自他姓赐卢氏,据《隋书·卢太翼传》所载,隋炀帝赐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姓卢,很有才华,备受隋炀帝看重,受赐姓“卢”,子孙也就随之归于卢姓,此支是为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卢姓。
5、出自他姓改卢姓,如祖籍河北省范阳(后望于河南省光山)的雷姓人氏在北周之初改为卢姓;唐代有三原(后望于陕西省三原)的闾姓,经当朝皇帝特批,改姓为卢。
6、春秋时代的庐子国,有人以“庐”为姓,后则改为卢。
参考资料来源-卢氏家谱
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的历史沿革
本文2023-10-10 06:13: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