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1收藏

清朝皇族族谱,第1张

显祖塔克世:

宣皇后喜塔腊氏:努尔哈赤的母亲,都督阿古之女,显祖塔克氏的嫡妻。顺治五年追谥为宣皇后。生努尔哈赤、舒尔哈齐、雅尔哈齐。

继妃纳喇氏:哈达部长万之族女。显祖的继室。生子巴雅喇。

李佳氏:生子穆尔哈齐。

努尔哈赤的后妃

一、正妃(5人)

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名孟古哲哲。子一:皇太极。

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子二:褚英、代善。女一,东果格格。

继妃,富察氏,名衮代。子二:莽古尔泰、德格类。女一,莽古济。

大妃,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子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

二、侧妃(4人):

伊尔根觉罗氏, 子一

阿巴泰。女一。

纳喇氏。女一。

三、庶妃(5人):

兆佳氏。子一,阿拜。

钮祜禄氏。子二,汤古代、塔拜。

嘉穆瑚觉罗氏。子二,巴布泰、巴布海。女三。

西林觉罗氏。子一,赖慕布;

伊尔根觉罗氏。女一。

四、德因泽。(《清史稿·后妃传》中未记载。)

五、回族-李惠霞,乐妃

皇太极后妃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所有博尔济吉特氏都是蒙古科尔沁部人)名哲哲。正宫皇后。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宫庄妃。生一子,顺治帝。女三,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关睢宫宸妃。生一子,二岁而殇。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麟趾宫贵妃。生一子,博穆博果尔。一女,下嫁噶尔玛索诺木。

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衍庆宫淑妃。

元妃,钮祜禄氏。弘毅公额亦都的女儿。生一子,洛博会。

继妃,乌拉纳喇氏。生二子,豪格、洛格。一女,下嫁旺第。

侧妃,叶赫纳喇氏。生一子,硕塞。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生两女,下嫁夸扎、哈尚。

庶妃,纳喇氏。生一子,高塞。二女,下嫁辉塞、拉哈。

庶妃,奇垒氏。察哈尔部人。生一女,下嫁吴应熊。

庶妃,颜扎氏。生一子,叶布舒。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生一子,常舒。

庶妃,生一子,韬塞。

庶妃,生一女,下嫁班第。

顺治后妃

1废后博尔济吉特氏,为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之侄女。后丽而慧,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时,为世祖顺治礼聘。顺治八年八月,册为皇后。十年十年八月,被废,降为静妃,改居侧宫

2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

3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固山额真佟图赖之女。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后家佟氏,本为汉军旗,上命改为佟佳氏,入满洲旗籍。

4孝献皇后,董鄂氏,内大臣鄂硕之女。十八岁入宫,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晋封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上皇太后徽号,鄂硕本以军功授一等精奇尼哈番,进三等伯。十七年八月,薨,上辍朝五日。追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5贞妃,董鄂氏,一等阿达哈哈番巴度女。殉世祖。圣祖追封为皇考贞妃。

6淑惠妃,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皇后之妹。顺治十一年,册为妃。康熙十二年,尊封皇考淑惠妃。妃最老寿,以五十二年十月薨。

7恭靖妃,浩齐特博尔济吉特氏

8端顺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

9宁悫妃,董鄂氏,在世祖时号庶妃,生一子,名福全。

10恪妃,石氏,滦州人,吏部侍郎申女。世祖尝选汉官女备六宫,妃与焉。居永寿宫。康熙六年薨,圣祖追封皇考恪妃。

4为福晋为笔什赫额捏福晋、唐福晋、牛福晋、塞母肯额捏福晋;

17位格格是京及格格、捏及呢格格、塞宝格格、迈及尼格格、厄音珠格格、额伦珠格格、梅格格、兰格格、明珠格格、卢耶格格、布三珠格格、阿母巴偏五格格、阿几格偏五格格、丹姐格格、秋格格、瑞格格、朱乃格格。

三妃前,世祖庶妃有子女者,又有八人:穆克图氏,子永干,八岁殇;巴氏,子钮钮,为世祖长子,二岁殇,女二,一六岁殇,一七岁殇;陈氏,子一,常宁;唐氏,子一,奇授,七岁殇;钮氏,子一,隆禧;杨氏,女一,下嫁纳尔杜;乌苏氏,女一,八岁殇;纳喇氏,女一,五岁殇。

康熙后妃

孝诚仁皇后为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温僖贵妃:钮钻禄氏

宜妃:郭络罗氏

慧妃:博尔锦吉特氏,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入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康熙九年五月初九日康熙帝渝礼部,追封宫中待年的博尔锦吉特氏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女,为孝诚仁皇后之妹,也是康熙帝的妻妹。

良妃:卫氏,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

荣妃:马佳氏

宣妃: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世祖悼妃的侄女,即康熙帝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日薨。

成妃:戴佳氏

顺懿密妃:王氏

纯裕勤妃:陈氏

惠妃:纳喇氏

僖嫔:赫舍里氏

端嫔:董氏

穆嫔:陈氏

熙嫔:陈氏

道嫔:色赫图氏

通嫔:纳喇氏

襄嫔:高氏

静嫔:石氏

贵人十位。有马贵人、尹贵人、勒贵人、新贵人、文贵人、蓝贵人、伊贵人、布贵人、常贵人、袁贵人。

常在九位。有尹常在、色常在、路常在、寿常在、常常在、瑞常在、贵常在、徐常在、石常在。

答应九位。有灵答应、春答应、晓答应、庆答应、秀答应、治答应、妙答应、牛答应、双答应。

雍正后妃

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乌拉纳喇氏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敦肃皇贵妃年氏

纯懿皇贵妃耿氏

齐妃李氏

谦妃刘氏

赠宁妃武氏,知州武柱国女。雍正十二年甲寅五月二十四日卒,追封为宁妃。

懋嫔宋氏

贵人李氏

郭贵人

安贵人

海贵人

张贵人

老贵人

那常在

李常在

马常在

春常在

高常在

常常在

顾常在

吉常在(原称吉官)

英答应(原称兰英)

德答应

汪答应

苏格格

张格格

伊格格

张格格

云惠

乾隆后妃

孝贤皇后 富察氏

孝仪皇后 魏佳氏

废后乌喇那拉氏

慧贤皇贵妃 高氏

哲悯皇贵妃 富察氏

淑嘉皇贵妃 金氏

纯惠皇贵妃 苏(佳)氏

庆恭皇贵妃 陆氏

忻贵妃 戴佳氏

愉贵妃 珂里叶特氏

循贵妃 伊而根觉罗氏

颖贵妃 巴林氏

婉贵妃 陈氏

舒妃 叶赫那拉氏

豫妃 博尔锦吉特氏

敦妃 汪氏

芳妃 陈氏

晋妃 富察氏

容妃 和卓氏

仪嫔 黄氏

怡嫔 柏氏

恂嫔 霍硕特氏,亦作郭氏

诚嫔 钮祜禄氏

慎嫔 拜尔葛斯氏

恭嫔 林氏]

白贵人

金贵人

慎贵人

新贵人

瑞贵人 索淖洛氏

福贵人

秀贵人

寿贵人 柏氏

顺贵人 钮祜禄氏

鄂贵人 西林觉罗氏

武贵人

陆贵人

张常在 张氏

宁常在

揆常在 揆氏

平常在

嘉庆的后妃

孝淑皇后喜塔喇氏,喜塔腊氏

孝和皇后钮祜禄氏

和裕皇贵妃刘佳氏

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

恕妃完颜氏

华妃侯佳氏

庄妃王佳氏

信妃刘佳氏

恩嫔乌雅氏

简嫔关佳氏

逊嫔沉佳氏

淳嫔董佳氏

安嫔苏完尼瓜尔佳氏

荣嫔梁氏

两位贵人:玉贵人、芸贵人。

另:昌陵妃园寝中一共有十七座墓券,除孝淑、孝和皇后之外的所有妃嫔安葬在这里。有三座墓券葬者身份未知。

道光后妃

宣宗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彤贵妃,舒穆噜氏

佳贵妃,郭佳氏

成贵妃,钮祜禄氏

和妃,纳喇氏

祥妃,钮祜禄氏

常妃,赫舍哩氏

豫妃,尚佳氏

恒嫔,蔡佳氏

顺嫔

贵人李氏,那氏

咸丰后妃

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徼懿恭天赞圣显皇后萨克达氏

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钮祜禄氏

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叶赫纳喇氏

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

端恪皇贵妃佟佳氏

婉贵妃索绰络氏

玫贵妃徐佳氏

璷妃

吉妃王氏

禧妃察哈喇氏

庆妃张氏

云嫔武佳氏

容嫔伊尔根觉罗氏

璹嫔那拉氏

玉嫔那拉氏

玶常在伊尔根觉罗氏

瑃常在

鑫常在

同治的后妃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淑慎皇贵妃,富察氏

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

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

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

光绪后妃

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叶赫纳喇氏

温靖皇贵妃他他拉氏 瑾妃

赠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贵妃亲妹也。珍妃。

溥仪

皇后 郭布罗·婉容,字慕鸿,号植莲。父:荣源

淑妃 文绣(1909-1953)镶黄旗,又名惠心,自号爱莲。溥仪的淑妃。满族鄂尔德特氏端恭之女。

祥贵人 谭玉龄(1920-1942),满族贵族出身,原姓他他拉,辛亥革命以后,改姓谭。明贤贵妃。

福贵人 李玉琴

妻子 李淑贤

部,又依与皇帝族血缘关系的远近,先是划分为宗室与觉罗两大部分,以后宗室人员又划分为远支宗室四十族与近支宗室六族之别。

  爱新觉罗家族泛指全体。

  爱新觉罗家族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作为满族贵族的代表,这个家族成功地统治中国长达267年,在入主中原的各少数民族政权中为时最久。

  关于清统治者的历史作用和是非功过如何评价,学术界仍有不同意见,需要进一步开展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清朝在奠定我国疆域,加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方面,建有不可磨灭的功绩。爱新觉罗家族所起到的领导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

  爱新觉罗家族奉传说中的布库里雍顺为始祖,奉有史可查的孟特穆为直系祖先,在努尔哈赤领导下崛起于辽东,次第削平诸部,实现女真统一。随后,兵锋直指腐朽的明王朝,经皇太级、多尔衮定鼎北京,统一全中国。爱新觉罗家族随即成为满族贵族中地位显赫的皇族。

  从清朝入关到辛亥革命爆发,清末皇帝退位,爱新觉罗家族先后出了十代皇帝。清朝前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黄金时代。入关时,族中子弟秉承满民族剽悍勇猛、奋发进取的风习,或披坚执锐、效命疆场;或运筹帷幄、擘画戎机,为清朝的巩固和发展建立功勋。及康、乾盛世,对内实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对外开疆拓土,炫耀武功,清朝鼎盛一时,爱新觉罗家族荣誉、特权、财富也相得而益彰。

  爱新觉罗家族在漫长的岁月里,涌现出一批批杰出人物,各领一代风骚,为中化民族的历史填写了光彩的篇章。他们中有军事家、谋略家、政治家、思想家、诗人、艺术家、教育家、书画家等等。诸如:猛哥贴木儿、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玄烨、弘历等,雄才大略,气度恢宏,才能卓著,比之历代任何一位明君,都毫不逊色。玄烨、弘历两帝还是诗人、书法家,弘历一生写诗四万多首,称得上中国之“最”。

  本家谱系爱新觉罗家族包朗阿位下之谱书。包朗阿是著名的建州“宁古塔贝勒之一”(宁古塔贝勒始称“六祖”),兴祖福满第五子。兄弟六人,各筑城分居,包朗阿居尼麻喇城,包朗阿有子四人:(长子)隋痕、(次子)巴孙巴图鲁、(三子)对秦、(四子)郎腾;有孙九人:博尔珲、勒特、扎亲、桑古里、布席库、柏林、务巴席库、萨哈席库、机达席库。

在六祖子孙中,五祖包朗阿子孙是唯一同情和支持努尔哈赤统一事业的。明万历十一年五月,努尔哈赤起兵征讨尼堪外兰,努尔哈赤、“长祖、次祖、三祖、六祖”之子孙同誓于庙,欲谋杀太祖,唯独五祖包朗阿子孙没有参与。在努尔哈赤身处逆境时,五祖子孙一片诚心,多方关照。万历十二年正月,努尔哈赤三祖之子龙敦唆使努尔哈赤继母舅萨木占,带人杀死了努尔哈赤的主要助手、妹夫噶哈善。努尔哈赤悲愤异常,立即带人寻找噶哈善尸体,这时五祖之子郎腾关照努尔哈赤说:“族人若不怨汝,焉肯杀汝妹夫?汝且勿往,恐被人害”,使努尔哈赤有所提防。在努尔哈赤需人甚急的年代,五祖子孙最先投入努尔哈赤麾下,跟随努尔哈赤东征西讨。万历十三年四月努尔哈赤攻哲陈等部时,五祖之孙扎亲、桑古里等人随征,有力地支持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事业。

  在五祖包朗阿曾孙辈中,又有傅泰、拜山、苏达喇、念穆念库、萨哈廉、务习潭、瓦尔达、国河济、穆成格、勒德浑、密雅纳等在努尔哈赤帐前效命。他们饶有祖、父辈之风,对努尔哈赤及其继承者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参加了一系列战斗,在战火中成长。以拜山为代表的五祖子孙在著名的夺取沈阳、辽阳、锦州、宁远的战役中功勋卓著,并为此付出重大伤亡。

  在五祖后世子孙中,更有顾纳岱、莫罗浑等辈从龙入关。参加山海关战役、镇压金声桓、李自成、张献忠、攻占南昌、出兵福建、攻打厦门郑成功等著名战役,并做出重大牺牲,在统一祖国的事业中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五祖子孙在清朝建国后的各个阶段也相应为清帝国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顾纳岱以护军统领亲自迎接世祖章皇帝进京。

入关前,爱新觉罗家族按满族习惯,从名字上分不出辈分。入关后,康熙皇帝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他为其后世子孙钦定名时规定其子辈为“胤”字辈,其孙辈为“弘”字辈,乾隆皇帝又续“永、绵、奕、载”四字,道光皇帝再续“溥、毓、恒、启”四字,咸丰皇帝接续“焘、凯、增、祺”四字。

  随着岁月的变迁,族人星散,流布海内外,他们从皇族变为平民,溶入到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自食其力,仍有许多族人创造出了新的业绩,取得了应有的地位。

家谱可真不知道了,清朝皇室的遗老遗少现在肯定还有的,这是肯定的,只是没有出来露脸

以下是复制内容,供你参考:

清朝皇帝

清朝皇帝世系表

年号

庙号

谥号

名讳

承袭关系

生母

出生日期及地点

陵墓名称

陵寝所在地

登极日期

称帝年龄

天命

太祖

高皇帝

努尔哈赤

明建州左卫之长子

宣皇后(喜塔腊氏)

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

福陵

沈阳

天命元年正月初一日

58

崇德

太宗

文皇帝

皇太极

太祖第八子

孝慈皇后(叶赫那拉氏)

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

昭陵

沈阳

天命十一年九月初一日

35

顺治

世祖

章皇帝

福临

太宗第九子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格吉特氏)

1638年,崇德三年

孝陵

河北,遵化

崇德八年二十六日

6

康熙

圣祖

仁皇帝

玄烨

世祖第三子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1654年,顺治十一年景仁宫

景陵

河北,遵化

顺治十八年正月十九日

8

雍正

世宗

宪皇帝

胤祯

圣祖第四子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1678年,康熙十七年

泰陵

河北,易县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45

乾隆

高宗

纯皇帝

弘历

世宗第四子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1711年,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雍亲藩邸

裕陵

河北,遵化

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

25

嘉庆

仁宗

睿皇帝

永琰

高宗第十五子

孝仪纯皇后

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圆明圆天地一家春

昌陵

河北,易县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

37

道光

宣宗

成皇帝

旻宁

仁宗第二子

孝淑睿(喜塔腊氏)

1782年,乾隆四十七撷芳殿中所

嘉陵

河北,易县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39

咸丰

文宗

显皇帝

奕宁

宣宗第四子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1831年,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圆明圆澄静齐

定陵

河北,遵化

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

20

同治

穆宗

毅皇帝

载淳

文宗长子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

1856年,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储秀宫

惠陵

河北,遵化

咸丰十一年十月九日

6

光绪

德宗

景皇帝

载湉

宣宗第七子奕环的长子

慈禧妹(叶赫那拉氏)

1871年,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太平湖藩邸槐荫齐

崇陵

河北

光绪元月正月二十日

4

宣统

溥仪

奕环次子载丰的长子

苏完瓜尔佳氏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什刹海醇王藩邸

八宝山公墓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

楼主说的可能是《玉牒》,即皇帝的家谱,清代玉牒的内容很难见到,清朝皇室玉牒重达115公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着2600多册玉牒,详细记录了清朝历代所修的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堪称无价之宝。

现将玉牒的介绍附上。

清 代 玉 牒

皇族的族谱称作玉牒。清代玉牒,即清代皇族的族谱。

中国历代王朝,均修玉牒。可惜清代以前各王朝玉牒,均未流传于世。清代玉牒是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清代各类玉牒二千六百余册,辽宁省档案馆也保存大体相同的一份。这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对于清代的典章制度、宫廷历史、皇族户籍,以及人口学,谱牒学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纂修族谱,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修族谱,始终是豪门望族维护其族权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用以正名分、别远近,并作为承袭爵产的依据。而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更将纂修玉牒视为关系王朝政权统治的一件要事。每逢修玉牒之年分,即设立专门机构—— “玉牒馆”,并由皇帝钦派大员充任总裁,专司其事。

清代玉牒的纂修及其规则

顺治十二年议准,玉牒每十年纂修一次。但实际情况是,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因计算方法不同,将上届纂修之年计算在内,所以每次纂修递减一年,实际只隔九年,乾隆朝才改为不计算上届纂修年分。还有两次例外情况:一是乾隆七年重修后,应十七年再修,但事隔五年,即乾隆十二年又提前重修一次。再一次是清朝被推翻后,溥仪小朝廷于一九二一年最后修了一次玉牒。从顺治十八年初次纂修玉牒开始,有清一代,共修玉牒二十八次。

每次修玉牒,要用红笔在上次玉牒末尾添加上新生者,在修上次玉牒后死亡者,要用墨笔将红名改为黑色,即史书上所言 “存者朱书,殁者墨书。”从现存玉牒内容分析,后期所修玉牒较比前期内容要多些;两次玉牒纂修时间相距愈近,其内容差别就愈小。例如以光绪、宣统年间所修各次玉牒相对照,除每次在末尾增加几个新名和个别红名改黑外,内容基本一致。

玉牒修成后,要举行隆重的恭贮仪式。顺治十三年题准,将玉牒缮写三部,皇史窚、宗人府、礼部各藏一份。乾隆二十五年改为缮写西部,分别存于皇史窚和盛京。送贮之前,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于宗人府搭设彩亭,用黄盖龙旗仪仗,乐部奏乐;玉牒馆总裁率纂修官员,俱穿朝服,恭奉玉牒,行三跪九叩礼,满汉文武官员于午门外跪迎;皇帝阅毕,内监捧出,再由王公于太和门外金水桥跪送,彩亭由东华门出,护送至皇史窚。玉牒送贮盛京,除了送行时仍用隆重礼节外,还要求所经地方,设彩棚奉安;出山海关后,盛京将军派官员率满洲兵丁护送,地方文武官员,俱穿朝服出郭跪迎跪送,至崇政殿陈设后,再送往敬典阁恭贮。

清代玉牒的纂修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并充分反映了封建的纲常伦理,它表现在皇族命名、排列顺序及编修方法等多方面。

顺治九年规定:宗室觉罗所生子女,由各旗首领、族长亲加查询之后,于每年正月初十日前造册报送宗人府,分别载入宗室黄册和觉罗红册。后因皇族人口剧增,乾隆二十九年又改定:宗室觉罗所生子女,每三月一次,一年共分四次,查明造册报府,再由府详查注册。凡生子不报,以有作无;或本无子嗣,捏名抱养,以无作有,不但本家要被治罪,连负责官员和族长也要承担罪责。

在封建社会,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尊严。在宗室玉牒中,以带系为统;按照辈分为序,每一辈首列皇帝,自近支推及远支。皇帝之名,必须避讳,玉牒中凡出现皇帝名字之处,必用小块黄绫盖住,以表敬重。多数情况只写皇帝年号或庙号,而不直书皇帝名字。

清初满族刚入关时,尚保留其固有淳俗,命名不排字辈。康熙朝开始,排字辈命名,皇子第一字皆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旁;皇孙第一字皆用“弘”字,第二字皆用“日”旁。以后乾隆又在弘字辈下,亲选“永、绵、奕、载”四字,依次命名。道光又在载字辈分下,亲选“溥、毓、恒、启”四字,咸丰又在启字辈分下,亲选“焘、闿、增、祺”四字。所以,清代从雍正始,其辈分用字顺序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但这些字,“只有近支宗室,才能依此命名,其支派稍远者,命名即不得依此行辈。”1 所谓近支远支,是依与皇帝关系之亲疏而定。近支指皇帝的直系本支,当朝皇帝兄弟之子女,即皇侄,也算近支;其余宗室,皆为远支。当然,觉罗更在远支宗室以外,只能算做皇族中的沾亲带故者。嘉庆初年,因绵亿违反近支宗室命名规定,私用“金“字偏旁为长子取名“奕铭”,次子取名“奕镰”,遭嘉庆谴责:“自同疏远,是何居心?伊既以疏远自待,朕亦不以亲侄待伊,亲近差事,不便交伊管领。”除将“奕铭”、“奕镰”分别改名为“奕绘”、“奕演”外,还命绵亿退出乾清门;革去领侍卫内大臣、管围大臣职务,处分可谓相当严厉。为了避免近支宗室自行起名的混乱现象,嘉庆七年又特降谕:“朕之亲兄弟,其子孙俱朕命名。”2 这样,不仅诸皇子,连诸皇侄也都要恭候钦定赐名了。

近支宗室名字在满文的书写上,也要特殊。满文系拼音文字,不像汉文可用同音字区别尊卑,而只能从拼写方式上加以区别。近支宗室人名,满文可以单拼,远支宗室、觉罗直至普通满族人名,满文必须连拼。乾隆二十五年特为此事通谕八旗:“嗣后满洲字名字,俱行连写,如有复行单写者治罪,至宗室等名字,单写者多,然近派宗室名字,尚可单写,远派宗室,亦不可如此单写,此亦是分别尊卑之一道,著通行传谕。”3

还应指出,清统治者为了防止满族汉化,还在满族人命名上作了严格规定。满族人用汉字命名,不准用汉姓,名字只准用二字。乾隆三十二年,乾隆帝接见满保之子满吉善,当即训斥:“满保之子,竟以满为姓,照依汉人起名,是何道理。”并亲将满吉善之名,改为吉善。嘉庆帝有一次发现题本内有满族人名清永泰,和坤保,当即将和坤保之名改为和保,清永泰之名改为永泰。因此,查阅玉牒上人名,汉文名字均为二字。当然,满文名字译成汉字对音,则不受此限制,如明安达礼、托莫尔欢、多伦泰。不过满族人起汉名,只准用二字,而满族人命名又偏爱用“安、泰,福、永、全、保,和、富、贵,崇、厚、裕、禄、常,荣、龄、桂、祥”等表示吉祥之意的汉字,结果造成同名者甚多。康熙三十二年规定:“王以下闲散宗室以上,一有同名者,令卑者、幼者更改。”乾隆也曾感叹“今官员兵丁内与王公大臣同名者甚多,此皆该管大臣平素并不留心,一任属员兵丁等率意命名所致。”为此谕令各部、八旗、内务府查明,宗室觉罗旗员兵丁内,有与王公大臣同名者,俱著更改。尽管如此三令五申,但同名者仍时有所闻。嘉庆十一年,又发现昌吉县知县景安与湖南巡抚景安同名,立即谕令前者按满文语气改名。清末民初,满族语言习俗多已改变,相率改满姓为汉姓,如“瓜尔佳”氏改姓“关”,“富察,氏改姓“富”,“那拉”氏改姓“那”或“纳”,“扎思胡里”氏改姓“扎”。清王朝被推翻后,大部分清皇族也改了姓,一部分改姓“赵”,取百家姓第一姓;一部分改姓“金”,取“爱新觉罗”本义(“爱新”,满语意为“金”);“觉罗”,满语意为“国族”)。

清代玉牒的种类及其特点

从编修方法上看,清代玉牒分为直格玉牒和横格玉牒两大类,直格表示辈分、横格表示支系,记叙方法虽大不相同,但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直格玉牒每页画十六行竖格,一般一至二格记载一个人名项,反映同一辈宗室觉罗男女的详细情况,原则上每一辈修订一册,但也有几代合订的特厚玉牒。直格玉牒包括有宗室子孙直格玉牒(亦称列祖子孙直格玉牒)、觉罗子孙直格玉牒、宗室女孙直格玉牒(亦称列祖女孙直格玉牒)、觉罗女孙直格玉牒四种,其格式大同小异。前西种记载了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胤字辈)、高宗(弘字辈)、仁宗(永字辈)、宜宗(绵字辈)、文宗(奕字辈)各代皇帝及同辈宗室觉罗子孙情况。穆宗与德宗是同辈人,所以都收在载字辈玉牒中,再加上溥字辈、毓字辈、恒字辈玉牒,共体现十三辈人名。记载内容包括姓名、封爵、授职、生卒年月日时、享年、生母姓氏、妻妾姓氏及岳父姓名职衔等。皇子还记有封谥等情况。而有关皇帝的记载尤为详细,通常要占去二、三页,除上述各项外,还包括被立为皇太子年月、即位年月日,谥号庙号、生母姓氏及其徽号,以及后妃的晋封情况。但是,并非所有后妃都能载入玉牒内皇帝一栏中。道光十七年以前,后妃生有子女,才准载入玉牒;道光十七年改定,皇后无论有无子女,俱著载入玉牒,皇贵妃以下生有子女者载入,无子女者概不载入。这样,既体现尊卑有别,也符合“母以子贵”的传统观念。

男女不同册,宗室觉罗女子,单修宗室女孙直格玉牒和觉罗女孙直格玉牒,其内容记载也比子孙玉牒简略,只包括封号、生卒年月日时、享年、生母姓氏、外祖父姓名职衔、成婚年月及夫婿姓名职衔。女子名字不准书于玉牒。玉牒中只能写某某第几女,以示区别;有封号者可将封号署于下面。

横格玉牒,其形式为每页画有十三行横格,每横格代表一个辈分,辈分最高者写于卷首第一横格,其子孙后裔依辈分递降。内容记载极为简略,只有姓名,职衔,封号。横格玉牒同样也包括宗室和觉罗两种,帝系和星源集庆可算做宗室横格玉牒的附类。

宗室横格玉牒记载了从显祖到文宗各代皇子的后裔情况(文宗以后的几代皇帝均无后嗣)。每一皇子为一支系,显祖、太祖每一皇子支系单修一册,太宗第十至第四子合修一册,第五至第十一子合修一册,世祖以下,便是每代皇帝所有皇子合修一册,但仍按长幼顺序,各成支系,不相混淆。宗室横格玉牒不记载皇帝本人情况,皇帝直系,单独编成帝系玉牒,自肇祖原皇帝起,至当朝皇帝,按照辈分为序,每代皇帝及其皇子为一页。 “星源集庆”实质上也是一种汉文宗室横格玉牒,但只记高宗以后各代皇帝的子女后裔情况,实际上只有四代,所以范围很窄,其装帧为经折式,也与一般玉牒装帧不同。

觉罗横格玉牒则记载了兴祖、景祖各子的后裔情况(不包括兴祖第四子景祖觉昌安和景祖第四子显祖塔克世),也是一子一册,单成支系,其版本格式均与宗室相同,只是封面及包装均为红色。

皇族女子不载入横格玉牒,只能载入按辈分编修的直格玉牒。

清代玉牒具有两大特点,在内容上,有宗室觉罗之分;在文字上,有满汉文之分。

清代皇族,奉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显祖塔克世为大宗,称其直系子孙为“宗室”,对其伯叔兄弟的旁支子孙,则称为“觉罗”。换言之,对兴祖、景祖的后代,称为“觉罗”。据玉牒序言内称:“兴祖、太祖、太宗时,未论世代远近。顺治时,以兴祖长子德世库,次子刘阐,三子索长阿、五子包朗阿、六子宝实,景祖长子礼敦巴图鲁、五子塔察篇古等子孙,因其世代相远,出宗室为觉罗。”4可知清代皇族,由顺治年间起,根据与开国皇帝清太祖关系之远近,而分为宗室和觉罗两大支系。宗室腰束金**带为标记,又称黄带子;觉罗腰束红带,又称红带子。而清代玉牒,同样也分为宗室玉牒和觉罗玉牒两大类,前者封面为**,后者封面为红色,以示区别远近。

清王朝本满洲贵族所创建。满族为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统治疆域辽阔。清初局势复杂动荡,统治未稳,清廷对于汉官,不敢轻信,其前期重要文书,俱用满文书写,不准汉官参与。修玉牒也是如此,故顺治、康熙两朝所修玉牒,仅有满文。雍正元年,才批准增设汉主事二人,于进士内遴选,经皇帝引见后,补授职官。以后每年宗室觉罗子女开列送府时,即以满汉两种文字造入册籍。因此,清代玉牒,除少数前期者外,基本上都以满汉两种文字写成,其格式内容完全一致。

清刻家谱一隅·康熙:休宁璜源吴氏族谱

分类:  清刻家谱一隅

清刻家谱一隅·康熙: ◎ 安徽 《 休宁璜源吴氏族谱 》

 励双杰

清康熙六十年刻本,吴铨主修,鉴台公下育德堂刊,三册全。

本谱卷首有吴铨于康熙五十七年秋月所撰的《续修谱启》,云:“……惟是延陵启望,古今不少变迁。即如石岭一支,溯分合已多世次,赖由先代,历有成编,顾自应其公修刊以来,历今百四十年矣;计从璜源祖启基至此,已承二十八传焉。所虞世远人遐,支分派紊,倘或欲亲仁杰,焉能即拒崇韬。匪直惊文献无徵,亦大惧圭璋有玷。昔先君子夙怀修辑,庭训常以为言,乃历岁年,未就编摩,晚节特深其虑。兹者铨幸,给归有暇,先志思酬,是用敬告宗贤,异秉椽笔,以各纪本牒,徧闻族哲,更按鳞图而愽访外支。撰述无取传疑,闻见务期徵信。共襄胜事,协效仝心。剞劂工资,窃原引为己任;缄縢藏本,还希出以共传。各勉仁孝之忱,自不虞乎后至;仝怀承启之原,宁不快夫速成也哉。谨启。”

之后即为同年秋月族众“再叔云龙、世勋、兄士贺、侄孙光裕”的《回启》:“容斋贤再侄先生道足经邦,才堪华国,曩者身膺民社,惠泽弘敷。今兹职列庙廊,经纶益展,固已人咸引领,允推克振乎箕裘;众共倾心,洵足流芳于奕叶矣。乃犹故园念切,一脉情慇,惟兹家谱之未修,恐致历传之失所,派来石岭,前此虽有成编,谱续南园,嗣后更无继志。幸公余之有暇,每忆庭训于昔年,思先志之是酬,爰兾功成于此日,咨询罔遗于近族,蒐罗且遍乎远支,审厥源流,务使有条不紊,严其支派,庶几开卷了然,是诚孝子之用心,抑亦仁人之盛举。龙等向亲光范,备悉悃诚,兹读诲言,更感情挚,自愧才拙,徒向往之有心;无如力绵,实赞襄之无术,惟兾百年旷典,一旦告成,表徃行于名流,金声掷地,裁新编于钜手,异彩开天,嫓美前贤,有光家乘,则桥梓济美,永著不朽之名,亦灵爽式凭,自邀无疆之福矣。谨此启复,无任颙恭。”

接下来又有康熙六十年八月吴铨《续修璜源族谱记略》:“……昔先大夫每阅旧谱,慨然虑是,而以有志未逮为憾。予小子志不敢忘用,是于告归之暇,启闻通族,商酌续修。幸宗贤皆有同心,遂于戊戍(‘戌’之误)秋设局于璜源之长庆堂,遵循旧谱,而推求之……举阅三载余始竣,遵旧谱例,编号分于各支,各房皆一本,更为自后绵绵瓜瓞之张本,而因记今此者之事略如此。”

是可推知吴铨为本谱之主修。

吴铨者,即苏州藏书世家“璜川吴氏”之发轫之始者。马杰《清代苏州的徽籍藏书世家》中说:“在这些居住于苏州的徽籍藏书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历经四代递藏,书香不绝的璜川吴氏。”郑伟章先生《文献家通考》载:“吴铨,字容斋,号璜川,生于徽州歙县之璜源,随其父侨居松江,老而自松江迁苏州渎川望信桥。生卒年未详,雍正时为江西吉安太守,归田后于木渎筑遂初园,因怀旧之思题题其藏书处曰璜川书屋。架上万卷,皆秘籍也。是时载酒问奇而来者,如惠栋辈,皆吴下知名士,遂以‘璜川吴氏’著名于时……当时璜川书屋有两书最为珍奇,一为北宋本《礼记》单疏足本,一为《前汉书》……卒后,《前汉书》以后归当道呈进,入《天禄琳琅书目》;《礼记》则归曲阜孔荭谷家,世遂不得复见。”

吴铨世系详“本编”卷六第“百三”叶:“诰封奉政大夫,讳铨,又名文祖,字绳其,号容斋,由国学生除授广西桂林府全州知州,调太平府养利州知州,覃恩诰封奉直大夫,内升顺天府治中,诰封奉政大夫,又升工部都水清吏司员外郎。生康熙壬子九月初六日,配山斗程云路公女,覃恩诰封宜人,生康熙甲寅八月二十八日,生子亿、仁、儒,女娇英,适苏州即用知县陈双南,闰英适金村候选州同知金声闻,止英字玉峰徐子桓,全英幼;侧室胡氏,生康熙壬戍(‘戌’之误)三月二十六日,生子仪、杰、份,女玉英;侧室程氏,生康熙壬申二月二十九日,生传、佐,女足英、定英。”

这里,不但可以补正《文献家通考》中吴铨的名、字等,连“生卒年未详”的生年,都可以补上,“生康熙壬子九月初六日”,即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阳节前三天。

马杰在《清代苏州的徽籍藏书世家》中又说:“吴铨有子二。长子吴用仪,号拙庵。其与江浙诸名士交往甚厚,流连觞咏,座无俗客。用仪亦嗜典籍,藏书在其父基础上‘复购书数万卷于其中,多宋元善本’,是璜川吴氏藏书第二代中的代表人物。此外,吴铨次子吴成佐,号懒庵,同样亦有藏书名。其孙吴志忠云:‘我祖懒庵先生重自搜罗,书楼三楹,环列四周’。其中亦不乏宋元佳椠。成佐藏书处曰乐意轩,藏书印有‘乐意轩吴氏藏书’等,并有《乐意轩书目》四卷。”

从吴铨的世系中可以看出,吴铨共有八子:成亿、成仪、成仁、成杰、成儒、成份、成伟、成佐,其中,亿、仁、儒、份、伟五子早殇。《清代苏州的徽籍藏书世家》说“吴铨有子二”,自然是不对的。说“长子吴用仪”(即成仪),因成亿早殇,把成仪早为长子,也说得过去。但“吴铨次子吴成佐”就不对了,照成仪的推算,最多也只能称之为“三子吴成佐”,因为在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吴成杰(已聘副总兵官维扬卓尔坛女)。

另外,说吴铨“生于徽州歙县之璜源,始随父迁居松江”,也不太正确,他的父亲吴中毅,字远公,卷七《列传事略·二十三世》中说:“赠奉直大夫讳中毅字远公,少随父国琏公桥寓上海之周浦。”可知始迁上海者是他的祖父吴国琏(又名同九,字君质),他的父亲中毅公少年时就跟着祖父到了上海。

吴用仪、吴成佐兄弟,《文献家通考》中均有条目,只是都云“生卒年仕履均不详”,这部《休宁璜源吴氏族谱》也可略为补阙。吴用仪,谱中作“吴成仪”,他们兄弟都是以“成”字排行:“成仪,名金,字景华,太学生,生康熙辛巳九月二十四日。”

吴成佐“字赞王,生康熙戊戌十一月二十三日。”

他们的父亲是本谱的主修,他们的生年,正确性自不容怀疑。

谱《凡例》云:“本族自尧公发下,其迁本郡各乡者,固宜收之不遗,但图系尽与世居璜源者共为一编,则繁多,而不便于观阅。今自瑀公以上至于得姓之始为前编,自瑀公以下世居璜源者为本编,以迁出传衍不替者为后编,间有迁出而易世,则返子孙仍世居本乡者,当与本乡一例为本编为是,说者或以为当与世居外乡者一例为后编,恐有乖于义例,且不免见非于公义也。其从戌者比迁出例。”

因为吴铨是主修,这一《凡例》,很有可能就是出自他本人之手,可见他到这修谱的时候,还并没有想到要在苏州长居,当然更不会想到“璜川吴氏”藏书能传四世之久,名扬四海。

看吴铨家族的世系,发现他们这一家子,跟同邑的山斗程氏可谓世代姻亲,他自己“配山斗程云路公女”;他的祖父国琏,“配山斗程继魁公女,讳宜贞”;父中毅,“女淑鸾(不知是吴铨之姐还是妹子)适山斗候选州同知程祗佩,淑霞适山斗候选州同知程吉士”;他的大哥吴文礼,“女瑞英(吴铨侄女)适山斗岁贡士候选知县程学乾”;吴文礼的三子成佩,“配山斗程公辅女”。在其它族裔中,与山斗程氏你嫁我娶,比比较是,可谓礼尚往来矣。今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均有明天启六年旧钞本《新安休宁山斗程氏本枝续谱》收藏,曾编入于2002年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早期稀见家谱丛刊》中。

从这里,另可发现一个问题,即女性名字入谱。现在一些专家、媒体,把新修谱中女性入谱,当作了不得的革旧创新的大事来炒作,其实,在徽州,女性名字入谱是很普通的事,我在明成化年间的徽州家谱中,也有发现,根本算不了什么。

谱中有明万历六年《明南园公修璜源吴氏族谱序》,云:“按,璜源吴氏谱,乾祐三年判丞公尧始迁自石岭,其谱凡三修,经今一百三十年余”;又万历七年《南园公谱序》:“吾璜源吴氏族谱,自始祖而下,至八世曰三友公,始编之,至十一世曰珏公,及正统间诸公各继修之,然皆止于家藏而未刊行于族也。”可知在万历本之前曾有三次纂修,但未梓行,均为草谱,到万历七年时始雕版印刷,今国家图书馆藏一部,为全一册。此康熙六十年本为五修,上海图书馆藏相同版本一部,亦为三册。

吴铨以一个学人、藏书家的眼光,亲自所修的家谱,质量肯定是极佳的,无论是用纸还是用墨,以及刻功、资料的取舍,无一不是上上之选,三百年后的今天,仍能闻到那股幽幽的徽墨清香,说一句心旷神怡,毫不过分。

分类: 清刻家谱一隅

清刻家谱一隅·康熙: ◎江西泰和《南冈李氏族谱》

励双杰

康熙三十六年刻本,李友杜、李汝学等纂修,不分卷三册。

始迁祖李公仪,行一,字仪甫,初家袁州白芒,绍定间历官置制使左,迁南安大庾簿,解组归袁,过泰和南冈,爱其山水之胜,遂家焉。子禹辅,讳弼,生二子。长仲明,行一,讳辉,号南溪,是为东派祖,至七世伯昂,讳璋,号爱菊,生六子,称东派六房;次仲芳,行三,讳华,号南园,为西派祖。此谱以东派为盛,西派附之。

四世李英叔(仲明子),讳一蜚,号菊隐,宋末元初人,曾云:“吾所居城聚乃古西昌志南冈墟也,武山诸峰排闼于其前,罗浮一水萦带于其右,平田万顷,乔木苍翠,鸡鸣犬吠之声相闻于境”。南冈李氏在这样的风水宝地繁衍,渐成望族,明清二朝,仕宦不绝,李信圭、李桓圭、李咸章、李湘、李穆等辈,皆出此族,家族宗祠至今犹存。

谱首册中有“康熙五年岁次丙午十月谷旦赐进士出身钦命南宫第一屡奉如侍瀛台观猎南苑赋诗庚子科钦简典试浙江大总裁辛丑充殿试执事官国子监司业升授侍讲前任内秘书院编修翰林院庶吉士通家眷侍生张贞生顿首拜撰”的《奉庆李威王先生七袠文》一篇。张贞生,学者称篑山先生,与熊赐履并以理学齐名,世称“熊张”,即 《古井张氏通谱》 的主修,与此南冈李氏同为吉水老乡,请他撰篇寿文,自是情理之中。

是谱版框长304厘米,高266厘米,成横阔之势,大类常趣。初见于“中国家谱寻根网”之家谱库房,即惊为妙品,因为像这样横阔竖短的版式,太不容易见到了,何况又为清初刻本!顿时神为之夺,脚移不动,那副又馋又羡的憨态,总算令寻根网总裁江先生动了恻隐之心,商价再三,捧之而回。得一谱易,得一独特之谱甚难,这是我多年来的经验心得。

民国二十八年,南冈李氏又有过一次修纂(中间还有没有递修,不得而知),十六卷十二册,“中国家谱寻根网”亦藏一部,只不过这已是赣州地区普通的阔厚风格了,与其它该地区家族的家谱,没有了一点特异之处,就不说了。

南冈古樟

仙李堂总祠

分享:

分类:  清刻家谱一隅

清刻家谱一隅·康熙: ◎ 江西庐陵《古井张氏通谱》

励双杰

康熙二十年刻本,张贞生主修、张世绅综核,八卷首一卷八册。

本谱主修张贞生(1623-1675),字干臣,号瑶山,谱名延徵,学者称篑山先生,少入塾受经,即有志圣贤之学。顺治十五年(1658)进土。官编修,以苦节称。累迁侍讲学士,因言事降二级,乞病归。初阐阳明良知之说,后读罗钦顺困知记,乃专宗考亭,以“慎独主敬”为归,粹然一出于正。与熊赐履并以理学齐名。家居构吾师祠,又捐宅为诚意书院,自于玉山下葺颓垣居之。后以原官召用,至京卒。著有《玉山遗响》六卷,《唾居随录》四卷及《庸书》二十卷,并传于世。其在谱中为第三十二世,世系详卷首三百六十二叶。

本谱是从康熙十一年就开始着手修纂的。事实上,张贞生不过是挂了个“主修”的名目,实际从事谱事的是他的长子张世绅,因为其时张贞生是在京城做官,他在康熙十三年所撰的《自序》中写道:“贞生以官系京邸,不获与三方叔伯兄弟详为校雠,而董率纂辑则长男世绅暨族庭诸贤达力也。”可惜的是,谱还没有修成,张贞生就在第二年即康熙十四年正月十一日就与世长逝,离康熙帝特旨起用补原官(因言事降二级)未及一月,年仅五十二岁。而家谱一直到康熙二十年才刻印完成。

庐陵张氏是为世家大族,一直官宦不绝,如二十四世张宗琏,字重器,《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有传,云“朝遣御史李立理江南军籍,檄宗琏自随。立受黠军词,多逮平民实伍,宗琏数争之。立怒,宗琏辄卧地乞杖,曰‘请代百姓死’,免株累甚众。初,宗琏使广东,务廉恕。至是见立暴横,心积不平,疽废背卒。常州民白衣送丧者千余人,为建祠君山。宗琏莅郡,不携妻子,病亟召医,室无灯烛。童子从外索取油一盂入,宗琏立却之,其清峻如此。”又二十七世张黻,《明史/列传第八十二》说他“成化八年进士,介特不避权贵”。而此数人,在史书上不过是履历式的记载,但在家谱包括敕命、试策、朱卷、奏疏、墓志铭、诗文等都有载录,其史料价值,自不待言。

谱每册首页都钤有一章:“通谱捌册,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为序,共壹千叁佰捌拾叶,计伍拾伍万叁千陆拾字”,可知全谱多达55万余字,加之这部家谱无论是编纂、雕版、纸张、用墨无一不精,若仅大富大贵的官宦人家而胸无绵绣,是不可能做到如此程度的。可以说,这是传世家谱中的极精之品,在我的藏品中,更是首屈一指。此谱是清风先生在赣州碰上,即打包速寄给我,自己都没细看。清风先生历任孔网、雅昌、翰龙等古籍版版主,也是响当当的版本专家,这次一不小心,把精品让给了我,后来那个后悔啊,出家做和尚的心思都有,小心眼都快赶上黛玉妹子了,嘿嘿。

分享:

清朝皇族族谱

显祖塔克世: 宣皇后喜塔腊氏:努尔哈赤的母亲,都督阿古之女,显祖塔克氏的嫡妻。顺治五年追谥为宣皇后。生努尔哈赤、舒尔哈齐、雅尔哈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