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陇锋:重修巴氏家谱序(文言文)
重修巴氏家谱序
文|巴陇锋
开宗明义,家是小小国,国是众人家。国有史,地有志,则家有谱也。夫谱者,知姓氏之来源,明宗族之所出,记世代之续接,聚长辈兄弟齐点名者也。上可昭祖宗功德,下可勉子孙奋进,世泽流传,发扬光大。此亦吾巴氏家谱所由修也。
谚云:江之长必接其源,树之大必连其根,宗族之旺不可不深追其祖也。据本族九世孙陇锋公开发表的文章称:
巴塬 其所以为 巴塬 者,盖因普遍接受的“此地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缘故;可正本清源细究,巴姓乃黄帝支脉。作为黄帝25子之一的我的祖先,周代以前居甘肃南部,公元前11世纪与武王伐纣,因致敌倒戈而被西周封为巴国,以白虎为图腾 , 时为中等国 。后在汉水与重庆间活动,曾建都重庆数百年,与楚国长期争斗并败落,公元前316年于阆中为秦所灭。今所谓巴渝、巴蜀、镇巴、康巴乃至秦巴山、大巴山、阆中古城、重庆等,都是巴人文明的见证。巴人散落九州大地的各个角落,今包括港台在内的全国各个省区都有巴姓人,土家族为其后裔。明代,有巴姓从山西大槐树下来陕,相中巴家塬这块枫叶状的巴掌大地盘, 遂 定居。
自先祖定居巴家塬迄今,勤俭持家,人丁兴旺,查老谱载者,上溯十一代,已二百余年矣。或传有老影图为华池县元城同族者奉侍,显见族人并非固穷一地,亦有外出拓荒者矣。现存之谱,乃公元一九八一年正月六世孙富荣、富兴倡导,七世孙彦芳、彦清、应学操办、修撰。该谱存留珍贵,使吾辈膜拜两百年来巴姓人之大名,为大功一件。
岁月不居,祖训难忘。勤劳勇敢、憨厚质朴、耕读传家、自强上进,乃我巴塬巴氏之一十六字家风族训。适逢盛世,华夏复兴,我族后辈亦不甘落后,而以工农商学兵之身份,踏遍神州人未老。更有多数亲人犹自坚守耕耘于巴塬老家,此乃游子回望家园之岸,离家巴姓之至亲也。然在外在家,皆本于一根,根深则叶茂华灿树高。
时序代换,忽掩而逝,四十年转眼便过,人事变化不知几何矣。概昔日娃娃不识今之孩童,今之孩童未认前之少年也,长此以往,族人相隔万里、视为陌路,不惟不明祖属何支,亦难辨自家亲人,实一大憾也。为使我族后裔常念寻根问祖之懿德,正其伦而序其辈次,知其祖而怀其宗亲,以爱家恋土、秉德循礼为怀,无论贵贱远近、不分男女老幼和死生,爱我巴塬巴氏老户,达不忘我巴家根,穷难离我巴塬人,叶落归根;今特复修巴氏族谱,圆族人夙愿。
盛世治史,家旺修谱。时值辛丑岁末,观吾巴氏老户已达两百余丁,不独成县域之大户,亦且美名扬四海矣。今全族长幼咸集,齐心协力,续吾四十年未修之家谱,和其体例,共商善事,实祖之慰而族之幸也。
为推行美差,兹成立七世孙书劝、发勤、喜存,八世孙永华、永宁、永义、宽孝、永乾、宁孝、占宁,九世孙明房、宏宁为编撰委,延续老谱,重修影图。历数月,吾人克勤克俭,建言献策,联络调查,悉心备至,遂成善本。
家谱既成,我族子孙亦获木本水源之荣、归祖认宗之幸。若祖先英灵有知,当含笑九泉也。斯诚列祖列宗、后辈子孙之大事!望族人念先辈开创之艰辛,深追遗风,勤恳敬业,和亲睦邻,继往开来。
水平所限,遗漏实属难免,期来者补修。惟盼家人拜为至宝,善用妥存,珍而勿失,传之久远。
是为序。
陇锋辛丑腊月于西安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姓氏起源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性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据家族网·国家家谱研究中心的报告资料推测,《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如今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总论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意义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古代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其史学著作《史记》、《汉书》、《三国志》中分别使用谱牒内容,使得史书更加准确与完备。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如今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谱牒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为了保护族谱文化承传,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是否正在着手或打算编修家谱,了解一些家谱知识都是必要的。
作用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家谱的作用主要有: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经济史资料。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人口问题资料。家谱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可提供人口学研究者使用。
6.历史人物传记。家谱是世系的记录,许多家谱中既有简单的世系,又有十分详细的传记、行状、墓志、年谱等,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帮助。
7.民族史资料。有的家谱记载历史上少数民族情况甚详,更有些少数民族家谱,它们是研究少数民族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如清代蒲慎斋纂修的《泉州蒲氏族谱》是回族家谱,记述了当地回族的一些情况;而辽宁《庄河金氏家谱》则是满族家谱,金氏是康熙皇帝四辅政大臣之一鳌拜的后裔。
8.地方史志资料。家谱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方志中所包含的内容如选举、职官、人物、户籍、祠宇、碑记、艺文等,在家谱中也是重要内容。
9.教育史资料。家谱中一些重要的章节载录了许我教育史资料,如在族规、家法、仕宦录、科甲记、教育志、族墅、传记等就载有宗族教育、学校、科举、劝学措施、教育方法的内容。
10.民俗学资料。家谱还是一个民俗学资料库,一些家谱在家礼和人物传记里记录了许多民俗内容,尤其是在家礼中的婚礼、葬礼、祭礼等中,本地的风土人情、本族的礼仪风俗都有相当的体现。另外,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民俗、岁时习俗、社会习俗、精神习俗等在各地家谱中都有记载。
11.宗教史资料。有些家谱是信仰宗教者的家世记录。在这些家谱中,他们对本家族所信仰的宗教一般都给以说明,同时表达他们的宗教观。还有的对本族人的宗教活动、宗教礼仪和习俗详细记述。
12.华侨史资料。中国沿海地区一些省份的家谱涉及族人出国谋生的历史,包括出走原因、人数、时间、侨居地区分布、职业、所在地生产、生活情况及与家乡、家族的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联系,这为我们进行华侨史研究提供了素材。
13.重大历史事件资料。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不同程度地记录在家谱中,虽然这些记录并不完整系统,但却十分具体,也是研究者获取资料的一个途径。
除以上所述外,家谱还能提供有关古代妇女、古代伦理道德、遗传学、人才学等多方面的史料。由此可见,家谱作为史书之一,其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有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封建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家谱中的家规、家训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逸”等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
家谱研究的另一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海外华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回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研究家谱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中国传统家谱进行内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家谱。一部新型家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既要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要具备传统家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编法方法既要继承传统家谱中的一些优秀成分,也要创制适应现代需要的内容。[2]
家谱研究的现实意义当然不止于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家谱这个蕴藏丰富的资料宝库还会为我们提供许多新的其它资料,谱牒学这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会不断发展,日益走向成熟。
文化
如今,一些地方官方和民间修家谱热情高涨,据东阳谱牒文化研究者马云鹿分析,可归纳为经济的稳步发展、宽松的思想氛围和与日俱增的崇祖寻根意识。
从宋代开始,修纂家谱是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有修谱传统的地区,随着思想的解禁,曾被视作封建迷信的家谱可以自由流通阅读,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尤其是老人们的美好回忆。而日益安定、富裕的生活,则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精力。在乡土社会结构日益呈现松散的情况下,修家谱被认为是维持家族凝聚力的一种途径。人们热情操办家谱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一种凝聚力。
中国家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一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记事详备的独特史料。它从家族史的角度来阐释、反映、印证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对我们今天弘扬民族文化,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进行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但作为一种特殊史料,家谱有与正史、方志等其它史料迥然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就构成了家谱特有的属性。修谱还被视为重新树立家族观和道德规范的途径。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在浙江温州等地,华侨回乡首要之事就是寻访家谱。当浙江东阳赵氏家族要重修家谱的消息传到台湾后,27位赵氏后人立刻捐助了21万元新台币。随着家谱的复兴,上海、镇江等地图书馆相继开辟出家谱阅览室,用来接待海内外络绎不绝的寻根者。许氏家族曾是江苏句容的名门,其后人意外地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了失落已久的家谱,全族皆为之沸腾,老人们更是喜泪横流,散落在内地和台湾各处的族人们一起复印家谱,并举行了家谱返家活动。
面对家谱的复兴现象,有专家担心家谱的生命力只能持续一时。青年一代家族意识的日渐淡漠,是家谱文化将遭遇或已遭遇到的真正壁垒。10余年来在东阳走村问乡的马云鹿说,在他寻访的每个村庄,提起修家谱,都是年长者劲头很足,而年轻人不理解。在浙江兰溪,当前民间收藏的家谱达500种以上,存量为浙江省县级之最。然而,令兰溪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彩标感到担忧的是收藏户主已由传统型的父祖辈开始向对家谱无多大兴趣的儿孙辈交替,而年轻人对家谱的存放、借用、翻晒等并不重视,所以这段时间来损毁的较多。
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中国家谱总目》主编王鹤鸣认为,家谱不仅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而名称有族规、族约、家范、家训、祖训、族戒等不同称谓。其内容大都相同。将遵守国纪、团结宗族、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崇师长、重教兴学、和睦乡邻、见义勇为、勤劳节俭。
严戒赌*等为人处事、传统礼制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形成条文,刊印谱中,以此来约束、教育、激励族人。这是客家人传统美德和家都文化的集中体现。
族谱特色:
族谱的特色之一是谱序,它是极有价值的纲领性内容。用极具概括的文字,论述修谱意义、修谱历史、本族源流。大都由本族名流官宦或请著名学者、政界要人撰写。经查阅宁都各姓族谱。
发现作序的文坛巨匠和历史名人有欧阳修、朱熹、苏轼、王安石、曾巩、黄庭坚、文天祥、解缙、吴澄、赵孟頫、董越、陈勉、魏禧、邱维屏等。有的家谱连续几届都请名人写序,比如《璜溪中坝清河廖氏族谱》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届谱序,分别由欧阳修、朱熹、文天祥、陈勉撰写。
族谱的特色之二是字派。即制订字辈、派名、派行。是民间一种独白的传统取名方法,其功能是同族人走启蒙天下,都能区别长幼世序辈份的大小。每届修新谱时,老谱中的字派必印载谱内,若老字派使用接近末尾,则又要续增新字派,体现绵延不断,长衍吉祥。
-修谱
家谱族谱格式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苏式、欧式、牒记式、和宝塔式。
1、苏式家谱格式
苏氏家谱格式,通常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2、欧式家谱格式
欧式家谱格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3、牒记式家谱格式
牒记式家谱格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4、宝塔式家谱格式
顾名思义,宝塔式家谱格式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巴陇锋:重修巴氏家谱序(文言文)
本文2023-10-10 04:00: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