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和左宗棠是什么关系?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林则徐和左宗棠是什么关系?,第1张

左宗棠是林则徐的接班人,左宗棠和林则徐算是亦师亦友。

184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途经长沙,指名要见隐逸在老家读书的左宗棠。去见林则徐是在夜里。37岁的左宗棠行色匆匆,心情激动,一脚踏空,落入水中。林则徐笑问:“这就是你的见面礼?”

林则徐将他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

后来,左宗棠征战新疆,带的就是林则徐绘制的地图。临别,林则徐还写了一副对联相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回福建后,林则徐身染重病,知道来日不多,命次子聪彝代写遗书,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

林则徐与左宗棠的湘江之会

公元1850年1月3日夜,林公则徐自滇返闽途中,于长沙湘江舟次邀晤左公宗棠。后左宗棠忆之曰:“是晚乱流而西,维舟岳麓山下。同贤昆季侍公饮,抗谈今昔。江风吹浪,柁楼竟夕有声,与船窗人语互相响答。曙鼓欲严,始各别去。”

谈及新疆形势,林公云:“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遂将在新疆所积地图资料尽付左公。

此为林左两公唯一相见。时林公甫卸任云贵总督,年65岁,左公为在籍举人,年37岁。林公于当年11月22日即逝,遗折中犹力荐左公于清廷。左公有挽林公联云: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左宗棠是大家熟悉的晚清名臣,得到历史的正面评价。他在西北带兵打仗所取得的战绩,不仅对当时的清朝意义重大,更是超越历史,影响千秋万代。

今天咱们不谈论他的丰功伟绩,而通过几张老照片说说他的相貌。由于这些照片的传播范围狭窄,大家可能对他的真实长相并不了解。

图一:1875年的左宗棠。

目前所见左宗棠的最早照片,拍摄于1875年。当年,俄国一支由索斯诺夫斯基带领的考察团行至陕西西安,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出面接待了他们,并与之订立购粮合同,用于西北战事。

在这支考察团里,有一位名为鲍耶尔斯基的摄影师,为左宗棠拍摄了两张全身照(图一、图二)。

照片里的左宗棠已经63岁,以现在的标准来说算得上一位老人了,但他的面相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在他68岁的时候,还有人说他“起居甚健,须鬓未霜,尚如五十许人”。可见,军旅生涯造就了他强健的体魄。

图二:1875年的左宗棠。

左总督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在第一张照片中他正襟危坐,头戴凉帽、身穿朝服、佩戴朝珠,直视镜头眼神凌厉;在另一张照片中,他头戴暖帽、身穿常服,侧对镜头做看书模样。

通过这两张照片,特别是第一张,印证了一个说法,此人脾气特别大。正如两江总督刘坤一见他之后说的那样:“(左宗棠)精神矍铄,须发皆元,火色腾上,举朝称为异人,各国使节甚惮之。”“火色腾上”,就是一副随时准备大发雷霆的状态。

图三:左宗棠手札。

1881年初,左宗棠应诏至京担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左宗棠每次见外国客人都嬉笑怒骂,总理衙门担心他得罪人,所以尽量不让他与外宾打交道。

初到京城的左宗棠,受到朝野两方面的普遍尊重。有一天他与醇亲王奕譞相遇于紫禁城东华门外,“效力卧谈,观者如堵”,很多人都以能一睹其风采感到荣幸。

但是,由于不可一世的火爆性格,他并不适合在朝廷任职,同年秋,太后调任他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临行前,奕譞邀请他来到王府做客宴饮,更重要的是,两人拍了合照(图五),使左宗棠受宠若惊。

照片冲印出来以后,奕譞题写“十月初十日慈宁门外行礼后邀请恪靖侯来邸,以西法照并坐像漫题一律侯赴两江总督任濒发”,其诗曰:“冠裳小㡧聚王侯,鸿雪无心故事留。堂上偶然连一榻,胸中各自具千秋。”

呼格吉勒图案,是一起引起当代国人广泛关注的冤杀案。案件的重查和纠正,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1878年,甘肃张掖也曾发生过相似案件。当时,陕甘总督左宗棠,驻节肃州,就近厘清了案件的来龙去脉…… 陕甘总督任上的左宗棠 总兵查案:误把铁锈当血迹 1878年9月的一天,甘肃张掖城外的一片河滩上,出现了一具无名男尸。当地居民发现,死者是个生面孔,被人用刀抹了喉咙。乡里的耆老张进禄见状,跑到张掖城里报官。县官带着衙役看完现场,查不出线索,就请当地驻军追查凶犯。 影视剧里的清兵 驻军总兵易连桂,江西南丰人,早年参加湘军,因屡立战功而得到提拔。易连桂的营地,与发现尸体的地方相距不远。易连桂带属下俞三原,携长枪,骑马去缉凶。 给易连桂领路的,是乡里耆老张进禄。他们路过附近一个村子时,有户人家的大门敞开着,庭院里坐着一老一少在悠闲地聊天。易连桂不经意间瞥了一眼,看见这户人家的墙壁上挂了把腰刀。于是,上前问询。这一老一少,是叔侄俩。叔叔名叫杜敏,年已六十,一生务农。侄子杜良甲,前几年参加团练,家里保留了墙上挂着的这把腰刀。 清代腰刀 这把腰刀几年不用,又挂墙上,生出了铁锈。然而,易连桂却误把铁锈当血迹,认为这腰刀就是杀死无名男子的凶器。盘问时,杜良甲火冒三丈,险些与总兵易连桂发生冲突。易连桂勃然大怒,叫人用绳索捆了杜良甲,又拉着杜敏一起回到营盘。 张掖废弃的清代堡子 刑讯逼供酿出了一桩冤死案 到了大营,易连桂开始审讯杜良甲。 杜良甲跪在地上回答,说没做的事就是不能承认。当地的耆老张进禄站在边上吓得直哆嗦,「 ”畏营中威势,未敢阻拦”,始终没有说一句公道话,自个儿悄悄地先溜走了。 易连桂先叫人给上老虎凳。 杜良甲痛哭哀嚎,仍不承认。 接着,易连桂滥用酷刑。他叫属下俞三原把从杜家搜来的腰刀烧红,烙伤杜良甲的腋窝、肚腹、肋部、肚脐、两腿。这时,杜良甲支撑不住,屈打成招,承认自己是为了图财而害死了他人的性命。当场,易连桂就让杜良甲在供词上签字画押。 张掖清代的古建 第二天,易连桂把杜良甲交给张掖县令林铭新。林县令提审时,杜良甲又翻供,称自己没有杀人。林县令认为杜良甲不老实,就叫人打了杜良甲的嘴巴子。打完嘴巴子,查验身上,才知杜良甲受了烙烫的酷刑。林县令连忙叫人取掉刑具,又叫人请来医生瞧病。还没有来得及给服药,杜良甲就因伤致死,一命呜呼。 紧接着,杜良甲的叔叔杜敏老人,也因为受惊过度,忽然死于张掖城内的一家旅社。转眼之间,原本坐在自家院子里闲聊的叔侄俩人,竟不幸接连遭到无辜祸死。 慈禧太后过问案情 真正的凶手忽然开口招供了 冤案的转机发生在几个月后。 山丹县令胡钧学,办理一起盗窃案时,有嫌犯为减轻惩罚,供出自己有一名同伴陈虎,某月某日在张掖上沤波渠的小河滩上犯了大案,害死一条人命。 山丹县令胡钧学,顺藤摸瓜,擒来陈虎。没有想到,审讯一番,陈虎竟顺利招供。陈虎供称自己是陕西人,和几个同伴一起出来投军打仗,后来擅自离营,浪荡在河西一带。有一天,几个人结伴路过张掖城外,和其中一人因琐事起争执,扭打中出刀杀死对方。 今日张掖的原野 陈虎的招供,使山丹胡县令大为吃惊。胡县令认为杜良甲之死,必是错杀无疑,心中又气又怒,又断然不敢替人掩盖,遂立即报告给了左宗棠。当时,左宗棠在肃州行营,正指挥西征军善后新疆军务。 左宗棠接到报告很吃惊。左宗棠看来,当兵的怎能去干预地方上的刑事案件呢?无疑,将军易连桂「 ”疑凶妄拿,伤毙平民”。 左宗棠如何处理这起案件,对他来说是个考验。易连桂是麾下猛将,跟随他多年奋战,刚从新疆凯旋回到甘肃。私人情感与公平正义的角力中,左宗棠会有怎样的选择? 左公在张掖大地上留存一段佳话 左宗棠对涉案二品官员的处置 易连桂错杀杜良甲一案浮出了水面。 左宗棠秉公办理,派人把易连桂传唤到肃州行营,予以询问。各种人证和供词的面前,这位骄横跋扈的将军低下了头颅。易连桂本人后悔莫及,不知所措,只求左宗棠饶他一命。随后,易连桂的同僚纷纷来向左宗棠求情,希望左宗棠顾念易连桂昔日带兵打仗,屡立战功,身负多处枪伤,网开一面。 左宗棠麾下的西路清兵老照片 不久,左宗棠宣布案件的处理结果。 (1)总兵易连桂诬陷无辜杜良甲,刑逼致其死亡,以故意杀人罪定论。按照大清律令,判总兵易连桂斩监候。(2)杜良甲被易连桂打成重伤之后,张掖林县令又叫人打了杜良甲的左腮,并非致命之处,但林县令不问实情,疏忽冒昧,犯下大错,以革职论处。(3)乡里耆老张进禄,明知杜良甲有冤,却不敢直言,杖打八十。(4)杜良甲的叔叔杜敏之死,系病死旅社,毋庸置疑。 左宗棠麾下的西路清军 左宗棠秉公执法,巍然屹立,不为私情所困。只是,案犯易连桂担任过总兵,又是朝廷二品大员,对其执行死刑需报请刑部复议。故而,案件迟迟不能了结。左宗棠坚持下,刑部1880年春天有了明确答复。随后,总兵易连桂被处决于甘肃兰州。 这起案件在京城引起轰动,原因是《京报》在光绪六年向社会披告了案情。该案中,唯一逃逸的是易连桂的亲信俞三原。(文/樊前锋)

左宗棠为何敢出征新疆?左宗棠军费从哪里出?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湘军将领,同时也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曾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晚清回乱,收复新疆,为晚清安定做出重要贡献。所以后人将其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是晚清一位非常硬气的将领,常年的军旅生涯和四处作战,养成了他刚烈正直的性格。这也使得他在面对外族入侵的时候,表达出强硬的态度。

 他大概是四大名臣中,面对外危内乱最硬气的将领。也正因如此,他与李鸿章互相看不顺眼,以二人为首分别形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大功,而出征新疆也是他和李鸿章最大的矛盾之一。同治三年,太平天国等内乱波及新疆。新疆许多地主豪强趁机而起,出现了占地为王,割据混乱的局面。

 新疆豪强想要趁此机会霸占新疆,而沙俄则抓住机会,迅速入侵,同治十年伊犁落入沙俄之手,新疆也脱离清 的管制。

 同治十二年,左宗棠致信总理衙门,表达出想要出兵的意愿。晚清 因为连年的战乱和天灾人祸,以及各种赔款条约,国库空虚。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一谈到出兵,势必就要说到军费粮草。清 本来就头疼,从哪里调拨军费给左宗棠,用以收复新疆。这边同治十三年,日本侵略台湾,又是一个大缺口。

 左宗棠请求拨款收复新疆,那边李鸿章也上书请求拨款,加强海防。这些事儿堆积在一起,钱就那么多,由此引发了“塞防”和“海防”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塞防,以日本为假想敌,加强海防。“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四川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放弃海防。

 左宗棠则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如果放弃塞防,那么英饿军队势必会趁势继续进攻,那时候不仅不能将兵马粮草调拨海防,反而会形成牵制,军队疲于征战。

 经过朝议,最终同意了左宗棠出兵新疆的决定。但是在军费方面,清 却捉襟见肘,最后只从户部拿出了200万两银子,各省协饷300万两,总计500万两。

 500万两白银放在现在来看,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但是用以支撑一支军队,却实在不够。如果不能保证粮草,士兵饭都吃不饱,又该如何打仗还得打胜仗呢?

 左宗棠最后出征了,并且还胜利了,自然就说明军费问题得到了解决。解决这问题的,就是左宗棠的钱袋子胡雪岩。

 钱不够怎么办?就和今天大家买房贷款一样,当时军费则是洋行借款。借款就需拿东西抵押,而且当时借款困难,连亲王都难向银行借出钱来,胡雪岩做到了。

 从一个药铺小伙计到晚清巨商,胡雪岩的成就不仅在经商天赋,更在于各方人脉。所以胡雪岩最后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作担保,先后六次出面借外债1870万两白银。

 这笔巨大的款项,最后解决了西征军费问题。为了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他还个人无偿资助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使得士兵免受水土不服之苦。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胡雪岩,那么左宗棠西征不可能成功,如今中国的版图肯定会少一部分。

 不管是左宗棠还是胡雪岩,都是后世人应当尊敬赞誉的存在。

林则徐和左宗棠是什么关系?

左宗棠是林则徐的接班人,左宗棠和林则徐算是亦师亦友。184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途经长沙,指名要见隐逸在老家读书的左宗棠。去见林则徐是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