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是哪个皇帝的时期?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鳌拜是哪个皇帝的时期?,第1张

鳌拜经历了三个皇帝的时代,分别是皇太极、顺治和康熙,主要在康熙皇帝时期辉煌。

鳌拜是清朝三代元勋、权臣,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第三子,在康熙八年(1669),康熙帝在索额图、黄锡衮、王弘祚等人支持下,逮捕鳌拜下狱论罪,囚死于牢中。

鳌拜上位的原因

顺治皇帝在去世之前知道康熙皇帝还十分的年幼,于是就安排鳌拜辅佐这康熙帝。当时顺治皇帝在位的时候结束了某些地区还是存在的奴隶制度,让许多的人们恢复了自由,并且还不允许有权利有钱的人们在私自规划土地。

但是在顺治皇帝死了以后,他们四个人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给他们自己每个人划分了好的土地。当时他们也复兴了明朝时期和战士收敛钱财的传统,但是因为钱根本收敛不上来就取消了这个计划、鳌拜当上了辅政大臣以后其实就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来给自己提供利益。

历史上真正的鳌拜并没有什么作为,说是碌碌无为也不为过。如果以忠奸论,他应该是忠臣。现在,人们一提起鳌拜,就感觉他是一个曹操式的猛人,气场强大。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原因有二:一,鳌拜垮台时官大权大;二,受清人为衬托康熙“伟大”而夸大鳌拜能力那一类书籍的影响。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问题:鳌拜既然是个碌碌无为的庸人,为什么会身居高位呢?

两点:出身、运气。鳌拜出身好,满洲镶黄旗,叔父费英东是追随努尔哈赤起兵的元勋,二哥卓布泰也是清初功勋卓著的战将。因为这个,鳌拜的起点就别人高了许多。

鳌拜的运气更好,他在天聪初年就开始跟随皇太极东征西讨,攻察哈尔部、征朝鲜、攻皮岛、参与松锦会战……无役不与。当然,这些所有的战斗,你去查史书,都查不到鳌拜的身影。究其原因,在这些战斗中,鳌拜只是一个无名的小兵小将,没有什么可记录的,乏善可陈。

后人能知道他参与过这些战斗,不过是他的个人传记里记载着这些简单的履历。实际上,鳌拜也是凭借着这些可贵的参与精神、这些简单的履历,一步步爬上来的。

想想看,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兵小将,参与了皇太极指挥的所有战役,毫发无伤地活了下来,不是运气超好又是什么?鳌拜生命中,运气最好的,是皇太极死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立时,站队站对了位置。

鳌拜时为 “天子自将之师”镶黄旗的护军统领,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认定皇太极是自己的主人,坚持“非先帝之子不立”的信条,先拥戴豪格,后拥戴福临。福临后来继位了,即顺治帝。

虽然鳌拜在多尔衮摄政的时候吃了些苦头,但在顺治当政时便收到了丰厚的回报。那些曾和鳌拜一起盟誓的黄旗大臣,他们经受不起多尔衮的残酷打击,死的死、伤的伤,不死不伤的,也转移了阵营,投靠了多尔衮。鳌拜运气好,挺过了多尔衮的非难和打击,当多尔衮死,他就被顺治视为了心腹重臣。

顺治是个短命皇帝,二十四岁就崩了。顺治临死前,吸取了多尔衮专权的不良教训,不再选宗室亲王担当自己儿子玄烨 (即康熙),的辅政大任,而是选择了四名异姓大臣,其中就有心腹重臣鳌拜。

另外的三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索尼位居四辅臣之首,却老弱多病,半死不活,自身难保,最终活成了个摆设。位居其次的苏克萨哈原是多尔衮手下的一条狗,在多尔衮死后,反戈一击,积极揭发多尔衮罪恶,得到了顺治的喜欢。

这样的小人,也只是顺治喜欢罢了,大家是很鄙视的。顺治死了,大家对他也没什么好眼色了,他也只好夹着尾巴做人了。位列第三的遏必隆,为人颟顸,浑浑噩噩,又属镶黄旗,凡事只听鳌拜主张。这么一来,位居四辅臣之末的鳌拜,肩上的担子就重了。

康熙八岁继位,黄毛小儿,乳臭未干,朝中大小事务,全是鳌拜一肩挑。细考各种史料,其实是找不到鳌拜的异图异迹的。康熙长大成人后,神经过敏,早早先入为主地把鳌拜当成了王莽、曹操一类觊觎帝位的权臣,就一门心思要除掉鳌拜。

他深思熟虑、精心布局,把鳌拜骗入宫中,轻而易举地把鳌拜擒获。那些吹捧康熙英明神武的书,都把康熙擒鳌拜的过程都写得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以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为例,不但把这一情节写得精彩纷呈,还虚构出鳌拜是“满洲第一勇士”的英雄猛汉形象,似有吞吐天地之志、翻江弄海之能。

但是,稍微动动脑,就会知道,即使鳌拜真是“满洲第一勇士”,那他被擒时,已经年近古稀,体弱气衰,哪堪十几条壮汉之一击?顺带补充一句,某位曾在《百家讲坛》很火的专家,为了夸康熙的伟大,狠命夸鳌拜强大,但鳌拜强大在哪儿,他又说不上来,着急焦躁之下,就信口胡扯,说李自成是被鳌拜带兵迫死的,还说张献忠被鳌拜亲手斩杀的。这都是根本没有的事儿!

再说回康熙这边。康熙擒捉了鳌拜,如释重负,得意洋洋地宣布了鳌拜30条罪状,拟处以革职、立斩。但是,鳌拜实无篡弑之迹,康熙又不得不免其死罪,处以禁锢终生之刑。

鳌拜年事已高,就算康熙不禁锢他,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下狱后,很快就挂了。康熙晚年,越来越觉到是自己少年任性、不懂事,莫名其妙地弄死了鳌拜,心生愧疚,于康熙五十八年追赐鳌拜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所以,鳌拜其实是死于康熙任性胡闹之下的一个忠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庙号清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清裕陵。鳌拜(满语:Oboi),中国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康熙又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爱新觉罗·塔拜

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

努尔哈赤的儿子分别是:

爱新觉罗·褚英、爱新觉罗·代善、爱新觉罗·阿拜、爱新觉罗·汤古代、爱新觉罗·莽古尔、

爱新觉罗·塔拜爱新觉罗·阿巴泰、爱新觉罗·皇太极、爱新觉罗·巴布泰、爱新觉罗·德格类、

爱新觉罗·巴布海、爱新觉罗·阿济格、爱新觉罗·赖慕布、爱新觉罗·多尔衮、爱新觉罗·多铎

爱新觉罗·费扬果。

扩展资料:

在努尔哈赤的十几个儿子之中努尔哈赤的第十一子巴布海最为奇葩的一个。此人不仅没有丝毫的战功,反而鬼点子一大把。要知道,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儿子中,有一半是功勋卓著的将领,为清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褚英、代善、多尔衮、阿济格、多铎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和帅才。皇太极天聪八年,巴布海被授予甲喇章京。虽然职位不算太高,但多少算是有了一个正儿八经的工作岗位。不久后,哥哥皇太极让他和镇国将军阿拜一起去祭拜祖先的陵墓。

然而,不知为何,巴布海竟然没有等阿拜,自己一个人先行出发了。一个人先行出发也就罢了,你带上祭祀所用的东西啊。但是,巴布海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一个人逍遥自在地空着手去了。

满人在当时祭祀祖先的时候,有一个风俗那就是在比较庄重的场合时,一定要宰杀一头活牛,以表示对自己祖先的敬重。

然而,空手而去的巴布海,在身边空无一物的情况下,还想自己先行祭拜。于是,为了实现自己这个愿望,他把附近农民家的一头耕牛借了过来。

表示会用阿拜带来的祭祀之牛作为偿还但是,当祭祀仪式结束之后,巴布海用阿拜带来的牛,偿还农民的时候,农民却死活也不要了——因为这头牛实在是小了些,根本无法进行耕田作业。

为此,农民还把巴布海告到了朝廷。朝廷让巴布海补偿农民三十两银子,而巴布海却又一毛不拔。最终,这件事情闹到了皇太极那里。在遭受一顿责骂之后,巴布海最终还是赔了银子。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和鳌拜的关系

鳌拜辅佐了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三代帝王,为什么到康熙时,他就叛变了?

有人说,鳌拜在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在位的时候,都忠心耿耿。可是到康熙当皇帝的时候,鳌拜却叛变了。那么,鳌拜在康熙朝究竟有没有叛变呢

按照我们对皇权政治的理解,鳌拜确实是叛变了。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是以皇帝为绝对核心的政治。整个朝廷的政治规则,都是以维护皇帝的绝对权威而设定的。皇权政治从秦始皇汉高祖开始起步,最早的时候,皇帝还并不是有绝对的权威,相权可以有效地限制皇权。可是到了明清时期,当朱元璋废除宰相,取消相权的时候,皇权就成了绝对核心。整个朝廷中的所有大臣,都必须维护这个核心。

按照对皇权政治的这个理解,我们来看看,鳌拜在康熙在位的时候,究竟有没有去维护皇权核心。

在顺治皇帝选定的四个辅政大臣中,排位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鳌拜的排位是最后一位。不过,在整个辅政的过程中,鳌拜逐渐成为了四个辅政大臣中声音最大的那个人。也就是说,实际上的老大索尼并没怎么说话。老二苏克萨哈由于属于敌对阵营变节过来的,也不敢发声。老三遏必隆又依附鳌拜。因此,鳌拜不但成为四个人中声音最大的,而且也成为了真正的“老大”。

既然是辅政大臣中的“老大”,他的态度就十分重要。我们来看看他究竟做了什么。他先是强迫正白旗和他们的镶黄旗换地。当时包括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等正白旗的重要官员都不同意。鳌拜把三人判处死刑。

康熙虽然年少,但他却绝对不合适,把四个辅政大臣找来商量,同为镶黄旗的遏必隆附和鳌拜,索尼和苏克萨哈却都不表态。不过康熙发表了他的意见,不同意判死刑,改为把三人各打一百,没收家产。

但是鳌拜根本不顾康熙的改判,依然把三人判处死刑,并强行换地。

后来,索尼在提出归政于康熙后去世。去世后,苏克萨哈知道鳌拜要对付他,所以提前再次向康熙上奏说,要还政给康熙。

由于索尼说要还政,苏克萨哈又说要还政,因此,鳌拜不还政,也不行了。但是他又很不甘心,因此更加严厉地打击苏克萨哈。他给苏克萨哈列出24大罪证。不过这些所谓的罪行,都是描述性质的,比如“久蓄异志、心怀奸诈、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等。要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自然不愿意鳌拜扳倒苏克萨哈,因此又不同意。但是鳌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不管康熙同意不同意,最终还是把苏克萨哈判处绞刑。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鳌拜实在没有要维护皇权“绝对核心”的想法,他两次否定康熙的旨意,这其实已经是在“谋逆”了,完全可以判鳌拜一个死罪。从这个角度来说,鳌拜确实已经叛变了。

不过,这个判断显然又不对。为什么不对呢

因为当时的清朝,政治体制事实上并不完全是皇权政治,而是处在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向皇权政治转变的过程中。无论在努尔哈赤时期,还是在皇太极时期,以及在多尔衮时期,所施行的,都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努尔哈赤时期,努尔哈赤是让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_、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多尔衮九王共同议政。皇太极时期,是皇太极、代善、莽古尔泰、阿敏四王共同议政。多尔衮时期,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两王辅政。

虽然顺治亲政后,试图改变这种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改为皇权政治。但是,后来由于他改革失败,情绪低落,最终在去世前,又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大臣共同辅政。虽然这四个大臣已经不是议政王。但是,所实施的,还是议政王的处事方式。

鳌拜是谁的儿子

鳌拜,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他出身将门,祖父索尔果为苏完部酋长。明万历十三年,率所部五百余户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命隶镶黄旗。其父卫齐,清太宗皇太极时,任盛京八门提督。兄卓布泰,顺治时任镶黄旗固山额真,曾授征南将军。弟巴哈顺治时为领侍卫内大臣。鳌拜为卫齐第三个儿子,鳌拜从小就受到骑射训练,长大后,技艺超群,弓马娴熟,并且臂力过人。初任护军校尉,因功授甲喇章京世职,参领等职。

慈禧太后的祖籍是哪里

慈禧太后的籍贯是北京。

慈禧1835年11月29日出生于北京,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后联合慈安太后、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扩展资料

一般认为慈禧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据叶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记载,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1989年6月,长治市郊区下秦村77岁的村民赵发旺带着他和上秦村宋双花、宋六则、宋德文、宋德武等人的联名信,找到长治市地方志办公室。赵发旺说,慈禧是上秦村人。他是慈禧太后的五辈外甥,宋双花、宋六则等人是慈禧的五辈侄孙。

故宫博物馆-慈禧太后

只不“盛极而衰”,索额图最终的结局却是最为凄惨的,远比不上这些由他一手选拔、培养出的布库少年们。康熙二十九年任苏州织造,三年后移任江宁织造。康熙后六次南巡,其中四次住曹寅家。与康熙关系极好。最后的结局是:亏空。被雍正抄家。隐而不发,见自己现在斗不过鳌拜,他就暂时避其锋芒,任由他胡作非为,自己在暗地养精蓄锐,静静等待反击的时机。简单说,直接用武力,康熙几乎不可能打败鳌拜,估计都要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身边的侍卫是否忠心。鳌拜虽是一介武夫,但对造反这事还是深思熟虑的。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开创康熙盛世,在康熙皇帝一生中发生过不少重要的大事,比如智擒鳌拜、三藩之乱、雅克萨和准噶尔战争、统一台湾。康熙当皇帝时才8岁,所以只能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帮康熙辅政。但是几年以后,鳌拜逐渐成为4位大臣中势力最大的一个,其他三人不是老了就是惧怕他。鳌拜是除多尔衮,费英东之外,清朝开国的最大功臣之一,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曾被皇太极冠以“满洲第一勇士”的荣誉称号。

这些少年并不知道将他们挑选出来是要干什么,只知道凡事必须要听索额图的指令,自此,这些少年开始了每日的训练,同时陪着和他们大小差不多的康熙帝,练习摔跤。就是摔跤的意思。就是他们在武英殿里亲手拿下了鳌拜。事成之后,康熙也没有解散这个摔跤队,而是继续招募新的成员,改名为“善扑营”。只不过是鳌拜的傀儡,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鳌拜的同意。康熙毕竟是皇帝,心里一直盘算着如何收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鳌拜是清朝的人。

鳌拜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权臣,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第三子。

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平定农民起义,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皇太极病逝后,拥戴皇九子福临即位,成为议政大臣,位极人臣。顺治帝去世后,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康熙八年(1669),康熙帝在索额图、黄锡衮、王弘祚等人支持下,逮捕鳌拜下狱论罪,囚死于牢中。

康熙五十二年(1713),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雍正时期,赐予祭葬,复一等公,加封号“超武”,世袭罔替。乾隆四十五年(1780),追覆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

人物生平:

崇德六年(1641),鳌拜从郑亲王济尔哈朗进围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来援,于八月初进至松山,与锦州守军祖大寿部遥相呼应,大放火器,猛攻清军。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势下,济尔哈朗指挥的清军右翼失利。武英郡王阿济格派遣精锐护军前来增援。

其时鳌拜率领镶黄旗护卫军纛,路遇明军骑兵,于是迎头而上,击败对方。鳌拜这时又不待军令,果断决定乘胜追击,打到明军步兵阵地之前,遂令部下将士下马步战,再败明军。鳌拜冲锋陷阵,五战皆捷,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

八月,皇太极亲率大军西援锦州之师。洪承畴指挥明军分路突围,总兵吴三桂、王朴、唐通等人率军沿海边撤退。清军从锦州大路至塔山大路沿途截杀。鳌拜与阿济格、尼堪等率部排列至海截击之,明军大败而溃。

松锦会战,关系明、清双方的生死存亡。自此以后,明朝势力更衰,败局已定。次年六月,鳌拜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松锦大捷奠定了清军入关夺取全国统治权的基础。入关前后的鳌拜,依旧战功赫赫,升迁频频。

鳌拜,孔武有力,权倾朝野,实为第一敌人鳌拜是当时的满清第一武将,看看下面关于鳌拜的资料吧!

鳌拜是哪个朝代

清朝

历史上鳌拜怎么死的

鳌拜是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但是这位“满清第一勇士”最后的下场也不是很好,那么鳌拜怎么死的呢?

在很多的野史中有提到康熙时代的鳌拜独霸大权,但是后面被韦小宝与康熙合力将鳌拜杀死,然而事件的真想究竟是什么呢?

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1669年5月,鳌拜被康熙擒获后,康熙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廷议当斩,但康熙念鳌拜历事三朝,效力有年,不忍加诛,仅命革职,籍没拘禁,不久鳌拜死于禁所。所以事实上康熙并未杀死鳌拜,鳌拜应该算是老死的。

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鳌拜怎么死的?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卒于康熙八年(1669)。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为何被康熙除掉?

四大臣辅政

顺治皇帝福临临终的时候,他的儿子玄烨年仅8岁,还没有亲政的能力。所以,福临在指定玄烨为皇太子的同时,选派了4名亲信大臣,辅佐幼帝。这4位大臣依次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索尼隶属正黄旗,内大臣、一等伯;苏克萨哈隶属正白旗,侍卫内大臣、二等子;遏必隆隶属镶黄旗,侍卫内大臣、一等公;鳌拜也隶属镶黄旗,侍卫内大臣、二等公。4人当中,索尼虽居首位,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但年老力衰。苏克萨哈居第二位,富有才干,但爵位却不如排在后面的遏必隆和鳌拜。遏必隆为人圆滑,遇事随声附和,不与人争锋。4人中权力欲望最强的是位于最后的鳌拜。在鳌拜眼里,索尼是不能与之相争的。索尼从一等侍卫累升至内大臣,是四朝元老,深受太后信任和赏识。问题是,一旦索尼归天,按照现有的排列顺序,苏克萨哈就可能取代索尼,这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为了防止苏克萨哈取代索尼,鳌拜竭力拉拢与之同旗的遏必隆,制造事端,打击苏克萨哈。

制造事端,假传圣旨,专横跋扈

康熙五年(1666 ),鳌拜蓄意制造了一起黄、白旗互换圈地的事件。这件事的起因可追溯到顺治初年。这年,当清朝统治者颁诏实行圈地的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利用权势,将原定分配给镶黄旗的永平府一带好地分给了自己的正白旗,而将保定、河间等府低洼劣地拨给了镶黄旗。这种歧视和压制镶黄旗的做法,曾激起黄旗旗民的强烈不满,黄、白旗之间因此而产生了矛盾。

但时隔20多年,两旗旗民已各安生业,旧日的恩恩怨怨已经逐渐淡忘了。鳌拜为了打击苏克萨哈,又将此事重新提起,主张将两旗的旗地换回。这一计谋果然奏效,立即引起两黄旗大臣的共鸣。遏必隆站到了鳌拜一边,表示支持换地,索尼也对换地颇感兴趣。鳌拜得到索尼、遏必隆的支持后,气焰更加嚣张了。康熙五年(1666)正月,鳌拜指使两黄旗部分将领上疏户部,要求换地,挑起了互换圈地的事端。

更换圈地的提议首先遭到了户部尚书、正白旗大臣苏纳海的反对。苏纳海认为,康熙三年(1664)朝廷已发布过不许再圈地的法令,现在再来讨论和处理关于圈地的事,不太适宜。为了排除苏纳海等的阻力,鳌拜于同年三月称旨支持镶黄旗圈换土地,并开始着手换地,试图造成既成事实。正在丈量土地时,直隶、山东、河南总督朱昌祚,直隶巡抚王登联又同时上疏,反对圈换,理由是旗民已不愿意圈换土地,且自丈量以来,土地皆抛弃不耕,荒凉不堪。

鳌拜面对日益增大的反对势力,感到不施以武力,强制换地,目的'就难以达到。于是,他假传圣旨,命吏、兵两部将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等革职拿问,欲置3人于死地。玄烨知事态严重,亲自出面调停,召集四大辅臣共议此事。商议中四大辅臣出现了三比一的对立局面,即两黄旗站在一边,主张对苏纳海等应置重典,惟独正白旗苏克萨哈坚决反对。玄烨虽不同意重处苏纳海,但因年幼言轻,最后苏纳海3人还是依照鳌拜等人的意见被处死。这次事件中,鳌拜的专横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玄烨对鳌拜有了十分清醒的认识,对他的言行倍加警惕。

康熙亲政,鳌拜不得不除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去世。玄烨鉴于四大臣辅政体制已不能发挥积极作用,便上奏祖母太皇太后,请求亲政。祖母对四大辅臣的情况了如指掌,更知孙子其间的苦衷,立即允准。七月七日,玄烨举行亲政大典,从此,14岁的玄烨开始躬亲大政。

玄烨虽然亲政,但辅臣所辖的内三院及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政治体制并未立即改变。为了使朝政尽早地归还年轻的皇帝,在玄烨亲政后的第六天,辅臣苏克萨哈上疏请求隐退。

苏克萨哈的用意:其一,表明鳌拜专横,自己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其二,用自己的隐退,来迫使鳌拜、遏必隆辞职交权。鳌拜对苏克萨哈的用心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对其更是恨之入骨。在玄烨还没有对此做出反应之前,鳌拜便大做文章,陷害苏克萨哈,诬称苏克萨哈隐退是假,“不欲归政”是真,并编织了24条罪状,欲置之于死地。玄烨知两人积怨甚深,“坚持不允所请”,但是耐不住鳌拜攘臂强奏,数日不休,最后仅将苏克萨哈从磔刑改为绞刑,其他均按其原议行刑。

清除了苏克萨哈以后,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了。本来,按照排列顺序,他列于遏必隆之后,但这时起坐班行,他居然列于遏必隆之前;朝廷所有的政事,他都先在家里商量好,然后再施行;如果有谁在奏事之前,未向他请示,就会遭到他的“嗔怒”。不仅如此,对于玄烨的有些诏令,他也敢抗旨准拜。鳌拜的这些行径使玄烨感到:鳌拜已经到了不得不除掉时候了!

很多影视作品都将鳌拜塑造成一个大奸臣,他不但功高盖主,且目无法纪,既藐视皇权又想取而代之。

但历史上的鳌拜,虽然不一定是个极好的臣子,但也绝对算不上奸臣,当然更算不上清王朝的叛徒。

鳌拜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且毫无二心,影视作品中杜撰了鳌拜想要当皇帝的情节,这一盆脏水真是泼的毫无理由与证据。影视作品为了情节需要本来就有虚构的成分,但将影视作品中的鳌拜,当成真实历史中的鳌拜,那就大错特错了,历史上的真实的鳌拜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鳌拜是满清贵族之后,出生名门,很早就与皇太极并肩作战,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战功。在征战时期鳌拜与皇太极结下了深厚的主仆情谊,鳌拜对皇太极忠心不二。

清朝早年并没有立皇太子的传统,皇太极死后,偌大的江山由谁继承,这成了一个大问题。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才没有父死子继这一传统,皇太极死了,多尔衮也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多尔衮势力极强,无论是在军方还是政界都有一批人支持他当皇帝。鳌拜却没有被多尔衮的权势吓住,他坚定的站在皇太极长子豪格这一边。多尔衮要当皇帝,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也想当皇帝,两边都有人支持,两边的人僵持不下,最后各退一步。皇太极的儿子继承皇位,但是不是长子豪格继承,而是由九子福临继承。多尔衮答应由福临继位可能有福临母亲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看福临年幼,比较好控制。

多尔衮摄政期间一手遮天,但是鳌拜还是没有向多尔衮屈服,他坚定的站在顺治帝一边。多尔衮变着法的整鳌拜,有功不赏是常事,无过而罚也不少见。但无论多尔衮怎么对鳌拜,鳌拜还是对顺治帝忠心不二。顺治帝亲政后,对忠心的鳌拜极为看中,所以在死前任命鳌拜为顾命大臣。

康熙继位,鳌拜依旧忠心,但是此时的鳌拜却有些自大,他太小看康熙的能力,也过于夸大自己的力量,最终他触犯到了康熙的底线,被康熙除掉。

鳌拜虽然被康熙除掉,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是不好的臣子,他只是康熙亲政路上的绊脚石,他挡了康熙的路。雍正帝继位后,感念鳌拜的功绩,不但恢复了鳌拜的爵位,并且追封鳌拜为超武公。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鳌拜(?—1669年),姓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为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鳌拜的伯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二哥卓布泰是清初军功卓著的战将。鳌拜本人亦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不但是一员骁勇战将,而且也是皇太极的心腹。1644年清军入关,鳌拜率军定燕京,征湖广,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为清王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1646年鳌拜出征四川张献忠大西军,在南充大破大西军军营,斩张献忠于阵,因此以首功被顺治皇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皇帝禁卫军司令),自此,鳌拜参议清廷大政。

1661年顺治帝崩,爱新觉罗玄烨八岁即位,顺治帝遗诏,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大臣辅政。当时鳌拜四辅政大臣中在地位最低,但因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苏克萨哈因曾是摄政王多尔衮旧属,为其它辅政大臣所恶,因此鳌拜才得以擅权。

鳌拜结党营私,日益骄横,竟发展到不顾康熙的意旨,先后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临与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等政敌,引起朝野惊恐,康熙震怒,最后康熙终设计将鳌拜擒获,廷议当斩,康熙念鳌拜历事三朝,效力有年,不忍加诛,仅命革职,籍没拘禁,不久鳌拜死于禁所。

鳌拜是哪个皇帝的时期?

鳌拜经历了三个皇帝的时代,分别是皇太极、顺治和康熙,主要在康熙皇帝时期辉煌。鳌拜是清朝三代元勋、权臣,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后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