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是谁,礼圣是谁,亚圣是谁,至圣先师又是谁
文圣是欧阳修。礼圣是周公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周公。亚圣是孟子。至圣先师是孔子。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言论见于《尚书》之《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诸篇。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亚圣是哪位圣人亚圣是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详,其实孟子的母亲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才搬家,果然孟子就成为了著名的大学者。他一生遵从“民贵君轻”的主张,并且积极到各国游说他的思想,但是都得不到重用。他去世后,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成为《孟子》,后代帝王也发现孟子理论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尊称孟子为亚圣。
儒家四圣分别是:至圣先师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亚圣孟子。
孟子曾经提出"四圣"说,其中伯夷是"圣之清者”。
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万章下》由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原文:“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在这里罗列的,是四种圣人的典型,而孔子为识时务之圣人。
译文为:孟子说:‘伯夷是圣人里面最清高的;伊尹是圣人里面最负责任的;柳下惠是圣人里面最随和的;孔子是圣人里面最识时务的。
扩展资料:
孟子在这里罗列的,是四种圣人的典型:伯夷清高,伊尹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柳下惠随遇而安,孔子识时务。比较而言,孟子认为前三者都还只具有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而孔子则是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具有“智”与“圣”相结合的包容 性。
显然,孟子给了孔子以最高赞誉。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伯夷过于清高,清高得来有点不食 人间烟火,所以他最后要与叔齐一道“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但是,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也就由此生成,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或许也正是由此观念出发,伯夷才被推崇 为“圣人”之一。
伊尹“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们曾经说过,“把历史扛在肩头”的人。伊尹是非常符合儒教精神的“圣人之一,历来也的确成 为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古代圣贤人物。
但他的这种精神,在进入所谓“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时期后,已被视为过于沉重,过 于执着的“古典意识”,与“轻轻松松过一生”的现代生活观念有格格不入,或者说,已不那么合时宜了。
柳下惠一方面是随遇而安,另一方面却是坚持原则,我行我素。随遇而安体现在他不 至于侍奉坏的君主,不羞于做低贱的小官,不被重用不抱怨,穷困不忧愁。传说柳下惠能够做到 “坐怀不乱”,具有超人的克制力,圣人的风范。
最后说到孔圣人。 事实上,到后世,尤其是到我们今天仍然家喻户晓为圣人的,四人之中,也就是孔圣人了。孟子在这里并没有展开对孔子的全面论述,而只是抓住他应该怎样就怎样的这一特点,来说明他是 “圣之时者”,圣人中识时务的人。
孟子所强调的,是孔子通权这变,具有包容性的特点,所以才有“孔子之谓集大成”的说法。而且,由“集大成”的分折,又过渡到 对于“智”与“圣”相结合的论述,而孔子正是这样一个“智” “圣”合一的典型。
—孟子万章下
文圣是谁,礼圣是谁,亚圣是谁,至圣先师又是谁
本文2023-10-10 02:36:0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6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