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河北保定一带陈氏家谱字辈排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请问河北保定一带陈氏家谱字辈排列?,第1张

1、

……尧、舜、禹、汤、文,景、思、举、太、君。德、源、承、永、存,洪、汝、一、继、宗。祥、和、日、曦、泰,兴、朝、茂、成、章。君、恩、还、宠、锡,福、履、永、家、昌。文、学、达、中、正,光、典、昭、邦、宁。祖、德、贻、谟、远,开、来、万、世、盛。……

……道、业、正、均、德,兴、思、敦、君、国。科、文、士、尧、荣,日、腾、敬、圣、作。秉、常、长、启、泰,家、声、庆、裕、扩。……

……锦、水、荣、光、增、瑞、世,丹、山、仪、宇(羽)、进(振)、文、明。……

……崇、德、尚、贤、文、若、武、云、龙、变、耀;孝、先、尊、祖、迩、如、遐、汗、马、辉、煌。……

……士、夫、留、余、勇,以、德、可、相、亲。日、道、宜、存、正,恩、仍、必、继、兴。……

……清、伯、则、尚、敦,朝、懋、景、子、永。邦、元、志、汝、计,敬、宣、广、威、灵。定、有、英、贤、起,才、高、日、共、升。振、宗、修、大、业,世、济、美、长、承。……

……旺、发、邦、樟、敦,仕、体、君、弘、立。兴、经、广、成、齐,家、国、治、永、昌。……

……初、狮、八、大、房,家、园、教、义、方。椿、萱、千、世、茂,兰、桂、万、年、芳。……

……文、原、孟、弘、成,士、睿、于、邦、廷。世、则、孚、以、应,国、维、谅、汝、明。伯、子、时、光、启,仲、怀、克、懋、荣。日、道、宣、存、正,绳、载、丕、衍、行。……

……登、书、世、韵、恢、宗、派,子、衍、孙、谟、宇、宙、长。富、庶、纯、饶、雄、万、里,簪、缨、甲、第、永、绵、香。……

……志、廷、文、俊,大、兴、绍、元,若、尔、廉、节,世、泽、长、宁。敦、典、崇、礼,寅、泰、昌、荣,允、衍、家、法,奕、代、永、清。……

……召、其、龙、传,侍、永、连、绵,功、德、昭、垂,宗、以、大、伦,常、和、顺、道,咸、亨。……

……学、成、志、已、达,居、正、时、自、扬;国、泰、民、安、乐,家、和、福、寿、昌。……

……仕、志、钟、鼓、源、长、本,明、贤、世、祖、北、溪、陈。……

……唯、殿、钦、文、君,廷、弼、绍、良、英;俊、士、联、振、起,荣、华、奕、世、兴。……

……诗、书、万、象,道、傅、周、孔,绍、往、圣、理、学、心、源。侯、伯、大、夫,品、重、堂、廉,树、奕、世、名、臣、雅、望。……

2、广东惠州一支陈氏家谱字派(部分)

……行第:厚、永、贞、祥、千,益、弥、超、继、承,绍、澄、清、芳、伟。荣、华、富、贵、昌,忠、诚、恒、孝、悌,仁、义、礼、智、信。

名行:祖、兆、恹、端、彦,天、开、伯、子、康,怀、恩、谐、孟、仲。守、成、良、文、季,武、国、振、兴、邦,俊、杰、宏、经、济。

表行:鹏、翼、腾、轩、陈,呈、云、引、凤、池,珍、儒、魁、哲、士。元、宗、德、观、惟,之、时、秀、君、奇,朝、廷、逢、玉、汝。……

3、湖南一支陈氏家谱字派(部分)

……原派语:子、谦、宣、尚,世、曰、文、启,国、正、储、昌,家、和、裕、美。续派:端、本、善、则,兴、诗、立、礼,惟、教、有、方,以、明、大、义。志、膺、友、良、周,仕、文、应、肇、世,彰、培、盛、彬、永,成、宏、新、兆、庆,崇、佳、茂、尚、兴,修、锦、富、玉、长。……

4、圈门湾陈氏四修族谱

……伯、和、翔、诩、昭、省、尧,古、康、祖、奉、文、晓、仲,閴础⒘�⒉�㈠�、通、黄、法,万、亮、奇、吉、福、祈、良。

添、庭、奉、盛、世,熏、泽、文、光、培,祖、德、森、元、宝,先、明、鍚�⒑蟆⒒裕�拧⒆獭⑿隆⑾蟆⒃#�А⒑!⒘ⅰ⒚�⒖��拧⒚簟⒐А⒖怼⒒荩�!⒄选⒗瘛⒃恕⒒场�

和、翔、诩、文,省、尧、古、宗,祖、奉、孙、君,仲、閴础⒘�⒉���⒆稹⒂ⅰ⒔埽�睢⒈Α⒅摇⒘迹�亍⑾取㈥荨⒃螅�隆⒃亍⒚�⒀铩�

新化鹅塘派句:为、今、能、显、达,立、代、善、名、扬,端、士、绍、基、浩,继、因、以、聚、良。

世、际、文、明、会,家、敦、礼、璁�⒎纾��⑹椤⒒帧⒆妗⒘遥�ⅰ⒂选⑸堋⒆凇⒐Γ��⒅�⑷�⒘肌⒅兀�摇⒀铩⒍�⒚馈⒑椤�

天、佑、宁、和、永,庭、维、以、子、良,继、宗、嘉、士、姊Α⑷稹⒂Α⑽啊⒃��睿�弧⑹薄⑻凇⒊�⒚��浮⒐�⑾浴⒚�⒎迹�摹⑹馈⒎辍⒉�⒕埃�颉⑾蟆⑹亍⒋骸⒐猓�恕⒓省⒘�⒚拧⒕郏�椤⒖�⒎铩⒃濉⑾悖�纭⒚�⑿小⑿ⅰ⒁澹�啤⑹怠⒘ⅰ⒏佟⒊!!

    小作者:睢国奥

        这一周,我和妈妈、妹妹,一起读《每个梦想都是一粒种子》这本书,它是童喜喜说写手帐里的其中一本,里面有调皮捣蛋的雷天龙、风风火火的牛妞、爱臭美的夏美美、乐于助人的路美美、谦虚好学的安熊还有和蔼可亲的花朵老师……同学们都亲切称她为花儿老师。

      开学第一天,班里的同学都在自我介绍,其中雷天龙的自我介绍,让我印象深刻。他是一个又高又胖的男生,只见他大摇大摆的走上讲台,很是骄傲的说:“我叫雷天龙,爸爸说,龙最威风!最神气!哼!”听了他的话,我心里直痒痒,也想自我介绍一番。

        我的名字叫睢国奥,是爷爷送给我的第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睢”姓大家见过的不多吧,睢氏家族,祖籍位于山西红洞县,明朝洪武年间搬迁至安阳滑县,现居住河南滑县城南,从此以后,我们睢氏家族,就在这里扎下了根。

        2007年12月18日4点17分睢氏家族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一个小天使降临在这个家族了。他有一对黑葡萄似得的眼睛和长长的眼睫毛,小小的鼻子,大大的嘴巴,一头乌黑的头发,他是不是很帅呀?

该打防疫针了,护士把他抱到专门打防御针的房间里,当针扎到他们的胳膊上那一刻,别的小朋友都哇哇大哭。只有他在打防疫针的时候不但没有哭,反而露出灿烂的笑容。你们猜到他是谁了吗?对,这位勇敢的小天使就是我。

      刚刚出生的我跟个粽子似的,被包的严严实实的。爸爸妈妈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把我抱回家,回到家里,该起名字啦!爸爸给我起了两个名字,分别是翱翰和耀天。爷爷皱着眉头不同意,因为我是国字辈儿,应该按照辈分来起名。爷爷说:“明年就是我们中国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了,不如起名为国奥吧。”

大家一致赞同,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名字哟!成功举办奥运会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千年盛世,还是13亿中华儿女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更是对奥林匹克的重大贡献!

        2008年奥运会揭开了中国新的篇章,让中国走向了新的舞台,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我还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奥运会那一年,我国男足的名字就叫国奥队哟!”我是国奥,我骄傲!

   

     

在长岗镇轩老村,埋葬着一位睢县轩辕氏的祖先——轩辕豹。在轩老村,轩姓、轩辕姓也不是“独此一家”,3000多人的大村子,除10多家异姓外,其他户主全部姓轩和轩辕。轩辕豹为一名武将,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厚爱。一次,轩辕豹随李世民东征,当大军到达睢州长岗集(今睢县长岗镇)黄土岗时,轩辕豹患病,不能再前行。经李世民御允,轩辕豹选择在黄土岗养病。待李世民东征归来,路过睢州时,轩辕豹已病故。李世民感念轩辕豹随驾多年及其功德,在黄土岗轩辕豹的坟前亲祭,并亲手栽植了12棵黑槐作纪念。同时赐地赠银,为轩辕豹修建了祠堂及牌坊,以备轩辕氏后人祭祀。为给轩辕豹守灵,轩辕豹的家人全部在黄土岗安家。

据轩老村的老人讲,唐太宗李世民亲栽的12棵黑槐,“文革”期间被伐掉了。当时,槐树均有3人合抱那么粗。现在,当地人在那12棵黑槐之处修建了一间“槐爷阁”,敬奉“槐爷”。当地每年2月的古庙会,就是由敬奉“槐爷”而引起的。

明太祖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自幼父母去世,随其伯母长大,其伯母复姓轩辕,即睢县轩辕氏后人。刘伯温擅长看风水。一次,刘伯温到睢州长岗集黄土岗上给轩辕家看风水,见轩辕豹的墓位于黄土岗上,刘伯温说“大茔之处将来必是千人踩万人踏之地”,风水不好。经刘伯温指点,轩辕氏后人将轩辕豹之墓迁到长岗集东6里,即现在的轩老村西地。轩辕家的祠堂也随之迁到村东北角一个关帝庙处,将关帝庙修整改成了“轩辕宗祠”。

唐、宋、元、明时期,轩老村轩辕氏家族成为远近闻名的轩辕望族,很多轩辕氏族人从仕或从商后迁往外地。从明朝开始,外迁族人显贵就形成了一个习俗,每年清明节,回睢县轩老村祭祖。在这些人口中,也称轩老村为“睢县老家”。

“睢县老家”的轩辕氏后裔

轩辕姓氏至明朝时,因“辕”字与皇帝朱元璋的“元”字同音,为了避讳,轩辕氏族人将轩辕复姓改为单姓轩。现在,姓轩和轩辕的,都是轩辕氏后裔。

在明朝,轩辕氏家族出了一位非常著名的廉吏——轩輗。史书上记载着轩輗落水无衣穿的故事:一年冬天,轩輗奉旨到淮上催粮,乘舟途中不慎落水。这位奉旨催粮的官员虽浑身湿透,行李中竟无一身替换的衣裳。地方官员要给他赶制一身衣服,他不准,等旧衣服烤干了才又穿上,事虽狼狈却反映了他的清廉。我市纪委编发的《商丘廉政故事》中,也摘编了有关轩輗的故事。

正是轩輗,在明朝重修了轩辕氏家谱。

据1986年新修撰的《睢县轩辕氏家谱》记载,自唐朝至宋朝,由于多次战乱与黄河水患,轩辕氏家谱全部丧失。明永乐年间,轩輗,这位“清操闻天下”的尚书公,主持修谱,才使轩辕氏家谱得以重建。

当时,轩輗并非睢州人,而是柘城人,轩輗的爷爷从睢县轩老村迁到了柘城。现在的《柘城县志》,记载着轩车儿的事迹。

近几年,睢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工、轩辕氏后裔轩辕威,利用节假日到全国各地寻找轩辕氏后裔,搜集各地家谱,以期将中国这个古老的姓氏渊源更全面地展示给世人。

据轩辕威统计,从睢县外迁的轩辕氏后裔分布很广,河南的有:我市柘城、睢县、宁陵、民权,周口太康、鹿邑,许昌鄢陵和长葛,开封市,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遂平等。外省有:山东、安徽、河北、湖北、台湾、陕西、新疆、四川、北京、黑龙江、吉林等,这些轩辕氏后裔皆是轩辕豹的后人,据统计,约有10万人。

河北、辽宁为一支,先自睢县迁到河北,河北轩辕氏繁衍后,又有人迁到辽宁。家谱记载“我家先祖讳惟行,睢州城内有门庭”。“惟行”,就是轩车儿的字。

清康熙年间,山东轩辕氏后裔曾回睢县祭祖并重修牌坊。那块康熙五十年刻的“轩辕氏先茔”,是山东轩辕氏后裔重修牌坊时雕刻的。

民国时期,轩辕氏后裔再次整修轩辕宗祠。记者在轩老村村支书家中见到了民国时期整修宗祠时的牌匾,牌匾上写着“轩辕宗祠”4个厚重的大字,落款显示为著名书法家褚纪雯亲书。“文革”期间,轩辕宗祠被彻底破坏,轩辕氏家族的一些珍贵文物资料也被烧掉。

1986年,轩辕氏家族曾聚会,重修了家谱,据当时统计,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均分布有轩辕氏后裔,共有轩辕氏几千户,人口约2万人。

2009年,轩辕威在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注册了河南省轩辕姓氏工作委员会。

从2004年至今,轩辕威利用节假日,自费到河北、安徽、江苏、辽宁等近100个有轩辕氏后裔的村庄,整理了一大批资料。今年年底,中国这个最古老的姓氏,将进行全国同谱编修工作。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得姓始祖毕万。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②外姓改姓魏。战国时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魏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③出自少数民族。如北魏时期氏族中有魏揭,自称大将军、冲天王;满族倭彻赫氏后改为魏姓;佤族斯内氏,汉姓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汉姓为魏;此外,土家、蒙古、彝、回、朝鲜等民族中也有魏姓。 始祖:毕万。

迁徙:  魏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北部及山西南部一带,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于今湖北、湖南境。先秦时期,魏姓就已经出现了以“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信陵君魏无忌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人物,使魏姓在当时盛极一时,家族地位十分显赫,势力也十分庞大。秦汉时期,魏姓子孙继承先人遗风,历居高官,使本族得以持续发展,并在秦时由于“秦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是故魏姓也有部分迁至今陕西境内。魏无忌的六世孙因在西汉时任巨鹿(今河北)太守,有功于朝廷受到封赏,并使其家族成为朝野所敬仰的家族,其居地巨鹿也就发展成为魏姓历史上最著名的大郡望。与此同时,魏姓也有进入江苏、浙江、甘肃、宁夏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军阀割据,相互攻伐,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加上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多受冲击,因此魏姓大举南迁至四川、江西、福建等地,在当地安居繁衍,发展壮大,名人志士也有如泉涌,如三国时期蜀之名将魏延便以勇猛善战、功迁征西大将军而闻名。盛唐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士族壮大,魏姓繁盛,人丁兴旺,郡望与名人显宦大量出现,并且有部分族人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于福建安家,后又徙至广东等地,使家族播迁更加广泛,唐末,战乱烽烟又起,外族入主中原,魏姓被迫再度南迁,广泛进入到南方各地。截止宋末,魏姓人已遍布江南广大地区,繁衍于全国各地,从而使魏姓成为我国一大姓氏。元明清时期,魏姓族人已远播于海外,成为我国诸多家族中一个比较大的著名宗族。目前魏姓人口列全国第四十七位。

郡望:  巨鹿郡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相当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汉代至北魏因袭沿用。汉后大致相当于今河北平乡以北及晋县一带。

  任城郡 秦置任城县。东汉章帝分东平国置任城国。三国魏置任城郡。西晋复任城国。北朝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年)分高平郡一部,置任城郡,治所由仲浅村移于今济宁市任城路,并为任城郡治,隶兖州。相当于今山东微山一带。

堂号:  九合堂 春秋时晋有大夫魏绛。山戎向晋请和,绛向晋君说和有五利。于是晋便和附近的少数民族山戎等缔结了友好条约。八年之中,晋国九合诸侯,称为霸主,都是魏绛的功劳。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巨鹿、任城。②自立堂号:敬爱、治礼、十思等。

字辈:  某支魏姓字派:光明正大,顺理成章。天开文运,百世流芳。祖德宗功,山高水长。一本九族,万古纲常。振作有人,家道宏昌。克广前勋,永甫之祥。继先启后,忠孝贤良。繁荣衍庆,育才兴邦。陶应师欲立,成遇世登国,文余士兴帮,学开中朝举。继速招先德,本远启庆慈。

  河南西平魏姓字派:德绍时世祖,道记孔孟传,学乃家之本,端方勤民廉。

  山西忻州魏姓字辈:新文良,时懋行,昭弘知,泰宪圣,德益宁。

魏氏统一字辈:“天启大名兆吉昌信陵建立德锦长忠贞克笃赞先烈贤哲绍徽永世芳”。

四川宜宾江安魏氏字辈:“世登文朝正邦家”。

四川魏氏一支字辈:

大房支派:“祖德渊源远宗功世泽长英雄创新史千秋继流芳”;

二房支派:“惠州传盛事景福焕文章才学普及笫智广能兴邦”;

三房支派:“基业相承久家声应永昌安乐延禄寿忠义颢栋梁”;

四房支派:“大名开泰运有道庆朝堂天府建伟绩万代双社江”。

四川泸州宜定魏氏字辈:“其文应正龙光明晋国肇”。

四川华阳魏氏字辈:“定鼎宗三晋人才历世新承嶶开甲第耀祖显门庭”。

四川内江兴隆魏氏字辈:“振玉成家朝廷永世昌达常昭修齐斯立崇德尚贤宣仁敦义安富尊荣天恩尔锡”。

四川成都、江西安远魏氏字辈:“受满贵福宗文启世思国从贤魏宪昭佳俊享荣爵宣敷佐圣朝芳名全德义祖福毓英豪远绍箕裘业”。

四川绵阳魏氏字辈:“世代忠良起方秀”。

四川内江魏氏字辈:“振玉成家朝廷永世昌达常昭修齐斯立崇德尚贤宣仁敦义安富尊荣天恩尔锡”。

四川魏氏一支字辈:“明安其文国永君良学忠先泽登仕远孝友一家传”。

湖北长阳魏氏字辈:“城镇启世应长发万年兴朝宗开大显山远连科登”。

湖北新州魏氏字辈:“元珍光辉泽久世”。

湖北宜昌、沙市魏氏字辈:“世秉忠良大启文光明德法祥万代永昌”。

湖北兴邑魏氏字辈:“家有学朝上必举用光振世泽景运从希贤志可美永远开昌隆”。

湖北武汉蔡甸(汉阳)魏氏字辈:“修德辉先绪培仁启世昌”。

湖北京山魏氏字辈:“光明正大典章华国”。

湖北新州、黄冈魏氏字辈:“元光辉泽久克木念先人”。

湖北麻城魏氏字辈:“仕可登朝用”。

湖南桑植魏氏字辈:“仕昭光成国家兴启贤良忠厚元世泽万代永流芳”。

湖北公安魏氏字辈:“家丰正大顺理成章天开文运世代贤良祖功宗德燕宜群洋本源克登孝有一堂□□□□广战后泽再活龙光”。

湖北武昌、陕西岚皋魏氏字辈:“天以人伦定善家祚永昌培铭洪树炳载镇泽荣煌”。

山东莱芜魏氏字辈:“春元加振光传淑庆参常”。

山东青岛城阳魏氏字辈:“进德光喜邦文吉福增昌兆钱克承业正中理一方”。

山东枣庄薛城魏氏字辈:“建文庆继兴永冠(传)志家繁祥瑞兆”。

山东邹城魏氏字辈:“景德庭怀传元奉培养善昭祥庆繁昌修敬来书本存仁裕厚长”。

山东东平魏氏字辈:“宗束广茂培尚翊绪庆传振世继忠正树德大文联立新呈宪法永允兴家繁”。

山东荷泽单县魏氏字辈:“志相钦广德修万茂振花雨”。

山东德州魏氏字辈:“成景国嘉享居世(康)开兆传风振德艳(彦)锦春时光英豪华泰民安昌盛”。

山东临沂魏氏字辈:“春敬新良繁秋长忠厚祥世远书香昭家和鸿利阳”。

江苏沭阳魏氏字辈:“应登增光裕家善良从斯介景贻祚定常”。

江苏连云港新坝魏氏字辈:“登大曾光玉加善良丛思皆锦以素定长”。

江苏连云港魏氏字辈:“学国方居影凤来”。

江苏徐州魏氏字辈:“修齐为本礼义居先传家宜善延世在贤”。

江苏徐州魏氏字辈:“天开洪庆泽呈国征吉祥纪日纯良美思云贤哲忠”。

江苏徐州丰县魏氏字辈:“忠承以训增焕荣光”。

湖南湘乡魏氏字辈:“林承正国德桢贵世代显名士兴家绪孝友笃前光”。

湖南隆回魏氏字辈:“万文必再兴宗祖添元朝永大正邦达纲纪守荣华先人绵世德积厚有馀光诗典承庭训芳名愈炽昌腾飞开泰景宏图展山川谦治强家国英武卫神州博硕耀龙榜灵杰志中坚明星昭寰宇金水育俊贤”。

河南新郑魏氏字辈:“林风国家税诗书圣贤心行善添西福修德地生金”。

河南南阳镇平魏氏字辈:“世绅秉倚思□□□自原抚法景莹云有海肇廷家新修国立昌明仁厚家新修正道德全载天经同宗敦庆世纪长存基业永远瑞集福增弘扬先贤州泰民安廉洁奉公礼仪孝忠”。

河南遂平魏氏字辈:“德绍明世祖道纪孔孟传”。

江西九江魏氏字辈:“式用从今时仕邦茂学正家兴存中道朝安任贤进裕起在文章建立维信敬天赐世荣昌修德宜永庆”。

江西安远上魏魏氏字辈:“受满贵富宗文启世思国从贤魏宪昭佳俊享荣爵宣敷佐盛朝芳名传德义”。

江西安远魏氏字辈:“文平世汉魏钦昌德顺臣达邦遇良明至荣永全兴益本元崇晋”。

江西铜鼓魏氏字辈:“受满贵富宗文启世思国从贤魏宪昭佳俊享荣爵宣敷佐盛朝芳名传德义祖福毓英豪远绍箕裘业”。

辽宁营口、盘锦魏氏字辈:“永国殿炳文(鸿)万福连世庆”。

辽宁鞍山海城魏氏字辈:“天承其玉士振常永守国福祝宝家生”。

福建三明安溪魏氏字辈:“国君明进贤经纶早趋展满朝朱紫贵全等立志光显达标金榜盈余赖土田相传惟日久获福数千年”。

福建南靖魏氏字辈:“兴均邦宗秉景廷嘉道显元志士成盛汝常定光兴”。

福建海坛观音澳魏氏字辈:表字:“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继述善贻谋德泽”;命名:“廷宗朝祖立纲定纪裕垂振世裔贤良”。

广东普宁魏氏字辈:“朝廷庚喜起嘉国庆和平欣献垂竹钓伟绩丙周京”。

浙江丽水魏氏字辈:“致大任尧茂龙椿德该钲隆得性维宏王祚永庭际修人纪以安国家技大本固水远源长为孝作忠积美乃昌利济世广慈厚代杨”。

广西桂林、陕西泾阳魏氏字辈:“敬英公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安徽六安魏氏字辈:“邦国安定家庭光昌大(明)德正启道学仁良”。

山西忻州魏氏字辈:“新文良时懋行昭弘知泰宪圣德益宁”。

河北景县魏氏字辈:“明福仲鸣连广振文铭汉杰炳在锡清荣耿垣钦沛林焕坡钊源森”。

毕万公一百世魏世魏氏字辈:“国立昌明仁厚家新修正道德全载天经同宗敦庆世纪长存基业永远瑞集福增弘扬先贤州泰民安廉洁奉公礼仪孝忠”。

魏家祖族(北门)魏氏字辈:“朝永瀛良天恩民仁维九好堂永福庆振汝连兴旭宏常才保善乐盛世商贵勤学大士奇存礼智信增”。

魏氏一支字辈:“定鼎宗三晋人才历世新承嶶开甲第耀祖显门庭”。

魏氏一支字辈:“唐宋元明清朝殿颛三光宗耀国政天鑫顺成官金仁安治忠”。

魏氏一支字辈:“朝安中良祖泽益长文莫启后伍贵年芳”。

名人:  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谥庄,称魏庄子。魏犫少子晋悼公新立,使为中军司马。晋侯之弟杨干扰乱阵次,他杀其仆(御者)晋侯以其用刑得当,使为新军之佐。旋升为下军之将。力主推行和戎政策,称和戎有五利。使晋领地进一步扩展,国势富强。

  魏文侯(-前387),战国时魏国建立者。名都,一作斯。桓子之孙前424年即位,举贤选能,先后任魏成子、翟璜、李悝为相,乐羊、吴起为将,使西门豹治邺,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制定“法经”,兴修水利,使魏成为战国初年著名强国。西攻秦,取西河之地,北攻中山,灭其国前403年,魏国与赵、韩被列为诸侯。

  魏冉,战国秦臣。原为楚人。姓芈。秦昭王母宣太后异父弟。秦武王死,诸公子争位,他拥立昭王,被任为将军,平定内乱。后一再任秦相,封于穰,号穰侯。在执政期间,举白起为将,攻伐韩、魏、赵、楚等国,夺取大片土地。加封陶邑,富于王室。与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并称“四贵”。前266年,魏人范睢入秦见昭王,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昭王遂改用范睢为相,他被罢免。出关就封,辎车千余乘。后死于封地陶邑。

  魏牟,战国时人。籍贯不详。即魏公子牟,因封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县,位保定市西南),故亦称“中山公子牟”。与公孙龙交好,他说:“身在江海之上,必居乎魏阙之下”(《吕氏春秋·审为》)。荀子在《非十二子》中批评他“纵情性,安恣睢”。《汉书·艺文志》著录《公子牟》四篇,已佚。

  魏无忌(-前243),战国时魏国贵族。魏安釐王异母弟。安厘王即位,封为信陵君。礼贤下士,门下有食客三千人。魏王畏其贤能,不任以国政。前257年,秦围赵,他设法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率其军救赵,击退秦军。此后留居于赵十年。前247年回魏,任上将军,联合五国击破秦将蒙骜军于河外。有《魏公子兵法》传世。今佚。

  魏豹(-前204),汉初诸侯王。战国末魏国贵族。陈胜起义后,豹率众响应,立其兄魏咎为魏王。秦将章邯攻魏,咎败自杀,豹逃至楚,向楚怀王借兵数千,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为魏王。后引兵从项羽,秦亡被项羽封为西魏王。韩信破魏,兵败被擒,囚于荥阳。在楚军围困荥阳时,为汉将周苛所杀。

  魏相(-前59),西汉大臣。字弱翁,济阴定陶(山东定陶)人。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后为河南太守,澄清吏治,豪强畏惧。宣帝立,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丞相,封高平侯。《汉书》称其“为人严毅”,治甚“有声”。

  魏伯阳,东汉炼丹家。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一说名翱,自号云牙子。葛洪《神仙传》有记其入山炼丹事,他曾借《周易》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著有《参同契》三卷,为后世道家所宗。

  魏延(-234),三国蜀将。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东)人。以部曲随刘备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刘备进驻汉中王,擢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封都亭侯。后诸葛亮驻军汉中,以延为凉州刺史,总督前部军兵,在羌中大破魏军,迁征西大将军,进封南郑侯。诸葛亮病死军中,他与杨仪争权,率兵击杨仪,兵败被杀。

  魏收(506-572),北齐史学家。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字伯起,小字佛助。初为北魏太学博士。东魏时,曾出使梁。为高欢丞相府属,不得志。北齐天保二年(551)受诏撰魏史,历三年,成《魏书》一百三十卷。时人以其报怨酬恩,史书不实,讥为“秽史”。后官至尚书右仆射,掌诏诰,总议监五礼事,位特进。曾参与修定《齐律》。与温子升、邢邵号北朝三才子。明人辑其文为《魏特进集》。

  魏徵(580-643),唐政治家。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祖籍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一说馆陶(今属河北)人。字玄成。少孤贫,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随李密降唐,任秘书丞,至黎阳劝李勣降唐。曾为窦建德所俘,建德败后归唐为太子洗马,以秦王世民功高,曾劝太子早为之计。太宗即位后用为谏议大夫,前后陈谏二百余事。贞观二年(628)迁秘书监,参预朝政,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七年任侍中进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曾主持梁、陈、齐、周、隋诸史编撰工作,著有《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居安思危,戒贪以俭”。言论见于《贞观政要》。著《类礼》及主编《群书治要》。

  魏野(960-1019),北宋诗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治今河南陕县)人。筑草堂于州之东郊,不求仕进,常在泉林间弹琴赋诗。与当时显宦名流如寇准、王旦等友善,相与酬唱。其诗效法姚合、贾岛,苦力求工,平朴闲远,无艰涩苦瘦之弊。与林逋同为宋初高士,时诗名在其之上。著有《钜鹿东观集》。

  魏胜(1120-1164),南宋名将。宿迁(今江苏宿迁,位泗阳西北)人。初为弓箭手,曾化装渡淮河,以侦探金军情况。1161年(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一年),金军海陵王完颜亮攻宋时,他率军三百人渡淮河攻取涟水(今江苏涟水,位清江东北)、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继又派军收复附近县城,自任都统制,免租税,释囚犯,开仓犒劳;更招募忠义新兵,分为五军,屡战屡捷。金军每见山东魏胜旗号,即望风而逃。后接受南宋官职。被调南下。1164年(孝宗赵眘隆兴二年)和议未决时,金军突然进攻,他奋勇迎击,因大将刘宝不肯支援,致孤军苦战,中箭牺牲。

  魏了翁(1178-1237),南宋学者。字华父,号鹤山。宋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进士,历知汉州、眉州、泸州,入为权吏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官至资政殿学士、同答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推尊程朱理学,与真德秀并称“西山、鹤山”。主张反复研读六经,不赞成“多看先儒解说”。始习朱熹、张栻之说,后又尊信心学。他发挥了邵雍“心为太极”的思想。著有《鹤山集》、《九经要义》等。

  魏忠贤(1568-1627),明宦官。肃宁(今河北省肃宁县,位河间县西)人。万历中入宫,与僖宗乳媪客氏通;僖宗立,迁司礼秉笔太监,兼掌东厂事,专权植党,结党营私,残害忠良。杨涟、左光斗等交劾其奸,反被诬为东林党,惨遭杀害,又逐公卿李宗延等,善类为空。思宗即位,始发其奸,初贬凤阳(今安徽省凤阳县),后逮治,自缢死。崇祯二年(1629年)定逆案,余党均被斥逐。

  魏源(1794-1857),清思想家。湖南邵阳人,原名远达,字默深。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与龚自珍齐名,同属今文经学派。曾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辑成《皇朝经世文编》。并助江苏巡抚陶澍筹办漕运、水利。鸦片战争爆发后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参与浙江抗英战役。愤清廷战和不定,辞归,益发愤著书道光二十二年(1842)成《圣武记》,以盛清武功激励人心。受林则徐嘱托,编成《海国图志》,介绍世界史地、政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并建议允许私人自立厂局,制造与销售轮船器械。斥宋明理学与汉学。强调“及之而后知”。宣传变古革新,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前驱先路。著作甚富,另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等。今有《魏源集》。

  其他魏姓名人有春秋晋国大夫魏犨、魏舒;战国魏国国君魏罃、魏嗣,魏国公子魏咎,魏国贵族魏齐,魏将魏章;东汉学者魏朗;魏晋时道士魏华存;隋文学家魏澹;唐诗人魏朴;北宋女诗人魏玩;明大臣魏观,戏曲音乐家魏良辅;清大臣魏象枢、魏裔介,散文家魏禧,文学家魏秀仁,秦腔演员魏长生等。近当代魏姓名人有造舰专家魏瀚,物理学家魏荣爵,植物病理学家魏景超,语言学家魏建功,作家魏金枝、魏巍,诗人魏传统,**演员魏鹤龄,国民党政客魏道明等。

  一、姓氏源流

  汤(Tāng 汤)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为黄帝后裔夏朝未商汤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汤氏其得姓始祖为成汤。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落首领名契,本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南),赐姓子氏。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未代夏王桀统治时期。履字汤,又称成汤,尊称帝乙,他即位后爱护民众,施行仁政,深受人民拥护,周围一些小国也慕名前来归附,因之势力迅速扩大。而夏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诸侯们也不听从他的号令。成汤见其形势,顺从民意,不断积聚力量,开始有计划地讨伐夏桀。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夏的属国葛,接着经过十一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的三个重要的同盟国韦、顾、昆吾,成为当时强国。随后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成汤的子孙中,有的以他的字“汤”为姓氏,就是汤氏。

  2、出自春秋时宋国有荡姓,后简改为汤氏。据《万姓统谱》载,春秋时宋国有荡姓,后去草头成汤姓。

  3、出自子姓,为商末宋国君主偃之后,因避祸改为汤氏。据《史记·殷本纪》载,周初,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商丘,有今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省间地。传至未代君主偃,于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联合攻灭,子孙大多以国名为氏,姓宋。偃的弟弟昌之子隆,改子姓,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畏祸,又改子姓为汤姓。

  4、出自改姓及他族中有汤姓:

  ① 宋代有汤悦,本姓殷,建隆初避宣庙讳改姓汤。

  ② 另满、侗、蒙、土等族均有汤姓。

  得姓始祖:商汤。商汤是夏朝末年商部落首领,又称成汤,任夏朝方伯一职,专管征伐之事。时夏朝末代国君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商汤于是有意取而代之。他首先与另一强大部落有莘氏结盟,娶其族女为妻,任用贤人伊尹辅佐自己,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拥护,以致于周围诸多小国家也慕名归附,势力迅速强大起来,后终于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西南),建商朝,都亳(今河南省商丘)。其子孙后代为纪念这位开国君主,遂以其名讳为氏,称为汤姓,商汤由此被奉为汤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汤姓系承于商汤,故汤姓最早发源地当是今河南省境。由于商朝历经七次迁都,故商代汤姓已遍河南、山西、河北及周围一带中原地区。秦汉时期,汤姓尤以河北一带繁衍最旺,故在汤姓的发展史上有中山郡及范阳郡两大郡望。此期亦有汤姓南迁于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史载,汉武帝时,南越归顺,武帝派汤璋于交趾,职刺史。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军阀混战,中原时有烽火,汤姓遂大举南迁,主要向东、南两个方向避乱。唐末五代时,从黄巢起义始,中原汤姓再度南迁,其路线大致由河南到湖南、江苏、浙江等地。上述诸多次南迁使得源于北方的汤姓遂成为南方姓氏。宋代以前,汤姓名人零星见于史册,宋代以后,大批汤姓名人涌现,且多出于东南一带的江苏、江西、安徽、浙江、湖南等省境,可见,后世汤姓是称盛于这些地区的。宋代汤姓有宰相汤悦和汤思,出安徽、浙江二地,族人因此显赫,成当地名门望族。明代有开国功臣汤和,出安徽凤阳,死后追封东瓯王。另洪武、永乐年间,汤姓作为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陕西、湖北等地。清康熙年间,广东汤姓陆续有人入居台湾,进而徙东南亚一带。今日汤姓尤以福建、湖南、江苏、湖北等省居多,上述四省汤姓约占全国汉族汤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六。汤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

  三、历史名人

  汤 王:陕西省始平人,周任亳国国王,为诸羌始祖。汤王在历史上又称为成汤,即成汤拥有天下后之号,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汤(公元前1766年)传位至帝辛时,朝政日衰,终被周武王所灭,至此传十七代三十一王(约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在武王灭商时肉袒投诚,周公旦二此克商后,对子启于宋(河南省商丘),治理部分商朝遗民。传至公稽、丁公、乃至公偃,偃自立为王。偃之弟昌,昌生隆,隆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畏其祸及,改子姓为汤。

  汤 悦:安徽贵池人,文采极佳,由此扬名。初为南唐宰相,独揽李家皇室的书檄教诏。后归宋,赵匡胤封其为光禄卿,颇为重用,撰有《江西录》十卷。

  汤 汉:南宋末期著名理学家。字伯纪,号东涧,江西省余江县崇义乡(今画桥)人。淳佑四年(1244年)甲辰科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封安仁(余江)开国子,南宋儒学旗手、理学宗师。卒谥号文清,追赠正奉大夫、饶国公。

  汤 鹏:清代芜湖人,时为一心灵手巧之铁匠。其邻为画家,鹏深羡,遂闭门构思,以锻铁做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因作品精妙生动,来人争相抢购,世称“铁画”。

  汤 厘:江苏省淮安人,元代书画理论家,精于古物及书画鉴赏,主要谈及书画鉴别方法、所见名家画迹,论述名家擅长、画法特点,多从笔墨气韵方面辨别真伪,鉴赏要领甚为精到。曾著《画鉴》一卷。

  汤 和:濠州(今安徽省凤阳)人,明代开国功臣,封将军,进信国公。洪武十八年,自请解除兵权,免遭太祖猜疑之祸。后又曾奉命在沿海筑城设防,以御倭寇。

  汤 球:字伯玕(1804-1881),安徽省黟县人。自幼勤奋学习,兴趣广泛,博闻强记,“星纬推步,研究其奥”,尤通天文历法之妙。但是他并没有从这方面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把精力转移到治经论史方面。他与同乡俞正燮、汪文台等人,交往频繁,互相切磋。汤球的治学态度严谨。他对前人的说法,一定要依据经典,考核真伪,比较异同因而很少有穿凿附会。他在俞正燮、汪文台的帮助和鼓励下,在考据学上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修订补辑的古书有郑康成逸书九种,刘熙《孟子注》、《孝经、论语注》、刘珍等《东观汉纪》、皇甫谧《帝王世纪》、谯周《古史考》、《傅子》、伏侯《古今注》等。

  汤惠休:南朝宋时诗人。字文海,山东省临沂人,齐梁间任余杭令、中散大夫等职。官至扬州刺史,诗学谢灵运,与鲍照并称为“休鲍”。

  汤王寿:浏阳(今属湖南省)人,宋代进士,官至大理少卿。曾上书请召朱熹,忤权相意,名声大闻于时。

  汤思退: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字进之,号湘水,浙江龙泉(今丽水)人。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取进士,任龙泉邻县——建州政和县令 ,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第一名,任秘书省正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升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高宗、孝宗时两度为相。

  汤正仲:字叔雅,号闲庵,扬补之甥。江西省南昌人,宋代著名画家。善画梅、竹、松、石,清雅如傅粉之色。自来墨梅,类以白黑相形,汤正仲的舅氏遗法,始创新意,为倒晕素质以反之,青出于蓝。其作品别具新意,享誉画坛。

  汤克宽: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江苏省邳州(今邳县)人,出身武将世家,他的父亲汤庆,做过防守长江的江防总兵官。汤克宽骁勇善战,原已做到副总兵,驻扎金山卫,嘉靖三十一年,倭寇由台州北上,流窜各地,汤克宽作战失利,被参革职。王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保他为浙西参将,受命于危难之际,屡败倭寇,敌甚畏,因功迁广东总兵。

  汤宾尹:安徽省宣城人,明代官吏。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迁至左谕德,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睡庵集》等。

  汤文琼:池州府石埭(今安徽省石台东北),明代爱国学者,时京师被攻陷,文琼书衣襟“位非文丞相之位,心存文丞相之心”,后投缳绚国,传为美谈。

  汤显祖:临川(江西省抚州市)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官历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其创作讲求声律对应,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牡丹亭》为其代表作,另有《紫钗记》、《南柯记》及诗文多种。

  汤贻汾:江苏省武进人,清代著名画家。擅画山水、笔法雅致秀逸,兼工行草书和诗,与戴熙并称“汤戴”。

  汤右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诗人,官至吏部侍郎,兼掌院学士。其诗才大而能恢张,帝赐之“诗公”,与秀水朱彝尊并为浙派领袖。著《怀清堂集》。

  汤世树:江苏省武进人,清代诗书画家。书学米芾,题识精美,写生鲜丽,为江南赋色家一大宗,时称“三绝”。

  汤金钊:字敦甫,浙江省萧山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1808年),入直上书房。金钊端谨自持,宣宗在潜邸,甚敬礼之。母忧服阕,擢侍讲,督湖南学政,累迁内阁学士。历官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阁拜副相。

  汤化龙:湖北省浠水人,民国开国元勋、清全国各省咨议局联合会主席、创立湖北革命军政府任民政长、民国首任众议院议长。

  汤玉麟:辽宁省阜新人,安国军第五方面军第12军军长、热河省省长兼热河军区司令、第五军团总指挥、热河省驻防军总司令、上将。

  汤宗舜:1917年9月出生,九三学社社员,浙江湖州人。大学学历,职称为研究员,1979年3月—1994年10月从事知识产权工作。原任中国专利局顾问、国务院参事。著有《专利法教程》、《专利法解说》、《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等著作;合译著作分别为《巴黎公约解说》、《知识产权法教程》;译有《巴黎公约》、《Trips协定》、《欧洲专利公约》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国都顾(今河北省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平山东北)。公元前296年为赵所灭。汉高帝置郡、景帝改为国,治卢奴(今河北省定县)。后燕以为都城。隋废。宋以定州为中山府,治安喜(今定县)。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唐幽州范阳郡,本涿郡,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又为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亦改为范阳。宝应元年(762年)改幽州节度使,并兼卢龙节度使。又幽州本有范阳县(原涿县,唐改)。大历四年(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2、堂号

  掬星堂:或吞星堂。汤悦,安徽贵池人,梦飞星入盘,文思日进,官至南唐宰相、宋拜其为正一品光禄大夫、上柱国,封陈县男,食邑300户。因而汤悦的堂号为“掬星堂”、“吞星堂”,

  玉茗堂:都是因为明朝汤显祖命名的。汤显祖是临川人,所以叫玉茗堂。他的书房叫玉茗堂,又被族人做了汤氏的堂号。他在朝做吏部主事,性格直爽看到皇帝不采纳忠臣的谏议,还往往把提意见的人治罪,于是决定冒死奏本向皇帝提抗议,于是被罢了官。他回到家里,一方面继续奏本抗议,一方面编写剧本,著有《玉茗堂集》。

  此外,汤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临川堂”、“义士堂”、“叙睦堂”、“光裕堂”、“双桂堂”、“丹桂堂”等。

  五、宗族特征

  1、汤姓源于北方,历经迁徙,渐演变为一典型南方姓氏。

  2、汤姓名人荟萃,所占行业众多,不乏有诗人、文学家、画家等。如南朝有诗人汤惠休,明代有文学家汤显祖、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清代有画家汤贻汾、史学家汤球等。

  3、汤姓字行辈份排列整齐,取字意深。如民国手抄残本《汤氏家谱》中,载江西余江汤姓一支字行为:“开明国钟安,宽济辉根植”。

  ============================================================

  汤姓宗祠通用对联

  〖汤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中山世泽;

  信国家声。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明·汤和为开国功臣,封信国公。“中山”,指今江苏省溧水县东。

  文庙从祀;

  孝感动天。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河南睢州人汤斌,字孔伯,号潜庵,顺治年间进士,官潼关兵备道,后辞官跟从孙奇逢学习,讲《孝经》等书;奏请减轻苏松田赋,救济江北水灾灾民。官至工部尚书。著有《洛学篇》、《睢州志》等,从祀文庙。下联典指元代新建人汤霖,字伯雨,幼年丧父,事母至孝。母亲患热病,想要冰,当时正是热天,他整天在池边号哭,忽听池中有嘎嘎响声,一看是冰,急忙取来送给母亲,母亲的病果然好了。

  飞星应兆;

  治圃隐居。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五代·汤悦尝见飞星坠盘中,掬吞之,遂文思大进。下联典指宋·汤岩辞官归治小圃,隐居自娱。

  -----------------------------------------------------------------

  〖汤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瓯王威德远;

  诗公美名传。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御史大夫汤和,字鼎臣,濠州人。与朱元璋一同起兵,转战苏、浙、闽、蜀、屡有战功。洪武十九年,奉命在沿海筑城设防,抵御倭寇。追封东瓯王。下联典指清代进士、诗人汤右曾,字西厓,仁和人。由编修累官吏部侍郎,兼掌院学士。帝重其文学,御制诗赐之,目为“诗公”。其诗才大而能恢张,与秀水朱彝尊并为浙派领袖。有《怀清堂集》。

  临川传四梦;

  武进誉三绝。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1550-1617),字义仍,号海若。临咱(今江西省临川)人。少即有文名。以拒绝张居正延揽,至历十一年(1583年)始第进士。历官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后为遂昌知县,以抑豪强触怒权贵,被劾归里。家居二十余年,精研词曲和传奇,专事著述,所著《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世称《临四川梦》。其中《还魂记》最负盛名,对封建礼教和黑暗政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另有诗文集《玉茗堂全集》。下联典指清代诗书画家汤世澍,字润之,武进人。国子监生,写生鲜丽,为近世江南赋色家一大宗。收学米芾,题识精美,时称“三绝”。

  -----------------------------------------------------------------

  〖汤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姓字高标鼎甲;

  文章雄列大家。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下联典指明代南京国子监祭酒汤宾尹,字嘉宾,宣城人。万历中乡举第一,廷对第二,授编修。有《睡庵集》。

  -----------------------------------------------------------------

  〖汤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彭蠡毓浏阳之秀;

  长沙挹湘水之清。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江西省临川人,所居处称玉茗堂。早年就有文名,曾拒绝首席大学士(宰相)张居正的招揽。万历年间进士,官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宰相申时行,降为广东省徐闻典史,改浙江省遂昌知县,后因不依附权贵被免官。曾跟从泰州学派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并与僧人达观相友善,晚年有佛教、道教的出世思想。作有传奇《玉茗堂四梦》(《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及《紫箫记》,诗文有《玉茗堂集》等。明清两代有戏曲作家模仿他的文词风格,被称为“玉茗堂派”或“临川派”。下联典指南宋长沙浏阳人汤寿,字君保,淳熙年间进士,官至大理少卿,进直徽猷阁。为人刚直,多次被人中伤,朝廷有“清风峻节”的评语。

  东坡居士休题杖;

  南郭先生且滥竽。

  ——汤东谷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汤姓历史名人汤东谷自题联。(见《分类楹联宝库》)。

  -----------------------------------------------------------------

  〖汤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星堕盘中,彩笔生辉光祖泽;

  圃治山下,窦峰垂训裕孙谋。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五代时南唐秋浦人汤悦(原名殷崇义,入宋后因避讳改姓名),博学能文章,李璟时官左仆射,朝中许多文件都出自他的手笔,后主时升左仆射、同平章事(宰相),北宋开宝年间以司空知左右内史事。太宗诏令修撰《江南录》,太祖开馆修《太平御览》,他都参与其事。相传曾在梦中见飞星堕入盘内,他掬来吞下,于是文思日进。下联典指宋代贵池人汤岩起,初任营道知县,以廉洁著称,官至徽州通判。后辞官归家治小圃,隐居自乐。著有《论语义》及诗集。

  星堕掬盘,吞彩笔生辉光祖泽;

  风流治圃,禾窦峰垂训裕孙谋。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汤氏宗祠联。

  ============================================================

  附录:汤姓典故、趣事

  〖汤王沐浴〗

  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关于成汤王还有一段动人的民间传说。

  据说商朝建国不久,亳州连年大旱,滴雨未落,用了各种办法求雨都无济于事。后来巫师卜一一卦,说应当人做为祭品,老天才能下雨。汤王就长叹一声说:“求雨是为造福百姓,怎能让人民作牺牲呢?”过了一会儿,他断然说科:“假如定要如此,那就让我来吧!”于是他选了一吉日,到了那天,汤王经过沐浴,剪掉头发和指甲,身穿一件白色粗布衣裳,跪在神台前祷告:“天呀,我一个有罪,不要连累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个人身上,请上天对我这个罪王进行惩罚吧。”接着由巫师搀扶着登上了一个个高高柴堆,参加求雨,百姓跪在柴堆周围望着贤王的身影,一个个泪如泉涌,点火的时候到了,巫师们用火把,把柴堆点着了,片刻间浓烟滚滚,把汤王围在焰火之中,说来也巧,正在这时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人们在欢呼中把汤王从柴堆上扶下来,送回宫中。

  成汤王在位13年,死后葬于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成汤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赞扬,为了纪念他特在安徽省亳州修建汤王陵公园。

  --------------------------------------------------------------------------------

  族谱信息

  汤 10966江苏常州汤氏宗谱八卷 (清)汤全编辑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怀德堂刊本 八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间,此为四修。 10967江苏武进汤氏家乘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汤贻汾等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 十册 美国 10968江苏武进东载汤氏宗谱十二卷 (清)汤文杰主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活字本 六册 美国 10969江苏武进毗陵汤氏分谱八卷 (清)汤天狗 汤于全纂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毗陵汤氏怀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苏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明洪武五年。 10970江苏武进孟河汤氏重修宗谱十四卷 (清)汤芝杨等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敦本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10971江苏武进毗陵汤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袁复堂等修 民国八年(1919)奕恩堂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10972江苏溧阳城南汤氏宗谱八卷 (清)汤裕汶 汤仰发续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10973江苏无锡梁溪汤氏宗谱 (清)汤鹏举等修 清顺治十一年(1654)刊本 四册 美国 10974江苏江阴暨阳汤氏宗谱三十六卷附家藏集 选四卷 (清)汤琴青主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1)留馀堂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10975江苏江阴暨阳汤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清)沈恒青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留馀堂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 日本 美国 10976江苏江阴暨阳全堂汤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汤献廷主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光裕堂活字本 十册 历史所 10977江苏宜兴襄王汤氏宗谱首一卷末四卷 (清)汤载庚等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报本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六册 美国 10978浙江萧山孝汤氏家谱不分卷 (清)汤克敬修 毛观龄纂 清雍正间稿本 一册 浙江图 10979浙江萧山夏孝汤氏家谱 (清)汤金钊等撰 清道光四年(1824)修钞本 四册 北图 美国 10980浙江萧山夏孝汤氏家谱 (清)汤金钊等修 清咸丰三年(1853)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10981浙江萧山夏孝汤氏家谱十卷 (民国)汤聘之等修 民国十八年(1929)良善堂木活字本 十册 北图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10982浙江鄞县四明章溪汤氏宗谱 六卷 (清)俞士磷 汤志合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和堂活字本 二册 天一阁 10983浙江鄞县四明章溪汤氏宗谱四卷 (民国)汤忠圣 汤云泰等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三和堂木活字本 二册 天一阁 10984浙江象山丹城汤氏宗谱一卷 (民国)史翰章童修 民国三十四年(1945)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10985浙江兰溪汤氏宗谱十二卷 刻本 浙江兰溪县赤溪乡上汤村 10986浙江遂昌汤氏宗谱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 六册 浙江遂昌县禁源乡下村 10987安徽桐城皖寿贲汤氏宗谱存三十二卷 (清)汤敦善等纂修 清光绪二年(1876)敦厚堂木活字本 二十八册 美国 10988安徽桐城汤氏宗谱十二卷 (清)汤志忠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汤氏掬星堂刻本 十六册 南京大学 10989安徽桐城汤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汤仲伊纂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 10990福建东山汤氏族谱 民国间纂修本 福建东山县志办 10991江西萍乡东桥汤氏三修族谱 (民国)汤增璧纂 民国十九年(1930)刻本 六册 上海图 10992江西临川酉塘汤氏重修族谱 (清)汤阜珍纂 清光绪二年(1876)临川六都西塘汤氏木活字本 一册 四川重庆市图 注:汤云峰清道光十七年初修。 10993江西临川西塘汤氏三修族谱 (民国)汤诞敷修纂 民国九年(1920)临川六都酉塘汤氏木活字本 一册 四川重庆市图 注:汤云峰清道光十七年初修,清光绪二十九年 重修。 10994河南睢州汤氏家谱七卷 (民国)汤善萃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汤氏铅印本 河南图 注:乾隆四年汤沆首次整理。 10995湖南三湘汤氏七修族谱□□卷 清光绪五年(1879)紫林双桂堂活字本 一册 湖南图(存卷2) 注:该族散居宁乡、湘乡、湘潭等地。 10996湖南三湘汤氏七修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汤期鹃 汤臣簧纂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刻本 二十一册 河北大学 10997湖南宁乡麻山汤氏五修族谱 清双桂堂刻本 广东中山图(存一册) 注:记事至清乾隆四十九年。 10998湖南宁乡麻山汤氏六修族谱□□卷 清嘉庆二十年(1815)双桂堂刻本 一册 湖南图 10999湖南宁乡麻山汤氏六修族谱八卷 (清)汤期瑛 汤子云等纂修 清咸丰九年(1859)双桂堂活字本 十六册 历史所 注:明嘉靖二十四年汤茂始修。 11000湖南宁乡兜潭汤氏五修族谱 十一卷 清光绪三年(1879)敦本堂活字本 二册 湖南图 11001湖南湘潭大山汤氏六修族谱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汤昌镇纂修 清同治五年(1866)丹桂堂木刻本 十一册 河北大学 11002湖南湘潭大山汤氏七修族谱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民国)汤期箓 汤虎臣纂修 民国八年(1919)丹桂堂木刻本 十七册 河北大学 11003湖南浏阳汤氏安惠堂志略二卷 (清)汤煊辑 清光绪十年(1885)刻本 陕西图 11004湖南益阳汤氏四修族谱十七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汤文鬰 汤育才纂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文华堂活字本 十一册 北图 上海图 湖南图 11005广东新会汤氏族谱 (清)汤晋等纂 清咸丰四年(1854)写本 一册 美国 11006四川成都汤氏族谱不分卷 (清)汤葆锟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四川汤氏刻本 二册 南京大学 11007 渴氏族谱一卷 (明)汤敬吾纂修 汤合昌重修 明崇祉间刻本 上海图 11008 汤氏家乘十四卷首一卷 (清)汤成烈重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活字本 六册 北图 11009 茶坊汤氏宗谱三卷 (清)汤利恒 汤穹兴等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8)木活字本 二册 四川图 11010 汤氏续修宗谱二十七卷 (清)汤蓉镜等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六和堂活字本 三十册 北图 11011 汤氏家乘 (清)汤文求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忠义堂重刻本 二十册 北图 11012 汤氏家乘 (清)汤文求纂修 民国间忠义堂重刻本 十二册 北图 11013 汤氏续修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汤成基增辑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活字本 二十二册 北图 11014 中山汤氏宗谱□□卷 民国十二年(1923)重修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存五卷) 11015 汤氏宗谱五卷 (民国)汤养亭等续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日新堂武昌石印本 五册 北图 注:书名页题《家乘全书》。 11016 汤氏家乘 旧钞本 四册 北图

难找出这三个字在一起的,自己看看是哪一支吧。

--------------------------------------------------------------------

福建陶江林氏(由十二世始) 君若维能,天必昌汝(天降楷书)。 世克允德,宗永以兴(传梅续撰)。 用守是道,长发其祥(豫斋续撰)。 善继人志,绍衣闻言(支山续撰)。 孝友为本,弈叶攸敦(泽夫续撰)。 明哲作范,垂裕后昆(椒辰续撰)。 增进民权,致治大同(林森续撰)。 仁义礼智,合信则常(翰西续撰)。 修文振武,邦家之光(志棠续撰)。 福建濂江林氏 始祖唐末自河南固始来闽肇基闽县林浦,前十世名讳毁于灾火。辈字由二十世始用下: 元亨利贞,天道之祥。 仁义礼智,恒秉斯章。 立修齐志,为邦家光。 公元1999年旅居台中族贤林瑞芳返乡主持续撰于下: 展治平学,启大同端。 传经衍庆,积德流芳。 福建控鹤林氏(由十四世始) 汝以文彦孔,继世德惟男; 永思宗有本,廷仕达邦光。 从信熙朝宪,敦崇秉懋良; 志而承佑启,允克祈恒长。 东瀚云庄命字歌: 聿迪人伦懋修孝友,期同伯叔大展天常,克师有道上达圣贤,则为公卿宏昭常来。 福建长乐沙堤林氏 系出长乐忠义林家伸蒙公(林慎思)之长房徽公派,作为沙堤北林通谱行第(由第九世始): 养卿良思,志友汝仁。维公懋德,允兹克明。 宗文守道,宣尔世承。朝庭永用,仕则必英。 经纶济美,陆宇安平。广育亿兆,所在乐生。 福建石狮东园林氏 尊明代林道惠为一世,从十三世起,字辈为: ……朝经,贤克日安邦,载佑和亨贞。 乔木蟠根大,深谷奇兰鲜。 忠孝家声远,奕世子刊、贤。 福建平和崎岭林氏 林文莆由南靖迁居平和,定居崎岭,其长子宗兴迁居长乐,宗兴长子丕盛迁居广东,丕盛长孙真,三孙蕉由惠来迂回。从八世起,宗兴后裔字辈为: 尔子克硕,郁懋名章。奕振滋光,丕赞乃宏。 贻谋孔长,蕃衍炽昌。式昭猷训,德绍芳阳。 福建长乐四林(林君锡世系) 君远思守,尚本孔仕。 廷兴敬则,维宗用良。 仁昭继述,道立丕常。 允成顺孝,景循宪章。 俊德聿懋,传世永芳。 谦和礼让,友好增强。 清勤廉正,祖训弘扬。 品高业建,家国辉煌。 福建泉州石狮玉山林氏 从十二世起,字辈为: 基,宏际式正士,文章华国器,树德为根本。(讳行) 贻,孙谋燕翼子,诗礼传家声,簪缨以显宗。(字行) 福建莲江东间林氏 林仲弦 (公元1346—1435年) 莲江东间开基祖。从十

请问河北保定一带陈氏家谱字辈排列?

1、 ……尧、舜、禹、汤、文,景、思、举、太、君。德、源、承、永、存,洪、汝、一、继、宗。祥、和、日、曦、泰,兴、朝、茂、成、章。...
点击下载
上一篇:家谱序言范文下一篇:家谱的范本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