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仅剩一只的动物是什么?北部白犀牛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3收藏

中国上仅剩一只的动物是什么?北部白犀牛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第1张

最近这个穿山甲又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穿山甲有可能是最近肆虐的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说到穿山甲就不得不说这个珍惜动物,现在是真的有好多的动物都要灭绝了,所以人类一定要和动物们和谐相处了,最近看到有人问了,这个中国历史上有一只动物,仅仅只剩下一只,那么这个动物会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

北部白犀牛,全球仅剩一只:目前世界上仅剩下了最后一只白犀牛,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饲养的都已经没有了,这意味着白犀牛这种生物将随着最后一头的死亡而永远的从地球上消失,位列世界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之首。

2018年3月19日,地球上最后一头雄性北部白犀牛——45岁的苏丹由于年迈体衰,且饱受病痛之苦,无法站立,保护区为它实施了安乐死。

至此,北部白犀牛这一亚种仅剩两头雌性存世,走到了灭绝的边缘。

白犀牛是现存五个犀牛亚种中体型最大的,白犀牛并非白色,而是跟黑犀牛的颜色差不多,这个名字来自南非白人语言中的weit,原意为宽,是指它们宽平的嘴唇,后来错译为white。

犀牛的两只角长在鼻子上,一大一小、一前一后,这两个角让犀牛看起来蠢萌可爱。(PS:爪哇犀和印度犀是只有一个角的)

但有些人类对这种长在动物身上,无论是脑袋顶的、还是嘴里的、还是鼻子上的,但凡是个角,就一定想取下来,要么削一截挂在脖子,要么敲成小块串成链子,要么刻成神像以求平安。

这种盲目无知的仪式感和表征身份的占有欲,让很多动物陷入绝境。

而犀牛角除了装饰摆阔,还被广泛地认为有治病抗癌的功效,如此,犀牛的命运可想而知。

然而现代医学通过实验分析给出了这样的结论:犀角属角质类,为毛发类物质的衍生物,以满复合的碳酸钙链为框架形成紧密的分子组合,在生物蛋白中属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惰性有机化合物,几乎无法为人体吸收,故实际药用价值不高,药用范围狭窄。

但这样的宣告根本无力改变人类对犀牛角的追捧。

60年代的上海药材市场上,每千克犀牛角价值9600元,是冬虫夏草的165倍;

北京同仁堂1993年前生产的含有微量犀角的安宫牛黄丸,在2005年炒至每丸5000元,不含犀角的同类产品只能卖到160元至350元;

2010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两件犀角制品均以3986万港元的高价成交,打破了犀牛角拍卖的世界纪录。

在黑市中,犀牛角的价钱比可卡因还高,金钱的诱惑使得无数盗猎者扛起长枪加入到寻找犀牛的行列。

犀牛在地球上生存了超过5亿年,是最古老的物种之一,也是仅次于大象的第二大陆生动物,一头成年犀牛体重可超过3吨,牛角可达15米。

虽说犀牛角可以在再生,但体型庞大的犀牛怎么会乖乖地等着人来锯角,偷猎者也根本不会在意犀牛的种群数量,为了得到犀牛角,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将犀牛杀死。

南非赫乌姆福洛济保护区,一头黑犀牛被割除犀牛角后死亡。南非摄影师BrentStirton记录下了盗猎者的残忍行径。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中国正稳步成为值得关注的非法犀牛角走私目的地,香港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犀牛角走私中转站,2009至2012年期间,亚洲近80%被截获的犀牛角走私案例都在中国境内。

犀牛曾在中华大地广泛分布,据考古学家考证,其分布区甚至跨过黄河,北至太行山东南麓、黄河中游、晋西南及渭河下游等地;向西则抵达鄂西南山地、黔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等处。我们可以在古老的诗歌中寻觅到犀牛的身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第2507片甲骨文明确记载,殷王曾焚林而猎,一次就捕获了71 头犀牛,可见,三千多年前在野外遇到犀牛,是很平常的事情。

然而,在公元前500年左右,黄河以北的气候变得寒冷,中原地区的犀牛慢慢消失。加上皇室以及军队对犀牛角和犀牛皮的巨大需求,使得残存于滇南一隅的犀牛也渐渐没了踪迹。

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古老的物种在中国境内一直负隅顽抗到上个世纪60年代才宣告灭亡。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王应祥教授调查,滇南最后3头犀牛应是分别于1948-1949年在腾冲、1950年在勐海和1957年在江城被捕杀。

国外也不乐观

在整个八十年代,95%的坦桑尼亚黑犀牛倒在了盗猎者的枪下,数量从3000多只锐减到100只左右。

1973-1977年,黑、白犀牛和亚洲犀牛都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Ⅰ中(若再进行国际贸易会导致灭绝的动植物)。犀牛制品的合法交易被取缔,但黑市交易依旧猖獗。

南白犀曾在十九世纪几乎走到灭绝的边缘,但好在抢救保护及时,南白犀现在有2万多头,大部分生活在南非。

南部白犀牛

南白犀数量的回升让人们松了一口气,但是它们的另一个家族,北部白犀牛的境遇却非常令人心酸。

当一个物种的野外数量降低到一定数值的时候,剩下少量的个体也难以再兴繁子裔。

在六十年代,刚果和苏丹部分地区还分布着近2000只北白犀,结果呢,这两个国家都在忙着打内战。战争开始后人们根本无暇顾及犀牛,更糟的是当战火越燃越烈,无耻的军阀为了换取军火索性加入了猎杀北白犀的行列。

到1984年,刚果加兰巴河国家公园只有15头北白犀了。十年的抢救性恢复下,好不容易有了31只,结果又不幸被人为偷盗,北白犀宣告野外灭绝。

北部白犀牛

北白犀在家乡没有受到保护,不过一个远在中欧的小国家却为北白犀的生存做了最后的努力。

捷克王宫镇动物园曾在1974年前后从苏丹带走了六头北白犀,又从英国引进了一只,并用这七头北白犀生育了三头小北白犀。

但遗憾的是,从此以后,这些北白犀们就怎么都不生了。

2009年,幸存在捷克动物园的四头北白犀,被送往肯尼亚奥尔佩亚塔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这里才是它们自己的家乡。人们天真地以为,回到故乡就能生了吧?

这四头北白犀,2雄2雌,在人们的理想构思里至少是两对夫妻,实际上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近亲关系,但如果可能,它们每4-5年后就能生下一只小北白犀,子子孙孙也许可以在保护下无穷尽起来。

然而,2014年的时候,一头名叫苏尼的雄犀却去世了。

北白犀里的最后一个男人——苏丹,看起来很孤独。

北部白犀牛苏丹,为防止被偷猎,它头上的犀角已被割去。

如今,还有两个姑娘——15岁的法图和25岁的纳金,它们是两头还算年轻的雌性北白犀。

虽然在过去的日子里,肯尼亚派兵守卫着这几只珍贵的大家伙,保护区的各种努力也以失败告终,它们和年迈的苏丹没能顺利地孕育出后代。

为防止偷盗者觊觎,保护区的40名持枪守卫和18名饲养员不分昼夜轮流看护。这近似夸张的守护方式,只能留给人类一声叹息。

这和北白犀对自己的野生环境的需求有关。雄性北白犀有占领领地的强烈意识,雄犀牛之间需要斗争,斗争让雌犀牛对它们心生爱慕,才会有爱的荷尔蒙分泌,反之,人工圈养环境会让雌犀牛慢慢失去繁育的能力。

没有了雄性北白犀,剩下的两只雌性白犀也只能在这个热闹又寂寞的星球上,默默地过完一生。

所以,从此刻开始,北白犀正在和人类说着再见。

这种感觉不是很好受。

也许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通过体外受精培育胚胎。科学家已设法保存了苏丹的部分遗传物质,希望对余下两只雌性之一成功实现人工授精。但这个技术在北白犀身上还没能取得进展。而依靠着最后两只北白犀,真的能重新启动一个亚种的繁荣生机吗?

 气候原因与人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望恢复。

  如今,野生犀牛在国内踪迹难寻。古籍中有关于野生犀牛的描述,化石显示,野生犀牛曾遍布中国。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鲸鱼不是鱼,犀牛和牛也没什么联系,而是和马有点类似。

化石显示,最早的犀牛在5600万~3390万年前的北美出现过。此后的5000多万年,海平面下降时期,野生犀牛穿过白令陆桥进入欧亚大陆,在地球板块运动之后,来到非洲,发展出50多个种类的野生犀牛。有不少在中国,比如大唇犀和甘肃黑犀以及中华板齿犀、等种类的犀牛,从林海雪原到热带林地、黄土高原到海南岛,版图上的各个角落都存在过他们的的踪影。

不过,犀牛王国也在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家结合化石所在的地层发现,曾经的犀牛没有存活到全新世,亚洲只有3种熬过了更新世。研究认为,气候骤变是犀牛锐减的主因。从更新世末期开始,气温骤降,快速下降导致北方地区被冰雪覆盖。植被被冻死,掩埋在积雪之下,对于犀牛来说是致命的,为了填饱肚子,在雪地上跋涉,犀牛因此活活饿死。加上人的捕杀,犀牛数量的减少也就不奇怪了。

随着最后冰期结束,地球进入了全新世,就是我们现经历的时代,制造工具的成熟,人类成为了地球“主宰”。而犀牛家族却只剩下很少的种类。多样化程度下降,在全新世早期,中国犀牛的数量还是很可观的,分布在南部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犀牛骸骨在人类遗址中出现,说明原始社会,人类将犀牛视为狩猎对象。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人们猎杀犀牛从吃肉演变成对相关制品的依赖。

关于动物,我介绍了很多。例如《世界上 最高 的动物》、《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等。但除了这些,也有很多动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的伤害下,数量逐渐减少,例如白犀牛、红狼等,下面我整理了世界上十大 濒危动物 排行榜,网友们可以了解下。

世界上十大濒危动物排行榜 世界上十大濒危动物:白犀牛、苏门答腊犀牛、红狼、白头叶猴、双峰骆驼、加州秃鹰、犁头龟、苏门答腊虎、山地大猩猩、黑足鼬。 TOP1、白犀牛

白犀是唯一食草性犀牛,几乎全部以短草为食;是现存体型最大犀牛,堪称“犀牛之王”。白犀牛产于非洲的乍得、苏丹、扎伊尔、乌干达等地,它的分布区被分割为相距大约3000公里的南北两块,所以又分为北白犀牛和南白犀牛。白犀牛主要栖息地为热带和亚热带草原、灌丛。由于非法猎杀使得白犀牛的数量急剧减少,截至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头野外白犀牛在肯尼亚自然保护区,由四十位持枪护林员昼夜守护着。

TOP2、苏门答腊犀牛

苏门答腊犀牛,又名“双角犀”,它们是亚洲唯一一种双角犀牛,平均体重仅有700千克,一般体重550-850千克之间,最大个体不超过1100千克,是现存体型最小的一种犀牛。它也是现存最原始的犀牛,因为它保留了许多祖先的特征。由于人类过度捕杀和栖息地受到破坏,使得苏门答腊犀牛在三种亚洲犀牛中成为数量最少的,现在野生苏门答腊犀牛的数量仅有200余头,目前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国。

TOP3、红狼

红狼是一种生存在北美洲的犬科动物,分布于美国东南部,以松鸡,浣熊,兔子,老鼠,腐肉和家畜中的动物为主要食物,也会吃腐肉。由于数目稀少,红狼常找不到同类繁殖,而与北美大草原的灰狼交配,令纯种红狼的数量下降。现在野外红狼的数量在220只左右。

TOP4、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因以树叶为食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左江、明江和十万大山围成的狭小三角地带内。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在形态和体型大小上都差不多,四肢细长,尾长超过身体长度。它的体毛也是以黑色为主,与黑叶猴不同的是头部高耸着一撮直立的白毛,由于白头叶猴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和路线,有相对固定的栖息地,这就使得其生存空间相对狭小,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现在野外白头叶猴的数量在300只左右。

TOP5、双峰骆驼

双峰骆驼又叫“野骆驼”,分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阿尔金山北麓等地区,是群居动物。它们嗅觉灵敏,耐饥渴、高温、严寒,在不良气候环境中可以增加或降低自身体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杀,使得双峰骆驼的数量急剧减少,现在野外仅存的双峰骆驼数量在700-800头左右,比大熊猫存在的数量还要少,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TOP6、加州秃鹰

加州秃鹰是北美最大的鸟,它的翅膀张开时宽达9至10英尺,一只成年秃鹰体重可达22磅,这种来自座山雕家族的秃鹰靠食用动物的尸体及腐肉生存,被称为自然界的清道夫,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物种,由于捕猎、铅中毒、栖息地减少等因素影响使得加州秃鹰的数量急剧减少,现在野外加州秃鹰的数量在330只左右。

TOP7、犁头龟

犁头龟,马达加斯加国内本地特有物种。只生活在马达加斯加西北部安哥洛卡内。与其他稀有动物种类一样,栖息地的减少是造成犁头龟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另外人类的偷猎、南非野猪对幼龟和龟卵的猎食、及非法动物贸易都使犁头龟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现在野生的犁头龟数量在400只左右。

TOP8、苏门答腊虎

苏门答腊虎是现存所有老虎亚种中最小的亚种,它们身上的条纹要比其他亚种老虎的狭窄,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岛,由于人类活动频繁,食物减少,使得苏门答腊虎的生存领域在不断缩小,特别是其对栖息环境要求相对比较严格,现在野外的苏门答腊虎的数量在450只左右。

TOP9、山地大猩猩

山地大猩猩栖息在维龙加山脉的艾伯丁裂谷山地森林,分布在海拔2225-4267米,虽然它们有着凶猛的面庞和巨大的身材看起来非常的吓人,它们实际上是非常温和的草食性动物,由于其体型巨大,所以需要大量的食物,它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除了睡觉都是在进食中度过的,由于人类的过渡砍伐和连年的战争使得山地大猩猩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食物短缺,现在野外山地大猩猩的数量在500只左右。

TOP10、黑足鼬

黑足鼬,是一种产于北美洲的小型哺乳动物,亚洲艾鼬的近亲。它们主要以土拨鼠为食,一只成年黑足鼬一年需要大约100只土拨鼠,有时它们也捕食其他的动物像老鼠、小鸟和昆虫等。虽然黑足鼬与人类冲突较少并没有被大量捕杀,但外来疾病、栖息地丧失加上食物数量减少,使这个较为脆弱的物种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它们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现在野外黑足鼬存在数量在750只左右。

犀牛属于奇蹄目(Perissodactyla),现存的奇蹄目动物包括三个科:马、犀牛和貘,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蹄上的脚趾数是奇数的,这个和偶蹄目动物正好相反。

奇蹄目大约出现于始新世,可能有由原蹄兽这样的裸节目进化来的,和今天存在的其他哺乳动物科目都没有太近的关系。

奇蹄目出现之后,迅速分为了几支发展。第一支就是马和驴,第二支就是貘和犀牛,它们要较为亲近的关系,进化史上也出现过比较近似的物种,另外还有两支是早已灭绝的动物,雷兽家族和爪兽家族。

我们现在看到的犀牛样子都相差不大:长角、笨重、厚皮、无毛就是它们的共同特征。但是在历史上,犀牛却是非常繁荣的一个群体,地球上曾经有过几十种形状各异的犀牛:有恐龙时代后陆地上最大的庞然大物;有快速奔跑的灵巧型;有身披长毛的生长在最寒冷地区的犀牛;有如同河马一般在热带水陆两栖的犀牛;有长着一个大板角的犀牛;也有众多无角的犀牛。它们的起源和进化,构成了哺乳动物进化史上一个亮丽的篇章。而犀牛的衰灭,更是脊椎动物在人类出现后走向急速衰落的历史进程上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从这个意义来说,犀牛的历程,乃是最典型的哺乳动物的历程。

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东南亚。 有5种犀牛都生存在非洲和亚洲温暖区。白犀牛和黑犀牛都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黑犀牛过去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地区。如今它们却分散在非洲中部,南部和东南部。白犀牛主要生存在南部非洲,只有一小部分在非洲中部和东部。 

而爪哇犀牛则以茂密的东南亚热带雨林为家。它们过去生活在从由中国西南到孟加拉再到印尼的大片地区,如今只能在越南和印尼的爪哇岛发现它们的踪迹。

而苏门答拉犀牛也只剩下小部分生活在马来西亚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拉。印度犀牛则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的保护区,而独角犀牛生存在沼泽丛林。

扩展资料:

犀牛有许多独特的外貌特征:异常粗笨的躯体,短柱般的四肢、庞大的头部、全身披以铠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长有单角或双角,还有生于头两侧的一对小眼睛。

它们虽然躯体庞大(其中白犀是仅次于象的第二大陆生动物)象貌丑陋,却是些胆小无害、不伤人的动物,一般来说,它们宁愿躲避而不愿战斗。不过在它们受伤或陷入困境时却凶猛异常,往往会盲目地冲向敌人。

它们虽然体型笨重,但仍能以相当快的速度行走或奔跑。非洲黑犀在短距离内能达到每小时45公里的速度。 

犀牛头脑比较迟钝,视觉很差,但嗅觉和听觉敏锐。一些大型猫科动物,如狮、虎等有时偷猎幼犀,但成年犀牛除人类外是没有敌人的。有一种犀牛鸟经常伴随着这些庞然大物,是它们忠实的“小朋友”。

这些小鸟经常站在它们身上,啄食犀牛身上的寄生虫和它们行走时踢起来的昆虫;另一方面,这些小鸟还起着“哨兵”的作用,稍有异常它们便鸣叫着飞离犀牛身上,使犀牛及时得到“警报”。

-犀牛

体重2800~3000千克。

犀牛(rhino)是陆生动物中最强壮和体形最大的动物之一,也是当今第二大陆地动物。约5千6百万年的早始新世时最早的犀牛家族成员就已出现,现在世界上共有四属五种犀牛:黑犀牛(Black rhino)(西非亚种2011年11月10日正式宣告灭绝)、白犀牛、印度犀牛(Indian rhinoceros)、苏门答腊犀牛(Sumatran rhinoceros)和爪哇犀牛(2010年被偷猎者猎杀的印支爪哇犀牛,可能是世界最后一只)等5种,而这五种犀牛都属于《华盛顿公约》附录中的一类保护动物。所有犀牛都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它们是非洲的义务消防员,看到火苗就会去扑灭。

在繁殖和哺育幼崽时期,犀牛会变得相当警惕,闻到一点异常气味或异常声音就会进入战斗状态,此时犀牛会攻击一切踏入它领地并可能对它构成威胁的生物视为敌人,以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冲向“敌人”,残忍的杀死“敌人”或者将其赶出其视线范围。千百年来,因为贪图犀牛角而死的人数以千计。

犀牛

是陆生动物中最强壮和体形最大的动物之一,也是当今第二大陆地动物。约5千6百万年的早始新世时最早的犀牛家族成员就已出现,

鳄鱼

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动物之一。出现于三叠纪至白垩纪的中生代(约两亿年前),性情凶猛的脊椎类爬行动物,它和恐龙是同时代的动物,属肉食性动物。

中国上仅剩一只的动物是什么?北部白犀牛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

最近这个穿山甲又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穿山甲有可能是最近肆虐的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说到穿山甲就不得不说这个珍惜动物,现在是真的有好多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