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镇南王世系表及他们出生、去世纪年
楼主是想问元末镇南王?关于冒氏的?
还有,如果搂主想看<<元史>>,可以在百度/国学中查找,呵呵,我就在那里查到了很多关于脱欢的史料,只不过篇幅的关系,没有粘过来
http://guoxuebaiducom/stn=baiduguoxue&ie=gb2312&bs=&cl=3&si=guoxuebaiducom&word=%CD%D1%BB%B6&ct=2097152
1元末镇南王
《新元史》记载,“镇南王,元诸王封号,世祖九子脱欢始封,老章、脱不花、木尔不花、孛罗不花等袭封。”最后一位镇南王是“大圣奴袭封,至正十九年(1359年),与枢秘官席闰守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陈友谅使其将来攻,城陷死之。”在明朝大杀元人时,有一小儿被义仆陈美所收留,藏在观音菩萨的座位下,才幸存下来。这个小儿跟陈美所长大成人,改姓部,叫部官荫。部姓为了不忘祖,给后代留下一个暗号:“忽必烈,波尔济济特”(部氏族谱·陈美所与部官荫)。
《部氏族谱·序》写道:“其后,逃松滋”,“氏称部,不忘本也。”至第三世,第四世有一支迁往湖南澧州,在澧勤耕苦读,颇有成就。但因朱明对元代帝王后裔严加防范,故部氏子孙仕途阻塞,“不乐仕进,而三坪九裕有陶朱之富”。至清代,方可大言申明“本宗蒙古”,“斡难(鄂嫩)发祥,班联宗室,派衍亲王”,部氏作为蒙古人,从政治上抬头,修宗族之谱,建部氏祖祠。澧州部生芹,庚午武举,官江南兴武卫守备,加都司衔。清乾隆二十一年,部氏第十一世部锡侯迁湖北鹤峰,清光绪年间,又有一支从鹤峰迁恩施。
2冒氏族谱
冒氏是江海平原的大姓,根据我们与如皋统计局胡明晔先生采用抽样统计法,人口在如皋居民比例不低于7‰,即有一万人口以上。在周边的如东,南通,上海还有不少散居的冒氏居民。明代如皋冒氏出文进士三人,武进士一人,入清后科举事业无高于举人的功名。明末公子冒辟疆是著名的复社四大公子之一,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如城镇内有冒氏水绘园,冒氏万花园(人民公园),如皋境内有多处冒氏聚居点;以冒氏命名的村庄、巷名13处。1952年,中国学习苏联,开始大规模搞民族鉴定区分,确认民族身份,一方面以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区分民族,另一方面又允许根据祖籍定个人民族身份。连续两代以上生活在外地,祖籍如皋的冒广生(鹤亭),在民国时期就自居镇南王后裔和冒辟疆后裔,此时将本人及其子女定为蒙古族。而生活于江苏如皋的冒氏居民全部为汉族。搞民族工作的都会知道聚居地的民族总是最后失去民族特征、民族身份记忆。而如皋冒氏知识分子同样云集,这是怎么回事?
冒广生《小三吾亭文集甲.如皋冒氏得姓记》:“脱欢之子在扬州者三世。椒聊之实,蕃衍必多,运丞(指冒致中)殆其支庶欤?”好像还是疑似,但在社交中似乎就已经不再存疑了。以下是公认的简介:
冒鹤亭(1873~1959)简介冒广生,字鹤亭,号疚翁,别署疚斋。蒙古族。江苏如皋人。1873年4月1日生于广州,系元世祖忽必烈第九子脱欢(镇南王驻扬州)后裔,为明末清初名人冒襄(辟疆)裔孙……选自《中国墓园文化—人生后花园》,大概出于赵朴初所写的墓志铭。
冒广生的家人和友人无数次引用“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裔,明末清初‘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的后人”。以致这种说法流传甚广。冒广生的幼子冒舒湮很早就发现这种“元镇南王后裔”说法中有很多漏洞,他推测冒姓确是蒙古后裔,但不是孛儿只斤氏,而可能是篾儿吉特氏,元丞相脱脱后人或其族人。在冒舒湮的作品《微生断梦》(中央编译出版社),冒舒湮开宗明义地又一次写道:“我的血液里流淌着蒙兀儿民族的基因”。早年,冒舒湮将他的考证结果带至江苏如皋。当初接待者是谁已不清楚。总之,本地的修志者是诚惶诚恐地将他的结论载入县志[2]。从此如皋县志、水绘园中冒辟疆介绍根据冒舒湮的版本改头换面。冒广生家族非常热心于介绍家史,姓氏文化,他们一家的名人效应通过发达的现代媒体,越来越多的为人所知。南通档案局的网站介绍本地姓氏:蒙古族的冒氏、保氏来此定居…;一家民族网站介绍内地蒙古族:如皋冒氏-昔日金戈铁马,今朝舞文弄墨。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孵育,这些说法的印证实际上已开始出现了循环论证。你问其出处,“如皋县志上不是写了么?”“如皋公园里不是有冒辟疆的介绍:蒙古贵族后裔?”
无论是出诸成吉思汗家的镇南王还是大元丞相脱脱,这两种说法的共同处即其始祖冒致中是中国冒氏之祖,而天下冒氏皆出如皋。
寻访一下源头吧。
冒舒湮晚年在《寻根》杂志1997年第一期发表了《如皋冒氏得姓本末辨-兼论定居中原之蒙古族的来源》)。看完全篇,原来如此。核心点:1冒氏在明代以前没有;2冒氏始祖是冒致中3家谱没有冒致中父亲和以上的记录4到了清代,家谱出现与脱脱家族认同宗(同治年间)称是脱脱丞相之后,或称先世为镇南王脱欢之后的记录。
然而如皋政协编写的《如皋文史》第八辑(1994年),冒纯卿先生根据两家家谱编写如下内容(节选):
据冒氏(河西派)宗谱记载,其始祖冒致中(东林),元末为两淮盐运司司丞,张士诚自立为吴王,被挟至苏州,封为妥督丞相,他托病力辞不仕,载书遁迹皋东,于本镇贾公祠河南购田筑室定居。当时避乱者从之如阵,后名其地为“东陈”(古阵陈通),此为镇名之由来。东陈有万卷楼。是明代初期冒致中(东林)所建,位于贾公祠后,始聚书数千卷。冒致中有友人吴中巨族刘亮,曾事吴王。吴败,刘携其家藏书,载数巨舟,来东皋,投冒致中,其书藏于冒氏万卷楼。至明永乐间,皇帝为编<<永乐大典>>,下诏天下藏书。如皋冒氏藏书很多,自在应征之列,冒致中之孙冒基字永忠,尽献其书。奉命征书的御史劝之仕,冒基托词年老力辞,以医药济世终老,乡人私谥为潜德先生。明永乐帝赐以御书“万券楼”匾额,此匾清初移置如城冒氏宗祠,至搞战期间失去。东陈之万卷楼,几经修葺,清后为他姓所有。
冒家祠。位于镇南部,西向面河,是冒氏东派的宗祠。据载,始祖冒桧字友松,原常熟人,元末避乱迁居东陈河东。洪武初年,“以博学闻”,受明太祖召见。时值天下甫定,田赋不均,桧侃侃直陈,无所顾忌,得到明太祖认可,擢广西道巡按入京陛见。不数年,又遇事敢言,“犯颜获谴谪”,后蒙官复原职,进后世子孙繁衍,成为东陈镇河东的望族。清乾隆年间,其子孙于此建草堂祭祀祖先,几经改建、扩建,成为规模宏伟的祠堂。
怎么又出来个冒桧?岂不是拆了“始祖冒致中”的台?如此冒氏起源的动因将不复存在。而且所叙述冒致中的历史与也与《如皋冒氏得姓本末辨》有很大出入。
明太祖朱元璋首立监察御史派出制,巡视地方一省或一道,以低级官员监察高级官员,品级很低,为正九品,但权力很大,又称巡按。冒桧会以一个民间人士一下去作巡按?为确认起见,查明代最重要的档案《明实录》其中的《太祖实录》,在卷一四九,洪武十五年(1382)下,与冒纯卿先生的叙述非常吻合。复旦大学文科馆有明代天一阁收藏的《嘉靖重修如皋县志》,在卷八.人物,洪武年间条下我们终于看到这位现代如皋东陈镇绝大多数冒氏居民的祖先-冒桧(冒致中后裔于第五世迁入如城镇)。再看他的介绍,让人感慨无限,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巡按之一(共十二名)的事迹,只有两个字:御史。人世间的势利之心可以说是古今相同的。因为修该志时,冒致中家族更显赫,他的内容就多,而冒桧家族官宦不显。冒舒湮也说他看了此志,可能看漏了。
至此冒氏起源最重要的起因已终结。
摆 回族中的摆姓,早期见于唐天宝元年(742年)进入中国,在长安(西安)县子午巷(化觉巷)任掌教的西域回部人摆都而的。及至元代,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任定远大将军、贵赤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的明安,其子便姓摆,名言太。摆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一、氏的组词:
姓氏、摄氏、月氏、氏族、人氏、名氏、触氏、英氏、周氏、林氏、阏氏、和氏、汪氏、萧氏、徐氏、吕氏、季氏、魏氏、段氏、钟氏
二、氏的释义:
1、姓(张氏是“姓张的”):张~兄弟。
2、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为称呼:赵王~(夫姓赵,父姓王)。
3、对名人专家的称呼:顾~(顾炎武)《日知录》。摄~温度计。达尔文~。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氏,巴蜀山名岸胁之旁箸欲落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氏,巴地、蜀地的山名中,叫崖肩之旁附着而又俗坠的山岩为“氏”。“氏”崩塌时发出的声音,方圆百里都可以听到。
三、相关组词:
1、林氏[lín shì]
古诸侯名,亦指其国名。
2、陀氏[tuó shì]
中国的一个姓氏,同佗氏。
3、茆氏[máo shì]
周公之子祭伯,亦称祭公,其后有茆氏,在目前茆姓已有的家谱资料里和古今口耳相传的信息中均没有此说,故无法证明。
4、匠氏[jiàng shì]
木匠;工匠。
5、媒氏[méi shì]
官名。
末镇南王世系表及他们出生、去世纪年
本文2023-10-10 02:02: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6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