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1收藏

贝多芬简介,第1张

贝多芬[1]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 ,被尊称为乐圣。祖父担任宫廷乐队乐长。父亲是一名男高音歌唱家。[2]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弗兰德。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十七岁那年,波恩宫廷资助他去维也纳,也就是在这时与莫扎特有了短暂接触。1792年,经过海顿的指引,再次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黎明》等等。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位颇具创造性的作曲家。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和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都经历了各种苦难坎坷,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根据他们的人生写成了《名人传》。

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

贝多芬(15张)从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这是耳聋的前兆。贝多芬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老年耳朵失聪。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有《月光奏鸣曲》、《C小调第5交响曲》等。

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黛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交响曲》取材于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了。

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去听力,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最为出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

1778年,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

1782年,贝多芬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担任了风琴师尼福的助手。

1782——1783年,贝多芬发表《变奏进行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赋格曲等。

1783年,贝多芬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

1785年,贝多芬拜李斯特为小提琴老师。创作三首钢琴四重奏。

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贝多芬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

1787——1789年,贝多芬创作《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等。

1790年,贝多芬创作《骑士芭蕾》。

1792年秋,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

1793年,贝多芬开始策划作曲《欢乐颂》

1792——1795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

1795年,贝多芬在维也纳第一次演奏自己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出版。

1796年,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

1796——1797年,贝多芬创作《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

1798——1799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9,10,11,12,13,14,20和21号。

1800——1801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17,18,22,23,24,26,27,28,29,37,43,85,51(2),49号。

1802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30,31,33,34,35,40,50和36号。

1803年,朱列塔·圭恰迪尔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贝多芬绝望的时刻。

1803——1804年,贝多芬创作《第三交响曲》,进入创作的成熟期。

1804年,贝多芬改原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为《英雄交响曲》。

1804——1805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32,53 ,54,57,56和72号。

1806年,贝多芬创作《第四钢琴协奏曲》、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和《田园交响曲》。5月和泰雷兹订婚,创作《第四交响曲》。12月23日,贝多芬首次演奏《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807——1808年,贝多芬创作《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及作品第62,69,70,80和86号。

1809——1810年,贝多芬创作《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

1811——1812年,贝多芬创作著名钢琴曲。

1813年12月8日,贝多芬写完《威灵顿的胜利》。

1813——1814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89,90,94,115,118,116,91,136号。

1815——1816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98,101,102,112,108号。

1815年,贝多芬的弟弟卡尔死于肺病,留下一个儿子,贝多芬争夺其监护权失败。

1817年,贝多芬创作作品《五重奏赋格》(第137号)。

1816年起,贝多芬开始写谈话笔记。

1819年,贝多芬开始写《庄严弥撒》。

1821年,贝多芬创作第110号钢琴奏鸣曲。

1820——1822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109,111,119,121(a),124,120号。

1823年,贝多芬《庄严弥撒》完成。

1824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完成。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27号)。

1825年,贝多芬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4月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首演《第九交响曲》5月8日正式演出。

1826年,贝多芬计划写作《第十交响曲》,重病。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维也纳辞世。[2]

v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亲约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时代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

~惨遭鞭笞的童年声声疼~

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神童,以便他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强迫他学习钢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这样凄惨痛苦命运下,贝多芬渡过了童年。 贝多芬天赋过人,再加上后天刻苦的磨练,程度愈来愈高,连他的老师都自叹弗如。

十二岁时贝多芬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也负起了养家责任。在宫廷中贝多芬遂渐受到重视,但他心怀远大,在一七八七年远赴维也纳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亲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亲就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打击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

为了实现理想,贝多芬於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维也纳。此次华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为了报答,贝多芬日后写出了钢琴奏鸣曲作品五十三献给了华德斯坦。

到了维也纳,贝多芬受教於海顿门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等名师求教,尤其是后者,他学了有十年之久。

~挣脱束缚 追求自由~

一七九五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当时他亲自弹奏自己写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闻遐迩。

他的「第一号交响曲」是后来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与作曲家的双重声誉。

此后五年,他又写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以及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一七九九年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他凭著神奇的想像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弥漫著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札特都束缚的严格形式。

贝多芬在一帆风顺之际,声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运降临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聋的疾病。

~听不见声音的巨人~

这是很残酷的打击,为了怕人发觉他耳聋,贝多芬逐渐离群索居,自己变得愈来愈孤僻。

而在此时,他与一名十七岁少女朱丽叶塔古奇阿帝相恋。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他们相恋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贝多芬迁到离维也纳车程一小时的海利金宁静村庄作曲,他在那里完成了第二号交响曲。但耳疾恶化使他痛苦万分,因而他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书,陈述悲惨遭遇与不幸。后来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学观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此时他回到维也纳,乐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此曲原想献给拿破仑,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贝多芬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称为「英雄交响曲」。

同年,贝多芬又写作了极出色的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隔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与独一无二的歌剧「费黛里欧」。在这一连串作品中他表现出真正的功力,如「华德斯坦」与「热情」使世人如痴如醉。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一八零八年贝多芬同时发表了第五号交响曲「命运」与第六号交响曲「田园」。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杰作。

~藏著热情的火山~

贝多芬的内心蕴藏著无穷的感情,细腻、超凡、和谐、十全十美。贝多芬有意将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号「命运」,一开始的主题动机就是命运之神用力敲门,第六号「田园」更可察觉出贝多芬有意对大自然的描绘第一乐章他即标明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乡间」字眼。

一八零九年拿破仑攻占维也纳,王子公孙纷纷逃难,贝多芬经济陷入困境。在战火弥漫的日子里,他依然留在维也纳,苦心创作,他的「皇帝」协奏曲就是在隆隆炮声中写出的。

由於「命运」与「田园」首次演奏并未获得维也纳人民的青睐,贝多芬有心离去前往德国,但因鲁道夫公爵、罗伯高维兹王子与金斯基公爵三人极力挽留,他才留下。日后,贝多芬写作「大公钢琴三重奏」题献给这些恩人。

~乐声飞入平常百姓家~

自法国革命后欧洲空气为之一新,个人自由与人权因而确定。贝多芬亦把音乐平民化了,将音乐从贵族中带入全民化。贝多芬的成就,功垂百世。

拿破仑兵败,维也纳又恢复欢乐的气氛。一八一二年贝多芬在伤兵救济音乐会上首演「第七号交响曲」与「第八号交响曲」,非常轰动。他又博得维也纳人民的尊敬。

贝多芬从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间,肉体蒙受失聪的惨境,但在这十一年的岁月里,他的创作丰富,历史价值史无前例。他写出了人类音乐宝藏中光芒万丈的珍品。

他的「第七号交响曲」没有标题,华格纳认为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徵,尤其是热情奔放的终乐章。「第八号交响曲」是他九大交响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以达观而超然的态度浏览人生。

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一八一五年。那时他已届壮年对人生有更透彻的领悟,此后写作的音乐,除了震古铄今的第九号交响曲「合唱」和「庄严弥撒曲」外,全是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这全是有内在的与深邃的精神意境。

~乐圣不擅人间事~

由於弟弟卡尔一八一四年去世,贝多芬又负起了监护养育侄儿的责任。但领养过程与事后侄儿给他带来的问题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总之他无法将爱心转移到他侄儿身上。贝多芬对与人如何相处的道理完全崩溃。

乐圣贝多芬变得更加消沈,同时身体状况更加严重,经济十分拮据。那时他正全力创作两大作品--「庄严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尤其前曲是为了鲁道夫被任命为大主教登基典礼时演奏的使用。正因责任重大,他花了约五年的时光,在一八二三年完成。隔年五月七日他的「第九号交响曲」首演,将他的声望又推到新顶点。

「第九号交响曲」的「快乐颂」合唱是采自席勒的诗「快乐颂」。他早年就有此念头,经过了三十二年终於达成心愿。「第九号交响曲」的成功为他带来了一生最大的荣耀与欢欣。

「第九号交响曲」预演时贝多芬亲自指挥,但因耳聋无法进行,秩序大乱,因此正式公演时由乌姆劳夫指挥。 贝多芬仍在舞台上背对听众指导。当全曲演奏甫毕,听众深受感动,高声欢呼,掌声如雷,但贝多芬毫无知觉,还是经过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场面,含泪答礼。

这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他在不知不觉下患了肝病,时日就度过在病情益渐严重的日子里。他那即将远离尘世的心灵,反而趋於宁静。这时贝多芬好像在稀薄,纯净的高空中,俯视自己即将抛开的世界。写作了五首最后的弦乐四重奏曲。这些室内乐是他最后的作品,也是贝多芬留给世人的遗嘱。对万世证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

~最后的春雷响起了~

贝多芬的余生已经不多,单是一八二六年就动了四次手术,但病情未见好转。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维也纳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伴著震耳欲聋的春雷,此时贝多芬握紧右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十大钢琴曲:致爱丽丝、少女的祈祷、土耳其进行曲、月光曲、婚礼进行曲、摇篮曲、幻想即兴曲、梦中的婚礼、欢乐颂、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1、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该作品在1867年被后人所发现,后收录在《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补遗部分59号。

2、少女的祈祷

《少女的祈祷》为波兰女钢琴家巴达捷芙斯卡(Badarzewska,1838-1861)作于1856年,是举世皆知的钢琴小品。结构单纯,浅显淳朴,亲切感人,虽略带伤感,但又异常柔美,逼真地表现了一个纯洁少女的美好心愿。

3、土耳其进行曲

这首钢琴小品《土耳其进行曲》是听众特别喜欢的乐曲,以轻松活泼、富于节奏而著称,这首乐曲的曲调流畅动听,所以受到人们的喜欢而经常被拿出来单独演奏,反而比《A大调钢琴奏鸣曲》更有名气。

4、月光曲

《月光曲》是德彪西从1890年开始写作的钢琴组曲《贝加摩组曲》中第三乐章。由于它太优美,常被单独演奏,是德彪西的代表作,正如罗曼·罗兰的赞誉他是“伟大的梦境画家”,他的音乐也如梦幻一般闪烁光与色彩。

5、婚礼进行曲

有两首著名的《婚礼进行曲》。一为门德尔松所作序曲《仲夏夜之梦》的第五幕前奏曲,二为瓦格纳所作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开始时的一段混声合唱《婚礼大合唱》,因常用作婚礼音乐而得名《婚礼进行曲》,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

6、摇篮曲

《摇篮曲》由彼得·舒伯特(1797~1828)创作。现这首歌已成为了经典,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曲。这首摇篮曲是他19岁时以克劳迪乌斯的诗谱写的。从它写出来那天起,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的母亲们和歌唱家们传唱着。

7、幻想即兴曲

肖邦一共写了四首即兴曲,编号分别为29、36、51、66其中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作品66号,遗作,当时还没有名称,曲名是后人所命名)最为著名。它在演奏方面难度极大,内容深奥且富于幻想。

8、梦中的婚礼

《梦中的婚礼》这首曲子是法国作曲家及音乐制作人保罗·塞内维尔和奥立佛·图森为理查德·克莱德曼量身定制的,出自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带有一点忧伤。

9、欢乐颂

《欢乐颂》,又称《快乐颂》,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

10、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最富盛名的圆舞曲作品。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将该曲被作为保留曲目演出。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贝多芬的钢琴曲如下: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

扩展资料:

贝多芬创作的九部交响乐,两首弥撒曲,还有不胜列举的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深深影响了后来作曲家的风格,

例如: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第九交响乐的最后乐章《欢乐颂》;序曲《爱格蒙特》;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

《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等已是家喻户晓。他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参考资料:

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他是一个碌碌无为、嗜酒如命的人。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倍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

扩展资料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代表作品

1、《d小调第九交响曲》(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作品第125号),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1819至1824年间创作的一部大型四乐章交响曲。因其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

2、《c小调第五交响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贝多芬

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1]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 ,被尊称为乐圣。祖父担任宫廷乐队乐长。父亲是一名男高音歌唱家。[2]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