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探源| 上下五千年 族脉源远长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3收藏

姓氏探源| 上下五千年 族脉源远长,第1张

一、郑氏溯源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故此,了解自己姓氏的起源,廓清本姓宗族的支脉,对试图探究——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一人类古老而永恒的终极问题意义深远。沿着历史的长河往回漫溯,拂去沉积在岁月身上的层层浮尘,从黄帝到后稷,再到姬友,让我们一步步厘顺郑姓的得姓历史。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郑氏出自姬姓。”据史书记载,生于5000年前的黄帝,本姓公孙,后以出生地姬水为姓,后改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他是我国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中原部落联盟首领。因黄帝是姬姓的开创者,郑姓的源头又出自以姬姓为国姓的周朝,故郑姓被认为是姬姓改姓分衍而出的姓氏——姬姓郑氏,黄帝便成为郑姓的人文始祖。

姬姓在黄帝之后,一传玄嚣,再传蟜极,三传帝喾,四传便是周朝的始祖弃(后稷)。弃长大后,对农业产生极大兴趣,教子民种植五谷,发展农业生产,使自己部落成为最早由采集渔猎时代进入农业时代的部族。由于对部族贡献大,他不仅接替了帝喾的部族首领职务,还得到帝尧的器重和赏识,被推举做了帝舜的掌管农业的稷官,后来又帮大禹治理天下水患。由于当时人们习惯以“后”称最高统治者,因此史称“后稷”,他是继黄帝之后的另一位传说中郑姓人的祖先。

姬姓人在后稷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至后稷孙裔周武王时,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武王之后传八代到夷王,夷王去世后其子姬胡继位,史称周厉王。厉王的小儿子、宣王的弟弟姬友即郑桓公,他在周宣王继位后第22年,“宣王中兴”后,被宣王封于棫林(陕西华县东),旋又迁徙至拾(棫林附近),建立郑国,故此郑桓公被郑姓人尊为得姓始祖。

自姬友封郑始,这片“少华苍苍,渭水泱泱”的广袤沃土,便成为郑姓人早期的发展中心。到公元前773年,郑桓公据太史伯建议,向周幽王提出东迁请求并获批,随后在郑桓公以及之后的郑武公、郑庄公祖孙三代接续努力下,一个都城设在新郑的崭新郑国,在今河南新郑、荥阳和新密为中心的地区逐步建成并发展起来。在郑庄公统治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12个主要诸侯国之一,是诸侯争霸中名副其实的霸主。从公元前806年郑桓公建国,到公元前375年郑康公被韩国所灭亡国,共历时431年。郑国亡国后,原属郑国的人为纪念故国,纷纷改姓郑氏。

秦汉以后郑姓先后在陈郡陈县和河南郡开封县发展成为望族,逐步形成荥阳郡开封郑氏,成为郑姓早期核心家族。自此以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西晋“永嘉之乱”后,郑姓大举南迁,是“衣冠南渡、入闽八姓”之一,嗣后不断发展、播迁于南方广大地区,发展成当地大族。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郑姓人的发展出现了全新势头。族内人口不断增长,各行各业人才辈出,族姓影响力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内地流向沿海沿边地区成为趋势,在全国分布进一步广泛。

二、寿、广郑氏

山东寿光、广饶地区的郑姓,其中我族一支,是随着元末明初的移民迁徙而来的。

  据《郑氏大公支族谱》记载,寿光郑氏始祖郑澄的祖父郑栲,原籍系山西洪洞县古槐村,是家族的第三分支,因考中贡生主政河北枣强,官至县令。其有一子名锋,三孙曰清澄溶。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青州因花马军政变(元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红巾军首领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建都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龙凤三年(1357年)六月,红巾军自山东北上直抵幽燕之地,重开大宋之天。大军北上,七月驻守黄河元军万户侯田丰叛元降宋,归服红巾军刘福通,自称花马王,转战于山东河北一带,时称“花马之变”。),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朝廷遂下旨迁民,澄祖应令东迁,与夫人邱氏携二子(忠、孝)一侄(健),由河北枣强县奉旨到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集结派遣,后经千里跋涉迁到山东寿光。途中澄公不堪其苦,病逝于今济宁市金乡县,其夫人与二子一侄经艰难跋涉,抵达寿光县织女河与阳河之间的彭家道口村暂居。

    澄祖夫人去世后,忠公、孝公又去金乡迁澄祖灵柩与族母合葬于彭家道口。后三人各立门户,孝公迁至台头古坨一带,忠公迁居古城垒村,健公移至广饶石村。虽相隔有距,但三兄弟及后人累世相好。

寿光郑氏二世祖忠公从彭家道口迁居垒村,后裔现已广泛分部于寿光市古城街道北孙云子村、北马范村、尚家村;孙家集街道郑家村;洛城街道于家尧河村;上口镇增城村;田柳镇于家庄村;化龙镇信家桥村。另外,圣城街道、侯镇等村也有分布。

寿光郑氏二世祖孝公(忠公之弟)的后代,居住相对集中,大都在台头镇的郑家埝、大坨、小坨等村,其中还有部分从小坨村迁至广饶县的小码头、南雷埠等村。

广饶健公的后人现在主要居住在广饶县经济开发区的石村、东关、寨村等村。

大河汤汤,大风滂滂。本族郑氏,在经过580多年繁衍、迁徙之后,至今已有25代,且后世人丁兴旺,人才辈出。这正如郑氏家庙对联所曰:一本双枝同茂盛,千家万户普芬芳。

古语云:前世不修谱,后世难寻古。通过拜研本族家谱,了解了我从哪里来,了解了我的祖先在播迁过程中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精神,耕读传家、积德行善的修为。是注重团结、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浓缩与体现。回首往事,不忘来时路;放眼未来,我们将赓续宗族优良传统,发奋图强,奋进新时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遗憾:我族迁鲁前,于山西洪洞上溯至郑国亡国这段的历史待考。)

这正是:

悠悠岁月,

湖海荡漾。

郑氏宗族,

源远流长。

山西洪洞,

本是故乡。

澄祖奉旨,

率子离乡。

落户织阳,

世传四方。

白手起家,

发奋图强。

艰苦创业,

历尽沧桑。

耕读传家,

勤劳不忘。

积德行善,

德艺齐芳。

人才辈出,

万世永昌。

  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建立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彭玉麟生平简介

彭玉麟是安徽省安庆府人,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人称雪帅、彭青天,是“湘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封爵一等轻车都尉,一生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曾六辞高官,与曾国藩、左宗棠一起被称为大清三杰,是清朝有名的“中兴名臣”,近代史学家称其为“帝国最后一抹斜阳”。

1853年彭玉麟加入了湘军,开始了书生向将军的转型,在与太平军的作战过程中,彭玉麟展现了其卓越的指挥才能,率领水师五营在湘潭大败太平军,使得在湘军中蔓延颓废情绪立即转换为高昂的斗志,稳定了军心,取得了湘潭之战的胜利,后又多次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屡立奇功,受到了清 的多次褒奖,赏赐巴图鲁名号。1864年,清军攻陷了太平天国的首府天京,宣告以洪秀全为首建立的天平天国政权失败,彭玉麟也因为作战勇猛,敢于担当被封为一等轻车都尉世职,但是彭玉麟并未因此志得意满,躺在功劳簿上尸位素餐,随后彭玉麟会同曾国藩筹划长江水师建制,奠定中国水师最初的建制和基础,其筹建谋划一直沿用至今,影响深远。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军进犯谅山,意图进一步侵犯广西等地,当时年已68岁的彭玉麟,不顾个人年高体弱,立即募兵4000余人,驻守在虎门附近,率领其部老将冯子材抗击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中法战争结束后,彭玉麟以年迈多病为由向清 递交辞呈,1890年病逝于故乡,终年74岁。

  彭玉麟一生既不慕名利,也不治私产,在权贵当道、腐败之极的清朝,成为了一个罕见的正直、清廉、淡泊、重情义的名臣,就像自己所说的:“臣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

彭玉麟曾三次请诛曾国荃

彭玉麟和曾国荃,一个是曾国藩的故交知己,一个是曾国藩的至亲胞弟,两人又分别作为湘军水师和湘军陆师的重要将领,按理说应该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是,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以刚直著称的彭玉麟曾经三次要求诛杀曾国藩其弟曾国荃,给曾国藩团结内部带来无尽的烦恼。

彭玉麟与曾国荃的交恶,始于曾国荃攻陷安庆以后。那时候,曾国荃率领湘军攻克安庆后,立刻展开大规模的屠杀行动。不分百姓、敌兵,进行屠杀,甚至连幼孤病老也不放过。彭玉麟在得知曾国荃屠城的讯息后,非常愤慨痛心,他要求曾国藩大义灭亲,诛杀曾国荃,这是彭玉麟第一次请诛曾国荃,因为这件事曾国荃怀恨在心,藉著自己是曾国藩胞弟的身份,处处与彭玉磷作对,二人矛盾不断激化,在1864年曾国荃攻克江宁后。曾国荃又一次率部大肆屠杀平民,并且烧杀抢掠,彭玉麟得知后,感慨曾国藩用人不当,再次请求曾国藩诛杀曾国荃。然而曾国藩迫于当时的局势和自己私心并没有按照彭玉麟的意愿执行,只是将书信转交曾国荃,要求其内省自身,严苛治兵,曾国荃在接到书信后怒火中烧,决定除掉自己在湘军中的头号大敌彭玉麟,他利用自己是曾国藩胞弟的身份,将其手下心腹柳寿田安插到彭玉麟所在营中,让其见机行事,破坏彭玉麟在军中树立的声誉威望,柳寿田自恃是曾氏兄弟的亲信,在彭玉麟营中胡作非为,散播谣言,扰乱军心,这触犯了彭玉麟最后的底线,他决定不再顾及与曾国藩之间的情谊,不仅撤销了柳寿田职务,而且割去了他的耳朵,随后第三次致信曾国藩,希望他以大局为重,诛杀曾国荃。

这就是彭玉麟曾三次请诛曾国荃的事件经过,彭玉麟的秉性刚直、公义,做事情绝不掺杂私情。正因为此,彭玉麟的諡号“刚直”也是对其一生行事的最好诠释。

彭玉麟与梅姑到底有何渊源

彭玉麟是湘军名将,清末中兴名臣。这么一位金戈铁马、驰骋沙场、叱吒风云的政治人物,却与一个名叫梅姑的女子有着别样恋情。那么,彭玉麟与梅姑到底有何渊源呢

梅姑之恋说法众多,最著名的说法是彭玉麟小时候住在外婆家,最喜欢跟外婆的养女玩耍,她叫梅姑。梅姑只比彭玉麟大一点,但从辈份讲,她是彭玉麟的小姨。青梅竹马的他们,两情相悦,私定终身。但这样的恋情注定不被祝福,家人说两人八字不合反对他们。后来彭玉麟搬家,他和梅姑忍痛分别,14年后彭玉麟已成家。彭玉麟30岁时,听说舅舅去世,外婆和梅姑没人照顾,于是派人把她们接来。而梅姑到彭家不久,彭玉麟的妻子嫉恨他们的关系,唆使婆婆把梅姑嫁出去。彭玉麟曾考虑要阻止,但因决断迟了,错过了最后挽回时机。梅姑出嫁四年后,难产而死。

彭玉麟伤心欲绝,在坟前立誓,要一生画梅,用万幅梅花纪念她。彭玉麟做到了,他画了40年,完成了承诺,而且他丧妻后未娶。人们评价他画的梅花:干如铁,枝如钢,花如泪。对于彭玉麟与梅姑到底有何渊源这一问题,从他画的梅中人们看到了答案,也看出他失去挚爱的痛楚和对梅姑的追思。他辞官隐居时,在水师昭忠祠旁建厅,遍栽梅花。在家乡筑退省庵,吟诗作画,画梅数量惊人,而且每幅必题诗。彭玉麟对梅姑的爱刻骨铭心、痴心不悔、用情至深。彭玉麟为梅姑执笔终身,令人感动、敬佩,令人深思。

1英德彭家祠的历史

在一座高三十五米左右的山上,整个村落依山而建,共分三层,仅北面有一条石阶路出入,每层均只有一个小门可通往上层,其余三面全是悬崖峭壁,凸现了建筑的防御功能。

它就是英德市黄花镇(原明迳镇)坑坝村的彭家祠,位于清远市着力打造的五条旅游热线之一———英西奇特峰林走廊风景区内。从远处粗略看,有点像布达拉宫,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小 ”。

彭家祠其实是当地彭姓人家的祖祠堂,座南朝北,整个建筑封闭,自成一体。房屋从山脚至山顶共分三层,除了北面一条平均宽约一米半、用石灰石打制成条铺至顶层的石阶路,其余三面均是悬崖峭壁。

这个古村落共分三个层次。首层建有房屋五栋,座南朝北三栋,东西两边各一栋,房屋用不规划的石灰石作基础起砌至三米高,再上用青砖,然后接砌泥砖,顶部均盖普通青瓦。

大门用花岗岩石砌,门楣上楷书阴刻“明义知方”四个大字,其上绘有三星图、花开富贵图、松鹤延年图(1991年重画);大门两侧各有一个了望窗口。 拾级而上到了二层,二层为书堂。

共有房舍五间,中间为厅,厅内檐壁下有山水人物画和古诗词壁画等。书堂外建筑了一栋矮小的平房。

中间为天井,天井两旁各有一个金鱼池(已毁),天井侧的三面墙上分别用灰浆雕刻梅花、菊花、人物等图案,浮雕下有一只用泥胚烧制未施釉的大花窗。这一层的左边还设有哨楼和炮楼。

最顶层为彭氏宗祠,建筑风格为硬山顶配火锅耳风火墙,与首层一样,房舍五栋,座南朝北三栋,东西各一栋。首栋大门门楣上有一匾,上写“驰封中宪大夫”,落款为“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

二栋为祠堂,檐壁部分有壁画或灰浆抹雕花草图案。这一层的围墙用青砖或砖石混砖,上面有多个了望眼。

从建筑结构上看,彭家祠凸现了极强的防御功能。据陶人杰(时为英德县知县)为彭珠光、彭宝光、彭应能立的匾额记载:在甲寅(公元1854年)之秋,明迳(现黄花)一带土匪猖獗,闹得百姓不得安宁。

彭氏兄弟自告奋勇,配合官兵剿匪有功。陶人杰为表彰彭氏兄弟,特授“明义方知”匾额。

有专家认为,目前在英德境内,建在山上凸现防御功能的祠堂绝无仅有。它对研究该市古代建筑和如何防御外来侵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995年12月,彭家祠被列为“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2英德彭家祠的历史

在一座高三十五米左右的山上,整个村落依山而建,共分三层,仅北面有一条石阶路出入,每层均只有一个小门可通往上层,其余三面全是悬崖峭壁,凸现了建筑的防御功能。它就是英德市黄花镇(原明迳镇)坑坝村的彭家祠,位于清远市着力打造的五条旅游热线之一———英西奇特峰林走廊风景区内。从远处粗略看,有点像布达拉宫,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小 ”。

彭家祠其实是当地彭姓人家的祖祠堂,座南朝北,整个建筑封闭,自成一体。房屋从山脚至山顶共分三层,除了北面一条平均宽约一米半、用石灰石打制成条铺至顶层的石阶路,其余三面均是悬崖峭壁。

这个古村落共分三个层次。首层建有房屋五栋,座南朝北三栋,东西两边各一栋,房屋用不规划的石灰石作基础起砌至三米高,再上用青砖,然后接砌泥砖,顶部均盖普通青瓦。大门用花岗岩石砌,门楣上楷书阴刻“明义知方”四个大字,其上绘有三星图、花开富贵图、松鹤延年图(1991年重画);大门两侧各有一个了望窗口。

拾级而上到了二层,二层为书堂。共有房舍五间,中间为厅,厅内檐壁下有山水人物画和古诗词壁画等。书堂外建筑了一栋矮小的平房。中间为天井,天井两旁各有一个金鱼池(已毁),天井侧的三面墙上分别用灰浆雕刻梅花、菊花、人物等图案,浮雕下有一只用泥胚烧制未施釉的大花窗。这一层的左边还设有哨楼和炮楼。

最顶层为彭氏宗祠,建筑风格为硬山顶配火锅耳风火墙,与首层一样,房舍五栋,座南朝北三栋,东西各一栋。首栋大门门楣上有一匾,上写“驰封中宪大夫”,落款为“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二栋为祠堂,檐壁部分有壁画或灰浆抹雕花草图案。这一层的围墙用青砖或砖石混砖,上面有多个了望眼。

从建筑结构上看,彭家祠凸现了极强的防御功能。据陶人杰(时为英德县知县)为彭珠光、彭宝光、彭应能立的匾额记载:在甲寅(公元1854年)之秋,明迳(现黄花)一带土匪猖獗,闹得百姓不得安宁。彭氏兄弟自告奋勇,配合官兵剿匪有功。陶人杰为表彰彭氏兄弟,特授“明义方知”匾额。

有专家认为,目前在英德境内,建在山上凸现防御功能的祠堂绝无仅有。它对研究该市古代建筑和如何防御外来侵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995年12月,彭家祠被列为“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

3广东英德英西峰林的彭家祠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它位于明迳镇的螺山之腰,这是我 们英西的一个著名古迹,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它建于明代,据 说是当地彭氏族人为抵御土匪滋扰而建的防御性堡垒,当时人称“寨山古堡”。它面向西南,依山势而起,东北面是险要的峭壁, 山旁是一条河,地理位置险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 势。

大家一来到跟前就可以看出它完全属于防御性的军事古堡,四周围在悬崖上筑以高高的围墙,惟前门中央有一条石阶相 通。据说这堡中住的是兄弟两人,做过官,传说还曾中过状元,这 个堡曾受到朝廷的重视。

大家抬头看大门上方,这里悬挂着当时 县令陶人杰于咸丰六年八月的赐匾,上书“明义知方”。 据说,这是因为咸丰初年,明迳一带土匪娼獗,彭家族人利用自己祠堡的 险要地形协助官兵剿灭了土匪,因此受到朝廷的褒奖。

但也有另一种传说,说这堡中的主人其实就是土匪,大家看 这堡的最高处,主屋周围一共有24个相同式样的房间环绕着,每一个房的窗户都有精美的窗花装饰,据说这就是堡主的24个压寨夫人住的地方。 不过如今当年的后花园长满了荒草,许多屋顶也露出了空洞,这古迹给人看的不是什么华丽富贵,而是让人知道,战争做不到的,时间于不动声色之间就做到了,夺什么名与利,争什么恩与宠,到头来终不过是灰飞烟灭。

这里到底住的是谁已无法搞得清楚,因为现在还住在堡中的居民是不会承认后一种说法的。 现在这里还居住着一些遗民,大多是老人,和外界的语言也不是很通,想要与他们聊天问询也是很难的。

不过在这里还是可以看到许多当地居民特殊的生活习惯,比如我们出门时可以看到大门的背后上方放着十几个棺材,这是干什么用的?当地有的人说这是村中老人给自己准备的身后事,也有人说是当年和土匪打仗时表达与家共存亡的决心的。

4吕洞滨是什么历史人物

吕洞宾,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原名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一般认为吕洞宾乃唐德宗丙子年(796年,即贞元十二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另说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

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他的道号为纯阳子。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

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就想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同治黄州府志》上有一段“吕岩自叙”是这样说的:“我本系唐朝宗室,姓李名琼,字伯玉,同金氏结婚后,养了四个孩子,生活得很美满。我长得眉棱、目阔、鼻耸,面修阔,鬓茂而疏,我没有多少武士的外貌,倒真象一个读书人的样子。我的山根有一颗痣,这是克妻的;太阳穴也有一颗痣,这是克子的。我能遇仙得仙,不是凡庸之辈可比。我50岁时能写出好文章,才开始登第做官。不久黄巢兵起,国遭灾难 ,家逢不幸,我只好抛弃四个孩子,携妻金氏,选择一个山洞住了下来。我为什么改姓为吕呢?因为,当时四个孩子都没有了,一家人只剩下我和妻子两口人,所以两口合为吕,改姓此姓。我们住在山上,故名叫岩;我们常在洞中,是石洞中的宾客,故号洞宾;妻子后来死了,只剩下我一个男人,故又称纯阳子。”吕洞宾这些颇带浪漫色彩的“自叙”,我们姑且把它当作了解吕洞宾这个人的一种说法吧。

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间长期流传中,却象雪球的滚动一般,故事愈来愈加丰富,成为一个箭垛式的传说人物。

5历史中是否有彭祖其人

1历史有彭祖这个人。

2彭祖,先秦道家先驱之一。姓籛名铿一作彭铿,陆终第三子 。彭祖者彭城是也,《庄子》成玄英疏:「尧封于彭城,其道可祖,故谓之彭祖。」《楚辞·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注:“彭铿,彭祖也。”洪兴祖补注引《神仙传》:“彭祖姓籛名铿……尧封於彭城。”旧题汉刘向撰《列仙传》将彭祖列入仙界并称之为“硕仙”。彭祖是大彭氏国(今江苏徐州铜山)人,《通志·氏族略》记载:“彭祖建国于彭,子孙以国为氏。又彭亦为姓。”宋初乐史《太平寰宇记》“彭城县”条引《彭门记》云:殷之贤臣彭祖,颛顼之玄孙,至殷末,寿七百六十七岁,今墓犹存,故邑号大彭焉。

6王藏海 历史上有这个人吗

汪藏海,明朝地理学家、勘舆家。设计建造了明宫、曲靖城(曲靖市)等明代城市建筑,传说到过澳门。是明初有名的地理家,深得朱元璋信任,参与了明祖陵的修建。

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奇人,他在风水上的造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就因为如此,他被任命直接参与设计了整个明皇宫,还附带设计了好几个中国的大城市,那个时候,他的一句话,甚至使得几个城市在中国彻底消失。

有过千年古文明辉煌历史的麒麟城,曾经在漫漫长长的历史岁月中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远的不说,就明清时期,我们从志书看到有明确记载的祠就有武侯祠、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弟祠、节孝祠、昭忠祠等10余座。庙宇有关帝庙、文庙、城隍庙、旗庙、东狱庙、火神庙、财神庙、玄坛庙等20余座。寺有观音寺、天王寺、报恩寺、圆通寺、正法寺、玉泉寺等20余座,宫有文昌宫、关圣宫、川主宫等10余座,阁有斗阁、奎阁、文昌阁等十余座,还有更多的庵、殿。这其中规模最大,建筑宏伟,最负盛名的当数明洪武十七年建的位于今天市彩印厂内的文庙。这座文庙又叫孔庙、夫子庙,意思一样,都是为大儒孔夫子建的。据清咸丰《南宁县志》记载,当时的文庙“坐北面南,天马峙其左右。堂居宽大,气象万千,直圣人居也。”中国的圣人中,孔子算是最富于求实精神的人,他对自己的政治主张执着得过分,尽管他一生奔走费尽唇舌去推行的政治主张,最后可以说毫无建树,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在他后来无可奈何退而著书讲学之后,他的那些不合时宜的主张,迂阔难行的学说,竟在他的身后一下子热起来,终于使他成了仪范百王,师表万世的至圣先师。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个不语怪力乱神的务实家,竟被他的后学们塑成最大的怪神之一,被热热闹闹的供奉了两千多年。在旧时的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有人口聚居的地方就没有不供这位先圣大师的庙宇。曲靖的这座孔庙从落成之后,几乎每一任地方长官都作修葺扩建,使得这座孔庙越来越壮观雅致气派,到了康熙年间,仅仅是天子台下面东西两侧的庑殿就达28间。里面书籍,祭器、乐器、冠服应有尽有,庭院内还植有桂、柏以及各种名花异草,那真是适合圣人居住的地方。然而时过境迁,这些古迹大都随风而逝。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座旧城的惟一古迹只有一段明代所筑的古城墙。它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如今还静静地活在康桥旁边国风剧院的一侧。

7郑义门到2016年有多少年历史

郑宅原名“承恩里”,北宋初年郑氏在此始立宅,南宋时易名三郑、仁义里。元代因两次旌表为“孝义门”而改称郑义门,明代被旌为“江南第一家”。宅以郑氏宗祠为中心,宗祠坐东朝西,占地05公顷,建筑面积2463平方米。另有十桥九闸、东明书院遗址、文井、圣谕楼、老佛社、昌七公祠、九世同居碑及孝感泉等建筑与元、明古迹五十余处。祠内另有宋濂手植树龄六百四十八年的龙柏九株。

郑义门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盆地东北,距县城14公里。义门以孝义同居闻名于世,历宋、元、明,事迹载刊三朝正史。同居始于南宋至道年间,衰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历十五世三百三十余年,鼎盛期间人口达三千余人。此后,郑氏续立小同居传承家范延及清末,亦越十三世之多。江南第一家——郑义门为融古代建筑、儒学思想与传统民俗于一体的典型,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伦理史、教育史及民俗研究等方面的价值。

8历史中是否有彭祖其人

在我国传说的寿星中,彭祖活了八百岁,是位最长寿的老人。是否真活了八百岁?实难考证,也难令人置信。不过,根据《国语》和《史记》的记载,彭祖是确有其人的,而且以长寿著称。晋代医学家葛洪撰写的《神仙传》中还特别为彭祖立传。书中说彭祖在殷末时已活过七百岁不老,殷王特请他介绍长寿之道。

彭祖的延年益寿养生法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注意锻炼身体。每日凌晨即起、端坐、揉目、 、砥唇咽液、意守丹田、吸气数十遍;然后起身、熊径鸟伸、运气发功等,他是气功的最早创始人,这套健身法,被后人写成《彭祖引导法》。

其二,是思想修养,他从不计较名利得失,不追求物质享受,情绪恬静而达观。殷王赠其万金,他用来接济贫困,自己无所留。不受“慎喜毁誉”所累,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其三,是生活习惯,他坚持顺乎自然,不伤害身体,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时常纳凉,顺应四时节气,使身体舒适安康,重视劳逸结合,用脑切忌过度,衣着求适不求华髦,男女生活饮食合理调节,,并说:“凡此之类,譬犹之水,用之过当反为害也。”

定求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的初年,临江府清江(今属江西)县一家姓彭的, 迁到了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隶籍卫所。卫所是明代的军队编制,卫所的士兵单立户籍,世代当兵。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6),彭家出了一个举人,名叫天秩,从彭天秩起,彭家代有登科的,他的儿子彭汝谐,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彭汝谐的儿子彭德先,考上了太学。彭德先的儿子彭珑,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到彭珑的儿子彭定求时,彭家名扬天下。

彭浚,字映旟,号宝臣。行三。乾隆癸巳七月十九日吉时(生),湖南衡州府衡山县优贡生,民籍,镶黄旗官学教习。戊午本省优贡第一名,恩科庚申顺天乡试第六十名,会试第二百四名,复试一等第十六名,殿试一甲第一名,朝考入选,钦授翰林院修撰。

彭家唐代的时候就到迁了南昌,并代代出进士。宋末元初时,家族里还出个高级军官(太尉)。后家随官任迁,第13代的时候,把家安到了江西庐陵(今天的吉安市)。庐陵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庐陵文化名扬天下。这个地方名人荟萃,文风鼎盛。从唐宋到明清,先后出了18位状元(仅次于苏州),16位榜眼,14位探花,2823位进士(全国之冠)。仅明朝一代就出进士993位,特别是明代建文二年(1400年)和永和二年(1404年),鼎甲3人都是庐陵人,这种“团体双连冠”在中国科举上绝无仅有,因而庐陵有了“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美誉。彭家因官迁又从庐陵迁到泰和。在泰和的五代中,又是加官进爵,又是科举高中,到第18代彭仲文中进士,封官茶陵州守,彭家又从泰和迁至了茶陵。茶陵又出了两士,后迁衡东黄子堂。在黄子堂,彭家自21代起至27代,文运弘开,官运亨通,享有“七代迭膺”之誉。代表人物有高祖彭龄,曾祖彭仕周,祖父彭阶,父亲彭传诗到彭浚,一个比一个强,真是“彭家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这种官迁现象也是伴随着农耕迁移的进行的。

远祖:云,字构云,唐赠征君。

二世:兹,进士,任洪州进贤令。

三世:伉,进士。倜,进士。仪,进士。

四世:輖,明经。辅,进士。霁,进士。

五世:玕,官至太尉,爵封安定。

六世:彦昭,官至太尉。

迁泰和始祖:九,授奉郎,徙自庐陵。

二世:逵,授承事郎,徙居月池。

三世:述,授宣义郎。

四世:琮,授朝奉郎。

五世:仲文,宋进士,官茶陵州守,因家茶陵。

六世:思贤,宋进士,官监察御史,授评事郎。

七世:汝历,授宣议郎。

八世:千十一郎。

九世:仁杰。

十世:添祥。

十一世:楚珍,汝历公元孙,元末起乡兵御寇封护国将军。

十二世:潮徫。

迁衡山始祖:友良,徙自茶陵。

二世祖:子端,世居黄子堂。

太高祖:学孟,敕赠文林郎。

高祖:龄,邑庠生,敕赠文林郎,著有《呆园诗集》行世,《湖广通志》入《文苑传》,省志、郡志入《儒林传》。

高祖妣:阳氏,敕赠孺人。

曾祖:仕周,雍正壬子科经魁,乾隆丁巳恩科明通进士,任永州府宁远县教谕,敕封修。

职郎,着有《耕德堂时文稿》行世。

曾祖妣:罗氏,敕封孺人。

祖:阶,太学生,储赠儒林郎,着有《亦步所诗文稿》,藏于家。

祖妣:胡氏,储赠安人,太学生讳又筠公女。

父:传诗,太学生,储封儒林郎。

母氏:欧阳,储封安人,文学阳公讳翕孙女,名思陶公胞妹。

继母:氏董,储封安人,邑庠生,讳道篇公女,太学生名德醇公,邑庠生名德观公,太学生名德溢公,恩贡生名德秀公胞姊。

胞伯曾祖:士商,康熙庚子科举人,辛丑科进士,任湖北黄州府教授,着《恒农堂时文稿》、《衡陬古文集》、《晓松吟鞭后集》行世。

胞伯叔祖:陆,乾隆丁卯科举人,任宝庆府邵阳县教谕,著有《云亭时文稿》、《步耕山房古文诗集课孙草》行世。隆。陟。

嫡堂伯叔祖:城,邑庠生。坊,乾隆甲子科举人,任浙江湖州、长兴县知县,金华府浦江县知县,著有《瓦卮集》六卷行世。墉。

胞伯:传信。

胞叔:传恭。

嫡堂伯叔:传章,邑增生。传书。传易。传敬,太学生。传忠,撰有《通谱源流》、《火门心法》行世。传经。传图,从九品,例授登仕郎。

堂伯叔:仍璨。仍璜。仍珍。仍理,邑庠生。仍璞,恩贡生,候选教谕。仍珦,邑增生。仍球。

同怀弟:汲,业儒,考取供事。潮,业儒,考取供事。

嫡堂弟:治。

堂兄弟:浚,邑庠生。瀚,从九品,例授登仕郎。源,邑优生。凌、资、法、河、浣、洛、淮,俱业儒。

女弟:一,适岁贡生,候选训导,陈公名绳武次子鸿龄。

娶饶氏:太学生,饶公名添点女,邑庠生培祚,业儒培佑胞妹。

子:兆榜,业儒,聘邑廪生王公名绍芬女,现任云南腾越州龙川司巡检名之抡公孙女。兆棣,业儒,聘州同罗公讳逢柽女,布政司理问逢圣公侄女。兆柄。

侄:兆桂,业儒。兆棨、兆樾,俱幼。

女:一,许字邑廪生谭公名兰岳第四子,太学生名之苞公孙。

彭湃故居座落于汕尾市海丰县中风景秀丽的龙津河东面的海城镇桥东社,悠悠的龙津水就绕彭家门前流过。彭湃故居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河,原始建于清末,主楼双层,面宽3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子仿西式建筑,楼板加铺花砖。风火式山墙,总建面积266平方米。彭湃同志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代。彭湃的书斋“得趣书室”就在故居东侧。由于彭湃投身革命运动,彭家的家财家产和故居,都为革命作过贡献。《海丰文物志》中记载:1925年3月,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后,周恩来同志和革命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及加伦将军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海丰文物志》又记载:1925年6月,革命军回师广州,军阀陈炯明残部重陷海丰城,故居遭焚毁,只遗下墙基。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围墙加以保护。1962年7月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该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得趣书室)。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15万元按原貌重建,并陈列彭湃烈士生平文物展览。彭湃故居正以新的面貌公开开放,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瞻谒,也写下了许多优美诗词。

大彭家村

村庄由来据彭氏家谱记载,始祖彭子千于明洪武二年从四川省陇西县(今在甘肃省境内,当时属四川管辖)迁来。定居后以姓氏给村命名曰彭家。后来,为了与小彭家区别定名大彭家。村西南有古柘桑树一棵,树龄达500余年,至今仍枝繁叶茂,属国家保护古树,市志有记载。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北部,高平路以北,北邻许家村,东邻肖戈庄村,西邻焦家寨村。全村共有居民416户1453人,总耕地面积2712亩。

经济状况该村以第三产业和农业制种为经济发展重点。2005年经济总收入756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980元。

优势产业农业制种是我村经济增收亮点之一,石膏制品是我村的经济支柱。自1987年制作石膏天花板以来,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生产的石膏天花板销往省内外,目前从事该产业的人员达200余人,年增收200余万元。农业制种分为小麦制种和蔬菜制种,仅小麦制种一项,2006年增收10余万元。

社会事业2005年投资40余万元,高标准硬化了近千米的村中心街道。目前村内外的主要道路都得到了硬化。我村的固定电话数已达90%以上,移动电话户均1部以上。现有幼儿园1处,卫生室2处,文化教育中心(俱乐部)1处,文艺活动常年不断。

我村近年多次被评为先进村庄。

联系电话86-0532-82301676

大彭家村与焦家寨村、王木匠庄村、医官庄村、和平村、民二村、西景家庄村、民一村、大吴庄村、胜利村、韩丘村、杨家丘村、长庄村、张家疃村、田家庙村相邻。

2019年12月12日,大彭家村被授予2019年度山东省卫生村荣誉称号。

大彭家村附近有茶山风景区、高氏庄园、蓝树谷青少年世博园、三合山风景区、平度市云山镇等旅游景点,有马家沟芹菜、蟠桃大姜、大泽山葡萄、平度大花生、祝沟草莓等特产。

姓氏探源| 上下五千年 族脉源远长

一、郑氏溯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故此,了解自己姓氏的起源,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