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家谱是什么样的顺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孔孟家谱是什么样的顺序?,第1张

1、明初:

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2、明天启年间

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3、民国八年

“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4、现在

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这并非是孔孟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扩展资料:

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

-孔孟一家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王室后裔。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一作微仲衍)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嫡系先祖。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自孔父嘉之后,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从此孔氏在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he)为名],母亲是颜徵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人品出众,建立过两次战功,因曾单臂托住悬门让冲进城池的部队撤出而闻名。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即孟皮。孟皮脚有毛病,依当时礼仪不宜继嗣,于是又与年轻女子颜徵在野合而生孔子。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子母子也不为叔梁纥的正妻施氏所容,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及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他服了三年丧。

孔子十九岁时娶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丌官氏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孔鲤),字伯鱼。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

据《孔子家语》和《史记》记载,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

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孔子执政时,立即将扰乱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杀掉,以严肃法纪,因而名动一时,由此可看出孔子不是后世某些人认为的迂腐不堪的学究,而是敢作敢为但不暴虎冯河的伟丈夫。孔子执政仅三个月,就使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 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后来堕三都的行动未能最终成功,但对强公室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于是为了挤走孔子,送了上120匹良马和80名女乐给鲁国诸侯。鲁国国君沉溺于此,连续三天没有上朝,到了祭祀之日,忘了分祭肉(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孔子对鲁君大失所望,于是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孔子先后去了卫、宋、曹、齐、陈、蔡、楚等国。孔子虽然在各国都受到了尊重,但由于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秩序,要求和谐,爱惜民力的政治主张和当时诸侯追求的霸道格格不入,孔子始终未能得到重用从而实施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68岁回到鲁国,鲁国国君对孔子相当礼遇,但依旧没有重用孔子。

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但孔子之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后世。孔子因而在回到鲁国之后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动,一面继续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一面广收弟子,大规模的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教授弟子3000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

晚年,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颜回不幸早逝,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儿子孔鲤亦早逝,孔子在“道不行”和这一连串的打击之下,笔者猜测孔子的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农历二月十一日73岁时(72周岁)与世长辞。

孔子家谱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五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六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四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五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子、曾子、颜子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这三家的家谱与孔子家谱合称“通天家谱”,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在悠久历史里中华上下五千年,只有且有的孔 曾 孟  颜 所谓的“通天谱” 为这四姓。意思是普天之下这四姓,一种家谱只有。这四姓分别要讲开始要从  孟轲  孔丘 曾参  颜路 四大圣人,而所排的字辈这四家也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于国家民族无关,其实民族崇尚文化传统充分的表现出,对血脉传承重视的精神。这圣人之后是这四个姓,所以见到孔姓会低半筹其他三姓的,亚圣之后相对的孟于,颜 曾两姓一样低半筹。

所有的姓氏,在小的范围内都不混乱,比如在一个宗族或一个村子。而在大范围,一县一省乃至全国不混乱的少之又少。姓仲是从乱辈份的,小到一村,大到全国都能续上。因为自左以来姓仲不泛创家谱之人,代代相传,所以姓仲辈份从来不乱。

这要看家谱有没有规定与乱不乱息息相关。要是有辈分有明确的(即范字)的规定,都不会乱几十辈。要是没有范字规定,家行其辈,个行其名,族群无一而宗。那么五辈都出不了,也搞不懂谁是孙子谁是爷了。

比较讲究辈分的中国人,无论哪个姓氏,它们每一个都有一套规矩,都具有特色的辈分排序。不一样的姓氏,也各不相同排序的规范程度,这里面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地域发布越来越广,姓氏的人数越多,管理起来难度越大,也不容易沟通起来,也容易出乱子排辈分的话,来到中国时一位外国人也许会看见一种奇怪现象,一位小孩子喊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侄子,在我们国家事这种现象比较是平常的,要说原因也小孩子比中年人辈分大,而这也是辈分乱表现之一。

他们的祖先都有一定的联系。一提到孔姓,我们一定最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孔、颜、孟、曾这四个大姓都是与圣人有关。这四个姓的祖先分别指孔子,颜子,曾子与孟子,他们都是圣人。其中孔子是首圣。颜子是复圣,曾子是宗圣,孟子是亚圣。这四位圣人之间孔子是颜子和曾子的老师。孟子又是孔子的孙子的学生。我们也常常说,孔颜曾孟是一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出同门他们四大家共用一个通谱,所以他们会出现在一个族谱上面。孔子是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孔子是百家争鸣时鲁家学派的代表,他的弟子有着上千人其中著名的弟子颜渊就是颜子,曾参就是曾子。

这种不同姓氏的人出现在一个族谱的情况叫做通谱。一般是由皇帝封赐的,在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他给孔家钦定了谱系。其实不只是孟、颜、孟、曾这三个姓,他还与卜、冉、闵这三个姓共用的一个谱系,这是在清朝乾隆时期一位孔家钦定的续谱。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重大且深远的。各代皇帝都十分尊重儒学。据记载,汉代的汉高祖刘邦、唐代的李隆基到宋朝的宋真宗赵恒再到清朝的康熙皇帝都亲自去祭祀过孔子。

孔子是儒学大家十分注重伦理秩序,这又是由皇帝钦定的族谱,孔家也被称为按资论辈最讲究的家族。他们取名字要严格按照你的辈分,且按伦理来说,这四家还不能通婚。因为同姓不通婚,虽然这四家不同姓但通用一个族谱,如果通婚还是有悖于家族伦理的。虽然说这一套在现代可能不太适用 ,但在古代是要严格遵守的,不知道因为这个在古代又拆散了几对好姻缘呢。

孔孟家谱是什么样的顺序?

1、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2、明天启年间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
点击下载
上一篇:姜氏的起源下一篇:安姓是如何来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