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是怎样写的
现当代通常可以分为六大部分。
一、序
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通常情况下,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
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修订)参与人员、时间、为什么要修订;此次编码的依据是什么;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迁移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
总之,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三、人物志
其实一本家谱本身就是人物记录,但通常情况下,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画像、碑记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真,而以讹传讹。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有时只有一个世系表。
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用计算机中的术语,这种一对多的结构是“树”状结构,但实际中的往往会比较复杂。当一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会出现嗣出嗣入(通过过继、领养、送人)、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况下,仅有世系表的家谱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面对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能知道什么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表中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为一,也可以单列。我认为单列更好,因为合二为一,常常导致世系表过肥过大,查找一个成员的时候非常麻烦。
很多家谱中,世略只写到父名、娶妻、生子数及名字数,这样写虽然整体看上去挺规范,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这种信息。我认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但至少应该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这样不仅妻方家谱可以通过家谱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过自己家族查到女儿家族。
六、后记
后记写一些感想即可。
扩展资料:
族制开始形成:
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来约束族众。"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 "睦族"需赈济族人。修谱建祠,开办义学、义庄,耕种义田,管理祠产,家族活动自然多了起来。家谱的内容也逐渐由记载单一的血缘世系到比较全面记载家族的整体情况,内容愈来愈多,篇幅愈来愈大。不过,相对清代家谱而言,明代家谱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只有谱序、跋和世系图(表)。历史进入满清以后,家谱纂修数量骤增,内容不断增加。就总体情况而论,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一谱序。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
二谱例、谱论和目录。谱例又称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
学名儒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目录又称总目,说明该谱的卷数,每卷的主要内容。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指南,缘径方可探幽。
三恩纶录。又称恩荣录、褒颂、诰勅、赐谕、告身等。主要登载历代皇帝和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官员对家族成员封赠、褒奖文字,举凡勅书、诰命、上谕、御制碑文、祭文、赐匾等,靡不备载。
四记。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大多数家谱不仅有先祖像赞,还有列传,对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范者列传志行,包括节妇、烈女,附载年谱、寿序、墓志铭、祭文、行述、碑铭等。
五族规、家训。这是每部家谱必载的内容,要敬宗收族,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不行。族规、家训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传统的宗法内容外,还有诸如财产继承、婚姻纠纷、禁盗禁赌、封山禁林等。
六典制。包括冠礼、笄礼、婚礼、祭礼等,有的谱以仪礼统之,含仪文、丧礼的图式、器具和祭品的制作。还有的谱把祠规、祠产、义学、祀田的管理条例和契据也放在典制之内。
七墓图、墓志。墓图绘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志介绍墓主的生平和墓庐建置情况。湖南家谱特别重视墓图,不少家谱都将其单独列为一卷,有的甚至几卷、十几卷。
八派语。又称辈份诗、班行诗等,没有统一的名称,登载族人排行字辈,有的谱派行或称班次多达八十辈、一百辈。派语在谱中占的份量极小,但却极重要,是一个家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横向的、平行配合的关系。
九捐款、领谱名目。修谱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须大家捐资,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责任。领谱名目是族谱修完后发给各房各派的登记录。家谱是按房按派编号发放的,不能冒领。编号有的按"千字文",有的按八卦,有的按十二生肖,还有的以修谱宗旨编号,等等。
十世系图。湖南家谱有很多称垂丝图,顾名思义,喻世系子孙绵延不绝,似垂柳丝丝。图实为表,多采欧式,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称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清晰可考。有的谱分外世纪和内世纪。外世纪从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纪则以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或一派祖。
(十一)世系表。湖南多称齿录。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
清及清以后家谱的内容大体上如前所述,但并非千篇一律,没有统一的类目设置要求,只是互相参照。因此,不同家谱内容上有增有减,有分有合,但世系图、世系表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成其为"谱"了。
参考资料:
-族谱
族谱家谱格式:
一、谱序
有着自序,他序的区别。本谱续修的话,在收录新载的序外,以往修谱的旧序也应一并收入。有时为了增加家族的声望,还会另请名人为家谱作序,谱序有有些家谱中有“引”、“谱说”、“谱铭”、“谱券”等别称。
二、题辞
题辞并不是所有家谱中都含有,多数为前皇帝在位或名人为本家族或者家谱的题辞,一般会放在显眼的位置,为的是光宗耀祖和增加家族的名望。
三、恩荣
集中记载着历史的皇帝对于家族成员的褒奖,有的还有皇帝或者地方官员题写的牌匾,可以彰显祖德。
四、凡例
别称谱例,主要介绍谱书的编写体例、收录范围以及结构特点等。
五、图
明清时家谱的卷首,多数有图版,一般总有祖庙和祠堂、牧场等图。
六、节孝
宋代到明清,特别重视节孝,家族中有节妇孝子是家族的光荣,节孝很多都立在家谱首卷。
七、像赞
将本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模样,以此达到增加家族声望目的。
八、考
一个家族经历百年至千年,有事情不清楚时需考究,修谱时又需要写上,只得需要考究、考证。
九、世系
别称世表、世系表、世系图、根图,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血缘关系,是家谱的主要内容,通常五代一表。
十、世系录
是对世系表的解释,即是记录一个人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内容涵括家族信息过多,特别重生死和血统。
十一、派语
别称字辈,为的是记录族人的排行字语,尤其是在封建时代,家族排行都是有着一定寓意的。
十二、传记
它与世系录有些相似,差异是世系录的男性均有,但传记则是家族中有特殊事迹、丰功伟业等重要举措的人才能入传。
十三、宗规家训
它相当于是家族中的法规,内容比较宽泛,一般是为了律己、守法、齐家等方面,其中有规则,族人必须遵守其规则,另外有家训,是劝诫后人的内容。
十四、祠堂、坊墓
记录家族祠堂的历史和现状、神位等,以及家族祀地的管理及各墓地的分布和坐向。
十五、先世考辨
主要为叙述家族历史和始祖、支派等分布情况,尤其是本支的迁徙,定居等历史。
十六、志
家谱中较重要的内容之一,大多含义是家族中专门资料汇集的名称,由专门史而成。
十七、杂记
不收入或遗漏的内容都在此处叙述,多数为家族中的一些专门资料,范围广泛且杂乱,从族人争讼到合约等都囊括。
十八、文献
收录的均为家族先人的著述,包括家规、家训,有的全收入有的仅开目录。
十九、修谱姓氏
常包括的内容是:领衔编编纂人姓名和捐献经费人姓名,排列在谱末。
二十、五服图
五服是家族法规的重要依据,很多家谱后附五服图便是为了让族人重视和了解,不混乱。
二十一、余庆录
家谱在编修完成后,末尾常会留几页白纸,意味着子孙绵延。
二十二、领谱字号
为了防止家族家谱外传,家谱后都有着顺序号,然后再登记注册,再由家族人士认领字号、定期抽查。
全国·梁氏世谱三十二篇
(民国)梁焕奎编纂 民国 四年(1915)梁氏五橘堂刻本 二册国图(二部)
注:散居河南汝阳、江苏江宁、广西 临桂、湖南湘潭等地
六甲粱氏四修族谱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6、17 上图:3216
河北正定·梁氏族谱 (明)梁桥编 清康熙十九年(1680)刊本 四册中央民大
江苏赣榆·梁氏族谱不分卷 务本堂钞本 三册 江苏赣榆县档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梁氏第八次统修族谱十八卷 (清)耿荣安 梁体和编修清光绪三十年(19C)4)三箴堂活字本 十八册 国图注:封面、书口题《梁氏宗谱》
江苏江都·梁氏支谱一卷 (民国)梁瀚修民国 二十一年(1932)排印本 一册吉林大学
江都邗江·梁氏支谱不分卷 梁瀚修民国 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 一册上图:927366
浙江鄞县·甬上梁氏谱稿十卷 (民国)梁秉年 梁锡钻纂修民国九年(1920)稿本 一册 天一阁
浙江鄞县·梁氏家乘十卷
(民国)梁秉年初修民国 十一年(1922)排印本 吉林大学 美国
浙江鄞县·清源梁氏宗谱四卷 (民国)梁怀廉 梁睿祺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追远堂木活字本 二册 天一阁
浙江奉化·梁家墩梁氏宗谱四卷 (民国)朱绍莱纂修民国 五年(1916)追远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浙江黄岩·霓岙山东梁氏宗谱□□卷 (民国)陶梦松纂民国二年(1913)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首、卷1、2)
浙江平阳·平邑仪山八岱梁氏宗谱林公素纂修民国 二十八年(1939)木活字本一册 上图:3221
浙江鄞县·甬上梁氏家乘十卷梁秉年修民国 十二年(1923)铅印本二册
上图:JP581浙江嘉兴户南阳梁氏房谱不分卷
(清)梁文让修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写本 一册 增补至清道光间
上图:923154
安徽桐城·梁氏宗谱二十五卷末三卷
(民国)梁星五 梁耀祖等编民国 十三年(1924)大景堂木刻本安徽图(存卷1)
江西·信丰梁氏五修族谱不分卷 梁星垣修 民国 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二册 残本
上图:3230
江西·萍乡南源梁氏族谱不分卷 (清)梁柄魁修清光绪六年(1880)瑞露堂木活字本三册 残本上图:3219
福建泉州·诗山风坡梁氏宗谱十三卷 (清)梁成风等修清光绪十年(1884)刊本一册 台湾
福建浦城·梁氏合修族谱十卷 (清)梁以松梁以柏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豫章集贤堂木刻本 福建师大注:梁胜铭等创修于清同治七年
福建浦城·梁氏合修族谱十二卷
(民国)梁让德 梁清祥三修民国 二十六年(1937)浦城陈锦春印刷局石印本福建师大
河南登封·梁氏家谱不分卷 (清)梁学庠梁以化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梁氏木刻本河南图
河南·鄢陵粱氏家乘四卷 (清)梁瀚修民国三年(1914)石印本河南大学
湖北新洲·梁氏宗谱八卷 (民国)梁耀云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木刻本湖北新洲县新集乡李垮村
湖南·梁李族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梁树荣 梁炜纂修民国十二年(1923)五经堂木刻本七册 河北大学注:该族散居耒阳、常宁等地。谱创修于明万历间,此为七修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清同治间钞本 五册 日本 美国注:记事增至清光绪间
湖南长沙·梁氏支谱不分卷清安定堂钞本 四册 中山大学
湖南长沙·梁氏族谱九卷首一卷 (清)梁昌复等修清光绪十五年(1889)梁氏安定堂木活字本 六册南京大学
湖南长沙·梁氏三修族谱十二卷 (清)梁运熙梁运丁纂清宣统三年(1911)安定堂木刻本十二册 河北大学
湖南浏阳·梁氏族谱不分卷清学府堂木活字本 一册 残本记事至清咸丰间
上图:3223
湖南浏阳·浏东梁氏族谱清宣统二年(1910)学府堂木活字本三册存卷3、9—11
上图:3215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
(民国)梁佑庶 梁启(崔凹)纂修民国 二十一年(1932)本仁堂刻本十四册广东中山图注:封签作《乌石梁氏五修族谱》。谱首修于明万历十八年
湖南湘潭·中湘梁氏五修族谱十四卷梁佑陧等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本仁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存卷1、2、4、6—14书签题为乌石梁氏五修族谱 上图:3228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三修族谱清同治六年(1867)本仁堂木活字本三册存卷6、9、10
上图:3226
湖南湘潭·中湘后所梁氏四修族谱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本仁堂木活字本四册 存卷7—10 上图:3227
湖南湘潭·梁氏三修族谱清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2 记事至清光绪间上图:3224
湖南会同·粱氏七修合谱二十四卷 (民国)梁锡源编修民国十九年(1920)安定堂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
湖南常德·梁氏七修族谱三十六卷,首三卷梁赵奎修 1950年木活字本三十五册 存卷1— 10,12—35,卷首 上图:3229
湖南常德·梁氏族谱 (清)梁方柱等修清同治二年(1863)青云堂木活字本十八册存卷1、2、4、7—9、12— 16、18、20—23,卷首 四修本
上图:3225
湖南常德县梁氏五修族谱 梁基雍修民国 三十二年(1943)文明堂木活字本七册 存卷2、6、8、10、11、13,卷首 版心刻夏阳堂 书中参用四修谱旧序上图:3217
广东·粤东梁氏源流钞本 一册 首图
广东·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 九年(1920)广州正文堂刻本一册 广东中山图注:版心、扉页作《千乘侯祠全书》
广东·番禺黄埔梁氏家谱十卷
(清)梁寿曾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本 十册 美国
广东南雄·梁氏族谱一卷刊本广东恩平县档
广东佛山·梁氏家谱一卷
(清)梁礼昭订清光绪十一年(1885)写本广东佛山市博
广东中山·大榄梁氏族谱三卷
(民国)梁卓勋编民国 十四年(1925)中山聚文印务局铅印本 三册广东中山图
广东南海·梁氏支谱六卷首一卷
(清)梁九图纂清咸丰五年(1855)刻本 四册 广东中山图 广东佛山市博
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四卷
(清)梁颖稣总纂清光绪二年(1876)刻本 七册广东中山图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六卷外集三卷
(民国)梁乐章总纂民国 十三年(1924)广州东华印务局铅印本广东中山图日本 美国
广东·南海梁氏家谱四卷
(清)张彬文 张秀之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 四册 日本
广东·南海芦排梁氏家谱四卷
(清)梁纶修清宣统三年(1911)广州金璧斋刻本四册 科图 广东中山图中山大学
日本 美国
广东南海·石扶村头乡梁姓族谱不分卷
(民国)梁智镛编民国 十四年(1925)刊本 一册 美国
广东·南海泮塘梁衣德堂族谱不分卷
(民国)梁当年辑民国 十八年(1929)广州近安印务局铅印本 一册 中山图美国 注:又名《梁肇基公族谱》、《梁氏族谱》
广东南海·梁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梁德焕纂修民国 二十三年(1934)孝友堂铅印本一册广东中山图
广东·南海西樵梁氏家谱六卷外集三卷梁乐章纂民国十三年(1924)广州铅印本 九册
上图:92甲42——50
广东颐德·梁耀枢谱系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美国
广东顺德·歇马乡梁氏族谱十卷
(清)梁锡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广州宝珍楼刻本八册广东中山图广东顺德·梁氏家谱不分卷
(清)梁焕章 梁启元纂修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广东颗德·上澈乡粱氏族谱:梁瑞廷等编清光绪十三年(1887)永馨堂刻本一册存卷1
上图:JP580
广东台山·梁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梁榆材等修民国 十四年(1925)刊本美国
广东新会·梁氏家乘一卷
(民国)梁承熙等纂民国 二十七年(1938)刊本广东新会县档
广东新会·梁氏宗谱不分卷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记事至民国十四年。
广东阳江·鼍城梁氏家谱二卷
(民国)梁鸾翔等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广州留香斋印务局铅印本广东中山图(存卷1)
广东东莞·粱氏崇桂堂族谱十八卷
(清)梁梁玉主修清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 十八册 广东中山图注:梁友文首修于明洪武三年
广东东莞·弼教乡梁氏族谱二卷
(清)梁朝锡修清同治三年(1864)刻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广东东莞·梁氏崇桂堂族谱十卷
(清)梁活阶 梁朝泰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东莞蟹溪勤贻堂刻本 十册中山大学
广东云浮·泷东云浮梁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梁树勋等纂修民国 九年(1920)蕃昌堂铅印本美国(存卷2)
广东·四会姚沙梁氏宗谱十卷广东佛山市档
海南琼州·梁氏家谱梁开樘修民国 二年(1913)善善堂刻本 一册存卷1、2,卷首
上图:徐汇
海南·琼南梁氏家乘三卷
(民国)梁国栋纂民国 二年(1913)刻本 一册 上图
广西容县·梁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梁兆符撰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广西容县灵山乡仁勇村
广西·容县水里梁德宏公族谱不分卷
(民国)梁延新编辑民国 三十八年(1949)铅印本广东容县松山乡松山村
四川江津·梁氏族谱四卷附录二卷
(民国)梁映辉 梁进之等纂民国 十七年(1928)江津县梁氏宗祠石印本 五册四川重庆市图
陕西·三原梁氏恫谱一卷
(清)梁崔 梁承政等修清嘉庆九年(1804)修 清刻本辽宁图
梁氏宗谱不分卷清萃凤堂木活字本 二册 残本 记事至清光绪间
上图:3222
粱氏宗谱民国 敦厚堂木活字本 一册 残本
上图:3220
粱氏宗谱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一册 残本
上图:3218
粱氏族谱一卷 (明)梁纪纲纂修明万历刻本 一册 国图
圣堂梁氏族谱四卷 (明)梁瑶光撰明万历十二年(1584)刊本广东恩平县档
梁氏族谱一卷续四卷
(清)梁允植纂清康熙十九年(1680)梁氏刻本 四册 国图
粱氏族谱四卷 清光绪十八年(1892)梁氏青云堂木活字本 三册国图粱氏家谱清宣统间钞本 一册 国图
粱氏宗谱不分卷 (清)梁兴化纂修清钞本国图
国内有很多图书馆都收藏有吴越钱氏宗谱分全程不分卷这个家谱藏本,其中包括江苏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武汉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此外,湖北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等也收藏有该家谱的不同版本。
如果您需要查阅这个家谱的详细信息,可以通过相关的家谱网站或者图书馆的网站进行查询。
族谱是怎样写的
本文2023-10-10 01:11: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5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