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李氏家谱,希望知道家族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3收藏

我家李氏家谱,希望知道家族历史,第1张

李氏家谱好象比较乱你最好到 http://postbaiducom/fkz=85811263 这里仔细地看一下,应该可以找到你的答案

“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李姓分布地域遍布神州,史籍载李氏郡望存13个之多……。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李姓人多名望而作诗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可见唐代时期,李姓的分布已经很广了。时至当今,李姓更是遍布于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庞大的李氏家族,拥有众多的堂号和郡望。所谓“郡望”,是指长期居住在某一地而形成的家族祖地。郡望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从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李氏家族的主要分布。

史籍记载的李氏郡望有13个,它们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柳城李氏、略阳李氏、鸡田李氏、武威李氏、代北李氏、高丽李氏、范阳李氏、渤海李氏、西域李氏、河南李氏,还有一个是陇西徙京兆的李氏。

略阳李氏出自廪君之后,世居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汉末大乱,于是迁于汉中(今陕西汉中)杨车坂,号杨车邑。曹操定汉中,又从杨车坂再迁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南),以后便定居下来,故被称为略阳李氏。

略阳李氏家族是至将军李武时归魏而迁略阳的。李武生东羌猎将李慕,李慕生五子:辅、特、骧、庠、流。李辅,为骁骑大将军;二子李特,字元休,宣威将军、长乐乡侯,因其子李雄即帝位,而被迫谥景帝,庙号始祖;三子李骧为骁骑将军,以其子李寿即帝位,而被追谥为献帝;四子李庠,字元序,为威寇将军、杨泉亭侯;五子李流,字元通,为秦文王。

李特三子:始、荡、雄。李始为武威将军;李荡为骁骑将军;李雄,字仲隽,为位前将军,即帝位,国号蜀,在位36年,谥日武帝,庙号太宗。李荡有五子:班、(王含)、稚、(王午)、都。李班,字世文,袭帝位一年,而李雄之子李期杀之于殡宫;李(王含),为中领军,李稚为将军,皆死于氐人;李(王午)弃涪城奔晋都,为中宗所杀。

李雄有四子:越、期、霸、保。李越为建宁王、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李期,字世运,杀李班而自立,在位三年,骧子李寿废之为邛都县公,谥曰幽;李霸、李保皆不病而死。

李骧子李寿,字武考,废李期而自立,在位五年,谥昭文皇帝,庙号中宗。

李寿有三子:势、广、福。李势,字子仁,嗣父位,五年而国亡,晋封之为归义侯、广大将军、汉王,后因求为太弟而坐罪,贬临邛侯,自杀。

李寿弟李攸,为安北将军。

李流子李世,为位将军。

京兆,即首都,唐时为长安。陇西李氏后徙京兆者,是岷州刺史李嵩。李嵩生洮州刺史思恭;李思恭生钦;李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生晟;李晟字良器,德宗时为相,任太尉、司徒、中书令、西平王。李晟生有十二子:愿,为河中节度使;聪,为光禄寺主簿;(纟总),为太子中允;(孙心),为左神武大将军;(冯心),为右威卫大将军;恕,为光禄卿;宪,为岭南节度使;(朔心),为陈许节度使、左仆射、同平章事,平蔡功为多;懿,为渭南尉;听,字正思,为检校司徒、凉国公,生左神武将军琢;(其心),为右羽林将军;(殷心),为岚州刺史。

十三望李氏家族中,陇西和赵郡两支郡望名声最大,人口最众,今天下李氏多出自这两支郡望。

陇西和赵郡的荣耀甚早,秦、汉两朝将相辈出,至唐朝则显赫无比。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是来自当时的陇西,大唐帝国在290年之间,宗室本支日繁,有大房39房;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同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之后裔。赵郡李氏在唐朝一代总共出了17位宰相,文治武功,没人能比。据明代学者朱彝尊所说,赵郡李氏之族最大,甚至超过张、王、刘、赵等诸姓之上。

秦国的司徒李昙,其幼子李玑传下了赵郡房,其长子李崇传下了陇西房,赵郡房与陇西房同出一源,又各有所

李氏字辈谱100例(一)

1、湖北: 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

2、四川安岳: 华时应有,文才必仲,仁义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绪,世代荣昌;

3、四川安县: 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行,国德应有庆,世守常增培,孝顺绵基绪,诗书启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声;

4、江西: 光天化月照, 鸿先喜泰尧, 才发兴隆茂, 林应登文朝, 忠厚传家远, 开祥重得尊;

5、浙江仙居: 仁义礼智信, 天地元黄宇, 宙兰馨竹秀;

6、 有、芳、毓;

7、李煜同族: 大祖原安福,衡湘玉树连;

8、重庆涪凌: 万文登联国,弘世成福大, 伦常家齐治,山青永长安;

9、湖北当阳: 世时正宏大,光宗承荣昌,永远传家德,贤名达万方;

10、重庆梁平:汝名时闻,可仲彦仕,为善承宗,大光万世---金堂衍圣, 江佑开先,诗书继首,代启英贤;

11、陕西汉中:作、芳、树、阳、建;

12、 国、勋、业、秀、广;

13、福建: 正自大学继,洪儒道法传,时中国乃泰;

14、 俊发齐英启瑞祥,经伦华史庆贤良。国正家兴栋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5、湖茫李氏: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继美,声名必远扬;

16、四川威远:忠、仁、希、尚

17、湖北安陆:派衍陇西代象贤, 簪缨甲第庆缠绵 ,南宫归获超今古, 兆楚人文极万千;

18、 华国才猷真裕俊, 经邦读列可光前, 云初祖尔原同气, 源远流长百世传;

19、 常绍前光修德大 家声远振诗书长;

20、 国治家齐维尔克昌, 存心宽忍百世其长, 兴宗耀祖富贵永强, 继传忠义安吉宏扬;

21、山东海阳:仁、孔、作、树、超、知、忠、京;

22、四川岳池:文松逢先新林芳,时振飞继生元良,健代荣华永世昌;

23、山东莒县::元、东、实(钦)、成、作、山、明、永、秀;

24、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25、 万,清,绍,德,长;

26、山东青州:学、永、临、田、增、景、修;

27、辽宁: 咏云成文尚,空广生树久,洪世长积德,学中万国书;

28、江苏徐州:敦厚恒存,敬成自守;

29、四川: 其文忠福井,百万兴庭大,朝臣芳楚玉,治国定安邦;

30、湖北麻城:西开广达,文贤忠厚;

31、灯久光明,永怀道德;

32、桂、明、福、印;

33、安、永、怀、瑞、兴、启;

34、世守其业,继祖承德;

35、正大光明,修齐治平;

36、文学丕万世,永玉国鸿昌;

37、文守继兴世治廷永成希,春明毓殿英政东;

38、元向知本大, 文运振明新 ,学道恢仙泽, 存仁潜信真;

39、龙殿腾飞,屏翰洪广,俊美英奇,声名显达,简策昭垂。宽怀功厚,猛勇雄威,书谟典训,忠孝友魁,人文蔚起,世第永辉;

40、显、 万、 鸿、 清、 荣;

41、大田逢春玉,国辉久长开,德泽永世远,福禄自天来;

42、荣绍士汉孝,克明必本元,国邦朝山林,承;

43、文、朝、述、先、伟;

44、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45、人文未起,升朝辅正;

46、光良久远善 ,任孝一正方, 元启天开宗, 易长文明辉, 先绪克定大, 吉昌荣国邦;

47、原裕广崇兴,时青显达隆,贤良昭祖训,俊秀绍先忠,交慎缔;

48、桂荣盛昌茂,征应念仕升;

49、贵宗云朝春光庆 天道显昭崇典则 玉成才美期登用 大建文模转正直;

50、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绣高颖景-----顺继文明远,功崇振泽长,学科连步上,邦国永增光;

51、万代朝天子, 大圣尊周孔, 嘉言启世儒,弼教歌熙绩;

52、万代朝天子,金阶玉殿行,少年如有志,永远立功名;

53、方汝绍世孔,作树超智忠,昌书耀志用,庆辅昭继凤;

54、宏、世、开、庆、胜、玉、春;

55、西、腾、登、尚、忠;

56、仕文武国中尚元,金玉兴隆永帧祥,才汉豪杰显育秀,富贵英华大吉昌;

57、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58、方正端凝,启延宗庆,统承宏绪,基贤继盛,显扬先业,邦家之光,文章炳耀,永世其昌;

59、启、登、朝、正、大、光、明、宗、祖、德、承、世;

60、纯玉振金生,九学光显文,殿传明世焕,万芳清春;

61、令再仲常,仁定文德,昭仕承宗,源紫百千,祖代昌荣,安居永远,忠孝才良,万世光显,高曾衍庆,祠裔维蕃;

62、百世年千万,文武安邦守,于浩居中一,方知思可久,继序从兹发,科甲承诗斗,积善流泽远,齐家惟孝友;

63、上仲孟季、文治玄邦、世必有子、国应宗昌、远法近守、永正贤良、道崇德盛、厚笃伦常、恢弘先志、启迪辉光;

64、正、亮、先、仁、德;

65、山依益世雨,继学仰锦品。国公天水茂,元德振家声。大本先忠孝,从延发正音。诗书登甲第,礼仪习光兴;

66、英俊贤良泰,荣华富贵昌,首源应天远,世代永贞祥;

67、德、传、延、长、孝;

68、宝、玉、凤、振;

69、丰寿永德文,芳宝玉凤振;

70、元、枝、勋、在、锡;

71、新、宗、世、芳;

72、宏、承、贵、显、学、守、尊、光;

73、春之有永洪朝景-----------宗继守学兰克广世传;

74、仲、?、建、淑、长、朝、国、功、印、庆、鸿、志、然、松;

75、克、作、合、祥、金;

76、大、义、必、尚、尧、仁、中、和、恒、孝、本;

77、华源文师,宗祖仁庭,永达逢茂,先安帮国,存德本良,立忠尚正,手绍道学,世延浮应;

78、浴、师、宪、培、法、承、钦、敬、持、循、广;

79、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80、世光孟行(仁)廷延宣,明最仲念信(文)士兴,元时家声礼乐先,均(善)嗣尚彦思孔子,应居春景道贤良,运启光昌宗本大;

81、克、盛、书、孟、修(或振)、长(或锡)、洪、庆(或福)、瑞、广、祥、宗、传、道、希、殿、安、效、华、永、中、正、建、全、兆、清、祥;

82、珠火朝君文,友笃宽松云,文大创景馈,树柏尚元荣------正德由来远,忠臣作儒生;

83、全、万、凤、庆、国,建、富、继;

84、世、守、海、孝、存、灵、圣;

85、玉、春、守、俊;

86、洪、自、树、延、传、继、增、明、世、永、汇、清、泉;

87、生、有、日、月、星、辰、瑞;

88、朝、纲、世、登、永、吉、大、昌;

89、崇孝阳衡,文忠武烈,正大光明;

90、振、凤、玉、树、国、永;

91、流、芳、清、白、世;

92、月、成、兴、相、道;

93、克茂见兆增,树来延纪宗,永成世文明,续传焕之卿;

94、国文向其春,心正是子(瑞)荣,宗之必永胜,光大为家庭;

95、先、泽、远、志;

96、继厚传家广,兆德炎思昌;

97、显令维泽毓,昌世远延年,绪德思恩广,绍忠庆吉贤;

98、玉福学廷荣,芝兰百世昌,忠厚传家远,诗书礼义长;

99、一、之、承、国、庆;

100、正学先光大, 逢开世永成,茂盛生德秀,魁占上林时

参考资料:

http://postbaiducom/fkz=85811263

整个唐朝年间,著名的将领有很多,但大部分被后人熟知的将领都出自早唐或者晚唐,那今天准备和大家介绍一位唐朝中期的名将,他性格嫉恶如仇,敢于谏言,受人尊敬。在战场上,不畏艰险,善于鼓舞士气,为维护唐朝的大一统立有不世之功,也是无法替代的一位将才。史记对于他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真正的器伟雄才,那各位想知道这个人究竟是谁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名将李晟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年少成名、扬名立万。在唐朝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名将,他在年轻时并不算特别突出,官职也不算高,直到五十八岁时才一战成名,成为唐朝的柱石。如果没有这位名将的奋战,那么唐朝很有可能提前灭亡了。

此人就是唐朝中期的名将李晟!李晟出身将门,他善于骑射,身长六尺,勇敢绝伦。年轻时的李晟跟随节度使王忠嗣出击吐蕃,他一箭射中吐蕃的骁将,王忠嗣称赞他是万人敌。不过,李晟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直到后来,他在西北作战时,才屡立战功。

不过李晟遭到了上司的排挤,于是他来到了京城任职,代宗留居宿卫,为右神策都将。这时候的李晟虽然官职不算低,但根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功绩,如果没一场改变唐朝命运的叛乱,他根本无法获得后来的名望。唐德宗在位初期,与河北藩镇爆发战争,朝廷派李晟率领神策军与其他唐军会合,来平定叛乱。

可是唐军组织系统混乱,加上李晟手中兵力有限,所以在战场上陷入僵局。在清苑之战中,唐军战败,李晟所乘马连中流矢。就在河北战场毫无进展之时,唐朝的统治核心关中地区又爆发了一场叛乱!783年,泾原军途经长安时发生兵变,拥立朱泚为皇帝,唐德宗仓皇逃往奉天。

名震天下

此时的唐朝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叛军不断进攻奉天,一旦陷落,后果不堪设想。李晟得到消息后,立即率军返回关中勤王。可是李晟手中兵力有限,加上李抱真交给的六百泽潞兵,总共才有四千人。经过一路上的补充,返回关中后,李晟的军队达到了两万人。可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位前来的勤王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与叛军勾结,也造反了。

李晟率军经过一番血战,击败了两股叛军,成功收复长安,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唐王朝。唐德宗闻讯非常高兴,拜晟司徒,兼中书令,实封千户。之后,唐德宗又对李晟进行了一番赏赐,赐第永崇里、泾阳上田、延平门之林园、女乐一列。同时,唐德宗还亲自书写碑文,为李晟纪功,立于东渭桥,以示后世。

这一年,李晟五十八岁,他十八岁从军,征战沙场四十年,至此才算是名震天下,不仅挽救了唐朝,还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所谓功高震主,之后唐德宗有意打压李晟,削去了他的兵权。793年,李晟病死,终年六十七岁。唐德宗下诏百官临吊,他还亲自到城门去送葬。

早在789年,唐德宗就下诏将李晟的画像放在凌烟阁中。到了北宋年间,在武庙中供奉七十二位名将,其中就包括李晟。南宋诗人陆游写道: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李西平指的就是李晟,西平指的是他的爵位西平郡王。

窦乂

出自明朝人冯梦龙主编的《智囊全集》,被称为“唐朝扶风小儿”。据记载,他从种树开始,最后建立了“窛家店”,成为一代富商。现在常用来比喻白手起家,最后获得成功的企业家们

2原始积累

十三岁时,亲戚从任所安州带回来十几双的当地丝鞋,分送孩子们。大家都争抢挑拣,唯窦乂不动。等大家挑完,剩下一双,窦乂竞拜谢收下,将其拿到集市上换回五百钱,再去铁匠辅打制了两把小铲。这两把工具就是窦乂发财的起点。

个个人生平

五月初,榆钱黄熟、满城飞落。窦乂扫聚到榆钱十余斗,然后到对伯父说想“借庙院习业。”他的伯父是“检校工部尚书”,管的是“宫苑”、“闲厩”,“于嘉会坊有庙院”。伯父答应了他。窦乂则每天用两把小铲在院里挖沟、打水、浇灌,播种榆钱。等到秋天,长出小树苗一千万多株,高一尺多。到了第二年,榆树苗已长到三尺多高。窦乂间伐树苗,挑选枝条茁壮直挺的留下来。间伐下来的小榆树,共有一百多捆,粗二尺,每捆卖钱十多枚。第三年秋后,榆树苗有的已长成鸡蛋那么粗。窦乂又间伐榆柴二百多捆,卖后获利数倍。五年后,当年植种的小榆树苗已经长大成材。盖房屋用的椽材一千多根,卖得三四万钱。而造车的木料,超过一千多根。

一个十三岁小孩,面对亲戚送的礼物,竟然能在谦让之余,为自己赚得第一批工具,此一奇也。种树发财相当辛苦,扫聚榆钱、挖沟、打水、浇灌、间伐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显然不轻松,此二奇也。最让人称奇的是,他种树用的竟是“国有土地”,其借口竟是“到庙院读书”。初看匪夷所思,考诸今日国有资产之流失,不禁令人莞尔:此法乃一千多年前小儿所创,发财难乎哉?易乎哉?

4进入制造业

五年种树,积累下“原始资本”,窦乂可以玩儿大的了。

他购买蜀郡青麻布,雇人缝成小布袋。又购买新麻鞋几百双。他每天不离宗祠,召来各条街坊里巷市民家的小孩,发给这些小孩三张饼,十五文钱。再发给他们每人一只小布袋,让他们拣拾槐树籽。月余,收集槐树籽两车。又让小孩们拣拾破旧的麻鞋。每三双破旧麻鞋换一双新麻鞋。前来用旧麻鞋换取新麻鞋的人不计其数。几天后,就收换得旧麻鞋一千多双。西市买油靛几石,雇用厨役煮熬。又在坊门外买下几堆遗弃的碎瓦片,雇人在流水涧将泥滓洗去。

物履历

备好上述原料,窦乂置买了石嘴碓五具,锉碓三具。再按日计酬,雇人用锉碓锄切破麻鞋,用石嘴碓捣碎瓦片。再用疏布筛子筛过,和上槐子、油靛,让仆役们日夜不停地捣烂。待到捣成乳状,将它们做成长三尺以下,圆径三寸的长棒万余条,称为“法烛”。建中初年六月,连降大雨,薪贵如桂。窦乂将生产的“法烛”拿出来卖,每条百文。用它烧饭,火力比柴薪高一倍。由此“获利无数”。

窦乂再次让人称奇。首先,他从自己出力变为雇佣“小儿”“佣人”,把自己从“劳力者”变为“劳心者”,开始品尝“劳心者治人”的滋味。第二,他的技术发明简直就是后来“蜂窝煤”的先驱:将可燃物(槐子、旧麻鞋、油靛)与不可燃的骨料(碎瓦片)混合制成标准的“工业制品”,其热效能居然“与薪功倍”。最让人称奇的还是其经济思想,收集原料(槐树籽、旧麻鞋、油靛、碎瓦片),购买固定资产(石嘴碓、锉碓),制作产品(法烛)都是要花钱的,要算明白造出来的东西能卖掉,还能挣钱,这对一千多年前的人,殊非易事。

我们看到,窦乂已经从“个体户”演变成“制造业企业家”了,然而,他的路还没走完。

开发房地产

长安西市秤行的南边有“十余亩坳下潜污之地”,“为旗亭之内,众秽所聚”,成了倒放垃圾的地方。窦乂要买这块地方,其主人量也不量,收了三万文钱就走人。窦乂在水洼中立一木杆,杆顶挂一面小旗。再围绕着地沿塔起六七座临时小房,雇人制作煎饼、团子等食品。召呼小孩投掷石块、瓦片击木杆上面的小旗。击中的,奖给煎饼或团子吃。两街的小孩争相前来投掷。不到一个月,居然有上万人次来投掷石头、瓦块,池子迅速填满了。窦乂在填平的这块地皮上,建造了铺面房二十间。租出去,每天单房租就可以收取几千钱,获利甚多。这个地方由此得名“窦家店”,成了繁华市区。

成荣誉

就此,窦乂又成了房地产商,而且起步就是连片开发。同一片地方,在原主人的手里是垃圾污水坑,经窦乂运作就成了繁华市区,可见眼光之重要。今天成功的房地产商往往怪招迭出,可谁想出了将填坑变成孩子们的有奖游戏?这游戏严肃起来,就成了后来的范仲淹的“以工代赈”。

中郎将曹遂兴住崇贤里,庭院中一株大树紧靠窗户,枝叶遮挡住房的光线。曹想砍伐它又怕砸坏了堂屋。窦乂知道这件事后,要求将这株大树买下来,保证将它伐倒而不损坏曹家堂屋。曹遂兴大喜,只收五千文钱,将树卖给窦乂。窦乂买下这株大树后,跟伐树的匠人商议,采取从梢到根砍伐的方法,将其伐成每段二尺多长的若干木段。结果,既避免了砸坏堂屋,又从中挑选出好材,雇匠人制成数百套赌具,在自己的商行中出卖,“计利百余倍”。

至此,已经很难说窦乂从事的是制造业还是房地产业。他显然改善了曹家的住宅,获得的报酬却是低价的木料,将此木料制成赌具出售,由此获利。从一棵碍事的大树到巨大的利润,仅凭自眼力而已。由此,我们看到一个商人或企业家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发现潜在利润的能力。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妄臆室中之藏,圣也”。在窦乂的年代,最大的“室中之藏”在官家。靠“国有资产流失”起步的他,当然很快就会留意于此。

以人为本

太尉李晟住宅边有一座“凶宅”,窦乂将它买了下来。四周筑上围墙,拆去房屋,准备辟成耕地。李晟想买下窦乂的这块地,建造一座球场。窦乂不卖,说:“某自有所要”。待到李晟又承受新的皇恩时,窦乂带着房契去见太尉李晟。说:“某本置此宅,欲与亲戚居之。恐俯逼太尉甲第,贫贱之人,固难安矣。某所见此地宽闲,其中可以为戏马。今献元契,伏惟府赐照纳。”要将此地献出。李晟非常高兴。私下对窦乂说:“不要某微力乎?”窦乂说:“我没敢有这个奢望。但是日后有什么急着要办的事情,我再来找太尉您。”

典事迹

随后,窦乂在京城长安的东西两个集市上,选了五六个“大商产巨万者”,问他们:“你们有没有孩子想当官?”这些富商们听了后非常高兴,说:“老窦够哥们!”于是,窦乂带着这些富商们的孩子的名氏简历去拜见李晟,说是自己亲朋好友的孩子。李晟高兴地答应下来,都给安排在各道“膏腴之地”任重职。结果,窦乂从这些富商们那里“获钱数万”。

这是一个“钱权交易”的典型案例,不知当时的纪委(好像叫“监察御史”什么的)为何没查它。其实在窦乂的眼里,重要的是太尉李晟背后的利润,这利润不但高官背后有,贫如乞丐者背后也有。

有个叫米亮的胡人,流落在街头。窦义周济他整整七年。一天米亮来见他。鼓动他买下一处房舍。写房契这天,米亮对窦乂悄悄说:“我擅长鉴别玉石,这家屋内有一块捣衣石,其实是一块于阗玉!”窦乂召来一位玉工,让他鉴定一下。玉工大惊:“此奇货也”。于是,窦乂雇来玉工将这块捣衣玉石加工成腰带扣板,卖钱几百贯,又加工成盒子,执带头尾等各种东西,卖得钱几十万贯。之后窦乂将这座宅院,连同房契一块儿赠送给米亮,让他有个居住的地方,算做对米亮的酬谢。

窦义经商,到此实际已是在经营人。发现各人背后的潜在利润,乃至令人自动为你寻找利润。以人为本,此乃真商人也。窦义从种植业起步,历经制造业、房地产业直至经营人,走完了从顽童到商人的历程。回想“三家村札记”中那个妄想靠蛋、鸡循环发财的故事,岂不连门都没入?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朝宰相、军事家。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坊、商华兵马副元帅。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李晟性疾恶,临下明,善知部下之长;敢犯言直谏,尽大臣之节;治军严明,赏罚必信。在作战指挥上,不畏强敌,善激励士气,团结友军,谋定后战,身先士卒,临敌应变,政治攻心与军事打击并用,因而能克复长安,立不世之功。史书称他器伟雄才,长于应变,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晟墓在今陕西省高陵县白象村渭水桥北端偏东处,即当年平定朱时驻军之地。冢为圆锥形夯土堆,高5米,直径15米,现距渭水仅25米,部分墓道已陷落渭水中。墓前原有石碑一通,裴度撰文,柳公权书字,俗称三绝碑。明代为防止碑身掉于渭水中,已迁碑于冢西北约200米处,迄今完整。墓前尚有明清时修墓冢碑三通,另有明刻石狮一对。

李晟

名将李晟之子唐朝将领。亦作李昕,字正思。洮州临潭(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名将李晟之子。幼随父在军旅,初荫授太常寺协律郎,迁神策行营兵马使、安州(今浙江省德清县境内)刺史等职。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 年)五月,以功授检校左散骑常侍、夏州刺史、夏绥银宥节度使。元和十五年(820 年)六月,任灵州大都督府长使、灵盐节度使。宁夏境内有引黄灌渠名光禄渠,已废塞多年。李听重新修复,疏浚此渠,得以灌溉良田千余顷,发展了屯田,节省了从内地向边关转饷的开支与劳苦,后世赖其饶”,记功加授检校工部尚书。转羽林将军、兵部尚书。

孔夫子旧书网——搜索家谱——线装图书即可。

孔夫子网上的家谱明细

1、民国甲子年冬月《庆源詹氏柔房家谱稿》三十六世起至四十世止/士鎏支接记/时公房/士铎支起清派/士铎支起洵派

作者:庆源詹氏柔房家谱稿

出版人:毛笔书写

年代:民国甲子年冬月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钞写本

尺寸:长198宽275(cm)

册数:1

2、唐西平忠武王李晟始祖家谱一套 李曾氏宗谱( 1至20卷全) 光绪12年 全国独一套

3、家谱:蔡氏宗谱绵字(卷六、圻州分俊公支舜公世系,品自定)(22693)作者:树德堂

出版人:树德堂

年代:民国 (1911-1949)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铅印

尺寸:长29宽175(cm)

册数:1

  李晟是唐代中期名将,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 历史 上李晟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李晟的简介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朝宰相、 军事 家。 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 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 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李晟的 故事

 万人敌

 李晟随王忠嗣攻打吐蕃,遇到一吐蕃猛将守城抵抗,唐军伤亡很大。王忠嗣大怒,召集军中善射的士卒。李晟应召而去,一箭射死蕃将,三军振奋。王忠嗣厚加劳赏,抚着李晟的背道:“此 万人敌也。”

 锦裘督战

 李晟每次作战都要穿锦绣皮衣、戴绣花彩帽,在阵前指挥。李怀光告诫李晟道:“大将应该稳重,穿的这么惹眼,不是给敌人做靶子吗”李晟道:“我长期在泾原,兵将都很敬畏我,我就是想让他们认出我来,这样他们就会害怕。”

 慕效前贤

 李晟在凤翔任职时,曾对僚佐们道:“ 魏征因为直言进谏,让太宗取得超过 尧舜的业绩,真是忠臣啊!我真仰慕他。” 行军司马李叔度道:“那是文官的职分,您功高德厚,怎么还追求这些呢”李晟郑重严肃地道:“你说错了,我有幸担任将相,如果因明哲保身不说话,这难道是皇帝所需要的臣子吗”李叔度大惭。因此,李晟每次上朝,对答皇帝,都忠诚正直地尽到大臣的节操,不曾居功自傲锋芒毕露。

 惧怕文士

 李晟与张延赏不和。吐蕃离间李晟与朝廷的关系,张延赏等也在朝中诋毁。李晟听说后,整日哭泣,双目红肿,将儿子全部派到长安为质,又上表要求削发为僧。不久,李晟回朝,又以足疾为名,要求辞去节度使的职务,皇帝没有允许。在宰相韩滉等人的调解下,李晟与张延赏结为兄弟,又推荐张延赏为宰相。后来,李晟欲与张延赏结为亲家,张延赏没有答应。李晟感慨道:“武夫性子直爽,喝一顿酒什么怨恨都没有了。文士就不一样了,表面上虽然和解了,但仍然放在心中。我怎么能不惧怕文士呢”

 西平礼法

 李晟的女儿嫁给吏部侍郎 崔枢为妻。一次李晟做寿,其女前来庆贺。酒宴中,一个侍女来到女儿身旁耳语几句,女儿退席而去,不久又回到宴席上。李晟问女儿何事,女儿答道:“昨晚婆婆身体不适,我派人回去照顾了。”李晟怒斥道:“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女儿!你婆婆病了,你作为媳妇不在家侍奉,反而来为父亲祝寿。我有你这种女儿,还做什么寿!”李晟当下命女儿马上回家,自己随后也前往崔家问候,并因没有 教育 好女儿而道歉。

李晟的历史评价

 李适:① 且功与时并,才为代生,苟蕴其材,遇其时,尊主庇人,何代不有在中宗则桓颜范等著匡戴之绩,在元宗则刘幽求等申翼奉之勋,在肃宗、代宗则郭子仪等扫殄氛祲。今则李晟等保宁朕躬,咸尽力肆勤,光复宗祏。 ② 宏济患难,保佑王室;扫荡氛祲,廓清上京。忠诚感於人神,功业施於社稷,匡时定乱,实赖元勋。 ③ 希代特生,乘时间出,高明禀忠厚之桢,(阙)故得拥是旄幢,徇於封略,旋师中冀,讨孽上京。一鼓而凶魁电窜,皇居乃正,清庙重安,大效展於邦家,大惠孚於黎庶。 ④ 天授明德,为时栋梁,膺期挺生,佐理戡难,作我英宰,保大定功。浑忠义以居心,等夷险以为体,魏郊伐叛,申肃杀之威;汉苑摧凶,树廓清之效。宫城遂复,庙社攸安,三辅释涂炭之忧,万国允朝宗之愿。及夫藩镇岐下,黎献昭苏,踔威棱於接境,阜农耕於夷壤。钦若朝政,櫜戢干戈,弼予一人,永清四裔。 ⑤ 建中四祀,寇发上京,暴蔑人神,僣称名器,则有若西平王晟等翦灭大憝,廓清中区。……晟有兴运之略,有匪躬之诚,有定乱之勋,有禁暴之德。……国危能安,军胜能整,古所谓卫社稷者,晟其当之。

 李纯:① 间代英贤,自天忠勇。迈济时之宏算,抱经武之长材,贯以丹诚,协于一德。尝遭屯难之际,著戡定之功,鲸鲵既歼,宫庙斯复。 ② 赠太师晟,识精韬钤,神假雄武,建中寇孽,躬践忧虞。垂饵虎狼,致威樽俎,刷宫庙之尘秽,回日月之光辉。

 陆贽:① 沈肃有勇,坚明能断。闻难感愤,誓军徂征,诚激於衷,义形於色。自河之右,万里济师,殷然雷奔,大盗慑骇。……蓄锐养士,深垒固军,以谋吞元凶,以义纠群帅。躬擐甲胄,率先启行,布忠信为军声,持义烈为战器。廓清氛沴,宁复皇都,宗庙载安,宇宙斯泰。佐予兴运,时乃茂功。 ② 励精刚之操,体博大之德。适时变通,而大节不夺;虚受广纳,而独断自明。奉法以身,推功以下,众无犯命,人用乐从。怀德畏威,令行禁止。誓群帅於危疑之际,驻孤军於板荡之中。气凌风悖诚动天地,一鼓而凶徒折北,再驾而都邑廓清。师皆如归,人不知战,再安社稷,功格皇天。

 尚结赞:唐之名将,李晟与马燧、浑瑊耳。不去三人,必为我忧。

 赵元一:李公晟,电扫关中,欃枪已灭,风行草靡;车轨攸同。凶党伏诛,枝叶皆尽;逆人之迹,并令削除。天府神都,咸称万岁。……李公一清宫掖,德比伊、周;再殄凶渠,功超卫、霍。

 吕温:许叔冀之保灵昌,李光弼之全河阳,李晟之收复京邑,皆以兵一,而建大功。

 皮日休:吾爱李太尉,崛起定中原。骁雄十万兵,四面围国门。一战取王畿,一叱散妖氛。乘舆既反正,凶竖争亡魂。巍巍柱天功,荡荡盖世勋。仁于曹孟德,勇过霍。

 石敬瑭:西平王昔在德宗皇帝幸梁洋之岁,而有保定大功中兴返正扶持社稷之力,载诸史氏,予嘉乃德,曰笃不忘。

 刘昫:忠于事君,长于应变,诚一代之贤将也。观恒山之役,立谈释二帅之憾;泾师之乱,号哭赴奉天之危,可不为忠义乎!对白华之进军,知平凉之必诈,沮星变之议,移渭桥之军,可不为应变乎!解带结孝忠之心,请婚释延赏之怨,嫉恶有楚琳之请,惩乱行希鉴之诛,可不为明于决断乎!而德宗皇帝听断不明,无人君之量,俾功臣困谗慝之口,奸人秉衡石之权,丁琼之言,诚堪太息。虽龊龊刻渭桥之石,区区赐烟阁之铭,亦何心哉!

 欧阳修:晟之屯东渭桥也,朱泚盗京师,李怀光反咸阳,河北三叛相王,李纳猘河南,李希烈讧郑、汳。晟无积赀输粮,提孤军抗群贼,身佩安危而气不少衰者,徒以忠谊感人,故豪英乐为之死耳。至师入长安而人不知,虽三王之佐,无进其能,可谓仁义将矣!呜呼,功能存社祏,不能见信于庸主,卒夺其兵,哀哉!虽然,功盖 天下 者,惟退祸可以免。四子世似其劳,是宜有后哉。

 李惟清:臣闻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郭子仪、李晟,西北望而畏之。

 陆游: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文天祥:李 公文 武孰能传,勋业声华遍九州。一片忠心照日月,万方民社奠春秋。

 罗贯中:李晟推功于下,而引咎归已,此固哲人之所为,而晟能之。宜其孤忠独立,而追踪汾阳也。

 王世贞:李西平渭桥之役,以一旅弱师介于二鸱虏之间,卒能收强励激以成补天浴日之烈,此非特其忠志强忍殊也,葢亦有精思焉。夫西平之一决,隃于郭汾阳多矣。然其量稍隘、意稍满,故轻发于后贵之延赏,而卒为其所制。延赏虽忮,非鱼朝恩、元载比也,以为西平之处延赏,不若汾阳之处朝恩、元载也。

 王夫之:① 李抱真得武俊之要领而示之以诚;李晟蔑视怀光之反,而安据渭桥,不为妄动;皆能忍暴集之奔湍,坚以俟其归壑者也。有臣如此,贼不足平矣。② 德宗抑有李晟、浑瑊、马燧之赤心为用,故李怀光虽叛,不敢逼上而屏迹于河中。

 康熙帝:李晟虽遭谗间,不能坦然自信,则亦未尝学问之故也。凡人臣善处功名者不多。概见惟在帝王加意保全之,斯可得善始善终耳。

 蔡东藩:若夫李晟、浑瑊、马燧,为唐德宗时三大名将,晟知吐蕃之难信,不宜与和,而瑊与燧皆未曾料及,是晟之智烛几先,固非二人所可逮者。

首先声明,这里的全是本人从《中国通史》逐页记录下来,绝对不是从网站上复制来的。可以说是本人原创。由于时间仓促,有些地方还不怎么详尽,见谅。

唐朝(618-907)

武德元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等人缢杀了隋炀帝。从四月到五月,代王侑被迫让位,李渊表面辞让,群臣劝进,经过几次反复,李渊自认为已经是名正言顺了,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就是唐高祖。

武德(619年)二年:唐朝平定了河西;唐高祖初定租、庸、调法,规定在限额之外,“不得横有调敛”。

武德三年(620):唐朝平定刘武周。

武德四年(621):唐朝败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统一了中原、河北一带;同年九月,沿江东下,进攻割据于江陵(今湖北荆沙)的萧铣,萧铣投降,又统一了长江中游与岭南一带;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以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勗、于志宁、苏世长、薛顺、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

武德六年(623),平阳公主去世

武德七年(624):唐军镇压了辅公祏起义,统一了长江下游;实行均田制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八月,唐高祖被迫让位,秦王李世民做了皇帝,就是唐太宗

贞观元年(627),山东大旱,免当年租赋。

贞观二年(628):打败割据于朔方(郡治在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的梁师都,全国统一;关中旱灾,有卖子为生者,唐太宗命出御府金帛代为赎回;

贞观三年(629):免关中二年租税,关东给复一年;唐太宗派李靖、李绩率军十多万人,分道出击突厥,消灭了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贞观三年(629)魏徵即以秘书监参知国政,进封郑国公。贞观三年(629)月间,高僧玄奘西行

贞观四年(630),“四夷君长诣阙请”唐太宗为“天可汗”。

贞观五年(631),李治封晋王。

贞观八年(634):唐太宗又遣大军进攻吐谷浑,获取全胜,解除了对河西各州的威胁

贞观九年634),唐高祖五月庚子,唐高祖病卒,年七十

贞观十年(636):唐太宗又在全国设置六百三十四个军府,仅关内就有二百六十一府

贞观十一年(637):当武则天十四岁时,被太宗召入宫中,立为才人。

贞观十四年(640)十月,吐蕃禄东赞到达长安

贞观十五年(641)一月,文成公主入藏,唐朝与吐蕃联姻

贞观十六年(642)七月十七日,魏徵病卒。时年六十四。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陪葬昭陵。

贞观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被废,文德皇后之兄长孙无忌竭力称赞晋王李治“仁孝”,太宗遂立其为太子。

贞观十八年(644),玄奘在长安郊外玉华寺圆寂

贞观十九年(645)正月,玄奘终于回到了长安

贞观二十一年(647):诸酋长自称“唐民”,要求“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一道,谓之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岁贡貂皮以充租赋,仍请能属文人,使为表疏”。唐太宗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贞观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龄病卒,享年七十岁。为了深切悼念他,唐太宗特废朝三日,册赠太尉、并州都督,谥曰文昭。贞观二十二年(648),孔颖达病逝,终年七十五岁,赠太常卿,谥曰宪,并赐予陪葬昭陵的恩典。

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五月驾崩,时年五十二,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四月二十三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岁。唐太宗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永徽六年(655):十月,高宗不再考虑元老派的反对,下诏废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则天为后,皇后正式易人。不仅如此,长孙无忌、褚遂良又先后被贬官。

显庆三年(658),褚遂良死于爱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

显庆四年(659)七月,长孙无忌于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被逼自杀

显庆五年(660)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则天乘机插手政治,开始参与国家大事。

上元三年(676)诗人王勃再次前往交趾探望父亲。在渡南海时,不幸溺水,被人救起后,心悸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约在调露二年(680年)前后,诗人卢照邻自沉颍水而死,结束了悲惨的生涯。永隆元年(680),章怀太子李贤被废 ,李显立为皇太子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病死,中宗李显即位,尊武则天为皇太后,实际上一切政事均由武则天定夺,中宗只不过是个傀儡。同年,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另立豫王旦为皇帝,是为睿宗

光宅元年(684):武则天命其异母兄之子武承嗣为礼部尚书,很快又为宰相;李敬业自称匡复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以匡复庐陵王为号召,很快聚集十余万人,发布檄文,公开讨伐武则天,战争不到五十天被武则天平息。

垂拱四年(688):唐宗室于七月开始酝酿起兵反对武则天。参与这次反武斗争的有:豫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刺史越王李贞(太宗第八子)、绛州(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刺史韩王李元嘉(高祖第十一子)、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益都)刺史霍王李元轨(高祖第十四子)、邢州(治所在今河北邢台)刺史鲁王李灵夔(高祖第十九子)、通州(治所在今四川达县)刺史黄公李撰(元嘉子)、金州(治所在今陕西安康)刺史江都王李绪(元轨子)、博州(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刺史琅邪王李冲(李贞子)等。八月,琅邪王李冲开始募兵,同时,分别通知韩王元嘉、霍王元轨、鲁王灵夔、越王贞等,立即起兵,共趋神都。武则天针锋相对,速派左金吾将军丘神绩统兵进讨。但很快惨败。

武周皇朝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改唐为周。自己又加尊号称“圣神皇帝”,把睿宗改称皇嗣,赐其姓武。又立武氏七庙于神都。武则天开创先例,成为女皇帝了。

约在长寿二年(693)杨炯死于盈川令任上。时年约四十四岁。

(701),李白出世

(702)陈子昂忧愤而死,终年四十二岁

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病重;同年,宰相张柬之、司刑少卿桓彦范、袁恕己,中台右丞敬晖拥兵入宫,杀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迫使武则天传位于中宗。中宗尊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复国号曰“唐”,改神都为东都。

景龙元年(707)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发动兵变,杀死武三思、武崇训及其同党十余人。由于兵力不强,很快失败,李多祚被杀,太子走终南山,最后为左右所杀。

景云元年(710)六月,韦后与安乐公主密谋策划,毒死中宗。李重茂(中宗子)先被立为太子,后即皇帝位(殇帝),尊韦后为皇太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又迫使殇帝让位于相王李旦,恢复了睿宗的帝位,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景云三年(712)八月,太子李隆基即位,是为玄宗,尊睿宗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杜甫降世。

先天二年(713)七月,玄宗尽杀太平公主同党,赐太平公主死于家中。十二月改元开元

开元二年(714),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议,命伪妄僧尼还俗者一万二千多人,同时,还不准再建佛寺

开元三年(715)到四年(716),山东发生蝗虫灾害

开元四年(716),玄宗立即召集县令,以“理人策”进行考试,结果有45人不合格被罢官

(721)姚崇卒,享年七十二岁

开元二十一年(733),韩休为宰相

开元二十八年(740),全国户数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数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零九,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于翰林院中待诏供奉

玄宗在天宝六载(747)把天下所有的贡物都赏赐给李林甫

天宝八年(749),全国各地存粮共有九千六百零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

天宝九载(750)十月玄宗赐杨钊名国忠

天宝十四载(755)二月,安禄山要求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替汉将,吏部侍郎韦见素与杨国忠坚决反对,玄宗派宦官辅璆琳到范阳去观察安禄山的动静,安禄山对辅璆琳行贿,辅璆琳回京对玄宗盛言安禄山竭忠奉国,没有二心。这时,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使杨国忠颇感不安。于是,杨国忠、韦见素又建议把三镇节度使由三人分担,以便削弱安禄山的兵权,玄宗也未采纳。六月、七月,玄宗两次手诏安禄山赴京,他均置之不理。十一月,安禄山伪称“奉命讨伐杨国忠”,率十五万众,号二十万,造反于范阳。

至德元年(756)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六月,玄宗急于打败叛军,收复洛阳,遂命哥舒翰出关东进。同年,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在佛堂前的梨树下,经六军将士验明已死后,将尸体埋在西郭外一里多远的道路北坎下,杨贵妃时年三十八岁。同年七月,李亨即位于灵武,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庙号肃宗

至德二年(757)二月,郭子仪率部从洛交进攻冯翊县,继又攻取河东。四月,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元帅为皇子李俶),继续讨伐叛军。九月,郭子仪率唐军十五万之众,收复长安

乾元元年(758)九月,肃宗调动九个节度使的数十万兵力进攻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李豫被立为皇太子。

乾元二年(759)三月,唐军与史思明军展开激战。双方均遭重大损失,史思明杀安庆绪,引兵还范阳,自称大燕皇帝。唐军九节度使各自退回,郭子仪被命为东畿、山东、河东诸道元帅,权知东京留守。

上元二年(761)二月,史思明欲西破潼关,受阻后退回永宁(今河南洛宁)。这时,史思明长子史朝义利用一些将领对史思明的不满情绪,策动兵变,杀史思明,自己继位称帝。上元二年(761),王维病卒。终年六十一岁

宝应元年(762)肃宗驾崩,唐肃宗长子李豫即位,庙号唐代宗。十月,新即位的代宗(四月即位)命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副元帅,继续平定叛军。宝应元年(762),住绛州的朔方军发生兵变,主帅李国贞被杀。“诗仙”李白

卒。

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败走莫州(治所在今河北雄县南),其部将田承嗣赶走史朝义,自己降唐。史朝义走投无路,自缢于林中。至此,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才被平定。广德元年(763)九月,吐蕃又大举东进

广德二年(764):八月大将李光弼卒于徐州。享年五十七岁。赠官太保,谥曰武穆。广德二年(764)李适被立为太子

永泰元年(765)九月,仆固怀恩勾结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等数十万众再次东进

大历四年(769),吐蕃进犯灵州,当时李抱玉镇守凤翔,任命李晟为右军都将,李抱玉让他率领五千士兵抵抗吐蕃

大历五年(770)冬,“诗圣”杜甫死于船上。

(772):白居易诞生。

大历十四年(779)唐代宗驾崩。唐代宗长子李适(kuo)即位,为唐德宗。同年,唐德宗长子李诵被立为太子。

建中二年(781):六月十四日唐大将郭子仪卒,时年八十五岁

建中三年(782),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

兴元元年(784),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斗值钱五百;及滉米至,减五之四”。兴元元年(784)四月,唐德宗加任李晟为鄜坊、京畿、渭北、商华副元帅。

贞元元年(785):唐大臣,书法家颜真卿被李希烈缢死,时年七十七岁。同年,书法家怀素和尚去世。

贞元二年(786),“关中仓廪竭”,禁军相呼于道曰:“拘吾于军而不给粮,吾罪人也!”

贞元九年(793)八月李晟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德宗亲临吊祭,废朝五日,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追赠为太师。

永贞元年(805)正月唐德宗驾崩,顺宗李诵在病中即位,改元永贞。四月,广陵王李纯册为皇太子,七月乙未,“权勾当军国政事”。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结部分官僚和藩镇,逼其退位,传位于太子李纯,贬王伾等人,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唐宪宗。

元和元年(806):西川节度使刘辟就进行叛乱

元和三年(808),宪宗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对策中极力指责时政之失。主持考试的吏部员外郎韦贯之对牛僧孺、李宗闵大加称赞。但由于宰相李吉甫的反对,韦贯之等人都被贬官。这可以说是朋党之争的开端。

元和七年(812),杜佑因病,累表求退,宪宗不得已许之。杜佑就在这年冬天逝世,终年七十八岁,赠太傅,谥曰安简。元和七年(812年)李宥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恒。

元和九年(814)九月,彰义(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自掌兵权。朝廷遣使吊祭,他拒而不纳,继又举兵叛乱,威胁东都。第二年正月,宪宗决定对淮西用兵。元和九年(814)十月李吉甫死,其子李德裕继续与牛僧孺、李宗闵持对立态度,朋党之争也就愈演愈烈了

元和十二年(817)七月,宪宗命自愿亲赴前线的裴度(征讨李师道)以宰相兼彰义节度使

元和十四年(819)七月,宣武节度使韩弘入朝,并两次贡献大量绢帛、金银、马匹,要求留在京师。元和十四年(819)十月,柳宗元卒于柳州

元和十五年(820),唐宪宗被宦官陈弘正杀害,享年43岁

长庆元年(821):唐穆宗李恒即位。

长庆四年(824):唐穆宗驾崩,享年30岁。同年,唐穆宗长子唐敬宗李湛即位。

韩愈卒,终年五十七。

宝历三年(826):唐敬宗为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死后谥号为睿武昭愍孝皇帝。同年唐穆宗二子,唐敬宗之弟李昂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为唐文宗。

太和五年(831)九月,吐蕃维州(今四川汶川西北)副使悉怛谋率众奔赴成都,向唐投降。

太和九年(835)十一月:大臣李训引诱宦官参观所谓“甘露”,企图将其一举消灭,但事情败露,反而导致宦官大肆屠杀朝官,史称“甘露之变”。

开成五年(840):唐文宗抑郁病死,死后谥号为元圣昭献孝皇帝。

会昌元年(841):唐武宗李炎登基。

会昌三年(843)六月,大宦官仇士良年老离职

会昌五年(846):白居易卒,年七十五

会昌六年(847):唐武宗被道士上供的长寿丹毒死。李炎的叔叔李忱被迎回长安登基做皇帝,是为唐宣宗。

大中十三年(859)唐宣宗去世,享年50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十二月,农民裘甫率领一百来人发动起义。

咸通元年(860):唐宣宗长子李漼即位,是为唐懿宗。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废弃唐朝皇帝的年号,改元“罗平”,铸印“天平”,建立了农民政权。同年被浙东观察使王式击败。

咸通六年(865)书法家柳公权去世,终年八十八岁。追赠为太子太师。

咸通九年(868)七月:庞勋起义爆发

咸通十年(869)八月:起义失败。

咸通十四年(873)三月,懿宗派人到法门寺迎佛骨。同年,宦官拥立唐懿宗第五子李儇为帝,即唐僖宗。

乾符二年(875)五月,濮州(治所在今山东鄄城东北)人王仙芝于濮阳(河南濮阳西南)聚众数千人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标明平均旗号的农民起义。同年,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爆发了黄

巢起义。

乾符三年(876)七月,宋威与王仙芝战于沂州城下,王仙芝因作战失利而远离沂州,九月,王仙芝攻陷汝州,生俘刺史王镣,很快又攻陷阳武,继攻郑州。因在中牟遭昭义监军判官雷殷符的袭击,遂又南攻唐州、邓州。十一月,又攻陷郢州、复州。十二月,又先后攻克申州、光州、寿州、庐州、舒州、蕲州等地。十二月,黄巢与王仙芝分兵行动以后,第二年二月即攻克郓州,杀天平节度使薛崇,

乾符四年(877)正月,王仙芝攻破鄂州。七月,王仙芝、黄巢共攻宋州,因作战失利而撤围远去。八月,王仙芝又先后攻下安州、随州,生俘随州刺史崔休徵

乾符五年(878)二月,唐招讨使曾元裕于黄梅和王仙芝义军进行决战,结果王仙芝战败被杀,余众在尚让率领下参加了黄巢的队伍。二月,尚让率王仙芝余部归附黄巢后,称黄巢为冲天大将军,废唐僖宗年号,改元王霸,设置官署,建立了农民政权

广明元年(880)五月,黄巢屯兵信州

中和元年(881)正月,僖宗到达成都。

中和三年(883)四月,黄巢与李克用等唐军在长安激战以后,撤出长安,经蓝田、商州东去

中和四年(884)二月,李克用率蕃、汉兵五万人自陕、河中渡河而东,向陈州进发,黄巢起义失败。

中和五年(885):三月唐僖宗返回长安。

文德元年(888):唐僖宗驾崩。

龙纪元年(889):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李晔即位,是为唐昭宗。

天佑四年(904):唐昭宗被藩镇朱温杀害。享年38岁。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904):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李拀即位,即是唐哀帝。

开平元年(907):唐哀帝在位3年,被朱温废为济阴王,唐朝灭亡。至此,立国290年、传20帝的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开平二年(908):唐哀帝被朱温毒死,享年17岁,葬于温陵。何太后(唐昭宗皇后)也被杀

我家李氏家谱,希望知道家族历史

李氏家谱好象比较乱你最好到 http://postbaiducom/fkz=85811263 这里仔细地看一下,应该可以找到你的答案“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