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1收藏

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第1张

你好,楼主

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租)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15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

望楼主采纳,谢谢!

1、明朝皇帝顺序表: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_,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_,明穆宗朱载_,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2、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即明太祖,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3、明惠帝朱允_。朱允_,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_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_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朱允_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4、明成祖朱棣。朱棣,即明成祖,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在老家凤阳时对民情颇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称帝。

5、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年号洪熙。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6、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即明宣宗,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7、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_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8、明代宗朱祁钰。朱祁钰,即明代宗,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明英宗即位后封其为_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_王朱祁钰为帝,次年改元景泰。

9、明宪宗朱见深。朱见深,即明宪宗(1464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

10、明孝宗朱佑樘。朱_樘,即明孝宗(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_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11、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即明武宗,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_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

12、明世宗朱厚_。朱厚_,即明世宗,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__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_继承皇位。朱厚_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做了很多大事,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虽然好道教,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也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治,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13、明穆宗朱载_。朱载_,即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明世宗朱厚_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登基前的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即位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但因为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荒于政事。

14、明神宗朱翊钧。朱翊钧,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_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翊钧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15、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即明光宗。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因在位仅一个月,故又被称为“一月天子”。朱常洛身世和明神宗一样,都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所生。因此朱常洛从小得不到父爱,由于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朱常洛先后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驾崩后,朱常洛即位,改元泰昌。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但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纵欲*乐,身体羸弱。

16、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明光宗在位仅29天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风波,为群臣拥立即位。因其父不得祖父明神宗的宠爱,他自幼也备受冷落。少文化,好木技,被称之为木匠皇帝。明神宗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16岁即位,登基后后金威胁日益严重,内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明朝民生凋敝、日薄西山。后因意外落水成病,天启七年(1627年)年因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帝,即后来的崇祯皇帝。

17、明思宗朱由检。朱由检,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葬于十三陵思陵”。

  谭纶(1520-1577) 字子理,号二华。宜黄人。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谭纶自幼饱览诗书,性格沉稳,有雄才大略。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举,次年登进士第。二十七年,授南京礼部主事。不久,补兵部郎中。时有倭寇逼近南京城下,官员惊慌失措,将士“怯懦不前”。谭纶请命募壮士五百,击退倭贼,以能用兵闻于朝廷。二十九年,浙江倭犯猖獗,谭纶受命台州知府。他募乡兵千人,“教以荆楚剑法及方圆行阵”,严格训练,成为劲旅。三十六年五月,倭寇侵扰台州一带,谭纶率兵大挫倭犯。三十七年四月,倭寇再次聚集数万人窜扰台、温、福、泉、漳等州,谭纶亲率精兵与寇大战。三战三捷,军威大振。升浙江按察司副使,巡视海道,转右参政使,兼治兵事。此时,他与浙江佥都司、参将戚继光、浙江总兵官俞大猷等联合,转战于浙江沿海,屡战皆捷,至嘉靖四十年,浙江倭患得以平息。谭纶改任福建参政。

  嘉靖四十二年(1563),倭寇又在广东、福建沿海大肆劫掠。三月倭陷兴化,朝廷命谭纶为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提督福建军务。谭纶日夜兼程,急赴平海卫。命浙江副总兵官戚继光火速从广东、江西一带回闽;令福建总兵官俞大猷,整饬营内,疏通河道,扼守海口,断敌退路;着广东总兵官刘显速率军驰赴兴化,对倭寇实行重围。四月上旬,各路进剿军先后入闽。谭纶召俞、戚、刘商讨破敌之策,自任总指挥,戚继光率中路军直捣倭贼大本营平海卫,刘显率左路军侧翼迂回,俞大猷率水师为右路,断敌退路。各路军分头进击,一举歼敌2200余人,解救被掳男女3000余人,随即收复兴化城。以军功升右副都御史。次年二月,2万余倭寇又围攻仙游等地,谭纶亲率戚继光部驰援,攻下仙游,斩敌千余,又追歼逃倭数千名,残余倭寇抢夺渔舟入海逃遁。谭纶迁陕西督抚。四十四年十二月,改调四川。不久,即以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

  隆庆元年(1567),以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与戚继光共同负责练兵。自居庸关至山海关,修筑边墙2000余里,构筑御敌台3000座,造战车700乘,佛郎机(大炮)5000架,使京师东、北沿边防御得到大大加强,敌不敢犯。隆庆六年七月,升任兵部尚书,兼理京中军务。万历元年(1573)加太子少保衔。五年四月,卒于任上,赠太子太保,谥“襄敏”。著有《谭襄敏公奏议》、《睹物寓武》等。

  谭纶主持兵事近30年,抗倭、戍边,屡建奇功,与戚继光齐名,号称“谭戚”。他善于用人。戚继光、俞大猷、刘显、李梁、李超、陈其可、胡守仁等一大批战将均得到其重用,被史家称为“善任俞戚而建大勋”者。

  此外,他任浙江台州知府回乡时,带回海盐腔戏班,教习本地艺人,并将弋阳腔融入其中,形成“宜黄腔”。汤显祖对宜黄腔极为欣赏,其著名的《临川四梦》,均由宜黄艺人首次演出以至流传。宜黄腔后经艺人不断探索和改进,不仅在省内广泛流行,在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四川、陕西、广西、山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流传。一些曲调还融入京剧,

1朱元璋,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生卒年1328年-1398年,年号洪武,在位时间1368年-1398年

2朱标,庙号兴宗(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剥夺、明安宗追尊),谥号懿文太子、孝康皇帝(明惠宗追谥、明成祖剥夺、明安宗追谥),生卒年1355年-1392年

3朱允炆,庙号惠宗(明安宗追尊),谥号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明安宗追谥)、恭闵惠皇帝(清高宗追谥),生卒年1377年-1402年,年号建文,在位时间1398年-1402年

4朱棣,庙号太宗(初上庙号太宗)、成祖(明世宗改上庙号),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明世宗累谥),生卒年1360年-1424年,年号永乐,在位时间1402年-1424年

5朱高炽,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生卒年1378年-1425年,年号洪熙,在位时间1424年-1425年

6朱瞻基,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生卒年1398年-1435年,年号宣德,在位时间1425年-1435年

7朱祁镇,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生卒年1427年-1464年,年号正统,在位时间1435年-1449年

8朱祁钰,庙号代宗(明安宗追尊),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明宪宗及清朝追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明安宗追谥),生卒年1428年-1457年,年号景泰,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

9朱祁镇(复辟),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生卒年1427年-1464年,年号天顺,在位时间1457年-1464年

10朱见深,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生卒年1447年-1487年,年号成化,在位时间1464年-1487年

11朱祐樘,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生卒年1470年-1505年,年号弘治,在位时间1487年-1505年

12朱厚照,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生卒年1491年-1521年,年号正德,在位时间1505年-1521年

13朱祐杬,庙号睿宗(明世宗追尊),谥号兴献帝(明世宗追谥)、恭穆献皇帝(明世宗改谥)、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明世宗累谥),生卒年1476年-1519年

14朱厚熜,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生卒年1507年-1566年,年号嘉靖,在位时间1521年-1566年

15朱载垕,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生卒年1537年-1572年,年号隆庆,在位时间1566年-1572年

16朱翊钧,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生卒年1563年-1620年,年号万历,在位时间1572年-1620年

17朱常洛,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生卒年1582年-1620年,年号泰昌,在位时间1620年

18朱由校,庙号熹宗,谥号达天禅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生卒年1605年-1627年,年号天启,在位时间1620年-1627年

19朱由检,庙号怀宗(清世祖去庙号)、思宗(明安宗尊)、毅宗(明安宗改上庙号),谥号庄烈愍皇帝(清世祖谥)、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明安宗谥),生卒年1609年-1644年,年号崇祯,在位时间1627年-1644年

那是因为明朝的皇室子孙名字和元素周期表上的字有非常多的相似,这个要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子孙的命名规格说起,也和清朝负责翻译元素周期的徐寿先生有点关系。

朱元璋留下起名规则

朱元璋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过儿子倒是挺多的,有26个之多,他当了皇帝之后,又不想让人家说他没文化,就给儿子们留一下祖训,取名字第一字为姓,第二个字就以他留下的20个字辈分表,然后第三个字就必须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为偏旁取名。看他的儿子们:朱标、朱棣、朱杞、朱桂……全是木字旁,可是禁不住明朝皇室的生产力实在太强,到了万历年间,朱家人口实在太多了,于是各家王爷各显神通,造起字来是别出一格,有了:朱慎镭、朱公锡、朱在钠、朱帅钾、朱效钛、朱帅锌、朱恩铜……又钾又钠的,是不是有那么一点元素周期表的意思了?

清徐寿翻译元素周期表

其实元素周期表远比明朝朱家的家谱晚呢,是在清朝的时候,才流进中国,当时负责翻译的是徐寿先生,他引进了门捷列夫的这项发表,却一时遇到了难处,他需要有什么样的汉字来表达这些元素呢?机缘巧合的是,在他一时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得到了一本朱家的家谱,巧了,这里面这么多带金偏旁的生僻字,更巧的是在发音上居然可以和元素周期表上对得上,大腿一拍,就是它了。于是徐寿就借用了明朝的王爷名字中的字,套用到了元素周期表上,不足的再新创造几个,就这样把国人周知的元素周期表给翻译了出来。

元素周期和明朝王室的关系就这么给定下,朱元璋无意之间留下的祖训,让子孙创造出了大量带元素偏旁的字体,而元素周期表之中,却又如此巧合的可以使用,朱元璋不知生前可预知了?

明朝历代皇帝及年号

朱元璋。庙号:太祖,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朱允_。庙号:惠宗,年号:建文(1399年-1402年)朱棣。庙号:成祖,年号:永乐(1403年-1424年)朱高炽。

朱厚照(1491年-1521年),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武宗是孝宗的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过度,落水患病,三月后去世。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朱允_(在位时间:1398—1402,年号建文)朱允_(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朝第七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永历,1646年——1662年)。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始,多为一帝一号。故自明朝时,便习惯以年号来称呼皇帝。虽然明英宗例外,拥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人们也仍以其年号而称之。正统皇帝和天顺皇帝便指的都是是英宗朱祁镇。

明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明朝历代皇帝列表

明德祖朱百六,追尊。明懿祖朱四九,追尊。明熙祖朱初一,追尊。明仁祖朱五四,追尊。明太祖朱元璋。明兴宗朱标,追尊。明惠宗朱允_。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

明朝历代皇帝顺序如下: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惠帝朱允_(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4年。

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汉族,明代第十四位皇帝,在位一个月。明神宗万历帝长子。

明朝历代皇帝简介

1、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汉族,明代第十四位皇帝,在位一个月。明神宗万历帝长子。

2、明朝共有16位皇帝,年份及年号如下: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在位31年(1368年——1398年)。明惠帝朱允_,年号建文,在位4年(1399年——1402年)。

3、朱允_,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4、明朝历代皇帝顺序如下所示:朱元璋。庙号:太祖,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朱允_。庙号:惠宗,年号:建文(1399年-1402年)朱棣。庙号:成祖,年号:永乐(1403年-1424年)朱高炽。

5、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6、明德祖朱百六,追尊。明懿祖朱四九,追尊。明熙祖朱初一,追尊。明仁祖朱五四,追尊。明太祖朱元璋。明兴宗朱标,追尊。明惠宗朱允_。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

明朝皇帝列表

明朝有十六个皇帝。分别为:朱元璋、朱允_、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_樘、朱厚照、朱厚_、朱载_、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皇帝表朱元璋(1328年-1398年),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

皇帝列表(庙号/谥号/姓名/年号):皇帝资料:朱元璋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汉族,姓朱,名元璋,原名重八,后更名兴宗,字国瑞,生于濠州钟离之东乡(今安徽省明光市赵府村跃龙冈)。

朱聿键绍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朱聿_文宗节皇帝绍武(1646年)绍武陵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历(1646年——1662年)永历陵明朝皇帝列表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

明朝历代皇帝顺序如下所示:朱元璋。庙号:太祖,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朱允_。庙号:惠宗,年号:建文(1399年-1402年)朱棣。庙号:成祖,年号:永乐(1403年-1424年)朱高炽。

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_1398年-1402年在位。明太宗(成租)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而明朝皇帝,则是指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明代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明代各朝也因皇帝的鲜明个性而有不同的气象。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你好,楼主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租)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