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刘裕和拓跋嗣究竟是如何为后代“铺路”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3收藏

历史中,刘裕和拓跋嗣究竟是如何为后代“铺路”的?,第1张

无论一个多么英雄盖世的皇帝,都将面临一个词:驾崩。自古以来,皇帝在驾崩之前,往往需要设置储君,命储君监国,自己巡游各地推行德政。刘裕和拓跋嗣也不例外,作为南北朝历史上第一对旗鼓相当的政治对手,刘裕和拓跋嗣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时,选择的道路相当一致。

公元422年,刘裕和拓跋嗣因为不同的原因,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作为横刀立马的帝王,他们在安排身后之事上的过程出奇的一致。

统治者的孩子,来之不易的储君

公元422年,刘裕忽然身体不适,命太尉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以及护军将军檀道济一起进入禁中伺候汤药。当所有大臣都在问候上苍的时候,刘裕拒绝了,只让担任侍中的谢方明去求告宗庙,这是因为刘裕本性不信神鬼等稀有的灵异事件,只在做平民的时候遇到过许多祥瑞之事,等到刘裕显贵的时候,史官们都追问刘裕有没有遇到他们听过的吉兆,刘裕却拒绝回答。

刘裕之所以派人询问祖宗的意见,是因为他一直在张夫人所生的皇太子刘义符和孙修华所生的庐陵王刘义真之间纠结。

刘义符这个人喜欢亲近小人,谢晦非常不喜欢他,因此进言道,“您现在还年轻,应该考虑到刘宋江山,不应该把皇位交给一个喜欢亲近小人的人。”刘裕问道,“卿认为庐陵王刘义真这个人怎么样?”谢晦回答道,“请允许我看一下他的面相。”之后,谢晦出去看了看刘义真,刘义真十分开心,一直想和谢晦深谈,结果谢晦不怎么回应刘义真,后来更是对刘裕说,“刘义真这个人道德比不上才华,不能做君主。”不久,刘义真被刘裕派到南豫等地管理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和南豫州刺史等职,之后又做了五十多个州的都督,数量甚至不能详细记载。

就在当年,与刘宋遥遥相望的北魏,河南王拓跋曜病死,拓跋嗣大封同姓亲族,立拓跋焘为太平王,官拜相国和大将军;拓跋丕为乐平王,拓跋弥为安定王,拓跋范为乐安王,拓跋健为永昌王,拓跋崇为建宁王,拓跋俊为新兴王。

拓跋焘成为了新的权力核心,军事权和行政权同归一身,其太子之位已经众望所归。

后来,拓跋嗣因为服用寒食散,多次出现药物中毒的现象,北魏内部也灾异频频,这让拓跋嗣忧心忡忡。为此,拓跋嗣派中使秘密询问白马公崔浩说,“我已经好不了了,恐怕会突然病逝,我的儿子们都还小,我该怎么办呢?”崔浩回答说,“您还年轻,很快就会好的,不过您还是应该早立太子,选拔贤明的人做太子的师傅,让他交往您平时信任的大臣,并尽早让他监国掌政,这样您就可以放心休养了。”之后,

崔浩认为拓跋焘做人贤明睿智,温和有礼,况且自古以来,立继承人将就嫡长传承,所以立拓跋焘有利于杜绝北魏发生王位之争。

拓跋嗣又问南平公长孙嵩的建议,长孙嵩也表示拓跋焘才是不二人选。之后,拓跋嗣命令拓跋焘临朝摄政,成为了国家的第二号主人。拓跋焘十分聪明大度,大臣们有时会向拓跋嗣转发自己对拓跋焘的疑虑,拓跋嗣却说,“这不是我应该知道的,应该让你们的国主知道。”

能辅佐怕反叛,顾命大臣好难选

五月,刘裕病得更重了,他召见太子刘义符并告诫这个不听话的儿子,说道,“檀道济这个人虽然执行力强,又有谋略,但是没有远见,不像他的哥哥檀道韶那么难驾驭。徐羡之和傅亮两个人绝对不会造反,然而谢晦这个人几次和我南征北战,又能随机应变,群臣中如果有人要造反的话就是他了。”之后又亲自手写一道诏书道,“自我之后,刘宋王朝如果有未成年的皇帝登基,朝廷大事都被一个宰相把持的情况,皇帝的母后不妨临朝称制。”

随后,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和领军将军谢晦以及镇北将军檀道济四人一同被封为顾命大臣,不久之后,刘裕突然死于西殿。

在所有辅政大臣里,徐羡之十分传奇,其出身布衣,无学无术,但是一直有志向,顾大局,从容有度。当他进入朝廷之后,却朝野上下纷纷臣服,都认为他有做宰相的威望。其人沉默细密,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徐羡之特别会下棋,但是当他看别人下棋的时候却好像不会下一样,从不插嘴,当时的人都十分崇拜他。沈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傅亮和蔡廓经常夸奖他,:“徐羡之通晓万事,遇到事情符不符合他的要求他都特别淡定。”徐羡之经常和傅亮以及谢晦一起欢聚饮宴,傅亮和谢晦学识渊博,辩才无碍,大家以为年轻时候不学无术的徐羡之一定会出丑,谁知道,他竟然风度依旧齐整,等到傅亮等人说完了再说话。当时,有个叫郑鲜之的人感叹道,“

我看过徐羡之和傅亮的言论之后,才发现一个人的才能是不完全以学问为主的。”

不久以后,太子刘义符即皇帝位,时年仅仅十七岁,之后大赦天下,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太子妃司马氏为皇后,这位皇后正是司马德文的女儿海盐公主。

北魏一侧,拓跋嗣命令长孙嵩和山阳公奚斤、北新公安同,同时做左辅,崔浩与太尉穆观、散骑常侍代人丘堆做右弼,而自己则在西宫听政,考察拓跋焘的决断,在听到拓跋焘很有决断后,拓跋嗣非常开心。之后,他下诏道,“长孙嵩是四朝元老,对社稷有功;奚斤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在大魏远近闻名;安同通晓各种风土人情;穆观和大魏的政要相处非常好,能够看透君主的想法;崔浩博闻强记,洞察力强;丘堆虽然没有大才,但是做事专心谨慎。

有这六个人辅佐太子,我和你们一起四处巡游,讨伐叛逆,驯服四方,我这一生的宏图大志就实现了。

长孙嵩本姓拔拔氏,奚斤本姓达奚氏,穆观本姓丘穆陵氏,丘堆本姓丘敦氏。这是因为,北魏的大臣大部分都是胡人,姓氏很容易重复,后来拓跋宏迁到洛阳之后,这些姓氏就全改变了。后世的史官因为长孙嵩等大臣旧姓太复杂,于是都按照汉姓记录。后来,

拓跋嗣又认为典东西部刘絜、门下奏事代人古弼和直郎徒河卢鲁元三个人十分忠诚谨慎,恭敬勤勉,于是就把他们三个分给了拓跋焘,掌管东宫的重要事务和命令下达。

为后世伟业先练练手,两位太子的第一次较量

六月,太子刘义符立尚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和尚书令,领军将军谢晦继续做中书令,侍中谢方明做丹阳尹。谢方明这个人擅长治理州郡方面的事务,每到一个州郡就能留下贤名,能做到继承前任的优点,不乱改变法令,如果一定要改变,就慢慢改变,避免百姓觉得难以接受。

十一月,北魏太子拓跋焘派人驻扎在塞上,命令安定王拓跋弥和安同驻扎。

不久,奚斤等人进攻并夺取了滑台,王景度撤走,王景度的司马阳瓒被北魏人抓住了,坚持不降,之后被杀。拓跋嗣派成皋侯苟儿做兖州刺史镇滑台。

之后,奚斤等人在土楼进攻翟广等人,最终成功了,乘胜占领了虎牢关,毛德祖和奚斤决战,每次都能破解奚斤的战术。拓跋嗣又派于栗磾带将三千人在河阳驻扎,企图夺取金墉,毛德祖派窦晃等人沿黄河抵御北魏士兵。同年十二月,拓跋嗣到了冀州,派叔孙建从济河出发,巡视青州和兖州。刘粹派高道瑾带五百人占据项城,王仲德在湖陆驻扎。于栗磾经过黄河,与奚斤汇合,一起进攻窦晃,最后才成功。

拓跋嗣派代人娥清、闾大肥带七千人和周几以及叔孙建等人汇合,向南经过黄河,在碻磝驻扎。兖州刺史徐琰向南逃走,从此泰山、高平、金乡等郡都落入了北魏手中,叔孙建等人向东进入青州,司马爱之和司马季之先后投降北魏。北魏士兵进攻虎牢关,青州刺史竺夔镇守东阳城,派人告急。

不久,刘义符派檀道济和王仲德反击北魏,刘义真派沈叔狸带三千人迎接援助刘粹,这才稍稍挽回战局。

油枯灯竭的最后努力,铺好下一代的路

刘裕病重后,大赦天下,正当这时,陕西和甘肃附近的流民向南进入梁州避难。刘裕在病中派人到江南送了一万匹绢布,并通过漕运,运输荆州和雍州的谷子去赈济灾民。

除了赈济灾民之外,刘裕还注重平乱。

比如刁逵被杀,他的儿子刁弥逃走,不久之后,刁弥率领几十个人进入京口城,当地的太尉留府司马陆仲元接到命令后大败并处死。

另外,

刘裕还十分重视教育和地方管理。

去世当年,刘裕下令:自古以来,每个国家都以教学为先,前朝帝王为了教化百姓,都建造学校。然而,当时正值南北乱世,民生凋敝,所以学校才荒废。因此,刘宋目前的国策应该重点教化贵胄子弟,开设蒙学,选拔儒家出身的官员,考试内容都应该是过去的优秀典籍。在地方政治方面,豫州一带,向南靠近长江一带,向北靠近黄河洛水,百姓稀少,土地平旷又荒芜,为了管理好豫州,从此淮西各郡都划入豫州境内,从淮河以东为南豫州,封彭城王刘义康为南豫州刺史。

刘裕一生清心寡欲,十分简朴,做事严肃遵守规矩。

用的被子,穿的衣服,居住的陈设都十分简朴,很少出去游玩饮宴,嫔妃侍妾数量特别少。曾经纳过后秦高祖的侄女姚夫人,十分宠爱,甚至为了让姚夫人侍寝而耽误正经的政务,经过谢晦劝谏,刘裕羞惭不已,将姚夫人休掉了。

他一生积攒的财帛都用在了政府支出上,从来不藏私房钱。据说,有一次,岭南曾经进贡一筒细布,长约一端八丈,刘裕十分厌恶这筒布制造过程劳民伤财,竟然立刻命令有关部门弹劾当地太守,把布还给了岭南,并严禁岭南生产这样的布。

刘宋的公主出嫁,刘裕给的嫁妆也超不过二十万钱,连锦绣的装饰都没有,宫廷内外都严守节俭的禁令,不敢再奢靡浪费。就算已经建立了宫殿,有部门想用银子做的涂钉,刘裕坚决不允许,只好改用铁钉。刘裕喜欢穿连齿木履,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带着十个随从到神虎门外遛弯。刘裕的儿子们晨昏定省时,都要脱掉公服,只穿裙戴帽,行家人之间的礼数。

和刘裕相比,北魏的拓跋嗣则更注重在军事和民生上为未来的新君扫清障碍。

公元422年,拓跋嗣让拓跋焘以副国主的礼制巡游,他本人则巡幸桥山,派使者祭祀黄帝和唐尧的庙。向东巡幸幽州,访问幽州的耆老,询问他们处理事务时遇到的麻烦,有的还给了爵位。并派使者巡视州郡,观察当地风俗,所经过的地方减免一半田租。

刘裕去世后,殿中将军沈范等人将要回刘宋,到了黄河一带,拓跋嗣突然派人捉拿了他们,并暗自决定发兵攻打洛阳、虎牢以及滑台封地。

崔浩建议道,“陛下您不认为刘裕出身草莽,收刘宋的朝贡,刘裕平时也尊敬您。结果他不幸死去,您落井下石,趁乱攻伐,即使得到了刘宋,也留下了骂名。况且,我们大魏还不能一下子得到江南,讨伐刘宋新帝,一旦失败,陛下您就身败名裂了。臣认为,我们应该先诚心拜祭,收拢江南民心才是上策。刘裕刚刚死去,我们擅自大军压境,刘宋上下一定会和我们死战,不如等待时机,趁着他们的顾命大臣之间互相争权,这样刘宋新帝就会与这些大臣产生猜忌,如此刘宋内部一定会产生内乱,这样我们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得到淮北。”

拓跋嗣反问道,“可是刘裕也趁姚兴死后灭了刘宋,霸占了姚兴的侄女,我趁着刘裕死去,前去讨伐,有何不可呢?!”崔浩说道,“不是这样啊,陛下,姚兴死后,他的儿子们互相争斗,才让刘裕有机可乘,可是如今刘宋君臣之间还没有嫌隙,我们还不能轻举妄动。”

北魏士兵将要出发的时候,北魏群臣开始商议是先攻城还是先抢夺土地,奚斤认为应该先攻城,崔浩说“汉人擅长守城,当年苻氏进攻襄阳,多少年都攻不破,现在我们是用大量的士兵进攻小城池,如果不赶快攻克,士气会衰减,到时候刘宋援军一到,我们就危险了。不如,以抢地为主,以江淮为限制,设置地方官,为我们收纳粮食地租,那洛阳,滑台和虎牢就会南逃。”

然而,公孙表坚持攻城,拓跋嗣只好同意,派奚斤等人带步兵和骑兵前往。但奚斤等人进攻滑台,无法成功,请求增兵,拓跋嗣大怒,严厉质问奚斤,并自己派五万多人向南越过岭南,试图力挽狂澜。但是,亲征的拓跋嗣还没到,刘宋东郡太守王景度就弃城而逃。十二月,拓跋嗣又攻下青、兖二州,次年利用断绝水源的计策打下虎牢关。自此,北魏夺取黄河南岸直逼刘宋领土。

不过可惜的是,拓跋嗣在亲征后旧病复发,公元423年在西宫驾崩。

结语

总得来说,刘裕和拓跋嗣分别借鉴了西汉时期的先帝与新帝之间权力过渡的方式,两位皇帝处理后事时,都采用了长子继承法,以一种子以母贵的评价方式选择储君,并学习汉武帝设置多名辅政大臣的方法来进行权力引渡。

不过,刘宋和北魏的区别在于,刘裕更注重大臣们的感受,对大臣的态度以防备为主,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太后称制制衡权臣。而拓跋嗣更喜欢培养太子与大臣之间的信任关系,充分信任储君拓跋焘而不是被有心人利用,成为权力斗争的工具。

然而,由于顾命大臣制度的弊端,很容易引起一个实力最强的权臣吞并或者诛杀其它能力比较低的臣子,非常容易引发朝廷内部的动荡。而这也是最终,刘宋内部同室操戈,北魏落入尔朱氏以及高氏手中的重要原因。

  商朝 伊尹 仲虺 伊陟 巫咸 巫贤 甘盘 傅说 箕子

  周朝 周公旦 召公奭 太公望 毕公高 毛叔郑 康叔封 闳夭 太颠 散宜生 南宫括 荣伯 卫侯 毛公 祭公 君牙 祭公谋父 吕侯 伯邑父 伯俗父 荣夷公 芮良夫 周定公 召伯虎 兮甲 虢文公 仲山甫 虢石父 郑桓公 郑武公 郑庄公 虢公忌父 虢公林父 周公黑肩 周公忌父 宰孔 王子虎 周公阅 王叔桓公 王孙苏 单襄公 刘康公 周公楚 尹武公 王叔陈生 伯舆 单靖公 刘定公 单献公 成简公 单成公 刘献公 单穆公 刘文公 单武公 刘桓公 单平公

  春秋战国

  齐国

  管仲 隰朋 鲍叔牙 竖刁 开方 陈完 国书 阚止 崔杼 庆封 晏婴 田乞 田常 邹忌 孟尝君 苏秦 淖齿 韩珉 田单 後胜

  鲁国

  季文子 季武子 季桓子 季康子 季孙夙 臧孙辰

  晋国

  先轸 荀林父 赵盾 赵武 赵鞅 赵襄子 士会 范宣子 范吉射 郤缺 郤克 欒书 韩厥 韩起 魏舒

  卫国

  孔达

  宋国

  华督 华元 华亥 华阅 华合比 华费遂 向戌

  郑国

  祭足 子孔 子展 子驷 子皮 子产 游吉 驷歂

  吴国

  伍子胥(官职为相国) 伯嚭

  越国

  范蠡 文种

  楚国

  子文 子玉 子上 子孔 子越 孙叔敖 子重 子囊 子庚 子木 蔿子冯 公子圉 囊瓦 吴起 景鲤 子兰 昭鱼 昭献 春申君 李园

  赵国

  成午 李兑 肥义 平原君 蔺相如 廉颇 田单 虞卿 皮相国 公仲连

  韩国

  韩傀 公仲朋 申不害 韩侈 韩伯婴 昭献 韩辰

  魏国

  李悝 任章 范座 孔斌 田蠕 翟强 惠施 公孙衍 张仪

  燕国

  子之 公孙操

  秦国

  百里奚 蹇叔 屈盖 商鞅 张仪 甘茂 甘罗 樗里疾 魏冉 芈戎 孟尝君 楼缓 寿烛 范雎 蔡泽 吕不韦 昌平君

  秦朝王绾 李斯 冯去疾 赵高

  西汉高帝朝

  萧何

  惠帝朝

  曹参 陈平 王陵

  高后朝

  审食其

  文帝朝

  周勃 陈平 灌婴 张苍 申屠嘉

  景帝朝

  陶青 周亚夫 卫绾 刘舍

  武帝:卫绾 窦婴 许昌 田鼢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庄青翟 赵周 石庆 公孙贺 刘屈牦 田千秋

  昭帝朝 霍光 田千秋 王颐 杨敞 蔡义

  宣帝朝

  霍禹 霍山 韦贤 魏相 丙吉 黄霸 于定国

  元帝朝

  史高、萧望之

  韦玄成 匡衡

  成帝朝

  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王莽 王商 张禹 薛宣 翟方进 孔光

  哀帝朝

  师丹 傅喜、丁明、傅赏、韦赏、董贤 朱博 平当 王嘉 孔光 马宫

  平帝朝

  王莽 平晏

  新朝王莽

  王寻 张邯

  更始 刘縯 刘赐 李松

  东汉光武朝

  邓禹 吴汉 王梁 宋弘 伏湛 侯霸 李通 马成 韩歆 窦融 戴涉 蔡茂 朱浮 刘隆 杜林 张纯 玉况 赵熹 冯勒 冯鲂 李云

  明帝朝 赵熹 冯鲂 李云 虞延 郭丹 范迁 伏恭 牟融 周泽 邢穆 王敏 鲍昱

  章帝朝 赵熹 牟融 鲍昱 第五伦 桓虞 邓彪 郑弘 宋由 袁安 任瑰

  和帝朝 窦宪 宋由 袁安 任瑰 丁鸿 尹睦 刘方 张酺 张奋 吕盖 韩棱 巢堪 张禹 徐防 鲁恭 陈宠

  殇帝朝

  邓骘 张禹 徐防 陈宠 梁鲔 尹勤

  安帝朝

  邓骘 张禹 徐防 鲁恭 梁鲔 尹勤 周章 张敏 夏勤 李修 刘恺 司马苞 马英 袁敞 李郃 陈褒 杨震 刘授 刘憙 冯石 阎显

  顺帝朝

  梁商 梁冀 刘授 刘憙 冯石 李郃 陶敦 朱宠 朱伥 刘光 许敬 张皓 庞参 施延 王龚 刘崎 孔夫 黄尚 王卓 郭虔 刘寿 桓焉 赵戒 赵峻 胡广 李固

  冲帝朝

  梁冀 赵戒 赵峻 胡广 李固

  质帝朝

  梁冀 赵戒 胡广 李固

  桓帝朝

  梁冀 赵戒 胡广 李固 袁汤 杜乔 张歆 吴雄 黄琼 房植 尹颂 韩縯 孙朗 祝恬 盛允 虞放 种皓 刘矩 刘宠 杨秉 许栩 周景 陈蕃 刘茂 宣酆

  灵帝朝

  窦武 胡广 陈蕃 刘矩 刘宠 许栩 周景 宣酆 王畅 闻人袭 刘嚣 许训 郭禧 桥玄 李咸 来艳 宗俱 袁隗 杨赐 段颎 唐珍 陈耽 刘逸 刘宽 陈球 孟戫 张颢 袁滂 袁逢 刘郃 张济 许戫 邓盛 张温 崔烈 张延 许相 丁宫 曹嵩 樊陵 马日磾 刘弘 刘虞 何进

  献帝朝 董卓 刘虞 杨彪 黄琬 荀爽 赵谦 种拂 马日磾 淳于嘉 王允 皇甫嵩 周忠 朱俊 赵温 张喜 曹操 曹丕

  蜀汉

  昭烈帝朝

  诸葛亮

  后主朝 诸葛亮 蒋琬 费祎 董允 吕乂 姜维 陈袛 董厥 樊建 诸葛瞻

  吴

  大帝朝 孙邵 顾雍 陆逊 步骘 阚泽 朱据

  废帝朝

  诸葛恪 孙峻 孙綝

  景帝朝

  孙綝 濮阳兴

  末帝朝

  濮阳兴 陆凯 万彧 张悌

  魏

  文帝朝 夏侯惇 贾诩 王朗 华歆 钟繇 曹仁 曹休 曹真

  明帝朝 王朗 华歆 钟繇 曹休 陈群 董昭 卫臻 陈矫 韩暨 崔林 曹宇 曹爽 司马懿

  齐王朝 孙资 刘放 卫臻 曹爽 司马懿 满宠 蒋济 赵俨 高柔 王凌 孙礼 司马孚 司马师 郑冲 高贵乡公朝 司马孚 司马师 司马昭 高柔 郑冲 卢毓 诸葛诞 王昶

  元帝朝 司马昭 王昶 王观 王祥 钟会 邓艾 何曾 荀顗 司马望 司马炎

  西晋

  武帝朝 贾充 王沈 裴秀 荀勖 武陔 羊祜 李熹 司马伷 司马圭 司马亮 司马晃 司马泰 王业 李胤 卢钦 山涛 刘毅 王浑 胡奋 朱整 卫瓘 魏舒 杨骏 杨珧

  惠帝朝 杨骏 杨珧 华廙 王浑 荀恺 何劭 卫瓘 张华 裴頠 王戎 王衍 崔随 乐广 羊玄之 荀藩 司马亮 司马晃 司马泰 司马彤 司马繇 司马越 司马伦 司马颖 王湛 高光

  怀帝朝 司马越 王衍 高光 荀藩 和郁 郑球 傅袛 山简 刘暾 曹馥

  愍帝朝 索綝 司马保 司马睿

  东晋元帝朝 王导 王敦 刁协 司马羕 周顗 荀菘 王邃 纪瞻 荀组

  明帝朝 王导 陆晔 司马羕 荀菘 纪瞻 郗鉴 卞壶 邓牧 陆玩 诸葛恢 戴邈

  成帝朝 王导 苏峻 祖约 庾亮 庾冰 何充 孔愉 王舒 王彬 褚翜 陆晔 司马羕 荀菘 纪瞻 郗鉴 卞壶 邓牧 陆玩 诸葛恢

  康帝朝 庾冰 何充 诸葛恢 蔡谟 顾和

  穆帝朝 何充 诸葛恢 蔡谟 顾和 顾众 谢尚 周闵 江斑 司马昱 王彪之

  哀帝朝 桓温 司马昱 王彪之 王述

  海西朝

  桓温 司马昱 王彪之 王述

  简文朝 桓温 王彪之

  孝武朝 桓温 王彪之 谢安 谢石 谢玄 谢琰 王劭 王蕴 王珣 陆纳 司马恬 司马道子

  安帝朝 司马道子 司马元显 桓玄 王国宝 王珣 王雅 王谧 何澄 孔安国 孔靖 孟昶 桓谦 桓胤 谢琨 谢裕 刘柳 刘耽 袁湛 刘道怜 王弘 司马德文 刘穆之 徐羡之 刘裕

  恭帝朝 徐羡之 刘裕

  南朝刘宋

  武帝朝

  徐羡之 傅亮

  少帝朝 徐羡之 傅亮 谢晦

  文帝朝 徐羡之 傅亮 王弘 王敬弘 郑鲜之 江夷 殷景仁 王球 刘宏 何尚之 褚湛之 徐湛之 王僧达 刘恢 刘义康 刘义庆 刘义宣 刘义恭

  孝武朝 刘义恭 何尚之 褚湛之 刘延孙 刘秀之 王僧达 萧思活 刘遵考 刘宏 戴法兴 柳元景 刘恢

  前废帝朝 刘义恭 刘祎 刘昶 柳元景 颜师伯

  明帝朝 谢庄 刘祎 刘休仁 刘休范 王景文 蔡兴宗 袁粲 褚渊

  后废帝朝 王景文 蔡兴宗 袁粲 褚渊 刘秉 王僧虔 萧缅 萧道成

  顺帝朝 袁粲 褚渊 刘秉 王僧虔 王延之 柳世隆 何戢 萧道成

  南齐

  高帝朝 褚渊 萧嶷 王俭 王延之 萧嵩

  武帝朝 王俭 王延之 萧嵩 李安民 王奂 柳世隆 萧嶷 萧晔 萧子良

  郁林王朝 萧子良 王晏 谢胐 徐孝嗣 萧鸾 萧锵 萧铄

  海陵王朝 萧鸾 萧锵 王晏 徐孝嗣 萧子懋 萧子明 萧钧 萧铉 沈文季 何胤

  明帝朝 王晏 徐孝嗣 萧铉 沈文季 萧昭粲

  炀帝朝 沈文季 徐孝嗣 江祏 王亮 王莹 任昉 萧昭粲 萧坦之 萧惠休 萧遥光 萧懿

  和帝朝 王亮 王莹 任昉 萧颖胄 萧衍

  梁

  武帝朝 沈约 范云 谢胐 王亮 王莹 王志 萧秀 萧憺 柳惔 王份 袁昂 夏侯详 王茂 王暕 张稷 张充 柳仲礼 张缵 徐勉 何敬容 谢举 王骞 王克 朱异 萧宏 萧樽 萧伟 萧伦 萧渊藻 侯景

  简文帝朝 王克 柳仲礼 萧会理 萧恪 侯景

  元帝朝 张绾 王褒 王僧辩 萧恪

  敬帝朝 王冲 王通 王劢 王僧辩 陈霸先

  陈 武帝朝 王通 沈众

  文帝朝 王通 王劢 谢哲 到仲举 王固 沈君理 陈顼

  废帝朝 陈顼 王通 谢哲 到仲举 袁枢 沈钦

  宣帝朝 袁简懿 沈钦 徐陵 谢嘏 袁宪 张种 王劢 王玚 沈君理 周弘正 陆缮 陈伯固 陈伯恭 王克 孔奂

  后主朝 陈伯恭 陈伯智 陈叔卿 袁宪 徐陵 谢伷 蔡征 姚察 江总

  十六国

  前秦 王猛(其他没有记载)

  北朝

  北魏 道武朝 长孙嵩 拓跋仪 拓跋遵 崔逞 崔宏 拓跋嗣

  明元朝 长孙嵩 拓跋屈 崔宏 崔浩 奚斤 拓跋焘 车路头 王洛儿 卢鲁元

  太武朝 长孙嵩 崔浩 刘洁 罗洁 鲁元 安原 古弼 屈垣 屈道赐 兰延 韩茂 长孙渴侯

  文成朝 长孙渴侯 刘泥 元乐寿 尉眷 和其奴 韩茂 闾毗 常英 目辰 古弼 兰延 闾昆 于洛拔

  献文朝 乙浑 和其奴 目辰 叔孙邻 拓跋丕 白曜

  孝文朝 目辰 拓跋丕 陈建 穆亮 陆睿 李冲 陆俊 赵黑 张祐 元忠 王袭 元羽 元赞 元澄 尉元 楼毅 穆太 元详 元嘉

  宣武朝 王肃 元澄 元详 元嘉 源怀 穆亮 高肇 郭祚 元雍 元怿 元英 元珍

  孝明朝 元雍 郭祚 元晖 于忠 李平 李崇 元澄 元晖 元钦 元纂 元修义 元彧 元乂 元延明 元徽 元略 元顺 元罗 萧宝寅 长孙稚 游肇 皇甫度 崔亮 陆丽

  孝庄朝 尔朱荣 元彧 元谌 元延明 元徽 元略 元顺 元罗 元诲 元顼 穆绍 于晖 樊子鹄 魏兰根 源子恭 郑先护

  长广王朝 尔朱兆 尔朱世隆 元亶 元罗 长孙稚 元宝炬

  节闵朝 尔朱兆 尔朱世隆 元罗 长孙稚 魏兰根 元谌 孙腾 元宝炬

  安定王朝 高欢 孙腾 侯景 高盛 魏兰根

  孝武朝 高欢 孙腾 元罗 高隆之 长孙稚 辛雄 任祥 元宝炬 樊子鹄 魏兰根 贾显度 宇文泰

  东魏 高欢 高澄 高洋 高隆之 高岳 司马子如 封祖裔 封隆之 慕容绍宗 元坦 元弼 元旭 元斌 元嶷 元悰 元暹 元韶 孙腾 侯景 薛琡 元晖业

  北齐 文宣朝 杨愔 高隆之 元韶 段韶 薛琡 崔暹 高归彦 贺拔仁 高淹 高演 高涣 高湛

  废帝朝 杨愔 高睿 高归彦 高德正 燕子献 崔昂 刘洪徽 高浟 高演 高湛 高湜 高孝琬

  孝昭朝 高浟 高湛 高湜 高归彦 高睿 刘洪徽

  武成朝高浟 高湝 高润 高归彦 高睿 段韶 高孝琬 高长恭 刘洪徽 尉粲 魏收 斛律光 赵彦深 高普

  后主朝 高睿 段韶 高孝珩 高长恭 斛律光 赵彦深 高普 高俨 尉瑾 元文遥 徐之才 高仁坚 许季良 高绍义 胡长仁 贺拔仁 魏收 冯子琮 皮景和 高贞 许惇 段孝言 娄定远 和士开 唐邕 祖珽 高阿那肱 穆提婆 高元海 高劢 高宝德 阳休之

  安德王朝 高阿那肱 穆提婆 高元海 唐邕 段孝言 阳休之 韩晋明 鲜于世荣

  幼主朝 高阿那肱 高元海 阳休之 鲜于世荣

  西魏 文帝朝 宇文泰 斛斯椿 万俟洛 元昺 元孚 元季海 梁御 赵善 周惠达 元纪 长孙俭 申徽 于谨 元赞 元子孝 尉迟迥 独孤信

  废帝朝 宇文泰 申徽 杨宽 尉迟迥 元子孝 李远

  恭帝朝 宇文泰 独孤信 元子孝 李远 柳庆 贺兰祥 豆卢宁 侯莫陈崇 韦孝宽

  北周 孝闵朝

  宇文护 赵贵 独孤信 李弼

  明帝朝 宇文护 侯莫陈崇 于谨

  武帝朝 宇文护 侯莫陈崇 于谨 宇文贵 宇文宪 宇文直 宇文亮

  宣帝朝 宇文俭 宇文盛 宇文亮 长孙览

  静帝朝 于翼 宇文盛 宇文贞 王谊 刘昉 郑译 杨坚

  隋朝文帝朝

  高颎 赵煚 虞庆则 李德林 柳机 苏威 赵芬 杨爽 杨素 杨雄 杨达 杨广 杨秀 杨昭 杨暕 柳述

  炀帝朝 宰相十二人 苏威 杨素 杨达 萧琮 杨文思 杨约 宇文述 元寿 裴矩 裴蕴 萧瑀 虞世基

  恭帝朝 李渊

  皇泰帝朝 王世充 段达 元文都 卢楚 王世恽 皇甫无逸 郭文懿 赵长文 李密

  秦王朝 宇文化及 宇文智及 裴矩 宇文士及 封德彝

  唐朝高祖朝 宰相十六人 李世民 裴寂 刘文静 萧瑀 窦威 窦抗 陈叔达 杨恭仁 封德彝 裴矩 高士廉 李元吉 宇文士及 长孙无忌 杜如晦 房玄龄

  太宗朝 裴寂 萧瑀 陈叔达 李靖 封德彝 宇文士及 长孙无忌 杜如晦 房玄龄 高士廉 温彦博 岑文本 魏征 侯君集 杨师道 戴胄 刘洎 李世绩 张亮 马周 褚遂良 崔仁师 杨宏礼 王圭 杜淹 杨恭仁 许敬宗 高季辅 张行成

  高宗朝 长孙无忌 褚遂良 于志宁 张行成 高季辅 李世绩 柳#93; 宇文节 韩瑗 来济 崔敦礼 李义府 许敬宗 杜正伦 辛茂将 任雅相 卢承庆 许圉师 上官仪 刘祥道 窦德元 乐彦玮 孙处约 姜恪 陆敦信 戴至德 刘仁轨 杨武 李安期 张文瓘 赵仁本 阎立本 李敬元 郝处俊 来恒 薛元超 李义琰 高智周 张大安 裴炎 王德真 崔知温 郭待举 岑长倩 郭正一 魏元同 刘齐贤

  武周朝则天朝

  刘仁轨 薛元超 郭正一 姚元崇 裴炎 袁恕己 敬晖 岑长倩 郭待举 魏元同 刘齐贤 韦宏敏 桓彦范 王德真 刘袆之 武承嗣 骞味道 崔察 李景谌 韦方质 沉君谅 裴居道 韦思谦 苏良嗣 韦待价 张光辅 王本立 范履冰 邢文伟 武攸宁 傅游艺 史务滋 宗秦客 格辅元 乐思诲 任知古 欧阳通 裴行本 狄仁杰 杨执柔 李游道 袁智宏 崔神基 崔元综 李昭德 姚崇 李元素 王璇 娄师德 韦巨源 陆元方 豆卢钦望 苏味道 王孝杰 武什方 杨再思 杜景佺 周允元 孙元亨 李道广 王方庆 王及善 宗楚客 武三思 吉顼 李峤 张锡 韦安石 李怀远 顾琮 李迥秀 朱敬则 唐休璟 韦嗣立 崔元暐 张柬之 房融 韦承庆

  中宗朝 宰相三十八人 刘景先 岑长倩 郭待举 韦宏敏 崔元暐 杨再思 张柬之 房融 韦承庆 袁恕己 桓彦范 敬晖 武三思 祝钦明 魏元忠 李怀远 豆卢钦望 韦巨源 李峤 于惟谦 苏瑰 宗楚客 萧至忠 纪处讷 张仁亶 韦嗣立 崔湜 赵彦昭 韦温 郑愔 张锡 裴谈 岑羲 张嘉福

  睿宗朝

  宰相二十五人 李隆基 李峤 萧至忠 张仁亶 韦嗣立 赵彦昭 韦安石 苏瑰 唐休璟 裴谈 张锡 岑羲 崔湜 刘幽求 钟绍京 李日知 薛稷 姚元之 崔日用 宋璟 郭元振 张说 窦怀贞 魏知古 陆象先

  玄宗朝

  宰相三十四人 刘幽求 韦安石 魏知古 崔湜 陆象先 窦怀贞 岑羲 萧至忠 郭元振 张说 姚元之 卢怀慎 源乾曜 宋璟 苏颋 张嘉贞 王晙 李元纮 杜暹 萧嵩 宇文融 裴光庭 韩休 裴耀卿 张九龄 李林甫 牛仙客 李适之 陈希烈 杨国忠 韦见素 崔圆 房管 崔涣

  肃宗朝

  宰相十六人 韦见素 崔圆 房管 裴冕 崔涣 李麟 苗晋卿 张镐 王玙 吕諲 李岘 第五琦 李揆 萧华 裴遵庆 元载

  代宗朝

  宰相十二人 李适 苗晋卿 裴遵庆 元载 李辅国 刘晏 李岘 王缙 杜鸿渐 裴冕 杨绾 常衮

  德宗朝

  宰相三十五人 崔佑甫 常衮 李勉 杨炎 卢杞 马燧 关播 萧复 乔琳 刘从一 姜公辅 卢翰 李晟 张延赏 韩滉 崔造 柳浑 李泌 董晋 赵憬 陆贽 贾耽 卢迈 崔损 赵宗儒 郑余庆 杜佑 齐抗 高郢 郑珣瑜 张镒 刘滋 齐映 浑瑊 窦参

  顺宗朝

  宰相七人 贾耽 杜佑 郑珣瑜 高郢 韦执谊 杜黄裳 袁滋

  宪宗朝

  宰相共二十九人 贾耽 韦执谊 杜佑 杜黄裳 袁滋 郑余庆 于頔 郑絪 武元衡 李吉甫 韩宏 裴洎 李藩 权德舆 李绛 张宏靖 韦贯之 裴度 李逢吉 王涯 崔群 李墉 李夷简 皇甫镈 程异 令狐楚 萧俯 段文昌 崔植

  穆宗朝

  宰相十四人 韩宏 裴度 李夷简 皇甫镈 令狐楚 张宏靖 萧俯 段文昌 崔植 杜元颖 王播 元稹 李逢吉 牛僧孺

  敬宗朝

  宰相七人 杜元颖 王播 李逢吉 牛僧孺 李程 裴度 窦易直

  文宗朝

  宰相二十四人 杜元颖 王播 李逢吉 牛僧孺 窦易直 裴度 韦处厚 杨嗣复 李珏 路随 李宗闵 段文昌 宋申锡 李德裕 李固言 郑覃 王涯 李训 贾餗 舒元舆 李石 陈夷行 崔珙 崔郸 李绅

  武宗朝

  宰相十五人 李固言 李石 杨嗣复 李珏 崔郸 牛僧孺 崔珙 李德裕 陈夷行 李绅 李让夷 崔铉 杜悰 李回 郑肃

  宣宗朝

  宰相二十三人 李让夷 李绅 郑肃 李回 白敏中 韦琮 崔元式 李德裕 卢商 马植 周墀 崔龟从 任铭 魏扶 令狐绹 裴休 魏谟 崔慎由 郑朗 萧邺 刘瑑 夏侯孜 蒋伸

  懿宗朝

  宰相二十一人 令狐绹 白敏中 萧邺 夏侯孜 蒋伸 杜审权 杜悰 毕諴 杨收 曹确 高璩 萧置 徐商 路岩 于琮 韦保衡 王铎 刘邺 赵隐 萧仿 崔彦昭

  僖宗朝

  宰相二十三人 萧仿 崔彦昭 郑畋 卢携 王铎 李蔚 郑从谠 崔沆 豆卢瑑 王徽 裴澈 萧遘 韦昭度 郑昌图 杜让能 孔纬 张浚 韦保衡 赵隐 刘邺 裴坦 刘瞻 刘崇望

  昭宗朝

  宰相二十五人 朱温 韦昭度 孔纬 杜让能 张濬 杨行密 刘崇望 崔昭纬 徐彦若 郑延昌 王抟 崔胤 李溪 陆扆 孙偓 郑綮 朱朴 崔远 裴贽 裴枢 王溥 独孤损 柳璨 陆希声 苏检 卢光启 韦贻范

  哀帝朝

  宰相六人 裴枢 独孤损 崔远 柳璨 张文蔚 杨涉

  五代

  后梁

  太祖朝

  张文蔚 杨涉 薛贻矩 王景仁 韩建 于竞 张策 赵光逢 杜晓 敬翔

  郢王朝

  赵光逢 杜晓 敬翔

  末帝朝

  赵光逢 杜晓 敬翔 姚洎 于竞 郑珏 萧顷 李琪

  后唐

  庄宗朝

  豆卢革 卢程 赵光胤 韦说

  明宗朝

  豆卢革 韦说 郑珏 任圜 冯道 崔协 王建立 赵凤 李愚 刘昫

  闵宗朝

  陈兴云 刘昫 李愚

  末帝朝

  刘昫 李愚 卢文纪 姚顗 张延朗 韩昭胤 马胤孙 冯道

  后晋

  高祖朝

  冯道 赵莹 桑维翰 李嵩 和凝

  出帝朝

  冯道 赵莹 桑维翰 李嵩 和凝 刘昫 冯玉 景延广

  后汉

  高祖朝

  苏维吉 苏禹圭 窦贞固 李涛

  隐帝朝

  苏维吉 苏禹圭 窦贞固 李涛 杨邠 冯道

  后周

  太祖朝

  冯道 苏禹圭 窦贞固 王峻 李榖 范质

  世宗朝

  范质 李榖 景范 王溥 魏仁浦

  恭帝朝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北汉

  世祖朝

  郑珙 赵华

  睿宗朝

  赵华 卫融 赵弘 郭无为 张昭敏

  少主朝

  郭无为 张昭敏

  英武帝朝

  郭无为 刘继文 刘继颙 李恽

  前蜀

  高祖朝

  王宗佶 韦庄 张格 王锴 周庠 庾传素

  后主朝

  张格 王锴 周庠 庾传素 许寂

  后蜀

  高祖朝

  孟仁赞 赵季良

  后主朝

  赵季良 毋昭裔 张业 李昊 徐光溥 范仁恕 欧阳迥

  吴 高祖朝

  徐温 严可求 徐知诰

  睿帝朝

  徐温 严可求 王令谋 宋齐丘 徐知训 徐知诰 徐知询 周本 徐景通 徐景迁 徐景遂 徐景达

  南唐

  烈祖朝

  宋齐丘 张延翰 张居咏 李建勋 徐玠 李景遂

  元宗朝 宋齐丘 张居咏 徐玠 周宗 李建勋 李景遂 李景运 冯延巳 杜昌业 常梦锡 孙晟 钟谟 严续 游梦言 殷崇义 李弘冀 李从嘉

  后主朝 严续 游梦言 殷崇义

  南汉 高祖朝 赵光裔 杨洞潜 李殷衡 倪曙 刘浚 赵损 王定保 王翻

  殇帝朝 赵光裔 杨洞潜 刘浚 刘弘昌

  中宗朝 刘浚 王翻 刘弘昌 刘弘杲 陈渥 黄琼芝 卢膺

  后主朝

  陈延寿 李托 钟允章 龚澄枢

  闽

  惠宗朝

  王延禀 王继鹏 李敏

  康宗朝

  王延曦 叶翘 王倓

  景宗朝

  李敏 李真 王亚澄 杨沂丰 余廷英 李仁遇 李光准

  福王朝 继昌 潘承祐

  楚 马賨 马存 高郁 吕师周 廖偃 姚彦章 许德勋 吴越

  武肃王朝

  钱元瓘 杜建徽

  文穆王朝

  杜建徽 曹仲达 沈嵩 皮光业 陆仁章 仰仁诠 许明 钱弘佐

  忠献王朝

  曹仲达 皮光业 仰仁诠 林鼎 郭师从 元德昭 吴程 钱弘倧

  忠逊王朝

  元德昭 吴程 钱弘俶

  忠懿王朝

  元德昭 钱弘亿 吴程 裴坚 吴延福 鲍修让 沈虎子 崔仁冀 钱惟浚

  北宋

  太祖朝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太宗朝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宋琪 李昉 吕蒙正 张齐贤 吕端

  真宗

  吕蒙正 张齐贤 吕端 李沆 向敏中 毕士安 寇准 王旦 王钦若 丁谓 李迪 冯拯

  仁宗 王钦若 丁谓 冯拯 王曾 李迪 张知白 张士逊 吕夷简 王随 陈尧佐 章得象 晏殊 杜衍 贾昌朝 陈执中 文彦博 宋庠 庞籍 梁适 刘沆 富弼 韩琦 曾公亮

  英宗朝 韩琦 曾公亮

  神宗朝

  富弼 韩琦 曾公亮 陈旭 王安石 韩绛 吴充 王圭 蔡确

  哲宗朝 司马光 文彦博 王圭 蔡确 韩缜 吕公著 吕大防 范纯仁 刘挚 苏颂 章惇 苏辙

  徽宗朝 章惇 韩忠彦 曾布 蔡京 赵挺之 何执中 张商英 刘正夫 余深 王黼 李邦彦 白时中

  钦宗朝

  李邦彦 白时中 张邦昌 吴敏 徐处仁 唐恪 许将、欧阳珣

  南宋高宗朝

  李纲 黄潜善 汪伯彦 朱胜非 吕颐浩 杜充 范宗尹 赵鼎 张浚 秦桧 万俟卨 沈该 汤思退 陈康伯 朱倬

  孝宗朝

  张浚 汤思退 陈康伯 朱倬 史浩 洪适 叶颙 魏杞 蒋芾 陈俊卿 虞允文 梁克家 曾怀 叶衡 赵雄 王淮 周必大 留正

  光宗朝 周必大 留正 葛邲 黄祖舜

  宁宗朝 留正 赵汝愚 余端礼 京镗 谢深甫 陈自强 韩侂胄 钱象祖 史弥远

  理宗朝 史弥远 郑清之 乔行简 崔与之 李宗勉 史嵩之 范钟 杜范 游侣 赵葵 谢方叔 吴潜 董槐 程元凤 丁大全 贾似道

  度宗朝 贾似道 程元凤 叶梦鼎 江万里 马廷鸾

  恭帝朝

  贾似道 王爚 章鉴 陈宜中 留梦炎 吴坚 文天祥

  端宗朝

  陈宜中 李庭芝 文天祥 黄镛

  末帝朝

  文天祥 陆秀夫

  元朝 安童,崔斌,伯颜,桑哥,脱脱,哈麻,成遵,史天泽,阿合马,萧拜住,耶律楚材,铁木迭儿,燕铁木儿,铁木儿塔识

  明朝太祖朝

  常遇春 杨宪 蔡哲 王溥 傅■刘惟敬 睢稼 宋冕 廖永忠

  冯冕 侯善 胡惟庸

  献明皇后贺氏,东部大人野干女也。少以容仪选入东宫,生道武。苻洛之内侮也,后与道武及故臣吏避难北徙。俄而高车来抄掠,后乘车避贼而南,中路失道,乃仰天曰:「国家胤胄岂正尔绝灭也!惟神灵扶助。」遂驰,轮正不倾。行百余里,至七个山南而免难。

 后刘显使人将害帝,帝姑为显弟亢掞妻,知之,密以告后。梁眷亦来告难。后乃令帝去之。后夜饮显醉,向晨,故惊厩中群马,使起视马,后泣谓曰:「吾诸子始皆在此,今尽亡失,汝等谁杀之」故显使不急追。道武得至贺兰部,群情未甚归附。后从弟外朝大人悦举部随从,供奉尽礼。显怒,将害后,后奔亢掞家,匿神车中三日。亢掞举室请救,乃得免。会刘显部乱,始得亡归。後后弟染干忌道武之得人心,举兵围逼行宫。后出谓染干曰:「汝等今安所置我,而欲杀吾子也」染干惭而去。后后少子秦王觚使于燕,慕容垂止之。后以觚不反,忧念寝疾。皇始元年,崩,祔葬于盛乐金陵。后追加尊谥,配飨焉。

 道武皇后慕容氏,宝之季女也。中山平,入充掖庭,得幸。左丞相、卫王仪等奏请立皇后。帝从仪,令后铸金人成,乃立之。封后母孟为漂阳君。后崩。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刘眷女也。登国初,纳为夫人,生华阴公主,后生明元。后专理内事,宠待有加,以铸金人不成,故不登后位。魏故事,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道武末年,后以旧法薨。明元即位,追遵谥位,配飨太庙。自此后,宫人为帝母,皆正配飨焉。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姚兴女西平长公主也。明元以后纳之,后为夫人。后以铸金人不成,未升尊位,然帝宠礼如后。是后犹欲正位,后谦不当。泰常五年,薨。帝追恨之,赠皇后玺绶而加谥焉。葬云中金陵。

 明元密皇后杜氏,魏郡邺人,阳平王超之妹也。初以良家子选入太子宫,有宠,生太武。及明元即位,拜贵嫔。泰常五年,薨,谥曰贵嫔,葬云中金陵。太武即位,追尊号谥,配飨太庙。又立庙于邺,刺史四时荐祀。以魏郡,太后所生之邑,复其调役。后甘露降于庙庭。文成时,相州刺史高闾表修后庙,诏曰:「妇人外成,理无独祀;阴必配阳,以成天地,未闻有莘之国立大姒之飨。此乃先皇所立,一时之至感,非经世之远制,便可罢祀。」先是,太武保母窦氏,初以夫家坐事诛,与二女俱入宫;操行纯备,进退以礼,明元命为太武保母。性仁慈,帝感其恩训,奉养不异所生。及即位,尊为皇太后,封其弟漏头为辽东王。太后训厘内外,甚有声称。性恬素寡欲,喜怒不形于色,好扬人之善,隐人之过。帝征凉州,蠕蠕吴堤入寇,太后命诸将击走之。真君元年,崩。诏天下大临三日,太保卢鲁元监护丧事,谥曰惠。葬崞山,从后意也。初,后尝登崞山,顾谓左右曰:「吾母养帝躬,敬神而爱人,若死而不灭,必不为贱鬼。然于先朝,本无位次,不可违礼以从园陵。此山之上,可以终托。」故葬焉。别立后寝庙于崞山,建碑颂德。

 太武皇后赫连氏,屈丐女也。太武平统万,纳后及二妹,俱为贵人,后立为皇后。文成初,崩,祔葬金陵。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代人也。初为夫人,生景穆。神蒨元年,薨,追赠贵嫔,葬云中金陵。后追号尊谥,配飨太庙。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河东王毗妹也。少以才,选入东宫。有宠,生文成皇帝而薨。文成即位,追尊号谥,葬云中金陵,配飨太庙。

 又文成乳母常氏,本辽西人,因事入宫,乳帝,有劬劳保护之功。文成即位,尊为保太后,寻尊为皇太后,告于郊庙。和平元年,崩。诏天下大临三日,谥曰昭。葬于广宁磨笄山,俗谓之鸣鸡山,太后遗志也。依惠太后故事,别立寝庙,置守陵二百家,树碑颂德。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长乐信都人也。父朗,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母乐浪王氏。后生于长安,有神光之异。朗坐事诛,后遂入宫。太武左昭仪,后之姑也,雅有母德抚养教训。年十四,文成践极,以选为贵人,后立为皇后。文成崩,故事国有大丧,三日后御服器物一以烧焚,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后悲叫自投火,左右救之,良久乃苏。献文即位,尊为皇太后。丞相乙浑谋逆,献文年十二,居于谅闇,太后密定大策,诛浑,遂临朝听政。及孝文生,太后躬亲抚养。是后罢令不听政事。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弈,献文因事诛之。太后不得意,遂害帝。承明元年,尊曰太皇太后,复临朝听政。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孝文诏罢鹰师曹,以其地为太后立报德佛寺。太后与孝文游于方山,顾川阜有终焉之志。因谓群臣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岂必远祔山陵,然后为贵哉吾百岁后,神其安此。」孝文乃诏有司营建寿陵于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将终为清庙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颂太后功德。

 太后以帝富于春秋,乃作《劝戒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文多不载。太后立文宣王庙于长安,又立思燕佛图于龙城,皆刊石立碑。太后又制,内属五庙之孙、外戚六亲缌麻,皆受复除。性俭素,不好华饰,躬御缦绘而已。宰人上膳,案裁径尺,羞膳滋味,减于故事十分之八。太后尝以体不安,服庵闾子,宰人昏而进粥,有蜒在焉,后举匕得之。帝时侍侧,大怒,将加极罚,太后笑而释之。

 自太后临朝专政,孝文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猜忍,能行大事;杀戮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帝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故杞道德、王遇、张祐、苻承祖等拔自微阉,岁中而至王公。王睿出入卧内,数年便为宰辅。赏赍千万亿计,金书铁券,许以不死之诏。李冲以器能受任,亦由见宠帏幄,密加锡赍,不可胜数。后性严明,假有宠侍,亦无所纵。左右纤介之愆,动加棰楚,多至百余,少亦数十。然性不宿憾,寻亦待之如初;或因此更加富贵,是以人人怀于利欲,至死而不思退。

 太后曾与孝文幸灵泉池,宴群臣及蕃国使人、诸方渠帅,各令为其方舞。孝文上寿,太后忻然作歌,帝亦和歌,遂命群臣各言其志,于是和歌者九十人。太后外礼人望,元丕、游明根等颁赐金帛舆马;每至褒美睿等,皆引丕参之,以示无私。又自以过失,惧人议己,小有疑忌,便见诛戮。迄后之崩,孝文不知所生。至如李、李惠之徒,猜嫌覆灭者十余家,死者数百人,率多枉滥,天下冤之。

 十四年,崩于太和殿,年四十九。其日有雄雉集于太华殿。帝酌饮不入口五日,毁慕过礼。谥曰文明太皇太后。葬于永固陵,日中而反,虞于鉴玄殿。诏曰:「尊旨从俭,不申罔极之痛;称情允礼,仰损俭训之德;进退思惟,倍用崩感。又山陵之节,亦有成命;内则方丈,外裁奄坎。脱于孝子之心有所不尽者,室中可二丈,坟不得过三十步。今以陵万世所仰,复广为六十步。孤负遗旨,益以痛绝!其幽房大小,棺椁质约,不设明器。至于素帐缦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此则遵先志,从册令。俱奉遗事,而有从有违,未达者或以致怪。梓宫之里,玄堂之内,圣灵所凭,已一一奉遵,仰昭俭德。其余外事,有所不从,以尽痛慕之情。其宣示远近,著告群司,上明俭诲之美,下彰违命之失。」及卒哭,孝文服衰,近臣从服。三司以下外臣衰服者,变服就练;七品以下,尽除即吉。设附祭于太和殿,公卿以下始亲公事。帝毁瘠,绝酒肉不御者三年。

 初,帝孝于太后,乃于永固陵东北里余营寿宫,遂有终焉瞻望之志。及迁洛阳,乃自表瀍西以为山园之所,而方山虚宫号曰万年堂云。

 文成元皇后李氏,梁国蒙县人,顿丘王峻之妹也。后之生也,有异于常。父方叔,恒言此女当大贵。及长,姿质美丽。太武南征,永昌王仁出寿春,军至后宅,因得后。及仁镇长安,遇事诛,后与其家人送平城宫。高祖登白楼望见,美之。乃下台,后得幸于斋库中,遂有娠。常太后后问后,知之,时守库者亦私书于壁记之,别加验问,皆符同。及生献文,拜贵人。太安二年,太后令依故事。令后具条记在南兄弟,及引所结宗兄洪之,悉以付托。临决,每一称兄弟,拊胸恸泣,遂薨。后谥曰元皇后,葬金陵,配飨太庙。

 献文思皇后李氏,中山安喜人,南郡王惠之女也。姿德婉淑,年十八。以选入东宫。献文即位,为夫人,生孝文帝。皇兴三年,薨,葬金陵。承明元年,追崇号谥,配飨太庙。

 孝文贞皇后林氏,平凉人也。父胜,位平凉太守。叔父金闾,起自阉官。献文初,为定州刺史,为乙浑所诛,及胜兄弟皆死。胜无子,有二女入掖庭。后容色美丽,得幸于孝文,生皇子恂。以恂将为储贰,太和七年,后依旧制薨。帝仁恕不欲袭前事,而禀文明太后意,故不果行。谥曰贞皇后,葬金陵。及恂以罪赐死,有司奏追废后为庶人。

 孝文废皇后冯氏,太师熙之女也。太和十七年,孝文既终丧,太尉元丕等表以长秋未建,六宫无主,请正内位。孝文从之,立后为皇后,恩遇甚厚。孝文后重引后姊昭仪至洛,稍有宠,后礼爱渐衰。昭仪自以年长,且前入宫掖,素见待念,轻后而不率妾礼。后虽性不妒忌,时有愧恨之色。照仪规为内主,谮构百端,寻废后为庶人。后贞谨有德操,遂为练行尼,后终于瑶光佛寺。

 孝文幽皇后亦冯熙女。母曰常氏。本贱微,得幸于熙,熙元妃公主薨后,遂主家事。生后与北平公夙。文明太皇太后欲家世贵宠,乃简熙二女,俱入掖庭,时年十四。其一早卒。后有姿媚,偏见爱幸。未几,疾病。太后乃遣还家为尼,帝犹留念焉。岁余而太后崩,帝服终,颇存访之。又闻后素疹痊除,遣阉官双三念玺书劳问,遂迎赴洛阳。及至,宠爱过本初。当夕,宫人稀复进见。拜为左昭仪,後立为皇后。

 帝频岁南征,后遂与中官高菩萨私乱。及帝在汝南不豫,后便公然丑恣,中常侍双蒙等为其心腹。是时彭城公主,宋王刘昶子妇也,年少嫠居。北平公冯夙,后之周母弟也。后求婚于孝文,孝文许之。公主志不愿,后欲强之,婚有日矣。公主密与侍婢及僮从十余人,乘轻车,冒霖雨,赴悬瓠,奉谒孝文,自陈本意。因言后与菩萨乱状。帝闻,因骇愕,未之信,而秘匿之。此后后渐忧惧。与母常氏求托女巫,祷厌孝文疾不起;一旦得如文明太后辅少主称命者,赏报不赀。又取三牲,宫中祆祠,假言祈福,专为左道。母常或自诣宫中,或遣侍婢与相报答。

 帝至洛,执问菩萨、双蒙等,具得情状。帝以疾卧含温室,夜引后,并列菩萨等于户外。后临入,令搜衣中,称有寸刃便斩。后顿首泣谢,乃赐坐东楹,去御筵二丈余。孝文令菩萨等陈状,又让后曰:「汝有妖术,可具言之。」后乞屏左右,有所密状。孝文敕中常侍悉出,唯令长秋卿白整在侧,取卫直刀拄之。后犹不言。孝文乃以绵坚塞整耳,自小语再三呼整,无所应,乃令后言。事隐,人莫知之。高祖乃唤彭城、北海二王令入坐,言:「昔是汝嫂,今便他人,但入勿避。」又曰:「此老妪欲白刃插我肋上,可穷问本未,勿有所难。」又云:「冯家女不能复相废逐,且使在宫中空坐,有心乃能自死,汝等勿谓吾犹有情也。」帝素至孝,犹以文明太后故,未行废。二王出,乃赐后辞死诀,再拜稽首涕泣。及入宫后,帝命中官有问于后,后骂曰:「我天子妇,当面对,岂令汝传也!」帝怒,敕后母常入,示与后状,常挞之百余乃止。

 帝寻南伐,且留京师。虽以罪失宠,而夫人嫔妾奉之如法。唯令世宗在东宫,无朝谒之事。帝疾甚,谓彭城王勰曰:「后宫久乖阴德,自绝于天,吾死后可赐自尽别宫,葬以后礼,庶掩冯门之大过。」帝崩,梓宫达鲁阳,乃行遗诏。北海王详奉宣遗旨,长秋卿白整等入授后药。后走呼,不肯引决,曰:「官岂有此也!是此诸王辈杀我耳。」整等执持强之,乃含椒而尽。梓宫次洛南,咸阳王禧等知审死,相视曰:「若无遗诏,我兄弟亦当作计去之。岂可令失行妇人宰制天下,杀我辈也」谥曰幽皇后,葬长陵茔内。

我首先要说,这个信息量是非常非常大的。

你确定要中国历代的么?

没有特指?

商朝伊尹 仲虺 伊陟 巫咸 巫贤 甘盘 傅说 箕子

[编辑] 周朝周公旦 召公奭 太公望 毕公高 毛叔郑 康叔封 闳夭 太颠 散宜生 南宫括 荣伯 卫侯 毛公 祭公 君牙 祭公谋父 吕侯 伯邑父 伯俗父 荣夷公 芮良夫 周定公 召伯虎 兮甲 虢文公 仲山甫 虢石父 郑桓公 郑武公 郑庄公 虢公忌父 虢公林父 周公黑肩 周公忌父 宰孔 王子虎 周公阅 王叔桓公 王孙苏 召戴公 毛伯卫 单襄公 刘康公 周公楚 尹武公 王叔陈生 伯舆 单靖公 刘定公 单献公 成简公 单成公 刘献公 单穆公 刘文公 单武公 刘桓公 单平公

[编辑] 春秋战国[编辑] 齐国王子城父 高傒 国懿仲 管仲 隰朋 鲍叔牙 竖刁 卫开方 陈完 高庄子虎 仲孙湫 国归父 崔夭 高固 国佐 晏弱 崔杼 庆封 田桓子田无宇 晏婴 田僖子田乞 阚止 田成子田恒 田襄子田盘 田庄子田白

邹忌 田婴 孟尝君 苏秦 淖齿 韩珉 田单 后胜

[编辑] 鲁国公子益师 公子彄 公子翚 公子结 公子庆父 公子叔牙 季成子季友 臧文仲臧孙辰 公子买 叔孙戴伯公孙兹 孟穆伯公孙敖 东门襄仲公子遂 叔孙庄叔得臣 季文子季孙行父 臧武仲 孟献子仲孙蔑 叔孙宣伯侨如 叔孙穆子豹 季武子季孙夙 孟庄子仲孙速 孟孝伯仲孙羯 叔孙昭子婼 孟僖子仲孙貜 季平子意如 孟懿子仲孙何忌 叔孙成子不敢 阳虎 季桓子斯 叔孙武叔州仇 季康子肥 公仪休

[编辑] 晋国荀息 里克 郤芮 舅犯狐偃 赵成子赵衰 郤縠 先轸 霍伯先且居 贾季狐射姑 赵宣子赵盾 郤成子郤缺 中行桓子荀林父 范武子士会 郤献子郤克 栾武子栾书 韩献子韩厥 智武子荀罃 中行献子荀偃 范宣子士匄 赵文子赵武 韩宣子韩起 魏献子魏舒 范献子士鞅 智文子荀跞 赵简子赵鞅 智襄子荀瑶 赵襄子赵无恤 魏文侯魏斯

[编辑] 卫国石碏 石厚 宁庄子 宁武子宁俞 孔达 孙良夫 孙林父 宁殖 宁喜 北宫括 北宫喜 公孟絷 公叔成子 孔文子 孔悝 公孙弥牟

[编辑] 宋国孔父嘉 华父督 公子目夷 公孙固 公子成 公子卬 华耦 华元 乐喜 向戌 华亥 华阅 华合比 华费遂 乐祁 乐大心 皇瑗 乐茷 皇缓 皇喜

[编辑] 郑国祭足 高渠弥 叔詹 皇武子 子家(公子归生) 子良(公子去疾) 子罕(公子喜) 子驷(公子騑) 子孔(公子嘉) 子展(公孙舍之) 伯有(良霄) 子皮(罕虎) 子产(公孙侨) 游吉 驷歂 罕达 驷弘

[编辑] 吴国伍子胥(官职为相国) 伯嚭

[编辑] 越国范蠡 文种

[编辑] 楚国鬬伯比 鬬祁 彭仲爽 子元 子文(鬬谷於菟) 子玉(成得臣) 子上(鬬勃) 蒍吕臣 成大心 子孔(成嘉) 鬬般(子扬) 子越(鬬椒) 虞丘 孙叔敖 子佩 子重(公子婴齐) 子辛(公子壬夫) 子囊(公子贞) 子庚(公子午) 子南(公子追舒) 蔿子冯 子木(屈建) 公子圉 子荡(䓕罢) 子皙(公子黑肱) 鬬成然(子旗) 子瑕(阳匄) 囊瓦(子常) 子西(公子申) 沈诸梁(子高) 子国(公孙宁) 吴起 景鲤 昭阳 子兰 昭鱼 昭献 春申君 李园

[编辑] 赵国成午 李兑 肥义 平原君赵胜 蔺相如 廉颇 田单 虞卿 皮相国 公仲连

[编辑] 韩国韩傀 公仲朋 申不害 韩侈 韩伯婴 昭献 韩辰 张开地 张平

[编辑] 魏国李悝 任章 范座 孔斌 田蠕 翟强 惠施 公孙衍 张仪

[编辑] 燕国子之 公孙操 栗腹

[编辑] 秦国百里奚 蹇叔 商鞅 张仪 公孙衍 乐池 屈盖 樗里疾 甘茂 魏冉 芈戎 孟尝君 楼缓 金受 杜仓 寿烛 范雎 蔡泽 吕不韦 甘罗 徐诜 昌平君 昌文君 隗状(隗林)

[编辑] 秦朝王绾 李斯 冯去疾 赵高

[编辑] 西汉主条目:西汉丞相、相国、大司徒列表和西汉太尉、大司马列表

[编辑] 高帝朝1人 萧何:汉初三杰之一

[编辑] 惠帝朝3人 曹参 陈平 王陵

[编辑] 高后朝2人 陈平 审食其

11月3日,吕后以陈平、审食其为右、左丞相。

[编辑] 文帝朝5人 周勃 陈平 灌婴 张苍 申屠嘉

[编辑] 景帝朝4人 陶青 周亚夫 卫绾 刘舍

[编辑] 武帝朝13人 卫绾 窦婴 许昌 田鼢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庄青翟 赵周 石庆 公孙贺 刘屈牦 田千秋

[编辑] 昭帝朝霍光:以大将军、录尚书事总理朝政

4人 田千秋 王䜣 杨敞 蔡义

[编辑] 宣帝朝霍禹、霍山:霍光死后以大将军、录尚书事总理朝政,前66年被杀

5人 韦贤 魏相 丙吉 黄霸 于定国

[编辑] 元帝朝史高、萧望之:以录尚书事总理朝政

2人 韦玄成 匡衡

[编辑] 成帝朝王凤、王音、王商、王根、王莽:以大将军、录尚书事总理朝政

5人 王商 张禹 薛宣 翟方进 孔光

[编辑] 哀帝朝师丹、傅喜、丁明、傅晏、韦赏、董贤:以大司马、录尚书事总理朝政

5人 朱博 平当 王嘉 孔光 马宫

[编辑] 平帝朝王莽:总理朝政

1人 平晏

[编辑] 新朝王莽王寻 张邯

[编辑] 更始刘玄刘縯 刘赐 李松

[编辑] 东汉[编辑] 光武朝邓禹 吴汉 王梁 宋弘 伏湛 侯霸 李通 马成 韩歆 窦融 欧阳歙 戴涉 蔡茂 朱浮 刘隆 杜林 张纯 玉况 赵熹 冯勒 冯鲂 李䜣

[编辑] 明帝朝赵熹 冯鲂 李䜣 虞延 郭丹 范迁 伏恭 牟融 周泽 邢穆 王敏 鲍昱

[编辑] 章帝朝赵熹 牟融 鲍昱 第五伦 桓虞 邓彪 郑弘 宋由 袁安 任瑰

[编辑] 和帝朝窦宪 宋由 袁安 任瑰 丁鸿 尹睦 刘方 张酺 张奋 吕盖 韩棱 巢堪 张禹 徐防 鲁恭 陈宠

[编辑] 殇帝朝邓骘 张禹 徐防 陈宠 梁鲔 尹勤

[编辑] 安帝朝邓骘 张禹 徐防 鲁恭 梁鲔 尹勤 周章 张敏 夏勤 李修 刘恺 司马苞 马英 袁敞 李郃 陈褒 杨震 刘授 刘憙 冯石 阎显

[编辑] 顺帝朝梁商 梁冀 刘授 刘憙 冯石 李郃 陶敦 朱宠 朱伥 刘光 许敬 张皓 庞参 王龚 刘崎 孔夫 黄尚 王卓 郭虔 刘寿 桓焉 赵戒 赵峻 胡广 李固

[编辑] 冲帝朝梁冀 赵戒 赵峻 胡广 李固

[编辑] 质帝朝梁冀 赵戒 胡广 李固

[编辑] 桓帝朝梁冀 赵戒 胡广 李固 袁汤 杜乔 张歆 吴雄 黄琼 房植 尹颂 韩縯 孙朗 祝恬 盛允 虞放 种皓 刘矩 刘宠 杨秉 许栩 周景 陈蕃 刘茂 宣酆

[编辑] 灵帝朝窦武 胡广 陈蕃 刘矩 刘宠 许栩 周景 宣酆 王畅 闻人袭 刘嚣 许训 郭禧 桥玄 李咸 来艳 宗俱 袁隗 杨赐 段颎 唐珍 陈耽 刘逸 刘宽 陈球 孟戫 张颢 袁滂 袁逢 刘郃 张济 许戫 邓盛 张温 崔烈 张延 许相 丁宫 曹嵩 樊陵 马日磾 刘弘 刘虞 何进

[编辑] 献帝朝董卓 刘虞 杨彪 黄琬 荀爽 赵谦 种拂 马日磾 淳于嘉 王允 皇甫嵩 周忠 朱俊 赵温 张喜 曹操 曹丕

[编辑] 三国[编辑] 蜀汉[编辑] 昭烈朝诸葛亮

[编辑] 怀帝朝诸葛亮 蒋琬 费祎 董允 吕乂 姜维 陈祗 董厥 樊建 诸葛瞻

[编辑] 孙吴[编辑] 大帝朝孙邵 (公元222-225)

顾雍 (公元225-243)

陆逊 (公元243-245)

步骘 (公元245-247)

朱据 (公元249-250)

[编辑] 会稽王朝诸葛恪 孙峻 孙綝

[编辑] 景帝朝孙綝 濮阳兴

[编辑] 末帝朝濮阳兴 陆凯 万彧 张悌

[编辑] 曹魏[编辑] 文帝朝贾诩 王朗 华歆 钟繇 夏侯惇 曹仁 曹休 曹真

[编辑] 明帝朝王朗 华歆 钟繇 曹休 陈群 董昭 卫臻 陈矫 韩暨 崔林 曹宇 曹爽 司马懿

[编辑] 齐王朝孙资 刘放 卫臻 曹爽 司马懿 满宠 蒋济 赵俨 高柔 王凌 孙礼 司马孚 司马师 郑冲

[编辑] 高贵乡公朝司马孚 司马师 司马昭 高柔 郑冲 卢毓 诸葛诞 王昶

[编辑] 元帝朝司马昭 郑冲 (256-263) 钟会 (263-264) 何曾 (264-265) 司马望 (265) 王昶 王观 王祥 邓艾 荀顗 司马炎

[编辑] 西晋[编辑] 武帝朝裴秀 贾充 王沈 荀勖 武陔 羊祜 李熹 司马伷 司马圭 司马亮 司马晃 王业 卢钦 刘毅 胡奋 朱整 卫瓘 杨骏 杨珧 司马望 荀顗 石苞 何曾 司马泰 李胤 山涛 魏舒 王浑

[编辑] 惠帝朝杨骏 杨珧 华廙 王浑 荀恺 何劭 卫瓘 张华 裴頠 王戎 王衍 崔随 乐广 羊玄之 荀藩 司马亮 司马晃 司马泰 司马彤 司马繇 司马越 司马伦 司马颖 王湛 高光

[编辑] 怀帝朝司马越 王衍 高光 荀藩 和郁 郑球 傅袛 山简 刘暾 曹馥

[编辑] 愍帝朝索綝 司马保 司马睿

[编辑] 东晋[编辑] 元帝朝王导 王敦 刁协 司马羕 周顗 荀嵩 王邃 纪瞻 荀组

[编辑] 明帝朝王导 陆晔 司马羕 荀嵩 纪瞻 郗鉴 卞壶 邓牧 陆玩 诸葛恢 戴邈

[编辑] 成帝朝王导 苏峻 祖约 庾亮 庾冰 何充 孔愉 王舒 王彬 褚翜 陆晔 司马羕 荀嵩 纪瞻 郗鉴 卞壶 邓牧 陆玩 诸葛恢

[编辑] 康帝朝庾冰 何充 诸葛恢 蔡谟 顾和

[编辑] 穆帝朝何充 诸葛恢 蔡谟 顾和 顾众 谢尚 周闵 江斑 司马昱 王彪之

[编辑] 哀帝朝桓温 司马昱 王彪之 王述

[编辑] 废帝朝桓温 司马昱 王彪之 王述

[编辑] 简文朝桓温 王彪之

[编辑] 孝武朝桓温 王彪之 谢安 谢石 谢玄 谢琰 王劭 王蕴 王珣 陆纳 司马恬 司马道子

[编辑] 安帝朝司马道子 司马元显 桓玄 王国宝 王珣 王雅 王谧 何澄 孔安国 孔靖 孟昶 桓谦 谢琨 谢裕 刘柳 刘耽 袁湛 刘道怜 王弘 司马德文 刘穆之 徐羡之 刘裕

[编辑] 恭帝朝徐羡之 刘裕

[编辑] 南朝[编辑] 刘宋[编辑] 武帝朝徐羡之 傅亮

[编辑] 少帝朝徐羡之 傅亮 谢晦

[编辑] 文帝朝徐羡之 傅亮 王弘 王敬弘 郑鲜之 江夷 殷景仁 王球 刘义康 刘义庆 刘义宣 刘义恭 刘宏 何尚之 褚湛之 徐湛之 王僧达 刘恢

[编辑] 孝武朝刘义恭 何尚之 褚湛之 刘延孙 刘秀之 王僧达 萧思活 刘遵考 刘宏 戴法兴 柳元景 刘恢

[编辑] 前废帝朝刘义恭 刘袆 刘昶 柳元景 颜师伯

[编辑] 明帝朝谢庄 刘袆 刘休仁 刘休范 王景文 蔡兴宗 袁粲 褚渊

[编辑] 后废帝朝王景文 蔡兴宗 袁粲 褚渊 刘秉 王僧虔 刘勔 萧缅 萧道成

[编辑] 顺帝朝袁粲 褚渊 刘秉 王僧虔 王延之 柳世隆 何戢 萧道成

[编辑] 南齐[编辑] 高帝朝褚渊 萧嶷 王俭 王延之 萧暠

[编辑] 武帝朝王俭 王延之 萧暠 李安民 王奂 柳世隆 萧嶷 萧晔 萧子良

[编辑] 郁林王朝萧子良 王晏 谢胐 徐孝嗣 萧鸾 萧锵 萧铄

[编辑] 海陵王朝萧鸾 萧锵 王晏 徐孝嗣 萧子懋 萧子明 萧钧 萧铉 沈文季 何胤

[编辑] 明帝朝王晏 徐孝嗣 萧铉 沈文季 萧昭粲

[编辑] 东昏侯朝沈文季 徐孝嗣 江祏 王亮 王莹 任昉 萧昭粲 萧坦之 萧惠休 萧

历史中,刘裕和拓跋嗣究竟是如何为后代“铺路”的?

无论一个多么英雄盖世的皇帝,都将面临一个词:驾崩。自古以来,皇帝在驾崩之前,往往需要设置储君,命储君监国,自己巡游各地推行德政。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