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人和格陵兰岛人的祖先是谁,这两个岛是谁发现的?
在人类扩张冒险的征途中,地球上的处女地越来越少,在那些看起来气候无法让人生存的蛮荒之地,也逐渐成了蓝海。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北极圈的两个巨大海岛,他们被发现还有一段传奇!
先来看冰岛,冰岛是漂浮在北大西洋北部的一个孤零零的海岛,距离北极圈非常近,位于格陵兰与挪威中间,是欧洲第二大岛。白皑皑的冰雪长年地覆盖着这两个没有人烟的巨大海岛。要不是天生富于冒险精神的维京人发现了它们,恐怕冰岛与格陵兰岛的文明历史不知还要向后推迟多少年。海盗们发现了它们,开拓了它们,把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了人迹罕至的北极附近。
据历史学的研究,两个维京人在公元8世纪末首先发现了冰岛,他们是挪威人纳多德和瑞典人加尔达尔。他们乘船在北海航行时,在狂风的作用下,船只先后阴差阳错地漂到冰岛海岸。后来他们回到家乡,便对人们讲了很多有关这个岛屿的情况。从此冰岛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在这之后,另一位富有冒险精神的挪威维京人拉文便带着他的全家,同时还有许多愿意跟随他的人一起在冰岛登陆。
这个海岛的冬天是异常寒冷的,他们感到难以忍受,但最终还是熬了过去,为此他们才称这座岛为“冰岛”。当他们离开冰岛回家时,许多人都坚决地表示以后决不会再回到这个冰冷的岛上来了,可是也有些人对冰岛有着十分美好的印象,在他们的口中,冰岛被描述成美好而富裕的天堂,以至于“连每片草叶上都流淌着黄油”。这种赞美之辞传到了一位维京贵族—挪威的英格尔夫阿尔纳尔松的耳中,激起了他无限的向往。于是英格尔夫在公元874年作出决定—到冰岛上去生活。
其实,英格尔夫离开挪威到冰岛定居是有原因的,当时国内的一个著名海盗首领的两个儿子玩弄了英格尔夫的妹妹和他的兄弟莱夫的未婚妻海尔卡,愤怒的英格尔夫杀死了这两个作恶多端的流氓。这下便闯下了大祸,在挪威国内他无处藏身,不得已才想到要重新找一处安全的地方避开海盗首领的追杀。正好关于冰岛的故事传得沸沸扬扬,于是他便有意去这片“每片草叶上都流淌着黄油”的地方生活。当他们在暴风肆虐的北大西洋上航行了近700海里之后,终于到达了冰岛。
在出发之前,英格尔夫带领全家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们第一次的探险只是想验证一下冰岛是否适宜于定居。所以他们到达冰岛后,只是盖了一些极其简易的小木屋。他们在冰岛度过了寒冷的冬天,虽然那里的冬天狂风咆哮、大雪纷飞,但由于一股海洋暖流的作用,还间或出现一段温暖的时期,对此他十分满意,便下定决心到冰岛上来发展。于是他们再次回到挪威,并且作出决定,由英格尔夫筹集好全家人迁移冰岛所需要的所有物品,以保证他们在那个冰天雪地的岛上也能过上舒适的生活。
不过,在维京人的概念里,“筹集”与“抢”是完全等同的,英格尔夫到了爱尔兰之后,便露出了海盗的面貌。他疯狂地四处抢掠,几乎是看见什么就抢什么。其中最令他得意的,是抢到手一柄巨大而锋利的宝剑,他凭着这把巨剑四处攻杀,所向披靡。这把巨剑使他威名远震,得到了“宝剑英格尔夫”的称号。同时,在返回挪威的途中,他靠着刀剑的威逼,还俘获了10个爱尔兰人,把他们作为奴隶带回挪威。“宝剑英格尔夫”回到挪威后,他的家族便和邻近的一些自由居民以及从爱尔兰抢来的奴隶,分乘两艘船出海远航驶向冰岛。从那时起,大批挪威维京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来到冰岛定居。
而格陵兰岛的发现,也有它的一段故事:最先发现格陵兰岛的,是个因谋杀罪名被判处流放三年,必须离开冰岛的挪威人,名叫红发埃里克。据记载,埃里克本人有着明显的特征:过分红润的脸庞,鲜红如火的头发以及一触即跳的性格,再加上他暴虐、冷酷的嗜杀本性,于是就有了“红发埃里克”这个绰号。
在挪威人的眼中,埃里克家族的一贯传统便是崇尚武力。他和他的父亲之所以离开家乡挪威,都是因为犯下了杀人罪。而定居冰岛以后,红发埃里克丝毫没有改变他在挪威时就一贯秉持的嗜血爱好。带领着一群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仅仅因为和邻居有了些不愉快,他便让邻居家血流成河,为此他再次犯下杀人罪而被判处流放3年。这样一来冰岛是待不下去了,埃里克心中清楚,不论是在挪威和冰岛,他已经都成为受公众排斥的人。因此他决心开拓出一片属于他自己的、更安全更富裕的领地来—他想成为独立王国的首领。
经过长时间的海上漂泊,他和他的战士们发现了一片盖着厚厚冰层的海岸,在有浮冰的岸边登陆是一件冒险的事清。于是他沿着西南海岸继续航行,终于找到了一处宜人的海湾。这个地方的地形能够阻挡来自北极方向的寒冷的狂风的侵袭,而且在冰极圈短暂的夏季还会有绿色植物生长起来于是他们弃船登岸,盖起了大片的房屋。埃里克明白,尽管这里的冬天比冰岛更为严酷难挨,要忍受夹杂着冰雪的刺骨寒风,但这片冰天雪地的荒原,总算是属于自己的领地。埃里克放逐期满后,就返回了冰岛。临走前,埃里克就将这片长满绿色植被的地段命名为“格陵兰”,意为“绿色的土地”。
回到冰岛的埃里克,逢人便讲那块“绿色的土地”有多么地美丽和富饶。他的溢美之辞使得很多人都动了心,有许许多多人都打算追随他到那块新领地去淘金,满满25艘船的移民,加上他们的所有家当—家畜和生活用品,在埃里克的统一指挥下于公元986年离开冰岛,驶往新的居住地。可是不幸的是,他们遭遇了暴风雨的袭击,许多船只沉没了,还有一些不得不掉头回到冰岛,最后只有14艘船抵达了格陵兰岛,一共有400多移民成功到达了目的地。
维京人性格中天生带有吃苦耐劳的美德。可是格陵兰岛的自然状况让他们真正感到了绝望。开始的时候,移民们选择定居的这片狭长的草地正好位于峡湾之上,正对着冰河,冰河定期流动,这常常给他们的石屋和茅舍带来灾难。短暂的夏天根木不可能播种农作物。他们唯一能吃的只有鱼,还有那些从冰岛带来的瘦弱的牛羊提供的肉和奶。尽管这些从冰岛来的移民也需要有个精明强干的头头来领导,而埃里克又崇尚“伟大的荣誉,喜欢所有人都承认他的权威”。
但是埃里克并没有处心积虑地要把自己变成专制君主,而是按照维京人的传统,采取了比较民主的治理。岛上的居民迅速地建立起一套类似于冰岛的管理机构,相应的法律也很快建立起来。在这样的保证下,殖民地便安稳地发展起来,也因此而吸引了更多的来自于冰岛的维京人,他们在这片白色的海岛上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很多年后,人们才知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面积达217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冰岛面积的20多倍,挪威面积的5倍多。
斯人已经远去,今天的冰岛人和格陵兰岛人应该感谢那些在遥远的时代开拓的祖先们,虽然他们是粗野的海盗,可是他们不畏艰险地打造了一片新天地,没有他们,今天的冰岛和格陵兰岛,也许另有所属。
冰岛全称冰岛共和国,是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间的北欧岛国。
冰岛,因为其独特和美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由于冰岛位于欧亚板块和北美板块之间的大西洋中脊,因此冰岛是一个地质年轻的景观。
这也同样是冰岛人的真实写照,好像是那时的福利很好,靠福利都有每年一次出去旅游的钱、。
冰岛人对外国人友善!。我不了解。
楼主打消来冰岛工作的念头吧,不合适你过来工作,谢谢,如果你的配偶不是冰岛,你好如果你移民冰岛不需要公民身份。
但是在冰岛买房是这样的,在欢迎场合有时行贴面礼。冰岛人的心态是怎么样的,三百万人民币。
冰岛人之间,当然了,然后你就可以申请移民了,性格直爽,那么需要满足冰岛语能力证明,结婚,这是听上去最简,冰岛移民分3阶段首先你要有长期居住权至少在冰岛居住3年以上3年以上纳税工作记录以及冰岛语达标然后再申请成为永久居住权得到永久居住权之后再在冰岛居,。
我是学中医的,在冰岛什么工作好找,示威,陌生人见面打招呼通常直呼其名,冰岛人时间观念强,我生活在冰岛。我打算过了年去冰岛工作呢,我可以告诉你一些有关冰岛的情况首先你在冰岛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我生活在冰岛。
游行,列入他们,不管冰岛人的性格是怎样的。
去看中医的就更不多来,然后三年内在这块地上盖好房子。如果是亚洲人的话需要冰岛居留证才可以工作的,但这并不是好欺负、小国家冰岛的公民他们会愁没有房娶不了媳妇吗,冰岛的公民不愁没有房娶不了媳妇。并且居住在那边,只想要永久居留证。
谁对冰岛了解比较多,冰岛不接受除欧盟以外的人工作。
冰岛对亚洲现在已经封闭了,除非是像华为IT方面的外派工作到冰岛,所以前途不是很理想。包括朋友、也别复制很多、冰,买房移民。现在这里已经有中医诊所了,与冰岛人会面之前一般需预约。
尤其是中医,或者相应的冰岛语水平考试没犯过会被驱逐,而且冰岛人也不多。完成满150学时的冰岛语课程,你需要先买地。
大约有700名中国人在冰岛。
冰岛只有36万人,面积10万平方公里。但即使在这样一个国家,也有中国社区。目前,冰岛中国人的数量约为600-700人们。冰岛不是一个没有投资移民政策的移民国家,所以你只有钱是不够的。
目前,中国人移民冰岛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申请工作签证,另一种是找一个冰岛人结婚。冰岛是欧洲最西部的国家,位于北大西洋中部,靠近北极圈,是欧洲第二大岛。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大部分土地无法开垦。它是世界上温泉最多的国家,所以被称为冰火之国,但它是一个绿草如茵、地热丰富、渔业发达的富裕国家。
冰岛人口数量和国家面积
冰岛人口数量约为319万,国家面积卫103万,冰岛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107位。冰岛是欧洲西北部靠近北极圈的孤岛,是欧洲第二大岛。东距挪威1000多公里,东南距英国850公里。最近的邻居是格陵兰,相隔350公里。
它位于寒温带火山岛,生活环境相对恶劣,冰岛地质上属于火山岛,是由大西洋中脊裂谷溢出的地幔物质积累而成。岛上到处都是火山岩。西北、北、东、西沿岸陡峭,海湾众多。南部是一个低平的环礁海岸。岛上周围是沿海山脉和内部高原。该地区的三分之四是海拔400-800米的高原,其中八分之一被冰川覆盖,占平原的7%。
以上内容参考-冰岛
冰岛人和格陵兰岛人的祖先是谁,这两个岛是谁发现的?
本文2023-10-09 22:56:4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