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贺氏家族家谱
江苏射阳贺氏字辈:“高文万阶长(志)永学(成)荣(广)玉(安)寿(宗)国振民富强乾坤锦绣昌”。
安徽宿州贺氏字辈: “孝微恒广 克振明洋”
湖南桑植贺氏字辈:“大廷良士文学兴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注:贺龙元帅出自该支,本名为贺文常。
湖南湘阴贺氏字辈:“伯逢居均仕子庆大德原材必敬克荣魁添少洪祖千万汝膺”。
湖南耒阳贺氏字辈:“石传万人尊才洪佐圣明”。
湖南邵阳贺氏字辈:“诗书贻久远,家道庆隆昌”。
湖南隆回(宝庆)贺氏字辈:“一仲原永万,宗祖廷从文,才贵(朝)正(思),国清明(汶)光显,时逢鼎盛元,孝友人敦本,贤良世大昌,位禄名禧寿,洪高厚久长”。( 始祖为一仁公,一仁公生二子,仲五和仲六,仲五公后裔的老祠堂在湖南省隆回县的滩头镇狮子村,仲六祖后裔的老祠堂在湖南省隆回县的滩头镇排上村。)
湖南益阳贺氏字辈:
祖房嶐支派:“凤逢喜登美贤良世际昌鸿绪期久远大德焕文章”;
祖房崇支派:
“中继绍友崇廷朝世仕同邦国人家永贤能福再宏”;
嗣房支派:“玉兴水弥龙师善必端宗贤良方正德诚信允存忠”;
嗣两房合派:“(嗣房文章,祁房人家)光上署道学萃其时德”;
合族续派:“得遇升平际长赓作育诗声名宜益大功业定传奇祥发先之泽因为远立基”。
湖南衡南贺氏字辈:“范昕羲德让孝弟承先训书声启俊才芝兰恒秀发景象庆宏开湘楚钟育远”。
湖南衡州贺氏字辈:“天师伯本正朝廷一家世代永兴隆维德克继祖宗祠佑启湖蜀均昌成”。
湖南湘乡贺氏字辈:“兴隆永吉昌华显思成效”。
湘乡黉门贺氏字辈:仁祥志思宗、添万兴正安、仕世明良运、书香永镇湘、齐家敦孝友、崇德定荣昌。
重庆云阳黉门贺氏字辈:仁祥志思宗、添万兴正安、仕世明良运、书香传家正、发达永远兴。(始祖运帮)
湖南湘潭贺氏字辈:“元黄开大德嗣裔绍书香礼乐家声远诗文世泽长南湘钟俊秀东晋启贤良富贵从耕读惟勤永克昌”。
湖南澧县贺氏字辈:“文昌世祖曰克大泽同本立宗正君帮国”。
湖南津市贺氏字辈:“传家修正道,业守书香”。
山东济南贺氏字辈:“锦清树召领”。
山东牟平贺氏字辈:“方继先传业,长延立本新,丕汝承守正,光绪同万春”。
山东德州贺氏字辈:“殿起万宗兴同新继美传”。
山东聊城贺氏字辈:“殿起万宗兴 同新继美传”
四川遂宁贺氏字辈:“显以子乃宗……应明仁国正世代永昌隆宗礼传家学存心重孝忠”。
四川广安贺氏字辈:“永定万年新……焕洪图才华玉国珍”。
四川安岳贺氏字辈:进才国必正,天下世光明,治德存先祖,恒仁庆代林
四川郫县贺氏字辈:“正豋文章永建朝堂”。
四川普坼贺氏字辈:“永运会时良方兴之兆长启其祥家修德盛声大名扬”。
四川贺氏一支字辈:“富贵诸明正承先定吉昌贤光荣嗣泽长庆肇书香”。
江苏泗洪贺氏字辈:“正庭丛继朝保广长在庆尔家升龙腾虎跃金碧辉煌”。
江苏响水贺氏字辈:“炳永常玉春”。
江苏沛县贺氏字辈:“仁云本中和化玉守”。
湖北枝江贺氏字辈:“学明应昌必有盛德光宗耀祖永其世家”。
湖北监利贺氏字辈:“昌盛懋大,忠厚传家,德崇道广,辉映玉华。”(大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春月立)
湖北监利贺氏字辈:“天承先世德学绍儒宗源诗书光国选仁义振家传文章缵祖绪孝弟贻後昆才智兴邦望经彩焕华庭”。
湖北宜昌贺氏字辈:“道学金世义方克振嘉翔”。
湖北五峰贺氏字辈:“孝友光宗德忠诚达祖先”。
湖北公安贺氏字辈:“稀世韶宗祖德泽永昌宁为良以裕後”。
湖北随州贺氏字辈:“世本忠贞、家崇道德、敬以守先、善能维则、洪业肇兴、积修可克、培植英贤、建立奇特 ”。
重庆渝北贺氏字辈:“守明子在学世成绍先声大清开文化万代永兴祥”。
河南杞县贺氏字辈:“广克承培世……”
河北新乐贺氏字辈:“佩诗书知岚胄正瑷珍克任玉信安成宗乐光方振思化甲景麟白惠馨孟贝善万异嵇桂延力玄匡恒步习孝璞良秉功益崇昆莹伟云庆守文智学清登自品士新礼贤胜得休发天义占殿雨凤耀平旭世亚国瑞朝儒显集荣丰作金静明嘉兴宝鼎进绍尚”。
山西盂县贺氏字辈:“文章华国礼仪传家宝”。
陕西商南贺氏字辈:“秉信力学笃行”。
云南昭通贺氏字辈:“逢世日永运会时良家修德茂声大名扬福寿康祥代有仁杰另系传芳”。
浙江嘉兴贺氏字辈:“启泰铉愚王召晟尚开庆锡宸玉绍德”。
甘肃临泽贺氏字辈:“文贤堂茂洪吉”。
黑龙江贺氏一支字辈:“方积先传业长延立本新培德承守正光绪同万春”。
贵州金沙贺氏字辈:“晋金臣智开文学登科甲得意均为宝富贵永万年”。
安徽合肥贺氏字辈:“祖业开忠道思成正本源诗书继世长”。
贺氏会稽堂字辈:
祖房支支派:“凤逢嘉登美贤良世际昌鸿绪期久远大德焕文章”;
嵩支支派:
嗣房支派:“玉兴水弥龙师善必端宗贤良方正德诚信允存忠”;
迁潭支派:“汉志钧□允景惟正国邦启世大开贤德厚高明永绍先承泽显达南湘光联甲第传纪万年家声克继”;
二大房合派:“文章(人家)光上署道学幸时庸禩叶垂声远簪缨迈代隆”;
合族新编派序:“人家光上署道学萃其时得遇升平际长赓作育诗声名宜益大功业定傅奇祥发先之泽因为远宜基”。
石臼七村贺氏字辈:“世金淑林照培锡泽湘”。
海曲石臼所贺氏:存(承龄)、(“空着”)、廷(得)、(空着)、世(福成)、金、淑、林;光绪元年即公元1875年续:照培锡泽相勋(勋)增録鸿材。
贺氏一支字辈:“逢世日永运会时良家修德茂声大名扬”。
贺氏一支字辈:“景邦祖单行伯本大兴希一士立朝廷仁良允方正光显启文明礼义端家教诗书育国英儒宗先学在长守赞清平”。
贺氏浙江宁波、舟山字辈:“邦国朝廷锡士兴王至圣师贤孝友恩铭一本慈祥庆集万年节泰咸恒有象奇名位禄场全樊勉降修人纪诗书时衍家传礼尚敬宗尊祖学惟宇经达观”。(浙江宁波北仑老贺村存有宗庙)
贺氏一支字辈:“任玉信安成宗乐光方振思化甲景麟白惠馨孟贝善万异嵇桂延力玄匡恒步习孝璞良秉功益崇昆莹伟云庆守文知学清登自品士新礼贤胜得休发天义占殿雨凤耀平旭世亚国瑞朝儒显集荣丰作金静明嘉兴宝鼎进绍尚”。
湖南醴陵罗田贺氏字辈:(自十六代始)彝伦攸叙齐家政惟慈孝友恭学业习勤迪前光在诗书礼乐祖昌泽远风曜穆清
一、姓氏源流
石(Shí)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为石碏之后裔。据《元和姓纂》及《春秋公子谱》等所载,春秋时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有大功于卫,世为卫大夫。卫桓公二年,其弟州吁骄奢,被桓公撤去将军之职,出奔国外。十几年后,州吁领着党徒潜回国内,刺死桓公,自立为君。石碏之子厚也参与了密谋,被拜为大夫。后石碏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暗中给陈桓公写了一封密信,信上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所以,州吁到陈国后,立即被抓了起来,后来,石碏命人杀州吁、石厚于陈,然后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春秋》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厚的儿子(石碏之孙)骀仲,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史称石姓正宗。
2、出自子姓,以字为氏。据《春秋公子谱》所载,春秋时宋国公子段,字子石,他的后代都以祖之字为氏,称为石氏。
3、出自姬姓,以字为氏。据《春秋公子谱》所载,春秋时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字石癸,其后世子孙以祖字为氏,称为石氏。
4、出自他族加入或他族改石姓的:
① 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一,当时西域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有人迁居中原,改为石姓;
②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将鲜卑乌石兰氏改单姓石;
③ 据《后赵录》所载,十六国张訇督改为石会,冉闵改为石闵;
④ 据《北史》所载,有娄姓改为石姓;
⑤ 上党石姓,羯人之姓,其先为匈奴别部,后散居上党、武乡;F、石敬塘之四代祖王景,为沙陀部人,石敬塘冒姓石;
⑥ 据《九国志》所载,万州石姓系出波斯,五代十国时前蜀利州司马石处温是也;
⑦ 金时女真人斡勒氏、石盏氏改单姓石;I、今侗、水、阿昌、满、拉祜、回、土家、东乡、黎、羌、蒙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石碏。本名公孙碏,字石,春秋时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卫国贤臣。其子石厚佐公子州吁杀掉卫桓公,州吁自立为君。此时石碏已告老还乡,为除掉州吁及其党徒,石碏设下巧计,假陈恒公之手杀掉州吁和石厚,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即卫宣公。石碏在此次变故中表现的大智大勇,大义灭亲,为世人所称道,被称为纯臣。以后,石厚之子骀仲,以祖父的字为氏,为石姓。其后人尊石碏为石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距今约两千多年以前,在石石昔大义灭亲的贡献之后,他们一家人长期在卫国飞黄腾达,世代子孙都贵为大夫。由此可见,石姓最早发源于当时的卫国之地,即今天的河南北部一带。以卫国为源地的石姓,其最初的播迁方向就是现在的山东,山东与河南相邻,又是原鲁国之域,准确地说,在卫公子州吁弑其君后,卫姓已有在鲁活动的身影。秦汉以前,石姓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繁衍,同时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时,石姓已播迁至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南部,及河南省境的黄河以北地区,并很快成为石姓早期的繁衍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昌盛为渤海、平原两大郡望,这两大郡望的石姓都是石石昔的后裔,他们尊石石昔之裔孙石奋为开基祖。另外,石姓在北方还有三大聚居点,即武威、上党、河南三大郡望。其中上党石姓是十六国时后赵石勒的后裔,河南石姓是鲜卑乌石兰氏的后裔。平原石姓在唐元和年间以前已徙居广陵(今江苏省扬州),而河南石姓也有部分在唐元和年间以前徙居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唐初,有石姓人自河南固始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唐天成四年(929年),石琚自安徽寿县徙居福建同安,其后散居闽粤各地。五代时石姓在福建形成闽南望族。宋元以后,石姓已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区。明初洪武年间,石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等地。此际,有石玉全在福建南靖永丰里开基,其后子孙有许多人去台湾,进而又远播海外。如今,石姓分布以四川、河北、山东、陕西、辽宁、河南等省为多,上述六省石姓约占全国汉族石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石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五。
三、历史名人
石 申:战国时天文学家,他与甘德所测定的恒星纪录有八百一十多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恒星表,有《甘石星经》。
石 崇:渤海南皮(今属河北省)人,西晋权臣,以与贵戚王恺斗富,争为侈靡而闻名于世。
石 勒:上党武乡(今山西省榆社)羯人,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在位十四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石 恪: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人,宋初画家,擅画佛道人物,其笔墨纵放,格调简炼洒脱,夸张奇倔,开南宋梁楷减笔人物画的先声。
石 普: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北宋名将。曾入川镇压李顺起义,后领兵与契丹、西夏作战。以功封河南节度使,后分司西京。
石 介: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东南)人,宋代文学家,人称徂徕先生,后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善豪翰,主张道统文统合一,推崇韩愈,反对西昆体,有《徂徕集》。
石 泰:宋道士,号杏林。遇张伯端(即张紫阳),得授金丹之道。常以医药济人,不受其谢,惟愿病者植一杏树,久遂成林,人称之为“石杏林”。
石 涛:本姓宋,清代著名的画家。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且能熔铸千古,独出手眼。其画风,早脱前人窠臼,为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
石敬墉:后晋建立者,历史上著名的认契丹为父的“儿皇帝”,割让幽云十六州予契丹,受后世唾骂。
石守信:开封浚仪(今河南省开封)人,北宋名将。陈桥兵变,佐赵匡胤称帝,杯酒释兵权后,仅留虚职。
石延年: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宋代著名文学家。官至太子中允,其诗风劲健,为欧阳修所推崇,文也劲健而善书,笔画遒劲,颜筋柳骨,其字愈大愈奇,号为三绝。有《石曼卿诗集》。
石孝友:江西南昌人,宋乾道二年进士,以词名世,常以俚俗语写男女之情,有《金谷遗音》。
石君宝:平阳(今山西省临汾)人,元代杂剧家,女真人。《秋胡戏妻》为其代表作。
石韫玉: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乾隆五十五年状元,官山东按察使。工诗善画,尤工隶书,兼擅古文,著《独学庐诗文集》。
石达开:广西省贵县人,太平天国的翼王,有勇有谋,在太平天国前期的胜利进军和奠都南京以及率军西征中,屡败清军。有文有武,其能诗文,亦工书,酷似颜真卿。天京事变后,受洪秀全猜忌而负气率10余万众出走,脱离皖、赣根据地,转战浙、闽,后折入湖南,进图四川,与湘军作战失利,被迫撤入广西。十一年秋,他重振队伍,在川南、黔北转战年余,屡战受挫。同治二年(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1863)夏,进至越厅紫打地(今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南),为大渡河所阻,又遭清军及士兵围困,进退无路,陷于绝境。他冀图“舍命以全三军”,投入清营,后不仅部属惨遭屠杀,自己也在成都遇害。
石玉昆:清子弟书演员。擅长《龙图公案》。演唱时自弹三弦自唱,其唱调称为"石韵"、"石派书"。相传小说《三侠五义》、《小五义》等均是别人根据他的唱本改写而成。
石芾南:清医学家。撰有《医源》,其书总论人身藏府、五行、阴阳、诊法、用药和内、妇、儿等科。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渤海郡:汉置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县一带)。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
上党郡:战国韩始置郡,治所在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市北)。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2、堂号
徂徕堂:宋朝石玠,徂徕人,官国子直讲(国子监的教授)。他写文章批评时政,毫无顾忌,升太子中允,作《庆历圣德诗》,人称“徂徕先生”。
此外,石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平原堂”“思成堂”、“敦睦堂”、“三典堂”、“雍睦堂”等。
============================================================
石姓宗祠通用对联
〖石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风为世表;
道重人师。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石姓名人石富事典。下联典指宋代南京推官石介,字守道,天圣进士。笃学有志尚乐善疾恶,遇事敢为。丁父母忧,躬耕徂徕山下以易教授。擢太子中允。
诗歌圣德;
传载纯臣。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初学者、文学家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曾隐居徂徕山,世称徂徕先生。天圣年间进士,曾任国子监直讲,官至太子中允。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从儒家立场反对道教、佛教,标榜王叔。庆历年间,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执政,欧阳修、余靖等并为谏官,石介作《庆历圣德诗》。著作有《徂徕集》。下联典指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庄公有个儿子州吁喜武而受宠,得以带兵,石碏谏阻,庄公不听。桓公时,州吁被斥退而流亡,后回国要杀桓公自立为君。石碏利用儿子石厚(州吁党羽)把州吁骗到陈国,与陈桓公合谋杀了州吁,接着又亲手杀了儿子石厚。《左传》说“卫国石碏大义灭亲,可称为纯臣(谓一心为君主服务的臣子)。”
蓉城仙主;
金谷名园。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文学家石延年,字曼卿,宋城人,官至太子中允、秘阁校理,主张加强对辽和西夏的防务。诗工,文健,诗作深为欧阳修等人推重,文宗韩愈、柳宗元。石延年喜欢饮酒,剧饮而不醉,人称芙蓉酒仙。欧阳修《六一诗话》:“曼卿死后,老朋友中有人见到他,恍惚如在梦中。他对人说:‘我现在是鬼仙,主持芙蓉城’。”下联典指西晋渤海郡南皮人石崇,字季伦,初任修武县令,后升至侍中。水熙初年出任荆州刺史,靠劫掠远路客商而至财产无数,曾与贵戚王恺等人斗富,竞相侈靡。在河阳建金谷园别墅,穷奢极丽。
蓉城仙主;
梓泽名园。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八公门第;
万石家声。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石奋及四子皆官至二千石,景帝号石奋为“万石君家”。
美人鼓瑟;
内眷承封。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石奋姊病善鼓瑟,高祖召为美人。下联典指宋·石景略母刘氏封清廉君太夫人,妻虞氏封毕郡夫人。
风为世表;
道重人师。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石富事典。下联黄指北宋·石介事典。
-----------------------------------------------------------------
〖石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万石家声远;
双莲世泽长。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石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汉·石奋及四子皆官至二千石,景帝号石奋为“万石君家”。
-----------------------------------------------------------------
〖石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万石风流传阀阅;
一时文藻满江关。
——清·孙寄龛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学者孙寄龛赠石子韩联。
芙蓉仙主耽诗酒;
金谷家声迈等伦。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赠石姓名人联。
能视益州同骨肉;
独知刘季是英雄。
——佚名节录(清·石达开)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节录清·石达开自题联。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清·石韫玉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山东按察使石韫玉自题联。
雪里松芝夺凡艳;
秋影楼台悟化机。
——清·石韫玉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山东按察使石韫玉撰书联。
洗厕衣孝从天性;
作锦帐富赛王侯。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汉代郎中令石建,以孝闻名。下联典出晋代荆州刺史石崇。
-----------------------------------------------------------------
〖石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万石名门,美人鼓瑟;
二郡钦赐,阖室受旌。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温县人石奋,十五岁时为高祖侍吏,文帝时因功官至太中大夫,景帝时位列九卿,几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郡守),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石奋的姐姐善鼓瑟,被高祖召为美人(妃嫔的称号)。下联典指宋代石景略,任奉议郎,赠特进(官名),母亲刘氏被封为清廉郡太夫人,妻子虞氏被封为毕原郡夫人。
饶雄辩以折衷,堪承使命;
谏义方而善教,足为典型。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士石昌言事典。下联典指石姓的得姓始祖春秋卫·石碏事典。
祖延明道,孙友晦庵,奕世文光凌北斗;
兄劾蔡京,弟弹秦桧,塞天浩气镇中州。
——明吏部尚书·王阳明撰浙江省新昌县治西石大宗祠(庆云祠)联(1)。
祠祀新昌石氏始祖卅五世石元遂,进士,上柱国太保;其子石昉,进士,镇东军节度使;其孙石湘,赠上柱国太保;石濋,赠上柱国太保;石渝,太子宾客,吏部尚书。石渝家族,其子石延俸,司空,太子太保;孙石文渥,赠刑部尚书;曾孙石待旦,进士,刑部尚书,大学士;石待聘,进士,卫尉寺卿;石待用,进士,赠工部尚书;石待举,进士,赠兵部尚书。石待旦有5子:元之、亚之、温之、修之、秀之,个个头角峥嵘,后裔人才辈出。石元之,进士,光禄大夫。后裔中四十三世石端中,进士;四十四世石邦哲,进士,大理评事;四十五世石祖禹,进士。石亚之,进士,太常博士。其子孙中有四十二世宣议郎石景淹,四十三世迪功郎石端孺,四十四世名士石邦维,四十五世大儒石墪、四十六世状元石继喻、四十八世隐士石奕朝。石温之,进士,朝议大夫,有4子17孙,孙辈中有进士石端诚、乡进士6人。石秀之,进士,光禄丞,孙辈中有乡进士3人(下转〔2〕)。
同朝十学士,六部五尚书,跻跻冠裳夸右族;
一门三状元,四代九御史,巍巍甲第羡名家。
——明状元·倪元璐撰浙江省新昌县治西石大宗祠(庆云祠)联(2)。
(上接〔1〕)石待聘之子石象之,进士,太常博士,太子中允,以文学名世。子孙中得进士有:石景渊、石师圣、石师能(榜眼)、石嗣庆、石延庆;得乡进士17人,多为才人。如石景游、石师甘具有文学天才;石积庆,善琴瑟,人称子期先生;石流庆,精岐黄,医术名闻杭越。石待用有4子:牧之、先之、徽之、微之。石牧之,进士,天台令,有贤名,生5子19孙,28曾孙,其中得乡进士者12人,任太守县令者6人,生女7人,4人适进士为妻。石先之,其孙石公辂,武状元,玄孙石宗旦,进士。得乡进士5人,出仕5人。石徽之后裔有进士石公恕、乡进士13人。石微之后裔人才济济:石公秩,国子监发解进士第一名;石公寿,进士;石景琮、石犀问以文艺优长名世;石大埠,号称神童;石徕间,太学特科第一名,出仕名州,政绩卓著,民多感德(下转〔3〕)。
义塾宏开,造就七十二奇英,陶镕四宰相,德望浙中第一;
儒林丕振,继起五百六进士,中兴三状元,科甲天下无双。
——明状元·洪珠撰浙江省新昌县治西石大宗祠(庆云祠)联(3)。
(上接〔2〕)石待举有三子:衍之、深之、柬之。登科入之盛,以石衍之家族为最。石衍之,进士,赠兵部尚书,配嵊邑兵部侍郎史纶之女。有子7人:石景衡,进士,知常州;石景干,进士,余杭主簿;石景术,进士,仙居令;其余4子均为乡进士。有孙18人:石公弼,进士,大学士 ,兵部尚 书;石公揆,进士,殿中侍御史,大学士 ;石公辙,特奏状元,义乌丞;石公驹,经魁。有曾孙34人:石正问,吏部尚书;石昼问,乡进士,朝议大夫;石庄问,筑涉趣园,四方贤士大夫皆有题咏,由丞相陈康伯、史浩荐入朝,授松江知府。有玄孙57人:石宗昭、石宗万俱中进士,一代理学名臣。石深之,子石景略,省试解元,殿试进士;石景畯,以诗赋得名;孙石彦和,进士。石待贺家族为卅七世石濋后裔。四十世待贺公有6子:大理寺卿石昊之、户部侍郎石奎之、乡进士石伦之。四十三世石久可、石悦可兄弟,四十四世翰林院编修石斗文都是石伦之子孙。南宋时期,新昌石氏名门世家很多,且能维持数百年不衰,名满江南,确属宗族文化之奇观。
莫谓锦堂真富贵,男畏耕女畏织,怠惰终需落下品;
勿云茅屋无公卿,士劳心农劳力,殷勤必定出人才。
——佚名撰广东省兴宁县黄陂镇石氏恭创围堂联
昔日三禀九秀,以罕为贵,翰林钦赐常夸耀;
今朝万紫千红,见多不奇,玉树开花未闻香。
堂匾:万石流衍
——佚名撰广东省兴宁县石氏宗祠“万石流衍”堂联(1)
兴宁石氏客家人喜欢怀旧,但不是消极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一类伤感的怀旧,而是以历史作镜子,昭示后人继承光荣传统,积极奋进。此类家族堂联的内容,与本姓氏的历史渊源、家族历史名人的功德、声望紧密相关,各姓氏有着其特殊的内容。以祖先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重振家声。兴宁石氏对祖上的文治武功,赫赫声望则属于这类。
肇基河南,迁基江南,建基闽南,扩基岭南,年近三千历史;
始祖厝公,远祖奋公,中祖扈公,近祖崇公,威武万石流衍。
堂匾:万石流衍
——佚名撰广东省兴宁县石氏宗祠“万石流衍”堂联(2)
兴宁石氏之后,作为身在异客的客家人,有着强烈的怀念故土的情绪。因此,这种堂联称为“寻根联”。寻根联最为普通,几乎每个姓氏祖祠中皆可见到,而且书置于最为显要的位置。警示后人勿忘祖根,了解本宗族的来龙去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堂联中的强烈反映。
万石君开百代宗风,有孝子、有忠臣,祠宇接宫墙,缅当时耆旧衣冠,为百年名宦乡贤,增光竹帛;
六顺堂称一帮望族,多乙科、多甲榜,家声扬谱牒,数近日诗书门第,只一姓部曹侍御,出色松滋。
——周永济撰安徽省宿松县县城石氏宗祠联。(37+37=74字)
上联典指万石君,指西汉石奋。下联典指六顺堂,为该宗祠堂名。“乙科”、“甲榜”,为古代考试科目名称;“松滋”,指当地汉代置松滋县,晋武帝时改为松宿县。
============================================================
附录:石姓典故、趣事
〖石庆数马〗
汉武帝时,石庆任太仆。有一次,他为武帝御车出行,帝问他车有几马,尽管皇上所乘车驾马是有定数(六马)的,他还小心翼翼地用马鞭点数马匹,然后回答说:“六匹。”(见《汉书·万石君传》)。
后用为居官谨小慎微的典故。五代李瀚《蒙求》:“石庆数马,孔光温树。”
-----------------------------------------------------------------
〖瓦学士〗
诗人石曼卿,字延年,性嗜酒,有李谪仙(太白)之奇才。曼卿举止放荡,善为谈谐幽默之语。
有一次,石曼卿乘马游览报宁寺,牵马人一时失控,马惊走,曼卿不慎坠马落地。侍从人员连忙把他搀起来扶上马鞍。行人见此,都聚拢来围观,都以为他一定会大发雷霆,把这个牵马人痛骂一阵。不料,石曼卿却慢悠悠地扬起马鞭,半开玩笑地对牵马人说:“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是瓦学士的话,岂不早被摔碎啦?”
——宋·邢居实《拊掌录》
-----------------------------------------------------------------
〖园外狼〗
宋代大臣石中立为人诙谐幽默,早年做员外郎时,有一次与同僚们去皇帝的御花园观看狮子。同僚中有一人不解地说:“朝廷每天拿五斤肉来饲养它,而我们这些人的俸禄反而不如这头狮子。”
石中立笑着说:“那当然啦。我们这些人的职务,只不过是个园(员)外狼(郎),岂敢跟园内的狮子相攀比呢?”
众人听了,禁不住大笑起来。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
〖宣水与农水〗
石曼卿在中书堂供职,一位宰相对他说:“快去把宣水取来。”石曼卿不知宣水为何物,便问道:“取什么?”
宰相告诉他:“宣徽院内的水甘甜清冽,称为宣水。”
石曼卿觉得别扭,也回敬一句:“那末,像司农寺里的水,也应该称为农水喽?”
座中之人全都被他说笑了。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一、姓氏源流
石(Shí)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为石碏之后裔。据《元和姓纂》及《春秋公子谱》等所载,春秋时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有大功于卫,世为卫大夫。卫桓公二年,其弟州吁骄奢,被桓公撤去将军之职,出奔国外。十几年后,州吁领着党徒潜回国内,刺死桓公,自立为君。石碏之子厚也参与了密谋,被拜为大夫。后石碏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暗中给陈桓公写了一封密信,信上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所以,州吁到陈国后,立即被抓了起来,后来,石碏命人杀州吁、石厚于陈,然后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春秋》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厚的儿子(石碏之孙)骀仲,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史称石姓正宗。
2、出自子姓,以字为氏。据《春秋公子谱》所载,春秋时宋国公子段,字子石,他的后代都以祖之字为氏,称为石氏。
3、出自姬姓,以字为氏。据《春秋公子谱》所载,春秋时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字石癸,其后世子孙以祖字为氏,称为石氏。
4、出自他族加入或他族改石姓的:
① 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一,当时西域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有人迁居中原,改为石姓;
②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将鲜卑乌石兰氏改单姓石;
③ 据《后赵录》所载,十六国张訇督改为石会,冉闵改为石闵;
④ 据《北史》所载,有娄姓改为石姓;
⑤ 上党石姓,羯人之姓,其先为匈奴别部,后散居上党、武乡;F、石敬塘之四代祖王景,为沙陀部人,石敬塘冒姓石;
⑥ 据《九国志》所载,万州石姓系出波斯,五代十国时前蜀利州司马石处温是也;
⑦ 金时女真人斡勒氏、石盏氏改单姓石;I、今侗、水、阿昌、满、拉祜、回、土家、东乡、黎、羌、蒙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石碏。本名公孙碏,字石,春秋时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卫国贤臣。其子石厚佐公子州吁杀掉卫桓公,州吁自立为君。此时石碏已告老还乡,为除掉州吁及其党徒,石碏设下巧计,假陈恒公之手杀掉州吁和石厚,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即卫宣公。石碏在此次变故中表现的大智大勇,大义灭亲,为世人所称道,被称为纯臣。以后,石厚之子骀仲,以祖父的字为氏,为石姓。其后人尊石碏为石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距今约两千多年以前,在石石昔大义灭亲的贡献之后,他们一家人长期在卫国飞黄腾达,世代子孙都贵为大夫。由此可见,石姓最早发源于当时的卫国之地,即今天的河南北部一带。以卫国为源地的石姓,其最初的播迁方向就是现在的山东,山东与河南相邻,又是原鲁国之域,准确地说,在卫公子州吁弑其君后,卫姓已有在鲁活动的身影。秦汉以前,石姓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繁衍,同时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时,石姓已播迁至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南部,及河南省境的黄河以北地区,并很快成为石姓早期的繁衍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昌盛为渤海、平原两大郡望,这两大郡望的石姓都是石石昔的后裔,他们尊石石昔之裔孙石奋为开基祖。另外,石姓在北方还有三大聚居点,即武威、上党、河南三大郡望。其中上党石姓是十六国时后赵石勒的后裔,河南石姓是鲜卑乌石兰氏的后裔。平原石姓在唐元和年间以前已徙居广陵(今江苏省扬州),而河南石姓也有部分在唐元和年间以前徙居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唐初,有石姓人自河南固始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唐天成四年(929年),石琚自安徽寿县徙居福建同安,其后散居闽粤各地。五代时石姓在福建形成闽南望族。宋元以后,石姓已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区。明初洪武年间,石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等地。此际,有石玉全在福建南靖永丰里开基,其后子孙有许多人去台湾,进而又远播海外。如今,石姓分布以四川、河北、山东、陕西、辽宁、河南等省为多,上述六省石姓约占全国汉族石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石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五。
三、历史名人
石 申:战国时天文学家,他与甘德所测定的恒星纪录有八百一十多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恒星表,有《甘石星经》。
石 崇:渤海南皮(今属河北省)人,西晋权臣,以与贵戚王恺斗富,争为侈靡而闻名于世。
石 勒:上党武乡(今山西省榆社)羯人,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在位十四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石 恪: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人,宋初画家,擅画佛道人物,其笔墨纵放,格调简炼洒脱,夸张奇倔,开南宋梁楷减笔人物画的先声。
石 普: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北宋名将。曾入川镇压李顺起义,后领兵与契丹、西夏作战。以功封河南节度使,后分司西京。
石 介: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东南)人,宋代文学家,人称徂徕先生,后擢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善豪翰,主张道统文统合一,推崇韩愈,反对西昆体,有《徂徕集》。
石 泰:宋道士,号杏林。遇张伯端(即张紫阳),得授金丹之道。常以医药济人,不受其谢,惟愿病者植一杏树,久遂成林,人称之为“石杏林”。
石 涛:本姓宋,清代著名的画家。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且能熔铸千古,独出手眼。其画风,早脱前人窠臼,为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
石敬墉:后晋建立者,历史上著名的认契丹为父的“儿皇帝”,割让幽云十六州予契丹,受后世唾骂。
石守信:开封浚仪(今河南省开封)人,北宋名将。陈桥兵变,佐赵匡胤称帝,杯酒释兵权后,仅留虚职。
石延年: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宋代著名文学家。官至太子中允,其诗风劲健,为欧阳修所推崇,文也劲健而善书,笔画遒劲,颜筋柳骨,其字愈大愈奇,号为三绝。有《石曼卿诗集》。
石孝友:江西南昌人,宋乾道二年进士,以词名世,常以俚俗语写男女之情,有《金谷遗音》。
石君宝:平阳(今山西省临汾)人,元代杂剧家,女真人。《秋胡戏妻》为其代表作。
石韫玉: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乾隆五十五年状元,官山东按察使。工诗善画,尤工隶书,兼擅古文,著《独学庐诗文集》。
石达开:广西省贵县人,太平天国的翼王,有勇有谋,在太平天国前期的胜利进军和奠都南京以及率军西征中,屡败清军。有文有武,其能诗文,亦工书,酷似颜真卿。天京事变后,受洪秀全猜忌而负气率10余万众出走,脱离皖、赣根据地,转战浙、闽,后折入湖南,进图四川,与湘军作战失利,被迫撤入广西。十一年秋,他重振队伍,在川南、黔北转战年余,屡战受挫。同治二年(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1863)夏,进至越厅紫打地(今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南),为大渡河所阻,又遭清军及士兵围困,进退无路,陷于绝境。他冀图“舍命以全三军”,投入清营,后不仅部属惨遭屠杀,自己也在成都遇害。
石玉昆:清子弟书演员。擅长《龙图公案》。演唱时自弹三弦自唱,其唱调称为"石韵"、"石派书"。相传小说《三侠五义》、《小五义》等均是别人根据他的唱本改写而成。
石芾南:清医学家。撰有《医源》,其书总论人身藏府、五行、阴阳、诊法、用药和内、妇、儿等科。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渤海郡:汉置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县一带)。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
上党郡:战国韩始置郡,治所在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市北)。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2、堂号
徂徕堂:宋朝石玠,徂徕人,官国子直讲(国子监的教授)。他写文章批评时政,毫无顾忌,升太子中允,作《庆历圣德诗》,人称“徂徕先生”。
此外,石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平原堂”“思成堂”、“敦睦堂”、“三典堂”、“雍睦堂”等。
============================================================
石姓宗祠通用对联
〖石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风为世表;
道重人师。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石姓名人石富事典。下联典指宋代南京推官石介,字守道,天圣进士。笃学有志尚乐善疾恶,遇事敢为。丁父母忧,躬耕徂徕山下以易教授。擢太子中允。
诗歌圣德;
传载纯臣。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初学者、文学家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曾隐居徂徕山,世称徂徕先生。天圣年间进士,曾任国子监直讲,官至太子中允。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从儒家立场反对道教、佛教,标榜王叔。庆历年间,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执政,欧阳修、余靖等并为谏官,石介作《庆历圣德诗》。著作有《徂徕集》。下联典指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庄公有个儿子州吁喜武而受宠,得以带兵,石碏谏阻,庄公不听。桓公时,州吁被斥退而流亡,后回国要杀桓公自立为君。石碏利用儿子石厚(州吁党羽)把州吁骗到陈国,与陈桓公合谋杀了州吁,接着又亲手杀了儿子石厚。《左传》说“卫国石碏大义灭亲,可称为纯臣(谓一心为君主服务的臣子)。”
蓉城仙主;
金谷名园。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文学家石延年,字曼卿,宋城人,官至太子中允、秘阁校理,主张加强对辽和西夏的防务。诗工,文健,诗作深为欧阳修等人推重,文宗韩愈、柳宗元。石延年喜欢饮酒,剧饮而不醉,人称芙蓉酒仙。欧阳修《六一诗话》:“曼卿死后,老朋友中有人见到他,恍惚如在梦中。他对人说:‘我现在是鬼仙,主持芙蓉城’。”下联典指西晋渤海郡南皮人石崇,字季伦,初任修武县令,后升至侍中。水熙初年出任荆州刺史,靠劫掠远路客商而至财产无数,曾与贵戚王恺等人斗富,竞相侈靡。在河阳建金谷园别墅,穷奢极丽。
蓉城仙主;
梓泽名园。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八公门第;
万石家声。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石奋及四子皆官至二千石,景帝号石奋为“万石君家”。
美人鼓瑟;
内眷承封。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石奋姊病善鼓瑟,高祖召为美人。下联典指宋·石景略母刘氏封清廉君太夫人,妻虞氏封毕郡夫人。
风为世表;
道重人师。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石富事典。下联黄指北宋·石介事典。
-----------------------------------------------------------------
〖石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万石家声远;
双莲世泽长。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石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汉·石奋及四子皆官至二千石,景帝号石奋为“万石君家”。
-----------------------------------------------------------------
〖石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万石风流传阀阅;
一时文藻满江关。
——清·孙寄龛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学者孙寄龛赠石子韩联。
芙蓉仙主耽诗酒;
金谷家声迈等伦。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赠石姓名人联。
能视益州同骨肉;
独知刘季是英雄。
——佚名节录(清·石达开)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节录清·石达开自题联。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清·石韫玉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山东按察使石韫玉自题联。
雪里松芝夺凡艳;
秋影楼台悟化机。
——清·石韫玉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山东按察使石韫玉撰书联。
洗厕衣孝从天性;
作锦帐富赛王侯。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汉代郎中令石建,以孝闻名。下联典出晋代荆州刺史石崇。
-----------------------------------------------------------------
〖石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万石名门,美人鼓瑟;
二郡钦赐,阖室受旌。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温县人石奋,十五岁时为高祖侍吏,文帝时因功官至太中大夫,景帝时位列九卿,几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郡守),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石奋的姐姐善鼓瑟,被高祖召为美人(妃嫔的称号)。下联典指宋代石景略,任奉议郎,赠特进(官名),母亲刘氏被封为清廉郡太夫人,妻子虞氏被封为毕原郡夫人。
饶雄辩以折衷,堪承使命;
谏义方而善教,足为典型。
——佚名撰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名士石昌言事典。下联典指石姓的得姓始祖春秋卫·石碏事典。
祖延明道,孙友晦庵,奕世文光凌北斗;
兄劾蔡京,弟弹秦桧,塞天浩气镇中州。
——明吏部尚书·王阳明撰浙江省新昌县治西石大宗祠(庆云祠)联(1)。
祠祀新昌石氏始祖卅五世石元遂,进士,上柱国太保;其子石昉,进士,镇东军节度使;其孙石湘,赠上柱国太保;石濋,赠上柱国太保;石渝,太子宾客,吏部尚书。石渝家族,其子石延俸,司空,太子太保;孙石文渥,赠刑部尚书;曾孙石待旦,进士,刑部尚书,大学士;石待聘,进士,卫尉寺卿;石待用,进士,赠工部尚书;石待举,进士,赠兵部尚书。石待旦有5子:元之、亚之、温之、修之、秀之,个个头角峥嵘,后裔人才辈出。石元之,进士,光禄大夫。后裔中四十三世石端中,进士;四十四世石邦哲,进士,大理评事;四十五世石祖禹,进士。石亚之,进士,太常博士。其子孙中有四十二世宣议郎石景淹,四十三世迪功郎石端孺,四十四世名士石邦维,四十五世大儒石墪、四十六世状元石继喻、四十八世隐士石奕朝。石温之,进士,朝议大夫,有4子17孙,孙辈中有进士石端诚、乡进士6人。石秀之,进士,光禄丞,孙辈中有乡进士3人(下转〔2〕)。
同朝十学士,六部五尚书,跻跻冠裳夸右族;
一门三状元,四代九御史,巍巍甲第羡名家。
——明状元·倪元璐撰浙江省新昌县治西石大宗祠(庆云祠)联(2)。
(上接〔1〕)石待聘之子石象之,进士,太常博士,太子中允,以文学名世。子孙中得进士有:石景渊、石师圣、石师能(榜眼)、石嗣庆、石延庆;得乡进士17人,多为才人。如石景游、石师甘具有文学天才;石积庆,善琴瑟,人称子期先生;石流庆,精岐黄,医术名闻杭越。石待用有4子:牧之、先之、徽之、微之。石牧之,进士,天台令,有贤名,生5子19孙,28曾孙,其中得乡进士者12人,任太守县令者6人,生女7人,4人适进士为妻。石先之,其孙石公辂,武状元,玄孙石宗旦,进士。得乡进士5人,出仕5人。石徽之后裔有进士石公恕、乡进士13人。石微之后裔人才济济:石公秩,国子监发解进士第一名;石公寿,进士;石景琮、石犀问以文艺优长名世;石大埠,号称神童;石徕间,太学特科第一名,出仕名州,政绩卓著,民多感德(下转〔3〕)。
义塾宏开,造就七十二奇英,陶镕四宰相,德望浙中第一;
儒林丕振,继起五百六进士,中兴三状元,科甲天下无双。
——明状元·洪珠撰浙江省新昌县治西石大宗祠(庆云祠)联(3)。
(上接〔2〕)石待举有三子:衍之、深之、柬之。登科入之盛,以石衍之家族为最。石衍之,进士,赠兵部尚书,配嵊邑兵部侍郎史纶之女。有子7人:石景衡,进士,知常州;石景干,进士,余杭主簿;石景术,进士,仙居令;其余4子均为乡进士。有孙18人:石公弼,进士,大学士 ,兵部尚 书;石公揆,进士,殿中侍御史,大学士 ;石公辙,特奏状元,义乌丞;石公驹,经魁。有曾孙34人:石正问,吏部尚书;石昼问,乡进士,朝议大夫;石庄问,筑涉趣园,四方贤士大夫皆有题咏,由丞相陈康伯、史浩荐入朝,授松江知府。有玄孙57人:石宗昭、石宗万俱中进士,一代理学名臣。石深之,子石景略,省试解元,殿试进士;石景畯,以诗赋得名;孙石彦和,进士。石待贺家族为卅七世石濋后裔。四十世待贺公有6子:大理寺卿石昊之、户部侍郎石奎之、乡进士石伦之。四十三世石久可、石悦可兄弟,四十四世翰林院编修石斗文都是石伦之子孙。南宋时期,新昌石氏名门世家很多,且能维持数百年不衰,名满江南,确属宗族文化之奇观。
莫谓锦堂真富贵,男畏耕女畏织,怠惰终需落下品;
勿云茅屋无公卿,士劳心农劳力,殷勤必定出人才。
——佚名撰广东省兴宁县黄陂镇石氏恭创围堂联
昔日三禀九秀,以罕为贵,翰林钦赐常夸耀;
今朝万紫千红,见多不奇,玉树开花未闻香。
堂匾:万石流衍
——佚名撰广东省兴宁县石氏宗祠“万石流衍”堂联(1)
兴宁石氏客家人喜欢怀旧,但不是消极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一类伤感的怀旧,而是以历史作镜子,昭示后人继承光荣传统,积极奋进。此类家族堂联的内容,与本姓氏的历史渊源、家族历史名人的功德、声望紧密相关,各姓氏有着其特殊的内容。以祖先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重振家声。兴宁石氏对祖上的文治武功,赫赫声望则属于这类。
肇基河南,迁基江南,建基闽南,扩基岭南,年近三千历史;
始祖厝公,远祖奋公,中祖扈公,近祖崇公,威武万石流衍。
堂匾:万石流衍
——佚名撰广东省兴宁县石氏宗祠“万石流衍”堂联(2)
兴宁石氏之后,作为身在异客的客家人,有着强烈的怀念故土的情绪。因此,这种堂联称为“寻根联”。寻根联最为普通,几乎每个姓氏祖祠中皆可见到,而且书置于最为显要的位置。警示后人勿忘祖根,了解本宗族的来龙去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堂联中的强烈反映。
万石君开百代宗风,有孝子、有忠臣,祠宇接宫墙,缅当时耆旧衣冠,为百年名宦乡贤,增光竹帛;
六顺堂称一帮望族,多乙科、多甲榜,家声扬谱牒,数近日诗书门第,只一姓部曹侍御,出色松滋。
——周永济撰安徽省宿松县县城石氏宗祠联。(37+37=74字)
上联典指万石君,指西汉石奋。下联典指六顺堂,为该宗祠堂名。“乙科”、“甲榜”,为古代考试科目名称;“松滋”,指当地汉代置松滋县,晋武帝时改为松宿县。
============================================================
附录:石姓典故、趣事
〖石庆数马〗
汉武帝时,石庆任太仆。有一次,他为武帝御车出行,帝问他车有几马,尽管皇上所乘车驾马是有定数(六马)的,他还小心翼翼地用马鞭点数马匹,然后回答说:“六匹。”(见《汉书·万石君传》)。
后用为居官谨小慎微的典故。五代李瀚《蒙求》:“石庆数马,孔光温树。”
-----------------------------------------------------------------
〖瓦学士〗
诗人石曼卿,字延年,性嗜酒,有李谪仙(太白)之奇才。曼卿举止放荡,善为谈谐幽默之语。
有一次,石曼卿乘马游览报宁寺,牵马人一时失控,马惊走,曼卿不慎坠马落地。侍从人员连忙把他搀起来扶上马鞍。行人见此,都聚拢来围观,都以为他一定会大发雷霆,把这个牵马人痛骂一阵。不料,石曼卿却慢悠悠地扬起马鞭,半开玩笑地对牵马人说:“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是瓦学士的话,岂不早被摔碎啦?”
——宋·邢居实《拊掌录》
-----------------------------------------------------------------
〖园外狼〗
宋代大臣石中立为人诙谐幽默,早年做员外郎时,有一次与同僚们去皇帝的御花园观看狮子。同僚中有一人不解地说:“朝廷每天拿五斤肉来饲养它,而我们这些人的俸禄反而不如这头狮子。”
石中立笑着说:“那当然啦。我们这些人的职务,只不过是个园(员)外狼(郎),岂敢跟园内的狮子相攀比呢?”
众人听了,禁不住大笑起来。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
〖宣水与农水〗
石曼卿在中书堂供职,一位宰相对他说:“快去把宣水取来。”石曼卿不知宣水为何物,便问道:“取什么?”
宰相告诉他:“宣徽院内的水甘甜清冽,称为宣水。”
石曼卿觉得别扭,也回敬一句:“那末,像司农寺里的水,也应该称为农水喽?”
座中之人全都被他说笑了。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跪求贺氏家族家谱
本文2023-10-09 20:44:3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