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台球桌
你好,南乐县应该不会有卖台球桌的地方,你要开台球厅的话,可以到郑州看看,郑州有个卖绅士台球桌的地方,名气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台球厅用的就是他们的,全称是“郑州绅士台球桌”,你上网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端,隶属河南省濮阳市管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字圣仓颉故里。唐朝高僧、天文学家一行的故乡,古朴典雅的民俗民风,多种新颖的名优特产,有特色风味的小吃,形成南乐县经济开发环境。地处平原,物华天宝,处三省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
南乐县[1]位于河南省东北端,豫、冀、鲁三省交界处,辖5镇7乡,南乐
与清丰县相邻,东与山东省莘县隔河相望,西北分别与河北省魏县、大名县接连,境域624平方公里,其中县城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隶属濮阳市管辖。相传黄帝之子昌意曾经在此居住,并筑有昌意城,汉初因置乐昌县。“乐”取沃野平壤、茫茫乐土之意。西晋改为昌乐县,隋时县废,唐复置。五代后唐避庄宗祖父李国昌讳,因唐代昌乐县治在汉晋故治之南,更名南乐。
2历史沿革
夏为兖州,汉初置乐昌县,属东郡,其址位于今南乐县城西北175公里仓颉陵北侧,因县内古有昌意城,相传为黄帝之子昌意所筑。“乐”取沃野平壤,茫茫乐土之意。西晋置昌乐县,县治与乐昌同垣。何以将乐昌二字颠倒过来,可能认为昌在乐后,与古圣昌意之名不恭有关。南乐旧志与新志,皆言此县寻废。晋置废昌乐县时间和何以置废匆匆,其因不祥。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分魏县复置昌乐县。隋大业元年(605年)废昌乐县入繁水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再置昌乐县。六年(623年),昌乐县治由吴村北(即仓颉陵北侧)向东南迁至谷村一带(距今南乐县西北10公里)。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以新治在旧治南,故改名南乐。一说在晚唐出土的墓碑志中已有南乐之名,南乐名称始于何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为避河患,敕令南乐县东迁今城,即今南乐县城。
2000年,南乐县辖3个镇、9个乡:城关镇、元村镇、韩张镇、近德固乡、寺庄乡、谷金楼乡、西邵乡、杨村乡、梁村乡、福堪乡、千口乡、张果屯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68360人,其中:城关镇43659人、韩张镇34919人、元村镇46781人、杨村乡28469人、张果屯乡34579人、千口乡40276人、福堪乡40426人、谷金楼乡32881人、西邵乡41679人、寺庄乡48984人、梁村乡41174人、近德固乡34533人。
截至2013年11月20日,南乐县辖5个镇、7个乡:城关镇、韩张镇、元村镇、福堪镇、张果屯镇[2]、千口乡、谷金楼乡、近德固乡、杨村乡、西邵乡、寺庄乡、梁村乡。
南乐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月,中国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河南省南乐县城及其周围地区对日军及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的进攻战役。
南乐县城位于冀鲁豫区腹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收复清丰、内黄、濮阳、朝城之后,该城已成为日伪军孤立据点。为巩固与扩大卫河以东和开辟卫河以西地区,冀鲁豫军区集中3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及地方武装与民兵发动南乐战役。24日23时,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主力部队在火力掩护下向南乐县城发起强攻,迅速从城西南和西北角攻入城内,旋即对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第3旅旅部和伪保安团团部及日军小队分割包围,尔后采取先打分散小股,后打集中大股之日伪军的战法,激战至26日,全歼守城之日伪军。与此同时,开赴浚(县)滑(县)和大名地区担负打援和牵制日伪军任务的冀鲁豫军区第3、第7、第9军分区部队亦将外围据点全部拔除,并击退由安阳、大名等处出援之日伪军。战役于27日结束。
此役,军区部队及清丰、南乐等县大队攻克南乐县城和清丰、卫河、南乐境内日伪据点,歼日军1个小队、俘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第三旅旅长杨法贤。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3400余人,攻克据点32处,缴获大量武器和粮食。卫河县全境获解放。
城关镇原为五代王彦章驻兵营地。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南乐县治迁此。筑土城,周长6华里又130步。明嘉靖年间易砖城。昔城内有七龙庙,八虎街,十二牌坊,八大槐诸景。
璨 固
在城关西南有赵、丁、李、张四璨固。“璨”在全国城镇乡村名称中未见用此字者,是罕见的稀有字。首先用此字者是元朝隐士张淳。张淳,字梦山,他学问渊博,不作官,著书立说,有《梦山文集》。“梦山三峰”为南乐八景之一。
岳 固
在县城北1公里,该村西南,旧有水潭,深数丈。四时清澈,因属元代处士傅西溪所有,故曰“傅潭”。“傅潭秋月”为南乐八景之一。今傅潭酒、岳固酒皆以此命名。
元 村镇
为元村镇政府驻地,距县城西125公里。该村镇形成于北魏时期,原为鲜卑族拓跋氏居住之处。孝文帝改拓跋氏为汉姓元氏,故名元村。
留 胄
属元村镇。传说武王灭纣以后,行至此处认为天下太平,令将士解盔卸甲,埋留此地,故名留胄。
操 守
属元村镇,原为操刀营。传说有三:武王伐纣,诸侯会此,严戒操刀;武王伐纣,军驻此处操练刀枪;南北朝时,北周军队在此操练刀枪,故名操刀。清同治年间知县以“操刀”二字不祥,改名操守。
谷 村
出自复姓谷那氏。谷那氏祖居此地,唐初有谷那律,其子孙改复姓为单姓,故名谷村。唐武德六年(623年),昌乐县城由仓陵北迁至东南55公里谷村一带。五代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改名南乐。北宋元丰四年九月,东迁今治,县治于此历358年。
梁 村乡
为梁村乡政府驻地,距县城西北14公里。唐代已有此村,以姓氏命名。
千 佛
属梁村乡。该村外原有大寺一座,内塑佛像4尊,俗称千佛寺。明初姚张诸姓,从山西迁此寺旁建村,以寺为名,故名千佛。
吴 村
原名史官村、吴家楼,距县城西北18公里,今属梁村乡。村北有仓颉陵庙,仓颉陵,为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相传黄帝之子昌意封于此,建昌意城。黄帝史官仓颉生于斯,葬于斯,现有仓颉陵庙和造书台。西汉初于此置乐昌县。晋改昌乐,北魏置昌乐郡,东魏郡废,只存昌乐县。唐武德六年迁县治于谷村一带。
邵 庄
距县城西北13公里卫河西岸,今属梁村乡。该村南有一高台,台上旧有三娘子台和九天玄女殿,松柏成荫,每年二月二十五日和九月二十七日有庙会。相传宋时黄河泛滥,守堤官三女儿为救百姓跳水堵口而死,民感其德。筑三娘子台及三娘子庙,以示纪念。
寺 庄乡
为寺庄乡政府驻地。距县城西北75公里。该地旧有安庆寺,村以此寺得名。相传北宋元帅杨延昭与辽兵战于此得病,被西寺庄名医袁代治愈,杨以重金相谢,袁拒而不受,只求传习枪法。杨延昭应诺,并将杨家枪谱相赠。袁代无后,将枪谱送与东寺庄韩家。韩家视为珍宝,世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
利 固
在寺庄乡西南,为明万历年间监察御史魏允贞故里。后迁于南乐县城内。
张浮丘
在寺庄乡西,濒临黄河故道。辛亥革命爆发后,该村以杨杰为代表的八家大地主与杨俨为代表的中小地主斗争相继近十年,时称“八大家”与“八小家”斗争,其时间之长,耗资之大,波及之广,涉及人之多,都是非常惊人的。
近德固乡
据清咸丰三年(1853年)《大名府志》记载,明初,县人在此设立社学,取名“近德”。意在赞村民和善,近乎道德。“固”坚固之意。愿近乎道德之风永固,故名近德固。
近德固乡在西汉时属乐昌县地,东汉时属阴安县,晋属昌乐,隋朝为繁水县地,唐时复归昌乐县,五代归南乐。乡名无考。明朝时,全县设35乡,近德固乡北部属长泰乡。明中期改乡为里,清朝改里为社。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社建区,近德固乡大部属四区。抗日时期,近德固乡为卫河县地。1946年撤卫河县,该地复归南乐。建国后,全县分6个区,近德固乡为六区,区政府机关驻近德固。1956年撤区建乡镇,始有近德固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为乡。
近德固乡政府原驻李村。1975年迁佛善村南安济公路北侧,即今址。
善缘疃
距县西9公里,今属近德固乡。传说明初燕王朱棣靖难时途经此地石上屯,人已逃亡,井亦堵填。时值盛暑,燕兵口干舌渴,战马嘶鸣,正在焦急时,见二童桃水而来,将士争相饮喝。一担清水,甘洌甜美,想不到千军人马饮之不尽。燕王知是仙童,遂相拜谢,却不见二童。后燕王登极为皇帝,便命饮差在此建二仙堂,改村名为善缘疃。
佛善村
在近德固乡北,有人5000口,为一大村,取拜佛求善之意命村名。该村于1927年4月成立中共佛善村党支部,为濮阳市最早的农村党支部。现村南有中共直南特委创始人刘大风和烈士吴书升陵墓,现已立碑纪念。
留固店
位于近德固乡政府南6公里,现有2000多口人,是个大村。据胡氏家谱载:明初自山西迁来时,该村就名留固店。相传宋代村西有一条官路,路旁有一店,地势高。原有一村,名佛台村,地势低洼,后黄河泛滥,村落冲毁,唯留一店。佛台村人皆依店建房而居,因地高店固,又以留下此店为由,故改村名为留固店。现村东路南有株古槐,传为刘秀系马槐,人称汉槐(据析可能为宋代前古槐)。1937年10月,***人刘大风在此槐下成立“181师抗日游击队”,后改名“四支队”,今为革命纪念地,树碑以志。
吉 七
现有西、东、温三吉七,位近德固乡南,相传为刘秀访吉昌、马五处。三村之间,潴龙河畔有阎王庙、建筑面积之广,在濮阳市尚属少见。现庙院内有株古槐,胸围15米,为大古槐之二代槐。
杨 村乡
唐朝时,杨村乡一带为昌乐县礼行乡。当时的村名有乐博村、曹八娘疃等。宋、元时期,仍为乡的建制,而乡名失考。据迁民碑记载:明初,有杨姓自山西洪洞县一带杨村迁此,定居成村,并沿用杨村之名;明中期,李姓从山西迁此;明末仝姓、史姓先后从山东濮洲一带迁此,睢姓从本县睢庄迁此,各分居一方。后杨姓渐衰,仝、史、李、睢等姓渐成旺族。遂在村名前加“仝、史、李、睢”字,称仝杨村、史杨村、李杨村、睢杨村以示区别。1956年乡镇取代区的建制,称吴村乡,驻吴村集。1958年人民公社取代乡的建制,公社驻地由吴村集迁到仝、史、睢、李四杨村之间,称杨村公社。1983年恢复乡的建制,称杨村乡至今。
吉 道
现杨村乡西有杨、郭、齐、聂四吉道和前后两吉楼。传说殷商时此处有一条殷河,其水清澈,鱼跃柳荫,鸟语花香,景色秀丽。纣王及妃妲己东游至此,招民工万余,命一天一夜盖两座花楼,并建花园和梳妆台,赖仙人鲁班相助得以筑成。后人于此建村,以神仙相助,逢凶化吉之意,取村名为吉道、吉楼。因纣王卫队在花楼旁住宿,其地名楼营。
曹八屯
位于杨村乡政府东北2公里。该村原名曹八娘瞳。相传曹氏有兄弟八人,皆有勇谋。其父率八子随李渊反隋,几经征战,军功显赫。父及七子相继阵亡,唯余八郎。曹八郎不愿受封居官,与母辞朝。李渊将其母子封于昌乐县地。曹母为人贤慧,和睦乡里,所居之处,人称曹八娘瞳,后演变为曹八屯。
南清店
在杨村乡南,界于清丰、南乐两县之间,取二县各一字命名。有言该村原名清丰店,隋孝子张清丰故里。此说有误。不可讹传。
西 邵乡
为西邵乡政府驻地,距县城北13公里。相传五花营为一古代营垒,军营四方设哨,该村居西,为西哨,后演变为西邵。此说是否属于附会,现已无法考证。
李西邵
位于西邵乡政府以东15公里、西与王西邵和赵西邵相交;村内以李姓为主;有名的手工艺村、小吃芝麻糖更是远近闻名。
王崇疃(町)
在西邵乡政府正北5里。清光绪年间因在村东头建有高炉“以冶为业”故又称“铁炉”。
五花营
在西邵乡政府西南2公里。明正德《大名府志》载:“五花营在县北十八里,唐河北五镇常会兵于此,故名。后人因其壁垒聚居成镇。”又考,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五月,北京(今大名)留守粱思宝,将十万贯金银珠宝、奇巧缎物,差县尉马安国一行送至京师,赶六月初一为蔡京上寿。途至此,被梁山好汉晁盖、吴加亮(吴用)、刘唐、阮氏兄弟等人所劫。这就是有名的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蔡 村
位于西邵乡政府西南黄河故道西岸。清光绪《南乐县志》载:“桑泉在县北迤西二十里蔡村坑,常伏不见,人呼其坑曰桑坑,深数尺。每大旱,村人掘之丈许,辄见古桑根,大如柱础,色类凡桑,隐隐有金星,中嵌一穴,围可四五寸,甘泉溢出,以为雨征,旬月后渐复湮塞。泉涌时有金蛙跃出,昔人以细绳缒铅探之,数十丈不可底。”今经实地考察,其说不谬。
谷金楼乡
为谷金楼乡政府驻地,距县城东北6公里。乡北官庄,清设私立学校,颇有名望。乡东西小集以生产甜瓜闻名。乡西闫李谷金楼有明初古槐一株,明代枣树两株。
平 邑
在县东北4公里,属谷金楼乡。周威烈王八年(前418年),赵成平邑,取意平原之邑。东魏置平邑县,北齐废。隋复置平邑县,大业初省入贵乡县。现有前、后、中、东四平邑,是一古老村落。
方山固
距县城北35公里,属谷金楼乡。现有梁、王、崔诸方固,皆以方山为名。此处原有东西二山,并峙而立,其形方正,故名“方山”。北宋时,黄河屡滥为患,方山几遭涤荡,渐不复存。“方山夕照”为南乐八景之一。
岳 连
现有前后二岳连,在谷金楼乡东南。该村明前称王庄村。明初有一姓岳名连的医生来此定居,行医有方,颇有声望。岳连去世后,人们念其德,改村名为岳连。
韩 张镇
为镇政府驻地,距县城东125公里。该村为古遗址,三国后为东武阳县,隋唐为武阳县,后改武圣县。唐开元七年(719年),以春秋齐桓公会诸侯于此,赴洛阳朝周王为由,改为朝城县。五代梁将王彦章曾驻兵于此。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黄河泛滥,朝城东迁杜婆镇(即今山东莘县朝城镇)。原址遂成集镇,金称韩家镇。元末明初迁来张姓望族,改名韩张店。1986年,称韩张镇,原镇北有演教寺。“演教钟声”为南乐八景之一。
张果屯镇
为张果屯镇政府驻地,距县城东南12公里。相传明初,该村有一张姓老翁,膝下无子女,广行善事,家种果树百亩,果熟,多分送乡里,人称张果老人。死后,人们感其德,取村名张果屯。
孙 黑
张果屯镇政府西南有前、后孙黑和东、西吉干,其村名来历与王莽赶刘秀故事有关。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从濮阳过畔观县到东武阳县地,行至孙黑村时,太阳已落山.夜幕降临,人困马乏,刘秀与部下想在此休息一会。不料王莽追兵已至,刘秀跃马扬鞭,急急赶路,摆脱了王莽的追兵。后来这里就出现了两个村,一名昏黑,一名急赶,后演变为孙黑和吉干。
张果屯北街鸡叫早,南街鸡叫迟。此处还有板倒井、马倒沟、哑驴寺等均与王莽赶刘秀传说有关。
千 口乡
为千口乡政府驻地,距县城东175公里。千口为南乐县大村之一,以百姓拥有千口而得名。该村阎现朝院内有株古槐,胸围735米,为濮阳市古木之冠,树龄约1500年,被誉为“活文物”、“千岁槐”。
张庄集
以张庄集为中心的李家村、阎村、武家村、杜家村和樊村六个自然村,像一朵抗严寒、斗冰霜的梅花,地处南乐、清丰和山东莘县三县交界处。东濒徒骇河,隔河与山东相望,西为广阔的红荆盐碱坡,南为理直沟,北有南乐通山东的大道,水陆交通方便,为战略要地。
1941年秋,中共南乐党组织派人来这里活动,把六个村的群众组织起来,用武装保卫家乡,取名“武联防”,共有300余人,90多支步枪和12门**。从1942年至1944年多次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大长了人们抗日救国的势气,成了抗日战争的堡垒。现作为革命纪念地,树碑志之。
东西梁村
该村为明朝御史梁天启故里,其墓在苗郭、北郭两村之间。
福 堪镇
为福堪镇政府驻地。距县城东北20公里。该村明初为韩家庄,因南街有一古井,水旺质好,堪称福地,故名。
宋耿落
村南有东汉公侯族墓,俗称“赫胥陵”。出土有黄釉陶仓楼、错金银铜带钩、盘龙石砚等国家珍贵文物。
才 丈
今属南乐县福堪镇。据传明初,杨氏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老大居北坟上,老二居今才丈。老二迁居此地后,种植许多杨树,后成材,不忍刨掉,盼望成材的杨树继续成长,取村名“材长”,后演变为才丈。
龙 卧
南乐县福堪镇古时有一条龙卧河,河边有一龙卧村。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驻兵卧宿于此,故名龙卧。
该村昔有龙卧寺,占地50多亩,建有前后大殿、厢房、耳房,盛时有僧数百人。1935年寺被拆除,在佛座下发现一大砖,上有“主建人程咬金”字样,故推测该寺建于唐初,可能与李世民居此有关。
7方言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隅三省接壤处。南乐方言属汉语华北官话中的中原官话,接近普通话。一县之内的方言又有差异,根据音系方面差别,可将全县分为:县城周围、元村、梁村、县东南边沿带四个方言小区。
县城周围包括城关镇、杨村、张果屯、西邵、寺庄、近德固、福堪镇、谷金楼乡、韩张镇及千口乡大部,人口3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96%,该区方言是南乐的主要方言。主要特点:尖团音分明,有节奏感,语尾拖长腔,且多降升调,口语有一些合音字。元村方言区,限元村镇所辖全部村庄,人口43万,占全县人口的 99%。某些字音同濮阳、滑县方言接近。普通话中基本音节是zhi、chi、shi的字,元村话中大部读作[tſi]、[tſ‘i]、[ſi],听起来好象ji、qi、xi,普通话中读zhu chu shu的字,在元村话中大部读作[tſy]、[tſ‘y]、[ſy],听起来很象ju、qu、xu,这是元村话区别城关话的重要标志。梁村方言区,在卫河西岸,梁村乡所辖全部村庄,人口36万,占全县人口的82%。主要特点不分尖团,没有尖音,邻近河北魏县的千佛、吴村、安庄等村庄部分人把声母是z、c、s的字读作zh、ch、sh,口音生硬拗口。县东南边沿地区包括千口乡的武家村、杜家村、阎村、张庄集、樊村、西节村、郭村、枣科、焦村、李家村、大清,人口近万人,占全县人口的23%,从语音到语汇很大程度上近于山东莘县。主要特点:声母sh、f相拼的合口呼韵母u、uo、ui不分,ei、ai混用,比城关话多一个声母,代表字有娘、牛、年等。
究其各方言小区特点的渊源,原因有三:
(1)受行政区划的影响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边沿冀、鲁、豫三省交界,县西梁村乡与河北魏县,县东南边沿区与山东莘县,世代相邻,联姻通商,交际因便利而频繁,语言互为感染,故县西梁村乡口音与河北相似,县东南边沿区口音近于山东。
(2)地理环境的局限 旧时,县西卫河、县东徒骇河为天然屏障,交通受阻,两岸人民往来不便,水土相邻,语音有异。县东、县东南边沿地带同与山东接壤,而县东受徒骇河的阻隔,语音亦不受其影响。再则,南乐自古多南北向官道(即大路),东西官道极少,人们南北流动性大,交往多;东西流动性小,交往少,这也是形成南乐东西语音差异的原因所在。
(3)移民带来的语音差异 元明之际,由于战乱、灾害,南乐境内人烟稀少,明初曾徙山西之民实南乐。移民并非来自一地,语音各不相同,外地移民与本地居民语音互为杂糅、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区,这是元村话别出一格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是形成南乐现阶段各方言区语音特点的主要因素。社会交往的频繁,以及普通话的推广,使用方言土语的人越来越少,群众语音逐渐向标准化(普通话)发展。尤其是学校实行普通话教学,对于语言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山东省新泰市宫里镇安庄(俗称ai zhuang)村,元朝至正年间;始祖:安宁携子,从东鲁费邑关阳川迁来立村,故名安庄村。村里现有4000多人,95%以上姓安,周围村镇、县市安姓颇多,也是安氏聚集区。(村里有明朝至今完整家谱和排辈)新泰市向西30公里宫里镇向北3公里,就是安庄村,(21世是锡字辈不要写希,希是12世,23世是辉字辈,不要写会,26世是清字辈不要写庆,庆是31世。)始祖 :安宁,二世祖安营,三世祖:国珍,国宝,四世祖:世 辈,五世祖:文字辈,六世祖:伯字辈(7世--11世无统一字辈,多为两个字)
辈分;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2223242526 27 28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长支:九 尚 之 乃 立 宏 乐 克 继 锡 英 效 顺 典 谟 训 诰训诰减去
次支:希 大 之 相 立 得 泗 秉 长 兴 学辉 增 连 清 修 源
三支:九 光 之 乃 立 国 永 敬 奉 廷 培 身 宝 儒 和 荣 珍荣珍减去
安庄村安氏由于人口稠密,重名的多,自17世至26世,分为三支:长支,次支,三支,各自有排辈,但也通用,这样显的太乱,民国续家谱时,经来自各地续谱老人商议,决定不再分支,把长支训诰;三支荣珍;减掉,重新做了一下修改和加续,自27世起三支合并为一支,统一字辈,全族使用。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2223242526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世
长支: 九守之乃立,宏乐克继锡,英效顺典谟,修源裕鸿庆祥瑞;荣珍训诰传家衍
次支: 希大之相立,得泗秉长兴,学辉增连清,修源裕鸿庆祥瑞;荣珍训诰传家衍
三支: 九光之乃立,国永敬奉廷,培身宝儒和,修源裕鸿庆祥瑞;荣珍训诰传家衍
(九希是12世,谟清和是26世,修是27世,衍是40世。)
安庄,行政隶属日照市莒县,空有沿海之名却无沿海之实
安庄,曾称公社、乡。1995年12月18日,撤销莒县安庄乡,设立安庄镇。
安庄,曾一度成为莒地贫困山区的代名词,所以才有了后来日照史上最大规模的莒地北十乡大开发(北十乡开发之时,莒县共计25个乡镇,安庄曾是被开发的乡镇之一,政绩工程,成效甚微)。
该镇地处北温带,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气候宜人,光照充足。该镇毗邻的青峰岭水库,沿岸库长13公里,镇域内有水面万该镇道路畅通,电力、通讯设施配套,镇驻地距兰新铁路国家二级站15公里,南去40公里处有日竹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电力网络覆盖全镇,镇内有供电所1座,电力充足,服务一流。镇内设程控电话交换机2台,总容量为2560门,镇域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达到无缝覆盖。
该镇立足生态建镇,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规模林业,先后沿青峰岭水库建成丰产林2000亩以上大片三个,总面积达14万亩,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为吸引投资者来安庄镇投资兴业,镇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励办法,对收费、用地、产权等方面给予了特别优惠。 据《明史》记载,洪武、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大规模移民10次,永乐年间移民8次,共计18次,他们被迁往全国各的。关于那次移民,民间有不同说法:
一、元代末年,由于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水旱蝗疫不断,民不聊生,使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据《元史》载,仅元朝末年的洪水旱灾,山东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两淮地区8次。》)”造成“漂没民庐、死者众”(《元史顺帝本纪》,“禾不入地、人相食”(《元史五行志》。元末中原地区不但水患严重,大蝗灾也频频而至,从至正元年到二十五年,大蝗灾计有十八九次。山东、河南之孟津、新安、渑池出现“民食蝗,人相食”的惨状。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由于兵乱水旱蝗变疫相辅而至,百姓非亡即逃,使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就连朱元璋也深知:“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五),于是采纳了萄州苏琦(《明太祖实录》卷五十),户部郎中刘九皋(《明史食贷志》), 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路决策(《明太祖实录》),一场大规模的历经数朝历史50余年的移民高潮就开始了。 二、朱元璋死后,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标的大儿子朱允(火文)即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听从齐泰、黄子澄等大臣建议,大力削藩,剥夺分封全国各地的叔父们的兵权。燕王以讨齐、黄为名,起兵反抗,号称“靖难”。建文帝派兵平叛。于是在河北、山东一带,进行了长达三、四年之久的大战。史书上称之为“靖难之战”,民间传说则为“燕王扫北”。在此期间,人民遭受战乱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袭击,“村庄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史书上记载,河北这块地方“青辚白骨”,“怵惊心目”,满目荒凉。而山西洪洞一带,却无兵荒马乱之苦,连年风调雨顺,四境安宁,人民生息繁衍,一片升平景象。“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1403年,燕王军攻占南京,建文帝于战乱中失踪。燕王即皇帝位,改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在历史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大力发展生产,极力恢复河北一带经济。永乐初年,诏令从山西“分丁于真定、南官一带占籍为民。”于是,当时的中央政府便在洪洞县设立一个移民机构,专门办理移民事宜。相传此处有一棵老槐树。故河北老百姓中有“要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老槐树”的说法。 关于当年明王朝强制组织大规模移民,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尽管都无从考证,但却铭记了人们对大移民的难以言说之痛。“解手”一词也是自那时流传下来的。又因当时明军头上都系有红头巾,所以才有后来的“红头苍蝇”追赶一说。据《明史》记载,安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安徽、浙江等地(详见安姓由来)。
洪洞大槐树迁民并非只迁洪洞人。洪洞大槐树是山西迁民的总聚集地,迁出的居民是以太原、平阳(今临汾)二府,泽、潞、辽、沁、汾五州为主。据粗略估计,至少有数百万。当时,曾有移民的记录,具体记载着所有移民来自哪里、迁徙到哪里,可惜在文革时期被毁了。
当时的迁徒亦算是中国移民史上的一大壮举。安氏兄弟便是那时从山西省洪洞县老槐树底迁往莒地先期移民的一支,两人迁至今安庄镇,因姓安,遂取名安庄。后兄弟二人家族逐渐壮大,安家后人再逐步分散建村,先建西安村,后在两村中间再建一村,因此村正在安庄与西安村中间,所以取名中安村。又因村后是一块洼地,安氏称为安家洼,后逐步建村。(安庄最少有五个村庄与安氏有关:安庄村、中安村、西安村、安家洼村和安家的宝洼村)
后安氏因诸多原因集体移居他乡,具体安氏因何事何时迁往何地,已无证可查,给安庄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神秘猜测。这便是安庄史上有名的“安氏之谜”,也是莒县史上有名的“莒州四大谜”(亦称“莒县四大谜”)之一,所以,安庄再无安姓。(笔者以为,这么庞大的家族集体迁徙与消失,即便是现在,亦是不太可能,未迁之人后来随作他姓仰或与清初的大地震有关也不无可能。)
从安氏定村,到后来其他姓氏氏等陆续依次迁入,沿用此名,前后历经几百年,才形成现在之安庄村。 最近几年,陆续在村周围发现石碑,记载着明洪武、永乐年间就有山西洪洞迁民过来,但除“安氏”有记载是从山西洪洞迁往山东一支以外,其他姓氏即便是从山西洪洞迁来的移民,也并非是迁来之后直接入住本村,而是迁入他地之后,再转入本村。 清初,1668 年7月25日8时左右(清康熙七年农历六月十七日戌时)莒县发生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85级大地震(地震级别是级与级之间相差30倍),莒地灾情是“官民房屋、寺庙、牌坊、城垣俱倒,周围百余里无一存屋”,“城内四方遍地裂缝,或宽一尺、二三尺,或长数丈,百步、数百步,亦有十字形裂者。城东南沭河东崖裂缝宽三尺”;“马亓山崩四散,屋楼固山劈裂一半,阎家固、旋风朵、科罗朵、马亓山、大山各裂一半”,据《康熙郯城县志》记载,“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逐一颠即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其时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高,遍地流水,沟会皆盈,移时即化为乌有,人立地上如履圆石,辗转摇晃,不能站立,势时即陷,移时方定,阁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其地裂处或缝宽不可越,或深不敢视,其陷处皆如阶级,有层次,裂缝两岸皆有淤泥细沙,其所陷深浅阔狭形状难以备述,真为旷古奇灾”。……现在已过去300多年,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到底是多少已无法查考,我们来看一组数字。郯城,“打死男妇子女八干七百有奇。查上册人丁打死一千五百有奇”沂州,“震死人丁一万二千有奇”。兰山县(今临沂县),“地震压死五百五十六丁”。莒州,“压死人丁在册三干五百九十余丁,男妇老幼死者共二万余人”。沂水,“除地震压死人丁一千二百九十五丁,实存见在人户二万九干八百六十丁”。由于当时人口还不密集,这些死亡人数已经占当时地区人口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还不包括后来因洪水等造成的死亡。
莒地大部分人喜欢将人的一辈称作一世,莒地现在无论何种姓氏,大部分都在17至20世之间,这也许是因为莒县大部分人都是在清初那场大地震之后迁徙过来的一个主要原因。 该镇主要矿产有黄沙及石英矿,并探测有黄金及朱砂矿(未开发)。
镇内有6条河,黄沙资源丰富,沿河水泥预制业已成规模,产品有电线杆、水泥管等水泥预制品。该镇盛产石英砂,已有石英砂厂4家,年产石英砂10000多吨。 镇内水资源丰富,东临蓄水量达38亿立方米的山东省第四大水库(青峰岭水库),另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8座、总灌溉面积达96667公顷,全镇土壤主要有粘土、壤土及沙壤土,以沙壤土为主,光、温、水、土适各种无公害蔬菜、果品生长。该镇主要经济作物有黄烟、桑蚕、芦笋、西瓜、大姜、大蒜、果品、药材等;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高粱、谷子等,粮经比例已达到4:6。该镇沟多丘陵多,适应饲草畜牧业发展,主要养殖猪、羊、牛、驴等牲畜及兔、鸡、鸭、鹅等家禽。 该镇已建成速生杨丰产林14126亩、经济林2600亩,三年累计林业育苗4100亩,全镇百亩以上的丰产林大片共有23处,成片造林涉及中安庄村、大马峪、大咸服、张博士沟、黑石沟、油坊、苇子沟等15个村。林业招商引资项目6个,其中3个开发面积在2000亩以上。6个林业招商引资项目除林业育苗外,租赁土地最低期限30年。开发面积在2000亩以上的分别为东方林业有限公司、信安经济园林、金地林业。 莒县顺天服饰有限公司
莒县顺天服饰有限公司2006年3月建成,位于安庄镇驻地,由日照客商刘汉武先生、陈常莲女士共同投资,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926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年产服装80多万件,年销售收入1200万元。该公司设有独立的缝纫、熨烫、包装、仓储等车间,配备平缝机130台(套),五线机20台(套),两针机30台(套),裁剪设备1台,熨烫设备1套,包装设备3台(套)。该公司主要从事服装的加工和销售,经营本公司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公司生产所需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
盛发纺织厂
盛发纺织厂位于安庄镇驻地,整个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该厂占地24亩,
一期工程修建厂房600平方米,购置箭杆式纺织机30台,产品为纯棉布,年生产布匹210万平方米,产值1000万元,利税100万元,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美国等国家。二期工程新建厂房2000平方米,订购箭杆式纺织机100台。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全厂共拥有箭杆式纺织机130台,年生产纯棉布匹910万平方米,年产值可达4600万元,实现利税460万元,提供160个就业岗位。
莒县聚晟制衣有限公司
莒县聚晟制衣有限公司是大连宝圣制衣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兴建的服装加工企业,该企业位于安庄镇驻地,以生产休闲运动服装为主。宝圣制衣有限公司总部在大连市,它在承德、鞍山、营口等地还设有分厂,在西班牙设有办事处。该公司产品全部销往韩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公司占地20亩,一期工程投资1200万元,主要建设了标准化厂房1200平方米,餐厅300平方米及配电室等。公司现有机械200余台,职工190人,年加工能力为60万件,产值3000万元。二期工程计划投资1800万元,于今年5月初开工建设,主要包括500平方米职工宿舍,36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现在职工宿舍基本建设完成。二期工程结束后,可容纳500人就业,年加工成品服装近150万件,实现产值7000万元。 安庄镇位于日照市西北端、山东省第四大水库-青峰岭水库西畔
,距县城25公里,对空 面积816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人口33万,辖42个行政村,其中库区村13个,是一个典型的山丘库区乡镇。安庄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林业强镇、生态立镇”的发展思路,始终把发展规模民营林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招商引资、聚集民间资本等形式着力打造民营规模林业这一生态名片,目前全镇已建成速生杨丰产林45万亩,其中百亩以上丰产林大片32处,2000亩以上大片4处,分别为东方林业、信安林业、金地林业和金信林业,道路绿化60公里。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41%。
在发展民营规模林业的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招商引资。对开发难度大的荒山薄岭,制定政策,面向社会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民营规模林业。二是明晰产权。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原则,采取股份合作、竞标拍卖、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转换经营机制,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让投资者吃下“定心丸”。三是搞好服务。组织水利、林业、国土等部门主动为成片造林的投资者提供服务,帮助勘察水源、设计小型水利工程、精选良种、协调土地流转等。在发展民营规模林业的同时,还紧紧抓住村村通硬化路的良好机遇,把道路硬化和绿化结合起来,积极搞好行道树的栽植和管护,致力打造绿色通道。目前,全镇已累计投资61万元,栽植行道树7万余棵,把村村通公路建成了“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线,使其与万亩规模民营林业点线相连、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规模民营林业的发展,使森林植被恢复迅速,出现了“陡坡耕地依然退,绿树青草悄然归”的喜 人景象,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日渐显现:
一是改善了生态环境。45万亩速生杨丰产林,初步沿青峰岭和镇驻地形成了两个“生态圈”,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功效逐渐显现,它不仅保证了下游县城居民乃至日照市区的饮水质量,也为该镇沿青峰岭水库搞旅游开发打造了良好的平台。
二是提高了经济效益。规模林业的发展,使原来荒废的沟坡身价大增,村集体和群众从中获得了不少的收益,同时林业的成长壮大也促进了林下经济的发展,规模优势还吸引了部分客商投资木材深加工项目,拉动了林业产业链条。目前已有二家林业深加工项目落户安庄,取得了农民、政府、投资商多赢的局面。
三是形成了资源优势。几万亩的荒山秃岭,转眼间变得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形成了安庄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大提高了安庄的投资信誉度和对外知名度,为安庄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德江:
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祖籍山东省莒县安庄镇中安庄村,祖上原是村中木匠,因当时家境贫困,于清朝中期,举家闯关东至今东北辽宁省。
张世海:
张世海:男,汉族,原名张伦(张仑),东北抗日民族英雄。
山东省莒县安庄镇中安庄村人,是奉系军内一位神秘而又传奇式的爱国人物。20世纪二十年代,后清政府腐败无能,东北地区一度混乱,张世海遂带领乡民揭杆而起,占山为王,劫富济贫。后被张作霖招安,其人双手过膝,夜能视物,枪法奇准,有神枪手之称,因其有过人之处,所以深受张作霖的青眯(详见《东北抗日名人录》《张作霖》)。皇姑屯事件之后,张世海也曾一度成为被日军通缉暗杀的对象。张作霖死后,1928年12月28日,张世海与王树翰、邢士廉、米春霖、徐祖贻等人力挺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了东北军阀混战的局势。到30年代,国共又起战乱,张世海不忍看到国人相残局面。遂隐姓瞒名,过起了隐居生活。为了纪念那段历史,后来将其三个儿子取名张德霖、张德仁、张德军。其传奇事迹,现在东北某些地区和家乡仍广为流传。
张余:
张余:男,汉族,山东省莒县安庄镇中安村人,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建国后,又跨过了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的上甘岭等战役。身经大小战争上百起,立战功无数,身负重伤十余次。回国后,为不给国家添负担,遂决定回村养伤病。于1995因病医治无效去逝。
郭安锡郭安锡:男,汉族,救人英雄,山东省莒县安庄镇中安庄村人。1976年生,1995年12月入伍参军到沈阳军区某部队,曾参加“九八大抗洪”的松花江抗洪抢险,荣立过集体二等功。20 11年11月10日(农历十月十五),不顾个人安危,抢救被困在村南岭姜窖存放红薯的村民,英勇献身,时年35岁。(祥请参阅报告文学:山东省莒县一退伍军人救人牺牲--我用生命换你一线生机。)人民网日照2011年12月5日电 日照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决定追授郭安锡“日照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并被评为日照2011年“十大民生人物 ”。
2011年“十大民生人物”的颁奖辞:
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这个曾经军营里的战士,再一次冲锋陷阵,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为他人换回生机,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正气之歌。他的壮举,将是一曲流传千古的正气歌!
北辰小淀刘安庄原来说2020年启动拆迁工作,但是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进行拆迁。
北辰区
小淀镇刘安庄村按照示范镇工作安排,预计2020年启动该村拆迁。会根据小淀示范镇建设进度适时拆迁,最终对刘安庄进行全村拆迁。
房屋拆迁是指因国家建设、城市改造、整顿市容和环境保护等需要,由建设单位
或个人对现存建设用地
上的房屋进行拆除,对房屋所有者或使用者进行迁移安置并视情况给予一定补偿的活动。
社会医疗保险报销是在出院或者转院之后报销。
住院及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结算程序:
定点医疗机构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出院患者的费用结算单、住院结算单及有关资料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作为每月预拨及年终决算的依据;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每月预拨上月的住院及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统筹费用;
经认定患有特殊疾病的参保人员应到劳动保障部门指定的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发生的医药费用直接记帐,即时结算。
急诊结算程序:参保人员因急诊抢救到市内非定点的医疗机构及异地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或单位垫付,急诊抢救终结后,凭医院急诊病历、检查、化验报告单、发票、详细的医疗收费清单等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办理报销手续。
异地安置人员结算程序:
异地安置异地工作人员由其所在单位为其指定1-2所居住地定点医疗机构,并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备案;
异地安置异地工作人员患病在居住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本人或所在单位先行垫付,治疗结束后,由所在单位持参保人员医疗证及病历、有效费用票据、复式处方、住院费用清单等在规定日期到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结算。
转诊转院结算:
参保人员因定点医疗机构条件所限或因专科疾病转往其它医疗机构诊断治疗的,需填写转诊转院审批表。由经治医师提出转诊转院理由,科主任提出转诊转院意见,医疗机构医保办审核,分管院长签字,报市医保中心审批后,方可转院;
转诊转院原则上先市内后市外、先省内后省外。市内转诊转院规定在定点医疗机构间进行。市外转诊转院须由本市三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提出;
参保人员转诊转院后发生的医疗费用,由个人或单位先用现金垫付,医疗终结后,由参保人或其代理人持转诊转院审批表、病历证书、处方及有效单据,到医保经办机构报销属于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住院费用 。
南乐台球桌
本文2023-10-09 20:03: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4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