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则天的妹妹韩夫人结局很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为什么武则天的妹妹韩夫人结局很惨?,第1张

说到韩国老婆,人们通常会想到两个人。其实历史上最有名的是两位韩国**。这两位韩国**不仅出生在唐朝,而且出生日期相差一百年。而且两姐妹都是历史上特别有名的女性。一位韩国女士,吴顺的姐姐是,而另一位杨的姐姐是杨贵妃。

吴顺剧照

武_的妹妹吴顺,在武_成为皇后后,吴顺自然成了朝鲜的妻子。武随波逐流,虽不及武则天之美,却独留人间。但她也有一种出众的魅力。与武_最不同的是她温和的个性。由于武_的关系,他得以出入禁宫,并与李治有暧昧关系。但我不想成为武_的威胁,最后我被武_逼得自杀了。武顺不仅和妹妹武则天一起侍奉李治,还和亡夫的女儿贺兰一起侍奉,母女二人担任夫婿。不过这种情况在当时是很常见的。得到皇帝的宠爱也没有逃脱悲惨的命运。武顺自杀,贺兰一家也难逃武则天哥哥的毒手。

杨贵妃的妹妹杨是另一位著名的韩国女士。杨是杨贵妃的姐姐。杨被提拔是因为杨贵妃受到唐玄宗的宠信。她能够自由出入禁宫,受到万千宠爱,一时风光无限。杨氏的女儿崔氏嫁给了李煜,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然而,这种好感不能持续太久。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后,杨也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而倒台。崔氏也受到牵连,被丈夫冷落,最后不欢而散。她死后没有追求皇后的称号,所以得到了贵妃的称号。

两个不同的韩国**,极其相似的背景,却有着略微相似的悲剧结局。可见,荣耀与死亡有时只是一夜之间的事。

韩国夫人吴顺

韩的妻子吴舜生于太原寿阳,是唐朝名将和之妻杨的女儿。她家有两个妹妹,一个是郭的妻子武氏,另一个是武则天。吴顺第一次嫁给相公是贺兰月氏,生了两个孩子。他的儿子名叫贺兰,女儿名叫贺兰施。为月氏养子后,封为“魏夫人”。

吴顺肖像

贺兰作为武则天的姐姐,死的早,所以出入皇宫自由自在一样平常。而武顺有一点女性化,她与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李治相恋。很久以后,吴顺背着武则天和高宗通奸。贺兰的女儿如花似玉,跟随着母亲,跟随着唐高宗李治。母女俩一起侍奉皇上,没过多久事情就败露了,被武则天发现。

得知武顺和外甥女与丈夫有染,武则天非常生气,但因为是自己的亲妹妹,武则天只打算将武顺送离长安,让她永远无法踏入皇宫。然而,武则天无法掩饰她的愤怒。一天晚上,她冲进吴顺的宫殿,责骂她的妹妹。告诉吴顺,要不是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兄妹,她早就被处死了。吴顺听了这话很内疚,她知道姐姐应该不会再原谅自己了。那天晚上,武则天走后,武为自己着想,弥补自己对妹妹犯下的错误。

第二天,武则天得知姐姐上吊自杀,她后悔不已。她告诉来访的母亲为什么如此难过,不想她死。她只是想让妹妹不要再出现在宫里,不要再和丈夫私通。

如果没有贺兰的英年早逝,孤独的吴顺应该不会背叛自己的亲妹妹。事发后,她上吊自杀,只想请求姐姐的原谅。

韩国**是什么意思?

喜爱历史剧的人可能对《韩夫人》这个称呼并不陌生。它是古代封建制度下皇帝授予外交大臣的头衔。所谓“郭夫人”是一等爵位。这个称号从唐朝就有了。唐朝朝中一等文武官员,国公的母亲和妻子都被封为“郭夫人”,这是只有一等官员的亲属才会有的荣誉。说了这么多,你应该知道韩国夫人是什么意思了。

韩国淑女剧照

为了区分各种达官贵人的家世,通常会在本国夫人的头衔上加上国名,以方便区分,如魏夫人、郭夫人,以及我们所说的韩夫人。这种习惯也延续到了宋代。在大宋时期,掌权者或以上官员的妻子可以冠以“夫人”之名。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三位著名的淑女,第一位是武则天的妹妹,第二位是楚阳,她是的妹妹,第三位是王。三个都是唐朝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韩妻一般指的是吴顺。让我们来看看这位著名的韩国女士。武顺是武士_的女儿,武则天的妹妹。起初,她嫁给贺兰月氏,为他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叫贺兰智敏,女儿叫贺兰敏月。后来丈夫不幸去世,因为当时武则天已经入宫。作为她的妹妹,吴顺经常出宫,一来二去,她受到了唐高宗的宠爱。后来,她的女儿也入宫,受到皇帝的宠爱。毕竟纸包不住火。武则天终于知道了这件事,所以最后还是去世了。吴顺死后,被皇帝谥号为郑夫人。她的女儿也被命名为魏夫人。一般来说,韩夫人是指一等官员的女性亲属的荣誉称号。而吴顺这个有光环的女人,最后也很惨。

韩国夫人是怎么死的?

武则天对敌人一向很残酷,王皇后和就是很好的例子。以至于武则天称之为后,李治皇帝身边鲜有其他女人。韩国的妻子武顺贵是武则天的妹妹,早逝也摆脱不了。那么韩国**是怎么死的呢?

韩国女士雕像

韩国的老婆虽然没有武则天漂亮,羞于花,但是乖巧。与武则天的性格相反,她温柔顺从,而不是霸道专制。这对于早已厌倦武则天的李治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吸引。很快,吴顺就得到了李治的各种宠爱。一个女人得到皇帝的宠爱,是一种莫大的幸运。但对吴顺来说是不吉利的。李治对武顺的宠爱彻底激怒了武则天。虽然武则天对待敌人心狠手辣,但武顺毕竟是自己的亲妹妹,不允许她对自己怎么样。我打算把吴顺送出宫,让她自生自灭。

武顺非常害怕,因为她以前见过武则天反对王皇后和萧淑妃的行为。虽然武则天让她出了宫,但以武则天的性格,恐怕是凶多吉少了,而且我在宫外也无依无靠,说不定我会落到不好的下场。于是吴顺在自己的卧室里上吊自杀了。武则天听后非常难过。她虽然没有直接下令刺死吴顺,但却间接逼死了吴顺。

而姐妹之间却因为争宠而对彼此没有好感,甚至阴阳两隔。只能说,世界上有很多悲剧的女人。

读历史的时候,大家看武则天从李治的手里一把接过了皇帝的位置,甚至晚年还养了不少男宠,给李治戴了个不大不小的帽子,就不免产生了李治懦弱的想法,而实际上,李治在历史上也确实不是一个硬气的男人。 但是为何李世民这样的一代雄主会选择李治这个不太「 ”硬气”的接班人呢?我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嫡长子继承制度 在古代嫡长子制度可不仅仅是指立嫡以长,还指要立嫡以嫡。所以别看李治只是李世民的第九子,但他是长孙皇后生的啊,他有个好母亲,所以按照正统的继承制度除了前面的太子李承干跟魏王李泰,就剩下李治有继承帝位的资格了。 其实嫡长子继承制度只是个规矩,但如果李世民这样的皇帝非要不守规矩,底下的人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李世民是靠抢来的皇位,他自己不干净,就更怕以后的皇帝跟着他有样学样,因此在他立太子的时候就要考虑好为后辈立下榜样的意思,所以就不能不守规矩。 立嫡以长,谁先生下来、谁的母亲是正妻就可以继承家业,这样的继承制度看似荒谬,但是在古代确是最适合的继承制度。 立嫡以长不光能减少内耗,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团结家族的力量。古人娶妻娶贤不娶美,娶妾好看就行了,但是娶妻要看她的品行跟她后面的家族。 假如你把你庶出的儿子立为你的继承人,那你正妻有钱有势的大舅哥凭什么再帮着你们家,正是这个道理。 二、李世民需要一个软弱的继承人 自古以来被早立的太子很少有好下场的。最是帝王无情家,在帝王的眼里只有权力,没有亲情。 李承干不是一个好继承人嘛?李承干小时候一聪敏好学著称,而他长大了为何就变坏了呢?还是李世民逼得啊。 李世民是什么人啊,千古一帝,铁腕皇帝,控制欲极强,不管你是太子还是宫里的一个太监,你都要老老实实听他的。 而李承干既然被立为太子,那终归要铺开自己的班底吧,就算你自己不想,也会有许多人来抱你太子的这棵大树,不可能在朝堂上做一个泥塑的聋子瞎子,而李世民呢,他就要把你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管你是谁,在这样的强压下,李承干这个好孩子长残了也是很正常的。 而魏王李泰也是个不安分的主,在李承干意图逼宫谋反之后也是一直上蹿下跳,但他不知道他这样反而让他失去了继承大统的机会,最后让李治捡了个漏。 三、其实李治还不错 大家虽然觉得李治软弱,甚至皇位都让自己老婆搞去了,但其实李治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难么不堪。虽然称不上雄主,但也是个贤明皇帝。 李治本人在位时间长达35年,是唐朝在位第二长的皇帝了,而且在他在位的这段时间,唐朝的国力一直是稳步提高的,而武则天对于李治来说,一直是一个帮手甚至是棋子的角色,一直等到李=李治死后武则天才真正的揽过了大权。 可以说,李世民这波继承人的选择还是很正确的。 ——编辑 扶风

唐高宗李治――在溺爱中成长的天之骄子

唐高宗李治――在溺爱中成长的天之骄子

所谓的天之骄子,指的就是唐高宗李治这样的天潢贵胄。

李治的出生并不平凡。这不单单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的唐太宗,母亲是“贤哉长孙,母仪何伟”的文德皇后,更是因为他的甫一降世就让父亲欣喜之下大宴群臣,而有幸在这一天出生的人也因此得到了赏赐。所以李治的诞生,排场不可谓不大。

等到贞观五年李治受封为王的时候,李治的独特地位更是凸显了出来。因为唐太宗将这个小儿子册封为了晋王,随后又授予了并州都督一职,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并州即太原府,也就是说李治得到的是太原这块封地。但凡对唐朝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有唐一代,太原贵为北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可谓是地位全面超然。因为太原不仅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更是李唐的龙兴之地!所以唐太宗将晋王这个封号给了李治,又将地位如此独特的太原封给了他,对这个幼子的宠爱之心可见一斑了。

当然,李治也很不辜负父亲的厚爱,从小就很聪慧。据说李治刚会走路的时候就能抓着笔写下一个“敕”字,想来是唐太宗批阅奏折时经常抱着他,甚至兴致大发曾教过他这个字的原因,所以李治才能依葫芦画瓢地将之写出来。史书还记载了李治对父母十分孝顺,对兄弟也很友爱,唐太宗曾经考察他对《孝经》的理解,李治是对答如流,唐太宗闻言更是高兴万分。

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对于李治来说,童年温馨美好的时光是那么的短促。

贞观十年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于立政殿,刚刚过完八岁生日的李治自此失去了自己的母亲,而曾经父慈母爱的和暖时光也就此一去不复返了。

年幼的李治哀伤异常,唐太宗心疼自己的小儿子,索性将李治兄妹接到自己的寝殿一同居住,于是《唐会要》上便留下了这样一笔记载:“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而放眼整个大唐王朝,被皇帝亲自抚养长大的皇子唯有李治一人,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

不过唐太宗对这个小儿子的偏爱并不止于此。在李治已经遥领并州都督的情况下,唐太宗又加封他为右武候大将军。等到贞观十六年的时候,李治更是连自己的封地都没去就直接上朝参与政事了。对此,史书上特别用了“特深宠异”这四个字来形容唐太宗对李治的溺爱之情。

原本李治可以就这样,作为一个备受宠爱的皇子亲王在父亲的膝下逍遥度日,然而贞观十七年的易储风波却将李治也卷了进来。

李泰为了尽快得到皇位的继承权,对父亲表示自己愿意百年之后杀子传弟。结果褚遂良一举揭穿了李泰的谎言,并向唐太宗进言:“此次太子的叛乱,说白了就是您不懂节制的宠爱造成的。前事不远,吾属之师,如果您打算立李泰为太子,那么就将李治打发到自己的封地去吧,免得最后一个都保不住。”然而唐太宗在听了褚遂良的话后,反应却是非常的特别,既不是对李泰谎言的恍然大悟,也不是沉默不语,更不是痛骂指责,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褚遂良向他提出的要求上――让李治去自己的封国。面对这样一个要求,唐太宗做出了一个出乎世人意料的回答。《旧唐书》写到:“太宗涕泗交下曰:‘我不能。’”

唐太宗舍不得离开他的这个小儿子,舍不得与李治分离,甚至一想到以后他与李治每年只能见到屈指可数的几面,就忍不住潸然泪下了。所以唐太宗为了同时保证这三个爱子的生命安全,将李治一手扶上了储君的宝座,册立为太子,而此时的李治尚不足十六岁。

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对李治的宠爱一如既往,甚至可以说是更甚以往。

李治的长子李忠出生,虽然只是庶出,但唐太宗十分高兴,不仅在宴会上“酒酣起舞”“尽日而罢”,还一反皇孙只封郡王的制度,将其册封为了亲王。而唐太宗先前一直将李治安置在自己寝殿的一侧,即便是在李治被立为太子后也没有让他按制住到东宫去。直到贞观十八年刘洎上书,贞观二十年褚遂良上书,唐太宗这才答应了让李治每个月一半的时间住到东宫,一半的时间仍留在自己身边。更有一次唐太宗在大怒之下要斩苑西监穆裕,李治挺身而出犯颜进谏,结果唐太宗不但不生气,反而非常得意地说:“皇太子自幼在朕膝前,常常看到朕虚心纳谏,所以潜移默化之下,便有了今日之谏。”

不过相比唐太宗征高丽时那些更令人不可思议的肉麻事件,这些溺爱的事迹已经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而说到征高丽时的肉麻事,首当其冲的便数那封《两度帖》了。

《两度帖》原文: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译文:

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文书,却还不见稚奴你的书信。爸爸我担心的要死。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死而复生一样。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爸爸,敕。

贞观十九年的时候唐太宗亲征高丽,李治身为太子留守在后方。李治非常思念自己的父亲,请求上表问候起居,于是唐太宗为了彼此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状况,首创了飞表奏事制度,这封信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几乎所有人第一次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很难相信会是唐太宗这样的一国之君写的。尤其是那几句:看不到稚奴你的信,爸爸我就“忌欲恒死”;看到了你的信后才放下心来,就像“死而更生”;最后再来一句爸爸想你想到“忆奴欲死”――读来真是令我们这些现代人都觉得肉麻得很。

不仅如此,李治在听说唐太宗征战期间一度距离“贼城不逾百步”后,紧张到“魂飞胆战,莫知自处”,连忙向自己的父亲表示“伏愿思宗社之重,以亿兆为心”,告诉他打仗别那么勇猛,做儿子的很担心。于是唐太宗立即回了一封《克高丽报皇太子书》,表示自己自从收到他的信后,因为想着自己的儿子会担心,“所以不执斧钺”,而且“此后必不亲行阵,勿为忧虑也。”

而且就在唐太宗亲征高丽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直到不能再送了,面对依依不舍的爱子,唐太宗就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不到我们父子二人再相见的时候,我绝不会换下这身衣服。”所以后来唐太宗的衣服是穿脏了又穿破了,连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换一件,他却死活不肯答应。还是等到李治进献了新衣服后,唐太宗这才换下了身上这件已经穿烂了的袍子。

等到唐太宗征辽回来后又准备巡幸灵州,本打算带着李治一起前去,结果张行成上疏说:“臣听说皇太子要陪同陛下一起去灵州,不过臣认为皇太子入居东宫陶冶德行为时不长,与其陛下因私爱而让太子出朝陪同,不如趁此时让太子留下来监国,接待百官商议朝政决断众事,明晓熟习朝廷事务,这样既可安定京师重镇,而且又可向四方显示太子的圣德。”唐太宗认为他说的有理,便将之提拔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重,李治亲自照料自己的父亲,鬓边的头发都变白了。唐太宗感慨道:“你这些天吃不好睡不好,亲奉汤药不离左右,就是为了照顾我,年纪轻轻两鬓就有了白发,比古时候的文王还要孝顺。就算我死了,想来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就在这一年五月己巳,唐太宗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六月甲戌朔,李治即位,是为高宗皇帝。

纵观李治前二十二年的人生,可谓是在唐太宗的呵宠下长大的。即便是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仍对这个爱子宠溺异常,种种待遇都有违常制,对李治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手把手地言传身教。

史书中就有记载,唐太宗每次上朝时就让李治在一旁学习,有时候还让他亲自参议政事;考虑到李治自幼长于深宫,对民间疾苦并不了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抓着了一些细枝末节,唐太宗也会充分利用起来进行教导,比如吃饭的时候就告诉他,只有不夺农时才能保证一日三餐的供给正常。也正是在唐太宗的悉心教导下,李治才能够继贞观之后开创出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所以我们今人虽然只能透过冰冷的史料来回顾这段父子情深,但是从这些白纸黑字中,依然能感受到唐太宗对李治的拳拳父爱,以及正是在这拳拳父爱中成长起来的唐高宗李治。

说到武则天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对当时社会的贡献还是很大的,当然了,武则天作为一位女皇帝上位当上皇帝也是颠覆了人们的想象。那么,自古,说到武则天就要提到李世民还有李治了。这三人的关系就像一根线一样,剪不断理还乱,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说说历史上武则天是怎么当上皇帝,他们三个人又是怎样的关系的!

武才人虽属皇帝嫔妃序列,但她的主要职责是内宫的机要秘书,有证据表明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并未宠幸过武才人。谁是李世民身边最美丽的女人贞观十年(636),李世民贤德的长孙皇后去世。长孙皇后与太宗皇帝是结发夫妻,二人很是恩爱。长孙皇后的去世使李世民失去了一位贤明的内助、良佐和知音,太宗由此很是悲伤。当然,男人失去心爱女人的悲伤总会过去的,李世民虽然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但他在对待美色上也不是一个伪善者,只要是美丽的女人,不管这个美女所处是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都将会成为他宠幸的对象。

谁是李世民身边最美丽的女人呢?太宗皇帝身边有这样一个女子,她长得是明眸皓齿、国色天香,这女子原本是李世民四弟李元吉的妃子杨氏。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逼父退位自己当了皇帝。李世民一见这位兄弟媳妇杨氏就被其惊艳的美色所迷倒,竟置舆论口舌不顾将杨氏纳入后宫,立为婕妤,倍加宠爱。可见杨氏的美色是无人能敌的,连英明一世的太宗皇帝都难过杨氏的美人关。到了长孙皇后去世后,杨氏的美艳仍然在焕发着摄人心魄的光芒,李世民竟神魂颠倒,准备将这原本是自己弟媳的杨氏立为新皇后。没想这事到了铮臣魏徵那里却不被买账,魏徵认为太宗皇帝这样做太过离谱,有失一个好皇帝的风范,于是毫不留情地进谏道: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辰嬴自累!魏徵是历史上有名的刚正不阿、坚持原则的谏臣,李世民曾赞誉魏徵是他的一面镜子。魏徵在反对李世民立杨氏为后这个问题上所用方法还是比较策略和聪明,他举了一个历史掌故来挖苦太宗皇帝。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将女儿怀嬴嫁给了在秦作人质的晋公子圉。

后圉逃归,怀嬴不从。再后来圉的弟弟晋公子重耳流亡到了秦国,秦穆公很欣赏重耳,认为他有王霸之相,于是将女儿怀嬴更名辰嬴嫁给了重耳,后又连续将四位秦宗室美女嫁给重耳当妾。重耳后来虽然建立了王霸之业,但却曾因娶过哥哥的女人而成为后世的笑柄。魏徵对皇帝说:陛下你是要与唐尧、虞舜肩比功德的明君啊,现在怎么能去立弟媳作皇后呢,这岂不将来要落后人笑谈吗?李世民一听魏徵之说,只好打消了立杨氏为后的想法。太宗皇帝把弟媳杨氏占为己有封为嫔妃就已经很是出格的了,但普通老百姓并不知情,如若要晋为皇后,那可是要母仪天下向全体臣民颁诏公布的呀。太宗在讨好宠妃杨氏和保持自己的英名这两件事情上他还是选择了后者。不过,虽然太宗皇帝听了魏徵的劝谏没有执意去立杨氏为后,但李世民直到贞观二十三年(649)龙驭归天时也终是后位虚阙,他为了杨氏之故就再也没有动过立皇后之念。由此可见,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最美丽和最受宠爱的女人不是武才人,而是杨婕妤。谁是李世民身边最有才情的女人《新唐书》卷七六列传第一后妃上《徐贤妃》载:太宗贤妃徐惠,湖州长城人。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晓属文。徐惠自幼聪颖过人,容止也是美丽端庄。幼年的时候其父让她用屈原的《离骚》体作《小山篇》,她略加思索竟脱口而颂——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思。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父亲徐孝德听后大为惊异,于是这美女加才女的徐惠诗就在坊间广为流传。太宗闻之,召为才人。手未尝废卷,而辞致瞻蔚,文无淹思。李世民非常喜欢这个小鸟依人般的徐才人,徐才人很快就得到了侍寝圣躬的机会,皇帝在这个才女的青春身体上感到了龙心大悦,就将她父亲升职为水部员外郎,没多久徐惠就由正五品的才人跃升为正二品的充容。史载:贞观末,李世民数度起兵讨伐四夷和大兴土木修建宫室,百姓劳怨,徐惠还直言上疏极谏,写过一篇《谏太宗息兵役疏》收录在《全唐文》中,李世民认为她言之有理,并优赐之。

后来李世民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进药。曰:帝遇我厚,得先狗马侍园寝,吾志也。在太宗皇帝死后不久的永徽元年(650),这个才华横溢、容貌美艳的女子就在对李世民的思念中哀伤地死去了,年仅二十四岁,死后被赠为贤妃,陪葬昭陵石室。徐惠仅大武媚娘两岁,被李世民召进宫帏封为才人的时间也就在十四、五岁间,但几年下来徐惠却从正五品的才人晋升到了正二品的充容,可见太宗皇帝的宠爱有加,而武媚娘从进宫直到太宗皇帝驾崩出宫进感业寺为尼时也没有任何职位的升迁,终身为才人。从历史文献所载来看,武则天的才华是无法与徐惠比肩的。由此可见,在太宗李世民宫中,最有才情的女子不是武则天,而是徐惠。

武才人在太宗朝没有生产的记录史书明确记载太宗皇帝李世民一生共有35个子女,其中14个王子、21个公主,但没有一个为武才人所生。武才人进宫正值豆蔻年华,太宗皇帝也春秋正盛,双方都有较强的生殖能力,可为什么没有结果呢?太宗皇帝在人生后期也有生子女的记录,武则天后来在感业寺被李治幸御后第二年就生下了儿子弘。

武媚娘在太宗身边度过了七年的才人生涯而没有生下一男半女来,很大程度上说明李世民根本就没有把她看上眼、没有动过心,只把她作为一位身边的才人女官在对待。李世民身边不仅是美女若云,有令他几乎色令智昏的国色天香之杨婕妤和芳华绝代、才情卓著的徐充容,还有前朝隋炀帝杨广之女杨妃和秀色可餐的阴妃、燕妃、韦妃、王氏,由此可见,武才人的妩媚还不足以让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之动欲望之情。太子李治不可能去招惹太宗皇帝的宫人太宗李世民在晚年病中时,太子李治仁孝非常,亲奉汤药于塌前,不离左右。李世民见之劳累叫他去休息一会李治都不愿意,他忧思父亲的疾病以至于生出了白发来,竟把李世民感动得老泪纵横地说:汝能孝爱如此,吾死何恨!后来李世民在临死的时候对顾命大臣长孙无忌等说道:朕以后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其实原来的太子并不是李治,而是李承乾。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也不是李治,而是李泰。李治之所以能当上太子一方面是因为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的结党争斗故,另一方面是因为时为晋王的李治性格忠厚、老实。李世民实在是不愿看到他当年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杀兄屠弟的故事再在他儿子们的身上重演,所以,他在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中选择了性格近乎柔弱的李治来为储君。李治在贞观二十年进太宗内宫照顾父亲病体时年龄不过十七、八岁,这样一种年龄和性格的太子,他会去招惹父亲的嫔妃吗?李世民又是一个精明的君主,他为了江山社稷可以杀掉自己的亲哥哥和亲弟弟,为了李唐王朝的继承稳定他不惜废了太子李承乾,幽闭了自己最喜爱的儿子李泰。有这样一位英明、严厉的父亲还在世,才十几岁的李治他敢去招惹父亲的嫔妃吗?

太宗皇帝派武才人去照顾太子在禁宫中的生活李治后来在登基当了皇帝后,他从感业寺中接武媚娘入宫封为昭仪,后又进封宸妃。在永微六年(655)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时,唐高宗李治专门下了一道《立武昭仪为皇后诏》,诏曰: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赞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李治在诏书中用了一个王政君的典故,当年汉宣帝就曾选了一个自己的宫人王政君赐给太子作太子妃,。这诏书明确告诉天下,当年他当太子侍奉先皇时,是太宗皇帝将武才人赐给了他,由此证明立武昭仪为皇后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李治的这道《立武昭仪为皇后诏》在后世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欲盖弥彰的障眼法,与掩耳盗铃无异。

但这里还是透露出一个信息来,那就是李治在太宗朝就与当时的武才人有了瓜葛。《资治通鉴》载:上为太子也,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那么在当时的境况,到底是太子李治与武才人暗生私情呢,还真是太宗李世民将武才人赐给了他儿子?前面已经分析了李治忠厚、老实、仁孝的性格,就算他在当了皇帝后性格都是相当的软弱,况且当时他才十几岁。完全有理由相信是因为李世民为方便太子在禁宫中来照顾他的左右,而在内庭置别院让其居住,那当然就得有太监和宫女来侍候储君,于是太宗皇帝就将他从未幸御过的、且容止美艳、性格坚定、才能卓著的武媚娘派去照顾储君的生活,这就合乎情理,同时也才对得住自己性格仁懦的儿子。太子李治见到了与自己年龄相近的武才人,因为是父亲所赐,他当然可以喜欢这个容貌妩媚的女子。从男女相欢大多以性格互补的原理来看,忠厚、仁懦的李治喜欢上坚定、果敢的武才人是完全符合人生哲学逻辑的。后来他坚决地要立武氏为后的基础也应该在此,那道《立武昭仪为皇后诏》也不能简单地用欲盖弥彰来推断。武则天与李世民父子之间的真实关系/由于武则天当了皇帝,挑战了封建社会的男权政治思想,颠覆了只有男人才能当皇帝的传统。那些想极力维护男尊女卑统治观念的人就大肆在武则天曾经当过太宗皇帝才人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用情色的笔墨极端地放大她同太宗父子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所谓秽乱宫帏就由此说来,这不过是那些伪善的男人们想在这位伟大的女性身上泼更多的脏水,以宽慰他们那卑微、庸俗和畏琐的胸心罢了。

谈到高宗登基,大家都知道唐高宗李治是太宗第九子,按照自古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无论如何轮不到李治,但历史永远存在着偶然中的必然,给了高宗李治一个当皇帝的机会,也开启了千古第一女帝的历史。

当然,这是后续的历史演变,昔日在唐太宗眼中最佳皇位继承人,就是他和后人称为一代贤后长孙皇后的儿子,也是当时的太子李承乾。最后却因太宗的日渐不满,自身的残缺、逆反之心而被废了太子之位,大家一定觉得他很凄惨,老天为何如此不厚待他。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自古以来以嫡长子登上皇位的少之又少,汉武大帝一世英明,与卫子夫的事迹后代皆知。近年来影视剧中层出不穷,但也许大家并不熟悉,当年的太子刘据,也就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儿子,卫子夫后来因弟弟卫青之功业,当上了皇后高位,却因晚年的汉武帝不察,太子被奸臣所害成为巫蛊的罪人,无可奈何之下决定造反来澄清自己,但还是死于非命,后卫子夫在忧愤中离去。

(李承乾)

看看这个结局,我们还觉得李承乾惨吗?

说到自身的残缺,这倒不是太子李承乾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一次狩猎,他一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了,这一摔不要紧,却把皇位摔给别人了,看到这里有点意思,但也是他注定与皇位无缘罢了。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对皇帝的要求很高,照现在来看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一个一走一跛的皇帝,毫无威严如何能守的住江山,就这样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保不住了。

(唐太宗)

那皇位的第二人选就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第四子,文武双全的李泰,是太宗最喜爱的儿子。

话说这皇位理所应当就是他了,可命运再一次偏向了李治,怎么回事呢?

是因为太宗太过于溺爱这个儿子了,使他有了夺嫡之心,太子被废之后,李泰四处结交大臣,甚至于要置亲哥哥为死地。

如此阴谋频出让太宗因爱而生忧,再加上老臣们的反对使他无缘于皇位。

不得不说太宗是怎么溺爱这个儿子的,按照古代的制度,皇子成年之后都该受封,镇守封地,一般以来这样的都有两种原因,一是怕皇子们羽翼丰满而起逆反之心,二是为防止外族来犯,让自家人镇守,才会使皇帝放心。

而李泰年纪早已到了却还留在京都任职,无形中增加了太子的压力和大臣们的争执。历史上总会有诸多意外,如明成祖朱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李泰)

这样一个回合,太宗了解到了儿子李泰的心事,越来越觉得忧心如焚,招来了长孙无忌寻问究竟谁才是太子的最佳人选,长孙无忌说九皇子李治天生仁德可立为太子。

太宗听后仍默然。

我想太宗此刻所思他与长孙皇后的儿子除了九子李治以外,再无其他人选。

无忌趁此又说,如治为帝则承乾及其他兄弟都可安享富贵一生。

长孙无忌恰恰知道李世民的忧虑正因为如此才一直犹豫不决,几日后,太宗下诏封李治为太子。不得不说这位后世称为唐高宗的皇帝靠着自身的运气和天生的仁弱当上了九五之尊。

(长孙无忌)

然而一想李治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今天有个词来形容他最为正确“懦弱”,自身虽有此缺点,但他当上皇帝也不仅仅是只靠运气的成份。

他少时风评最好,表面工夫足又善于隐藏自己在各大臣的心中树立犹为仁德的良好形象,正是有这一点,才让他踏着命运的齿轮在历史上留下足迹。

说实话李治能够成为唐朝的帝王,能够被李世民立为自己的继承人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运气好,首先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造反,然后李世民喜欢的皇子李泰有造反,于是此时李世民能够选择的人就剩下了李治还有李恪,之后更是在长孙无忌的帮助之下,成功让李治成为了李世民的继承人。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如同当时李渊对李世民的”诅咒“一般:你将来也会和我相同的下场。所以李世民的两个人在之后都相继选择了造反,无奈之下李世民都只能选择将这几个造反的儿子处理掉。

李承乾身为李世民的太子,本来说皇位都是他的囊中之物了,但是他认为此时李世民最喜欢的一个儿子是李泰,而且成年之后的李承乾因为一些原因成为了一个跛子,所以他就有一些担心,担心自己的形象不符合一国之君,李世民会选择废掉自己,立他喜欢的李泰为太子,所以李承乾选择了造反。

而李泰按道理来讲深受李世民的喜爱,李承乾一死皇位就是他的了。但是在李承乾还活着的时候两个人就是争斗不断,所以李世民在惩罚李承乾之时就顺便惩罚了李泰,这让李泰知道了皇位不可能是自己的了,于是他又学自己的大哥,也造反了。

这时的情况就是李世民的两个心爱的儿子都选择了造反,能够继承皇位的人就只剩下了李治和李恪。在这时李世民就找来了长孙无忌,商量谁来当自己的继承人。而李治是长孙无忌的侄子,李恪则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于是为了自己之后的利益,长孙无忌强烈推举李治成为太子。而当时长孙无忌深受李世民的信任,这样李治自然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继承人。让李世民想不到的就是,在李治继位之后长孙无忌居然害死了自己的儿子李恪。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并且还是一个出色的女政治家,是她彻底瓦解了关陇贵族对皇权的威胁,休养生息、厚积薄发,和老公李治共同打造了,前承“贞观之治”、后启“开元盛世”的“永徽之治”。千古一女帝,这个名号对于武则天来说,是实至名归又当之无愧的。

但是,爱好历史的朋友一提及武则天,都几乎都会想到中国历史上最*乱、最残忍、最绝情的后宫宫斗画面。比如武则天为了把王皇后拉下位,不惜亲手掐死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女儿来陷害她。虎毒尚且不食子,武则天这种为了权力泯灭人性的行为注定是要受人唾弃的。

而且,在成功取代王皇后成为新的皇后之后,武则天把也仿效她的前辈吕雉把王皇后和曾与她争宠的萧淑妃一起制成了人彘(zhì) 。其手段之狠辣、残酷,用惨绝人寰来形容也是丝毫不为过的。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也是武则天永远无法被理解和接受的人性黑点。在政治斗争中,有冤报冤、有仇报仇这很正常,甚至为了争宠争权、争名夺利,搞点腹黑、耍点阴谋,这些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用令人发指的手段去折磨毫无反抗的对手,则显得有点心理扭曲了。

什么是人彘呢?由于场面太过血腥,我也就不详细介绍了,直观点来讲,就是把人削成一根光棍棍,也就是突出的部位都削掉。砍掉四肢,装进陶罐。王皇后和萧淑妃没有坚持多久,但武则天又在她们死后砍掉她们的头,才算彻底放手了。

那么,王皇后究竟招谁了、惹谁了?弄得武则天对她怨气这么大,非要用这种惨绝人寰的方式来报复她呢?武则天这种疯狂变态的行为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形成逻辑?

01、王皇后究竟做错了什么?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一个人遇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我们一定要学会从两个方面去思考问题,要么是TA自己挖坑自己跳,要么是TA愚蠢地跳进别人的坑。武则天能够这样以下克上地成功陷害并迫害王皇后,如果要说王皇后完全是飞来横祸,一点毛病也没有,这也很难让人信服,毕竟苍蝇还不叮无缝的蛋。那么,王皇后究竟是种了什么恶因,从而导致自己吞下这枚万劫不复的恶果呢?顺便我们也可以看看王皇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是罪有应得还是略显无辜?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出武则天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女人。

中国有很多类似的老话,比如“一入侯门深似海”、“最是无情帝王家”等等,这样的话不可以全信,也不可以不信。身份和境遇有时候就是我们身上的一道枷锁,我们的人生都是在“戴着镣铐跳舞”。有时候,低微的出身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困扰,让我们看不到生活应有的颜色;但有时候,高贵的出身也会给我们带来无妄的风险,让我们无权享受生活的平淡。王皇后的命运悲剧,很大程度是由于她的出身决定的。

王皇后出身于太原王氏,太原王氏正是唐朝著名的“五姓七望”之一。她的高祖父王思政是西魏将领,官至尚书左仆射;他的父亲王仁祐也是唐朝官员。而且,王氏与唐朝皇室系旧亲,比如唐高祖李渊的妹妹妹同安公主就是王皇后的叔祖母,王皇后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的叔母是唐高祖的外孙女。总而言之,王皇后的家族十分不简单,累世皇亲、声名显赫,属于关陇贵族军事集团的代表之一。也正是因为这种高贵的出身,王皇后这个皇后之位实际上是唐太宗李世民钦点的。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大家不要觉得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十分拉风的样子,事实上他那个皇帝一点都当得不痛快,一辈子被关陇贵族压抑得束手束脚,还经常被打脸。比如唐太宗时期,人家“五姓七望”就看不上皇室李家,觉得你就是我们请过来管理公司的经纪人,不屑于和皇室通婚。李世民很生气也很尴尬还很无奈,最后强行修改天下的“氏族谱”,自己把自己老李家排在“五姓七望”之首,并禁止“五姓”通婚,得和我们老李家做亲戚。想想看,作为一个皇帝,这种从骨子里被人瞧不上眼的滋味是怎么样的?但是,李世民不是杨广,不会谁让我不爽我就干死谁,他在时机未成熟时,一直选择迁就和隐忍着关陇贵族。

王皇后就这样顺利地成为了唐高宗李治的正宫娘娘。但王皇后和很多爱好历史的朋友一样,对李治这个一直装怂、一副病恹恹的样子的人有误解。这货不光精得很、倔得很,还胆子大得很。那些说他懦弱的朋友们一定要清楚,一个真正懦弱的人,绝对不会在他爸快要死的时候,愉快地和他小妈武则天勾搭在一起,因为懦弱的人总会害怕风险,这种关键时刻勾搭关键人物干关键勾搭的事情,风险太大了。一个真正懦弱的人,绝对是很难取得过多突破性的成就的,看看李治干了些啥?他爸打不趴的高句丽被他干没了,他爸打不开的科举制被他和武则天摊开了,他爸动不了的关陇贵族被他和武则天给肢解了……懦弱的人是不敢有这么多尝试和反击的。王皇后觉得自己嫁了一个海绵宝宝,却远没有发现李治其实是一只装病的老虎。

李治登基后,武则天由于受祖制约束,被遣送到感恩寺当尼姑去了(皇帝去世,没有生下子嗣的嫔妃都得出家当尼姑)。武则天这一入空门,早已为之神魂颠倒的李治表示寂寞空虚冷,即便在守丧期间,也偷偷溜出皇宫,去感恩寺和武则天卿卿我我。但这种经常性的“今夜你会不会来”的不确定性,还是给他们造成很大困扰。而且王皇后也委婉地提醒过李治:“皇上,这家里遍地都是山珍海味,何必偷偷跑出去偷吃野味呢?您贵为一国之君,且初登帝位,这要是传出去了,影响多不好呀!”

李治也算收敛了一段时间。但身为皇帝,时间资源多宝贵呀,工作不能有空档期呀。王皇后觉得就算用排除法来推断,自己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即将迎来收获的希望了。但是,李治或许是出于对关陇贵族的天生敌意,或许是对包办婚姻心生抵触,就是对王皇后不来电,潜台词就是我答应我爸娶你,但并不代表我一定要爱你,你也别想多了,我们就是搭伙过个日子。为了转移相思之苦,李治转而和肤白貌美的萧淑妃迅速如胶似漆起来。

王皇后一看,臣妾咋就这么命苦呀。才断了外面的祸,又生内院的乱。现在这小三咋就这么一个比一个烦人呢?长期独守空房的王皇后觉得忒心塞了。一个人的心乱了,就容易胡思乱想,就容易出昏招。王皇后想了又想,这个萧淑妃家族势力比武则天(武则天和她娘被武家欺负得离家出走了)那个小尼姑强得多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宁可便宜武则天也不能让萧淑妃这个狐狸精起势。于是,她就做了一个驱虎逐狼的歪招——把武则天请进宫来对付萧淑妃。

傻姑娘,你终究还是太年轻了,身份其实是把双刃剑,萧淑妃虽然是出身名门望族,但是这种人由于身份限制,再怎么贪吃也会注意吃相的。再说比身份,你虚她干嘛?你的底牌比她大得多。但是像武则天那种无牵无挂的人,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是狠招,这种人没有过多的制约,全凭欲望驱使,往往是毫无底线的。你觉得武则天要是得宠了,她能心甘情愿地每天甜甜地叫你一声“王姐姐”吗?这样可能吗?王皇后这是在给自己挖坑。

武则天一进宫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天赋,很快就让李治重归怀抱了。萧淑妃这个临时替代品自然到一边凉凉去了。萧淑妃凉凉了,王皇后的天空也即将变冷了。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我们很难说王皇后就是一个很坏的女人。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喜欢争风吃醋、目光短浅的女子而已。这种女人放在正常的环境中,基本上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危害,也很难招致什么大的祸端。但是她一是生错了家庭,她不该出生在让大唐皇帝既反感又恐惧的关陇贵族;二是她选错了对手,后宫这种地方,处处莺歌燕舞,也处处刀光剑影,你得选择那些有底线、知敬畏的对手,选择一个不择手段的对手,无疑是把自己往绝路上逼。所以,武则天后来掌权其实不应该那么残忍地对待她,无冤无仇的,人家甚至对你还有恩,你这么落井下石地用最残忍的手段痛打落水狗有意思吗?实在觉得不安全,正常杀掉就完事了,何必那么去折磨人家呢?

02、武则天为什么会这么残忍?

武则天这个女人,大家还真要认真去思考一下,太不简单了,也太心狠手辣了,关键她还太有能力和胆气了。这种人,在生活中我们要是遇上了,尽量有多远躲多远,实在遇上了躲不开了,低着头,伸出手,老老实实地说:“您先请!”

武则天实际上是一个伪贵族出身,他那个卖木材的老爹武士彟因为投机生意做得好,早早地投靠了李渊,所以在大唐一统时,也被封了个国公,还娶了一个隋朝皇室公主做老婆。但这种暴发户家庭因为没有底蕴,往往很难长久。子孙容易惹事,朝廷容易生厌,同事容易轻视。在武则天十二岁的时候,他爹便一命呜

在长安平静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武则天十四岁的时候,恰巧碰到李世民选妃子。自持有几分姿色的武则天便踊跃报名了,结果还真被选上了。临进宫前,她妈因为出身皇室,对后宫的表面光鲜、背地肮脏深有体会,所以十分担忧,泪如雨下。结果十四岁武则天斩金截铁地说:“妈,你咋回事呢?我要进宫伺候皇上了,这是多好的事呀,你不为高兴,反而哭哭啼啼,有意思吗?”

进了宫后的武则天才发现,皇宫的生活很精彩,皇宫的生活也很无奈。她只是被封了个五品才人,更关键的是李世民这个糟老头对她这样的小萝莉根本不怎么感兴趣。她正常情况下连接近李世民的机会都没有。这可让武则天心里憋得慌了,只能默默地等待。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武则天终于还等到了露脸的机会。李世民有一匹青骢马,性子野得很,没人能驯服。李世民就问身边人:“你们谁有办法驯服它,朕重重有赏!”结果武则天毛遂自荐了,李世民问其方法,武则天答曰:“先用皮鞭抽,要是它还不听话,就用锥子扎,要是它还不听话,就用匕首抹了它的脖子!”李世民眼神之中透露一丝赞许,但也并没有由此亲近武则天。因为武则天这种铁血性格固然能沸腾他早已冷却的热血,但成熟了的李世民也知道这种女人的可怕。

就这样,武则天一直在皇宫里“寂寞锁清秋”地熬了十二年,直到李世民病危,她才疯狂地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李世民病危的时候,身为太子的李治经常要进宫伺候父皇。这就给了许多武则天和他“偶遇”的机会,武则天今天抛个媚眼,明天露个香肩,血气方刚的李治哪里经得起这种诱惑?干柴与烈火,每接触一次,都会蒸发掉一部分水分,接触多了,最后的纵情燃烧就不可阻挡了。

就这样,武则天终于“曲线救国”地上了岸,搭上了李治这班快车。这也才有前文王皇后把她请入皇宫的基础条件。武则天在击退萧淑妃之后,便快速地将目标锁定在王皇后身上。

但是,武则天也十分清楚王皇后的根基十分深厚,光陪皇帝睡觉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武则天就开始发挥她的底层逻辑,经常给那些宫女太监施舍一点小恩小惠。那些地位低下的宫女太监平时要是有人把他们当个人看,他们就感激得不得了了。现在武娘娘这么高看他们,他们还不得肝脑涂地呀!于是,一来二去,后宫里的下人几乎都变成了武则天的人了。

武则天便开始吹枕边风了,各种说王皇后的不好,李治即使有所怀疑,找人来对质,也几乎所有人都帮着武则天说话。可见,一个人要是被孤立了是多么恐怖的事情!王皇后的死期也快到了。

王皇后在萧淑妃被打压后,也曾想过要打压武则天。但武则天表示毫无压力,皇上就好我这一口,你咬不死我。后来,王皇后一看压不住,也想拉拢武则天,做一对愉快的**妹,但武则天也只是表面配合,暗地里十分鄙视,今天我是后宫的,明天后宫是我的,我为什么要和你做好姐妹。

后来,武则天生了一个小公主,李治满心欢喜,每天都定点过来看望。王皇后为了示好,也经常过来串门。摸清时间规律之后,丧心病狂的武则天有一天在王皇后刚走,李治马上要来的时间点上,掐死了自己襁褓中的女儿,然后嫁祸给王皇后。王皇后表示我没有,李治表示我不信,愤怒至极再加上早有想法,李治终于罢黜了王皇后,把武则天扶上了皇后之位。

武则天上位之后,便把王皇后和萧淑妃一起打入冷宫。有一天,李治也觉得于心不忍,就顺道去看了看她们,结果被武则天知道,便把王皇后和萧淑妃制成了人彘,死后还砍下她们的头。

综上可知,武则天这个人是一个被欲望驱使的魔鬼,她的信念只有一个,所有挡路的石头都必须搬开甚至粉碎。早年生活的不顺利更加扭曲了她的人性,在她的价值观中只有一点,站得越高就活得最爽。她对王皇后的残害,谈不上仇恨,对女儿的死去,也谈不上愧疚。这种人心如铁石,早已也没有是非观、道德观,她只有利益观!

03、这段历史有什么玄机吗?

认真看了前文的朋友,一定能细致发现这段历史中其实还是很有玄机的。武则天这么一个小尼姑为什么能顺利扳倒一个根基深厚的皇后?要是没有人默许和支持,武则天是不可能完成的。玄机就在于李治这个皇帝对于王皇后背后的关陇贵族的态度。

我们尝试地从几个细节问题入手来探讨一下这背后的逻辑吧!细节决定成败,真相也藏于细节。

1、李治为什么就对王皇后一直爱理不理的呢?要知道王皇后可是他老爹亲自给他制定的漂亮媳妇,而李治也一直是一个以“孝顺”出名的乖宝宝。王皇后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贤良淑德,再说容貌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为什么李治就觉得人家是个狗不理包子呢?各种莫名地嫌弃?是李治挑食?这家伙和萧淑妃在一起的时候可不挑食啊。是李治痴情于武则天?人家后来也曾想过要废掉武则天啊。所以,原因其实只有一个,李治天生就讨厌王皇后,不是王皇后这个人不好,而是她的身份不好。关陇贵族的势力已经让唐初的皇权感到很不舒服了,他们表面上维持平静,暗地里却剑拔弩张。王皇后很尴尬,对于李治来说,她就像一个被安排进来的外人,所以才会对她不理不睬。

2、李治为什么就非要“选择”武则天呢?一般地,后宫之内嫔妃和嫔妃之间的明争暗斗,但是皇后一般是不能动的,这就是规矩。要破掉固有的规矩,就要用不守规矩的人。武则天恰恰是这么一个人,这是一个狠起来连自己都害怕的女人。而且很有政治头脑,并且“身世清白”没有什么家族牵扯。这种人用来攻坚,那就是一个干脆利落爽快。事实上证明,李治这个选择是对的,武则天最终帮助他撕开了关陇贵族的阶级壁垒,在皇权和山东集团的联合支持下,逐渐被武则天瓦解,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凌烟阁功臣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的死,这个既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又是李世民的好兄弟,既是李治的亲舅舅又是李治的顾命功臣,因为反对武则天称号,被武则天和李治逼得自杀身亡,关陇集团从核心开始瓦解。(但人算不如天算,武则天也趁机培养了一大批自己的心腹,李治再也动不了她了)

3、武则天真的有必要置王皇后于死地吗?从表面上看,王皇后对武则天不光没有仇恨,某种程度上还有恩惠,为什么武则天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地把王皇后弄死?这也显得武则天这个心眼忒小了、手段忒毒了吧?武则天固然是毒,但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比如说,王皇后在意识到自己要被废之前,也曾向外庭求救过。所以当李治提出要废王立武之后,便遭到了朝中大臣铺天盖地的反对,长孙无忌、虞世南等顾命大臣更是苦口婆心地讲各种道理,反正弄得李治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收场了,只能作罢。由此可见,王皇后她其实是关陇贵族插在后宫之内的一面旗帜,把她换下来和把这面旗帜彻底撕碎是两个意思。所以从政治层面上来说,武则天还是有必要弄死王皇后的。只不过,话说回来,武则天的手段终究太狠毒了点。连自己刚出生的女儿都可以当做争权夺利的工具,太没人性了。

归根到底,这一段历史其实是皇权对关陇集团吹响了反攻的号角,而武则天恰恰是最合适的先锋官。在武则天的横冲直撞之下,关陇集团这个政治庞然大物居然也阴差阳错地被冲击得四分五裂了。

由此可见,武则天确实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她帮助当时十分头疼的大唐王朝挣脱了舒服,迎来了真正的自由。要知道,关陇贵族几百年不倒,连李世民都束手无策,武则天的狠辣、果决确实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

当然,这段历史中,还有一个关键的帮手——山东军功集团,由于篇幅问题,就不安排他们出场了。稍微介绍一下,在立武则天当皇后,李治武则天和关陇集团僵持不下的时候正是山东集团的代表李绩一句:“立谁当皇后是皇帝的家事,臣子们无权干涉!”给破的局。

总之,这段历史背后其实是一场复杂的政治斗争,我们看到的只是武则天的心狠手辣,忽略的却是大唐皇帝的束手束脚。

04、一点点感慨

正如武则天死后给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一样,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很难用一个固有的印象去形容武则天这个人,她对历史有大贡献,但是对道德又有大破坏。她泯灭人性,却又能成就一番伟业。她疯狂偏执,却又能善待百姓……

人一旦进入疯魔状态,是什么都能做得出来的。武则天在追求权力的道路上显然是走上一个极端,这样的人已经是不能用常理去判断她了。我们现在经常有些人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但这跟武则天比起来真的都是小儿科。一个人狠起来,六亲不认,这才是最恐怖的。

当然,武则天的性格养成,也有一部分社会原因,比如小时候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比如身处环境中,没有太多选择的空间。但是不管怎么样,作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一定要保持一颗向善的心,怨而报复,这往往会是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好在历史终究是历史,阴暗的、明亮的,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看到的明天,更多还是充满美好的希望。对于武则天的所作所为,我们与其去愤怒地谴责甚至谩骂,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反思和借鉴。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去应对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如何让自己做一个心底无愧、梦里无惧的人?或许,这才是我们思考历史的意义。

为什么武则天的妹妹韩夫人结局很惨?

说到韩国老婆,人们通常会想到两个人。其实历史上最有名的是两位韩国**。这两位韩国**不仅出生在唐朝,而且出生日期相差一百年。而且两姐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