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李元婴或李渊的家谱
李渊出身当时的大族陇西李氏,自认为是五胡十六国时西凉武昭王之后。祖父李虎随北周建立者宇文泰入关中,西魏时为左仆射,封陇西郡公,赐姓大野氏,与宇文泰、李弼等八人同受佐命,皆为柱国,号“八柱国家”。北周闵帝受禅后,李虎已经去世,故追封唐国公。父亲李昞,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七岁,父亲去世,李渊世袭为唐国公。
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北周明帝的明敬皇后、李渊生母元贞太后、隋文帝文献皇后等,分别是鲜卑贵族独孤信的长女、四女、七女等。李渊曾深受隋炀帝重用。
一、祖父:李虎
二、父亲及叔、伯:
1、李延伯:伯父
2、李真:伯父
3、李丙:父亲
3、李璋:李孝基之父,李道宗(唐凌烟阁24功臣之一,唐文成公主的的父亲)的祖父
4、
一、儿子:
陇西郡公→唐王世子→皇太子→除籍→息隐王→隐太子李建成(母窦皇后)
敦煌郡公→秦国公→赵国公→秦王→皇太子→太宗李世民(母窦皇后)
卫怀王李玄霸(母窦皇后)
姑臧郡公→齐王→除籍→海陵郡王→巢刺王李元吉(母窦皇后)
楚哀王李智云[6](母万贵妃)
赵王→荆王李元景(母莫嫔)
鲁王→汉王李元昌(母孙嫔)
酆悼王李元亨(母尹德妃)
周王李元方(母张氏)
郑王→徐康王李元礼(母郭婕妤)
宋王→徐王→韩王李元嘉(母宇文昭仪)
荆王→彭思王李元则(母王才人)
藤王→郑惠王李元懿(母张宝林)
蜀王→吴王→霍王李元轨(母张美人)
豳王→虢庄王李凤(母杨美人)
汉王→陈王→道孝王李元庆(母刘婕妤)
郐王→邓康王李元裕(母崔嫔)
谯王→舒王李元名(母小杨嫔)
魏王→燕王→鲁王李灵夔(母宇文昭仪)
许王→江安王李元祥(母杨嫔)
密贞王李元晓(母鲁才人)
滕王李元婴(母柳宝林)
二、女儿:
长沙公主(下嫁冯少师)
襄阳公主(下嫁窦诞)
平阳公主(谥号“昭”,称平阳昭公主,母窦皇后,下嫁柴绍)
高密公主(下嫁长孙孝政,又嫁段纶)
长广公主(先封为桂阳公主,下嫁赵慈景,又嫁杨师道)
长沙公主(先封为万春公主,下嫁豆卢怀让)
房陵公主(先封为永嘉公主,下嫁窦奉节,又嫁贺兰僧伽)
九江公主(下嫁执失思力)
庐陵公主(下嫁乔师望)
南昌公主(下嫁苏勖)
安平公主(下嫁杨思敬)
淮南公主(李澄霞,下嫁封道言)
真定公主(下嫁崔恭礼)
衡阳公主(下嫁阿史那社尔)
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
临海公主(下嫁裴律师)
馆陶公主(下嫁崔宣庆)
安定公主(先封为千金公主,下嫁温挺,又嫁郑敬玄)
常乐公主(下嫁赵瑰)
家族传承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有些家族传不过几代就败亡了,有一些却能保持长久的光辉荣耀,即便中途有过暗淡,但是最终还是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近一点说,他的父亲李渊,曾祖父李虎都已经是了不得的人物了,但是再往上看,根本想不到,家族中竟然有过这么多的名人。那么,究竟是那些名人,都是李家的人物呢
一般来说,将门出虎子。唐太宗李世民即是将门之后,以前只知道他的老爹李渊了不得,他的曾祖父叫李虎,也很厉害,是西魏著名的八柱国之一,就是国家的八根栋梁之一,说得再透彻一点,皇帝要唱戏,台底下有八根戏柱子撑住,要不戏台不就塌了呵!这个荣誉称号很形象。
后来,再挖了挖老李家的族谱,可真不是富贵了三代五代,而且不是一般的富贵,那是皇家贵胄。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开国皇帝名叫李暠,也有写成李皓的,那是李世民的爹李渊的祖父李虎的爷爷的爷爷,呵!直说就是李虎是李暠的五世孙!而这个李暠也是名将之后,他的爷爷名叫李弇,乃是堂堂大汉飞将军李广的十四世孙。
这往上就快挖到根上了,李广的先祖是李信,那是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所以李广家族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而李广一家世代传习射箭,这就恍然找到了李世民善射的基因了。
再往下说,李暠的儿子李歆接了他的班,史称西凉后主。李歆生了李重耳,李重耳在西凉国被灭后,出仕北魏,官至弘农太守。李重耳生了李熙,官至金门镇将,曾镇守武川。李熙生了李天锡,也有叫作李天赐,这史官是怎么搞的名字怎么都弄不准反正不管是这李天锡还是李天赐官至宿卫统兵的武官幢主。李天锡就是八柱国之一李虎的父亲了。
现在重点说说李渊的爷爷李虎,此人不仅继承了家传的手艺,射得一手好箭,还喜好读书,轻财重义。
据记载,李虎有一次陪同周文帝宇文泰在北山下阅兵,想不到这北山里有豹子,还常常出来捣乱吃士兵,没人敢上去救人。正好这一次李虎来了,豹子也来了,李虎闻讯,“不暇持杖趋往,捉豹杀之”,意思是连个趁手的兵器也来不及拿,直接就冲上去了。结果是豹子流年不利,撞上了“虎”,李虎赤手空拳把豹子干掉了。宇文泰大悦,赞道:“公之名虎,信不虚也。”你这老虎的名字可真不是白叫的!
公元551年5月,李虎去世。北周建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现在大家就明白,为什么后来李家打下了江山,开个公司大朝廷就叫“唐”,根儿在李渊他爷爷这儿呢。
那李渊的父亲呢叫李昞,是李虎的三小子,曾任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他没有什么征战的纪录,倒是一位治世的能臣,其为政简静,就是施政简约而不扰民,个人认为那是为官的极高境界。
这样就明白了,李渊当年为什么能独占花魁,搞定了他的太太——北周武帝的外甥女窦**,就是凭着家传的这一手百步穿杨的好箭法!
当时窦**要出嫁,她的父亲窦毅常说:“这个女儿颜值如此之高,文化水平也如此之高,怎可随便嫁人呢!”于是用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选婿:摆下一个画着孔雀的屏风,在规定距离外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者中选。
当时骏马轻裘的翩翩佳公子李渊在一干尚武好勇的关陇贵族子弟面前,唰唰两箭,正中孔雀的两只眼睛!不仅抱得美人归,还留下了一个“雀屏中选”的浪漫传说,真让靠卖几句嘴就让男宾牵手美女的《非诚勿扰》策划人汗水湿了一地。
靠箭法赢回来一个太太,应该是李渊稍带玩的事儿,真正箭法得在战场上验证,于瞬息间取人性命。
“李渊曾在龙门镇破贼,发七十二箭,杀七十二人,如此威名远近皆知。”
如果不是古代文人写得手滑吹大牛,这算是一个相当恐怖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空前绝后。
这样的一手好箭法,就如此顺理成章地传到了李世民的手里。
李世民天生好膂力,开得硬弓,出名的大羽箭,不仅能射死战场上的敌人,还能射死他的哥哥。
李世民对自己的箭法也是相当自信,当然他需要一个好保镖。等他打败了宋金刚,与尉迟敬德风云际会的时候,他踌躇满志地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意思是咱俩这搭档,我执弓箭你执槊,百万军中平趟过去,谁能把咱奈何!
还真不要以为李世民在吹,他起兵攻打宋老生时,“愤气弥厉,手杀数十人,两刃尽缺,血流入袖,洒而复战。”这简直就是一个不要命的沙场悍将,一人杀几十人,杀得两把兵刃都钝了(咦他和刘备一样是用双剑的还是钝了一把,又钝了一把),敌人的血灌进了他的袖子,洒出来,再次冲杀。
人家确实有自信的资本,就说那次与窦建德的交锋,他和尉迟敬德仅带了几苗人就敢去当诱饵,几千骑兵从窦建德的营帐中杀出,李世民招呼大家:“你们先走,我跟敬德殿后!”
这两人真是心大到舞台都没那么大,他们竟然“按辔徐行”,敌一靠近,李世民张弓就是一箭,杀一个,追得再近一点的,立刻有尉迟敬德的长槊招呼。如此这般,两人密切配合,边杀边退,直至将敌军引入埋伏圈,随后伏兵大起,取得大胜。
写完了,剩下四个字:不服不行。
宋朝宰相李纲是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的长子宁王李宪的后裔。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我们家族修家谱时,根据以往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老家谱,修了新家谱;具体家谱名称是:《陇西皋门李氏宗谱》,你可以在网上用《陇西皋门李氏宗谱》+李震涛这个名字百度一下,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县的李震涛是李纲长子李仪之的后代;另外我却并不是李震涛本人,我是河南省的李纲后裔。
另外根据岳飞的子女数量以及他们的命运多舛,并且考虑到元宋易代、明清易代对于他们与我们家族的人口数量影响,现在岳飞的后代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人考虑,我们李纲后裔家族人口数量只会比这个更多,个人猜测应该有一百多万人了罢。
李世民为赵郡隆庆李氏之后,属于关陇集团之一,与北周皇室和隋朝皇室的关系密切。其先祖为南北朝时期的李虎,他因功被封为西魏北周的八柱国之一,封陇西郡公。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为唐国公,后由李昞之子李渊继承爵位。在建国之后,以唐为国号。
唐朝皇室有浓厚的鲜卑色彩,他们也与其他鲜卑贵族通婚,如李昺之妻为独孤信之女;李渊之妻出身河南窦氏,为宇文泰外孙女;李世民之妻长孙皇后,出身河南长孙氏,她们都是拓跋鲜卑贵族。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李谷是唐代太宗李世民的六世孙,而李渊是李世民的父亲,因此李谷和李渊不是直系亲属,也就不可能是李渊的后代。具体来说,唐朝是一个非常注重家族血统的时期,各族人士的出身非常明确。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后代们多数都被封为国公、王爵、公主等贵族头衔,并且有详细的家谱记载。而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在李谷这一支家族中,并没有出现过与李渊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先人。值得一提的是,李谷在唐朝的官场中担任过重要的职务,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有着什么特殊的血统背景或者家族背景,而是他通过个人能力和经验积累获得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李谷并不是李渊的后代。
、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到女华之子皋陶之时,作了尧帝的理官(相等于现在的法官)。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理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理姓家族将面临灭族之灾。在这种情况下,理徵有一儿子叫利贞,便逃至伊侯之墟避难。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 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3、 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李姓的祖根所在地是河南省鹿邑县,也是老子的故乡。
二、迁徙分布
纵观历史,李姓人氏大体形成两大系源。一支在陇西,即今甘肃省境,一支在赵郡,即今河北省境。以这两支为主,形成了中国李姓的源流,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据《李氏族谱》记载,在陇西这一源系中,出了李渊一家。他们建立唐王朝之后,随唐王朝的强盛,李姓也日趋强盛。源于赵郡的那一源系,繁衍情况更甚,在不几代的时间里,就成为当地的盛族,高居张、王、刘、赵诸大姓之上。以后,河北这支李姓家族,先后分成三组,西到山西,东到山东、安徽,南到河南、湖广,扩迁到更大的范围。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三、历史名人
李 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著有《老子》,又称《道德
经》。
李 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
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
神。
李世民:唐太宗,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 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
仙"。
李 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
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
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时珍:明代杰出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闻名于世。
四、李姓的分布
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已超过1个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9%。
在今日中国,李姓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北、四川、东北三大块。具体从其绝对人口数量在全国的分布来说,又集中于河南、四川、山东三省,这3省的李姓人口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29%。其中,河南一省的李姓就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08%,是李姓人口最多的省;四川李姓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01%,排在第二位;山东李姓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83%,排在第三位。其次分布于河北(67%)、广东(58%)、湖南(56%)、湖北(49%)四省,这4省的李姓人口合占全国李姓人口的23%。另外,东北三省的李姓人口也占了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0%。
从李姓人口在当地各姓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来说,河南省也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占该省总人口的102%。李姓是中国西南、华北地区最常见的姓氏。在中国云南、四川中部、河北、河南、山西、甘肃西南、青海西部、山东 山东北部、吉林、黑龙江大部,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92%以上。在四川东部、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北部、江西西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甘肃东部、宁夏、内蒙大部、辽宁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总人口的69-92%。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大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广西南部、海南、新疆北部、甘肃西部等地,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为23-69%。其他地方的李姓所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则在此比例之下。
五、第一人口大姓
(北京新华电)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在他的著作《中国姓氏》一书中指出,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当代李姓人口已达9500余万,为中国第一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7.9%。
其研究同时证实:如果加上少数民族中的李姓和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1亿,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
袁义达在其研究成果中指出,中国李姓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单单李姓称帝先后建立的政权就有12个。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姓人才辈出,从春秋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李耳开始,战国水利专家李冰、秦朝政治家李斯、西汉名将李广、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李白、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中国***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不胜枚举。
袁义达和他的合作研究者张诚同时指出:汉族李姓的渊源主要来自三大支:嬴姓、姬姓和外族的改性。根据历史考证,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并发展为国中第一大姓。
谁有李元婴或李渊的家谱
本文2023-10-09 19:36:4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