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在梁山好汉中属于主战派还是招安派?何以见得?
及时雨宋江是一心想通过招安来洗白自己,能当上州府一级的高官更好,弄个县令县丞也凑合,实在不行,就回去接着当他的郓城县押司,反正是不能跟这帮山贼水匪一个锅里搅马勺了。宋江也知道,自己做的很多事情不地道,秦明扈三娘朱仝卢俊义嘴上不说,心里未必不记仇,如果哪天自己一个不小心,第二天早上醒来,就找不见自己的头了。
很多人都认为,在招安问题上,智多星吴用是他的得力助手,或者干脆叫帮凶。但是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就会发现吴用原来是梁山铁杆鹰派,他之所以抛弃晁盖而投靠宋江,就是为了能跟朝廷死战到底。
那么在招安与死战间抉择,智多星吴用到底是鹰派还是鸽派呢?咱们先看看他为什么要抛弃晁盖而投奔宋江,然后再看宋江主持梁山大局之后,吴用当面或背后做的三件事。
吴用是晁盖的发小,保正晁盖称霸一方,吴用这个乡村学究在一旁摇纸扇子。晁盖吃肉,吴用喝汤,把东溪村变得跟七八百年后一样黑。但是晁盖这个人是没有什么大志向的,除了跟众兄弟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成套穿衣服之外,还对朝廷保持了那么一点点忠心。也正是晁盖这一点忠心,让吴用看不到成为开国功臣出将入相的希望。
按照水浒原著的说法,“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吴用这个人,是要做诸葛亮和陈平的,也就是要辅佐一位“明主”夺取天下,而晁盖这个人并没有吴用所期待的雄心大志,甚至他本人也未必就反对招安。
晁盖之所以要杀杨雄石秀,就是因为“俺梁山泊好汉,自从火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仁德于民。”“以忠义为主”的晁盖,对皇帝宝座并不感兴趣,所以吴用觉得跟着晁盖并没有什么太大出息。
在吴用眼里,宋江这个人颇有刘备的假仁假义和刘邦的腹黑无赖,而且手上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青州城外一夜之间屠戮数千百姓,江州城题反诗,都说明宋江这个人只能跟朝廷死磕到底。
但是吴用扶持宋江坐上头把交椅,这才发现自己看走眼了:宋江远远不如晁盖,晁盖还能守着梁山这一亩三分地,可是宋江这个人要把梁山基业连同众好汉一起,一股脑送给朝廷,自己白忙一场,只落得替宋江做嫁衣。
吴用大智慧没有,但小聪明鬼点子还是有的,接下来发生的三件事,就足以证明吴用根本不是什么叼着橄榄枝的鸽派,而是一只盯着宋徽宗这块腐肉的秃鹫——这是一个想反抗到底的铁杆鹰派。
第一件事:指使阮小七偷酒黑旋风扯诏,然后又给宋江挖了一个坑
吴用指使阮小七偷酒黑旋风扯诏,这一点不用解释,读过水浒原著的都知道,就是只看电视剧,也会发现是吴用让李逵藏在房梁上,而且看吴用使眼色发信号,他才大吼一声跳了下来。
在成功搅黄招安仪式之后,吴用破天荒地跟宋江唱开了反调:“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兄弟们发怒?朝廷忒不将人为念!如今闲话都打迭起,兄长且传将令,马军拴束马匹,步军安排军器,水军整顿船只,早晚必有大军前来征讨。一两阵杀得他人亡马倒,片甲不回,梦着也怕,那时却再商量。”
杀得官军人亡马倒,那时还能商量招安吗?犯下滔天大罪,结下血海深仇,那还商量啥招安?商量怎么杀进京城推翻龙椅吧!
吴用积极主战,实际就是要加重宋江的罪行,断了他招安的后路和念想。吴用当时的鹰派倡议,得到了众好汉的一致赞同:“军师言之极当。”
被孤立的宋江看着洋洋得意的吴用,也只能恨得牙根痒痒,却根本不敢发作——如果他坚持招安,恐怕就要发生花和尚火并及时雨了。
第二件事:吴用指使花荣射死钦差,宋徽宗和宋江都很生气
亲率大军前来征讨的高俅被梁山好汉揍得满头是包,宋徽宗坐不住了,第二次派钦差到两军阵前招安,但是那个钦差却被吴用指使花荣一箭射死了,宋徽宗很没面子,自然很生气,宋江连个勾兑的机会都没有,自然也很生气。
那道招安诏书,虽然被故意断句之后,看着好像对宋江不利,但是也并没有说要把宋江如何处置。读者诸君都知道,招安也好,改编也罢,都是要经过谈判的。即使当时真是“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也可以讨价还价一番,从宋朝开始,就没有金银财宝摆不平的事情,如果金银财宝摆不平,那就是送得少了。
本来是可以坐下来商量一下的,只要金银到位,宋江自然也有一顶乌纱帽戴,这一点吴用比谁都清楚,但是他这个铁杆鹰派,根本就不肯谈判,而是让花荣一箭把钦差撂倒——上次只是揍了一个李虞侯,事情做得不彻底,这回咱们来个绝的!
箭射钦差等于刺王杀驾,这口黑锅宋江不背也得背。就是蔡京高俅见了传旨钦差,也得下跪磕头,那是给宋徽宗面子,而花荣这一箭,等于直接射到了赵佶的脸上。
第三件事:吴用背后已经做通了一部分人的工作,准备重上梁山
许多梁山好汉都是不想去跟实力雄厚的江南方腊拼个你死我活的:方腊主场作战,兵多将广,不像田虎王庆那么好打,也不像打辽国那么理直气壮。
阮氏三雄外加张横张顺李俊,这六大水军头领找到吴用,七个人秘密开会,要把队伍拉回梁山,吴用表示还应该以宋江为首,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魄力不足,未必有太多人响应:“这话须是哥哥肯时,方才行得;他若不肯做主张,你们要反,也反不出去!”
这就说明,吴用不是不想再造反,他只是担心“反不出去”。
于是吴用开始套宋江的话:“仁兄往常千自由,百自在,众多弟兄亦皆快活。自从受了招安,与国家出力,为国家臣子,不想倒受拘束,不能任用,兄弟们都有怨心。”
没想到宋江一口回绝:“你们众人,若嫌拘束,但有异心,先当斩我首级,然后你们自去行事!”
这时候我们禁不住要问:梁山六大水军头领要反水,为什么不找宋江而找吴用?这说明吴用背后没少做工作,起码在这包括宋江心腹在内的六位好汉,认为吴用跟自己是一路人,也就是铁杆鹰派。
咱们今天说吴用是个铁杆鹰派,并不是说他多有眼光和魄力,也没有替他洗白的意思,事实上宋江吴用李逵这三个人,是怎么洗都洗不白的。
吴用之所以属于鹰派,除了他读的书比较多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跟许多宋朝文人一样,都是脑后生有反骨:其后在黄天荡从韩世忠包围圈中救出金兀术的,是宋朝文人;金兀术被岳飞打得要卷铺盖回家的时候,拦住马头预言岳飞必将被害的,还是宋朝文人。
吴用这个文人,不知道为什么对朝廷有一种刻骨铭心的仇恨,什么道理和忠义,在他眼里一钱不值,梁山上为一个想投降辽国的,也正是吴用这个人文。
这时候我们就奇怪了:宋朝及其后的文人,为啥总是对父母之邦恨入骨髓,又为啥总是看着别国的月亮圆?
鲁达,鲁智深的原名。智深,是他出家做和尚后的法名。又称鲁提辖,此名因他职位所称。绰号花和尚鲁智深。 鲁达是梁山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
林冲 外号豹子头,东京(现河南开封)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林冲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
杨志绰号 青面兽 。杨老令公杨业之后代,武艺非凡。原为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不敢回京赴命,四处逃难。后因被赦返往东京。返京途经梁山时被奉王伦之命取“投名状”的林冲所劫,与之交手三十余合不分胜负。杨志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执意回东京做官,不肯落草。在东京时,因花光了钱财无奈当街叫卖祖传宝刀。却在卖刀之时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充军时被大名府留守司梁中书所赏识,为其护送生辰纲,又被晁盖等用计所劫。无奈之中与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主。三山聚义时与众英雄共归梁山。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宋江,字公明,绰号:及时雨,呼保义。北宋末年山东水泊梁山农民起义领袖。在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为第一号人物,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宋江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绰号呼保义,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贩卖枣子之事事发,宋江把官军何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及一百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做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脸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从此,梁山主题由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头目增长到了一百单八将,又相继打败童贯、高俅以及天下八方节度使并活捉高太尉,梁山也发展到了鼎盛。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 并北上抗辽大获全胜并迫使辽主动投降, 随后又讨伐了王庆、田虎不失一将(指108将)都取得了胜利,立下众多汗血功劳,最后,不幸被奸臣下毒所害。他知道了自己中毒后,送了李逵一杯毒酒,因为他知道,当自己死后,什么都会没有,唯有的只剩下一个虚名,而李逵会造反,为兄弟报仇,于是给了李逵一杯毒酒,两人死后。吴用晚上做梦,梦到李逵、宋江手牵手说,我们已经死了。第二天,吴用去了两人托梦给他的一个地方,看到了两人的坟墓,准备在宋江坟墓旁的树上吊死,花荣也来到了,原来他也做了跟吴用一样的梦,两人在宋江的坟墓旁的树一起吊死。
武松 称号 行者 封号 清忠祖师 身高 约合现今184米
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一次醉酒后,在阳谷县(今聊城市阳谷县)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因此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武松兄长武大郎是一个侏儒,其美貌妻子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后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因此获罪被流放孟州。在去孟州途中,在酒店结识了张青孙二娘;在孟州,武松受到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以及张团练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血溅鸳鸯楼,并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
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单臂擒方腊。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八十岁圆寂。
天杀星 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救下了宋江与戴宗,三人一起上了梁山。上梁山后,李逵传教之一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此时其老母已瞎,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怒杀四虎。后李逵请卢俊义喝酒,卢俊义想推辞,他却要“眉尾相结,性命相扑”。他对宋江情分最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可是当知道宋江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时却绝不轻饶,要和他大动干戈,后来却发现是一场误会。 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招安。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吴用,字学究,梁山排名第三。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
梁山泊108将-吴用吴用[1]与托塔天王晁盖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的。受招安后,佐宋江 、卢俊义征伐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等,功绩卓著。授武节将军,武胜军承宣使。后因见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当道,恐刑戮及身,遂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侧。
看我拼的手痛,楼主给加点分吧。
清刻家谱一隅·康熙:休宁璜源吴氏族谱
分类: 清刻家谱一隅
清刻家谱一隅·康熙: ◎ 安徽 《 休宁璜源吴氏族谱 》
励双杰
清康熙六十年刻本,吴铨主修,鉴台公下育德堂刊,三册全。
本谱卷首有吴铨于康熙五十七年秋月所撰的《续修谱启》,云:“……惟是延陵启望,古今不少变迁。即如石岭一支,溯分合已多世次,赖由先代,历有成编,顾自应其公修刊以来,历今百四十年矣;计从璜源祖启基至此,已承二十八传焉。所虞世远人遐,支分派紊,倘或欲亲仁杰,焉能即拒崇韬。匪直惊文献无徵,亦大惧圭璋有玷。昔先君子夙怀修辑,庭训常以为言,乃历岁年,未就编摩,晚节特深其虑。兹者铨幸,给归有暇,先志思酬,是用敬告宗贤,异秉椽笔,以各纪本牒,徧闻族哲,更按鳞图而愽访外支。撰述无取传疑,闻见务期徵信。共襄胜事,协效仝心。剞劂工资,窃原引为己任;缄縢藏本,还希出以共传。各勉仁孝之忱,自不虞乎后至;仝怀承启之原,宁不快夫速成也哉。谨启。”
之后即为同年秋月族众“再叔云龙、世勋、兄士贺、侄孙光裕”的《回启》:“容斋贤再侄先生道足经邦,才堪华国,曩者身膺民社,惠泽弘敷。今兹职列庙廊,经纶益展,固已人咸引领,允推克振乎箕裘;众共倾心,洵足流芳于奕叶矣。乃犹故园念切,一脉情慇,惟兹家谱之未修,恐致历传之失所,派来石岭,前此虽有成编,谱续南园,嗣后更无继志。幸公余之有暇,每忆庭训于昔年,思先志之是酬,爰兾功成于此日,咨询罔遗于近族,蒐罗且遍乎远支,审厥源流,务使有条不紊,严其支派,庶几开卷了然,是诚孝子之用心,抑亦仁人之盛举。龙等向亲光范,备悉悃诚,兹读诲言,更感情挚,自愧才拙,徒向往之有心;无如力绵,实赞襄之无术,惟兾百年旷典,一旦告成,表徃行于名流,金声掷地,裁新编于钜手,异彩开天,嫓美前贤,有光家乘,则桥梓济美,永著不朽之名,亦灵爽式凭,自邀无疆之福矣。谨此启复,无任颙恭。”
接下来又有康熙六十年八月吴铨《续修璜源族谱记略》:“……昔先大夫每阅旧谱,慨然虑是,而以有志未逮为憾。予小子志不敢忘用,是于告归之暇,启闻通族,商酌续修。幸宗贤皆有同心,遂于戊戍(‘戌’之误)秋设局于璜源之长庆堂,遵循旧谱,而推求之……举阅三载余始竣,遵旧谱例,编号分于各支,各房皆一本,更为自后绵绵瓜瓞之张本,而因记今此者之事略如此。”
是可推知吴铨为本谱之主修。
吴铨者,即苏州藏书世家“璜川吴氏”之发轫之始者。马杰《清代苏州的徽籍藏书世家》中说:“在这些居住于苏州的徽籍藏书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历经四代递藏,书香不绝的璜川吴氏。”郑伟章先生《文献家通考》载:“吴铨,字容斋,号璜川,生于徽州歙县之璜源,随其父侨居松江,老而自松江迁苏州渎川望信桥。生卒年未详,雍正时为江西吉安太守,归田后于木渎筑遂初园,因怀旧之思题题其藏书处曰璜川书屋。架上万卷,皆秘籍也。是时载酒问奇而来者,如惠栋辈,皆吴下知名士,遂以‘璜川吴氏’著名于时……当时璜川书屋有两书最为珍奇,一为北宋本《礼记》单疏足本,一为《前汉书》……卒后,《前汉书》以后归当道呈进,入《天禄琳琅书目》;《礼记》则归曲阜孔荭谷家,世遂不得复见。”
吴铨世系详“本编”卷六第“百三”叶:“诰封奉政大夫,讳铨,又名文祖,字绳其,号容斋,由国学生除授广西桂林府全州知州,调太平府养利州知州,覃恩诰封奉直大夫,内升顺天府治中,诰封奉政大夫,又升工部都水清吏司员外郎。生康熙壬子九月初六日,配山斗程云路公女,覃恩诰封宜人,生康熙甲寅八月二十八日,生子亿、仁、儒,女娇英,适苏州即用知县陈双南,闰英适金村候选州同知金声闻,止英字玉峰徐子桓,全英幼;侧室胡氏,生康熙壬戍(‘戌’之误)三月二十六日,生子仪、杰、份,女玉英;侧室程氏,生康熙壬申二月二十九日,生传、佐,女足英、定英。”
这里,不但可以补正《文献家通考》中吴铨的名、字等,连“生卒年未详”的生年,都可以补上,“生康熙壬子九月初六日”,即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阳节前三天。
马杰在《清代苏州的徽籍藏书世家》中又说:“吴铨有子二。长子吴用仪,号拙庵。其与江浙诸名士交往甚厚,流连觞咏,座无俗客。用仪亦嗜典籍,藏书在其父基础上‘复购书数万卷于其中,多宋元善本’,是璜川吴氏藏书第二代中的代表人物。此外,吴铨次子吴成佐,号懒庵,同样亦有藏书名。其孙吴志忠云:‘我祖懒庵先生重自搜罗,书楼三楹,环列四周’。其中亦不乏宋元佳椠。成佐藏书处曰乐意轩,藏书印有‘乐意轩吴氏藏书’等,并有《乐意轩书目》四卷。”
从吴铨的世系中可以看出,吴铨共有八子:成亿、成仪、成仁、成杰、成儒、成份、成伟、成佐,其中,亿、仁、儒、份、伟五子早殇。《清代苏州的徽籍藏书世家》说“吴铨有子二”,自然是不对的。说“长子吴用仪”(即成仪),因成亿早殇,把成仪早为长子,也说得过去。但“吴铨次子吴成佐”就不对了,照成仪的推算,最多也只能称之为“三子吴成佐”,因为在他的前面,还有一个吴成杰(已聘副总兵官维扬卓尔坛女)。
另外,说吴铨“生于徽州歙县之璜源,始随父迁居松江”,也不太正确,他的父亲吴中毅,字远公,卷七《列传事略·二十三世》中说:“赠奉直大夫讳中毅字远公,少随父国琏公桥寓上海之周浦。”可知始迁上海者是他的祖父吴国琏(又名同九,字君质),他的父亲中毅公少年时就跟着祖父到了上海。
吴用仪、吴成佐兄弟,《文献家通考》中均有条目,只是都云“生卒年仕履均不详”,这部《休宁璜源吴氏族谱》也可略为补阙。吴用仪,谱中作“吴成仪”,他们兄弟都是以“成”字排行:“成仪,名金,字景华,太学生,生康熙辛巳九月二十四日。”
吴成佐“字赞王,生康熙戊戌十一月二十三日。”
他们的父亲是本谱的主修,他们的生年,正确性自不容怀疑。
谱《凡例》云:“本族自尧公发下,其迁本郡各乡者,固宜收之不遗,但图系尽与世居璜源者共为一编,则繁多,而不便于观阅。今自瑀公以上至于得姓之始为前编,自瑀公以下世居璜源者为本编,以迁出传衍不替者为后编,间有迁出而易世,则返子孙仍世居本乡者,当与本乡一例为本编为是,说者或以为当与世居外乡者一例为后编,恐有乖于义例,且不免见非于公义也。其从戌者比迁出例。”
因为吴铨是主修,这一《凡例》,很有可能就是出自他本人之手,可见他到这修谱的时候,还并没有想到要在苏州长居,当然更不会想到“璜川吴氏”藏书能传四世之久,名扬四海。
看吴铨家族的世系,发现他们这一家子,跟同邑的山斗程氏可谓世代姻亲,他自己“配山斗程云路公女”;他的祖父国琏,“配山斗程继魁公女,讳宜贞”;父中毅,“女淑鸾(不知是吴铨之姐还是妹子)适山斗候选州同知程祗佩,淑霞适山斗候选州同知程吉士”;他的大哥吴文礼,“女瑞英(吴铨侄女)适山斗岁贡士候选知县程学乾”;吴文礼的三子成佩,“配山斗程公辅女”。在其它族裔中,与山斗程氏你嫁我娶,比比较是,可谓礼尚往来矣。今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均有明天启六年旧钞本《新安休宁山斗程氏本枝续谱》收藏,曾编入于2002年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早期稀见家谱丛刊》中。
从这里,另可发现一个问题,即女性名字入谱。现在一些专家、媒体,把新修谱中女性入谱,当作了不得的革旧创新的大事来炒作,其实,在徽州,女性名字入谱是很普通的事,我在明成化年间的徽州家谱中,也有发现,根本算不了什么。
谱中有明万历六年《明南园公修璜源吴氏族谱序》,云:“按,璜源吴氏谱,乾祐三年判丞公尧始迁自石岭,其谱凡三修,经今一百三十年余”;又万历七年《南园公谱序》:“吾璜源吴氏族谱,自始祖而下,至八世曰三友公,始编之,至十一世曰珏公,及正统间诸公各继修之,然皆止于家藏而未刊行于族也。”可知在万历本之前曾有三次纂修,但未梓行,均为草谱,到万历七年时始雕版印刷,今国家图书馆藏一部,为全一册。此康熙六十年本为五修,上海图书馆藏相同版本一部,亦为三册。
吴铨以一个学人、藏书家的眼光,亲自所修的家谱,质量肯定是极佳的,无论是用纸还是用墨,以及刻功、资料的取舍,无一不是上上之选,三百年后的今天,仍能闻到那股幽幽的徽墨清香,说一句心旷神怡,毫不过分。
吴用在梁山好汉中属于主战派还是招安派?何以见得?
本文2023-10-09 19:34:4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