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朱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1收藏

满族朱氏家谱,第1张

★★★[朱] 满族老姓包括:乌雅氏、扎库塔氏、朱锡哩氏、珠尔奇氏、珠尔苏氏、珠佳氏(蒙古亦有此姓)、珠雅拉氏等,以及加入满族的珠尔吉特鄂谟克氏(蒙古族)、朱氏(汉族)等。

※※※※※※※※※※※※※※※※※※※

[乌雅氏] Uya Hala 见于《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又作“乌雅”,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乌延,金旧姓“兀颜”,又有辽鞑靼“乌丸”说。世居哈达、乌喇、德尔吉穆湖(待考)、讷殷、伯都讷(吉林省松原市)、长白山等地,所冠汉字姓吴、乌、穆、包、鲍、黄、邵、朱、牛。著名人物有:康熙孝恭仁皇后,嘉庆恩妃,道光庄顺皇贵妃,一等公额柏根、孝恭仁皇后之父威武、都统佛标、协办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兆惠、大学士官保、户部尚书内大臣海望、工部尚书萨穆哈、湖广总督硕色、四川总督开泰、吉林副都统长麟。三等男瑚伸布鲁,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清文鉴》作者傅达礼,副都统珠勒亨,山西巡抚福崧,河南巡抚穆和伦,绥远将军贻谷。

=========================================

[扎库塔氏] Jakuta Hala 见于《清朝通典�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又作查库塔,满语“各八”,世居瓦尔喀噶哈里必汉额里村、扎库塔(今吉林省珲春西)、哈达、萨楚库(吉林省珲春一带)、松花江沿岸及长白山等地,所冠汉字姓张、包、石、朱。著名人物有:内大臣努山,工部理事官宜尔格德,二等男崇阿,川陕总督罗多,奉天将军乌库里,川陕总督罗多。

======================================

[朱锡哩氏] Juhiri Hala 见于《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世居蜚优城,后改汉字姓朱。

======================================

[珠尔吉特鄂谟克氏] Jurgitemoke Hala 本蒙古姓氏,见于《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世居锡喇塔拉,后改汉字姓朱。著名人物有:三等男罗里。

======================================

[朱氏] Ju Hala 本汉族(尼堪、台尼堪)姓氏,见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世居长白山、大凌河。

=======================================

[珠尔奇氏] Jurki Hala见于《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世居萨尔哈占,后改汉字姓朱。

========================================

[珠尔苏氏] Jursu Hala见于《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又作朱苏,满语“双层”,世居安楚拉库(吉林省安图西南)等地,后改汉字姓朱、双。著名人物有:骑都尉又一云骑尉南岱。

=========================================

[珠佳氏] Jugiya Hala见于《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又作朱佳,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代旧部“术甲”,以部为氏。世居崇果济巴布、叶赫、吉林乌拉等地。后改汉字姓朱。金朝著名人物有:延安知府、元帅左都监术甲臣嘉;清朝云骑尉莫勒洪。蒙古也有此姓,世居土默特地方。

=========================================

[珠雅拉氏] Juyala Hala 见于《皇朝通志�6�1氏族略�6�1满洲八旗姓》,世居乌拉。后改汉字姓朱。

========================================

周氏:除加入满洲八旗的汉姓周氏以外,满洲老姓为周延氏(正黄旗)、宗佳氏(也作“周佳氏”,正红旗)、洪衮氏(也作“洪果氏”,镶蓝旗包衣)和周成氏(镶蓝旗)有改汉姓为周姓的这四个姓都不是大姓,旗籍在《通谱》里都可以查得到

周延氏:世居讷殷江地方隶满洲正黄旗

周德武,正黄旗人天聪时归附其曾孙四十九,任护军

宗佳氏:世居辉和地方隶满洲正红旗

吴资,正红旗人其孙满丕,原任骁骑校;扎克丹,原任护军校曾孙五十九,原任护军校;常德,进士出身

洪衮氏:世居萨哈尔察地方隶镶蓝旗包衣

阿珠瑚:镶蓝旗包衣人其子费额尔塞,原任六品包衣大;马操,原任护军校

周成氏:世居长白山地方隶满洲镶蓝旗

和尔和:镶蓝旗人其子达理,原任佐领其孙达尔泰,亦原任佐领

而入满洲八旗的汉姓周氏,大多数为包衣,除镶红旗外,各旗都有,尤其以内务府包衣最多另外,也有少数正身旗人,隶满洲镶红旗(如甘肃巡抚周文华、知州周鼎、州同周廷佐)

沈阳苏家屯、凤城青城子、抚顺、桓仁等佟氏族人(主要是正白旗)的定谱辈字是七言四句28字。这28字是:

延齐有登国富空,景守万宝朝宗恒,功宽信敏惠文焕,奎远先占永世阴。其中可选用同音字:彦、燕、艳、启、友、抚、福、保、忠、中、会、公、魁、勇、士、辂等。有的家谱还用“选”字代替“先”字、用“民”字代替“明”字。其中凤城青城子地方佟氏将第三句记为“文明公宽信敏惠”。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关系记录下来。这就是家谱。

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以姓氏为“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来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供奉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纯洁朴素的祖先信仰。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

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

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表示追思,祈求保佑。 家谱在现代人们意识中,既有纪念祖先的作用,又有为下代人起名字作为依据。

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准确。

在修家谱的时候,要将过去的老家谱升了。家谱升了,其实就是烧掉了,说升是表示恭敬。一般是拿到坟地烧掉。新修的家谱或新请的家谱按规矩是要开光的,一般是用朱砂和公鸡血,用针尖蘸着点在家谱上所有的人名上。这样家谱就可以正式供奉了。

供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准备供品和祭器,主要有供桌,蜡台,蜡烛,香炉,烧纸等供品包括水果,点心,馒头,米饭,饺子等。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就蒸供馒头,蒸的时候还要在馒头上加上五个大枣,在供桌两边分别叠放起来,一堆五个下面三个上面对叠两个。

供米饭要将煮好的大米饭,装到玻璃杯子里压实,倒在碗里,形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圆柱状也是五碗。再摆上五双筷子,五个倒满酒的小酒杯,五大碗菜(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色彩艳丽;摆鱼,寓意年年有余,配有生菜,年年生财),依次摆放。

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一般都是在年三十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就挂上家谱,摆上祭品。在天黑的时候提着灯笼去十字路口接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路口烧纸、念叨祖先回家过年,磕头礼毕。提灯回家,路上不许回头,如果回头,就说明祖先还都没有回来,你在张望。

回到家门里,要用个棍子横住门口,这个棍子是给祖先拴马的用的马桩。将房门打开,烧几张纸请到屋里,来到家谱前,要点起蜡烛,点起香火,拜上三拜。从这时开始你就要早晚给祖先磕头,定时上香,每顿吃饺子,都要给供桌上先放上两个,以表示尊敬。修谱续谱哪家强,家谱国际修谱王。到初三晚上就要送年了,要把所有供品撤掉,卷起家谱,放好备用。在撤掉挂家谱的位置中间贴上大福字,两边贴上对联。

一般对联都是这样写的:"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敬祖先长命富贵,孝父母金玉满堂”。横批:“俎豆千秋、本支百世、永言孝思”。一直到正月十四,再把家谱供上,再去请,到十六再去送。在煮元宵的时候,也一定要给祖先敬上。

祭祖形式或有不同,但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就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在春节和元宵节的两个节日里来供奉家谱。结束这一祭祀过程后,把家谱卷起来,等明年再供。

一个家族,往往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保管提出严格的要求。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版木匣,供于祖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得随意乱放,以致亵渎家谱。

木匣不准移作他用,家谱不准鼠蚀虫蛀、污损油浸、腐败霉烂、遗失散落、私自誊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违者依家法处罚。如果领谱人敢于瞒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

供奉家谱既是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更是一种道德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必要将这种纪念祖先的方式,代代相传!

满族取姓满的有 图门氏,巴彦氏,满扎氏,舒穆录氏,芒佳氏,费莫氏。不知道你家这个满姓出自哪个老姓。辈分是本家族内部定的,外人怎么会知道你为什么不回老家去看本家族的家谱呢家谱上关于老姓和辈分都会有记载。

你找到的这两个家族都是(瓜尔佳氏)但同姓不同宗。而且凤城附近满族关姓远不止这两家,另外还有很多。 光我知道的另外还有三家都是(瓜尔佳氏),而且都姓关。

---------------------------------

比如: 扁岭那边的满族关姓的辈份排字是: 双安永庆德增久 先世昌荣福临长。

红旗营关姓 的排字我不清楚,但也是个大家族。

哈达碑那边的 关姓 大多在镶黄旗。辈份排字为:世成永常、威德益康、名英久爽、源远隆昌。

--------------------

呵呵, 很复杂吧? 这几家满族关姓还不是全部。

关姓是满族当中的第一大汉字姓,人口比例非常高,就好比汉族当中的 张王李赵。

所以你必须回老家问清楚你们家族的辈份排字,然后和这几个家族对照,这才能有个眉目。也许你家与这5个老关家有亲源,也有可能你家是另外一个家族与这5家没关系。

总之,不要在网上随便搜几个字就乱下结论,没有那么简单。

满族八大姓是满族传统姓氏的重要代表,它们承载着满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这八大姓分别是:赫舍里氏、赫图阿拉氏、赫图阿拉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在满族社会中,这八大姓被视为尊贵的姓氏,代表着家族的荣耀和地位。

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是满族八大姓之一,起源于满洲的一个部落。根据史书记载,赫舍里氏的始祖是一位勇敢善战的将军,他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赫舍里氏。赫舍里氏的后代世代传承,成为满族社会的重要力量。

如果你是一位满族后裔,想要确认自己是否属于赫舍里氏家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查找家谱

首先,你需要查找家谱。家谱是满族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记录了家族的起源和发展。如果你的家族有保存完整的家谱,那么你很有可能是赫舍里氏的后裔。

步骤二:寻求族人协助

如果你没有家谱或者家谱不完整,可以寻求族人的协助。和其他满族人交流,了解他们的家族起源和姓氏,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你可以参加满族的聚会或者活动,结识更多的族人。

步骤三:进行族谱研究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确定你是否属于赫舍里氏家族,可以进行族谱研究。找到一些专门研究满族家谱的学者或者机构,寻求他们的帮助。他们可能会通过对你的姓氏、家族历史等方面的研究,为你提供一些线索。

结尾

通过以上步骤,你有望确认自己是否属于赫舍里氏家族。满族八大姓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满族人民的历史和传统。无论你是否属于赫舍里氏家族,满族的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传承。

满族的形成

满族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历程,包括三个发展阶段:

1满洲的形成

满族作为一个近代意义的民族,其最初称谓源于明末建州女真人在构建以自身族群为主体的清王朝中形成的新族群共同体——“满洲”。历史上,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为草原蒙古族灭国后,留居东北的女真人成为元代女真人。明代,女真人分布在明王朝辽东地区以东直达大海的广阔区域,主要分为野人、海西、建州三大部,其中的建州部女真人就成为日后推动“满洲”这一新族群共同体形成的核心部分或者主体部分。

明代中后期,以努尔哈赤为核心的建州女真部不断向外拓展疆土,形成“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清太宗实录》)的局面,成为明末女真部崛起的核心力量。而建州女真部在疆域拓展的同时,注意吸纳其他女真各部到政权中来,新族群共同体的主体开始酝酿。皇太极在收附黑龙江流域野人女真各部时就明确诏谕,“此地人民,语音与我国同,携之而来,皆可以为我用。攻略时,宜语之曰:尔之先世,本皆我一国之人,载籍甚明”(《清太宗实录》)。对周边女真各部的吸纳,壮大了以建州部为核心的主体女真实力,大大增加了女真族群规模。在新族群共同体的主体中推行八旗建制这一军政合一的管理模式,使女真部族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同时,维系了新族群主体的稳定。八旗这种以军政为一体进行管理的模式,是对其先世女真金王朝采用过的猛安谋克制度的一种继承,这也是一种共同族群内部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编入八旗,即标志着加入新族群共同体。《黑龙江外记》中就记载了获得新族群归属的方法,“第一步,把他们从原住地迁到宁古塔,住上几年;第二步,再移居到盛京,也住上一二年;第三步,最后定居于北京,取得新满洲资格”。除了东北女真各部外,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也被大量吸纳到新民族共同体中。宁古塔孟氏一族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其家谱记载了“明末沈阳抚顺一支汉人孟氏,入宁古塔指导当地人耕作,后随军抗俄,立军功入汉旗”,成为满洲人。这一例证也是汉族入旗的典型案例。就这样,在以女真族群为主体、吸纳大量新族群的情况下,新的民族共同体呼之欲出:“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清太宗实录》)

2文化特征的内化

清王朝建立后形成的满洲族群,事实上是一个以原女真建州部为核心的、汇集东北区域其他族群为一体的新族群共同体,远非现代意义上的拥有共同血缘、文化记忆、语言、习俗的单一民族,多元文化特征逐渐内化为新形成的满洲族群的共同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为新多元文化特征的内化。新满洲毕竟是女真人在从东北一隅走向全国的进程中促成的新族群共同体,其吸纳的大量汉、蒙古、回、朝鲜等民族,带入了多元文化因素,在近300年的彼此交融发展中,赋予了新形成的满洲鲜明的多元文化特征。而在满洲进入汉地后,汉文化对其的直接影响更为强烈。满洲族群虽居于领导者地位,但考虑到中原汉地文明的繁盛和健全体系,以及适应治理广大汉地区域的需要,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接纳了汉地文化。在汉地的诗书礼乐、典章制度为清廷所用的同时,汉族的风俗习性也深深地影响着大量进入汉地的满洲群体,多元文化特征促使满洲人很快适应了中原文化。草原地带的蒙古族对女真早有影响,在女真崛起建国的进程中,蒙古族又成为了女真人外部争取的主要军事、政治同盟,满洲贵族、上层还多与蒙古贵族通婚,这种密切关系都使得草原游牧文化对清王朝和新满洲族群共同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满洲文化介于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塑造着中华民族的近现代文化核心,是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产物。

二为旧有东北女真渔猎文化的继承。清王朝入关后的200余年间,以东北女真人为主体的新满洲族群仍保留着我国东北渔猎族群文化的特征,其突出表现在对渔猎族群风俗习惯的继承和发扬上,这是东北“半牧半农”区域文化特征。如,“国语骑射”,是原东北女真传统文化的典范,并为新满洲族群所继承,满洲王室是这方面的表率。为了维持尚武精神和狩猎骑射的民族特征,清王室极力推崇的一年一度的木兰秋狝就是个中典范。崇尚“萨满文化”是居于汉地的满洲新共同体的又一鲜明的特征。萨满崇拜是我国北方、东北各族群自然崇拜的集中体现,清朝入居中原后,祭天、地、山川等自然神明的活动仍四时进行,有些甚至延续至今。

3近代“满族”的形成

清末,满洲王室、上层的统治危机日益加深。为维护自身统治与利益,清廷统治阶层片面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阻挠变法,镇压革命,以维护旧有的特权和落后制度,致使国家和整个中华民族逐渐深陷风雨飘摇中。为了维护满洲贵族和王室利益,清政府陆续炮制了皇族内阁等违背时代潮流的举措后,激起了满洲内部的离心离德,激进的革命此起彼伏。他们纷纷以排满为口号,满洲这个清初的族群共同体名称就成为了这一政治宣传打击的目标,但实际还是为了打击清廷王室,救亡图存。而在不断的排满兴汉的反清斗争中,清王室及对满洲文化认同的群体,逐渐形成了强烈的自救意识,同时在西方民族观念的影响下,满洲这一共同群体概念,就演化为近世所说的民族——满族。因此,满族、中华民族与中国进入了历史转型期,是满族普遍认同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清代历史与中华民族历史、中国历史的一脉相承,“华夷一体”思想的一脉相承。

这一时期的满族文化状况为:八旗这一具有满洲特色的族群治理模式随着清王朝的倾覆而瓦解,而经过清代长期定居关内的生活后,满洲共同体已基本通用汉语、汉文,通晓满语、满文的已经不多,习俗方面也是如此。但清王朝的灭亡和满洲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并未使满洲文化特质消失。满族对于自身民族的集体记忆,仍是满族存在的根本,而这是中华民国建立时推行五族共和的政策中,将满与汉、蒙古、回、藏等民族同列为五大民族之列的原因。

从以上三阶段可以看出,满族的形成并不是以单一血缘的延续形成的族群和民族体系,其形成模式呈现出“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两支主线。在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发展的过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

当今满族及其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满族被完全识别并最终确认为一个独立民族,成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在对待满族的识别和认定上,中国***和政府坚持以区域交融、民族认同、共同民族地域与共同民族习俗为准绳,实现了对满族的最终确认。主要的确认路径包括:一是清代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后裔凡自报满族者;二是北京的“阿尔巴津人”和贵州的“卢人”;三是三代以上世居辽宁省、河北省承德地区的满族聚居地区的人;四是安徽省部分聚居的金代女真后裔。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的人口数量约为14101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77%,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其中辽宁省的满族人口为最多,有533万,占满族人口的5126%,是满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区。此外,满族在河北、黑龙江和北京等省市均为第一大少数民族。

由于满族的分布较为分散,因而并未设立满族自治区,但仍在主要的满族聚居区域相继设立了11个满族自治县,包括河北省的青龙、丰宁、围场、宽城4个满族自治县,辽宁省的岫岩、清原、新宾、宽甸、本溪、桓仁6个满族自治县,以及吉林省的伊通满族自治县,这些以满族聚居为中心的自治区域的划分,为满族以自身特点发展、并获得相应的民族政策扶植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满族朱氏家谱

★★★[朱] 满族老姓包括:乌雅氏、扎库塔氏、朱锡哩氏、珠尔奇氏、珠尔苏氏、珠佳氏(蒙古亦有此姓)、珠雅拉氏等,以及加入满族的珠尔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