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1收藏

白氏族谱,第1张

江苏武进晋陵白氏六修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外编六卷,末一卷,(清)白兰昌、白麟昌等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仁荣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贵州白氏乐阳族谱八卷,首一卷,白登顺纂辑,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四川成都白氏乐阳祠族谱八卷,首一卷,(清)白登顺等纂,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昌平五瑞堂白氏族谱六卷,(清)刘廷遴纂修,白劭挺主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手写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四川成都乐阳祠白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山西平定白氏家乘六卷,(民国)白凤章编辑,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平定白氏家乘续编二卷,(民国)白凤章编辑,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晋陵白氏宗谱二十二卷,外篇六卷,末一卷,(民国)白沂春主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仁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广东台山鹤仪白公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峻德堂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四川涪陵北里白氏族谱二卷,(民国)白润斋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长寿县乐温乡宝珠村。

山东白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戊寅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白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香山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八卷、第十二~十三卷。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安庆市图书馆。

福建安溪榜头白氏族谱,(现代)白清泉等主编,1989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王姓亦是日本单姓之一,但极为罕见

王姓的来源有多个,但构成现代王姓的主要来源有四个:子姓、姬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最古老的王姓出自子姓。传说在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无道,比干多次犯颜上谏,反遭到纣王杀害,其子孙因为是王子的后裔,所以就以“王”为姓,被称为“子姓王氏”。子姓王氏的历史至今已经有约3100年了。经历了从秦朝一直到唐朝,再到今天。期间子姓王氏一直居住在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了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最多的王姓来源于周朝的王族,周朝的王族本姓姬,但从这个家族(以及周的分封国中姬姓的王族中)中不断有一些人由于失势或亡国而分离出来,因为他们过去是属于王家的因此以王为姓。这一支王姓以王子乔为始祖。

根据史书记载,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定都于镐,历史上称为西周。传二十一世至周灵王(前571年-前545年在位),国都在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周灵王的儿子太子晋(也被称为王子晋或王子侨),因为直谏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当时的人们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其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就以“王”为姓。传到第八代孙王错拜了魏国将军,姬姓王氏又重新贵显。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的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了躲避战乱,分别迁徙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了最为著名的琅琊和太原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的群体。姬姓王氏至少已经历了2600年的历史。在中国,90%的有家谱的王姓都源于姬姓王氏。

姬姓王氏还可以被细分为三个分支:

周武王的弟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他的裔孙毕万做了晋国的司徒,功高位重,被封于魏,战国时,魏国、韩国、赵国三方瓜分了晋国。后裔中最著名的是战国时代的“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秦国灭了魏国以后,魏无忌的孙子魏卑子逃到山东泰山,汉朝初年,魏卑子奉诏进京做官,被封为兰陵君。当时因其是王家之后,便称其为“王家”,从此便以王为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200年的历史了。

第二分支源于春秋初年周平王的后裔。周平王在位51年(前770年-前720年),太子早夭,周平王驾崩之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即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氏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临猗王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700年的历史了。

第三分支源于周考王(前441年-前426年在位)的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旧址在今天的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他的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历史上称其为西周桓公。周朝灭亡以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临汝,以居于王城而改姓王,后被称为王城王氏,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400年的历史了。

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氏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被秦国所灭之后,项羽封齐王田建的长孙田安为济北王,随后项羽被刘邦所灭,田安也随之失去了王位,子孙遂改姓王。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一直以山东原齐国的封土为活动区域,有2300年的历史了。

“王姓”中融入了大量的游牧民族、非汉族血液,还有许多后来改姓或赐姓王的,比较著名的有:

汉朝时候的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时候的高丽拓王氏族、鲜卑族的乌丸人、隋唐时期西域月支国的胡人、唐朝回鹘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朝时女真人中的完颜氏、耶律氏、夹谷氏、北宋西夏国党项人、元朝的蒙古人、清朝时满州八旗的完颜氏、伊喇氏等氏族。

这些外族王姓随着时间的推延和经过通婚等,多数同化为中国北方的汉族王姓。

516

下一条回答

免费王姓起名字女孩名字_2020新生宝宝起名_生辰八字_

周易起名网,王姓起名字女孩名字,参考唐诗宋词等著作,免费在线王姓起名字女孩名字

铜陵辰阳文化科技有广告

出生时辰姓王的名字大全男孩免费_周易取名免费_姓王

专业姓王的名字大全男孩,结合八字分析,诗经配合,生肖宜忌,正宗起名,姓王的名字

铜陵辰阳文化科技有广告

生辰八字王的姓名字,女孩子,周易取名免费王的姓名

王的姓名字,女孩子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起名的汉字要符合您的八字五行喜用神,王的姓

泰安市泰山区卓奋起广告

11条评论

从评论者角度说的都对

发布

jxsrwxw2008

15

你这答案太有用了,大赞呐~

2013-05-13 18:55 · 回复Ta

热心网友 : 赞赞赞赞

甜甜的微笑189

7

第一大姓!@115177wang

2012-05-14 21:45 · 回复Ta

热心网友 : 你说对了!

115177wang

6

王是第二大姓!你的不对!

2011-05-09 22:08 · 回复Ta

王萧淼是狮子王 : 大哥,人数!!

热心网友 : 王就是第一大姓!!!我搜过!!!!!

查看全部3条回复

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为您推荐

王姓的历史来源是什么?

王姓的来源有多个,但构成现代王姓的主要来源有四个:子姓、姬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最古老的王姓出自子姓

32 浏览685 2019-08-21

王姓的历史演变

王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二位大姓。王姓分布在全国呈现北多南少的局面。王姓人群大约占了总人口717%,

25 浏览1783 2017-11-22

关于王姓的历史,来历。大概内容。

源流一 祖先太子晋 出自姬姓,分为三支: 其一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据《

12 浏览318

王姓的历史来源

王(Wáng)姓源出有六: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

浏览90 2018-04-25

王姓的起源

■王姓起源 王(Wáng)姓源出有六: 1、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力的后代,以王族称谓为氏。

108 浏览51660 2016-01-31

长安十二时辰你看懂了吗

入乡随俗,一起探访唐朝衣食住行大小事

16个问题231,534人浏览

王姓男孩名字 2020属鼠宝宝起名宜用字

vip100smcn

广告

王姓男孩名字_2019宝宝起名 符合生辰 对宝宝有益_王姓男孩名字

vip100smcn

广告

正在加载

宋代,由于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风气开始兴盛。于是家谱也日益多了起来。

在这一时期的家谱中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若想知道谱中某人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一看此图便即了然;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结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第三部分为附录。对研究姓氏的源流、迁徙、分布、文化等都有较大价值。

家谱究竟有多大数量,至今还没有人作出确切统计。因为家谱像其他所有私家家谱一样,还有秘不示人的家规。每当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后,旧的家谱除留下极少几套保存在宗祠或族长手中外,其余都要全部销切,而代之以新的家谱。这种特殊的风俗习惯,当然为古老家谱的保存制造了人为障碍。不过,尽管如此,家谱作为生活轨迹的记录,仍有不少被保存了下来。至于散落在民间的家谱,无疑还有更大的数量。

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 宋代,由于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风气开始兴盛。于是家谱也日益多了起来。在这一时期的家谱中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若想知道谱中某人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一看此图便即了然;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结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第三部分为附录。对研究姓氏的源流、迁徙、分布、文化等都有较大价值。 家谱究竟有多大数量,至今还没有人作出确切统计。因为家谱像其他所有私家家谱一样,还有秘不示人的家规。每当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后,旧的家谱除留下极少几套保存在宗祠或族长手中外,其余都要全部销切,而代之以新的家谱。这种特殊的风俗习惯,当然为古老家谱的保存制造了人为障碍。不过,尽管如此,家谱作为生活轨迹的记录,仍有不少被保存了下来。至于散落在民间的家谱,无疑还有更大的数量。

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家谱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也太广,而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更加生动。如果我们现在珍视和珍藏好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

关于中国家谱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几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周代,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一说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家谱甚至更以前的口头家谱和结绳家谱。我们认为,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不仅中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中国山东来认祖寻根。

中国李姓和日本李姓没有关系。

李姓起源:

1,李姓源出嬴姓说。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2,李树图腾说。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

3,源出姬姓(虎图腾)说。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扩展资料

李姓名人:

1,李虎:西魏府兵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戎马倥偬,功勋卓著,嫡孙唐高祖李渊。

2,李弼:西魏府兵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冲锋陷阵,所向无敌,曾孙瓦岗山李密。

3,李贤: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与弟李穆、子李崇,俱是一代名将。至隋朝时,其子孙出将入相,誉满天下。

4,李冲: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5,李安世:赵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

6,李诡祖: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在汉族民间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

-李姓

日本皇室(日本天皇,皇太子,宫家(大正天皇前设立的有伏见宫、桂宫、有栖川宫、闲院宫、山阶宫、久迩宫、贺阳宫、朝香宫、东久迩宫、小松宫、北白川宫、竹田宫、华顶宫、东伏见宫、梨本宫,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皇室典范》,以上十五宫家均已废除,其成员降为平民,以宫名去掉「宫」字为姓。大正天皇及之後设立的宫家有秋篠宫。) 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中臣氏、物部氏、苏我氏、大江氏、菅原氏、清原氏、在原氏、日下部氏、惟宗氏、秦氏、安倍氏、阿部氏(阿部氏(德川谱代) 足利氏、伊达氏、福泽氏、华冈氏、北条氏、後北条氏、本多氏、板垣氏、木下氏(羽柴氏)、前田氏、松平氏、村井氏、永野氏、织田氏、大伴氏、真田氏、佐佐木氏、佐竹氏、岛津氏、盐月氏、苏我氏、立花氏、高冈氏、武田氏、尼子氏、朝仓氏、长宗我部氏、土师氏、池田氏、今川氏、忌部氏、毛利氏、

  锅岛氏、新田氏、佐藤氏、高丘氏、田中氏、土岐氏、德川氏、上杉氏、山名氏、小早川氏、宇都宫氏

  国名 大名家 国名 大名家 国名 大名家 国名 大名家

  陆奥 南部 武藏 太田(蹈槻) 志摩 九鬼 讃岐 十河

  陆奥 津軽 武藏 太田(岩槻) 大和 松永 讃岐 香西

  陆奥 伊达 武藏 吉良 大和 筒井 讃岐 香川

  陆奥 蒲生 相模 北条 和泉 十河 伊予 河野

  陆奥 田村 伊豆 北条 河内 三好 伊予 西园寺

  陆奥 苇名 骏河 今川 摄津 和田 土佐 长宗我部

  陆奥 岩城 三河 松平(德川) 摄津 池田 土佐 一条

  出羽 最上 尾张 织田 摄津 伊丹 土佐 安芸

  出羽 小野寺 美浓 斎藤 丹波 内藤 土佐 本山

  常陆 佐竹 飞騨 三木 丹波 波多野 筑前 少弍

  常陆 江户 飞騨 江马 丹后 一色 筑前 大友

  常陆 多贺谷 信浓 高梨 但马 山名 筑后 大友

  下野 宇都宫 信浓 真田 播磨 赤松 豊后 大友

  下野 佐野 越后 长尾(上杉) 播磨 别所 肥前 龙造寺

  下野 那须 能登 畠山 播磨 浦上 肥前 锅岛

  下野 大关 越前 朝仓 因幡 山名 肥前 有马

  下野 小山 若狭 粟谷 伯耆 尼子 肥前 大村

  下野 结川 若狭 武田 伯耆 南条 肥前 松浦

  下野 大田原 甲斐 武田 伯耆 吉川 肥前 宇久

  上野 长尾 近江 京极 备前 浦上 肥前 波多

  上野 由良 近江 六角 备前 宇喜多 肥后 菊池

  上野 长野 近江 浅井 备前 松田 肥后 相良

  下総 结城 近江 朽木 备中 三村 肥后 隈部

  下総 足利 伊势 北畠 备后 小早川 日向 伊东

  下総 千叶 伊势 神户 安芸 毛利 大隅 种子岛

  上総 正木 伊势 关 石见 益田 萨摩 岛津

  安房 里见 伊势 长野 周防 大内 对马 宗

  织田家

  织田家是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织田信长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但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巖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

  武田家

  武田家,最著名家主当属武田信玄,大膳大夫(从四位下),信浓守,甲斐守护,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武田晴信,信玄是其法名。幼名太郎,源氏名门新罗三郎义光之后,武田信虎的嫡长子。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因任甲斐守护,而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被人称作“甲斐之虎”,与“越后之龙”上杉谦信可谓一时瑜亮。

  德川家

  德川家原姓松平,松平元康在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奉敕改姓后号家康。

  今川家

  今川义元(1519-1560),氏亲之子,日本战国时期大名,今川家第十一代家督。花仓之乱击败其兄长良真成为家督。经多年征战,成为掌握骏河、远江、三河三国的强势大名,人称东海道第一弓取。1560年于上洛途中,因大意而在桶狭间遭到织田信长奇袭战死。

  北条家

  1495年伊势长氏(即北条早云,1432-1519)攻入小田原城(在今神奈川县)。据此扩张其实力,其子北条氏纲(1487-1541)始称北条氏。为与镰仓幕府的北条氏相区别,亦称后北条氏或小田原北条。

  毛利家

  毛利元就(1497年4月25日-1571年6月14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地方的大名,毛利弘元之子,幼名松寿丸。将安艺毛利氏从一个地方小势力发展成统治多个分国的势力。原姓大江,家系为大江广元四男,他以离间计而闻名。曾经于“严岛合战”一役运用智略一举击败陶晴贤成为地方一大雄主。后人称其为“战国第一智将”。

  上杉家

  关东的山内上杉家以及扇谷上杉家。战国时代以上杉谦信(辉虎),出任上杉家家督及关东管领,养子上杉景胜成为丰臣秀吉政权时期的五大老。江户时代为米泽藩30万石大名。上杉氏的家纹为“上杉笹”(或称竹与雀),“毘字旗”则是上杉谦信的军旗。

  丰臣家

  丰臣秀吉(1537年3月26日-1598年9月18日)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及大名,原名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等,绰号猴子(见于《太阁素生记》)、秃鼠(见于织田信长给宁宁的书信),本是一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事奉织田信长而崛起,自室町幕府瓦解后再次统一日本,并发动万历朝鲜战争(朝鲜征伐),最高的官位是太政大臣。法名:国泰佑松院殿霊山俊龙大居士,神号丰国大明神(后因丰臣家灭亡而被德川幕府取消)。

  朝仓家

  朝仓氏是孝德、开化天皇的后裔,日本越前国的守护族,原姓日下部氏,因平安时代末期居于但马国朝仓,遂改姓朝仓氏。 应仁、文明之乱爆发后,加入西军的朝仓孝景趁越前守护斯波氏家内纷争,取代斯波氏控制了越前,以一乘谷城为中心转变为战国大名。文明十三年(1481),朝仓氏代替斯波氏成为越前守护。朝仓家此时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白氏族谱

江苏武进晋陵白氏六修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外编六卷,末一卷,(清)白兰昌、白麟昌等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仁荣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