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庄白家一号青铜窖藏的“折觥”有哪些特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庄白家一号青铜窖藏的“折觥”有哪些特点?,第1张

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庄白家一号青铜窖藏的“折觥”就是其中一件难得的艺术佳品。折觥铸造于西周早期,高287厘米,长38厘米,重67公斤。盖前端为羊首,曲角鼓目,獠牙巨鼻;后端作饕餮面,巨目咧嘴,眉作卷曲夔龙一对。觥体前上部有流,纹饰与觥盖对应一致。其下部呈长方形,腹外鼓,中央和四角皆饰有透雕扉棱,稳重大方。

西周折觥

腹的主体花纹是有两条夔龙组成的饕餮。圈足上饰有回首夔龙,长尾逶迤。觥鋬采用浑雕手法,作成三种动物形象,上为兽首,中是欲飞鸷鸟,下为象鼻。三种动物虽没联系,但装饰安排甚为得体。全器造型美观,纹饰设计独特,代表着商周青铜铸造的高超水平。折觥盖和器同铭,各有40字,其大意是:在周王十九年五月戊子这天,周王在庁地,命令作册折去给相侯贶赠望土,赏赠给折青铜和奴隶,折便为父乙铸了此器。据学者考证,作册折应是昭王时人,故此器铸造年代应是周昭王十九年。

《白鹿原》中白家种了10亩**,其中有2亩是天字好地,书中连续三年,白嘉轩把十多亩水地都种上了**,就用了短短三年时间,白嘉轩摇身一变成了白鹿原上有名的富裕户。

《白鹿原》小说是以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陕西为背景,小说主要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叙说着白、鹿两大家族祖的恩怨纷争,反映了虽然时代在变迁,但宗法制度、门第思想在贫困地区却没有跟着改变,这也体现出了,只有“和”才是促进地方适应社会发展。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朴实但却有着浓浓的情感。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白家硷镇下辖村委会包括白家硷村委会、吴家沟村委会、西贺家石村委会、海满坪村委会、杨强沟村委会、高家渠村委会、马家砭村委会、和谐村委会、蒲家硷村委会、郝家坪村委会、清水河村委会、宋家沟村委会、东贺家石村委会、雁南村委会、楼则沟村委会、老庄沟村委会。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刘国具镇下辖村委会包括金沙湾社区居民委员会、刘国具村委会、前寨沟村委会、刘落则沟村委会、张家沟村委会、王元村委会、马家沟村委会、贺家仓村委会、梨湾村委会、白家铺村委会、白家后_村委会、王家_村委会、高昌村委会、白家舍沟村委会、杜家圪崂村委会、徐家畔村委会、高家畔村委会、高家圪凹村委会、黄谷地村委会、白家下_村委会、上高寨村委会、赵大林村委会、云家码头村委会、张家老庄村委会、李治村委会、徐家东沟村委会、白家崖窑村委会、徐家西畔村委会、陈家泥沟村委会、前郑家沟村委会、稍店子村委会、陈家_村委会、刘家崖窑村委会、木瓜树峁村委会。

张范津

提起南宫白家,稍有些文史常识的南宫人都会想到朱明王朝“位列工部、兵部、礼部,爵居一品、二品、三品”,“父承子继两世六朝少保,兄先弟后一门四代尚书”的白圭、白钺家族。尽管时过境迁,俱往矣,但经文物部门考察论证申报,2008年1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将南宫白氏家族墓地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此为标志,白氏家族的那段辉煌、荣耀终于再度以官方文件形式得以认可。由于曾参与此项工作,觉有必要将白氏家族的史事、墓事、逸事作一简介,聊作对南宫文化的宣传。

先说史事。白姓的来源较为复杂,据说出自几个互不统属的支派。《姓氏寻源》、《元和姓纂》、《元命苞》、《中华姓氏通史》论述推论也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白姓的人文始祖为白阜,是我国北方姜姓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的大臣,为部落治水做出了贡献,其子孙便以“白”为姓。由于其最早在今河南南阳一带发展,因此南阳为公认的白姓郡望。

而白尚书家族则祖籍磁州(今河北磁县),为避乱徙居关外隆庆州(今河北延庆)。白圭祖父白进忠在元朝末年官至千户(掌兵千人的武官),因惧社会动荡主动辞官,举家迁真定府之南宫,过起了稳居生活。

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白圭的出生,给这个殷实富庶的家庭带来了新的生机。明英宗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白圭乡试中举,次年进士及第,正统八年即授江西道监察御史(正七品)。以进士直接授御史者史为罕见,白圭“感上恩遇,昼夜劳勩(音义,疲劳)”(正治大夫、翰林院大学士、国史总裁刘吉撰文,资政大夫、吏部尚书尹书丹的《白圭神道碑志铭》),历英宗、代宗、英宗、宪宗四朝两代,巡按山西辨疑狱,从驾英宗历“土木堡之变”,征贵州东苗干把猪,讨陕西诸边,定荆襄贼刘千斤之乱,为位相随,擢升不断,至明英宗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升任工部尚书(正二品)后,受命“裕陵(英宗陵寝)营造,承天门(天安门)修建”(同上),工竣受到皇帝重赏。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转任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从一品),提督京城十二团营。于成化十年卒于官任,时年五十六岁。“上闻哀悼,赐祭及葬,并赙(音负,送财务)钞万緍(音民,成串的钱币)。赠荣禄大夫、少傅,谥恭敏”,(同上)。按照“七品以上皆得推恩其先”“曾祖、祖父、父皆如其子孙官”(《明史·职官一》)的规定,白圭入仕后,其祖父母、父母均蒙“推恩”之遇,迭受封赠,其祖父白进忠赠封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兼工部尚书,其父白友谅赠封资善大夫、太子少保兼工部尚书,其祖母、母亲也按制获遇封赠,可谓大孝显亲。

白圭之子白钺,生于明代宗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成化二十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迁侍读学士兼东宫讲读官(正五品),后升侍讲学士(正四品),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擢任礼部右侍郎(正三品),后改任吏部左侍郎,旋迁礼部尚书(正二品)加封资政大夫、太子少保衔。正德五年十月卒于京师任上,时年五十七岁。上闻讣,哀痛不已,罢朝致悼,并遣中使(太监)至赙助葬,追赠太子太保(正一品),谥文裕,敕谕有司营葬,之后又于是年十二月再遣礼部尚书费宏谕祭。

之后白氏族人虽官未及白圭、白钺,但受其恩荫,沙场将帅,殿内贤臣不乏其人,极少白丁,直至明末,一直荣耀之至。据《南宫县志》记载,在南宫县城东、西二街,仅白家牌坊就达6处之多,至今白氏族人中仍珍藏着白圭、白钺朝用象牙笏板、腰牌各一块,及四道圣旨和10幅明代画像,足见昔日之辉煌。

再说墓事。白氏家族墓地位于紫冢镇西白塔村西,东西长400米,南北长400米,占地240亩,是御赐墓地,其中白圭墓地120亩居东,由宪宗皇帝赏赐,白钺墓地120亩居西,则由武宗皇帝赐予。这是一个巨大墓群,埋葬着白进忠自元末迁居南宫后白氏家族多数卒没者,仅封官受爵者就有百余人。现整个墓地共有多少座墓葬很难说清,封土完好的有白进忠、白友谅、白圭、白钺等11个。据有关史志和白氏族人回忆,当年白氏墓地蔚为壮观,四周有围墙,墓地内遍植松柏,在墓地东南白进忠墓北呈东南西北走向堆起四座土山,曰四大名山,作为人造风水。自山往南依次为白圭之祖父白进忠,白圭之父白友谅、叔父白友直,至白圭一代则用夹棺葬葬制,自东向西依次为白圭(三子)、钦(长子)、瑢(次子)、瑄(四子)。白圭神道在最东居墓地东南角,白友谅神道在白圭神道西,居白圭御赐墓地之中,白钺墓则在其祖茔西侧另僻,其墓在墓地北侧偏西,四座名山一线,往南修神道,祖孙三条神道两侧均摆放了石人、石马、石狮、石猴、石羊等雕刻精美的石像生,而尤以白钺神道规模最大。此后葬制变化,改夹棺葬为“抢穴葬”,即后亡者葬地无定点,只要在这240亩御赐墓地中,可随意下葬,此视为守祖。随家道变化,其经济状况日渐颓落,至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开始变卖墓地树木,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再卖。1947年墓地石器文物受损,1966年文革兴起,是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紫冢公社派人将墓地石器全部砸坏,大块石头有的用于垫坑、铺路,有的拴牲畜、挡猪圈,有的则被族人偷偷埋于地下。如今南白塔村街路旁仍有很多破损的石器。1970年白圭墓被邢台地区宣传队人员破封,由于全族老幼的全力保护,加之墓中未置珍贵之物,始得未全部打开。1977年墓地四周围墙、土山全部推倒铲平,1982年9月邢台地区文化局文物处为墓地颁发了“文物保护证书”,1986年5月南宫市人民政府颁文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逸事,流传甚多,较有名的如“能得个一品官就行”、“白氏家庙前的蛤蟆不敢叫”、“土地爷搬家”、“西底阁的白氏家庙”、“南宫、枣强不纳粮”、“十八里路一眼井”、“秦家坟前的蒺藜不长刺”等。特别是“白氏家庙前的蛤蟆不敢叫”尤让人称奇。据说某年夏天午后,还是一个毛头孩子的白圭在家读书,然家庙前水坑中的蛤蟆暴鸣四起,吵闹得他无法入境,于是便气冲冲地跑到大坑前,指着坑里的蛤蟆训斥道:“不准你们再鸣叫!如若还敢乱叫,我就把你们全赶走!”话音刚落,坑塘便一片寂静,蛤蟆一个也不再鸣叫了。并且自此后这个坑中的蛤蟆再没鸣叫过,而它们跳到别的坑里就会鸣叫,从别的坑塘过来的蛤蟆一到此坑便随即失音。2007年4月18日为该墓地申报省保单位,和市政府副县级干部王英波、文保所所长张兴岭去南白塔搞调查,我问及此事,该村  68岁的白泰昌信誓旦旦地讲确实如此,并领我到坑边去实地观看,因当时坑塘干涸,没有见到一只蛤蟆,无法确证。

    ( 2008年11月以“南宫白氏家族墓地”之名列入河北省人民政府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邢台日报》2009年11月7日)

老家岫岩岭沟,与哨子河马岭的白姓是一支。听大伯讲是正黄旗黑牛录。

春节回老家,在大伯家抄了家谱(大伯家的家谱应该也不是最老的版本,可能是从我爷爷或太爷搬出马岭时抄的)。因为没有带相机,时间匆忙,从第四世开始,只抄了本支的简谱,因为家谱上写的是字而不是名,所以上几代的范字我也不知道,如我太爷的名字叫白连盛,但是家谱上只写了万三,同样另外两个太爷哥哥的名字白连发、白连财也是我爸爸告诉我后我填写上的。从我太爷的名字看,可能还能与其他本家的一样,为“连”或“廉”,而自我爷爷(第10世)开始重新排字为:“永俊文明远,景兴恒云昌”。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哨子河和岭沟和白家堡子,满族白姓还有几支,可能是与我们本家,但是分支太久,范的字也不一样。如树、俊、景为同一辈,文和国为一辈,明和旭为一辈等。另外,不知道白格格说的老家白家堡子是不是这个白家堡子??

同样,我也问过老家的人,唐家崴子的地址,但是也只是得到了一个大概的位置,并且说,应该都是本家白姓。

从家谱上看,如果我没有抄错的话,论坛里有本家与我们是在第三世上开始分支的。其它的不详。

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庄白家一号青铜窖藏的“折觥”有哪些特点?

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庄白家一号青铜窖藏的“折觥”就是其中一件难得的艺术佳品。折觥铸造于西周早期,高287厘米,长38厘米,重67公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