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祠堂有什么讲究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修祠堂有什么讲究,第1张

问题一:建祠堂有哪些好处 宗祠习惯上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礼记・王制》中已记载了帝王贵族的宗庙制度。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后来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初立祠堂时,还要从现田中每龛取二十分之一作为祭田。

清代,祠堂已遍及全国城乡各个家族,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祠堂中的主祭――宗子,相当于天子;管理全族事务的宗长,相当于丞相;宗正、宗直,相当于礼部尚书与刑部尚书。宗祠体现了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

宗祠(zōngcí),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于唐末。涵江黄巷村黄氏宗祠,建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 徽州婺源县黄村黄氏宗祠

年)。到南宋,莆田林氏“建先祠”,“置祭产”。(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十二)建阳陈氏家族的祠堂,始筑于元代。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则在明清两代。此时入闽各家族经过长期发展和繁衍,族众日益增多,家族为团结族人大兴土木,故一时建祠之风盛行。据清初《光泽县志》载,当地“从前各族宗祠无几,近数十年,凡聚族而居者,城乡多各建祠。春秋祭祀,序昭穆,崇功德,敬老尊贤,颇有追远睦族遗意。”(清・乾隆《光泽县志》卷四《舆地志・风俗》)一般家族不仅有一族合祀的族祠、宗祠(或称“总祠”),族内各房、各支房,往往还有各自的支祠、房祠,以奉祀各直系祖先。旧时漳州府诏安县,“居则容膝可安,而必有祖祠、有宗祠、有支祠。”(陈盛韶《问俗录》卷四《诏安县》)这一时期的宗祠大都保留至今。据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等调查,连城新泉的张氏家族,除总祠外,另有支祠24座;惠安山腰庄氏家族,族众数万人,大小祠堂超过100座,其准确座数连族人也说不清。福州郊区尚干的林氏家族,族众近万人,大小祠堂不下50座。为显族威,大宗祠堂还盖进省城。一些同姓氏的大家族,有的合建跨地域大宗祠。民国时期,永定“乡村之中,不论大小姓,皆合建祖祠,复合散居各乡及徙居各处之同宗在邑城建祠。”(民国《永定县志》卷十五《礼俗》)仙游县黄氏家族,派下子孙散居30余村,各地黄姓集议,在县城合建黄氏大宗祠。福建林氏是人数最多的家族之一,清初曾会同八闽林氏族人,于福州创林氏大宗祠。此外,在海外及台湾的分支子孙,与乡土宗祠也保持了密切联系。民国时,漳州许氏家族,居新加坡、马来西亚者,曾联袂返乡倡建新加坡许氏大宗祠。祠堂的建筑大多讲究“风水,通常是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将旧房改建成祠堂;一些家族建宅时,往往先建祠堂。闽北一些单姓小村落,无力筹建大祠堂,便在村前选址设牌位,供祖先。祠堂一般多位于正寝(前堂)东侧,讲究的有三间二外门。正大门平常不开,只在春秋二祭或族人议大事时开启。正厅外,有储藏祭器、遗书的小房子,环绕成一个独立的建筑群。普通的祠堂只有一间正厅,正厅内设4个龛(也有8-10个龛者),龛中置一个柜,内藏祖宗牌位(称“神主牌”),4龛神位依次为高祖考、高祖妣和考、妣的官位、姓名字号。每龛前各设一矮长桌,用以摆放祭品。一些宗祠里,凡本族新添男丁要贴张红纸在柱上,上书×××长子(或次子等)、取名×××,以示到祖先面前报到。如今闽南一些祠堂大厅正中大木龛中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已被各主遗像所取代。本房死者若有子已婚(不属夭折)者,其遗像可入祖厅正堂。惠安崇武一带,几乎所有宗祠厅堂的龙壁都贴有符篆、“金箔”及用锡箔色纸剪成的镜、尺、剪刀、双喜>>

问题二:农村祠堂风水要注意哪些方面 实用、方便、舒服、安全、卫生、美观就是好风水,用这些标准去衡量,即实在,又便于掌握。

风水就是正确选择居住地形。本人在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认为:那里大多数有风水理气、罗盘用事迹象特征,应明显有一定的罗盘文化含义,但基本是一票否决,是地形局限,没有留下延续的种群。本人在现实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风水理气、罗盘用事如同儿戏,毫无意义。所以本人才有:”什么叫风水?多从科学角度思考更有益”的结论。过去很多地段无法建房,现在有钢筋、水泥、玻璃、自来水、电、气,可建、可造,克服了劣质地形的局限。木头、泥土、纸糊窗、提吊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钢筋、水泥、玻璃墙、自来水、电、气,决对是两种风水含义,也代表时代在进步,科学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头、泥土、纸糊窗、提吊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时代,只能选择背风向阳的低洼地段,房屋不能高,只能矮。低洼、低矮有一基本缺陷就是昏暗潮湿,通风条件差、潮湿而干燥性能差和空气质量差,易霉变,易病变。钢筋、水泥、玻璃墙、自来水、电、气,完全有可能使房屋建筑向高处走,高大建筑成为可能,高大、高处明显明亮、通风干燥性能好。比如台形高台地段,过去由于建材的限制,不适合建房,现在有建材的优势,不仅可以建房,而且从某些方面如明亮、空气流通和防水患性能的角度考虑,比洼地更好,更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一个城市的风水优劣,不决定于某一狭小地段的自然风水,而决定于在整体自然地理风水基础上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主宰这个城市的政治地理风水、经济地理风水和人文地理风水。而其中 就是最典型的政治风水特征。比如: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在某地原来有一个乡级 在河流的对岸。由于 机构存在的原因,仅商业网点一项,河流对岸就有十几家在当地认为是最大的商店,形成一条小小的热闹街市。由于种种原因,乡级 机构搬迁到别处,那里立即出现了“骤冷”的状况,十几家最大商店,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全部维持不下去,后来留下的三家小店,每家的状态也仅是保持一个小摊柜的场面,再无往日的繁华兴隆。一个小小的乡级 ,没有独立的财政功能基础,其影响能力带来的风水效应就能如此,更何况更大的带有独立决策功能和财政功能的 机构,其影响力的风水效应可想而知就更大。由此事例也可以推论:决定一个城市风水的是那些在自然地理风水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地理风水、经济地理风水和人文地理风水。政治地理风水、经济地理风水、人文地理风水和自然地理风水的紧密结合,才是完整意义上的风水。

城市,明显在更大层度上已摆脱人类对自然地理风水的依赖。发达的交通,天空、地下、地上,像蜘蛛网一样密布,已到了无所不及的地步,形成了网络式的交通便利,不存在对单纯水力的依赖和利用的局限。自来水的实现,完全克服了逐水草而居的事实。电、气的实现,克服了对单一自然燃料――柴、草的依赖。如此等等,包括其它因素的人为实现,这些条件的实现,完全摆脱了人类对自然地理风水的依赖,也有力地证明科学更神奇的事实。

什么叫风水?第一是能供人类生存的条件。第二是更优良的人类生存条件。第三、营利、生意,也就是选择生意上的优良条件。多用科学头脑思维。比如:惠州嘉逸园风水如何?――回答是:就是现代科技的看点,也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风水,比如:没有钢筋、水泥?能造那么高的房屋吗?没有自来水,那里有水吗?没有水,那里能住人吗?没有水,风水再好,也就只是水中月,镜中花。风水,风水,能满足人的生存、生活条件是关健。又比如:有管道横穿自家院上方影响风水吗?――回答是:有管道横穿自家宅院上方,如果处理不合理,影响视线和美观。管道经过有妨碍今后空间再利用的可能(比如房屋>>

问题三:重建祠堂在建筑上有什么注意的事项 总的来说要修旧如旧。

首先要尊重原有形制,例如外形、格局、进制、风格等。

祠堂基座和柱墩要尽量使用原有材料,仿造的也风格统一,原有材料的包浆最好保留。明清祠堂多是清水外墙,不要破坏原有风格贴上釉面砖搞得不伦不类。

其次:大木作、细木作若缺失可参考邻近的祠堂,古画重绘及细部重建多了解当地前一代老人的回忆描述,古壁画和近代仿古画在边饰上有区别这点要注意。灰雕、砖雕现代仿古虽不如古代圆润,机械痕迹明显,这没法了。用材尽量尊重原来。

屋面方面,尊重原有坑数,色彩也是,古代**瓦面是皇家所用。脊饰最好按原风格的担干龙、拐子龙,若简单的安上龙脊鳌鱼会俗不可耐。山墙要尊重原来,不要盲目地夸大档次,草尾画的要认真。

重建古建要多看看《周礼》《小雅》古代对形制的要求,看看《营造法式》等古书,多研究古代吉祥图案,以其提高文化内涵。

问题四:祠堂设计有没有什么讲究? 5分 室内设计也是大同小异的,正厅的墙壁是麒麟吐书,下面是两级石桌,供奉祖宗牌位和放置香炉,正厅里面柱子拉帮的中间有一个神盒,里面供奉宗谱,两边侧厅的墙壁是族内名人录,一切设计都要保持古朴庄重,开九个门,木门木窗,插梢拉手用铜,

问题五:祠堂风水 祠堂修在房屋后面好吗 型制和艺术效果是关健。型制和艺术效果适宜周围环境,风水定好。

问题六:修建祠堂每天要做什么事 理狒?你说呢?

问题七:家族祠堂的祠堂修缮 新中国成立后,祠堂的祭祀功能消失了,大都被改作学校、仓库、工厂等。到上世纪末,常州的祠堂已所剩无几。古代的一些祠堂更是由于战乱,抗日,文革等原因,变成残垣断壁,蒿草丛生。从本世纪初,常州的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保护修缮祠堂的紧迫性,于去年9月28日发起并成立了常州祠堂文化研究会,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两次祠堂文化学术研讨会,对家谱修缮的热潮中,重修宗祠也在这股热潮中也应时而生,他们纷纷自筹资金,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始修复祠堂。研究会正在汇编关于常州本土祠堂文化的书籍,修缮祠堂的善举自古有之。最先发轫的是武进礼嘉的孙觌后人。孙觌北宋大观三年进士,翰林学士,后来官至吏部尚书、户部尚书,人称两部尚书。2003年孙觌后人开始重修宗祠,当时思想还不十分解放,顾虑影响,将它改称“纪念堂”,只是因为宗祠已少掉了一部分,略显局促。紧随其后的是横林赵氏宗祠的重修,《赵氏宗谱》的主编赵祖兴是一位热心人,他奔走呼号要重修赵氏宗祠。赵氏宗祠是文化名人赵翼、赵元任的祖祠,赵翼曾在祠内主修赵氏宗谱,明朝的石柱础依然可见。宗祠修成三大三进,保持了明代建筑的风格。祠内还保存明清石碑和墓志铭多块,有古井一口。自此,新一波宗祠重修迅速热遍常武地区:2004年潞城大树下村王氏宗祠动工,樟村陆氏宗祠启动修复,很快横林丁氏宗祠、横林梅里张氏宗祠、中沙礼嘉王氏宗祠、横林余巷冯氏宗祠、芙蓉奚氏宗祠、遥观孙氏宗祠,以及三河口阚氏宗祠、横山桥陈氏宗祠、雪堰殷氏宗祠等也都在原祠的基础上修了小祠堂或纪念馆。常州宗祠的重修都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还原了以历史风貌。这一大批宗祠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以江南宗祠特有的娟秀婉约的水乡风格温润着江南人的心灵。细细数来,常武地区重修的宗祠已有10多家:从最早的横林赵氏宗祠,到潞城的三槐堂王氏宗祠、礼嘉王氏宗祠、丁堰樟村陆氏宗祠、横林梅里张氏宗祠、红梅白氏宗祠(在运河边)、芙蓉奚氏宗祠和岳氏宗祠等都在这一波修缮热中重新焕发出青春。有不少都已在最近被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市区的瞿氏宗祠作为瞿秋白故居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那些修复的祠堂,多是延续了以前的风格,在工料上和以前的能衔接起来,木架结构予以保留,更换其中糟朽的材料,但仍是木材,但是也有的修复,没有按照老规矩来,把木架改成了钢筋水泥结构,原本按照老法做的话,因为保留了旧时的材料和工艺,仅仅是修复,还能被评为文保单位,但是一用钢筋水泥,那就再也评不成文保单位,只是外观比平常建筑好看而已,在修复祠堂时,我建议应考虑到与传统的衔接和时代的连接,尽量采取和原来工艺和旧式材料,少用新材料,如果是新修的祠堂,或者是原来的早就毁灭的,在另外的地方建的祠堂,那也要在外观上起码延续常州祠堂的整体风格,可用新式材料和工艺,但要让人一看便知是祠堂而非是别的建筑。修缮祠堂不仅是对中国历史遗迹的补救,而且也是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因此上致机关 ,下到平民百姓都有责任和义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曾经担任过武进区湖塘镇龙潭村村委书记的徐汉法一挥手响应者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仅用了一年时间,便将占地面积达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8平方米在常武地区也是数一数二的宗祠就竖起来了,本来他们只是想把多年未修的家谱重修一下,但是宗祠还保留着,经历了岁月沧桑风霜雪雨的磨励,已经衰败破落,看在眼里的徐汉法便下定决心将祠堂修复一新。

问题八:村里修建祠堂该有那些准备 专业承建祠堂,庙宇,可以合作!

问题九:现代祠堂怎么修 是实际上,因为面子问题导致了捐钱是有无上限有下限的。在修缮祠堂如果出的钱少,会在暗地里遭到众人的鄙夷。例如外屋刘氏修缮祠堂前第一次捐钱的默认下限是一千,第二次是两千,后面还有一次,大约是八百。例如一户人家里,有三个成年男性,那么每一次就需要捐出3至少下限的钱。这对于一户人家来说,是一笔不少的钱,虽然是农村富裕之后才决定修缮祠堂的,但并不是所有人家都是非常富裕的。

而且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在农村的计划生育虽然实行了,但超生现象还是很严重,导致了如今成年男丁其实很多,每户人家都有三四个,更甚者十多个。这就使得每户人家需要出的钱非常多。

女性是不需要出钱,但是会号召外嫁女出钱。所谓外嫁女,就是嫁出本地的女人。外嫁女捐钱无论多少都可以,这才是真的没有下限。不过外嫁女捐钱之后名字会被刻在祠堂的碑上,所以捐钱太少非常不好看,还不如不捐。

忘了说,捐钱之后,一户人家只有一个男性的名字会被刻在祠堂的碑上,他一个人就代表了整个家庭,这个家庭的其他人,无论男女,无论成年与否,都不会出现在碑上。

祠堂修缮完成之时,会举行一次声势浩大的纪念仪式。比如外屋刘氏的祠堂完工之后,除了邀请各地的宗人,还把可以邀请的人、团体组织都邀请了一遍,比如惠州汉文化协会。

纪念仪式程序繁琐,其中需要众人参与的是三拜祖先,这个只有男性才有资格参与,其实只是大家拿柱香,在族长的指引下向祠堂拜三下,然后上香就完了。

问题十:祠堂修建合法吗 修建祠堂一般是家族、宗族行为,用来供奉先人、祭祖、祈福等。法律上没有相关规定,但是祠堂的修建所需要的用地现在已经不会批给私人,也就是说,现在外面新建的商住宅楼都是国家批给开发商的,使用借由年限,一般是50~70年不等,但不会批给私人,尤其是大城市。但是在县级以下乡、县,管理不严的地方有可能私人能申请到用地吧!

(1)尧帝第九子刘源明(因封刘国此始姓刘)妣古氏、巫氏——(2)刘永和妣宁

氏——(3)刘纪安妣王氏、刘纪乐妣甘氏——(4)刘岁纪妣黎氏——(5)刘正成妣李氏、刘正定

妣王氏、刘正坤池氏——(6)刘长历妣瞿氏——(7)刘德科、刘德亮妣薛氏、刘德仁——(8)刘

仁宏妣孟氏、刘仁发——(9)刘廷光妣雍氏、刘廷绅、刘廷九、刘廷贵——(10)刘爵南妣尚氏—

—(11)刘行矩妣晏氏、刘行清——(12)刘复胜、刘复旺妣易氏、刘复松——(13)刘茂光、刘

茂清妣丁氏、向氏、刘茂文、刘茂华——(14)刘孔扬妣廖氏——(15)刘日永妣宏氏、刘日贵、

刘日胜——(16)刘德荣妣吕氏、刘德康——(17)刘聚义妣言氏——(18)刘宗妣熊氏、刘孚妣

江氏、刘汉妣汪氏、刘累妣赵氏、汪氏——(19)刘正益、刘洪益、刘永益、刘万益、刘大益、刘

宗益、刘顺益、刘昌益妣黄氏——(20)刘歆妣徐氏、刘锡朋妣古氏——(21)刘永妣林氏、刘

杭——(22)刘琳妣奉氏——(23)刘狱、刘麓妣罗氏——(24)刘洪州妣袁氏——(25)刘绅妣

熊氏——(26)刘茂高妣余氏——(27)刘道山妣贝氏——(28)刘叨明、刘叨亮妣曾氏、刘叨

清、刘叨朗——(29)刘先妣程氏——(30)刘臣、刘坤妣古氏——(31)刘案喜、刘案庆、刘案

临妣陈氏——(32)刘智河妣宦氏、刘智明——(33)刘绘妣以氏、刘缙、刘总——(34)刘元远

妣芋氏——(35)刘观榜妣文氏——(36)刘文祯妣谢氏、刘文祥——(37)刘篮妣甘氏、刘管、

刘符——(38)刘九琳妣张氏——(39)刘道总妣甘氏——(40)刘伯亿妣卞氏、刘叔亿妣景氏、

安氏——(41)刘笃庆妣秋氏——(42)刘陶阳、刘定阳、刘楚阳妣曹氏——(43)刘春、刘淋、

刘弼妣汤氏——(44)刘猛、刘勇妣黄氏、刘刚、刘强——(45)刘建平妣曾氏——(46)刘敬

堂、刘敬典妣张氏、刘敬培——(47)刘照然妣毛氏、董氏——(48)刘之雄、刘之旺妣古氏

——(49)刘茂妣佟氏——(50)刘平环妣古氏、刘平元——(51)刘良妣胡氏——(52)刘世

勋、刘世郎妣易氏、徐氏——(53)刘昌允妣钟氏、刘昌华——(54)刘万宗妣尤氏、刘万全——

(55)刘康妣万氏——(56)刘凤妣官氏——(57)刘致禄妣尹氏——(58)刘伯蛮妣钟氏、杨

氏——(59)刘维纲妣朱氏、刘维统——(60)刘宗仁妣金氏、刘宗义、刘宗礼、刘宗智、刘宗

信——(61)刘大化妣吴氏、刘大爵、刘大禄——(62)刘敏洪妣司马氏——(63)刘晋妣温氏、

刘珍——(64)刘湖、刘璜妣曾氏——(65)刘鸣坤、刘鸣申妣欧阳氏——(66)刘松妣朱氏、刘

柏、刘梢——(67)刘文先妣洪氏、丁氏——(68)刘伯仲妣姜氏、陈氏、刘伯茂——(69)刘盛

臣妣白氏——(70)刘茂清妣吉氏、刘茂祖、刘茂文——(71)刘桥妣殷氏、吉氏、刘年——

(72)刘丰(字然、号果齐。迁江南沛县、家财万贯、好善乐施)妣李氏、桂氏、刘沛——(73)

刘仁纪、刘仁号(字荣)妣赵氏、梁氏、——(74)刘瑞(字显名初)妣李氏——(75)刘伯妣邱

氏周氏、刘仲妣马氏、刘邦妣吕氏、戚氏、薄氏、张氏、赵氏 刘交(楚王)妣梁氏—

注:

1、古人多名,该谱同一人选用的个别名字可能与刘邦各支族谱记载有异,特说明;

2、古一夫多妻,各支族谱选取的夫人多以该祖原配和生母为主,故所标妣(夫人)可能有所不同;

3、不排除历代后人因代代传抄而产生的错误;

4、因为家谱皆秘而不宣,谱中很多史料不便公示

5、以上仅供对家谱研究有兴趣者参考,请勿复制转载到处发布,以免因其族人不满引起纠纷。

刘邦家谱:

1、曾祖父:刘清,战国末期魏国大夫,出生并活动于魏都大梁,之后其子刘仁迁丰邑中阳里,现丰县汉皇祖陵保存刘清之墓。

2、祖父:刘仁,迁丰邑,丰邑本属宋国,宋灭后入齐,前284年五国伐齐后,原宋国国土尽入魏国,为魏国东陲,刘仁迁丰,当在此年之后。

3、父亲:刘煓,字执嘉,即刘太公,刘邦登基后尊为太上皇,崩于公元前197年。

4、生母:温氏,一说王含始,被追谥为昭灵夫人(昭灵后)。

5、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后,逝于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刘交。

6、兄弟姐妹

(1)刘伯,刘邦大哥,汉五年正月,追尊为武哀侯,高后时,追尊为武哀王。长嫂封阴安侯。

(2)刘仲,名喜,刘邦二哥,被刘邦封为代王,[244] 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后因抵抗匈奴战败被革为合阳侯,死后 追谥为代顷王。二嫂为顷王后。

(3)刘交,刘邦弟弟,排行第四,被刘邦封为楚王,[245] 死后谥元王。

(4)从父兄:荆王刘贾。

(5)从祖弟:燕王刘泽。(应该是远房兄弟,现已无稽可考)

(6)姊:宣夫人 昭哀后。

7、后妃:曹夫人、吕皇后、戚夫人、薄姬、赵姬、管夫人、赵子儿、石美人(石奋之姊)

子女。

8、共生八子: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恢、刘友、刘长、刘建。

9、女儿:刘乐,即鲁元公主,下嫁张耳之子张敖,母吕后。刘邦女儿有史可查者只此一人。

10、原配吕雉,公元前187年临朝,称制八年,公元前180年而崩,寿62岁,葬于咸阳东陵。生一子一女:刘盈,即是汉孝惠帝;女即鲁元公主。

11、妣曹氏,生一子:刘肥(高祖六年立为齐王,[247] 卒谥齐悼惠王)。

12、妣戚氏,生一子:刘如意(汉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为赵王,十五岁被吕氏毒死,谥赵隐王)。

13、妣薄氏,公元前155年四月崩,葬于霸陵,生一子:刘恒(初封代王,后即帝位为孝文帝)。

14、妣赵氏,生一子:刘长(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谋反,废徙蜀死,谥淮南厉王)。

15、诸姬所生之子:刘友(初封淮阳王,后改封赵王,被吕后幽禁而死,卒谥赵幽王)、刘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诛梁王彭越后立为梁王,16年后,因赵幽王刘友幽死,便被改封为赵王,被迫娶吕产的女儿,而刘恢的宠妃被迫自杀,因此闷闷不乐,公元前181年六月,刘恢殉情自杀。死后废其嗣,文帝时追谥为“赵恭王”)、刘建(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刘建为燕王,立十五年死,谥曰灵。刘建本有子,吕后使人杀之,绝嗣后,除其国)。

古里

抗战期间,立志抢救古籍于滔天战火的郑振铎,偶见一部由“清常道人”手抄编定的元明杂剧。此前,传世的元代杂剧不过百种,而这部《古今杂剧》收录元明杂剧达242部。他欢呼这是“仅次于敦煌石室与西陲的汉简的出世的”。

“清常道人”恰是常熟藏书楼“脉望馆”主人赵琦美的自号。

如今,赵琦美父亲赵用贤的宅子保存完好。门口柱子左右,悬挂着这么一副楹联:“一榻春生琴上月,百花香集案头书。”穷尽文人坐拥书城的诗意生活图景。

楹联的题写者是瞿启甲,铁琴铜剑楼的第四代主人。

铁琴铜剑楼

因为家中藏有一把唐代古琴和一柄青铜剑,瞿氏家族的后人将藏书楼由之前的“恬裕斋”更名为“铁琴铜剑楼”。这么一改,平添了一股豪气。

瞿氏家族的确心存豪气。

他们藏书,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精神劲头足,访书的气场阔达,正如他们掷地有声的豪言,“宁舍腴田百十亩,不弃秘笈一两橱”。

他们也读书,以研究者的姿态校对古籍,编订书目,畅游书海,让知识生长,让历史开花,让智慧延续。

他们更护书,太平军围剿清军,进入常熟,挨家挨户搜捕。面对刀枪丛林,文弱书生瞿秉清挺身而出,振臂一呼:“军中可有读书人否?军中可有读书人否?”让行伍之人亲眼见识了文人的刚。

铁琴铜剑楼广场

他们还献书,秉承“藏以致用”的理念,心里念着的是“书贵流通,能化身千百,得以家弦户诵,善莫大焉”。

新中国成立,瞿氏三兄弟遵照长辈的遗训,将全部收藏无偿捐献给国家。

郑振铎深表震撼:“先生们化私为公,将尊藏宋元明刊及抄校本捐献中央人民政府,受领之余,感佩莫名。”

涓涓流水,千回百转,一路欢歌,终归大海。

位于常熟古里镇的铁琴铜剑楼,历经二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依旧巍然独存。

这里有两副对子历来广受推崇。一是“独鹤窥朝讲,邻鸡听夜琴”,一是“入我室皆端人正士,升此堂多古画奇书”。

题写者均为翁同龢

翁同龢纪念馆

在清代,常熟人翁同龢是风云人物。他以藏书的方式续写着文脉传承的故事。

2000年4月,翁同龢五氏孙翁万戈和夫人,从海外携带翁氏精品藏书善本回国,由上海图书馆整体收藏。这批翁氏藏书,共计80种542册,其中8种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翁同龢故居正厅取名“彩衣堂”。其中堂所配对联温和而有力——“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

读书这事、藏书这事,在常熟是一场没有接力棒的接力赛。

环城河春色

以藏书、护书、献书为己任的瞿启甲,曾经出任常熟县立图书馆首任馆长。当年他工作的地方,经过改建和修缮,现在是戴逸学术馆。戴逸将之命名为“衣山楼”。

常熟人戴逸总结自己的人生足迹,只是说:“我的一生是读书的一生,笔墨的一生。

在戴逸学术馆开馆之际,他将自己收藏的15000多册图书捐献出来,让常熟的书香更浓郁、更醇厚。

德润青史”,这是“人民艺术家”王蒙给戴逸的题词。

书画家侯德昌写的是“笔底纵横千篇作,茅屋犹存万卷书”。

从“宁舍腴田百十亩,不弃秘笈一两橱”到“笔底纵横千篇作,茅屋犹存万卷书”,由“自述”而“他评”,时间跨度上百年,彰显出常熟人在文化传承上的用心、自信与决绝。

常熟的文化积淀,熟透了。

位于常熟虞山街道环城东路上的虞阅书房,是一个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有读者在卡片上留言道:“此时,我坐在小镇的虞阅书房里,落地大玻璃外有密布的树丛,书房里一排一排书寂静地守着,在沙发与沙发之间,流淌着柔和的音乐,谁能不爱这样的时刻呢?”

门外,书房的玻璃橱窗上赫然刻着一行字: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创新不忘传承,传承而不守旧。常熟人深谙“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道理,并努力加以践行,让优秀传统文化俏起来、美下去。

凤禧文化艺术中心位于常熟尚湖湖畔。旗袍是这里的主打产业。这里推出一款“乔其书法纹样旗袍礼服”,面料上布满苏东坡的那首“花褪残红青杏小……”,汉字的形态、大小、深浅经过精细编排,古典的气息洋溢开来。

常熟有一家知识餐厅推出答题环节,如成绩尚可,就餐有折扣。题面五花八门,包括“以下哪道美食属于常熟特产”“马是怎样睡觉的”“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绘画基本知识的教科书是什么”等。

在这家餐厅,一个“小炒肉套餐饭”,由五花肉、杭椒、东北大米烹制,食材来自各地,于是菜单上配发的是汪曾祺的句子,“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一个“蚝油生菜”,请出的则是杜甫《立春》中的名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常熟山上有只花升箩,三岁小囡也会唱山歌。山歌不是爷娘教,自肚聪明自己做。”常熟白茆山歌传唱了几千年。

白茆山歌

如何让传统山歌曲调焕发出新风采?

传统山歌《隔河杨树着根青》,曲调冗长悠远、高亢苍凉,抒发着内心的悲伤,“叫我唱歌就唱歌,唱歌郎肚里苦楚多。六月里太阳似火,背心晒得赤乌焦”。

当代常熟音乐人综合运用现代音乐手段,对这首歌进行改编与创排

“春天太阳暖洋洋,大地滋润禾苗壮。麦苗青青菜花黄,满园春色嗨起来。春耕号子应天响,布谷声声头上叫,绿水青山赛天堂,美丽乡村我家乡……”

春天山歌”,是这首歌的新名字。

古琴

常熟素以“红木之乡”闻名,苏式木作成为高雅的象征。常熟市东方红木家具艺术馆馆长姚向东突发奇想:为何不将乡贤《富春山居图》以木雕的形式加以还原?

2015年春天,海峡两岸木雕工艺师联手,开始在上等的花梨木上劳作。20多名工艺师分别采用透雕、镂雕、阳雕、阴雕等不同手法,化皴为刻,以刀代笔,刀工紧随黄公望的笔锋,将平面的《富春山居图》转化成红木木雕的半立体场景

“两岸木雕师共同创作木刻版《富春山居图》,进一步让黄公望的经世之作,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引导者。”台湾三义木雕理事长蔡仁福说。

常熟古琴艺术馆

如今,黄公望主题两岸文创设计大赛已经举办三届。观摩以往的获奖作品,发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在两岸青年学子的手下被创造性地激活。比如说——

一组名为“山”的调味罐系列,以调味罐架的把手、罐身和浮雕,分别与黄公望浅绛山水的三要素轮廓、皴法、渲染相对应,述说着深邃而悠远的意境。

虞山蝶椅是一组具有现代感和实用价值的蝴蝶凳,灵感源于中国传统家具“蝶几”中的“开与合”概念,并将常熟虞山的自然形态融入椅子的线条走势之中。

“熟在养人”

方塔

虞山东岭有言子墓,周边草木葱翠,乾隆题写的“道启东南”石坊自有威严。

常熟人言偃,字子游,在《论语》中时常露面。孔子曾说:“吾门有偃,吾道其南。”而言偃也被誉为“南方夫子”。

《史记》中记载:“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孔子过,闻弦歌之声,孔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9月28日,言子旧宅经过修复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展示言子思想底蕴、精神风采、儒学文化的重要场所。

常熟在保护言子思想的物理空间,也在拓宽言子思想的精神空间。

环城河畔

出生于常熟市支塘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是一位无机化学家。他说在家乡读小学时,校长是位秀才,因为“廉明谦和”,为学生所崇敬。而学校的环境清静、优美,“运动场的一边种有四棵整齐挺拔的梧桐树,象征着为人也要那样正直高洁”

母校校长的为人风范和家乡四棵梧桐树的身姿,参与了张青莲的人生成长和思想成型。

9月20日,“脊梁——庞薰琹的艺术强国之路”展览在常熟美术馆开幕。这位从虞山脚下走出去的美术家早就宣告:“美术也须从象牙之塔中走出来,走上十字街头。

展览有部分内容是他到贵州80多个苗族、布依族村寨进行实地调查的成果。他说:“少数民族都比较单纯,善良,内心是美的,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内在的美。”

常熟人就善于发掘和呈现一种“内在的美”。

南城初雪

4月27日,常熟为散文诗歌集《寒窗孤梦》举行首发式。这本新著的作者高淳,出生于1984年,自小患有先天性肌弛症,行动受到严重阻碍。但他用唯一能动的右手食指控制鼠标,进行文学创作,字数已经超过340万字。

“好书就像一颗颗闪耀在黑暗中的明星,它们能给失望的人们带去点点亮光,让美好的希望撒遍江河大地。”高淳说。

画家姚新峰也致力于寻觅江河大地“内在的美”。他生活的常熟市海虞镇,曾经有不少渔村。他经常跟渔民打成一片,感受他们的日常点滴。

姚新峰时不时把自己的画给渔民兄弟看看。他们都乐了:画的不就是眼前的这个景吗?就这么一个景,画到画上怎么那么好看!再好好看看这个景,还别说,的确挺好看!

位于昆承湖西路的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鼓励来自全球上百个国家的学生养成用心观察的习惯。

世界联合学院

2018年9月,虞山书院在这里揭牌,始建于元代的“文学书院”再度重生。书院设立中国项目中心,旨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撒向全校师生的心田。

书院面积总计3800平方米,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建筑,粉墙黛瓦,兼具庭院、水榭、亭台等苏式园林传统建筑元素。

学术正人心自淑,教化行风俗斯美。”这是虞山书院学道堂门口以篆书写就的楹联,可视为常熟在文化传承上的一个总括、一个昭示。

帅氏源流总世系万旾支

西晋(公元265--317年)

1世◆昺公 字光被。晋武帝朝[注:司马炎,公元265—290年]官大司徒、黄门侍郎,右将军、散骑常侍、兵曹尚书等职。

妣 朱氏。诰封夫人。子二:聪、聆。

2世 聪公 字听德。晋惠帝二年[注:司马衷,公元291年]官左中郎。

妣 王氏。

◆聆公 字孔昭。晋怀帝永嘉五年[注:司马炽,公元311年]官邯郸令。

妣 倪氏。子三:延伯、 延龄、延康。

   东晋(公元317--420年)

3世◆延伯 字仲连。晋显宗咸康七年[注:应为成帝司马衍yǎn年号/公元342年]官会稽内史。

妣 黄氏。子三:之文、之邵、 之郇[注:xún 音旬]。

延龄

延康

4世◆之文 字季华。晋烈宗宁康二年[注:应为孝武帝司马曜yào年号公元375年]官渤海太守。

妣 尤氏。子一:孚。

之邵

之郇

5世◆孚 字处道。官太尉。

妣 苏氏。子三:鲂、 鲸、 鲤。

南北朝 南宋(公元420--479年)

6世◆鲂 字孝孙。任陕令。前五代宋文帝元嘉[注:南宋刘义隆年号。公元424—454年] 官侍中。

妣 袁氏。子二:亮、高。

鲸 官车骑都尉。

鲤 官寿春令。

妣 张氏。子二:安生,好生。

7世◆亮 字圣通。宋顺帝[注:南宋刘准年号,477—479年]召为 羽林蓝领、中书舍人。

妣 刘氏。子一:道根。

高 子二:道原、 道化。

安生

好生

8世◆道根 字巨基。官豫州刺史。

妣 徐氏。

复妣 李氏。子一:慈明。

道原 官侍御史。

道化 国子博士。

南北朝 南齐(公元479--502年)

9世◆慈明 字善之。官兵部尚书。

妣 商氏。子一:广。

10世◆广 字志广。官氾水令;以子贵诰封休宁侯。

妣 康氏。子三:万成、万登、 万锺。

唐朝(公元618--907年)五代 后唐(公元907--960年)

11世◆万成 字大五。讨贼有功,拜大司马,累迁池、庐、滁、扬 四州 都军大元帅;封休宁侯,唐封闲国公,谥忠诚。

妣 曹氏。子三:吾、镗、鐄(居濠州)。

万登 官车骑将军。

妣 邵氏。子一:磷。

万锺 官领军都尉。

12世◆吾 字振国。荫执金吾。

    妣 潘氏。子二:柄、机。

镗 荫宣武郎。

妣 项氏。子一:桓。

鐄 荫议郎。

妣 王氏。子二:梓、枢。

磷 中书舍人。

妣 赵氏。子一:樗。

13世 柄 校书郎。

妣 鲍氏。子一:禹谟。

◆ 机

妣 黄氏。子二:皋谟、益谥。

14世禹谟 字克猷。河北黜陟史。

妣 王氏。子一:文林。

皋谟 官谷城。

妣 周氏。子一:茂林。

◆益谟 举进士,官大理寺丞。

妣 邹氏。子一:平林。

15世 文林 字宝书。员外郎。

妣 吕氏。子一:怿。

茂林 举进士,兵部郎中。

妣 徐氏。子二:恺、洵。

◆平林

妣 陈氏。子一:鼎。

16世 怿

妣 曹氏。子一:良器。

洵 登进士,任京兆尹。

妣 汪氏。子一:良玉。

◆鼎 字子建。

妣 魏氏。子一:裕。

17世 良噐

妣 贾氏。子二:翼龙、拱龙。

良玉

妣 胡氏。子二:扳龙、乘龙。

◆裕 字宽夫。昭宗乾宁三年[注:唐代李晔yè年号,公元896年]任祁州刺史。

妣 张氏。子二:遇春、元春。

18世翼龙 官仆射。

妣 汪氏。子一:奉古。

拱龙

妣 史氏。子一:效古。

扳龙 官祭酒。

乘龙

妣 姚氏。子一:贽。

◆遇春 字时济。后唐庄宗朝[注:五代时后唐李存勖xù的朝代,公元923—926年]官拜左拾遗。

妣 吴氏。子一:汉琼

元春 宋州刺史。

妣 郑氏。子二:汉磷。

19世奉古

妣 毛氏。子一:圭。

效古 登进士,官校书郎。

妣 张氏。子一:壁。

贽 字见之。

妣 梅氏。子一:梦畴。

◆汉琼 字德华。后周武功中书令,官拜节度使。

妣 王氏。子二:逢原、理原。

汉磷 举进士,官给事中。

妣 韩氏。子一:本原。

宋朝(公元960--1279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1127—1279年)

20世 圭

妣 杨氏。子一:庚。

壁 官秘书监。

妣 范氏。子一:阳。

梦畴 官密院使。

妣 陈氏。子一:森。

◆逢原 字深义,号大会。官宋朝(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江陵都统制使。原籍浙江婺州

妣 张氏。赠夫人。子三:扬、挺、振 仍居浙江

复妣 叶氏。子二: 正、端 江西有帅氏自此始

逢原公与长子正公居分宁李村。江西始祖逢原葬江西宁州永斜,“仙人晒网”形,号“花坟”。张夫人附左;叶夫人附右。

理原

本原 官宗正司。

妣 抚氏。子一:枕。

21世◆正 字正甫。行大一[注:在大房中排行老大。]生?宋建隆庚申年 [注:北宋太祖赵匡胤yìn年号,即公元960年]官豫章教授。

妣 城东周氏国宝之女。生子五:鉴、敬、能、镶、镃。

[公殁]:大中祥符,庚戌年[注:北宋赵匡恒年号,即1010年],葬李林西墓坪。吊钟形。妣葬:黄沙桥港南蛇形地。(考注:此为总世系中记载最为详明的一代人。其正公尤为详明。

端 字平甫,号大行。官居河北,遂家焉。

扬 字汶激。宋天圣五年[注:北宋赵匡祯年号,即公元1028年]登王克成榜,士,翰林学士。

妣 陶氏。子二:镇、钥(居平原)。

挺 袭江陵都统制使。

妣 石氏。子三:钺、镒、燧。

振 字汝发。景佑元年[注:北宋赵匡祯年号,即公元1034年]登张唐乡磅(榜)进士,任豫州章教授,终南昌令。

妣 宋氏。子一:镐(仍居平原)

22世 镇

鉴 字国光,行小一。徙居本州之武乡排步家焉。

妣 周氏。子三:琢、钰、珍。公妣合葬黄沙港南蛇形。

敬 字行简,号明仲。行小二,生于嘉佑四年[注:北宋仁宗赵匡祯年号,即1010年]游学江东,留就寓试。

妣 周氏。子五:瑛、琮、璇、璋、洵。

公葬西基坪;妣葬村东冲埚。

能 字时性。行小三。官廸功郎。徙居本州仁乡水车家焉。

妣 万氏。子四:良、仙、兴、元。

公妣俱葬龙冈坪。

◆让 字行逊,号兼光。行小四。迁居靖安之桃源。

妣 周氏。子二:珪、璧。公妣俱葬东冲埚燕子抱粱形地。

镃 字乘时。行小五。徙居湖南。

妣 瞿氏。子一:珍。

23世 涿 字君成。行恭十。

妣 徐氏。子四:云、霄、霓、雾。

珏 字君际。行十二。

珍 字君杰。行七五。无传。

瑛 字国宝。行二十一。

妣 良原黄氏。子三:猷、谟、谋。公妣合葬并源。

琮 字君窦。行二十二。

妣 武宁叶氏。子二:安、定。公妣合葬并源。

璇 字君玉。行二十三。

妣 万氏。子三:巽[xùn 音驯]、俊、继。公妣合墓石祖。

璋 字君章。行二十四。

妣 沈氏。 子一:道立。公妣合葬茅田。

珣 字君珍。行二十六。

妣 余氏。尚书之女。子四:四九、用中、五十、骥。

公妣合葬七都沅南台头。

良 字元善。

妣 袁氏。子四:绶、绅、绾、纽。

妣 潘氏。子二:廉、宁。

妣 孙氏。子三:勤、沂、傅。

妣 钱氏。子四:盈、有、益、富。

珪 字君执。行恭九。仍居靖安之桃源。

妣 张氏。子一:世昌。

◆壁 字君完。行恭十二。迁奉新锁石, 奉新有帅氏自此始

妣 余氏。子一:世隆。

24世 云 字济霖。行三十四。

霄 字济滋。行三十六。

霓 字霖溢。行三十九。

雾 字霖润。行四十。

猷 行四十。

漠 行四十一。

谋 行四十二。

安 行三十五。

定 行三十七。无传。

巽 行三十六。

俊 字伯杰。行三十八。任武功大夫,四川兵马都监使。

道立 字务本。行三十一。

妣 吴氏。子一:宾士。

四九

周中 行三十七。宋持恩赠朝散大夫。(注:生活于宋代)

五十

骥 字伯逸。

绶 行十三。

绅 行十四。

绾 行十五。

纽 行十六。

廉 行二十二。

勤 行十七。

沂 行十八。

傅 行十九。

盈 行二十。

有 行二十九。

益 行二十三。

富 行二十五。

世昌 字伯文。行一。徙居安义皎源

◆世隆 字伯盛。行三。

妣 熊氏。子一:韬。仍居靖安桃源

25世 ◆韬 子二:光、辉 。 保义郎。

26世 ◆光 子一:安辅。

27世◆安辅

妣 魏氏。子四:宗海、宗汉、茂荣、茂英

28世◆茂英

妣 徐氏。子三:日宣、日新、日益。

29世◆日益

妣 涂氏。子二:应旂、应明。

30世◆应旂 宋嘉靖年间任江州景濂书院。

应明 徙居抚州临川

31世◆以发

妣 聂氏。子二:谦、复。

32世 ◆谦

妣 聂氏;邬氏。子一:同孙。

妣 新建吴氏;丁氏。子二:隆孙、感孙。

33世 ◆同孙

妣 港口杨氏。子四:宁、应、志、憼。

34世 宁 明永乐十一年授国子监典簿。

◆志

妣 新泽章氏。生子五:恺、悌、恢、愤、悱。

35世 ◆恺

妣 涂氏。子五:珊、莹、珫、珰、碧。

36世 ◆珫

妣 许氏。子二:公顕、公道。

37世◆公道 字秉正。号万春。行景四。生理瑞河口白鹭港招赘黄氏。後迁新建县璜溪垅遂家焉

妣 黄氏。子二:海公、湖公。

38世 海公

妣 邓氏。子三:景明、景珊、景华。

◆湖公 字用行。行圣八。生于明正德乙巳年公元一五四五年四月初七日亥时。殁于明万历己亥年公元一五九九年五月十三日午时。葬围山高堎下坤艮向。

妣 港西丁氏。生于明正德丙寅公元一五六六年十月十一日戌时。殁于明万历乙酉公元一五八五年八月初七日丑时。葬清水墎癸丁向。

复妣 李氏。生于明正德辛未公元一五七一年八月廿五日辰时。殁于明万历辛卯公元一五九一年。葬围山高堎下坤艮向。子五:景荣、景富、景贵、景贤、景魁。

39世◆景富 行福五。葬罗埇垴申寅向。

妣 田坊徐氏。葬店口庙前塘上申寅向。

子二:良才、良达 。

40世◆良达 葬朱林堎庚甲向。

妣 彭氏。葬莲花山癸丁向。

入景珊次子良迪之子世荣为嗣子。

41世◆世荣 字敬吾。行宽二。生于明万历乙酉公元一五八五年六月初八日辰时。殁于康熙戊申公元一六六八年十二月初六日戌时。葬胡周垴坤艮向。

妣 涂氏。生于明万历乙未公元一五九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辰时。殁于明崇祯辛巳公元一六四一年三月初九日未时。葬缷宝山申寅向。子三:文浩、文洪、文澄。

42世◆文澄 行魁四。生于明崇祯己巳公元一六三九年六月初七戌时。殁于清康熙丙午一六六六年十一月初十日。葬胡周垴坤艮向。

妣 宋氏。生于明崇祯甲戌公元一六三四年九月。

子二:友梧、友梅。

43世◆友梧 行有二。生于清顺治公元一六五八年农历戊戌年九月初十日午时。殁于清康熙公元一七0五年农历乙酉年正月初七日巳时。葬胡周垴坤艮向。

妣 李氏。生于清顺治公元一六六八年农历戊申年四月初二日酉时。殁于清乾隆公元一七三八年农历戊午年二月初六日亥时。葬围山。子一 履瞬。

44世◆履瞬 行欧五。生于清康熙公元一六九一年农历辛未年六月十九日巳时。葬雨祈堎。

妣 刘氏。生于清康熙公元一七0六年农历丙戌年十月初二日寅时。殁于清乾隆公元一七六三年农历癸未年九月初九日酉时。葬围山。子三 启锺、启训、启钦。

45世◆启钦 字金义。行意二。钦赐登仕郎。生于清雍正公元一七三一年农历辛亥年四月廿四日卯时。殁于清嘉庆公元一八一四年农历甲戌年十月廿一日戌时。葬杉山寅申向。

妣 熊氏。生于清乾隆公元一七四五年农历乙丑年十一月廿九日时。殁于清道光公元一八二二年农历壬午年十月十三日亥时。葬杉山寅申向。

子三 佳远、佳廷、佳送。

46世◆佳远 字近和。行征一。生于清乾隆公元一七六九年农历己丑年八月十四日寅时。殁于清道光公元一八二二年农历壬午年十月初十日午时。葬杉山。

妣 李氏。生于清乾隆公元一七八0年农历庚子年九月廿八日寅时。殁于清咸丰公元一八六一年农历辛酉年三月初六日亥时。葬杉山。子四 齐政、齐坤、齐仕、齐顺。

47世◆齐政 字天顺。行五五。生于清嘉庆公元一七九九年农历己未年二月初七日辰时。殁于清道光公元一八四九年农历乙酉年九月廿八日戌时。葬围山未丑向。

妣 程氏。生于清嘉庆公元一八0二年农历壬戌年九月初五日子时。殁于清光绪公元一八八一年农历辛巳年八月初六日午时。葬杉山丁癸向。子二 国顕、国斗。

48世◆国顕 字名成。行孔三。生于清嘉庆公元一八二0年农历庚辰年十月十三日寅时。殁于清咸丰公元一八五三年农历癸丑年二月十三日午时。葬杉山。

妣 余氏。生殁不详。子一: 治享。

49世◆治享 字鹤龄。行年三。生于清道光公元一八四四年农历甲辰年十二月初九日巳时。殁于民国公元年农历一九一九己未年三月十一日未时。葬杉山巽乾向。

妣 欧阳氏。生于清咸丰公元一八五一年农历辛亥年十一月十二日戌时。殁于民国公元一九一九年农历己未年七月廿八日巳时。葬背后地坐西向东。

子六:万福、万禄、万夀、万龙、万源、万亮。

50世万福 字景介。行其二。生于清同治公元一八六八年农历戊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亥时。殁于民国公元一九二三年农历癸亥年十二月初六日寅时。葬太平山虎爪上丙壬兼午子三分坐南向北。

妣 周氏。生于清同治公元一八七三年农历癸酉年九月十二日酉时。殁于民国公元年农历癸丑年十月十八日亥时。葬背后地庚甲向。

复妣 徐氏。湖南安仁县石江徐氏。生于清光绪公元一八八六年农历丙戌年六月初二日辰时。殁于不详。

。◆万夀 字仁则。行吉七。生于清光绪公元一八七八年农历戊寅年二月十五日巳时。殁于民国公元一九四六年农历丙戌年九月十六日。葬禾场垴坐西向东。

妣 叶氏。生于清光绪公元一八九二年农历壬辰年八月廿四日丑时。殁于公元一九五九年农历己亥年九月。葬禾场垴坐西向东。子三:民绚、民纲、民縚。女二。

51世◆民縚 字织彩。行盘三。生于民国公元一九二三年农历癸亥年六月初五日丑时。殁于公元二00三年农历癸未年五月初七日戌时。葬塘尾山坐北向南。

妣 陈氏。生于不详。殁于民国公元一九四五年农历乙酉年一月初九日。葬杉山。

复妣 程氏。生于民国公元年农历癸酉年四月初四日酉时。殁于公元二00六年农历丙戌年三月廿八日。葬塘尾山坐东向西。子三:瞻礼、瞻祥、瞻顺 。女三:菊骨、梅骨、毛骨。

52世◆瞻礼 字根骨。生于公元一九五九年农历己亥年十月十二日卯时。殁于公元二00九年农历己丑年四月初二日未时。葬背后地坐南向北。

妣 程氏。生于公元一九六四年农历甲辰年八月十七日未时。子二:圣彪、圣豹。

53世◆圣彪 字玉平。号俊杰 。生于公元一九八0年四月廿二日早上六点半、农历庚申年三月初八日卯时。

妣 上官氏。内蒙古赤峰市。生于公元一九八三年农历癸亥年九月初二日卯时。

子一:德竣。 女一:涵丹。

◆圣豹 字玉华。号锦锋。文雅居士。生于公元一九八三年一月三日晚上十一点、农历壬戌年十一月廿一日子时。

妣 张氏。甘肃甘谷县磐安镇彭家巷。生于公元一九八四年农历甲子年三月十一日未时。

子一:德翊 。女一:涵韵。

54世◆德竣 字文竣。乳名朗朗。生于公元二00八年四月三日上午八点半、农历戊子年二月廿七日辰时。

◆德翊 字天翊。乳名满满。生于公元二0一三年八月十八日早上六点、农历癸巳年七月十二日卯时。

涵丹 乳名深深。生于公元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日上午十一点、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一日午时。

涵韵 乳名媛媛。生于公元二0一一年十月五日上午十一点、农历辛卯年九月初九日午时。

我生性愚钝,不谙世事。家庭、事业皆平庸,避世无争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偶尔,寄情山水,外出穷游且放浪形骸。让现实的无奈、苦闷与彷徨,得以一时的解脱。在游山涉水的娱情中,暂且忘却心头的俗念与烦恼。

多年来,屡遇名山胜境、峻石危峰。不畏艰险而登之,以尽情怀。黄山、三清山、桂林山水、张家界的天门山……曾浏览过的奇山异岩,也算是不胜枚举。

世人多好访名山。惟我看来,山不在高,有树则清。石不在大,有岩则幽。青山怪石,何处无之。山无大小,石有低高。惟山石间有岩、有树、有花,其清幽可爱,便令人低徊不忍去。

我邑南丰多胜境。其西南约三十公里处,有座紫灵山。其矗立于鄱阳村舍后的西北方位。

我于己巳年初游其山,时值仲夏。忠安、国富、荣贵偕我同游。彼时,我未曾知晓紫灵山的人文景观,视其为普通山峰而登之,浮光掠影而已,匆匆涉足而返。

至今依稀记得:远远望见一个十分特别的“仙人洞”。西面洞口,洞内有上下两眼,上小下大。东面洞口,又有一擎长飞柱。东西一径可穿山而过,洞长40来米。顺着一线天艰难而上,达山巅。山顶建有紫灵山寺。寺庙东西方向为山之屏障,南北方向视野空旷。旴江、村舍位于东南之位。在紫灵山北有一副峰,叫做“龟峰”。一巨石卧于山巅,因其石形酷似一只昂首吞日的灵龟而得名“龟峰”。龟石旁边又有几只“小龟”,拥簇成团,粗犷神奇。山峰百米处有一人形山。山上树木葱茏,枝繁叶茂,传说是神仙安排的“养龟人。”山头有一枕头石,“养龟人”仰躺屈膝,瞭望星空,怡然自得。在紫灵山和龟峰之颠,有着围山而建的战壕和暗堡。大约上世纪二十年代,在这里打响了著名的“下罗堡战役”,曾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一页光辉篇章。

壬寅年暮春时节,应王永明馆长邀约,一并到鄱阳村看《鄱阳瞿氏家谱》。谱中的文章被我拍摄下来,回到家中认真研读之。发现在家谱中,前人对紫灵山作了详尽的记载。始知其山的人文景观之底蕴极为丰厚。现摘录如下:

“余常泛舟过嘉禾之鲤鱼象简石,舟中望见一山,其石色紫。”

“因述其山各不一。在唐时曰金鼓岩。宋时常有紫气腾飞,名曰紫灵峰。至明时,回山灵而求嗣者众,浪传为紫灵山。”

“复登其山,见川岩秀气。别是一天,及至绝顶。览四处峰峦,如排下满盘棋局。觇长河一水,宛环来玉带腰缠。其余景象难以悉指,惟一石似擎长匕烛恍然。烛焰成化低徊,入之不忍远去。”

“其间水绕山环,茂林修竹,苍松古柏,异卉奇葩。泉泠匕而咽,石磷匕而坚。云飘然而幻,树杂然而幽。好鸟时闻,听不尽清歌妙曲;闵花常放,究无穷佛法禅机。野鹤频来,孤猿常往。谁谓山中寂寞?我云世外烟霞。”

“水潺匕兮而石出,木萧匕兮而叶落。黄花满径,何劳送酒之人。松树遍山,不少乘风之客。”

“南丰县西南八十里,有紫云观。相传仙者壶公于此得道。壶公者,后汉茅长房师事之者也……石壁峻立,有窦横袤寻丈许。中有练丹匣及蜕骨,或者壶公之遗耶未可知也。观旁老松一株,大三抱,夭矫腾上,如一苍龙挐云,恐汉时物矣。从旁得路,迤逦上数百武,为上岩山之巅也。山益高势,愈峻不可得。栖止,及山之巅,门上远望焉,则军峰插天如玉笋。出其右,旴江泻汉如玉绳维。其左,金嶂鹰石,朋从友列,若屏峦遮其前。而其后,则山驱羊而随之,水东带而归之天数也。大抵兹山若麒麟、狮、象、豸身,昂头横踞,汉不可迫视。四围辟山,近环之,如禽伏兽拱,不可枚数。山皆仓石,青崖如削如铸,不可形状。小溪贯注,其中如蛇缠练,首不知,尾不知。溯游二三里许,两岸皆峻岩,宝峙列上头,青露天一线下,俱澄淖百尺。岩上仙棺棋局,历历可辨。索然四壁峻绝,梯磴绠梁,无所于施,人迹不可登到,大江以南一胜处也。”

古人对紫灵山的描述,极尽生动精彩。浓郁的神化色彩,使紫灵山在我的心中似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深深地吸引、迷恋、感召着我。为一睹其风采,择一个淸闲之日,天刚破晓,独人驾车前往,再游紫灵山。

踏着石径,螺旋而上山巅。放眼大地,紫灵山的神秘面纱徐徐地揭去了,令人灵魂震慑的景象出现了:在幽蓝的天幕下,平静、闲适地躺着鳞次栉比的群山。初升的红色阳光柔柔地投射下来,大地的色彩变幻莫测。状如蜡烛群峰,向阳面透亮橘红,背阳面幽暗浅绿。深深浅浅的山岩裙褶里,有如万千的宝石和碎金在闪光,璀璨着,但她们依然沉静。至纯至洁的旴江之水,蜿蜒曲折,蓄蕴着羞羞的神色。

先人之述备矣!我自惭浅薄,深知无须累赘。

驻足观景台,觅一干净之处坐下来,静静地点燃一支烟,默默地享受着这清幽寂静的山林情趣。

太阳渐渐地高了,游人也多了起来。我方欲下山回家,恰逢早年的邻人志刚一家人。志刚得知我在山上呆了两个多小时,笑而曰:“冇么!在这样的小山上玩得如此尽兴呀?”

嗐!他哪知我心。凡夫俗子的我,心里也藏有那么点小痴迷。何况, 何处不风景。 若在,风景在。

修祠堂有什么讲究

问题一:建祠堂有哪些好处 宗祠习惯上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礼记・王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