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罗氏祠堂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1收藏

天门罗氏祠堂介绍?,第1张

天门罗氏祠堂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罗场镇,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该祠堂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祠堂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南方传统文化的特色,主体建筑为三进式,中间为正殿,两侧为厢房,整体设计精美,建筑工艺独特,有着浓郁的地方风情。

罗氏家族在天门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家族,他们为当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天门罗氏祠堂作为纪念罗氏家族祖先和先人的场所,也是表彰罗氏家族为当地所做出的贡献的场所。在祠堂内,游客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如罗氏家族先人的神像、家谱、行册、宗谱等,还有一些文化艺术品和古代器物,展现了罗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天门罗氏祠堂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祠堂内部布局严谨,整体设计富有特色。祠堂的正门高约4米,门额上方有一幅楹联:鸿运当头,国泰民安,富贵荣华,家和万事兴。祠堂内还有一座罗氏家族的家庙,供奉着罗氏家族的祖先和先人。

天门罗氏祠堂是一座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它也是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览和参观。如果你有机会到天门旅游,不妨来到罗氏祠堂,感受一下这座古老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家谱渊源甚早,一般都推始于《周官》,实际上《世本》乃是我国谱牒最早的著作,司马迁《史记》的世表、年表取法于此,实为后来家谱宗谱之滥觞。在谱学发展史上,经历由专官之掌,演为专门之学,最后变为私家之谱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参见邵晋涵《南江文钞》卷六),修谱也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唐、宋 元明清三个发展高潮。尤其是清代可说已达到顶峰,有人统计,“宋元以来,清人修谱最多,保存至今的族乘,至少在二万种以上,清人修的占重要成分,且质量较高”(《清人社会生活》)。到了民国,修谱之风仍不少衰。“考我国古代社会,夙重宗族。自大儒欧阳氏、苏氏创谱牒制后,千百年来言家乘者,遵制法古,群相倡导,驯至举国上下,无族无谱”,民国三十七年修《罗氏杞公戊子族谱序》中的这几句话,反映了我国清代、民国期间“族族有谱”这一历史事实。罗姓之族谱家乘,当然亦不例外。

罗氏族谱最早者,似为修于宋代开宝年间的“豫章罗氏” (俗称“柏林罗氏”)族谱。罗颖在《源流总序》中称:“吾祖家豫章,抵颖身,三百余年”,其间“文献足征”,因此族谱中既有唐代科甲鼎盛、罗氏人才辈出的实录,又记有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赠诗之类,且溯源重黎,以罗君用为先祖,并及“十八世祖”罗企生,堪称源远流长、后裔繁茂的世家望族。

后来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写诗《罗氏谱赞》云:

豫章世家,洪州望族。忠孝一门,节义两顾。

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

礼义仁昭,天伦攸笃。贤子贤孙,旋踵芳躅。

以此家风,遗风善俗。

大成谱派衍全国通行班次旧派:从珠公43世“盛”字辈起: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新派:忠孝传鸿烈,芳名震豫章;历朝荣显位,奕代佐元良。理学垂声久,英才毓瑞长;宗支同绍述,焕发衍嘉祥。

罗姓人口数量

罗姓仍排中国第二十位人口大姓,在当今12多亿中华汉族人群中,罗姓人占085%,总人口约1032万之众。

四川是罗姓人口第一大省,占罗姓总人口之20%,约210万,占省总人口数之2%。据《中国百家姓书库》公布,罗姓在全国100大姓中名列第20位,人口占全国086%。

以上内容参考 -罗姓

以上内容参考 -罗氏字辈

罗家家谱字辈: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新派:忠孝传鸿烈,芳名震豫章;历朝荣显位,奕代佐元良。理学垂声久,英才毓瑞长;宗支同绍述,焕发衍嘉祥。

罗姓,中国姓氏之一,源自于史书称为“祝融八姓”的后裔。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罗氏的子孙逐渐南移,最初迁居枝江,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汩罗地区,遂以国名“罗”为氏。

相关信息:

公安部2007年4月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罗姓仍排中国第二十位人口大姓,在当今12多亿中华汉族人群中,罗姓人占085%,总人口约1032万之众。

四川是罗姓人口第一大省,占罗姓总人口之20%,约210万,占省总人口数之2%。据《中国百家姓书库》公布,罗姓在全国100大姓中名列第20位,人口占全国086%。

天门罗氏祠堂介绍?

天门罗氏祠堂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罗场镇,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该祠堂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祠堂的建筑风格充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