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家谱的迁徙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1收藏

汪氏家谱的迁徙史,第1张

起姓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内发展成了一大望族。东汉末年,汪文和迁居新安(今安徽歙县),发展成为新安一带望族,唐代汪华封越国公。世居今安徽歙县,家族甚旺。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起来,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

迁入台湾

汪姓族人早在宋代就已登上了台湾岛,《台湾通志·人民志》关于台湾开发的一节中提到: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汪大猷知泉州时,所辖领地靠海,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今澎湖)”,经常被周围岛上的夷人上岸来抢掠东西,杀掳人口。为防止骚扰,起初,每年遇有南风起时,汪大猷便派兵守卫防备,但是反复如此兵士疲惫,耗费军资,还是防不胜防。于是亲自登岛,造屋200间,派遣将领兵士分别驻守,夷人不敢再来侵犯。此事《宋史·汪大猷传》中也有记载,汪大猷当是汪姓入台第一人。元代航海家汪大渊也曾自泉州渡海峡登岛,在其《岛夷志略》一书中,对澎湖 (台湾)的地理环境、社会状态作了详细的记述。而汪姓定居台湾在清代,始迁者多为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广东人。台北三垂镇《汪氏族谱》称其来自福建,“汪姓起家新安(即歙县),后自歙县徙婺源,自婺源徙休宁(今安徽休宁县),而后入闽,居泉州之天马山”。后由闽入台。

康熙四十至五十年 (1701—1711),汪仰瞻入垦竹北——堡苦令脚 (今新竹市古贤里);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汪玉润居台湾府,是年中武举;

雍正七年(1729年),泉州人汪东文开垦于翠竹北——堡旧港庄(今新竹市);

雍正七年(1729年),广东人汪淇楚开垦于竹北二堡红毛港(今新竹县红毛乡);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广东人汪复隆开垦于今苗栗县卓兰乡;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汪春源居今台南市,是年中举人。

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如今的汪姓已发展成为台湾较大的姓氏之一,1954年台湾文献委员会对台湾姓氏进行了一次调查,在当时台湾的737种姓氏、828804、户居民中,汪姓有1259户,按户数的多少排列,居第 74位。在分县统计资料中,汪姓人在台北有205户,新竹5l户,苗栗8户,台中l户,南投79户,彰化176户,嘉义171户,台南76户,屏东5户,花莲6户。以城市统计台北市104户,基隆市160户,阳明市38户,台中89户,台南80户。其中以台北县和基隆市为最集中地。

迁入港澳

香港、澳门与内地地缘邻近,为内地居民的迁入提供了方便,这两地的汪姓族人中的一些人还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香港德昌电机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汪穗中,籍贯上海,公司主要经营、产销各种微型发动机,是世界三大微型发动机制造商之一,1996年拥有财富3亿美元。香港太平协和集团公司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汪世忠,祖籍广东东莞,生于台湾,与兄长汪世昌、汪世华共持有70%多的太平协和公司及美国协和集团股份。1979年被派往香港成立太平协和公司,经营液晶体显示表及手表元件贸易。后又到深圳设厂,其生产的天霸表、海霸表曾在大陆十分畅销。另外,还经营零售百华、物业发展和电讯服务,其中零售百货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主,目前,在北京、上海、沈阳、西安、宁波等地均设有商

场,估计资产约3亿美元。

徙居海外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内战不断,水旱频仍,广大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度日,而在此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和开发,资本主义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人民纷纷迁往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地谋生,这其中不乏汪姓族人。移居海外汪姓族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当地扎下了根,有的还做出了较大成绩,如泰国的汪东发,祖籍广东揭阳县,为泰国两仪糖业集团董事长。两仪集团是泰国最大的糖业集团之一,约占市场的15%—Z0%。除了糖业之外,两仪集团还经营金融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及采矿业等,1996年时家族财富已达10亿美元。如今,汪姓族人的足迹已经遍及世界各地。

        云天汪氏,由江西迁来,大概已六百余年了。江西之前,汪氏又从何而来,又是何时从江西迁到桐城的,本文即根据《皖桐云天汪氏家谱》(以下简称《谱》)记载,稍作介绍。

        一、汪氏由来

        《谱》卷一载:汪氏之先,上自轩辕、帝喾,而后稷,而文王,再传为周公。以有大功封鲁,历十四世,孙成公,世为诸侯。成公次子讳汪,封颖川侯,孙诵为周都司马,居平阳,以王父讳别姓汪氏,为汪氏统宗受姓之始。夫礼,诸侯不得祖天子,大夫其可祖诸侯乎?今溯汪氏之源,断自颖川侯始,其亦不祖诸侯之意焉耳。

        从以上记录来看,汪氏是轩辕氏后裔,正儿八经的炎黄子孙,而且汪姓的始祖是周文王,汪姓也就是由姬姓演化而来。到周朝时,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旦,帮助武王打江山(主要是伐纣),立下大功,被封为鲁地诸侯,世袭十四世,到鲁成公时,他的第二个儿子叫姬汪(长子即为姬午,鲁襄公),被封为颖川侯(颖川即今河南太康)。颖川侯有个儿子叫姬挺,挺有个儿子叫诵,诵是周朝都城的司马,大概相当于现在北京军区的司令。诵住在平阳,他即以“汪”为自己的姓。汪姓后人尊姬汪为一世祖,姬挺为二世祖,汪诵为三世祖。又因诵公居平阳,故称汪姓为平阳郡。

        为何到诵公时要将自己的姓改称“汪”呢?继续叫姬诵不是挺好吗?原来,周武王伐纣以后,全国大封诸侯,同时为保证王侯血统的纯正,又规定了一些世袭的制度,其中要求“三代公孙以后,诸侯不得祖天子,百姓不得祖诸侯”,无论是天子,还是诸侯,三代以后的非世袭子孙,就不得以天子或诸侯的姓为自己的姓了。所以改姓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尊周礼的制度要求而已。

        那么,鲁成公为何为其次子取名为“汪”呢?传说鲁成公妻子姒氏晚上做梦,看到一道彩虹贯通天地,醒来后就怀孕了,直到第二十五月才出生,婴儿出生时双手紧握,直到第三天才松开。松开时大家发现其左手显水纹,右手显王纹,合成“汪”字,遂以汪为名。后鲁成公赐姬汪食采卒葬于颖川,为颖川侯。历史上这样的传说很多,古人喜欢赋予一些名人怀孕或出生以神秘色彩,比如孔子。据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怀孕后,多次与丈夫叔梁纥到尼山祈祷,求山神保佑生个理想的儿子。最末一次祈祷后行至山麓之时,即刻大雾迷蒙,凝雾为雨,瞬间雨止,眼前竟隐约出现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颜征在顿觉腹痛,叔梁纥忙将她扶入殿堂。不多时,孔子便在仙乐声中降生。立时雾散景移,眼前仍然是一片荒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也就是说孔子是其父母野合而生,后世觉得这有损圣人形象,故编造了一些奇幻现象。

        二、汪氏的迁徙

        从一世祖姬汪开始算起,汪姓在颖川繁衍生息了三十代,到汉末三十一世祖文和公南迁任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令,始居江南。其后多有迁徙。至隋末四十四世祖世华公,揭竿起义,占据歙、宣、杭、睦、饶、婺等六州,建吴称王。唐初,天下初定,世华公为免百姓遭涂炭之害,顺势归唐。唐高祖封其为越国公,封其堂弟铁佛为开国公。今天的汪姓子孙,多为二公之后裔,汪氏也渐成江南大姓之一。据徽州史志和《新安名族志》,“新安十五姓”是指古徽州程、汪、吴、黄、胡、王、李、方、洪、余、鲍、戴、曹、江、孙十五大姓。 “徽州八大姓”是指“新安十五姓”中的前八姓,即程、汪、吴、黄、胡、王、李、方八大姓。可见在皖南,汪姓是仅次于程姓的大姓。

        世华公生子九:建、璨、达、广、逊、逵、爽、俊、献。长子建迁陕西岐州,其双胞胎弟弟璨迁重庆涪州,其余各子或居留歙地,或迁他处。七子爽生子二:处礼、处贵。次子处贵唐贞观六年应孝廉不捷,死后葬宣州太平县。处贵生子一:泰元,居太平县,生子二:仁素、仁恭。长子仁素由太平随子任迁居泾县。仁素生子二:凤思、凤林。长子凤思在唐天宝年间被授歙县令,又回到故里,其生子四:文秀、文景、文相、文希。长子文秀登进士第,授绩溪令,生子二:行璿、行节。长子行璿在唐代宗朝逐寇有功,授中散大夫,卫尉卿,生子六:说言、审言、讷言、昌言、慎言、真言。长子说言以祖父勋授云麾将军,充歙宣等六州都辖御史,生子三:咸、穆、晋。长子咸袭授绩溪令,生子一:浚。浚生子二:师全、师保。师全在唐会昌二年授东州四面城池副指挥使,国子监祭酒,生子二:道安、道兴。道安迁婺源,为婺源汪氏始祖,从五十六世道安公开始,汪姓在婺源繁衍,此约为唐宣宗年间。

        道安公生子三:濆、源、洤。濆生子三:参、中元、中贵。中元居婺源大畈,虽有大志,却遭世乱,隐居不仕,生子四:韶、石、京、敬逢,也有说是三子,石、京系一人。至六十四世,汪氏在婺源繁衍生息了八代,到六十四世琰,迁鄱阳瓦屑坝,其余兄弟仍居婺源大畈。此后汪氏又从瓦屑坝迁往其他各地,六十九世叔祖清二公迁淮管头,清四公迁无为北门,清五公迁南素寺,清六公迁老牛铺,七十世叔祖大三公迁桐城枞阳,七十二世伯祖童一公偕二子苍龙乌龙迁居六百大,念一公迁桐城水围,念二公长子满住迁桐城倒流河,次子觉渊迁桐城觉林寺,念四公迁桐城将军庙,至七十三世道兴公迁桐城西乡云天畈。汪氏正式落户桐城,迁云天畈支即为云天始祖,今天桐城西乡青草镇中楼村为云天始祖最早居住地,距今已六百余年了。

        三、云天汪氏的繁衍

        七十三氏道兴公生子三:峦一、峦二、峦三。从这三个儿子开始,汪氏“辞贵公子之荣,勤劳稼穑”。这是谱里记载,说得比较隐讳,说白了就是从这一代开始,都成了农民,少有走仕途之路的。其后又分山、河、漕三股,到我这一辈,汪氏在桐西云天已经繁衍了十九代。

        所谓“山股”,即峦一公这一支。谱载,峦一公发现三安铺“山势扶舆而磅礴,郁积而浑沦,迥非土薄水泛者可比”,同时“田地肥美,宜稻宜麦”,遂迁此居住。可惜其后人在明末张献忠之乱中遭遇大难,存留者十不过二三,到清朝才慢慢恢复。现主要分布在桐城青草永庆村、郎溪、宁国等地。

        所谓“河股”,即峦二公这一支。谱载,峦二公原卜河滨,世称河股。第三代长房常富公迁居姜家塝之阳,明万历年间又迁潜邑。本支人丁不旺,后世稀疏。

        所谓“漕股”,即峦三公这一支。谱载,峦三公世居漕坂,由是称为漕股。峦三公之后,两世单传,到第五代方有四子,但次子和三子各迁一地后自为一族,“先世坟茔弃之弗问”,乾隆年间修谱也未参与,其后多次修谱,均查访无踪,此二公后裔彻底失联。漕股人丁兴旺,至今约占三股总人口的七成。

       

汪姓出自汪芒氏。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汪姓是汪芒氏的后代,商朝时有汪芒国,子孙以国名为姓,后来改复姓为单姓汪。另外,根据《姓氏考略》上记载,汪姓出自春秋时期,鲁成公的支子,食采于汪,后代以地为姓氏,就是汪氏。上古时汪芒国,国君叫防风氏,后被大禹处死,国人迁居湖州的山里,称汪芒氏。战国时楚国灭越,汪芒氏也被攻破,后来逃到安徽南部的歙县一带,改称汪氏。古代的汪芒国在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望族居于平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部。

郡望:

1、平阳郡: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2、新安郡:晋时由新都郡改置,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隋代玫歙州置,后来移到了歙县。

3、六桂郡:就是“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治所在地闽县,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后来改为闽州。唐代景云年间改武荣州置县。

堂号:

越国堂,唐代汪华封越国公。

忠勤堂,明代汪广泽封为忠勤伯。

另外,汪氏还有堂号“平阳”、“六桂”。

迁徙分布

春秋时,鲁国有童子汪骐,哀公的时候和齐国军队战于郎而死,鲁人因为他死于国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这是见于史籍最早的汪姓人物。

东汉时有汪文和,建安中以龙骧将军为会稽令,为躲避祸患,迁至新安,子孙蕃盛,后发展为新安望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陈稷州别驾汪纲,陈亡,自歙州徒河间。”这说明南朝时汪氏已迁于今安徽歙县,隋初有一支迁至今河南河间。唐代以前中原已经有汪氏聚居点。唐初有汪华,封越国公,其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子孙 分布于今安徽、浙江、江西的许多地方。宋代以后,南方的广东、广西、贵州等省都已有汪姓居民。自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汪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此后又有远播海外者。

汪闻韶

汪闻韶(1919年3月15日—2007日10月7日),江苏苏州人,土力学及土坝、地基抗震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43年汪闻韶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之后在甘肃、宁夏从事农田水利工作;1946年应聘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助教;1947年12月赴美国留学;1949年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1952年获得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54年底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并担任水利部南京水利实验处高级工程师;1956年调北京后,历任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0年至1983年担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防护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7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汪闻韶主要从事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水工建筑物地震震害分析和抗震设计中饱和土液化问题的研究。

中文名:汪闻韶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苏州市

出生日期:1919年3月15日

逝世日期:2007日10月7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代表作品:《土石填筑坝抗震研究》

人物生平

1919年3月15日,汪闻韶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28年秋,汪闻韶从小学三年级插班学习起,分别在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和东吴大学苏州附属中学上小学、初中和高中。

1937年9月,高中二年级的汪闻韶随父母在战乱中离开出生地苏州,流迁至湖南、四川,学业一度中断。

1938年10月,在重庆,汪闻韶以同等学历身份考入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

1943年,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

1943年—1945年,担任甘肃水利林牧公司张掖工作站助理工程师。

1945年—1946年,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宁夏灌溉工程总队助理工程师。

1946年—1947年,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黄文熙教授的土力学助教。

1947年12月—1949年2月,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TheUniversityofIowa),并获得力学和水力学硕士学位(MAMH)。

1949年2月—1952年2月,就读于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llinoisInstituteofTechnology),师从Vey教授,并获得土木工程博士学位(PHDCE),论文选题为《PoreWaterPressureinSaturatedSoilDuringElectro-Osmosis(电渗时饱和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

1952年2月—195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副研究员,三个月升任研究工程师,在Taylor教授指导下参加“动荷载下土的性质研究”的试验研究工作。

1954年12月,冲破重重阻扰从美国回到中国。

1955年2月,被分配到水利部南京水利实验处工作,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渗加固处理软土技术研究。

1956年,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汪闻韶调任北京,以后随着单位的沿革,历任水利部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59年,汪闻韶负责筹建“饱和砂土液化问题研究”课题组,创建中国第一个专门的土动力学试验室。从此,一直从事土的液化和土坝及地基抗震的研究。

1966年6月,由于“文化大革命”,汪闻韶被迫停止工作。

1969年9月,被下放到河南水电部平舆“五七”干校学习、劳动。

1972年夏,被借调到黄河水利委员会科研所,帮助指导小浪底工程坝基饱和砂层地震液化可能性研究工作;同年11月,调回北京。

1978年—1980年,担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防护研究所成立筹备小组负责人。

1980年—1983年,担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防护研究所所长(第一任)。

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05年1月,被推选在岩土工程学报上作“黄文熙讲座”。

2007年10月7日15时38分,汪闻韶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汪闻韶重点研究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及其在振动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产生、扩散和消散基本规律,初步建立了计算模式的雏型。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更加集中于水工建筑物地基和土石坝的抗震研究。出版专著《土的动力强度和液化特性》,阐明了土体液化与极限平衡和破坏的区别和关系。主编了《中国水利工程震害资料汇编1961-1986》历史性内部资料。对土工抗震问题,提出了工程措施比理论计算更为可靠和地震变形分析比稳定分析更有意义的看法。

汪闻韶在土的地震液化、土坝及地基抗震研究方面成就卓越。主持研制了中国国内第一台振动三轴仪;首先将振动三轴试验应用于土的地震液化研究;首先发现砂土结构性的影响;首先阐述了饱和砂土在振动荷载下动孔隙水压力产生机理,考虑消散和扩散的影响;提出了“地震总应力抗剪强度”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发现和首先研究少粘性土地震液化问题,提出了少粘性土地震液化评价方法;系统阐明了土的液化机理及其与土体极限平衡和破坏间的区别和关系;提出了剪切波速在评价砂土液化中的应用;广泛总结地震震害资料和工程经验,建立了中国土坝及地基抗震设计理论和原则。

汪闻韶一生总共发表论文60余篇,书籍15种。

人才培养

汪闻韶重视中国的土动力学和土工抗震研究人才培养。1977年参加了“土的动力性质学习班”讲课,编写“动三轴试验基本知识”(初稿);1982年和1983年,分别参加“全国土石坝基本技术问题研究班”和“全国水利工程管理抗震防护研究班”的讲课,编写了“抗震问题”和“土石坝的抗震问题”讲义。

汪闻韶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研究生,一生先后培养硕士生11名、博士生6名、博士后1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汪闻韶的父亲汪德章早年留学美国获畜牧学硕士学位,曾先后任东南大学、南通大学、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畜牧学教学工作。母亲杨彦威,早年毕业于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曾从事教学工作。汪闻韶名字中,“闻”是汪氏家谱中的排辈,“韶”从乐,“闻韶”取义于“孔子闻韶”典故。

人物评价

汪闻韶不仅是一位满腔热情、矢志报国的爱国者,勤奋努力、贡献卓著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一位品德高尚、和蔼可亲、为人师表的学者与老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所徐泽平评)

汪闻韶在中国土动力学的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创建者的作用,推动了学术组织的建设。汪闻韶为人朴实,品德高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胸襟坦荡,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为人宽厚,但在科研和学术问题上却坚持原则,不容半点虚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评)

自20世纪50年代,汪闻韶先生献身土动力学和土工抗震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50多年,在土的地震液化、土石坝及地基抗震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中国土动力学和土工抗震学科的奠基者和创建者之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评)

后世纪念

2011年4月26日,中国大坝协会在北京举办了“汪闻韶院士优秀论文奖”设立仪式,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水利部原部长、中国大坝协会理事长汪恕诚出席了设奖仪式并为汪闻韶院士遗孀严素秋女士颁发了捐赠证书。

汪姓出自汪芒氏。根据《通志·

氏族

略》的记载,汪姓是

汪芒

氏的

后代

商朝

时有汪芒国,

子孙

国名

为姓,后来改

复姓

为单姓汪。另外,根据《

姓氏考略

》上记载,汪姓出自

春秋时期

,鲁成公的支子,食采于汪,后代以地为

姓氏

,就是汪氏。

上古

时汪芒国,

国君

防风氏

,后被

大禹

处死,国人迁居湖州的山里,称汪芒氏。

战国

楚国

灭越,汪芒氏也被攻破,后来逃到安徽南部的

歙县

一带,改称汪氏。

古代

的汪芒国在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

望族

居于

平阳郡

就是现在

的山西省临汾县西南部。

郡望:

1、平阳郡:

三国

时魏分河东郡置

治所

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

汾河流域

及其以西地区。

2、新安郡:晋时由

新都郡

改置,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

等地

。隋代玫

歙州

置,后来移到了歙县。

3、六桂郡:就是“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治所在地

闽县

,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后来改为

闽州

唐代

景云

年间改

武荣州

置县。

堂号:

越国堂,唐代汪华封

越国公

忠勤堂,

明代

汪广泽封为忠勤伯。

另外,汪氏还有堂号“平阳”、“六桂”。

迁徙分布

春秋时,

鲁国

有童子汪骐,哀公的时候和

齐国

军队

战于郎

而死,

鲁人

因为他死于

国事

,所以按照成人之礼来安葬。这是见于

史籍

最早的汪姓人物。

东汉时有汪文和,

建安

中以

龙骧将军

会稽

令,为躲避

祸患

,迁至

新安

,子孙

蕃盛

,后发展为新安望族。据《

古今

姓氏书辨证》记载:“陈稷州别驾

汪纲

,陈亡,自歙州徒河间。”这说明南朝时汪氏已迁

于今

安徽歙县,隋初有一支迁至今河南河间。唐代以前

中原

已经有汪氏聚居点。

唐初

有汪华,封越国公,其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子孙

分布于今安徽、浙江、江西的许多地方。

宋代

以后,南方的广东、广西、贵州等省都已有汪姓居民。自清

康熙年间

开始,闽、粤汪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此后又有

远播

海外者。

汪氏-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字辈:朝正廷光邦定荣昌文明兆庆立达勋芳心存忠义志效贤良行仁佐治家法永彰

汪氏-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字辈:大学之道礼乐光前文章华国忠厚启贤继传永世守德遵先家和万兴业盛延年

汪氏-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字辈:良德兴世大善积发家声毓秀开宗逺立志学为先忠贞师曩哲孝悌缉前贤永享千秋业富贵万年春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字辈:令名光大国万代定昌延

汪氏-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字辈:有士廷登嘉顺守周光保国定邦昌惟承大本永荣世增放宏祥立炳良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字辈:修礼本存诚肇基由敏树英华奕代昌远大先荣懋俊秀步青云贤良崇正务忠厚永传家显扬有时遇积德功久立怀仁义长慕嗣今亿万年恪守斯垂裕

汪氏-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巖头镇字辈:字表字母 : 能正廷伯汝 子君光元孟 家道广文林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双港镇字辈:派行 : 文德廷兆 积善有庆 传家诗礼 佑启贒能 根深枝发 泽厚福增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字辈:祖起鲁国绪肇颖川越声克振世系绵延先承后继璧合珠联

汪氏-江西省宜春市宜春县字辈:宗怀应翰绍洪文其为章功猷魁远世道德在显扬

汪氏-浙江省金华市字辈:端庄宽裕德义仁明

汪氏-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田墩镇字辈:宏扬祖训庄严谨慎承先睦后万古恒绵

汪氏-江苏省盐城市字辈:文开芝大田臣汝德生金士玉盛兴荣

汪氏-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字辈:行字母(1-15世): 曾祖甫 显达聪明 荣华富贵 金玉相生

汪氏-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字辈:派行(71至90世) : 庆振钦 瑞敏端正 文行忠信 元亨利贞 荣华富贵 干

汪氏-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字辈:表字母: 甫尔伯起 廷达熙朝 孟仲叔季 一体圣尧

汪氏-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字辈:旧谱派行:格致诚正 修齐治平

汪氏-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东流镇字辈:派行 : 如忠士汝呈 世必依德泽 保全大安敦 长康庆松柏 学集盛时英 廷献兴贤策 育才振家声 从政华邦国

汪氏-安徽省字辈:字派: 庭元广大志 思义启后昆 克振家声发 兰桂馥郁芬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字辈:三房派行: 克楚天道懋 隆德海仁高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字辈:派行(10世起): 宗必应之正 大启文家长 承先宏世泽 士子庆元良

汪氏-浙江省金华市建德县字辈:大启之家庆存心积德昌克绍箕裘业式昭贻燕长世泽承先绪诗书裕后贤声华传皖国仁孝毓桐川

汪氏-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字辈:忠厚傅家诗书继世理清道真根深叶茂

汪氏-湖北省仙桃市字辈:祖先泽长全发平阳肇元成周庆衍豫章从明达楚毓秀中祥贤オ炳焕体纲振常品端学广道立言方丕承宏绪德业昭彰重典守则世第永光同敦孝友其嗣久昌

汪氏-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字辈:仲氏派字辈(100世起) : 越开瑞辉翔 忠勤振国光 陶山显耀登 华夏万年长

汪氏-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字辈:冠讳字母(12世起): 文景一仕 应立心志 时际有为 显达上邦 忠能承祖 永望克昌

汪氏-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字辈:行字母似为(1-21世): 曾祖甫显达 聪明荣华富 贵金玉相生 端崇礼义诚 守

汪氏-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字辈:冠行字母(12世起): 英雄俊杰 贤良方正 经纶华国 恩宠天廷

汪氏-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字辈:冠行字母(12世起): 英雄俊杰 贤良方正 经纶华国 恩宠天廷

汪氏-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县字辈:表字母(12世起) : 汝惟伯仲 希思孟光 仁义道德 遵守其常

汪氏-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王泗镇字辈:辉在钧涵朴烈堪镜沏桢勋阶铭浦植营壁镇江村煦坦铺滋叶熙增鉴润根焕堂铨泰业耀壑钜澄森

汪氏-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字辈:文明能丙祖士期应时兴大庭唯家庆永世必昌隆

汪氏-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字辈:有道朝发崇元良敷治功志士宜端本勤学成儒宗

汪氏-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字辈:德绵长勋烈远扬万民钦崇谦贞益光炳焕家声云蔚蕃昌孝友和乐克继荣康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字辈:齐治均平业致知诚正修贤才斯蔚起佐理树鸿猷忠武荣家国新安豫发祥云仍承大烈卜易信其昌

汪氏-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范楼镇字辈:忠厚传家永允明继世长文成百广庆德立兆鸿祥恒修真来瑞辉玉耀荣光

汪氏-安徽省六安市六安县字辈:派行 : 宗德泽达 继述永长 英才宏茂 家国名扬 守仁志道 绍庆延康 承先广佑 世代光昌

汪氏-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字辈:新派行 : 忠孝传家重 文章辅国新 安常崇正业 志学本人伦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字辈:派行 : 国运昌明 家风继起 恩泽长贻 荣华万纪

汪氏-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字辈:道世治宇兴兰国晓本知事大正应先光人宏才辉远景清香维培珍怡谋圣导德经深自在中

汪氏-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字辈:宏宗嘉会耀先传肇启泰来万益增发秀腾芳齐上达绍光盛美祚长延位育恭赞伟勲烈正期令嗣学圣贤道贯南闽昌奕侯开东鲁接千年孝廉节义徽声振礼乐诗书庆泽绵

汪氏-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字辈:朝正廷光邦定荣昌文明兆庆立达勋芳心存忠义志效贤良行仁佐治家法永彰

汪氏-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字辈:承前宗泽远伟业亷自强

汪氏-湖北省孝感市字辈:本大朝时应基宏名必荣添廷九锡盛家道乃相成端方为正士俊秀兆登瀛文武常济美继启毓周桢国泰兴和顺俊秀兆科盈华章常济美联续毓州城

汪氏-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培元街道字辈:三代以仁鼎维新诗书礼乐振嗣英永垂燕翼恢先绪际会明良庆载赓

汪氏-陜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字辈:立志铭宗训文朝必胜强崇良偕自着万世永流芳钦绍尊宪绪继广兆庆祥兴华维科举家道本荣昌伟基展鹏程振贤锦乾坤

方氏,汪氏,龚氏-台湾字辈:贞吉咸庆福禄寿祺日新富有绵远崇禧源本烈城垂锡洪业林灿堂锦钟淑炜巨湖森然炳型铭渊派枝熙望培金汝权山川灵秀岚益永昌恂荣际邦德耀春克树成纯孝振丕烈广文继绪英 大律轩皇创同从雷祖来一堂敦孝友继述有贤才桂萼芬香曰兰华畅发时玉昆齐竞秀金紫燕谋贻渊海占洪福莆田德泽绵壶山应上溯蕃衍万斯年源盛岐周世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字辈:真股派语(16世起)似为 : 然映中和日 正泰运光华

汪氏-陜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双龙镇字辈:立志铭宗训文朝必胜强崇良偕自着万世永流芳钦绍尊宪绪继广兆庆祥兴华维科举家道本荣昌伟基展鹏程振贤锦乾坤

汪氏-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字辈:辈份字(12至19世) : 应心维 致本由先

汪氏-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字辈:祖先泽长全发平阳肇元成周庆衍豫章从明达楚毓秀中南贤才炳焕体纲振常品端学广道立志强丕承宏绪功业传芳重典守则永维馨香同敦孝友其嗣久昌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字辈:福寿兴伟杰玉书灿寳光斯文兰桂秀式德蕙莲芳训迪宗先哲忠良裕后祥人能全礼义家可兆荣昌性理崇惇厚毓才溥济时辅廷新翰藻显达振鸿仪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字辈:忠厚传家远谦和裕庆长积功延福履树德永荣昌秉礼思宗鲁明伦法盛唐诒谋承燕翼世泽锡鸾章

汪氏-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字辈:如忠士汝呈世必依德泽保全大安敦长康庆松柏学集盛时英廷献兴贤策育才振家声从政华邦国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字辈:根基必盛奕叶流芳

汪氏-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字辈:承武从前德传家序大伦振扬庭训远绵立自千春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字辈:派行 : 堂锦凝庥炯 培钧滙楚南 在铨鸿藻炳 奎镜澈森然 远鉴源根鲁 坊铭汉业煌 执刘洵懋烈 垂籙溢荣光

汪氏-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字辈:福清公支下派行 : 道学尊宜盛 文章乐进修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字辈:家之宗心立世德习周礼庆有永安年朝中遵继体载锡国恩长承先克济美敦厚焕光华文明均佑启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字辈:正单荣华富贵盛忠厚传家礼义清学先垂嗣发孙远天必佑之万年深

江氏,汪氏-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字辈:昌应明正叟之夫均伯肇基其达必长同公蕃衍绍美芝山承先辉峻业芳名昭列邦英彦遵庭训哲嗣守典章克家宜宪法辅治重民权泰平期锺毓惠爱保东南工农庆盛世华夏乐安康彩笔绘宏图寰宇谱新篇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字辈:荣朝天主凤如跃祖应宗振毓启世显家道永兴隆书泽芳声远淑德大奇崇景运之昌炽玉福光照宏宜盛立伟业祥和锦上春鼎策传万载政廉邦国颂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字辈:仕友延之志克锦继世高学隆周孔孟传令名光大国万代定昌前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梅城镇字辈:义礼智本立道大继世高

汪氏-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字辈:宏宗嘉会耀先传肇启泰来万益增发秀腾芳齐上达绍光盛美祚长延位育O赞伟勋烈正期令嗣学圣贤道贯南闽昌奕O侯开东鲁接千年孝亷节义徽声振礼乐诗书庆泽緜

汪氏-台湾新北市三重区字辈:大中之道与世弥久公卿子孙必得其寿嘉谟祖述忠孝诚章闻羞审范肃政纲常洪支沛瀚曼演深长云仍兆亿贞亨乌奕进修循序留心记益希达高明知至物格恒产素微植德实基淑能耜耒谦和耘耔承先裕后起敬油然少壮时习守泽均贤外庄虔制内受端持礼还克已敏许慥为士夫存恕志息自盈谆纯戒慎致昧服膺坤阳生民泰山同安吾儒启迪六艺宏宣家给施普尚秉司农务道本立惟勤有功昭穆彝伦兴仁录载永慕音容禋越如在式言仲澈俟仰合第似续顒昂侅敷来裔

汪氏-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字辈:字派(81世起) : 学修廷宪 德重志道 兴家礼义 永发才高 式昭贻燕长 世泽(册)承(成)先(宪)绪 诗书裕后贤 声华传中原 仁孝毓皖川

汪氏-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字辈:学道承家训敦伦立本源心存纯厚念贻泽福其延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字辈:派行似为: 宝寿显福思 仲(文)永伯仁秉 天之元克崇 继世高学隆 周孔孟传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字辈:大启之家庆存心积德昌克绍箕裘业式昭贻燕长世泽承先绪诗书裕后贤声华传中国仁孝毓皖川

汪氏-湖南省长沙市湘乡县字辈:贤(大)才斯国用吉士兆时新秉礼承先训明伦启后昆修德尚道义经世贵和平

汪氏-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字辈:明光显世代启发正时良

汪氏-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字辈:有道朝发崇元良敷治功志士宜端本勤学成儒宗

汪氏-湖北省鄂州市字辈:兴庚学应泌柯子楚明倌廷桧文煌垠式荣光耀祖先德克家福泽长高曾宏佑启保定发其祥作善逢时庆存仁万代昌本支培植厚忠孝远联芳

汪氏-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华容镇字辈:世定贤才辅家安俊哲生学成名自立光裕有芳声世定贤才起家安俊哲生学成名永立裕后振先声

汪氏-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汾口镇字辈:永怀敦本志继序定荣昌祖述从先进家传立致中

汪氏-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字辈:颍川开绪统代绍涌贤良卫鼎勋昭卓兴邦绩盛昌模操宜后继范德应先扬祖泽诚深厚宗支万古香

汪氏-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字辈:大文廷学启直言培本源承继锦上芳永远国家光立功思祖德泽世绍平洋奋发开新宇勤俭致富强

汪氏-湖南省湘潭市字辈:必光世德经纬鸿谋文明昭杰大振宗猷远贻万亿永承其休扬祖启后令名维修忠良培国运孝友久家传为善延先泽芳声亿万年求真当务实尊重构和谐温故以知新博爱迎大同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字辈:贻谋善述以存宗光后昌恒思周道盛永守乐华匡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字辈:光先守德廷锡永嘉炳存如宝敬承克家重贤兴学继尚书官振昆宏绪世代春华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字辈:鸿才正用家国传芳谦恭和义世序荣昌大章蔚起道礼尊崇善承克厚咸萃恒丰

汪氏-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浪川乡字辈:锡光思盛德笃怙庆荣怀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凤山镇字辈:子国元永大正文邦习成学士声家华光纪勋绵远毓德延长诗书俊秀礼义荣昌辉联金玉庆锡珑璋英奇绍映富贵馨香

汪氏-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灵桥镇字辈:发祥天地立志栋梁维至公德行健自强厚永曾庆育才兴邦千东仁原和谐民望文升坤泽贤能运昌显森浩道高峰登攀盛华国诗崇儒尚理礼振家声温厉恭谦尊善承先寿延福添哲倍心启博爱义刚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字辈:一廷何希万国朝单东可川之源本以大祚应洪慈德盛光远祖运际见良时祥开永继颖文学宜纪岐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字辈:普益彰先德传家纪盛平洪源永宗秀焕裕乐清新昌达宜思远列祖多俊英振兴中华业勉志建奇勋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字辈:成源应有德启厚裕良思作善余家庆培才定国基英华正巨发博进展雄威文锦彪青册经业治世平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字辈:修礼本存诚肇基由敏树英华奕代昌远大先荣懋俊秀步青云贤良崇正务忠厚永传家显扬有时遇积德功久立怀仁义长慕嗣今亿万年恪守斯垂裕

汪氏-江苏省扬州市字辈:德友巨永庆振福家声长立法成富贵爱国定荣华

汪氏-四川省字辈:珍惜平阳权丰艺昂精美齐奋豪鹏笙凰飞舞先振蜀裔义扬智信孝满继鲁刚强荷喜程焕福祯渝湘图南泽岳万载流芳

汪氏-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横埠镇字辈:应怀士明越尚光国先文学承家必大行立志希宏道允锡兆芳新崇德育才华贤能理智长清猿生态美和谐达寿康

汪氏-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字辈:贞良守世德天锡颂遐昌居恒联祖谊履泰涣家邦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字辈:宗德泽远继述永长英才宏茂家国名扬守仁志道绍庆延康承先广佑世代光昌思源续谱伦序齐祥诗书腾达忠厚正方

汪氏-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镇安镇字辈:同如大有家兴发成明德广春生茂盛豫志勇刚强桂青史惠玉长乙庚丙壬远久留富连芳

汪氏-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濉溪镇字辈:宏崇嘉会耀先传肇启泰来万益增发秀腾芳齐上达绍光盛美祚长延位育忝赞伟勋烈正期令嗣学圣贤道贯南闽昌奕祀侯开东鲁接千年孝亷节义徽声振礼乐书庆泽绵

汪氏-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字辈:忠厚传家国文星应斗光学宗孔孟训理论洛闽堂燕翼贻谋远兰孙毓秀芳时雍开景运禹稷

汪氏-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字辈:忠厚传家国文星应斗光学宗孔孟训理讲洛闽堂燕翼贻谋远兰荪毓秀芳时雍开景运禹稷载赓扬

汪氏-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字辈:明经纶辅国裕继承其昌

汪氏-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字辈:国尚宏应汝时文治厥有联芳贻谋显世序宾以贤伊余来暨维周之桢永锡尔类

汪氏-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字辈:一仕开国运万世振家声经书承祖德功绩显忠贞仁义礼智信孝友睦婣任恤文章勋业谟猷清慎勤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蔡河镇字辈:正德洪元光谟辉烈宗绪常遵显荣邦国士守贤良家清崇克万载永长文承世泽

汪氏-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字辈:文廷元胜世承恩荣勤余守美效义全安立志图强清廉传宗劳为根本永葆繁昌

汪氏-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字辈:鉴古知兴盛继先敬孔孟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贤

汪氏-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字辈:尚来世中孔孟经德秉哲笃实辉光宣慈惠和广博易良正谊明道元吉康强永言孝思长发其祥

汪氏-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字辈:守之先世大绍忠良朝常克正得运恒昌华国在名贤文章尚万全作为人有道立位必由天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字辈:兴元志荣泓代文世南基惟永懋光封铭鸿材烈在镇泽乐灿垂钧深林燿圭锡源本炯堪鉁(珍)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字辈:堂锦凝庥烱培钧滙楚南在铨鸿藻炳奎镜澈森然远鉴源根鲁坊铭汉业煌

汪氏-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字辈:正大光明仁义礼智

汪氏-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字辈:正大光明仁义礼智孝悌忠信世永其传家声克振富贵吉祥

汪氏-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字辈:淑日恒延必世昌渐应学士兆文祥尚承宗德人如玉永启贤良大有光道统相传贻泽远箕裘克绍庆流长家声振耀恢先绪历代衣冠自炳煌

汪氏-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字辈:正奉学养盈自成光有良积善家声振渊源世泽长

汪氏-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佛子岭镇字辈:克光先志立德敦元本宗永发金玉常珍厚道贤俊建国有为吉祥如意兆世奇昌

汪氏-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颍川街道字辈:一国之中必有其士允守法克绍宗功时修至德孝友持躬贤能继起佐理兴隆今增绵延奕O福禄攸同

汪氏-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字辈:国尚宏应汝时文治厥有联芳贻谋显世序宾以贤伊余来暨维周之桢永锡尔类

汪氏-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字辈:亲睦宗族大振纲常彝伦攸序礼乐传芳

汪氏-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字辈:宏宗嘉会耀先传肇启泰来万益增发秀腾芳齐上达绍光盛美祚长延位育忝赞伟勋烈正期合嗣学圣贤道贯南闽昌奕O侯开东鲁接千年孝廉节义徽声振礼乐诗书庆泽緜

汪氏-湖北省黄冈市字辈:受念仁宣凯晖伯政绍文独一维秉国长其世应承在如曰毓象自可光高曾崇道能敦本扬名启后昆普益彰先德传家纪盛平洪源永宗秀焕裕乐清新昌达宜思远列祖多俊英振兴中华业勉志建奇勋

汪氏-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字辈:派行(86世起) : 元亨利贞 天道其常(祥) 大中至正 吉士永昌

汪氏家谱的迁徙史

起姓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内发展成了一大望族。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