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庄村纪事-家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1收藏

泊庄村纪事-家庙,第1张

祠堂在泊庄村称为家庙,“文革”前泊庄村有东家庙和西家庙,大约分别建于明永乐年间。

  西家庙在村西头一条胡同和水沟东崖之间,修建时间比东家庙略晚一些,建筑风格也新颖一些,外部很壮观,庙的正面十分豪华,门厅为五凤楼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余墙面较简洁,其结构与民居相同: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外檐用木柱,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粗硕。整个建筑为北方四合院式。小时候,我们很少进里边,总感觉瘆得慌。对里边的牌位、香炉摆设也没多大印象。此家庙被拆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一个农户在家庙的底盘上盖了几间房子,后来因催债逼死人命,死者在土炕上躺了十多天,尸体腐烂,尸肉被老鼠啃掉。因此,对西家庙这地方,村里人退避三舍,唯恐躲之不及。

  东家庙在村子的东头,西边邻着沙沟崖,东边后边均是庄稼地,前边隔着一条小路,便是一条条住着农户的胡同。对于东家庙我印记比较深刻些,家庙到我家后院墙也就百十米的样子,爬过土墙,去村里联社或是学校就经过东家庙前。每走到残败破落的东家庙前,看到横七竖八的庙柱子和残垣断壁,心里就像揣着个小兔子,精神极度紧张,赶紧一溜小跑越过那个地方。据老人们讲,东家庙拆除比西家庙还要早些,大概解放后就没再修缮,破旧立新时有的人去偷拆物料,很快就坍塌了,后经过日月的风吹雨打自行破落。此家庙是二进式,前后两排平房,每排八间,全是青砖垒墙,木柱撑檐,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也是宗族和宗亲教化的圣殿,许多大事都要在此议决和进行,到祠堂参加祭祀仪式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族人的共同祭祀,活着的人便与死去的祖先在心灵上得到沟通。同时,也增强了宗族成员的同源意识,相互之间更加亲近和团结。作为宗族领导者的族长,在举行祭祀仪式时,可以作为列祖列宗的代言者宣读宗规祖训,申谕族人。对越轨者的惩诫也在祠堂进行,执行族约宗规。这些族约宗规都是在一定时期由宗族名人或宗族领导者按当时的道德规范从日常习惯和行为模式中提炼出来的,大多刊于家谱之中,有的单独汇编成册,也有的刻石立碑于祠堂内。宗规的主要内容是伦理道德方面的劝谕,包括尊敬祖宗,孝敬长辈,安分守己,服从约束等等。对触犯宗规者的处罚,有物质上的罚银,肉体上的拷打,情节严重者还施以酷刑,以至活埋处死。如果被判罚,则生不得入先祠,死不得入祖茔,这无异是一种最严重的精神挞伐,因为这是割断了他与祖先精神联系的脐带。

  祠堂又是宗族的象征。“追本溯源,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这是当地广为流传的民间谚语。历史上人们把祠堂作为祖宗灵魂的栖息之所。祠堂后寝均都设置有龛座。祠堂是族中祭祀祖先、新年(农历)谒祖、举行庆典、执行族规、嘉奖子孙的所在。

  我村有悠久的历史,有较深的文化底蕴,祠堂文化支撑着历史文化,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传统的观念,虽有其糟粕的东西,但也有些可借鉴可传承的。譬如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性善说”,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

  祠堂前的观音碑至今犹在,碑名为《安丘县泊庄村新建观音堂记》,当时,我村隶属安丘县。其碑文记载:泊庄村去县治六十里许,其形胜。南拱吴山,北环马驹,牧良冢峙其东,清风岭接其西,其层峰叠嶂,郁郁然可观也。而此地俨然独处其中,或遇风清景和而瑞气缥缈,雾中恍惚楼阁之显燿焉。其地真可以立祠庙而妥神灵也。旧岁春,有邑人刘志学,玉山其居也,为人制行洒落,处乡常以和睦,交朋友以信实,事父母以孝著,俨然有古君子之风度。因母偶感病疾,而均也日夜焦愁不遑宁,处汤药必亲尝之焉。遂呼天而泣,祝祷于神,发矢心而创造观音堂。既而取木于林,求石于山,凡百事无不尽心力而为之。其母病亦不愈旬而愈也。且其制作也,殿宇宏廓,塑像鲜明,甲于吾邑之余,伺遇四时香火之供,安知不蓬蒿凄怆,若或见之哉。予又尝考其观音之名而有以知其说,亦浮屠中之一教也。然所以名为观音者,观其世之音声以救人之苦恼也。均之良心行善事,而获母病之愈,使事事如此,吾知引伸触类。即《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书》曰:作善降之百祥。将来之福,曰方生而川方至也。君子乐道人之善,故兴言以及此耳。然是役之作也,营于庚辰之夹钟,告成于辛已之姑,洗而羽翼赞。相鸠工募缘以共成厥事者,则志学之尊刘钦、发云寺住持洪仪与乡人杨生也。噫!后之登斯堂览斯文而兴起良心者,未必不为刘均之一助云尔!余愚且不肖,竭足以及此,姑述其始末,为使君子有一识其岁月焉。

  现在的村规民约,就是约束每一个人的言行,让每一个公民谨言慎行,所言所行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假如每个人都做到了仁义礼智信的要求,其道德层面是非常高尚的,社会就会多一些和谐,少一些尔虞我诈。

泊庄村纪事-家庙

祠堂在泊庄村称为家庙,“文革”前泊庄村有东家庙和西家庙,大约分别建于明永乐年间。   西家庙在村西头一条胡同和水沟东崖之间,修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