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高拱,张居正的关系
他们三个全是明朝内阁首辅。徐阶离任首辅后高拱继任,高拱离任首辅后张居正继任。
徐阶是张居正的座师,就是科考的时候张居正的卷子是徐阶判的,高拱是隆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
扩展资料:
徐阶
徐阶(1503年10月20日-1583年6月7日),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名臣,在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任内阁首辅。
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
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徐阶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为嘉靖帝所信任。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
嘉靖四十一年,得知嘉靖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所闻,于是就命御史邹应龙参劾,终于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谪戍。徐阶则取代严嵩而为首辅。万历十一年,徐阶病卒,赠太师,谥号文贞。徐阶著有《世经堂集》、《少湖文集》等。
高拱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与张居正谋,张居正与冯保交好,冯保进谗太后责高拱专恣,被勒令致仕。万历六年(1578年)卒于家中,次年赠复原官。著作有《高文襄公集》。
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 ,故而时人又称之“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年),明神宗登基后,因为李太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张居正代高拱为内阁首辅。
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
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万历十年(1582年)7月9日张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死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徐阶
:高拱
:张居正
徐阶,夏言,严嵩都是明朝时期的官员。
1、徐阶:
徐阶,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松江府华亭县人。明代名臣,嘉靖后期至隆庆初年内阁首辅。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
徐阶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为嘉靖帝所信任。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
嘉靖四十一年,得知嘉靖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所闻,于是就命御史邹应龙参劾,终于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谪戍。
徐阶则取代严嵩而为首辅。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明穆宗时致仕归家。
2、夏言:
夏言,字公谨,号桂洲。贵溪人。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正德十二年,夏言登进士第,初授行人。任兵科给事中时,以正直敢言自负。
明世宗继位后,夏言疏陈武宗朝弊政,受世宗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将其全部夺还民产。
他为人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因大礼议而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累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其后被擢为首辅。
后逐渐失宠,又为阁臣严嵩等所构陷。嘉靖二十七年,夏言因支持收复河套,再遭严嵩诬陷,终被弃市处死,年六十七。明穆宗时复官,追谥文愍。
3、严嵩:
严嵩,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乙丑科进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他人代笔。
扩展资料:
留传至今不多的严嵩书法作品中,大体上可分为榜书、碑文、印文、卷轴四大类。一是榜书,即署书、擘窠书,这类作品主要标题宫阙门额上,在北京最多。
如原在西城区东大高殿外牌坊上的榜书孔绥皇祚、极先林、弘佑天民、先天民境,西城区原景山大门上的北上门榜书,原在司法部地方法院楼上的万邦总宪榜书。
宣武门菜市口的西鹤年堂榜书和门联用收赤箭青芝品,制式灵枢玉版篇,前门外铁柱宫许真人庙里的忠孝、净明榜书。
以及前门外粮食店的六必居、崇文门的至公堂,原翰林院署大堂上的翰林院署等榜书,此外,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山东曲阜的圣府等也俱出自严嵩之手。
—徐阶
—夏言
—严嵩
而实际上,当世宗令将严嵩籍没财产的一半充边饷,一半入内库时。根据资料,世宗当时仅要十万两入库。严嵩却怎么也拿不出来。世宗问道:“三月决囚后,今已十月余矣,财物尚未至,尚不见。一所巨屋只估五百两,是财物既不在犯家,国亦无收,民亦无还,果何在耶?”(《世宗实录》卷519)由此可知,严嵩的贪,实际上徒有虚名。据史料,当时主持籍没事的是首辅徐阶。而徐在史书中被称为是“廉吏”,而且是有名的“廉吏”。据说,当年徐扳倒严公仆时,举国欢庆。认为徐给国家立了一大功。作为“廉吏”,徐却有田产四十余万亩,仅在他的家乡苏、松地区就多达二十四万亩。这些田产多是以“投献”为名巧取豪夺,强占周围农民的。在华亭一地,他每年收租谷就达一万三千石,敛银九千八百两;同时,他还拥有众多织妇。于慎行《谷山笔尘》卷四记载颇详,称徐“纺绩求利”,“与市为贾”。徐阶究竟有多少资财,根本就无法统计,就连当时担任应天巡抚的海瑞,也叹为观止:“产业之多,令人骇异。”(《四友斋丛说》卷13)海瑞接到许多农民,控告徐阶夺田霸产的诉状,海瑞当即勒令徐“退之过半”,否则不予结案。其时徐阶当时致仕家居,慑于海瑞威名,不得已,退还农民部分田产。但在暗中,却又行贿于给事中戴凤翔,指使戴弹劾海瑞“渔肉缙绅”,将海瑞罢官,才保住他的庞大田产。
由此可知,严嵩的“贪”,真正可怜可叹;而徐阶的“廉”,却实在让人齿冷。历史就是这样,让人琢磨不透。《献征录•大学士严公嵩传》载,严嵩降生于小家子,“其父不过小吏”;同书“大学士徐公阶传”载:徐阶家“世世受耕,不仕,至父蔽而补邑椽吏。”说明两人起步时,家业相当,严嵩担任十五年首辅,才有如此财产。而徐阶仅仅担任六年首辅,田产却是严嵩的十五倍。由此可知,对贪与廉的问题,讨论已经毫无意义。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严世蕃、罗龙文斩于市。从严家搜查出家财,得黄金三万余两,银二百万余两。
徐阶罢官致仕后,其子弟横暴乡里,占夺土地达二十四万亩。一向富有贪名的严嵩,其田产仅是徐阶的十五分之一。
徐有贞,一意主张南迁,差点被砍了脑袋,后来以“意欲”杀死了于谦,制造了明朝历史上第一冤案
徐阶,明朝历史上最能忍的政客,整整几十年,甚至把孙女送给政敌的孙子当小妾,最终一举扳倒严嵩、
徐霞客,这个人的爷爷就是徐经,这个人当年和唐寅一起因科考案被逐,徐霞客是明朝一个很有名气的旅游家,可惜文采稍逊,不然可比拟谢灵运了、
徐渭,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是三大才子中唯一一个科举不中,唯一一个没当过官的,但却是对国家的贡献最大的一个人,徐文长,字画书词,凡是说的上的,样样精通,后世齐白石曾经感叹,恨不生为青藤门下走狗,但是这个人最强的却是兵法,协助胡宗宪平定东南倭寇之乱,名扬天下
徐光启
徐达
徐阶并不是徐延昭,历史上并没有徐延昭这个人。在嘉靖帝在位时为官,官至内阁首辅。
徐延昭是京剧《二进宫》里的角色。
《二进宫》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了明穆宗(隆庆帝)死后,太子(朱翊钧,即后来的万历皇帝)年幼(时年10岁),李艳妃(历史上称为李贵妃,朱翊钧即皇帝后晋升为李太后)垂帘听政。其父李良(原型为武清伯李伟),蒙蔽李妃,企图篡位。
定国王徐延昭(原型为明朝首辅徐阶)、兵部侍郎杨波(原型为兵部尚书王崇古),于龙凤阁严词谏阻,李妃执迷不听,君臣争辩甚剧,不欢而散。李良封锁了昭阳宫,使内外隔绝,篡位之迹已明。
徐、杨二人于探皇陵后,二次进宫进谏。此时李妃已悔悟,遂以国事相托。后杨波发动人马,卒斩李良。《二进宫》描述的是探皇陵后,徐延昭(又做:徐彦召)、杨波(又称:杨侍郎)复入后宫,竭诚奏导。李后深知徐、杨忠诚可托,威望骨鲠,足以慑服国丈。遂将幼主托付徐、杨,以固明室社稷。
扩展资料:
徐阶为政举措:
条幅明志
徐阶主政以后,在内阁办公室墙壁上写了一个条幅: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诸公论。
用直白的语言宣称:我要拨乱反正,把威权和福祉归还皇帝,把政务归还政府各部门,把官员的任免与奖惩归还公众舆论。这三句话可以看作是他的施政纲领,目的在于改变严氏父子专擅朝政的局面。意图是很明显的,他要向朝廷上下表明,不想成为严嵩第二,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
众人合议
徐阶成为内阁首辅以后,就和严嵩反其道而行之,邀请内阁次辅袁炜一起办公,共同为皇帝票拟谕旨。皇帝知道了,认为不妥,认为只要首辅一人票拟即可。徐阶向皇帝解释,事情出于众人合议比较公正,而公正是所有美德的基础。
独断专行就是自私,而自私会导致百弊丛生。皇帝听了表示同意。当时言官竭力抨击勾结严氏父子的大臣,皇帝对此很反感。徐阶委婉曲折地做出解释,缓解了他的怒气,保护了那些言官。
选用贤官
徐阶引用门生张居正为裕王(后来的隆庆皇帝)讲学,使日后的权力交接显得更为顺利。
他推心置腹地敦请严讷出任吏部尚书,整顿颓败已极的吏治。《明史·严讷传》谈到严讷出掌吏部,为了扭转严嵩造成的“吏道污杂”局面,与同僚约法三章:一、谈公事到吏部衙门,不得到他的私宅。
二、慎重选择吏部的中层官员——郎中、主事,杜绝开后门、通路子,用当时的话表述,就是“务抑奔竞”。
三、选拔人才不要拘泥于资格,即使是州县小吏,只要政绩优异,应该破格提升。在他的努力下,改变了先前“吏道污杂”的状况,出现了“铨政一新”的面貌。这与徐阶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严讷深有感触的说:“吏部尚书与内阁首辅必须同心同德,事情才办得好,我掌管吏部两年,适逢徐阶主持内阁,大力支持,办事才得心应手。”
伪造遗诏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皇帝朱厚熜逝世,由徐阶和张居正起草的遗诏,并不是朱厚熜临死前口授的,而是用“遗诏”名义发布的徐阶和张居正的政见。为了拨乱反正,“遗诏”强调了已故皇帝对痴迷道教的错误有所反省,为那些因批评皇帝而遭到惩处的官员恢复名誉和官职,惩处主持玄修的道士,停止一切斋醮活动。
十二月二十六日,穆宗皇帝即位,他的登极诏书也是徐阶和张居正起草的,基调和先帝遗诏完全一致,主旨是强调起用因反对玄修而遭惩处的官员,处罚道士,停止斋醮,破格提拔贤才,裁减冗员。
嘉靖、隆庆之际的政治交接,徐阶处理得巧妙、妥帖,先是以“遗诏”的形式表示先帝的悔悟,继而以“即位诏书”的形式表示尊重先帝的遗愿,避免了“改祖宗之法”的非难。
徐阶(1503~1583年),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明松江府华亭县人。早年即工诗文,善书法。嘉靖二年(1523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延平多盗,到任后捕剧盗100余人;清理积案,释出系囚,赢得声誉,升为黄州同知,后又擢为浙江按察佥事,进江西按察副使,并主浙、闽二省学政。皇太子出阁(读书),擢为国子监祭酒。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为嘉靖帝所信任。这时,严嵩当政为首辅,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
倭寇蹂躏东南,侵扰松江,力主发兵平乱。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得知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所闻,于是就命御史邹应龙参劾,终于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蕃谪戍。徐阶则取代严嵩而为首辅。
嘉靖帝相信方士,服食“金丹”致病。户部主事海瑞力陈其失。帝怒,要立杀海瑞。徐阶力救,海瑞得缓死,囚系狱中。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帝死,徐阶草遗诏,立穆宗朱载垕为帝,停止一切斋醮、土木、珠宝、织作,凡因言事而得罪的官员一律赦宥,以收拾人心。因事先未和同列阁臣高拱、郭朴一起商量,二人怀恨于心,唆使御史参劾,迫使徐阶于隆庆二年(1568年)致仕回家。
因任宰相多年,为两朝元老,人都称为“徐阁老”。借“投献”为名,大量兼并土地。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任应天巡抚,勒令地方强豪退出多占土地。不得已,也退出了部份土地。
著作有《经世堂集》26卷、《少湖文集》10卷。另编有《岳庙集》,并行于世。
一个十分复杂的人,可怕的政治家!单纯用好或者不好来评价他都不准确。有些权臣的晚景不太好,比如严嵩,儿子犯罪被处决。徐阶晚年几个儿子都流放,张居正后来遭到清算。高拱最后郁郁不得志死于病中。可是这几个都是正处于明朝嘉万年间内阁首辅的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互相拆台,互相整来整去的,下场注定不会太好。
海瑞对徐阶的评价:“甘草宰相”。甘草,吃起来有些甘甜的味道,什么病都能治一点,但是不作主药。甘草宰相意思大约如此。严党这一巨大利益集团的倒台,势必引发朝局的动乱,也可能会有投机分子浑水摸鱼,这段时期由徐阶来领导是可行的,有利于调解各种矛盾,迅速稳定人心。客观来说,也为高拱张居正海瑞们的改革创造了比较良好的环境。
徐阶的人生经历和政治智慧告诉我们一个隐藏的事实,手段是工具而不是目的。他在严嵩面前卑躬屈膝,甚至把孙女许配给了严世蕃做妾,然而时机到来之时,他还是铲除了严嵩一党,毫不犹豫。这世间有多少人信奉“手段为目的”的信念,认为自己要用够狠够奸的手段,就必须把灵魂出卖给魔鬼,成为够狠够奸的小人恶人。其实他们错了,手段是死的,人是活的,是人驾驭手段而不是手段控制人。如果拥有了各种甚至可称为卑鄙无耻,践踏自尊的手段之后,你还能保持正义的初心,那恭喜你,你终成大器。
徐阶,这个人不是一个廉吏,却是一个能臣。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没有对明朝做出根本性的变革,也不可能做出根本性的变革。在时代的洪流中,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像海瑞这样清官更是凤毛麟角。哪怕包括后面的高拱、张居正哪是一句好人和坏人就能诠释的呢?
徐阶,高拱,张居正的关系
本文2023-10-09 14:53: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2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