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历代国王都姓郑,他们和我们国家的郑姓人有什么渊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1收藏

泰国历代国王都姓郑,他们和我们国家的郑姓人有什么渊源?,第1张

当时的泰国的第一任皇帝叫拉马伊斯拉马伊斯,他的名字叫通銮,当时因为泰国被缅甸攻打,然后战败了,他就投奔了他自己的一个好友叫郑信,所以后面的国王叫名字都有姓郑就是和郑信有关系,而郑信就是中国人的后代。

当时他的父亲偷渡,然后到了泰国,并且在这个地方娶妻生子还生了很多个儿子,这样子,当时的儿子郑信就在泰国的宫殿里边当了小侍卫,要凭借自己的才智,一步一步的升级,在缅甸攻打泰国的时候,郑信就趁机而出,所以收复了当时的领土,还统一了当时的泰国,也就奠定了当时泰国的领土,所以他就顺理成章地被封为了皇帝,所以当时的郑信他也就是当时的吞武里大帝,他也是泰国最伟大的五位大帝的首位。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当时的阵线他在为了15年,但是他后来被他的心腹好友,也就是之前来投奔他的那个通銮用檀香木给打死了,然后他还将当时郑姓的儿子以及很多华人的将领给杀掉了,但是他害怕当时的清朝会干预这些事,所以他就以郑信的儿子郑华的名义去和清朝报信说郑信他生病去世了,所以也就顺理成章的封了当时的假郑华为王。

所以当时的皇帝是被谋权篡位的,但是当时的那个人害怕清朝的皇帝干涉,就自封郑姓,所以就这样代代流传下来了。

泰国地处东南亚地区,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现在的泰国国王拉玛九世,他的泰文名字是普密蓬·阿杜德,另外他有还有个中文姓名,叫做郑固。其实不仅是拉玛九世,所有拉玛王朝的国王都有一个中文姓名。比如拉玛一世叫做郑华,拉玛五世叫做郑隆。为啥这些泰国国王都姓郑呢?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独孤雁一一道来!

这件事还得从拉玛王朝的创建者拉玛一世说起,拉玛一世出身暹罗上层贵族,原名通銮,后来称作昭披耶却克里,曾担任阿瑜陀王朝的地方军政长官。后来阿瑜陀王朝被缅甸所灭,这个拉玛一世于是投奔自己的一位同窗好友,正是这位好友改变了拉玛一世未来的命运。

这位好友就是泰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郑信!郑信,祖籍广东省澄海县华富村,他的父亲郑镛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因生计所迫,郑镛于雍正年间,偷渡下海,来到今天的泰国谋生。郑镛为人聪明,事业逐渐做大,并在当地娶妻生子。但郑镛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没有忘记自己的姓氏,他为自己的儿子取名郑信。

因郑镛的关系,郑信与阿瑜陀王朝的上层渊源颇深,成为一名高级地方长官。阿瑜陀王朝灭亡后,郑信在华人的帮助下,招兵买马,准备复国大业,就在此时拉玛一世到来了。两人同心协力最终将缅甸人赶跑。后来郑信迁都吞武里,自立为王,并发兵统一全国,史称“吞武里王朝”。

郑信虽然做了国王,但他非常想得到清朝的承认,所以一再派出使者前往中国,请求乾隆皇帝的正式册封。但郑信没能等来册封的使命,原来泰国国内发生民乱,因大军处正在外,郑信被迫与造反者谈判,选择退位,出家为僧,但依然被囚禁。正在外地作战的昭披耶却克里听闻消息后,立即采取动作蒋郑信的儿子逮捕,率军返回国内。

1782年4月6日,昭披耶却克里抵达都城吞武里。第二天郑信被处死,同时被杀的还有,王子、王孙数人。接着昭披耶却克里即位,号称拉玛一世,并迁都曼谷,史称曼谷王朝,或拉玛王朝。

拉玛一世即位后,立即派出使者前往清朝,但他不敢说自己是篡位的,于是自称是郑信的儿子郑华,而“父亲”郑信是暴病身亡的。清朝虽然有些怀疑,但天高皇帝远,依然予以册封。时至今日,拉玛一世向乾隆皇帝的呈送“国书”依然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内。以后的历代国王都自称郑氏,一直延续至今。郑镛,这位飘零海外的中国人,也许做梦也不会想到,泰国王室会认他做祖先。

泰国并非历代国王都姓郑,仅仅是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王室姓郑。泰国有7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原名暹逻,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泰国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坤邦克朗刀是泰国第一任国王,他没有中文姓,当时他的素可泰王国臣于中国的元朝。1350年大城王国建立,并不久吞并了素可泰王国,明朝永乐皇帝封大城王国国王为暹罗国王。1734年华裔郑信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郑信的父亲郑镛是中国澄海县中外莆都华富村人。

1782年吞武里王朝的大将军却克里发起政变,处死郑信,自立为国王。却克里向清朝进贡,自称郑信之子郑华,清朝信以为真,册封却克里为暹罗国王,却克里迁都曼谷,故史称曼谷王朝。曼谷王朝的开国之君却克里自号拉玛一世,中文姓为郑姓,故曼谷王朝的王室均为郑姓,如今泰国政府规定每年12月28日为郑王节。拉玛一世建都曼谷,二世继续修建曼谷,三世开始跟西方国家贸易。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1896年,英、法达成利益妥协,间接使得暹罗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1932年泰国发生政变,拉玛七世被迫接受了君主立宪制。

拉玛一世中文名为郑华,拉玛二世中文名为郑佛拉玛九世中文名为郑固,拉玛十世中文名为郑冕。依泰国1997年的宪法,泰国国王及其王室没有实权,国王本人主要是国家及其完整统一的代表。国王担任武装部队统帅,并根据宪法,通过国会、内阁和法院行使权力,政府每年拨一亿泰铢供王室开支。泰国王位由王子世袭,后因缺少合法男性继承人,泰国现行的王位继承条例规定,女性可继承皇位。如今泰国国王为拉玛十世郑冕!

1939年6月由暹罗更名为泰国,意为“自由之地”,开始推行民主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泰国倾向日本,1941年被日本占领,泰国宣布加入轴心国。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和暹罗签订《日泰攻守同盟条约》。1942年1月25日泰国宣布向英美两国宣战,日本曾将部分在缅甸和马来亚半岛北部占领地割让给暹罗。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泰国随即在翌日宣布“暹罗1942年1月25日对英美宣战宣言无效”,暹罗的“宣战无效”宣言被同盟国承认。

郑信(1734年~1782年),又名郑昭,是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的华裔。泰国名字叫达信。

1、拉玛一世(Rama I,1737年-1809年)泰国曼谷王朝第一代国王,原名通銮。又称为昭批耶却克里(Chao P'ya Chakri),谥号帕佛陀约华朱拉洛(P'ra P'utt'a Yot Fa Chulalok),在中国史书上称郑华。

2、拉玛二世,泰国国王,依刹罗颂吞(Isara Sunt'orn),谥号帕佛陀洛罗那帕莱(P'ra P'utt'a Loat La Nap'alai),进贡称郑佛,是暹罗国的国王。

3、 拉玛三世,泰国国王,策陀皇子(Prince Jett'a),谥号帕喃格劳(P'ra Nang Klao),进贡称郑福

4、拉玛四世 ( 1804年10月18日 –1868年10月18日) 名为蒙固()是暹逻曼谷王朝国王,进贡称郑明,拉玛二世儿子。1851年,拉玛三世去世,蒙库特继承王位,谥号为帕琼格劳(Phra Chom Klao),称为拉玛四世,

5、拉玛五世,名朱拉隆功,后世尊称朱拉隆功大帝(1853年9月20日出生于曼谷,1910年10月23日逝世于曼谷)是泰国曼谷王朝第五代君主(1868年10月1日至1910年10月23日在位)。他被普遍认为是泰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现代泰国的缔造者。

6、不清楚

7、拉玛七世巴差提朴国王(1893年11月8日出生于泰国曼谷,1941年5月30日逝世于英国)是暹罗国王(1939年改名泰国),1925年至1935年在位,为却克里王朝第七位国王。

8、拉玛八世阿南塔·玛希敦国王(泰语全名 ,1925年9月20日出生于德国海德堡,1946年6月9日逝世于泰国曼谷)是泰国却克里王朝的第八位国王。

9、拉玛九世(,英文:Bhumibol Adulyadej)(1927年12月5日- ),即普密蓬·阿杜德(Rama IX) ,现任泰国国王,1946年登基,1950年5月5日加冕。他是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的第9位国王,也是目前全世界在任最长的国家元首

在泰国的历史上有一位堂堂正正的华人皇帝,华人能在泰国当皇帝其中必有段历史震古铄今,后人还修建一座大庙——郑皇庙供奉这位皇帝,可见非同小可。

郑皇,其名郑达信,祖籍广东省潮州府澄海县富里乡、他是从中国远涉大海到泰国谋生的华侨,其远离故国的目的无非是寻找安定,获得一块生存的空间。然而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泰缅战争却捉弄了他的命运。这位一无所有的海外游子在兵荒马乱之中同样受到颠沛流离朝不保夕之苦。

缅甸军队训练有素勇猛善战长驱直入全线推进,泰军防不胜防节节败退。战火中泰国军民死难者多达20万人,财物被劫掠殆尽,大成王朝被迫沦亡。其情其景,惨不忍睹。此时的华人郑达信忧心如焚休戚与共毅然奋起,率领泰华子弟500人突破缅军的重重围困来到罗勇,招慕泰华人民重振军威誓死抗敌。郑达信声誉鹊起,5000多名泰华子弟应召而来,迅速组成了一支坚强的置生死于度外的抗缅大军,经过郑达信的武功训练,土兵们勇猛如虎,志若金石。

这时清朝乾隆皇帝为牵制缅军北上,便从海上资助郑达信集结部队,这支抗缅大军乘势驾驶500艘战船浩浩荡荡进入了湄南河:在郑达信的指挥下经过一场浴血奋战很快夺回了重镇吞武里。当泰军最后轻取原皇朝所在地大城时,不禁令入新亭对泣,这里已是一片废墟,难以收拾。泰军将士只好挥泪而去,把吞武里作为临时首都,郑达信在众星捧月的欢呼声中登基称帝。泰国又在黎明的曙光中重整山河的破碎,“黎明寺”便由此得名。郑皇在位14年,泰国入民对他衷心敬佩,尊他为"郑皇大帝”,并建庙修志颂其一世之雄,其救民于水火的功绩为后人永世难忘。

定帝的圣旨表达了什么?

《定帝即位诏书》是元代乃至全中国唯一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诏书。元英宗死后,按照祖传的王位继承制度,元英宗的子女有继承权,但元英宗死时才二十一岁,没有子女。因此,能够继承皇位的继承人是元仁宗的儿子,也就是英宗的弟弟。然而,天气并不美好。英宗在位时,仁宗没有继承人。因此,它只能追溯到元顺宗和吴宗彝。因此,铁失落派把国家的法令献给了孙晔铁木尔。1323年9月,孙晔铁木尔被授予圣旨,正式成为皇帝。

定帝画像

在定帝即位的圣旨中,首先是对自己身份的表述,其次是对自己能继承皇位的原因,以及对自己即位后要做什么的表述。全文用白话表述,实际上不符合元代的宗法制。按照元朝的规定,皇帝即位的圣旨首先要由文官用汉人的文言文起草,然后翻译成蒙古文,向天下公布。当然也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孙特木尔的状态。因为当时周围没有汉族大臣和精通汉文化的人,所以剧本只能用白话拟就,白话也是蒙古语的直译。

定帝即位,虽然不符合宗法制,但因为情况特殊,没有人提出异议,孙铁木尔还是顺利即位。孙铁木尔称王后,没有严惩谋杀英宗的人。相反,为了稳定国家事务,他给了他们更高的官阶。一个月后,国家已经稳固,太定帝把其他人都杀了。

定帝黄帝陵在哪里?

泰定帝陵不是指泰定帝陵,而是指泰定帝在位期间对黄帝陵的保护。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陵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华第一陵”。

陕西黄帝陵

公元1325年,陕西轩辕黄帝陵发生火灾。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皇帝,泰鼎并没有因为民族差异而忽视黄帝陵。相反,他下令禁止破坏黄帝庙的建筑设施,禁止砍伐周围的树林。黄帝陵是中国皇帝祭祀黄帝的地方,但这不包括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皇帝。此外,泰定帝不像元英宗那样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他在位期间,汉族官员因为回民众多而受到冷落和排斥,所以他保护黄帝陵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决定。

当时黄帝陵西院宝生宫发生火灾。因此,除了禁止破坏和砍伐黄帝庙周围的柏树外,还指定专人保护黄帝陵。《太定皇帝敕令护黄帝陵法》是人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圣旨。泰定帝陵墓圣旨上的铭文不全,大意是:据罗德心控诉,每年都有不尊重公法的人在黄帝陵周围砍树猎鸟。现在,他们受命于你们的官职,如果有人再犯,将受到严惩。当然,圣旨没有用蒙古语。相反,他用的是当时的白话,使圣旨通俗易懂,让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官方对黄帝陵的保护措施,从而避免了因术语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这就是泰定帝陵墓的故事。

泰国皇帝颁布了哪些措施?

泰国任命皇帝的措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人事里坡

在人事方面,泰皇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尽量调和集团内部的矛盾。首先体现在镇守漠北期间对其大臣的重用,其次是对回民的重用和对前朝冤案的平反,最后是对汉臣的排斥,使其不再被重用。简而言之,在人事任用方面,由于太定帝的措施,元朝的国家事务非常腐败。泰国定帝统治时期,使用回民理财,在当时灾害连连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经济稳定,十分难得。泰定年间,采取南粮北运的办法,稳定了大部分城市的物价,从而维持了市场的稳定。元朝出现了通货膨胀,一直持续到元英宗末年。定帝即位后,继续执行英宗政策,减少印钞,使物价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公元1324年2月,泰定帝采纳了赵建的建议,以“三日讲经”的形式举行了一次经筵。举行经筵的方式,让太定帝赢得了汉人的心,一时之间成为佳话。在定帝统治时期,对宗教的措施是维持以前的状态,即包容政策。泰国皇帝定帝信仰藏传佛教,在位期间花费大量财政支出修建寺院。此外,泰鼎四年,他下令“禁止僧尼购买私有土地,违者必究”。再加上泰定帝在位期间任用了大量回民,所以伊斯兰教在元朝得到了大力支持。这些都是太定皇帝采取的措施。

泰国历代国王都姓郑,他们和我们国家的郑姓人有什么渊源?

当时的泰国的第一任皇帝叫拉马伊斯拉马伊斯,他的名字叫通銮,当时因为泰国被缅甸攻打,然后战败了,他就投奔了他自己的一个好友叫郑信,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