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权臣,严嵩老宅,只剩半截残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一代权臣,严嵩老宅,只剩半截残墙,第1张

春节在即,疫情当前,就地游玩。作为 旅游 达人,只看风景,不谈政坛之事。话说2021年2月3日沿G220国道在江西省分宜县境内行驶,突然路边的一块非常醒目的景区广告牌闪现在眼中,上书:介桥古村。我知道,这是明朝宰相严嵩的老家,赶忙掉头驶进村庄。

介桥村是个享有“八世一品”美誉的千年古村,是严嵩的出生地,他年少和年老被罢官后在此生活了几十年,如今是江西省 历史 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严嵩生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一生经历明朝5代皇帝,在明嘉靖年间执掌朝政长达20年,堪称政坛上的“不倒翁”。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严嵩去世,享年86岁,在古代能活到这寿数的,简直是奇迹。

严嵩5岁入私塾,8岁有神童之名,19岁中举,26岁中进士并入翰林院任侍读,63岁拜相入阁,83岁回归故里“卖红薯”(知识点快记下),其一生的生、死、钤山隐读等共40年是在分宜县介桥村度过的。

走进古村,急切地要先看严嵩的家,按照一路的指引牌,穿过村里的几条古巷,在村子的中部,有一个玻璃房,难道明朝时严嵩就赶时髦了?

不不不,外层的玻璃是文物部门加的保护层,重点是里面,可里面没啥呀,只是一堵两米高的断墙而已。

真想像不出,这里就是严嵩出生地和启蒙拜师的瑞竹堂。

这栋屋不是严嵩盖的,而是他的先祖建的,有600多年的 历史 ,当年房前有一片秀美的竹林,严嵩曾专门为此写过一文——《瑞竹园记》,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瑞竹堂仅剩下这半堵断墙,竹林已被族人占去建了房屋。

就在这堵两米多高的断壁残墙上,有一个至今未解的百年之谜。墙上有一幅半身的大象雕塑,因隔着玻璃,又是手机拍的,所以不清晰,但用眼睛细看,足见惟妙惟肖,一头大象从门外奔入,刚进半个身子,两腿和象鼻的动态呼之欲出,十分生动,非一般民间艺人所能为。

众所周知,江西是没有大象的,大多数村民一辈子没见过大象,当地民居上也均没有大象的图画、雕塑,那为何严嵩的故居出现了大象的雕塑呢?这与严嵩做内阁辅臣半夜直(值)庐受大象袭击有关吗?

话说明嘉靖皇帝移居西苑后出台了新规,内阁辅臣须轮班直(值)庐,时刻准备被传唤。嘉靖十九年(1540)农历二月十五日深夜,严嵩正在当班,忽然,一头大象撞门闯了进来,围着床咆哮跺脚,严嵩吓得不轻,心里默念着“渡汉江事”(程伊川的一首诗)。过了很久,养象的人赶来把大象牵走,一场虚惊总算过去。问题是大象是怎么进皇宫的,又是怎么进值班室的,大内侍卫上哪儿去了,若是来了刺客怎么办?当夜,严嵩即写下一首诗《纪象入室事》:独宿直庐逢象斗,忽来入室绕床鸣;平生危险更尝遍,事合惊时亦不惊。猛象咆哮君合避,只需屏息坐帷中;江舟几复心无怖,记取程家主一翁。从这首他写的诗中,可见此事对他刺激不小。这大象图是否为事过几年后,严嵩重修瑞竹堂时把它特意塑在故居墙上的?几百年过去了,严嵩故居墙上的大象图仍让人迷惑不解。

介桥古村可参观的远不止严嵩祖屋,还有严氏祠堂、世德堂、飨褒堂、大夫第、御史第、进士第、科甲第和柳树厅等古建筑,这些古建有三进式的,有喜鹊聚巢式的,其装饰雕龙画凤、古色古香。

严氏宗祠是村中最大的祠堂,古祠早在“文革”期间被烧毁,重建的宗祠描金彩绘,高大雄伟,非常气派,正堂供奉着严家列祖列宗的牌位。

严氏宗祠建于一个泉眼之上,为难得一遇的风水宝地。悬挂在严氏祠堂的每一块牌匾,诉说着当年严嵩家族的显赫。

介桥村作为一个具有深厚 历史 文化底蕴的古村,祠堂众多,原有20多座,堂构迥异,各领风骚,现仍留存10座,紧邻严氏宗祠的西侧就有一座祠堂,叫竹坡公祠,又叫毓庆堂,取“积善毓庆,致有子为国之用”之义。

竹坡公祠大门上方挂着两块匾额,上面一块“竹坡公祠”,下面一块“方伯世家”,外墙两侧为清乾隆朝宰相朱轼考察介桥村时留下的一副楹联:介水流长,连绵甲第金瓯固;笏峰俊秀,璀璨人文玉树芳。

竹坡公祠(毓庆堂)并不是严嵩所建,而是第九代世祖严仲恭所创建,至今有600多年的 历史 ,曾三次缩前扩后地大修,有前后三进,上进经过近年的仿古修缮基本还原了1949年前的模样,中进、上进厅基本保留原貌。

1944年前毓庆堂内牌匾有124块之多,明朝永乐年间以来遗留下来的大量文物古迹都悬挂在此,包括嘉靖御笔、史可法、刘统勋、袁世凯、戴季陶等 历史 名人的真迹,如“藩侯官邸”、“宰相神龛”、“廉石”以及朝廷诰封、名流楹联等。今天走进竹坡公祠,还能有幸看到挂着不少匾额,其中一块“平倭告捷”匾背后藏有一则故事。那时严嵩倒台之后,其子严世蕃被杀,孙子严绍庭被发配到安徽定远充军。定远离长江不远,常有倭寇前来掠民。严绍庭协助主将奋力抗倭,立下功劳,被左都御史杨涟授予“平倭告捷”匾额。可见,当时的朝廷是有一说一的,并未以父、祖有罪而全盘否定其后代。

严嵩先后为家乡捐建了三座桥,其中一座建在袁河上,叫万年桥,这座桥他放血2万两白银,1588年建成后应乡亲之请,写了碑文,次年由知县刻到碑石上,立于桥头。1985年筑大坝成就了仙女湖,而淹没了此桥。1986年仙女湖水位下降,万年桥露出了水面,严氏后人打捞起这块重达25吨的石碑,移送在宗祠门前的一侧。

怡庵公祠虽并不显赫,却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也称飨褒堂,感觉村里的宗祠都取了一个文雅的昵称。

祺远堂也是村里的一座公祠,它正上方的鎏金牌匾很亮眼。

少泉公祠的大门门槛上坐着四位大叔,一个在抽烟,两个在低头玩手机,另一个抬头发呆。

介桥村历代重耕重教,在村中富龙我看到一座钤阳书院,院前有个小院,想必每当私塾下课后这里便充满书童的欢闹。

这个不大的村庄却科甲蝉联,英贤辈出,先后出了7个进士,据《介桥严氏家谱》记载,在明朝科举考试大力扩招的永乐十三年(1415年)至天启元年(1621年)的200年间,全村八代男丁总数511人中就有154人获得秀才以上称号,是人才的富矿区。因严嵩与他的曾孙严云从都贵为一品隆及亲人,使获得一品官职或朝廷诰封的达8人之多,所以该村又有“八世一品”的美称。这里还走出了战功显著的抗倭英雄严绍庭,江西首位武进士严从云等。

村中巷道纵横,呈撒网状,连接着多栋明清建筑的祠宇民宅,有十祠堂、九府第、二十九家私厅,在江西的西部很耀眼。

也不乏众多近代的农房,有的门两侧还留有上个世纪最流行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政治标语。

惊奇的是赣派民房中混杂着一栋洋式楼房,两层结构,因年代久远,与周边建筑没半点违和感。

村前有一条古街,形成于元、明时期,是安福县来往分宜县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地上青砖铺设的人字形古道依然存在。

再过几天就到春节了,在外谋生的严嵩后裔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回到她的根。

苍劲的宋元古樟树群是地处分宜县城郊2公里处的介桥村又一看点,上世纪70年代时全村留有古樟40多棵,后来因为要修铁路、建新房,砍掉了一半,现只存20多棵。

最大最年长的要数村南的“樟树王”,有近千年 历史 ,树径92米,要几个成人才能合抱,树冠遮地面积近1亩。

古樟树旁有一围墙,铁门锁着,透过铁门看到墙内是严氏祖墓,埋着严嵩的曾祖、祖父和他的父亲,而他死后却没葬在村里。

墓前有汉白玉石人石马4座,仍可窥当年的威风。

族谱介绍

一、 来源有二

1、出自芈姓(芈姓传自上古的颛顼帝),春秋楚国王族之后,楚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庄",即楚庄王。楚庄王支庶子孙,以此谥号为姓。《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庄姓,楚庄王之后,以谥为姓,楚有大儒庄生,六国时为蒙漆园吏;庄周,著书,号庄子;齐有庄贾,周有庄辛”。

2、出自子姓,是春秋宋国君宋戴公名武庄,后人即以其字为姓,成为庄姓一支。

3、汉代出现过一次易姓。汉明帝名刘庄,讳庄字。庄姓在汉明帝以后改为严姓,《姓氏考略》:“汉明帝讳庄,故庄氏或改为严氏。”魏晋南北朝时,有严姓复祖姓庄,故历史上有"庄严一家"之说。

4、公元一二三四年,北方的蒙古族灭了金国后挥师南下,使得很多汉族被迫再次迁移。这时客人由闽西移到高雷、钦谦一带。

闽中庄氏始祖森公,字文盛。生大唐宝三年甲申(744年)七月十四日。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光启二年(886),随其舅王潮率军入闽。后梁开平元年(907),王潮之弟王审知继任称闽王。庄森分镇于桐城(今泉州市),定居于永春县桃源里善政乡蓬莱村,卒于后周广顺二年(952),享寿90岁,夫妇合葬在永春县桃源里,为庄姓入闽桃源派开基始祖。

上砂才是潮汕庄氏第一聚居地。庄氏入潮现在裔孙最多的还有一派系,那就是庄森长房第17代孙庄罗,字潜斋。庄罗仕宋,功授散骑都尉,历官东南帅府兵马钤辖使。景炎中宋帝南狩,泉州蒲寿庚作乱,庄罗偕本家兄弟护驾人潮。后来到潮阳县铁山牛眠埔暂住。未已奉诏勤王,备兵江西,协助文天祥抗击元兵,封护国将军。不幸溃师于江西汀泽津,文天祥在海丰被俘,庄罗以身殉国。陆秀夫身负帝昺投海身亡。宋亡,庄罗夫人黄太为避难,携其第三子庄诏从潮阳铁山牛眠埔(今普宁)迁至海丰县吉康都沙坑垌(今揭西县上砂镇)为家。这里地处山区,十分荒凉。当时避难,世事一空,家计萧条。黄太虽出身朱门绅女,但能劳苦营家,且理锄耘,家道逐渐转机,庄诏能在上砂开基立业,皆赖其母之力。庄诏娶潘氏为妻,生子3人,长子文达、次子文仲、三子文德。长子后代迁兴宁,次子后代迁海丰,三子留守上砂。传至第5代尚孤苦伶仃,摇摇欲坠。幸子孙后代克勤克俭,吃苦耐劳,终获枝多叶茂,基业牢固。自宋以来720多年,一脉相传已有28代裔孙11万多人,全属庄诏一人所传,实属少见。~

上砂镇方圆129平方公里,23个管区、143个自然村,除边沿地区300多人其他姓氏外,5万多人全姓庄,这才是潮汕三市庄姓人口最多的聚居地。b

庄诏后代裔孙6万多人迁居国内和海外,他们不忘文武安家之祖训,刻苦耐劳,灵活应变,在外地立住脚。富裕了的上砂人,纷纷回乡建桥修路,兴医建校。现在是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私人宾馆式的高楼处处林立,真是旧貌换新颜。应证了宗祠对联:“都督家声远,状元门第新。

东山祖祠乃是福建始祖庄森公十七代孙潜斋公之纪念祠。潜斋公讳罗;其父琪瑾公共场所;祖父会浓公,官居签书枢密院,例授宣教郎;太高祖燧煌公任宋朝议大夫。上代居官于朝,罗公以功授散骑都尉,历官东南帅府,兵马钤辖使。景炎中,护帝南狩,泉之条符寿庚煽乱,谋以城降元,不与接驾。罗公偕本家兄弟倾尽家资历与蔡若济护帝入潮之牛眠埔暂住。未几,奉诏勤王,偕 本家兄弟及两男,备兵于赣,钦封护国将军,协助文天祥抗击元军。不幸溃师于江西汀泽津,文天祥被俘,罗公以身殉国。罗公长子溶,字荣德,投身于嘉州(今梅州)丙村落籍,今为梅州庄氏始祖。次子隆,字敬德,兵败后投身东莞同船澳为家,娶瓜氏育三男,后代迁居宝安福永、观兰、深圳皇岗、水围、龙岗爱联新屯以及番禺居住。三子诏,字耀德,因年幼,未随父出征,随母黄太暂住潮之牛眠埔,宋军败北,元军乘势犯潮。黄太惟恐诛连灭族,偕第三子诏避难于惠之海丰县(清改陆丰县)吉康都沙坑垌(今揭西县上砂镇)为家。

诏公娶潘氏育三男,长文达,后代迁兴宁,为兴宁始祖;次文仲,后代迁海丰县城、东涌公迁海丰竹苞;三文德,上砂守祧。经过七百二十余载的繁衍和发展,所传裔孙十一万众,居住上砂有五万余人,分迁国内各地、世界务国六万多。

罗公为国捐躯七百余载,裔孙发达,人口众多,罗公至今无祠,不知墓葬何方,无从拜祭。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兴建潜斋公祠。由上砂宗祠理事会发起兴建潜斋公祠之倡议,得到大家的坚持和拥护,首选东山寨顶,原祖祠旧址,东山寨平川突起一长形小山丘,犹如一大船停泊在江边,祠建在驾驶室中,坐南向北,是一块风水宝地。但因祠堂四周被民宅所占,场地狭小,容纳不了族中众多兄弟的拜祭,而迁至白��蠖乌鸦落洋,三世何婆太墓侧祖祠背靠大山,祠向东南一笔指天之塔峰,风水更胜一筹

今建潜斋公祠,征收四周旧宅田塘,扩大拜祭场地,增建接待处、荣誉楼,祠四周栽花,种草,植树。镇还规划东山寨为东山公园,增建楼堂馆所,加建庭园楼阁,美化环境,开辟公路到祠前广场,方便裔孙拜祭。此举得到众裔孙的支持,首次集资六十余万元,择于公元1997年7月22日,丁丑年6月18日 时动工兴建,择于公元2003年9月13日,癸未年8月17日寅时晋主升龛,潜斋公派下众裔孙参加拜祭,并邀潮、惠宗长及香港庄严宗亲会参加庆典,热闹非凡,吾受建祠委员会的委托,撰写祠堂记,故不敢怠慢,命笔行书,撰写祠堂记奉上,刻石永纪之。

共3391个姓氏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1页/共34页 到

渑 买 俟 满 艾 AI

爱 AI 哀 AI 爱新觉罗 AI XIN JUE LUO 安 AN 安国 AN

昂 ANG 奥 AO 敖 AO 傲 AO 奥 AO

突厥阿史那 ASHINA 巴 BA 把 BA 巴林 BA LIN 巴邻 BA LIN

拜 BAI 柏 BAI 百 BAI 摆 BAI 白 BAI

百里 BAI LI 班 BAN 办 BAN 板 BAN 邦 BANG

宝 BAO 保 BAO 暴 BAO 包 BAO 鲍 BAO

豹 BAO 葆 BAO 贝 BEI 贝 BEI 卑 BEI

北 BEI 北宫 BEI GONG 奔 BEN 本 BEN 贲 BEN

闭 BI 比 BI 毕 BI 匕 BI 蓖 BI

碧鲁 BI LU 秘 BI MI BEI 扁 BIAN 卞 BIAN 边 BIAN

表 BIAO 标 BIAO 彪 BIAO 别 BIE 宾 BIN

并 BING 丙 BING 炳 BING 邴 BING 兵 BING

秉 BING 大和 BITCH 博罕岱 BO 莽努特 BO 博鲁特 BO

伯里 BO 波瓦 BO 伯父 BO 帛 BO 伯牙吾台 BO

钵 BO 薄 BO 播 BO 泊 BO 博 BO

伯 BO 孛 BO 波 BO 伯比 BO BI 伯常 BO CHANG

博尔济吉特 BO ER JI JI TE 博尔济锦 BO ER JI JIN 孛尔只斤 BO ER ZHI JIN 伯高 BO GAO 孛儿只斤 BOERZHIJIN

孛术鲁 BOZHULU 步禄孤 BU 步六孤 BU 布 BU 部 BU

补 BU 布兰科 BU 布仁玺黑格 BU 步大汗 BU 步 Bù

人物名字:严栻

拼音:YAN SHI

字号:字子张,号髻珠头陀

所属朝代:明代

生卒年代: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今属江苏)人

人物简介:明末官吏。严讷孙。崇祯七年进士。仕为职方,有文武才略,能诗,工篆刻,善画山水。严栻像取自清代光绪二年《天水严氏家谱》。

琐园村的一绝是庞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据严氏家谱记载,清朝祖族严子陵第五十一世(代)严必胜率兵平定两广匪乱有功,皇帝诏允为官,在家乡琐园盖了十八座雕梁画栋的厅堂。历经岁月风雨,现保存的古建筑有旌节石牌坊、严氏宗祠、务本堂、怀德堂、聚义厅等明末清初堂屋十六座,是金华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这些厅堂建筑结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都极具江南古民居的典型特色。如集义堂又叫方厅,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方形的石柱、木梁、木栅等,前进置方形花窗,后进方梁上置斗拱承托棱栅。该厅最别具一格的是把牛腿与拱牵巧妙地设计成一条腾飞的牵龙,惟妙惟肖。又如继述堂、忠恕堂,是用屏门分离开的两个对称四合院,俗称两面厅。该厅的雕刻极为精细,除梁架、马腿上雕有栩栩如生的走兽花鸟外,窗棂腰板上雕刻的楼台古刹、山水风景更是精湛。而四个大门倾篷都刻着麒麟、凤凰、松鹤、鲜花等形态生动的砖雕,是为中国古建筑雕刻作品中的上乘之作。目前厅堂建筑大多散落于村民家中,由村民负责维护、接待与讲解,游客在参观的同时还可感受到琐园村百姓的热情与好客。

严氏宗祠是村南最大的古建筑,共四进,通面宽20米,深近63米,高大敞亮,每进均有天井,天井两侧均建厢房相连。祠堂大门为八字形,门额挂一匾,系乾隆年代之物。“山高水长”四字是取自范仲淹发现严子陵后裔后,写的一篇记中的文字。严氏宗祠右边耸立的一座清乾隆52年建的旌节石牌坊,横石梁刻有“为故民严锡佩妻黄氏建”字样。牌坊雕饰精细,气势宏伟。

因形状如锁而命名的琐园村也有过辉煌的历史。抗战期间,琐园村人民与日寇作过英勇的斗争。如今村边王姆山当年日军炮台遗址还在,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一代权臣,严嵩老宅,只剩半截残墙

春节在即,疫情当前,就地游玩。作为 旅游 达人,只看风景,不谈政坛之事。话说2021年2月3日沿G220国道在江西省分宜县境内行驶,突然路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