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有着怎么样历史?
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评书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说书品种,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许多渠道的资料证明,评书虽然是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但其艺人来源却多为“唱曲”的转行。相传形成于北京的评书艺术,其第一代艺人王鸿兴,原来就是表演一种叫做“弦子书”的“说唱”艺人;至20世纪初叶,又有许多北方乡村表演“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的“说唱”艺人进入城市后,纷纷改说评书。这是中国曲艺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简介
评书,也叫评词,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在江南则称为评话。它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说书。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战国时,诸子百家游说诸侯,经常旁征博引,用故事做比喻,后来形成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象"怒发冲冠"、"刻舟求剑"、"滥竽充数"等,实际上这就是早期的评书。在北京流行的评书,相传是明末清初江南说书艺人柳敬亭(1587~1668)来北京时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清代北京鼓曲艺人王鸿兴去江南献艺时,拜柳敬亭为师,回京后改说评书,并于雍正十三年(1735)在掌仪司立案授徒,流传到现在的。
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评书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说书品种,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许多渠道的资料证明,评书虽然是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但其艺人来源却多为“唱曲”的转行。相传形成于北京的评书艺术,其第一代艺人王鸿兴,原来就是表演一种叫做“弦子书”的“说唱”艺人;至20世纪初叶,又有许多北方乡村表演“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的“说唱”艺人进入城市后,纷纷改说评书。这是中国曲艺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评书已有十代演员。其中最负盛名的有:"评书大王"双厚坪(第六代),"净街王"王杰魁(第八代),评书艺术家连阔如(第九代),评书演员刘兰芳(第十代)。他们都擅说冠笏袍服、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解放以来,在编演新书方面有成就的演员有袁阔成、田连元、李庆良、田占义等。
表演
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一种方寸大小,可敲击桌面的木块。常在开始表演或中间停歇的当口使用,作为提醒听众安静或警示听众注意力,以加强表演效果,故名)为道具,身着传统长衫,说演讲评故事。发展至20世纪中叶,多为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是站立说演,衣着也不固定为专穿长衫。 评书用北方语音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的普通话语说演。中国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均见流行。因使用口头语言说演,所以在语言运用上,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介绍为主。并在艺术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独有的程式与规范。比如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场诗”,或说段小故事,然后进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时,以叙述故事并讲评故事中的人情事理为主,如果介绍新出现的人物,就要说“开脸儿”,即将人物的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作一描述或交代;讲述故事的场景,称作“摆砌末”;而如果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又往往会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称作“赋赞”,富有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说演到紧要处或精彩处,常常又会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迭的句式以强化说演效果。在故事的说演上,为了吸引听众,把制造悬念,以及使用“关子”和“扣子”作为根本的结构手法。从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表演者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须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好比一首《西江月》词所说的那样:“世间生意甚多,惟有说书难习。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
评书的节目以长篇大书为主,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后来到了20世纪中叶也有篇幅较小的中篇书和适于晚会组台演出的短篇书,但长篇大书仍为其主流。
评书的特色
评书用北方语音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的普通话语说演。中国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均见流行。因使用口头语言说演,所以在语言运用上,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介绍为主。并在艺术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独有的程式与规范。比如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场诗”,或说段小故事,然后进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时,以叙述故事并讲评故事中的人情事理为主,如果介绍新出现的人物,就要说“开脸儿”,即将人物的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作一描述或交代;讲述故事的场景,称作“摆砌末”;而如果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又往往会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称作“赋赞”,富有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说演到紧要处或精彩处,常常又会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迭的句式以强化说演效果。在故事的说演上,为了吸引听众,把制造悬念,以及使用“关子”和“扣子”作为根本的结构手法。从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表演者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须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好比一首《西江月》词所说的那样:“世间生意甚多,惟有说书难习。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 评书的节目以长篇大书为主,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后来到了20世纪中叶也有篇幅较小的中篇书和适于晚会组台演出的短篇书,但长篇大书仍为其主流。
现在流传下来的传统评书,都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征。它汇集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既是历代评书艺人的心血结晶,也是群众性的艺术创作成果。它通过"册子"(一部书的详细提纲,也称"梁子")和口传心授方法流传下来。 不同流派、不同演员对一部书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尤其在"评议"方面,因人而异,具有很大的可变性。评书艺人既是演员又是作者,他们的表演过程,往往就是精心构思和不断创作的过程。这正是口头文学的特点。
传统评书的种类和书目
传统评书书目共分四类,二十九部书。
(1)长枪袍带书(十三部):封神榜 西汉演义 东汉演义 三国演义 列国演义 隋唐传 薛家将 五代残唐杨家将 十粒金丹 精忠说岳 明英烈 明清演义
(2)短打公案书(十三部): 粉妆楼 大宋八义 宏碧缘 明清八义 永庆升平 三侠剑 彭公案 施公案 于公案 包公案 小五义 水浒传 儿女英雄传
(3)神怪书(二部): 济公传 西游记
(4)狐鬼书(一部): 聊斋 这二十九部书大多是金戈铁马,英雄侠士的战斗故事。除《聊斋》外,很少有讲爱情故事的。无"淑女才子之相逢,春花秋月之柔情",也是传统评书的一大特色。
评书的语言
评书的脚本必须案头能阅读,场上能表演,语言口语化,既生动又形象。这样,说起来才能娓娓动听,引入入胜。语言上要避免讹音、错觉或含混不清。 例如,小说中常称贪吃的馋人是"饕餮客",评书中也照这样说,很多人会听不懂。如果说这个人是"馋鬼",又不够形象。其实传统评书里早已有了示范。象《野猪林》中描写两个公差贪吃的丑态是这样的: 他俩举起了迎风的膀子,旋风的筷子,托住了大牙,垫住了底气,抽开了肚子头儿,甩开了腮帮子,吃的鸡犬伤心,猫狗落泪。这段描写形象生动,使人发笑。用演员们的话说,这是"立起来的语言"。
单田芳评书历史排序是: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英雄走国-刘伶传奇-风尘三侠(侠侣情仇)-薛刚反唐-隋唐演义(又名瓦岗英雄传)-新隋唐演义-宫门挂玉带-程咬金-说唐后传-大唐惊雷-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家将-宏碧缘电视版叫《侠侣情仇》-深宫惊变-安史之乱-罗通扫北。
十三太保-宋代宋代-杨家将-三侠五义(又名包公案)-五鼠闹东京-大破冲霄楼-七杰小五义-七侠小五义-白眉大侠-龙虎风云会-龙虎风云会(续)-水浒全传-水浒外传-武松传-杨么传-说岳-铁伞怪侠-呼家将-呼延庆打擂。
明英烈(又名朱元璋演义)-大明英烈-洪武剑侠图-燕王扫北-燕王剑侠-永乐剑侠-大明风流谱-大明五杰-明末遗恨。
三侠剑-续三侠剑-后续三侠剑-童林传-十二金钱镖-连环套-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义和团-太平天国-清官于成龙-清末风云录(上)-清末风云录(下)-辛亥风云录-天京血泪-洛阳豪客。
乱世枭雄-功臣张学良-栾蒲包与丰泽园-新儿女英雄传-破晓记-平原枪声-辽沈战役-百年风云-乱世枭雄-少帅春秋-龙争虎斗丰泽园。
单田芳
中国评书演员、作家,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
1962年说了《草原风火》等30部小说,名气大涨。
2000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单田芳评书全集》。《中国武侠小说史》一书将其列为大陆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评书《白眉大侠》和《宏碧缘》被拍成电视连续剧播出。此外,他录制了《薛家将》等多部电视评书并自编自演了《龙虎风云会》(正续)等广播评书。
2007年1月26日宣布收山,《老店风云》为其收山之作,评书巨作已达100多部,在听众中广泛流传,而广播电视评书《红色将帅传奇》开篇之作《贺龙传奇》是其中最长的一部,也是他在艺术上的一次新的尝试。
2009年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北京评书)。
2012年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2015年参加了2015年辽宁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主要作品有《大明英烈》《百年风云》《白眉大侠》《宫门挂玉带》等。
单田芳 《瓦岗英雄》(两册,山西人民);
《说唐后传》(春风文艺);
《宫门挂玉带》(中原农民);
《薛仁贵征西》(中原农民);
《明英烈》(春风文艺);
《大明英烈传》(黄河文艺);
《燕王扫北》(中原农民);
《风尘三侠》(中原农民);
《包公案》(黄河文艺);
《七杰小五义》(两册,黑龙江人民);
《白眉大侠》(两册,内蒙古人民);
《铁伞怪》(海天版);
《燕王剑侠》(内蒙古人民);
《大明风流谱》(中国文联);
《大明五杰》(作家版);
《连环套》(内蒙古人民);
《三侠剑》(两册,内蒙古少儿)(三侠剑400回单老已精心录制,其中包括《三侠剑》《续三侠剑》全部和《再续三侠剑》前三十二回,相当精彩,建议听听);
《续三侠剑》(三册,北方文艺);
《再续三侠剑》(三册,北方文艺);
《童林传•前传》(两册,内蒙古人民);
《童林传•后传》(两册,内蒙古人民)以及“单田芳评书全集”(群众版)等。
袁阔成 1 红岩魂
2 水泊梁山(水浒外传)
3 东周列国-商鞅变法
4 水浒
5 施公案
6 创业史
7 彭公案-三河断奇案
8 艳阳天
9 十三妹
10 薛刚反唐
11 碧眼金蝉
12 长坂雄风(包括在三国演义)
13 过海插旗
14 林海雪原
15 三国演义
16 赤胆忠心
17 暴风骤雨
18 烈火金刚
19 西楚霸王
20 敌后武工队
21 十二金钱镖
22 吕梁英雄传
23 新英雄儿女传
24 刺龟山(包括在野火春风斗古城)
25 特殊身份的警官
26 福尔摩斯探案
27 乾隆与纪晓岚
28 十二金钱镖
29 转战陕北
30 李自成-义送摇旗
31 李自成-谷城会献
32 舌战小炉匠(包括在林海雪原)
33 李自成-刘宗珉跳江
34 许云峰赴宴(包括在红岩魂)
35 灞桥挑袍(包括在三国演义)
36 封神演义
37 李自成-红娘子救李信
38 举火招贤
39 五女七贞
40 二五长征
41 常山赵子龙
42 大闹大名府
43 巧破乾坤楼
44 燕青打擂
45 大闹神州擂
46 桃花庄
47 神州擂
48 三声笛
49 旋流
50 彭公案
51 野火春风斗古城
52 青春之歌
53 保卫延安
刘兰芳 《岳飞传》、《杨家将》、《包公巧断螃蟹三》、《三打乌龙镇》、《白牡丹行动》、《赵匡胤演义》、《刘金定大战南唐》、《小将岳云》
田连元 刘秀传》 70——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杨家将》 102——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水浒传》 328——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小八义》(上) 140——电视版
《小八义》(下) 100——电视版
《续小八义》 100——电视版
《海青天》35——鸿达已出版电台原版
《施公案》 120——老电视版
《施公案》 120——电视版
《双镖记》 100——电视版
《津门传奇》 100——电视版
《血溅津门》40——电台原版
《孙膑演义》12——有同名书籍版出版电台原版
《在彭总身边》12——电台原版
《徐海东将军传》25——电台原版
《为信仰奋斗的人们》30——电视版
《辽沈战役》30——电视版
《杨家将》 150——电视版
《瓦岗寨》 120——电视版
《楚汉争雄》 103——电视版
《镜花缘》30——电视版
《包公案》 120——电台原版
《包公案》 100——电视版
《水浒人物传》 180——电视版
《欧阳海之歌》40——电台原版
《遵义会议记事》26——电台原版
《舍命王传奇》17——电台原版
《隋唐演义》(上、下) 140——电视版
《隋唐演义》230——电台原版
《包公案》90——电台新版
《三侠五义》100(电台新版《包公案》续集)——电台版
《隋唐英雄别传系列》(《秦琼别传》10集 《程咬金外传》5集 《罗成别传》10集 《李元霸别传》10集) ——动画评书
《书剑恩仇录》202——电台版
连丽如
《水浒传》、《红楼梦》、《鹿鼎记》、《斩莽剑》、《康熙大帝》、《三国演义》、《康熙私访》、《刘墉传奇》、《智圣东方朔》、《大隋唐》、《东汉演义》等。
袁阔成、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合称为“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
1、单田芳
单田芳(1934年12月17日—2018年9月11日15时30分),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曲艺世家。代表作品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童林传》、《隋唐演义》、《乱世枭雄》 、《水浒外传》 等评书。
2、袁阔成
袁阔成(1929—2015 )辽宁营口人,出生于天津,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
3、刘兰芳
刘兰芳,1944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市,随母姓。六岁学唱东北大鼓,后拜师学说评书。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
4、田连元
田连元,1941年12月16日出生于长春市,评书表演艺术家。他出身曲艺世家,九岁拜王起胜为师,学唱西河大鼓兼练三弦。1959年末入本溪市曲艺团,1963年3月任本溪市曲艺团副团长。1966年3月在辽宁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他的第一部长书《欧阳海之歌》。
扩展资料
评书特色
流传下来的传统评书,都具有口头文学的特征。它汇集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既是历代评书艺人的心血结晶,也是群众性的艺术创作成果。它通过“册子”(一部书的详细提纲,也称“梁子”)和口传心授方法流传下来。不同流派、不同演员对一部书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尤其在“评议”方面,因人而异,具有很大的可变性。评书艺人既是演员又是作者,他们的表演过程,往往就是精心构思和不断创作的过程。这正是口头文学的特点。
评书的特点:
1、故事性强。
2、篇幅一般较长。
3、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但结构单纯,眉目清楚。
4、语言丰富,表演细致,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细节描写较多。
此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外在的特征:
一是散说体与说唱体交错发展。
二是艺人说书与文人创作交错发展,亦即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交错发展。
参考资料:
评书的历史和发展
评书的南北两支派,都是明末清初柳敬亭传下来的。
柳敬亭在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随漕运总都蔡士英北,曾在北京说评书,而且收了王鸿兴为徒,因此在京师播下了种。
王鸿兴手下有何良臣、安良臣、邓光臣三徒弟,时人称为“三臣”,成为评书权威,且自立门户,后来北京的评书演员皆是这三个派传流下来的。
当年,说评书的这个门户,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曾在掌仪司立案,有皇家颁发的龙票。
直至光绪年间,这件历史文物,才被评书界的一位后人所遗失。
早年,评书本是说唱相兼的玩艺,有如现代的西河大鼓、乐亭大鼓,说与唱相辅相成。
只因光绪年间听书的多为一班太监。
因此,被宫中慈僖所闻,传其入宫。
在禁地演唱诸多不便,遂改“评讲”,仅以桌凳各一,醒木一块,去掉弦鼓,用评话演说。
于是,说评书这种表演形式就被肯定下来了。
清代,民间说评书的,绝大多数是在街面的甬路两旁支棚立帐,摆上长板凳,围成长方形的场子,谓之“撂地”。
只有少数评书艺人才上茶馆献艺。
庚子事变(公元1900年)后,评书茶馆才畅兴起来,民初是评书茶馆的鼎盛时期。
开茶馆的初创“书座”,须通一个所谓“请事家”(即说书馆内的主持邀角者)来邀请评书演员。
照例由头一个演员给评书茶馆举行“开荒破台”仪式——祭周庄王、文昌帝君、柳敬亭之后,送给这位评书演员一个装有现金的“台封”才能开业。
在收入上按评书界的行规是“三七下帐”,说书的挣一元钱,个人只拿七角;开茶馆的拿三角。
开书头天和最末一天挣了钱“头尾不下帐”全归说书的。
每一位说书的演员,在一个书馆内只许说两个月,名为“一转”。
内城的评书茶馆都是白天说书,晚上卖清茶。
前三门以外的评书茶馆都是白天卖清茶,灯晚说书。
内、外城的评书茶馆,黑白天都说书的只有宣武大街路西”如云轩”、“森瑞轩”;磁器口虹桥“天有轩”和天桥“福海居”。
评书,演者仅一人,光说不唱,其道具不过醒木一块、手绢一块、折扇一把。
开书时先念一套赞词,多是赞以上三种道具,然后才转入正题。
所说的书目多是整本大套的长篇书目,每说完一小段便使“扣子”,用以抓住听众。
一般传统书目的内容,是以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有袍带书《三国》、《西汉》等;长枪书《精忠岳传》、《英烈》,等;短打书《水浒》、《七侠五义》等;神怪书《西游记》、《济公传》等之分。
小段的“片子活”以《聊斋》故事为题材的书目《崂山道士》、《梦狼》、《画皮》等。
50年代以后编演的新书有《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等长篇及许多中、短篇书目。
北京近代评书演员辈出。
如:清末民初的双厚坪(艺名双文兴),满族,北京人,说书路子宽,常以《水浒》、《精忠》为最精采的书目,当时被誉为“评书大王”,与谭鑫培、刘宝全合称“艺坛三绝”。
双厚坪的后人杨云清最擅说《济公传》和《水浒》。
群庆福,自清末至民国期间在评书界享名40年,以说“公案”书见长。
有“活黄天霸”的别称。
王杰魁,23岁即开始在北京说评书,专说《七侠五义》。
连阔如,满族人,抗战前,以说《东汉》成名。
解放后说《三国》、《水浒》,也获得好评。
80年代以来,天桥宣武书茶馆有连丽茹的评书《东汉》、《西汉》、蔡连贵的《隋唐》。
现在,天桥乐茶园有马增琨的评书《七侠五义》。
通常,中国人在茶余饭后总喜欢围在桌子边上,闲侃一些来自东西南北中奇奇怪怪的见闻及乱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评书与逸文怪谈。说书人,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职业。袁阔成、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这四位评书人,被大家合称为“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
然而,袁阔成于2015年3月2日凌晨3点30分,因心脏衰竭在北京去世,终年86岁。单田芳于2018年9月11日下午3点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如今,这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只剩两位:田连元和刘兰芳。
刘兰芳,国家一级演员,现年74岁。她的评书说演,声音洪亮,神完气足,干练中透着豪迈,很适合说演英雄人物与征战故事。早年刘兰芳习唱大鼓书,嗓音受到过良好训练,对音乐的感悟也被自然地带到了评书说演之中。
因而其评书说演在听觉上,更有一种铿锵起伏的声韵美感。尤其是刘兰芳在说书时高亢嘹亮的声音造型,使得刘兰芳成为家喻户晓特色鲜明的评书表演艺术家。
当惊闻单田芳先生去世时,刘兰芳异常悲痛。她和单田芳相识60载,曾一起在鞍山曲艺团一起工作三十多年。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刘兰芳表示单田芳先生艺术精湛、特别勤奋,他把毕生的心血全用在了评书艺术上,创作播出了一百余部评书作品,对评书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的传承人,他的去世,是评书界的损失。
田连元,第一位将评书引入电视的表演艺术家,现年77岁。自1985年他的评书联播《杨家将》在辽宁电视台试播成功,从此一炮而红,成为家喻户晓、备受喜爱的幽默派评书名嘴。
然而,2014年5月28日,田连元从北京回沈阳时不幸经历了一场车祸。他坐在副驾驶,司机是他的儿子。车祸发生后,田连元被送往沈阳军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伤情非常严重,险些高位截瘫。可儿子却不幸身亡。
田连元的身世真可谓坎坷,20多岁丧父,40多岁丧母,如今73岁的他又添丧子之痛。更让田连元遗憾的是,当他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时,儿子已经火化了。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见着,这是多么严酷的一个现实。
儿子走后,田连元伤心不已,但生活还要继续。未来,他还要替儿子照顾儿媳妇和孙女。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田连元的身体和精神都恢复得不错。2015年2月17日,田连元参加了辽宁卫视春晚演出,与单田芳合作表演节目《老潮人》。2017年11月,还和刘兰芳、连丽如加盟了《北京评书大会》。
今年五月份,田老还在主讲国家图书馆“致敬经典之四大名著”名家讲坛活动,并且田连元被中国曲协聘为曲艺行风监督员。8月21日,田连元在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沈阳专场,表演创作的《明星采访记》。
单田芳的离去,想必田老也很难过,不过还是希望田老能多休息,注意身体,好好安享晚年!
农业:奉祀土神和谷神。周代的始祖名弃,又名后稷,在尧、舜时期被封做农官,教民耕种稷麦,故后世农业尊其为祖师,并与社神合一,称为土地神。村野之间,每隔三五里的田头路边就建有一座小矮屋土地庙,皖西南一带称之为“社祀庙”,各有土地公婆的神像供奉。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各土地庙均被拆除;90年代又有所恢复。
裁缝业:尊奉轩辕氏(黄帝)。《史记》称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后世尊其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因传言黄帝曾教民众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衣,故被缝纫业尊为先祖。
蚕丝业:尊奉嫘祖(又作累祖)。传说她是黄帝的妻子,曾教民养蚕治丝,北周以后被视为蚕神。
酿酒业:凡酒坊、酒馆、酒家均尊奉杜康为祖师。杜康即少康,为夏代的第五任君主。《说文解字》称其为“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又传禹帝曾命“仪狄造酒”,有的地方亦尊仪狄为酒业的祖师。相传夏禹时,帝女为进献品,而令仪狄造酒,其味甘美,甚得禹帝赞赏,因而蔚成造酒之风气。
堪舆五术业:鬼谷子。鬼谷子姓王名诩(亦有称禅),春秋时代河南琪县人,居云梦山,精通堪舆数术命相、医术、授徒孙膑,得道后受后人尊崇为祖师。
印刷业:仓颉。仓颉,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他造字以供后人沿击记录及沟通。“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文字一出,人类从此由蛮荒岁月转向文明生活。
木制业:鲁班。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鲁国公族之后。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因是鲁国(都城为今山东曲阜)人(一说曲阜人,另说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发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鲁班尺。又如墨斗、伞、锯子、刨子、钻子等,传说均是鲁班发明的。
竹木泥瓦匠:同尊鲁班为祖师。历史上确有其人,氏公输,名般(取同音字为“班”),春秋时鲁国人,故称鲁班,生平创造过云梯、石磨、木作工具及木制飞乌等,为当时杰出的发明家。
金属业:铁匠、铜匠、银匠与冶铸业均尊太上老君为先祖。《老子内传》称:“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老聃。”传说老子曾铸造八卦炉(后人称为“老君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
教育业:尊孔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旧时书生、学子、学童在家中正堂,私塾、县学、府学、大学均在正厅供奉孔子牌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晚年致力于教育并著述立说,史称他曾授教“弟子三干,贤人七十”。
商业:供奉财神牌位。道教奉“赵公元帅”为财神,其像黑面浓须,骑坐黑虎;相传其人姓赵,号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封号为“正一玄坛元帅”。商界又尊范蠡为祖师。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今河南南阳),曾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功成后弃宫经商,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在陶(今山东定陶)称陶朱公,经商曾“三致千金”均散济贫民,其商德极受后人崇敬。
豆腐业:江淮大地奉淮南王刘安为祖师。其人为刘帮之孙,袭封淮南王,治寿春(今寿县),因“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编成《淮南子》一书,并在熬制丹药时,无意间用黄豆、盐卤做成了豆腐脑(即水豆腐)。
中医业: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创立望、闻、问、切“四诊”医术,后世即尊奉他为中医的祖师。扁鹊姓秦,名越人,河北任丘人。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倡导辨证论治原则,被后世尊为“医圣”。民间医业尊华佗为祖师,华佗名甫,字天化,沛国谯(今毫州市)人,曾创制麻沸散(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故被尊称为“外科鼻祖”。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被后世誉为“药王”。中草药制作及民间药铺药店则尊奉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为祖师。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人(今湖北薪春人),著《本草纲目》传世。
制笔与造纸业:传说秦朝名家蒙恬曾改良过毛笔,故被尊奉为制笔业的祖师。蒙恬是秦朝时代大将,他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苍毫名秦笔,而被尊奉为制笔始祖。世传东汉蔡伦为造纸术的发明人,故民间纸槽作坊、纸业店铺均供奉“龙亭侯”朴像脾位,尊为祖师。
印染业:染坊店奉东晋葛洪为祖师。葛洪字雅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抱朴子》一书,曾在炼丹中提炼出各色染料,被后世应用来印染布帛、纸张。
戏曲业:尊唐玄宗李隆基为祖师。因唐玄宗曾召集歌舞艺人与宫女在梨园学艺,并时常亲自执槌击鼓演奏配乐。因而,后世均称戏曲艺人为“梨园兄弟”。
火腿业:尊宋朝宗泽为祖师。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为宋朝名将。相传他发明了火腿的制作方法,流传甚广。
织布业:尊黄道婆为祖师。黄道婆为松江乌泥泾(今属上海市)人,少年时流落至崖州(今海南崖县),从黎族人学习了纺织技术。后回乡改革、推广轧花、纺车和织机技术,影响深远。
评书业:尊明末杰出的说书艺人柳敬亭为祖师。评书古称评话,又称鼓书、板话。柳敬亭,本姓曹,通州(今江苏南通)人,被后人誉称为“柳评书”。
人相业:风后氏。远古黄帝宰相,精通相术,首创风鉴之学
命相业:麻衣仙。精通民间相人术,著有麻衣相法流传於世。
画画业:王维、吴道子
烧窑业:女娲娘娘。神话记载女娲炼石而补天,是窑业之始祖发明人。
餐饮业:易牙。春秋朝代人氏,善於调味,见赏於齐桓公而闻名。
渔业:姜太公。名尚,在渭水隐居钓鱼,遇文王而奉为国师。
歌艺业:老郎神。相传唐代有灰狼变成红衣童子指导皇室梨园子弟练唱成果非凡,以娱唐明皇声色冶游。
理发业:吕洞宾或罗公。相传吕洞宾座下之柳木,曾以随剃即长术戏耍剃头师传,经吕洞宾以飞刀变剃刀制伏,故后世理发业供其为祖师。
皮鞋业:孙膑
美容业:李渔。清代戏曲家,人称李十郎,精於谱曲,指导艺人姿态表演及化妆。
茶业:陆羽。唐代人,著作有茶经之品茗书籍,后经传颂后,喝茶风气随之盛行。
针业:刘海
槟榔业: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因批评时政,遭贬官潮州,因水土不服身患湿寒之症,因吃槟榔而病愈。
刻字业:王维
旅馆业:关羽。关羽为人正直,做事言而有信,故为后世人当官及做生意人皆尊为祖师。
屠宰业:真武大帝。年轻时以杀猪为业,但心地善良,后为观世音菩萨渡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得道。
砚墨业:子路。子路为孔子学生,以砚墨而传之。
糕饼业:诸葛亮。三国时诸葛亮率军征蛮凯旋而回时,途经泸水,猖神阻道有待人头祭祀,诸葛亮改用牛马肉做馅,外包面粉作成馒头来替代祭祀而受尊崇。
磨刀匠:马上皇帝 扎柳匠:范丹
竹匠:泰山、张班 扎彩匠:致公禅师
修脚匠:陈七子 制陶业:宁封子
烧窑业(窑匠):童宾 雕漆业:俞伯牙
杠房业:穷神 煤窑业:窑神
裘皮行、熟皮作坊业:比干 糖坊:邹和尚
银楼业:欧岐佛 铜铁业:毡探老祖
银行业:赵玄坛 洗衣业:梅葛仙
豆腐坊:刘安、乐毅 牲口牙行:马神
花行、花农:花王神 孵化业:张五、陆相公
澡堂业:智公禅师 饭馆茶楼业:灶君
叫化业:韩熙载 酸梅汤业祖师爷朱元璋
各行业的先祖商人的理由:
酸梅汤业先祖朱元璋,其上任理由:酸梅汤是朱元璋发明的。
元末,湖北荆襄一带闹瘟疫。当时朱元璋以卖乌梅为生,当他卖到襄阳时,正赶上瘟疫流行,朱元璋自己也被传染,病倒在了旅店里。朱元璋去旅店库房取乌梅,闻到了乌梅的酸气,马上就精神了起来。然后朱元璋又煮了些乌梅汁来喝,病竟然好了。朱元璋知道乌梅汁可以治病后便广为销售,迅速富裕起来,为日后起兵反元奠定了基础。
在民国时期,在很多专门卖酸梅汤的小店里还能看到朱元璋的画像,定期都要上供祭拜。
绦带业先祖哪吒,其上任理由:抽过龙筋
绦带业的制品主要是服装和器具上使用的丝编的带子或绳子,是当时京师官宦士绅或商贾的必需品,所以此行业一直兴旺发达,各种大小店号在京城到处都是。此行业的祖师爷就是著名的神话人物哪吒。因为《封神榜》讲,龙王三太子前来捉拿哪吒,后被哪吒擒住,将其筋抽去,做了一条龙筋绦给自己的父亲束甲。绦带业的人就把龙筋绦附会为绦带,于是便把哪吒作为本行业祖师爷。
在老北京以前还有一座哪吒庙,位于南城的黑龙潭(今陶然亭公园)一带。庙不大,庙内供奉有哪吒像一尊,持枪端坐,旁边有两个侍童。每年阴历三月十五,绦带业的商人都要到哪吒庙祭祀哪吒。
理发业先祖罗公,其上任理由:拯救行业危机
理发业以前称剃头业、整容业。在清朝以前汉人是不剃头的,一直到了清朝入关逼汉人剃头才出现了剃头业。民国以后剪去头发才通称理发,但仍然有人叫剃头。
理发业祖师爷姓罗,江西人(也有人说是湖南人)。名字已经不可考,是一个穷道士。据说当年雍正皇帝患头疮很严重,太监每次为雍正请发(剃头)及打辫子(梳发辫)总是感到棘手,常常挨揍,甚至还要杀头。后来雍正又从民间找了很多梳头匠进宫伺候,但也都一样被处死或发配。京城很多剃头业、整容业的人都很害怕,有的出逃,有的甚至改行了。
评书排行榜前二十名:《明英烈》、《乱世枭雄》、《三国演义》、《三侠五义》、《杨家将》、《隋唐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刘秀传》、《岳飞传》《包公案》、《小八义》、《呼延庆打擂》、《海青天》、《程咬金外传》、《梁上君子》、《杨家将全传》、《赵匡胤演义》、《红楼梦》、《五凤朝阳刀》。
1、《明英烈》
讲的是明朝开国的故事,从朱元璋赶赴武科场开讲以至讲到定都金陵,全书分武科场、战襄阳、请徐达、十王兴隆会、常茂出世、破金陵等故事组成,《明英烈》是单田芳的看家书,当然写的精彩之极,从这部书上你能够体会到单田芳在讲史书上的独有的特点:三分说七分评,辩证的看待历史(单先生不愧是历史系毕业的)。
2、《乱世枭雄》
2012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著名评书大师单田芳和其子单瑞林。 全书共分五部,深度讲述了一代枭雄张作霖及张学良父子的传奇人生,再现了中国从满清到民国社会变革期的宏大图景。本书是一部揭示中国传统文化没落与重生的长篇历史小说,融政治、历史、军事、权谋于一体的百科全书。
3、《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作者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的内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白眉大侠》
由单田芳根据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清末传统文学作品《小五义》《续小五义》等作品创作改编的评书作品, 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众多续书版本之一,1998年07月由北京鸿达以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发行的评书集,作者单田芳。
5、《刘秀传》
田连元创作的长篇评书,共七十回。讲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太子刘秀举兵起义,建立东汉的故事。
评书有着怎么样历史?
本文2023-10-09 13:39: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1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