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皇帝刘邦父母兄弟在历史上为什么不出名?
说到刘邦应该也有不少的人知道其实他就是一位从平民百姓做到皇帝的传奇之人,那么有的人要问了他真的就是平民皇帝吗?其实真正的历史可不一定是这样的,也有人问了,为什么在历史上不见刘备的父母和兄弟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揭秘看看吧!
建立西汉的刘邦,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流氓(或平民)竟然取得了皇帝之位。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刘邦的兄弟进行了解,并论证刘邦的家庭出身,破除被认为是常识的刘邦平民身份。
认为刘邦是平民身份的最有力证据: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对刘邦父母和兄弟基本上都没有记载名字。作为汉朝的太史公,司马迁没有记录,我们可以认为是因为汉武帝对司马迁的腐刑而情有可原;但东汉的班固也没有在《汉书》中记录,就说不过去了。因此只能说,汉朝时对于刘邦父母、兄弟的名字并没有明确记录。
刘邦兄弟四人名字分别为:伯、仲、季、交。刘邦这个名字,是后来改的名字,原名为刘季。从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刘老三。刘伯,就是刘老大;刘仲,就是刘老二,后改名刘喜。最小的弟弟名字是刘交。
刘邦的父母
刘邦的父亲,在《史记》被称呼为刘太公,刘邦即位后尊称为太上皇。刘邦的母亲,在《史记》被称呼为刘媪,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刘夫人意思,刘邦即皇帝位后,尊称刘媪为昭灵夫人,后被追封为昭灵皇后。
虽然北宋时所编修的《新唐书》声称刘邦的父亲名字为刘煓,字执嘉、也有说法声称刘邦母亲名字为王含始。但西汉的司马迁、东汉的班固不知道的资料,竟然能够在北宋出现?因而其真实性非常的低,基本上可以认定是后人以讹传讹式的编造。
大哥刘伯
刘伯,刘邦的大哥,早死。刘伯早在刘邦沛县起兵的多年之前去世,才有刘家由刘仲治理的记载。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准备称帝,追封刘伯为武哀侯。公元前200年10月,在刘太公的要求下,刘邦勉强封当时官职为郎中将的刘伯儿子刘信为羹颉侯。公元前187年,吕后执政元年,刘信因罪被削侯爵为关内侯。公元前181年吕后执政第八年,吕后追封刘伯为武哀王。
刘仲只有一个儿子:刘信。
总而言之,刘伯一脉,因为刘伯妻子昔日不招待刘邦及其宾客而被刘邦及吕后歧视。刘伯一脉在西汉不曾得到任何的重视。
二哥刘仲
刘仲,也叫刘喜。根据《史记 吴王濞列传》中《集注》:
徐广曰:仲名喜。
《史记 楚交王世家》中《集注》:
徐广曰:次兄名喜,字仲,以六年立为代王,其年罢。卒谥顷王。有子曰濞。
徐广是首个整理《史记》的权威人物。他所看到的《史记》版本应当比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史记》版本更为详尽。因此徐广的摘录整理,是我们窥视完整版《史记》的一个途径。
名喜字仲,这个说法,有两个可能性:
1、刘邦四兄弟,都有名字。刘喜名喜,字仲。老大伯、老二仲、老三季等都是他们的字。刘邦是名邦,字季。
2、后人按照后世的名字习惯,想当然的认为刘仲是名喜字仲。实情是刘喜这个名字是后取的,刘仲是最初名字。刘邦这个名字是成为沛公时所取的,最初的名字是刘季。
从以下的文字记录来看,刘伯早在刘邦逃亡做盗匪之前就已经去世——因为当时刘仲是刘家的治家之人,而非大哥刘伯:
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老二刘仲当家,这应当刘邦逃亡做盗匪之前很久的事情。
公元前201年正月,刘邦以云中、雁门、代郡等53个县为封地册封宜信侯刘仲为代王。公元前200年12月,因为匈奴进攻代国,刘仲逃跑回洛阳,被刘邦废除代王爵位。公元前195年刘仲儿子刘濞被封吴王。公元前199年9月,刘仲被封为郃阳侯。公元前193年汉惠帝二年夏,刘仲去世。
刘仲有两个儿子:刘濞、刘广。
刘仲被封代王、刘濞被封吴王,可以看出刘邦很是看重哥哥刘仲。刘仲无力抵抗匈奴进攻,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和刘仲同时封王、军功威望更高的韩王信都不能抵抗匈奴,还有理由要求刘仲抗住匈奴吗?
如果没有七国之乱时刘濞想要夺取帝位的野心,刘仲一脉固守吴国而和西汉割据也未必不可能。
弟弟刘交
刘交,字游。这是《史记》、《汉书》唯一对刘邦父母和兄弟有明确记录名字的人。既然《史记》、《汉书》能够明确记录刘交的名字,从而也证明了汉朝时并无刘伯、刘仲的名字记录,或者有了记录但失传了(或是名喜字仲,被徐广记载了下来。)
书香门第,这是刘交一脉最大的特点。刘交本人就是秦末汉初的一大儒家。少年时期,刘交就跟随荀子门人浮丘伯学习儒家,一直到秦始皇时发布焚书令、禁止儒士公开收徒演讲,才不得不离开浮丘伯而回家。
刘邦自立成为沛公后,安排二哥刘仲、申食其和父亲刘太公在一起,派遣刘交和萧何、曹参等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子婴投降刘邦后,刘邦意图割据关中,于是封刘交为文信君。之后刘邦进入蜀地、汉中,攻占关中,和项羽作战等,刘交都跟随着刘邦。刘邦即皇帝位后,对刘交和卢绾非常信任,让刘交和卢绾到处收集信息、情报等密报给自己。西汉的建立,刘交也是开国功臣之一。《楚交王列传》:
即帝位,交与卢绾常侍上,出入卧内,传言语诸内事隐谋。
公元前201年,刘邦以东海、彭城、薛郡3郡36县为封地分封刘交为楚王。刘交能够被封为楚王,和刘贾被封荆王一样,都是因为功绩,而非作为刘邦的亲属:
汉六年,既废楚王信,分其地为二国,立贾为荆王,交为楚王,王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先有功也。
刘交一上任楚王,即刻以昔日老同学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刘交非常注重儒家经典《诗》。申公写有《鲁诗》。刘交本人更注解《诗》,著有《元王诗》。刘交的浓厚儒家学习氛围,让刘交一脉名人辈出:刘向、刘歆。
刘交的儿子最多:刘辟非、刘郢客、刘礼、刘富、刘岁、刘埶、刘调等7个儿子。
刘交和刘仲一样收到刘邦的信任和重视,甚至有过之。刘交从刘邦沛县起兵之后就一直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可谓是刘邦的忠实战友,因功劳被封楚王,也算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虽然我们不清楚刘交的具体功绩有哪些。
浓厚的诗书传家氛围,让刘交一脉在西汉独放异彩:以《战国策》、《楚辞》闻名的刘向,以经学大家出名的刘歆。刘交一脉在中国文化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刘邦的家庭出身
刘邦的家族,除了刘邦一家,史书记载的还有:作为刘邦从父兄的刘贾家族;作为刘邦从祖昆弟的刘泽家族。这似乎说明,刘氏家族定居在沛县,是刘邦曾祖父时开始的。这才有刘邦祖父和刘泽祖父是兄弟的渊源。
刘邦家族、刘贾家族、刘泽家族,都说明刘氏家族在沛县人数不能算少。刘氏在沛县,即便不能说得上是大族,也是一个中小氏族。
刘邦的教育水平。《史记》、《汉书》等都多出记录刘邦及其兄弟的教育经历。
最直接的刘邦受教育记载,是在《卢绾列传》:
及高祖、绾壮,学书,又相爱也。
学书,说明了刘邦上学读书。
间接记录刘邦具有一定受教育水平的记载,是在《张耳列传》:
高祖为布衣时,尝从耳游。
张耳本身就是一个文人,能够做他的养客,自然不会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而是具有一定知识能力的人。
刘交的受教育经历直接说明了刘邦家庭并非贫困,而是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
刘邦在称帝后在一次祝酒上对刘太公的玩笑话,也间接说明了刘邦家庭具有一定实力:
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刘仲治产业,说明了刘邦的家庭具有一定家庭。当然刘邦的家庭实力,比不上吕后的家庭实力。
总之,刘邦家庭并非贫民,而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用今天的话来说,刘邦家庭就是中产阶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老大刘伯早死,老二刘仲接管刘家产业,老三刘邦读书不成,成天浪荡,老四刘交一心读书,成为了刘家知识水平最高的博士后。这就是秦末刘邦一家的情况。
为什么只有老四刘交能够读成书呢?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刘交和刘邦等兄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楚元王列传》记载得很清楚:高祖同父少弟也。重点提到同父,就说明是异母。刘邦的母亲应当生下刘伯、刘仲、刘邦三人。刘交很有可能是刘邦母亲死后,刘太公续弦妻子所生的,所有才有同父的记录。
刘氏家族在沛县不算小,刘邦、刘交的受教育经历说明刘邦家庭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因此,说刘邦家庭穷苦,或刘邦是平民,很有可能并非事实。刘邦的家庭身份,很有可能是西周的士阶层。刘邦做张耳的食客,也说明了这一点。
当代刘备的后代都有:
1、刘封,刘备养子。本姓冠,后因不援助关羽而令他被擒杀,刘备将他问罪,赐死。
2、刘禅,刘备长子。后登上皇位。
3、刘永,刘备次子。先为鲁王,后封为甘陵王。与刘禅宠臣黄皓不和,被刘禅疏远。后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为乡侯。
4、刘理,刘备三子。先为梁王,后封为安平王。早卒,谥为悼王。
5、刘璇,刘禅长子,十五岁被立为太子,蜀亡后,钟会在成都作乱,被乱兵杀害。
6、刘瑶,刘禅二子,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7、刘琮,刘禅三子,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8、刘瓒,刘禅四子,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9、刘谌,刘禅五子,北地王,反对谯周降魏的提议,被刘禅逐出宫,蜀亡后自杀。
10、刘恂,刘禅六子,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11、刘璩,刘禅七子,蜀亡后投降。于永嘉之乱被杀。
12、刘胤,刘理长子,封为哀王。十九岁卒。
13、刘辑,刘理次子,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乡侯。
14、刘承,刘胤之子,封为殇王,二十岁卒。
15、刘玄,刘永之孙,蜀亡后投降,避过永嘉之乱,居于四川成都。
扩展资料:
亲属成员
一、长辈
1、祖父:刘雄,被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2、父亲:刘弘,东汉末年官吏。
3、叔父:刘子敬(字子敬,名不详)。
4、叔父:刘元起(字元起,名不详)。
二、后妃
1、某氏,吕布袭击下邳时虏获,同年求和后吕布归还。
2、甘夫人,刘备驻扎小沛时纳为妾,死后被追谥皇思夫人,后再追谥昭烈皇后,与刘备合葬。
3、麋夫人,麋竺之妹,刘备驻扎海西时,麋竺将她嫁给刘备。生卒年不详。
4、孙夫人,孙权之妹,赤壁之战后嫁刘备,刘备入蜀后孙权接她回到东吴。生卒年不详。
5、吴皇后,吴懿之妹,刘备入蜀后纳为夫人,后为汉中王后。刘禅即位时,尊她为皇太后,住长乐宫。史料并无生子记载。延熙八年(245年)去世,与刘备合葬,谥号穆。
参考资料:
刘备号称是中山靖王的后代,中山靖王是刘邦的后代,那么这样一来刘备的确算是刘邦的后代。刘邦开创了西汉,而刘备处于东汉末年,刘邦到刘备应该隔了21代人。如果按照刘备的说法来看,刘备的确是刘邦的后代。
虽然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代,但是刘备现在已经和皇室没有任何关系了,如果不是天下大乱的话,刘备这个中山靖王后代的名号没有一点作用,刘备也不会因为这个称号而脱胎换骨,也不会因为这个称号改善生活。但是在战乱时代就不一样了,古代起义都需要一个理由,刘备说自己是皇室后裔,那么他就有正当的理由起义,他的起义有的是正义的,也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刘备号称是中山靖王的后代,中山郡王的父亲是汉景帝刘启,他的爷爷是汉文帝刘恒,他的曾爷爷就是刘邦,中山靖王还有一个兄弟就是汉武帝,如果刘备真的是中山靖王的后代,那么刘备真的是皇室后裔。但是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刘备的时代,距离中山靖王的时代已经有好几百年了,刘备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中山靖王王的后代,这一点谁都不知道。
因为中山靖王有100多个儿子,中山靖王居然有这么多儿子,我想这么多儿子,就算是中山靖王也分不清谁是谁。并且又过去了这么多年,到了刘备的时代,我想中山靖王的后代已经成千上万了吧。这时候刘备就算不是皇室后裔,那么刘备,完全可以给自己虚构这样一个身份。
虽然后来汉献帝也承认了刘备的身份,那是因为刘备是比较亲近汉献帝的,那时候汉献帝还被曹操给胁迫,还是地这样做,也是为了组建自己的力量。
刘备的祖上是刘雄,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根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陈寿本志的记载:刘备的先祖是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的儿子刘贞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刘备便是他的子孙。
刘雄的先祖、刘胜之子刘贞于元狩六年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因为献于宗庙助祭的酎金成色不足而被免去侯位,因而定居在涿县。传至刘雄及其子刘弘,祖祖辈辈有很多人出仕于州郡。
扩展资料
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熹平四年,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参考资料:
不是,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而刘秀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但都是汉景帝的后代。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
刘裕 刘裕(363416—422626),字德舆,小名寄奴。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并详细记载了他家族显赫的世系表:“交生红懿侯富,富生宗正辟强,辟强生阳城缪侯德,德生阳城节侯安民,安民生阳城厘侯庆忌,庆忌生阳城肃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东武城令某,某生东莱太守景,景生明经洽,洽生博士弘,弘生琅邪都尉悝,悝生魏定襄太守某,某生邪城令亮,亮生晋北平太守膺,膺生相国掾熙,熙生开封令旭孙,旭孙生混,始过江,居晋陵郡丹徒县之京口里,官至武原令。混生东安太守靖,靖生郡功曹翘,是为皇考。”不过这里面的可信程度尚待考证。 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壬寅夜,即公元363年4月16日。出生时,其母即死,其父刘翘因家境贫寒,便想将刘裕抛弃。与刘裕同郡的刘怀敬之母,是刘裕的从母,当时生刘怀敬尚未满月,闻此事,便前去阻止了刘翘,“断怀敬乳而乳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一》)。 刘裕长大后,“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南史·武帝本纪》),对继母也孝谨称著(其继母生有二子,为刘道规、刘道怜)。但仅识文字,以卖履为业。因为刘裕喜欢赌博,所以被邻居们看不起。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竟当上了开国皇帝,所以有人将此称为“寒人掌权”。 刘裕初为冠军将军孙无终司马。在淝水之战后,东晋外部威胁暂时消除,孝武帝满足偏安局面,摄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政刑谬乱,朝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朝政腐败,不断爆发流血斗争。浙东地区赋役苛重。新安太守五斗米道教主孙泰,企图利用传道聚众反抗东晋朝廷,被司马道子诱杀。其侄孙恩逃入海岛翁州(今浙江舟山群岛),聚众百余人,伺机复仇。隆安三年(399年)十月,孙恩乘朝廷强征“乐属”(晋廷征调浙东诸郡免奴为客者以充兵役),引起浙东社会骚乱之机,登陆攻克上虞(今属浙江),袭会稽(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参见孙恩起义)。十一月,俘杀会稽内史王凝之,自称征东将军。一时会稽、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东阳,新安等八郡(今江苏、浙江境)纷起响应,旬日之间,义军发展至数十万。 晋廷急命卫将军谢琰、辅国将军刘牢之率领北府兵前往镇压。时刘裕在刘牢之手下参府军事,也随军参战。十二月,刘牢之至吴,义军缘道屯结,刘牢之命刘裕率数十人侦察义军的行动,正遇义军数千人。刘裕“即迎击之,从者皆死,裕坠岸下。贼临岸欲下,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贼皆走,裕所杀伤者甚众”(《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一》)。刘牢之之子刘敬宣见刘裕久去不返,怕被义军所困,便率兵寻找。却见刘裕一人驱逐数千名义军,众人叹息不已,刘敬宣遂率军出击,大破义军,斩获千余人,又乘胜追击,义军兵败,孙恩退回海岛。 刘裕在其军事生涯的第一次作战中,便以勇猛的精神,以少胜多,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也在军事史上写下了传奇的一笔。 孙恩败退海岛后,东晋统治者仍不放心,怕其东山再起,于是任命谢琰为会稽内史都督五郡军事,率徐州部众,镇守东土。谢琰是东晋著名大族,孝武帝马司曜时宰相谢安之子。淝水之战中,和其从兄谢玄一起立下大功,被封为望蔡公。朝廷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谁知谢琰“及至郡,无绥抚之能,而不为武备”(《晋书·谢安传》)。将帅们都进谏说“强贼在海,伺人形便,宜振扬仁风,开其自新之路”(《晋书·谢安传》)。谢琰却颇不以为然,他认为:“苻坚百万,尚送死淮南,况孙恩奔衄归海,何能复出,若其复至,正是天不养国贼,令速就戮耳”(《晋书·谢安传》)。众人见他执意不听,也就不再进言了。 隆安四年(400年)五月,孙恩从浃口(今浙江镇海东南甬江河口)登陆,攻克余姚(今属浙江)、上虞,进而进攻邢浦(今浙江绍兴东)、会稽,转攻临海,与晋军激战,卫将军谢琰被部下张猛杀死。谢琰的失败意味着东晋士族已无力控制局面。从此,北府兵权尽入刘牢之、刘裕等人的手中。十一月,晋宁朔将军高雅之大败,孙恩军追击至山阴。东晋朝廷大震,再命刘牢之统率北府兵、都督浙东五郡兵对义军反扑。孙恩为避其锋芒,再退入海岛。刘牢之屯上虞,派刘裕守句章城。 句章城小,士兵只有数百人。作战中,刘裕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当时晋军军纪律混乱,士卒暴掠,甚为百姓所苦。只有刘裕常身的部队号令明整,所到之处,甚得百姓拥护。 刘裕此时已受到刘牢之的赏识。隆安五年(401年)二月,孙恩第三次率义军自浃口(今浙江镇海东南甬江入海口处)登陆,攻句章(今浙江宁波南鄞江南岸),不克。刘牢之率晋军反击,孙恩退走入海。 三月,孙恩攻海盐(今属浙江)。刘裕追而拒之,在海盐旧治筑城。孙恩来攻,城内兵力甚弱,刘裕乃选敢死之士数百人,脱甲胄,执短兵,击鼓而出。义军一时没有戒备,又不知刘裕真实意图,士气被夺,皆弃甲而逃,义军将领姚盛被斩。刘裕虽屡破义军,但仍是众寡不敌。为此,刘裕于一天深夜令部下偃旗匿众,装出撤离的态式。翌日清晨,先让老弱病残者登城上镇守。义军不知刘裕底细,便向刘裕部下打听刘裕情况。
部下故意回答说:“夜已走矣”(《宋书·武帝本纪》)。义军轻信其言,争相入城。刘裕趁其无备,率军奋战,义军大败。孙恩知城不可破,乃向沪渎进军。刘裕遂弃城而追。 海盐令鲍陋遣其子鲍嗣之率吴兵1000,请为前锋。刘裕说:“贼兵甚精,吴人不习战。若前驱失利,必败我军,可在后为声援”(《宋书·武帝本纪》)。但鲍嗣之未纳其言。是夜,刘裕多设伏兵,兼置旗鼓,但由于兵力不足,所以每处不过数人。翌日,义军万余人与鲍嗣之部交战,刘裕率伏兵尽出,举旗鸣鼓,虚张声势。义军以为四面皆有伏兵,遂退军。鲍嗣之趁势追赶,战死。刘裕且战且退,义军兵盛,刘裕部死伤将尽,至伏兵处,刘裕令部下脱取死人的衣服,以示闲暇。义军见刘裕忽然停止不前,怀疑仍有伏兵,不敢进攻。刘裕趁义军迟疑之际,大呼而战,气色甚猛。义军以为中计,引军而退,刘裕则率军徐徐而归。 五月,孙恩攻克沪渎,杀守将吴国内史袁崧,斩4000人。是月,刘裕于娄县破义军。六月,乘胜沿长江而上,袭取丹徒,拥众10余万,楼船千余艘,军容极盛。时晋廷兵力空虚,内外戒严,急调兵遣将防卫京师。刘牢之自山阴引兵攻打义军,但未至而义军已过山阴,便令刘裕自海盐驰援京师。时刘裕部不满千人,倍道兼行,与义军一起进抵丹徒。刘裕部兵少且疲,而丹徒守军也没有斗志。孙恩指挥数万义军抢占镇江之蒜山,刘裕率领所部奔击,大破之,投崖赴水死者甚众。孙恩失利,退至船上,欲恃其兵众,整兵直攻建康。晋后将军司马元显率军拒战,屡被打败。义军因战船高大,逆行慢,数日才进至白石垒(今南京市西),贻误了战机。刘牢之等得以率军尾追而来。孙恩遂放弃攻建康,分兵袭取北岸之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杀3000人。孙恩率主力北取郁洲(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当时隔江在海中),晋将高雅之被擒。 八月,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率水军追孙恩至郁洲,二军激战,孙恩又失利,损伤惨重,被迫沿海南撤。十一月,刘裕追孙恩至沪渎、海盐,又破之,斩俘以万数,孙恩只得第四次撤回海岛。东晋下令严密封锁沿海,加强守备。义军给养不继,发生饥馑和灾疫,死者大半,元气大伤。为摆脱困境和继续发展,元兴元年(402年)三月,孙恩再率义军登陆攻临海(今浙江临海东南章安镇),被临海太守辛景率军击溃,死亡惨重,孙恩恐被俘,投海自尽。余部数千人在孙恩妹夫卢循率领下继续坚持抗晋斗争。 早在隆安三年(399年)十二月至四年春,桓玄出兵袭占江陵(今属湖北),此后势力大增。桓玄是东晋权臣桓温之子。桓温一生跋扈,位极人臣。桓玄长大后,也“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晋书·桓玄传》)。因为朝廷忌恨桓家势力过大,故一直疑而未用。桓玄二十三岁时,才拜为太子洗马。太元末年,出补义兴太守。为此桓玄常有郁郁不得志之感。有一次,他登上高处感叹道:“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于是弃官而去。后来在东晋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桓玄逐渐崭露头角,地位日趋显赫。他都督荆、襄、雍、秦、梁、益、宁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后桓玄又上疏固争江州,于是都督八州及杨豫八郡,复领江州刺史。这以后,桓玄“树用腹心,兵马日盛”(《晋书·桓玄传》)。孙恩起义后,桓玄又想借讨伐之机,趁机扩展自己的势力,于是屡次上疏求讨孙恩。朝廷看出他有野心,“诏辄不许”。后来孙恩逼近建康,桓玄又“建牙聚众,外托勤王,实欲观衅”(《晋书·桓玄传》)。他乘机控制了长江上游大部地区,而东晋朝廷辖地却不出三吴,桓玄“断江路,商旅遂绝。于是公私匮乏,士卒唯粰橡。”(《晋书·简文三子传》)至此,桓玄开始自命不凡,“自谓三分有二,知势适所归,屡上祯祥以为己瑞”(《晋书·桓玄传》)。 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晋廷下诏讨伐桓玄,以司马元显为征讨大都督,以刘牢之作前锋都督、征西将军,领江州事。二月,司马元显畏桓玄,不敢发兵。桓玄兵抵姑孰(今安徽当涂),遣部将冯该等攻历阳(今安徽和县),东晋襄城太守司马休之坚守城池。桓玄军截断洞浦(即洞口,今安徽和县南),焚烧豫州(治历阳)守军的舟舰。武都太守杨秋驻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叛降桓玄,司马休之军溃败。豫州刺史司马尚之被俘。刘牢之进驻溧洲(今南京西南长江中)。 时刘裕为刘牢之参军,请求攻打桓玄,刘牢之未许。时桓玄派其族舅何穆来见刘牢之,劝他投降桓玄。刘牢之长于用兵,短于谋略,认为桓玄少有雄名,依仗全楚之众,恐怕难以制服他。又考虑到如果平定桓玄,那将功盖天下,必定不能为元显所容,便派使者去和桓玄交往。刘裕和其外甥何无忌苦劝谏,刘牢之皆不听。刘敬宣相劝也无用。三月,刘牢之遣刘敬宣至桓玄处请降。不久,桓玄进至新亭(今南京市南),司马元显弃船退入建康(今南京)城中,后列阵于宣阳门外,但由于军心已乱,不战自溃。桓玄进入建康擒司马元显。司马尚之及司马元显均被杀,桓玄自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 桓玄以刘牢之为征东将军、会稽太守,刘牢之这才感觉不妙,对刘裕说:“便夺我兵,祸其至矣。今当北就高雅于广陵举事,卿能从我去乎?”刘裕回答:“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三军人情,都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讳当反复还京口耳”(《宋书·武帝本纪》)。
此时,何无忌问计于刘裕:“我将何之?”刘裕说:“镇北去必不免,卿可随我还京口。桓玄必能守节北面,我当与卿事之。不然,与卿图之。今方是玄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宋书·武帝本纪》)。不久刘牢之自缢而死,桓玄下令斫棺斩尸,暴尸于市。等到后来刘裕建议,追理刘牢之,才复其本官。刘裕被任命为中兵参军,其余如故。 自孙恩死后,其妹夫卢循率义军余部数千人继续坚持斗争(参见卢循起义)。桓玄攻进建康执掌东晋朝权后,为安抚浙东,以卢循为永嘉太守。卢循表面受令,却暗自扩展势力。 五月,卢循率义军自临海西上攻东阳。东阳为浙江(今富春江)上游军事重镇和富庶地区。浙东屡经战乱,经济残破,三吴大饥,户口减半。刘裕率部将其击退。 元兴二年(403年)正月,卢循遣司马徐道覆率部再攻东阳。二月,刘裕(时为建武将军)又将其击破,斩其将张士道。六月,刘裕被任为彭城内史,日益受到朝廷的重视。八月,卢循率义军南下攻永嘉(今浙江温州),刘裕尾随而至,双方展开激战,义军兵败。永嘉之战,是卢循义军企图在东晋腹地建立根据地的最后一战,失利后,不得不南下实行战略转移,在番禺(今广州市)建立义军的基地。 当时桓玄为楚王,准备篡位。何无忌便劝刘裕于山阴起兵,征讨桓玄。刘裕问计于孔靖,孔靖说:“山阴去都道远,举事难成;且玄未篡位,不如待其已篡,于京口图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三》)。刘裕纳其言。 由于忌惮刘裕,桓玄便于九月派其从兄卫将军桓谦试探刘裕,桓谦屏退众人,问刘裕:“楚王勋德隆重,四海归怀。朝廷之情,咸谓宜有揖让,卿意以为何如?”刘裕假从其言,回答说:“楚王,宣武之子,勋德盖世。晋室微弱,民望久移,乘运禅代,有何不可!”桓谦闻后大喜道:“卿谓可尔,便当是真可尔”(《宋书·武帝本纪》)。 十二月,桓玄逼晋安帝司马德宗让位于己,国号楚。桓玄称帝后,“祸难屡构,干戈不戢,百姓厌之,思归一统”(《晋书·桓玄传》)。刘裕看清了局势,与刘毅、何无忌等共谋反桓之事。从此,拉开了平定桓玄之乱的序幕。 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刘裕随徐、兖二州刺史,安成王桓修入朝。桓玄见到刘裕,对司徒王谧说:“昨见刘裕,风骨不恒,盖人杰也。”每次游玩集会,都对刘裕态度优礼有加,赠赐甚厚。桓玄妻刘氏有智鉴,对桓玄说:“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桓玄说:“我方欲平荡中原,非刘裕莫可付以大事。关陇平定,然后当别议之耳。”于是下诏说:“刘裕以寡制众,屡摧妖锋,泛海穷追,十殄其八。诸将力战,多被重创。自元帅以下至于将士,并宜论赏,以叙勋烈”(《宋书·武帝本纪》)。桓玄以为用这种怀柔政策可以打消刘裕的不满情绪,但刘裕却暗中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加紧了起兵的步伐。 不久,刘裕以旧伤复发为由,与何无忌同船而回,密谋兴复晋室。于是刘裕与其弟刘道规、何无忌、沛郡人刘毅、平昌人孟昶、任城人魏咏之、高平人檀凭之、琅邪人诸葛长民、太原人王元德、陇西人辛扈兴、东莞人童厚之等共同谋划起兵。时桓修弟桓弘为征虏将军、青州刺史,镇守广陵,刘道规为桓弘中兵参军,孟昶为主簿。刘裕暗中派刘毅至江北,起兵后与二人共杀桓弘;诸葛长民为豫州刺史刁逵左军府参军,刘裕令其杀刁逵,占据历阳;王元德、辛扈兴和童厚之则在京城活动,以为内应。 是月,刘裕以游猎为由,与何无忌等人相聚,共有百余人。第二天清晨,京口(今江苏镇江)城开,刘裕与何无忌等袭杀桓修。刘毅与孟昶等人于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攻杀桓弘。刘裕被推为盟主。传檄文于京城:“夫治乱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值圣明。自我大晋,阳九屡构。隆安以来,难结皇室。忠臣碎于虎口,贞良弊于豺狼。逆臣桓玄,陵虐人鬼,阻兵荆郢,肆暴都邑。天未亡难,凶力繁兴,逾年之间,遂倾皇祚。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沉沦,七庙毁坠。夏后之罹浞、豷,有汉之遭莽、卓,方之于玄,未足为喻。自玄篡逆,于今历年,亢旱弥时,民无生气。加以士庶疲于转输,文武困于造筑,父子乖离,室家分散,岂唯《大东》有杼轴之悲,《摽梅》有倾筐之怨而已哉!仰观天文,俯察人事,此而能久,孰有可亡!凡在有心,谁不扼腕。讳等所以叩心泣血,不遑启处者也。是故夕寐宵兴,援奖忠烈,潜构崎岖,险过履虎。辅国将军刘毅、广武将军何无忌、镇北主簿孟昶、兖州主簿魏咏之、宁远将军刘道规、龙骧将军刘籓、振威将军檀凭之等,忠烈断金,精贯白日,荷戈奋袂,志在毕命。益州刺史毛璩,万里齐契,扫定荆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奉迎主上,宫于寻阳。镇北参军王元德等,并率部曲,保据石头。扬武将军诸葛长民,收集义士,已据历阳。征虏参军庾赜之等,潜相连结,以为内应。同力协规,所在蜂起,即日斩伪徐州刺史安城王修、青州刺史弘首。义众既集,文武争先,咸谓不有一统,则事无以辑。讳辞不获已,遂总军要。庶上凭祖宗之灵,下罄义夫之力,翦馘逋逆,荡清京辇。公侯诸君,或世树忠贞,或身荷爵宠,而并俯眉猾竖,自效莫由,顾瞻周道,宁不吊乎!今日之举,良其会也。讳以虚薄,才非古人,接势于已替之机,受任于既颓之运。丹诚未宣,感慨愤跃,望霄汉以永怀,眄山川以增厉。授檄之日,神驰贼廷”(《宋书·武帝本纪》)。
还有见
http://tiebabaiducom/fkz=193855217
刘邦是刘备的祖宗。
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刘备在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死后,自立为蜀国。
汉高祖-------刘邦[前247-前195]
性别:男 身高:约合现今164米。西汉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公元前202年称帝,在位七年,谥号太祖高皇帝。死后葬于陕西长陵。
汉昭烈帝 刘备 (161-223)
官职:蜀国皇帝 皇叔 左将军 宜城亭侯 身高:约合现今1725米,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扩展资料:
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 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 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毛泽东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
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参考链接:刘邦-刘备-
平民皇帝刘邦父母兄弟在历史上为什么不出名?
本文2023-10-09 13:35: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1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