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氏源流考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易氏源流考辨,第1张

  要点易氏得姓之说,曾有春秋战国时齐国易牙雍氏,或魏国人受封食采于易水,因以易为姓等等说法。而易水自古属燕国,齐和魏人不可能在燕属易水食采。显然是荒谬无稽的牵附,均应予否定,经考证,易氏得姓,乃春秋以前,久居易水的某氏族(很可能是有易氏或有狄氏),始以易为姓,不一定有确定的始祖因食采于易水,才是合乎逻辑的,也有易氏家谱记载,易氏在殷商时为易氏部落,可作佐证,巳知最早的远祖,是春秋楚惠王时的易甲。

 湖北黄冈易氏,自宋理宗宝庆年间(1225-1227)迁自江西瑞昌。迄今子孙繁衍于鄂、豫、皖、赣、陕等省,成为鄂东大族之一。家谱中自唐初春先公起,世系连续记载九世至晚唐优公,此后本旁支的世系,记载更为完备。现存最早的谱序,为完公於宋哲宗元祜六年(1091)所撰(1)。其中云:“读谱旁见先儒传记”,且记有坟墓、迁徙,繁衍等资料,并有五世提头的格式。完公与欧阳修(1007-1072)苏洵(1009-1066)几近同时,故易氏谱实在欧、苏体例之前。且易氏谱后续也俱特色,方志学家和家谱学者武大王葆心教授1942年撰易氏谱序(2),称赞说:“独所见易氏之谱,自晚明便修纂有法,深知族谱为书,以史之一体,而寓有史之全体,杰然上踵马迁,屹立于黄茅白韦中,自成风气。…以一族之史,辟门启牖,上规国史,隐括国家史,用之社会史俾族书开无限途径,于世系有表,于莹庙祀田迁徙有志有记,于族文献有三祖传为纪纲,又拓货殖等传所未备,而有孝友、忠义、文学、荣仕、高逸、方正、技勇、独行、勇行、素封诸列传,极纲罗之能事又于诸史列女一目,析而为贤母节妇烈女三目,今之学者类该注意社会所构成,顾罕能提社会史之纲,以囊括吾民族之历史者,当推易氏谱例,可以使天下郡县诸族姓,均归纳于一族之社会,灿列于谱中”由此可见易氏谱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具特色,优于其它家谱。

不是

蚩尤是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

  蚩尤,中国神话传说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首领,骁勇善战,被奉为兵主战神。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铜头铁额,八条胳膊,九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约在5000多年以前,蚩尤部落与炎黄部落发生了涿鹿之战,蚩尤战死,其部众大多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华夏族,而部分没有融入炎黄集团的部落,就形成了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最早主体。

  上古时期,蚩尤带领九黎氏族部落在这中原一带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河南、山东、河北交界处地区被称为“九黎之都”。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现存有蚩尤坟、黄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车台、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桥山等遗址遗存。

易氏之起源说法各异

据宜春易氏总谱记载:易氏之受姓(变姓)至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之久。由受姓(变姓)始祖尚公列为第一世起至今已蕃衍八十一代,其中入鹤始祖顺之公蕃衍三十一代。

因朝代迭更,谱牒之不全,加之远隔千里,交通不便,先贤无法探索真情。对易氏之起源、迁徙之过程,世代之番衍,历代谱牒之阐述均各有异。

  (1)易氏之祖本子姓,是商之宗室,商纣失德,戕害诸父,庶兄启惧,负祭器逃于荒服。祖忧其祸,以避往大陆西耕,今为平陆县,居山西平阳府,武王伐纣,封商宗室,祖变姓名渔于易水,遂以为氏,殁葬太原,子孙居之,迁于长沙(载吴川易氏族谱姓源)。

  (2)易氏受姓始其子,后其有功于殷,武王遂封朝鲜,与秦战败,奔燕,遂以为氏,(载易氏族谱旧序,明万历乙末年(一四一五)璘公撰。

  (3)祖其先楚人周召公丧之后。其孙封于北燕,本姬姓,何有易姓,湖广旧谱云:召公分陕夹辅成王有功于周,周思其绩,至三十七世文公太子,因易水封为易王,遂以为氏,祖墓俱在易州,宋状元礼部尚书祭基碑赞尚存,载之史册,班班可考。(载厚斋祖墓碑文)

  (4)吾易氏由来是以地为氏,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河北之易水流域,有个易氏部落,易氏正公是易氏部落后裔,仕周为上卿,名重破隆,上赐易地,以地为氏。(载宜春丰城河湖易氏族谱)

  (5)易氏之先,本出自有熊氏黄帝孙伯倏之裔,封南燕伯、至周时居郑地,仕郑封于雍邑,以邑为雍氏,雍倒之裔尚公,徙齐地仕齐,食采于易水,后以易为氏,移于山西阳曲,故以太原名郡。(载宜春温泉易氏旧谱)

易氏源流考辨

  要点易氏得姓之说,曾有春秋战国时齐国易牙雍氏,或魏国人受封食采于易水,因以易为姓等等说法。而易水自古属燕国,齐和魏人不可能在燕属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