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的作者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使至塞上的作者简介,第1张

《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官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接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唐末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

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直到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

扩展资料

一、古诗原文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白话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三、文学赏析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使至塞上》

-王维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故里——祁县古村落王贤村

王贤村地处祁县东南,距县城105公里,隶属古县镇。全村共223户,人口672人,其中从业人员311人。常用耕地面积1039亩,园地面积790亩。村域经济以粮食、蔬菜、果树为主,粮食播种面积1457亩,蔬菜播种面积530亩。

王贤村,属丘陵地带,背靠麓台山之余脉,面对祁县广阔平川。是典型的平川与丘陵起伏接壤地带。王贤村东临王贤河西靠闫灿河,北有昌源河,实属河流环抱,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村庄南高北低,丘陵山区土质肥沃。平川土地水利条件优越,盛产水果和各类粮食作物。王贤村交通便利。紧靠祁子公路,现有水果面积1300亩,道路绿化,河井两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良好,平均海拔930米。

王贤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考证,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人在此生息繁衍。处于仰韶文化的梁村遗址核心区内。距今已有2213年的历史,西汉时代,祁县古县城在今古县村。王贤村距古县仅1公里。而且在王贤村留有西汉置县时校场。证明王贤村自西汉古县城建在今古县村时就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村落。王贤村不仅历史悠久。且文化灿烂。现留遗迹说明。万圣宫的佛教文化,民间建筑的石雕、木雕、砖雕等精美的建筑文化,以及悬挂民宅门匾的儒家传统文化,都是王贤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村民备受传统的农耕文化影响,重礼仪,崇工商,且崇文善教,民俗淳朴而民风善俭。历史上农耕文明发达,明清时代商业发迹,商贸西方八面。尤其是村内王、闫两姓族人代有富商涌现。富裕了的商人不仅回村修筑了众多的精美民居大院,而且热心公益,修建了众多的庙宇、祠堂、戏楼。这些建筑,雕梁画栋,彩绘壁画精美绝伦。现存的王贤古戏台为全县保存最完好,历史遗迹最完整唯一的一座古戏台。规模宏大,建筑格局协调完整的万圣宫全县独一无二,实属罕见。村内原有的石牌楼、真武庙,关帝庙等至今村人记忆犹新。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画家;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诗人;岑参,唐代诗人,别号岑嘉州。

1、吴均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沈约见其文,倍加称赏。

代表作品有《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续齐谐记》等。

2、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代表作品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3、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4、岑参

岑参(约715年—约770年),荆州江陵(有争议)人,唐代诗人,被誉为边塞派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代表作品有《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扩展资料:

文学成就:

1、吴均

吴均通史学。在任奉朝请期间,先是上表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成稿30卷。

如实称武帝为齐明佐命,武帝不悦,以“其书不实”为名,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武帝下令焚之,并免其职。不久,武帝又召令撰《通史》,起三皇迄齐代。

吴均撰本纪、世家已毕,惟列传未就而卒。吴均还注范晔《后汉书》90卷,著《庙记》10卷、《十二州记》16卷、《钱唐先贤传》5卷等。

2、王维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 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

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

3、李白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4、岑参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诗歌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其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在盛唐时代,岑参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吴均

——王维

——李白

——岑参

王维是大哥,出生于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下面还有四个兄弟,王缙、王繟、王纮、王紞,另外还有两个妹妹。

在王维的诗作中,有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十七岁作的,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广泛为人们传诵。

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繁华的帝都对当时为人生事业拼搏的年轻读书人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他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多咏山水田园,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一、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着。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着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基本信息

本名:王安石

别称:半山

字号:介甫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临川

出生时间:1021年(辛酉年)12月18日

去世时间:1086年(丙寅年)5月21日

主要作品:《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主要成就:变法图强,收复五

地位:“唐宋八大家”之一

爵位:荆国公

谥号:文

民系:江右民系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诗人和散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其诗英发俊爽,为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於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基本信息

二、中文名:杜牧

别名:杜牧之

籍贯:中国陕西

出生地: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公元803年

去世年月:公元852年

职业:诗人

代表作品:《阿房宫赋》;《遣怀》

主要成就:创造晚唐诗歌高峰

号:樊川

字:牧之

朝 代:唐朝

三、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外号“诗佛”。今存诗400馀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基本信息

姓名:王维

别称:王摩诘

字号:摩诘

所处时代:中国(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市)

出生时间:公元701年(辛丑年)

去世时间:公元761年

主要成就: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

职业:诗人,画家

信仰:儒释道

代表作品:《王摩诘文集》《山居秋暝》等

祖籍:山西祁县

使至塞上的作者简介

《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出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