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家族的详细族谱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3收藏

周氏家族的详细族谱有哪些?,第1张

周姓家谱

开放分类: 民俗、历史、百家姓、姓氏、姓氏文化

周姓家谱介绍

周姓族谱的谱序

1、非其本姓所写的谱序。

明初就一批著名文学家为江西吉水周氏家谱写序。如:解缙的《吉水桑园周氏族谱序》、杨荣的《周氏族谱序》(此谱为明初翰林院编修周叙重修)、金幼孜的《周氏族谱序》(此谱为明初大理寺少卿周彦奇、国子监博士周歧凤重修)。

清朝中叶,钱大昕撰的《周氏族谱序》,它介绍了明代上海周氏与清代嘉定周氏的源流。该序说:“周氏之先,自上海之周浦迁居嘉定,百余年来,本支蕃衍。”这段话,对于后人考察上海周氏与嘉定周氏,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序赞扬了上海嘉定周姓族谱:“今观周氏之谱,详其所当详,略其所当略,缺其所当缺,洵(xun,实在)可以为后嗣法。”

2、周姓人士写的谱序。

明初周是修写《周氏小谱序》。还提出了一个修谱原则,清代康熙十七年(1678年)刊行的浙江《山阴前梅周氏宗谱》卷一转载的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周用文撰的《涂山公谱自序》。

家谱和族谱

周姓人十分重视家谱和族谱,有修撰家谱的传统。

周朝建立后,专门设立了负责宗室世系、以及宗族事务管理的官员“小史”,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官修谱制度。后来传世的《世本》和《大戴礼记》中的《帝系篇》,便是当时修撰的周先王的传衍情况,明显带有后来家谱的性质,因此被公认为是现存我国第一部姓氏学专著,可以看作是周姓人最早的家谱。

周姓人真正的家谱的出现应是在魏晋以后。魏晋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区分士庶,当时人对于谱牒十分重视,一时间,谱牒学提高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人们重视谱牒,纷纷撰写家谱。东晋时期,著名谱牒学家贾弼之编撰了《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谱》712卷,其中就包括了当时著名的汝南安成周氏谱、庐江舒城周氏谱以及义兴阳羡周氏谱。

周姓人为了更准确记载自己家族源流及发展历史、分衍情况,私撰族谱。由于时代久远,这一时期所修的周氏族谱已亡佚殆尽。

唐代,大一统的局面,更加有利于修撰谱牒。官方、私家修谱之风极为盛行,周姓人的家谱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保存至今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谱》中,就有汝南安成周氏及其分支永安黄冈周氏两大著名周姓郡望的世系。

宋代以后,家谱的修撰越来越多,清朝以至民国以来,更是修谱成风。由于修撰时间距今较近,很多家谱都能保存下来,特别是明清以至民国所修家谱。有的家谱根据发展的需要,甚至一修再修。

在族谱中,对周姓人影响最大当是一些为族人所订立的宗规、宗训。一些周姓族谱,还标明了自己的堂名,通过这些堂名,可以看出本族独特的文化旨趣。堂号本是某些周姓支派用于标榜和区别的标志,大多数周姓堂号都是根据与周姓发展密切相关的地名、名称等来命名。

周姓家谱文献目录

(略)

周姓字辈

益阳大泉周氏:

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

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广东普邑周氏的字辈谱是:

开基宏远猷,笃庆光前悠,孝友承先德,萃宗衍范畴,

合家宜睦顺,守理重经修,奕世永绳武,千秋恒作裘。

广东潮阳泗水周氏字辈谱是:

多士敬宏毓,英资衍芳绪,勤修昭厚德,翊赞耀明良,

攸子崇伯钦,淑宪绍懿徽,植本宗永健,嗣典运开祥。

琼州周族辈序:

缵 绪 成 德 经 世 安 邦 家 修 朝 献 万 奕 其 昌

广东潮阳泗水周族派语辈序:

多士敬宏毓 英资衍芳绪 勤修昭厚德 翊赞耀明良

攸子崇伯钦 淑宪绍懿徽 植本宗永健 嗣典运开祥

粤东普邑周族派语辈序 :

开基宏远猷 笃庆光前悠 孝友承先德 萃宗衍范畴

合家宜睦顺 守理重经修 奕世永绳武 千秋恒作裘

湖南益阳大泉周族派语辈序

贵 文 祖 志 一 永 兴 万 代 天 仁 学 宏 宗 益 世 守 绍 前 贤

继 述 声 名 显 由 来 达 孝 全 振 起 三 以 让 令 德 庆 悠 绵

湖南益阳汾湖州周族派语辈序

志 肇 宏 昭 列 时 旺 玉 堂 轩

国 字 必 尚 义 言 方 定 泽 之

当代周姓人取名,较历史上复杂的取名方法已有了很大简化,特别是当今在中国大陆地区,周姓人在取名上,使用频率很高的字:

华、明、志、永、平、新、光、利、端、学、俊、龙、秋、菊、彩、家、少、天、胜、继、坤等。

周姓取名的时代性和政治色彩:

在1949年以前:英、秀、玉、珍、华、兰、桂、淑、文、明、芳、德、金、荣、清、素、云、风、宝、林等。

在1949-1966年间:

华、英、玉、明、秀、国、丽、建、芳、文、平、荣、珍、凤、春、金、桂、志、兰、德等。

在1966— 1976年文革期间:

红、华、军、文、英、明、丽、建、玉、春、小、国、艳、梅、平、芳、志、伟、海、秀等。

周姓男性与女性取名用字

女性名字偏重于使用含植物花草、色彩、香味、季节以及一些比较柔和素 静的字:

英、秀、玉、华、珍、兰、芳、丽、淑、桂、风、素、梅、美、玲、红、春、云、琴、惠等。

男性则偏重于显示阳刚之气:

明、国、文、华、德、建、志、永、林、成、军、平、福、荣、生、海、金、忠、伟、玉等。

清同治九年(1870),天津发生了火烧望海楼的教案,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李把淮军中坚,他的亲军营——周盛传率领的传字营,俗称老盛军,调来天津,防卫大沽海口。盛军驻军青县马厂,设防塘沽新城,在驻地与戍地间铺路、设沿途驿站,又踞其中一个小站,开河屯田,在小站扎下18座营盘,从此有了小站镇、小站稻和小站各营的村名。甲午战起,盛军全军殉国平壤,小站的营盘,鹤去楼空。 在清廷的旧式军队中,淮军是最早弃旧图新的一支武装。开赴天津前,即参照德国营制,建立克虏伯炮队,聘用西洋军官,改用洋枪、洋操,从而开启了中国军队近代化之门。当时世界各国武器更新很快,驻防天津的周盛传设法筹资,购进新式枪炮,并在训练中加大奖惩力度:凡枪炮有准者,发给五品或六品“功牌”;在悬靶考试中,300步5枪全中,赏银50两,中4枪或3枪,亦酌予奖励。周盛传还亲自钻研西洋后膛枪炮的构造与技法,写有《操枪章程》12篇,用作弁勇的训练教材。嗣因“饷源不济”,周盛传决定对驻防淮军汰冗员,招新兵,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周盛波和周盛传虽然出身农民,但经过战争的陶冶,都锻炼成善于带兵打仗并颇具战略眼光的将领。李鸿章说周盛波“治军严而不苛,人乐为用。尤善察地势,审敌情”。其弟周盛传,不但在打仗中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平时也是“短衣匹马,巡视各营,与士卒同甘苦”。这样的军官,在旧时代非常难得。

淮军在驻防的同时还负屯垦之责。为此周盛传往来于天津、静海间勘察地势,见这里“一片沮洳,芜废可惜”。他认为,若自马厂附近的南运河至新城附近的海河间开挖减水河,既可消除水患,又能通过“石水斗泥”的南运河水,引淡涤碱,使滨海数百里斥卤尽成膏腴。

周盛传总结了明代以来畿南屯田的兴废教训,首先宽掘深挖马厂减河的河身,掘出之土筑成河堤,形成复式河槽,从而加大了河身的水流量和储水量,也减轻了河水对堤岸的冲刷。其次做好闸、桥、涵洞的施工,以附近丰富的蚌壳掺入碎石,拌以糯米汁,经锤炼浇灌于闸底,以御水流冲荡。闸板以铁条、螺钉连为整体,或用生铁浇铸;上板装有滑轮,下板固定;上板开启,水流通过,泥沙被下板挡住,既便于捞泥肥田,又避免灌渠淤塞,此法一直沿用至今。

1880年,马厂减河工竣,全长75公里;沿河建有石、铁柱板桥4座,水闸6座,下游开横河6条,另建桥、牐、涵洞50余处,从而保证了农田蓄泄有时,咸水淡水不相渗混;堤岸阡陌,遍植桑、榆、杨、柳数十万株。由国外引进火轮水车4架,自造风力水车、手摇水车、脚踏水车及畜力水车共两千余架,耕种季节,随时引淡水灌溉,排咸水洗碱,很快把这片滨海弃壤改造成蓝天碧水的著名稻作区。

当年以新农镇为中心的整个垦区,有盛军稻田6万余亩,民营稻田13万余亩。清末葛沽文士苏之銮写有《小江南》诗,吟咏这里的旖旎风光:“地处津东入画堪,此间曾谓小江南。”

关上的周公祠虽已不存,但小站镇会馆村的两幢周公祠保护完好,代表了当地群众百余年来对他们的深切缅怀与追思。

周盛传的功绩,不仅在于拓植了小站稻、建立了小站新农镇、创建稳定了海河南岸农田水利结构、把六万亩海滨沮泽变为沃土良田,他还在是当年中法战争时,迫使法国侵略者和中国签订《中法停战条约》的一个重要筹码。法军侵犯台湾沪尾及浙江镇海,却始终不敢涉及天津大沽口。尽管周盛传募兵秣马,屯粮利器,日夜操练,加紧备战。笃定和法军必有一搏,侵略者最终还是恐与触犯。可见周盛传在军事上的强悍。周盛传辞世的当天还倾诉着这个大大的遗憾,他说,“余寝戈枕干数十年,原以备驰驱,今天下多难,欲求一战以报国家而不可得,……能不悲哉!”难能可贵的,正是他这抗敌御侮的一片拳拳之心。

周盛传去世,首先沉痛不已的是李鸿章。他挥泪历数周盛传的功绩,请旨优恤。他要用优厚的抚恤平抑他的愧悔。愧悔把周盛传羁留身边十几年,几次探母的要求都被他婉拒了,一直拖到周的老娘去世,没想到周盛传此一去,在亡母灵前,“日伏苫次,哀痛过甚,以致牵发旧伤,创痕迸裂,呕血数升”竟成永诀。

李鸿章的奏折列举周盛传的功绩是这样写的:“(同治)九年,……移军来直,调补天津镇总兵。创筑新城仿造洋式炮台,以实大沽后路。又于津东之新农镇至大沽海口,创开新河九十里,分辟支河十数条。上接南云减河。又于减河两旁多开沟渠,以便农民引灌。其新农镇以下,又开横河六道,添建闸桥三十余处。分运河盛涨,下汇海潮,借淡刷咸,营成稻田六万余亩。其滨河两岸,可耕田地奚止亿万亩?居民赖之。一变从前斥卤之旧。屯田水利,百废俱兴,沿海一带,畎浍交错,树木成阴,……而于西洋后堂枪炮尤能深窥奥秘,手著《操枪章程十二篇》……盛军利器,足与西洋相埒。为各省防军之冠,非偶然也!……比岁荐饥,集将佐捐资,设厂赈粥,远近穷民,全活无数。……今畿辅失一干城,微臣少一臂助,顾时局之日艰,痛将才之凋谢,不能不为朝廷惜此人也。……”李鸿章还提出要为周盛传宣付国史馆立传;建祠;赐谥。

1、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2、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3、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4、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5、重庆市万州区(四川彭州回民后裔)字辈:文天国应全,忠孝乃成先,卓善(尚)方为宝,事业乐康年。

6、广东普邑周氏字辈:开基宏远猷,笃庆光前悠,孝友承先德,萃宗衍范畴,合家宜睦顺,守理重经修,奕世永绳武,千秋恒作裘。

7、广东河源周氏字辈:汝南昭穆序,作述发其祥,奕世声名焕,传家福庆长,恩明联统纪,谊美植纲常,允克绍先烈,万年迪吉康

扩展资料:

周姓当代分布:

周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周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四川中部和江苏东南部和上海,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10人以上,最高可达到14人以上;其次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安徽、山东东南、江苏北部、浙江大部,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6—10人。

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27%,周姓人口大约915万;2—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4%,周姓人口大约1336万;不足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09%,周姓人口大约293万。

周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周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周姓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中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周姓在沿长江的西部和中部,即四川、贵州、湖南地区,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28%以上,有的达到42%以上;

而在长江的下游地区周姓在人群中的频率一般在21%以上,江苏南部和上海地区达到28%以上。以上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

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华北、陕甘宁、闽台、海南、两广等地区,周姓分布频率在07%—21%,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05%。其余地区周姓人口比较少,周姓分布频率不足07%,周姓分布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77%。

-周姓

-周姓家谱

周氏家族的详细族谱有哪些?

周姓家谱 开放分类: 民俗、历史、百家姓、姓氏、姓氏文化 周姓家谱介绍 周姓族谱的谱序 1、非其本姓所写的谱序。 明初就一批著名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