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6直升飞机的详细资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米格26直升飞机的详细资料,第1张

  首先更正一下,米格只出固定翼飞机,不研制直升机,你说的是前苏联米里设计局(现改名为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股份公司)研制的米-26

  米-26是前苏联米里设计局(现改名为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股份公司)研制的双发多用途重型运输直升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的绰号为“光环”(Halo)。这种直升机是继米-6和米-10以后发展的重型运输直升机,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重的直升机。

  发展历史

  由于苏联在1970年代初期研发“米-12”直升机的效果不理想,于是重新开始研制重型直升机,任务代号为“90计划”,这就是后来的“米-26”直升机。这款新机型的设计方案要求飞机自身重量必须小于其起飞重量的一半,并由米尔设计局创始人米哈伊尔·米尔的学生马纳特·迪歇切科主持设计。 “米-26”以军用和民用兼顾的重型直升机为设计思路,其目的是取代早期的“米-6”和“米-12”重型直升机。新设计的“米-26”机舱载荷是“米-6”的两倍,它将是世界最大和最快的重型直升机,并在生产方面实现量化。苏联建造“米-26”的目的是为运送重达13吨(29,000磅)的两栖装甲运兵车以及协同军用运输机(如“安-22”和“伊尔-76”)将弹道导弹运往偏远地区。 1977年9月14日,“米-26”直升机进行了首飞。1980年10月4日,编号为“01-01”的首架飞机交付使用。在飞机制造期间,有一架即将交货的飞机在测试单引擎着陆时坠毁,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米-26直升机 精彩照片(20张)  1983年,“米-26”的研发工作结束。1985年,飞机开始进入苏联的军事服役和商业运营。 “米-26”是第一架旋翼叶片达8片的重型直升机,有两台发动机并实施载荷共享,在其中一台失效的状态下,另一台发动机仍可以维持飞机的正常飞行。它的质量只比“米-6”略重一点,却能吊运20吨(44000磅)的货物,比“米-6”大8吨,是继“米-12”之后,世界第二大与第二重的直升机,但却是现今仍在服役的世界第一大和第一重直升机。 2010年7月,俄罗斯宣布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研发“米-26”的后续机型。

  编辑本段技术特点

  性能

  “米-26”机身为全金属铆接,后舱门备有折叠式装卸跳板。机身下部为不可收放前三点轮式起落架,每个起落架有两个轮胎,前轮可操纵转向,主起落架的高度还可作液压调节。“米-26”货舱空间巨大,可装运两辆步兵装甲车和20吨的标准集装箱,如用于人员运输可容纳8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60张担架床及4至5名医护人员。货舱顶部装有导轨并配有两两个电动绞车,起吊质量为5吨。“米-26”飞行设备齐全,能满足全天候飞行需要,如:气象雷达、多普勒系统、地图显示器、水平位置指示器、自动悬停系统、通信导航系统等。它的机载闭路电视摄像仪可对货物装卸和飞行中的货物姿态进行监控。

  性能参数

  米-26 三视图

  旋翼直径3200m 尾桨直径761m 机长(旋翼和尾桨转动)4003m 机身长(尾桨除外)3591m 机高(到旋翼桨毂顶部)815m 机高(尾桨旋转) 1160m 水平尾翼翼展602m 主轮距 717m 前主轮距895m 内部尺寸 货舱 长度(装卸跳板放下)1500m (不包括跳板) 1200m 宽度 320m 高度 295~317m 容积 1210m3 面积 旋翼桨盘80425m2 尾桨桨盘4548m2 重量及载荷 空重28600kg 最大有效载荷(内部或外部)20000kg 正常起飞重量49600kg 最大起飞重量56000kg 最大桨盘载荷068kN/m2 最大功率载荷381kg/kw 性能数据(A:米-26;B:米-26M) 最大平飞速度 A 295km/h 正常巡航速度 A 255km/h 实用升限 A 4600m B 5900m 悬停高度(有地效) A(国际标准大气,载荷5100kg) 1000m B(国际标准大气+15℃,载荷12300kg) 1000m 悬停高度(无地效、标准大气) A 1520m B 2800m 航程 A(2500m高度,国际标准大气+15℃,载荷7700kg)500km B(2500m高度,国际标准大气+15℃,载荷13700kg) 500km A(海平面,国际标准大气,最大内燃油,最大起飞重量下,5%的余油) 590km A(海平面,国际标准大气,带4个副油箱) 1920km

让我们来看看一架普通的战斗机和一架最好的战斗机的对比,看看什么是最好的特征。

平均战斗机:米格- 29一个美丽的俄罗斯工程&冷战时期的奇迹。米格-29在25个国家服役,对少数国家来说,它是他们空军的前线飞机。它已经服役了30年,在全球经历了无数的冲突。到目前为止,已经制造了1600多架米格-29。

最好的战斗机之一:阵风和苏-35我很困惑在阵风和苏-35之间选择最好的,所以我两个都选了。阵风的光谱电子战套件在电子方面更好,而苏-35的机械方面更好,因为它有更高的射程和超级机动性。

雷达:这是飞机的眼睛。在任何空对空作战中,优势在于先发现敌机而不被发现的飞机。传感器和雷达在探测敌人时起作用。雷达更好的飞机获胜。雷达不仅能跟踪敌方目标,而且还必须同时与多个目标交战。

米格-29拥有Zhuk-M雷达,对5平方米雷达横截面(RCS)目标的探测范围高达120公里。它可以追踪多达10个目标,并可以交战多达4个目标。雷达重量220公斤,方位角+/- 85度扫描区和仰角+56/-40度扫描区。它看起来像这样:

米格-29拥有Zhuk-M雷达,对5平方米雷达横截面(RCS)目标的探测范围高达120公里。它可以追踪多达10个目标,并可以交战多达4个目标。雷达重量220公斤,方位角+/- 85度扫描区和仰角+56/-40度扫描区。它看起来像这样:

另一方面,“阵风”使用的是RBE2 AESA雷达,探测距离为200公里。苏-35使用的是“雪豹”PESA雷达,探测距离400公里,可以跟踪30个空中目标,并同时与其中8个目标交战。此外,苏-35的接收器位于翼梢,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弱的雷达信号,使它能够从很大的距离探测到敌人的飞机。

当你看到区别时,苏-35甚至是阵风都可以在超视距(BVR)战斗中检测到米格-29。雷达截面(RCS):这就是飞机在敌人雷达上出现的“大”程度。RCS越大,它所能探测到的距离就越大。米格-29的正面RCS为5平方米,按战斗机标准是中等的。阵风的正面RCS只有01到02平方米,而苏-35要大得多,它的正面RCS只有1到3平方米。这意味着米格战机会提前被发现,然后是苏-35,然后是阵风战机。这一特点使最优秀的战士有别于一般的战士。

 中文名: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

 外文名:Микоян, Артём Иванович

 国 籍: 苏联

 出生地:亚美尼亚Sanahin

 出生日期:1905年8月5日

 逝世日期:1970年12月9日

 职位:飞机设计师

 主要成就:米格设计局奠基人

米高扬——前苏联米格战机缔造者

 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俄语:Микоян, Артём Иванович,英语:Artem Ivanovich Mikoyan)1905年8月5日-1970年12月9日,亚美尼亚裔,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航空器设计师,苏联现代航空业导师,米格设计局奠基人,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列宁勋章获得者、红旗勋章获得者、卫国战争勋章获得者、红星勋章获得者、列宁奖获得者、斯大林奖获得者。亦为米格-1、米格-3、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5的直接设计者。

 在米格-1生产过程中,设计师们对它继续进行修改。克服了主要缺陷。经过改进之后的飞机称为米格-3。米格-3可谓米高扬的第一件成功之作。但它的外形与米格-1基本相同,主要性能也没有多大差别,只有航程算是有了长足的提高。

 1941年2月8日,由于出色地完成了飞机研制任务,米高扬荣获红旗勋章。但是,由于采用了不成熟的试验型发动机,米格-3仍然未能获得投产。尽管如此,仍有部分米格-3参加了卫国战争。后来制造的双发型米格-5由于竞争对手波-2先其投产,未能定型。米格-7和米格-8也仅仅制造了原型机。二战结束后,米格的成功才终于到来:米格-13飞机创造了苏联活塞式飞机的最快纪录,当然也是苏联最后一种活塞式战斗机。

 二战末期,米高扬敏锐地捕捉到未来航空器发展的新趋势,喷气式飞机已逐渐成为主流。二战一结束,米高扬和古列维奇就开始研究从纳粹德国获得的BMW003发动机。很快,一架装着BMW003发动机的飞机研制成功了,这就是米格-9。正是米格-9开辟了苏联战斗机的喷气时代,同时也奠定了米格设计局在苏联战斗机设计中的主导地位。后期,米高扬还主导设计了米格-15、米格-17、米格-21这些举世闻名的战斗机。米高扬主持设计的飞机,创下55项世界纪录。同时,他还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专门成立了飞机学校培养了大批飞机设计师。

从一战损机5架到连续空战得手

1967年新年伊始,米格-21的糟糕力量达到谷底。1月2日,内排基地天气阴沉,没有雷达的米格-17无法起飞,921团起飞米格-21迎击美军机组。但他们没想到的是,美军第八战斗机联队(指挥官是二战著名王牌飞行员,罗宾·奥尔兹Robin Olds上校)的F-4“鬼”(美军共派出56架F-4C,参战28架)已经在云层的保护下悄悄等待越军基地上空,避免了越军雷达的运气。越军飞机一架接一架地从跑道上起飞,但在看到朋友之前,它们被突然冲过来的美国飞机一架接一架地击落!越军在连续损失5架飞机(1812、1908、1909、2106、2206)后,立即终止了起飞。幸运的是,所有珍贵的越军飞行员都跳伞逃跑了。这五架飞机的飞行员是Bui Duc Nhu、Nguyen Duc Thuan、Nguyen Dang Kinh、武玉鼎Vu Ngoc Dinh和Nguyen Ngoc Do,然而,念手这场惨败严重打击了越军921团的士气,米格-21不得不暂时退出前线。

1966年在机场的美国366战斗机大队参加了泼洛行动

然而,谷底前是上坡。虽然挫折不断,但越南军队已经开始逐渐熟悉这架飞机,然后新的战术可以使这架2马赫高速战斗机显示出神奇的力量。

美军第八战术战斗机联队队长奥尔兹上校后回忆道:“。。。这次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在空中消灭北越飞机,具体做法是欺骗和引诱米格飞机作为防空作战进行反击。一旦对方升空,就搜索它,与它战斗,跟踪它,歼灭它。F-4飞机将采取措施进行攻击,使其在敌人雷达屏幕上像通常的F-105机组一样。。。我们派出了14支F-4队、6支F-105队和4支F-104队,还派出了EB-66队、RC-支持和电子对抗等121飞机。不久,我们开始发现一些米格飞机正准备起飞或穿云。

我们迅速摆开队形,很快就发现了一架米格-21。福特队立即用AIM-7麻雀导弹击中了一架米格机,此时,其他队也接近了正在云中转弯的米格机。我做了一个水平滚动机,发现在米格-21的后下方,方向约210度,速度095马赫,距敌机1371米,进入角15度。米格-21 被迫向上拉,正好朝着太孝渣阳的方向。我立即将瞄准器中心点对准敌机尾喷管,两枚响尾蛇导弹相继射向敌机。突然,米格-21发出令人眼花缭乱的火花,一个完整的机翼与机身分离,飞机立即失去控制,连翻带滚到云顶。。。。。在波洛的行动中,我们击落了7架米格飞机,并摧毁了2架,这表明F-4模拟F-105造成的突然性是成功的。

美国飞机发射“麻雀”导弹

第一周的战斗震惊了越南高层。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这种寄予厚望的新武器如此惨败!1月8日,921团米格-21退出战斗,越南高层也坐下来讨论这种情况。

与会者指出,米格-21不适合像米格-17那样与敌人作战。在近距离格斗中,米格-21的高速性能完全无用,其灵活性略低于米格-17(美国先进的F-4就是这个原因,没有从相对落后的米格-17中获得任何便宜)。而米格-21为高速飞行设计的驾驶舱会限制飞行员的视野——这在格斗中是致命的。

如何扬长避短?显然,使用米格-21的部队必须放弃基于近距离肉搏战的原始战术,并努力发挥其快速发射导弹的优势。在1967年12月成功拦截的经验中,一种真正适合米格-21的新战术诞生了——那就是高空掠击!

这一战术的基本要求是高速进退,突然给敌人致命一击后迅速脱离,不给敌人反击的机会。在这场战斗中,越南军队决定使用小型机组米格-21,通常是2-4架,最多不超过10架,发挥目标小、不易察觉的优势,隐藏敌人,从敌人后上方的速度(对于巧高悄米格-17是最高速度接近后下方),用导弹攻击目标,依靠速度优势离开接触返回。

米格-21发射K-13红外导弹

4月,战斗力受损的921团再次恢复战斗力。在米格-21再次亮相之前,4月25日,923团的米格-17在海防市首次成功实践了这一战术,4月30日,米格-21开始亮相。

当天,雷达部队发现一批美国飞机正飞往义安省,921团立即起飞2米格-21编队拦截。

阮玉杜和阮文谷双机首先接近目标。他们率先发现F-105编队在2500米高度飞行,然后开足马力俯冲美军战斗轰炸机组。阮玉杜冲到美军四机编队尾后,向编队第二架飞机射出一枚K-13,将其击落。僚机飞行员阮文谷的任务是保护长飞机,不承担攻击任务,但当他发现一个不幸的F-105正好落在他面前时,他毫不犹豫地按下导弹发射扭矩,一条火龙冲向目标,立即变成了一团火。

阮文谷(Nguyen Van Coc)它是越南战争中越方的第一张王牌。它出生于1941年。北京人在担任僚机时击落了9架敌机-6架敌机。它获得了9枚战功勋章和胡志明纪念章。1969年6月18日,它获得了“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的称号;战时,他先后担任飞行队长和副队长。战后1980年晋升为上校,担任371师副师长,1982年晋升为大学军衔,先后担任370师和371师,1998年晋升为越南人民军空军司令,2001年晋升为中将。

1967年4月30日,胡志明祝贺阮文谷第一次空战胜利

除此之外,另一个双机编队的进攻也取得了成绩,他们还在俯冲击中击落了两架“雷公”。看到他们的飞机被击落,其余的F-105被迫放弃任务,并开始盘旋寻找跳伞的同伴。

在短暂的突击后,米格-21接到了返航指令。F-4护航F-105,直到越机攻击完成,才反应过来,开始加速,意图追击。然而,这样的努力是徒劳的,超音速冲来的米格-21根本没有等到美机的速度上升,就从他们眼前消失了——简单的比速度,F-4不输给米格-21;然而,高速米格-21根本不会给高亚音速巡航F-4加速的机会。

高空掠击战术首次大获全胜,越军4架米格-21击落美机4架,没有损失!美军官方记录证实有 3 架 355 包括两架在内的联队战斗机被击落 F-105D 和一架 F-105F,4名飞行员全部被俘。

从那时起,越南空军的米格-21经常成功,从5月到8月初击落了7架美国飞机。最有趣的现象是,美国文件被认为是被防空导弹击落的。在被击落之前,美国飞机似乎没有找到对手,或者没有时间向总部报告米格飞机。可以看到超音速高空掠击的战术力量!

米格-21战斗机,1968年5月越南内排机场

俄航空巨头得意之作遇冷不如F/A-18

在苏联还没有解体的那些日子里,一提到苏联空军,那米格战斗机是这个大国空军的标志,从米格15开始一直到米格29,米高扬设计局的战斗机畅销大江南北,期间更是出现了米格-21这样的现象级战斗机。因此这段岁月算得上米高扬设计局最扬眉吐气的岁月。

然而过去的终究会过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苏联的解体,米高扬设计局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旗下的米格战斗机在世界范围内销售遇冷,反倒是之前被自己压制的死对头—苏霍伊设计局劫后重生,从苏27开始就销售前景一片大好,苏35更是成为许多国家追捧的对象。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同时也是为自己这个设计局能有明天,米高扬设计局推出了米格35战斗机,而这款战斗机是前身米格29的改进型号,因此北约方面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代号:“支点-F”

米格35是典型的四代半战斗机,因此它的直接对手就是苏30系列战斗机,为了能和苏30抗衡,米高扬设计局特意给米格35做了增重处理,这款战机和它的前身米格29比起来,体重增加了33%算是重量级选手了。

除了体重上涨之外,米高扬设计局为了让这款战斗机在军火市场能打开局面,他们将所有能加上的电子设备都堆到米格35上,其结果就是,米格35从一款纯制空作战的飞机,摇身一变成为海陆空全维度打击的战斗攻击机。用当下流行的概念来讲,米格35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

更厉害的是,米格35还可以作为空中战斗编队指挥飞机存在,甚至可以替代预警机一部分职能。在预警机出问题的情况下,保证空军战斗编队不会陷入混乱和群龙无首的境地。

作为米高扬设计局的希望,设计师们对米格35可谓是倾注了所有的心血,除了我上述说的那些改变之外,米格35甚至还具备无人驾驶降落的能力!要知道这项技能只有米格35会,其他国家的五代战斗机都不具备这个能力,根据米高扬设计局设计师介绍,因为他们已经取得飞机降落时自动控制系统专利。

该数字系统可以提高飞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飞行安全性,使飞行员能够在自动模式下,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降落滑行。当然这款系统还做不到飞行员不介入它就能自己降落的程度,因此在我看来,这不过是米高扬设计局的噱头而已,目的就是让市场重视米格35这款战斗机。

然而,即便米高扬设计局这么努力,但米格35还是国际市场遇冷,尤其是面对印度这种有钱任性的土豪,米格35根本没进入人家法眼。在和阵风甚至F-16的交锋中,米格35输得体无完肤。甚至有网友表示,米格35还不如美国的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然而无论从升限、爬上率以及最大飞行速度来看,米格35都是更优秀的一方,因此米格35的遇冷有更多是人们的偏见造成的。

米高扬:用想象力缔造经典战机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行员王海驾驶米格-15战机,与美国空军在朝鲜上空搏杀鏖战,取得击落9架美军战机的非凡战绩。一时间,米格-15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战机。该型机具有高爬升率、高升限和小转弯半径等方面性能优势,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行员的操纵下,杀出了一道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米格走廊”。

作为“米格”系列战机的缔造者,苏联航空设计师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曾创造诸多辉煌功绩,无论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大放异彩的米格-15,还是二代机中的翘楚米格-21,抑或是斩断“黑鸟”之翼的米格-25,都在20世纪空战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米高扬也因此被授予技术上将军衔,2次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勋章、列宁勋章。

米高扬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与米高扬同处一个时代的航空设计师曾说:“当人们谈论米高扬时,都会惊叹于他的想象力,因为他的设计理念颠覆了人们对飞机设计的传统认知。”“把制造飞机当成一生的梦想,然后一步步向它靠近”

“从一名普通的机床工人,成长为航空设计师,你是怎么做到的?”当年的一次采访中,记者这样问道。米高扬笑着说:“当我第一次看到飞机时,就把制造飞机当成一生的梦想,然后一步步向它靠近。”随着采访深入,米高扬的记忆闸门被慢慢打开,那些与飞机制造有关的故事呈现在世人面前。聊起飞机和他的航空事业,米高扬的眼眸里闪烁着光芒,高频的语速和高密度的专业词汇,折射着他对这份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梦想是米高扬人生的关键词。对于梦想的执着,塑造了他,也成就了他。当年,初入职场的米高扬,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机床工人,但他从未放弃制造飞机的梦想。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制造飞机的相关专业知识,不断为实现梦想积蓄力量。米高扬的努力付出,换来了一张苏联航空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此后,他在被誉为“培养空军专业人才摇篮”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开启了求学之旅。

学习期间,米高扬和3位同学共同设计了一款小型体育运动飞机——“少年先锋号”。这架飞机重量只有25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为130千米/小时,采用襟翼、前缘缝翼、减速板等设计来改善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并在当年被批准投入生产。凭借出色的设计才能,米高扬如愿登上梦想舞台。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家航空制造企业工作,这是苏联唯一的歼击机研制中心,负责人是著名航空设计师波利卡尔波夫。

虽然是一名新人,但米高扬总能提出一些大胆的设计构想,这位“总是有奇思妙想”的年轻人引起波利卡尔波夫的关注。机遇悄然降临。一次,波利卡尔波夫“点将”米高扬,让他解决新型战机伊-153发动机过热问题。出乎众人意料,短短几周后,米高扬就研制出一款冷却喷管,有效解决了发动机过热问题。因此,他被破格提拔为伊-153的副总设计师。

20世纪初期,苏联航空工业被两个行业“巨头”垄断——图波列夫设计局和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后来,苏联军方意识到,苏军战机在性能方面已远远落后国外战机。为此,苏联军方高层决定起用年轻设计师,让他们发挥智慧与才能,打造出性能优异的新式战机。在一份千人名单中,米高扬和搭档格列维奇脱颖而出。随后,苏联航空工业领导为他们组建了新的设计机构——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

“匹配时代的需求,才能赢得时代的选择”设计局成立短短3个多月,米高扬就交出第一张答卷——米格-1战机面世。然而,当专家们看到样机时却十分失望——纺锤形的机头内部安装了水冷发动机,木质机翼和机尾插在金属机身的两侧,有人笑称“米格-1就像一台插上翅膀的发动机”。不少专家质疑,木质结构的强度不足以支撑飞机完成高速飞行。在随后的验收试飞环节中,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米格-1顺利通过全部飞行测试,实用升限12000米,最高飞行速度达600千米/小时,一举刷新苏联当时的飞行纪录。

二战结束后,喷气式飞机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欧美等国竞相研发的对象。对于传统螺旋桨式飞机而言,喷气式飞机的出现是一场“降维打击”,技术性能上的全面碾压,预示着喷气式飞机的时代已经到来。“匹配时代的需求,才能赢得时代的选择。”米高扬决定将研发方向瞄准喷气式飞机,可是当时苏联一部分保守派设计师认为,研制喷气式飞机费用高、难度大,技术存在诸多未知风险,贸然进军陌生领域并不是稳妥做法。米高扬却认为:“喷气式飞机就像一张全新考卷,有无数的空白需要勇敢者去填写。”

创新的激情被点燃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起初,他打算像设计螺旋桨式飞机那样,在两侧机翼下方分别安装一台发动机。通过计算,他发现这样的机身结构会导致飞机在高速飞行时阻力大大增加。反复思索后,米高扬决定把发动机安装于机身内,这样不仅减小了空气阻力,还可以在机翼上方安装襟翼和副翼,从而提升飞机的机动性能。1946年,苏联第一代喷气式战机诞生,被命名为米格-9。“米格”取自创始人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姓氏第一个字母,在俄文中有“一瞬间”的意思。

对个人而言,“一瞬间”意味着时间转瞬即逝;而对一架战机来讲,“一瞬间”则代表着更高更快更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飞得越快的飞机才越先进。米高扬更希望米格战机兼具速度和高度,这才是未来空战的需要。更高更快更强也因此成为米格战机的鲜明标签。

第一代喷气式战机米格-15,最大飞行速度为088马赫,实用升限15544米,它依靠高爬升率、高升限和小转弯半径等方面性能优势,在朝鲜战场,曾创下1架米格-15击落23架敌机的空战纪录;米格-19是第一款配备减速伞的米格战机,在当时创造了13马赫的飞行速度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超音速飞机;第二代超音速喷气式战机米格-21,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倍以上音速,主要用于执行高空高速截击和侦察任务,一度成为50多个国家空军的主力机型,前后共生产了10000多架,被称为“空中AK-47”。

一系列“爆款”产品诞生,使“米格”系列战机与美国的F系列、法国的“幻影”系列战机并称为“世界战机的三大支柱”。“通过合理搭配,整体能力远大于个体能力之和”“通过合理搭配,整体能力远大于个体能力之和。”这是被苏联航空设计师奉为金科玉律的“米格-25效应”。20世纪60年代,米高扬主持设计的米格-25战机在爬升高度和速度等方面性能出色,完全超越了美国战机。这时候,不少美国和欧洲航空设计专家猜想,米格-25战机一定应用了很多新技术。

1976年,美国得到一架米格-25战机,他们立即对这架战机进行拆解分析。可结果令他们惊讶:战机的机身材料、零部件很普通,有些技术还达不到同时代美军现役战机。专家恍然大悟:米高扬用一堆个体功能一般的零部件,组成了整体性能优异的战机。有人曾说:“与其说米格战机经典,不如说其背后有一支经典的米格团队。”在设计飞机过程中,米高扬总会迸发出一些极富创新的想法。当时,这些理念并不被世人所接受,甚至遭受非议——“步子迈得太大,容易踩空。” 幸运的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米高扬遇到了格列维奇,帮助他一步步实现梦想。

格列维奇比米高扬年长10多岁,曾在法国高等航空学院留学,主持设计了苏联第一架旋翼机。两人性格迥异:米高扬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格列维奇学识渊博,性格稳重,二人优势互补,成为航空界“最佳拍档”。苏联飞机设计局常以总设计师名字命名,但米高扬对格列维奇十分敬重,坚持在设计局命名上加上格列维奇的名字。这是苏联唯一一个以两人名字共同命名的设计局,设计的飞机也顺理成章地用他们的姓氏字头合起来命名——“米格”。米高扬的成功同样离不开老师波利卡尔波夫的指导和帮带。为培养这位航空界天才,波利卡尔波夫倾囊传授航空专业知识和飞机设计经验。

在研制米格-1过程中,米高扬借鉴老师的设计理念,采用封闭座舱和收放式起落架来减少机身阻力。可在试飞时,发动机过热问题使米高扬头疼不已。关键时刻,波利卡尔波夫给他提出改进意见,米高扬立即组织设计人员安装新型散热器,最终将发动机过热问题彻底解决。米高扬有一个突出优点: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每次提出设计方案或技术总结时,他会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观点,谁的理论经得起推敲就听谁的,只要方案合理,就会批准执行。在新式战机研制过程中,米高扬会充分考虑工厂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力量,广泛听取工人们的意见,因此后期生产进展顺利。

米高扬常说:“只有一个融洽的团队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工作中,米高扬对设计师要求极为严苛,他会不顾情面直接指出他们的问题;生活中,米高扬又极其随和,还不失幽默。在这样良好的工作氛围中,设计局培养出一大批航空设计人才。“人生的价值,要用深度而非时间衡量。”几十年不分昼夜的工作,使米高扬积劳成疾,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都在与时间赛跑,用燃烧自己生命的代价,去照亮那个时代。时至今日,他的科研成果仍被航空领域广泛应用。

米格26直升飞机的详细资料

  首先更正一下,米格只出固定翼飞机,不研制直升机,你说的是前苏联米里设计局(现改名为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股份公司)研制的米-26  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