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5个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1收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5个,第1张

1、开普勒的故事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

开普勒深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者”。

2、李隆基

李隆基崛起之路得从潞州说起,在泸州期间,他执掌潞州军事,私下里收拢人心,招兵买马,为他以后发动宫闱政变奠定了基础。唐隆元年,在韦后毒死中宗时,李隆基果断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

恢复了睿宗的地位,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从此,李隆基在朝廷上逐渐聚集了一批政治势力。李隆基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为了讨好杨玉环,把她的堂哥提拔为宰相;无心朝政,一心与杨玉环享乐。判断朝政失误,重用安禄山等奸臣,使唐朝经历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玄宗在长安陷落前,仓皇出逃。到马嵬坡,随行的将士发生哗变,杀杨国忠,又迫玄宗缢死杨贵妃。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晚年玄宗忧郁寡欢,宝应元年,太上皇玄宗驾崩,终年78岁。葬于唐泰陵。

3、林肯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他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而就是这一位得到了许多鲜花和掌声的伟大的总统,他的人生却异常的坎坷。

从他的生平中可以看出,从七岁到二十四岁林肯的少年时光充满着人生的惨痛,从三十九岁到四十九岁这十年间,林肯的政治生活更是充满着挫败。直到通过无数艰辛的努力,最终在五十一岁时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并以一个伟大的总统形象载入了世界历史中。 

4、高士其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

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5、管仲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

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字号章的一类。广义地讲,它滥觞于战国及秦汉时的“吉语”、“成语”、“祝辞”印。从狭义上区分,一般是指起始于宋代的诗词文赋类的印章。

闲章内容是“包罗万象”的,粗略归纳,大致有以下的几类。

一、诗词类。由于印面大仅枣栗,故多是摘诗词中的精彩名句。若明汪泓所刻“半潭秋水一房山”、汪高垲所刻“闹红一舸”之类。

二、文句类。也多是指录古来文土妙言或自出心声。当然,也有以全文人印者,如清周芬即在方寸的印石上不厌其烦地刻了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的一百十七个字,字若芝麻,很是粗工。

三、箴言类。文人好以警句自励、自律。若明苏宣刻有“君子有常体”、清张宏牧刻有“动正用和”。

四、吉语类。文士也多撷以人印,若清赵次闲刻有“永受嘉福”,清蒲华有“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印,清吴昌硕刻有“美意延年”等印。

五、记事类。若近人杨度尝请齐白石刻有“前生浙江杭州观音寺僧圆净”印。

六、寓意类。此类印非用者道出,每不可释解其心结。如大画家陆俨少上世纪50年代被错划“右派”,为表明其受国本旨及冤屈心情,曾令笔者刻有“越人”、“我自爱桐乡”等印。

七、述志类。此类印或为人,或为艺,多有座右铭的意味。又如明归昌世刻有“闭门读奇书开门迎高客出门寻山水”更是总结了生平志趣。

八、诫谏类。这类印多为处世哲学中自我反省、自我警示告诫的文句。清代上海籍的篆刻家王玉如尝刻有“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更是直接到似是诲人,也似自诲了。

九、纪年类。若清金冬心就使用过“龙年丁卯”的印的,清赵次闲就刻过“丁亥生”、“猪”肖形的两面印。大画家谢稚柳的“龙年七十九”,这类印在书画家中尤盛行。

十、履历类。其中也包括里籍等。如清邓石如就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家住灵岩册下香山溪边”印,赵时枫刻有“祖籍隶慎国今居六代都”印。

十一、生肖类。以生肖图案作印是近今风尚,一般为书画家钤记用。

十二、鉴赏收藏类。一般以斋馆名、姓氏附以“藏书”、“藏画”、“珍藏”、“赏玩”、暂得”、“过目”等。

十三、世系类。由传统的家谱世系引申而来,若明汪关刻有“弥勒后身”印,清黄均刻有“大痴后人”印。

十四、自嘲自谱类。若清赵之谦刻有“为五斗米折腰”,清陈鸿寿刻有“我书意造本无法”,清黄易刻有“画梅乞米”,齐白石刻有“老夫也在皮毛类”,李可染的“白发学童”,皆可玩味。

十五、若清吴让之刻有“人因见懒误称高”。齐白石衰年,每为屑小所作伪品所扰,无奈之余,刻有一印,文日“吾画遍天下伪造居多“。

二字闲章

B 抱朴 百忍 博雅步月 奔腾 补勤

C 畅神 畅怀 苍润 传神 粹美 翠微 澄怀 藏珍 长乐 长庆 春归

D 独醒 独乐 顿悟 滴翠 多福 达观 达智

F 飞雪 飞霜 扶疏 浮翠 阜康 福寿 福禄 奋击 奋发

G 归真 归朴 孤高 孤贞 国香 广博 广裕 瑰富 耕云

H 弘毅 怀德 寒碧 寒烟 惠风 含芬 鹤寿 华旦 华英 合欢 厚福 鸿福 鸿祯

J 精诚 居德 济世 静观 隽雅 寄情 极致 吉祥 吉庆 锦绣 嘉祥

K 旷达 空翠

L 乐道 乐天 励精 流辉 流风 淩云 兰馨 兰芝 烂漫 灵犀 灵慧 龙升 龙光 龙虎 龙凤

M 妙境 妙善 墨痴 墨缘 墨趣 墨狂 梦蝶 鸣谦 鸣翠 魔韵

N 弄月 凝霜

Q 清旷 清心 清真 清芬 清暑 清阴 清梧 求索 琼枝 谦和 鹊喜 庆祥

R 仁寿

S 守拙 神德 慎独 慎思 尚志 舒畅 舒扬 素澹 素秋 随风 随缘 书缘 师心 升恒 肃慎

T 天趣 天香 天祉 天禄 听雨 听月 听涛 图强 腾飞 踏浪

W 无我 无逸 万福 万寿 五福 舞翠

X 心画 洗心 逍遥 笑傲 馨远 雪浪 雪影 薰风 啸风 衔月 写心 祥瑞 祥祯 戏浪 雄飞

Y 养拙 养真 养性 怡心 雅趣 雅集 云龙 云游 吟雪 吟秋 吟风 幽馥 逸翮

Z 真纯 真趣 制怒 致远 造极 醉墨 醉舞 争春 早芳 祝福 中瑞 正祥 至诚 贞仁 逐鹿

三字闲章

B 不容易 抱赤心 碧连天 白玉脂 伴君醉

C 常无欲 春之声 催春回

D 德润身 德不孤 达心志 道无穷 道心清 得天趣 东篱菊 独暄妍 度秋声 蝶恋花

F 奋则勤

G 龟鹤寿 广陵涛 观沧海

H 华而实 翰墨缘 和为贵 寒彻骨 唤春归

J 金石寿 静者安 净无尘 江南好 解语花 将进酒

K 苦寒香

L 乐逍遥 陇头春 淩云飞 淩云竹

M 梅花雪 穆以温 满庭芳

N 南山寿

P 平芜碧 平常心 癖於斯

Q 庆云集 清且俭 清入骨 千秋月 千杯少 全无敌 强其骨

R 人长寿 仁者寿 如椽笔

S 四时春 四海春 思无邪 师造化 水竹居 说丰年 少则得 守静笃

T 天行健 天如水

W 瓮头春 物外游 舞春晖 无双品

X 下水船 惜寸阴 惜分阴 惜秒阴 香满座 香如故 香风远 香盈袖 闲自香 雪霜枝 潇湘雨

Y 一枝春 一段香 养其拙 艺无涯 意自如 游於艺 饮清露 欲淩云 雁影遥 雁南飞

Z 志於道 知不足 醉春风 醉歌行 正气歌 致虚极

四字闲章

B 百忍成金 百花齐放 百福具臻博学笃志博学笃行博学济世博学慎思 博学悠远 博古通今 博览精思 博爱向善 笔走龙蛇 笔精墨妙 笔情墨趣 笔歌墨舞 抱朴含真 抱璞藏真抱璞守拙把酒临风半生若梦 冰心玉壶冰清玉洁 碧云黄叶 白发学童 八面威风 比翼双飞

C 宠辱不惊 澄心清神 澄怀观道 长乐无极 长风万里 长风破浪 长绳系日 长笑放歌 长毋相忘 春和景明 春华秋实春风化雨春风雨露春风得意 春风桃李春在天涯 春树暮云 春池洗砚 曾经沧海 诚毅和爱 诚朴雄伟 从善如流 啜菽饮水 吃亏是福草情篆韵彩笔淩云寸阴是竞 惨澹意匠 叱吒风云 椿萱并茂 呈祥献瑞

D 敦厚周慎 敦品修学 砥节励行 淡泊明志 澹定自若 澹定从容 道法自然 道履曼茀 对酒当歌 叠云长风 登云钓月登高望远淡怀卓识达者为师 度德量力笃行有为 笃静悟初 德厚流光 丹桂飘香 大巧若拙 大爱无疆

E 鸥语涛声

F 防微杜渐 法贵天真 风花雪月 风调雨顺 风鹏正举 风雨同舟 风雨鸡鸣 风神洒落 泛水约风 繁花似锦 飞花点翠飞举冲霄飞鸿越海飞云含碧 飞黄腾达奋发踔厉 奋图精进 敷析渊微 福域同登 福如东海 福惠双修 凤凰来仪

G 高风亮节 高风峻节 高情远致 高山流水 高蹈自守 高瞻远瞩 刚健中正 光风霁月 光明磊落 广结法缘 过犹不及归真返璞归璞返真耕云种月 孤云雁影公诚勤朴 格物致知 敢为人先 肝胆相照

H 浩气长存 厚积薄发 厚德载福 厚德载物 汉书下酒 皓月禅心 浑厚华滋 和风清穆 和风秋云 和若春风 和气致祥惠风和畅花意竹情华夏龙腾 含英咀华海运飞鹏 河山带砺 河清海晏 好学深思 翰不虚动 翰逸神飞 翰海腾龙 浑金璞玉 寒云远征寒塘鸣翠鹤路云天海棠春醉 怀仁慕德

J 见贤思齐 俭以养德 敬慎不败 敬慎无忒 敬胜者吉 敬业乐群 进德修业 教学相长 精研覃思 精骛八极 精进努力精思擘画惊浪奔雷君子无逸 及锋而试剑气斗牛 举案齐眉 嘉文懿行 嘉福成基 九朽一罢 积水成渊 积善余庆 吉星高照 吉祥如意锦上添花锦羽春晖景星庆云

K 宽仁厚德 开巻有益 困知勉行 空谷足音 鲲鹏万里

L 老当益壮 老骥伏枥 励精图治 励学敦行 镂月裁雪 绿玉含露 篱落疏影龙腾虎跃龙吟虎啸龙兴华夏龙翔狮吼 兰馨素室 兰馨松寿 兰馨松盛 兰风桂露 兰亭稧后 兰亭韵事 兰臯比翼 乐此不疲 灵芝瑞露 揽辔澄清力争上游力挽狂澜俪福百益鸾飞凤舞 柳浪闻莺 芦荡飞雪 鸾凤和鸣 莲开并蒂

M 眠云卧石 眠沙踏浪 敏事慎言 敏而好学 梦笔生花 妙造自然 妙笔簪花 妙法理数 梅开五福 穆如清风 墨海游龙墨韵诗魂民富国强民殷国富 秒分应惜鸣琴而治 梅鹤同春 明德惟馨

N 宁静致远 鸟语花香 南极星辉

O 鸥语涛声

P 平淡天真 鹏程万里 披肝沥胆 破浪乘风 普天同乐 普奏华章 培兰育桂

Q 清风峻节 清风朗月 清芬可挹 清兴高怀 强学力行 气吞云梦 晴风暖翠 浅翠深黄 秋月春风 秋原驰猎 秋林饮露秋露成珠秋水素翎千里清秋 千秋功业千难一易 秦汉遗风 勤能补拙 勤则不匮 勤慎亷和 勤思会学 谦虚谨慎 琴心剑胆 卿云歌起前车可鉴锲而不舍青萍结绿 群英集萃 器宇轩昂

R人夀年丰 人杰地灵 仁者无敌 仁言利博 任重道远 日新其德 熔金合璧 如日中天 瑞气盈门 瑞气集门 瑞气云集 瑞彩祥云

S 思逐风云 思接千载 思逸神超 神游千古 神与物游 神气宛然 神气晏如 神龙腾飞 神酣笔畅 室雅人和 书为心画书魂琴韵书画同源书画延年 松竹含韵松风水月 松风雪霁 松鹤遐龄 松鹤延年 疏影横斜 适者长寿 岁月无情 诗酒余音 水到渠成生龙活虎审微见远实事求是 熟读深思 审攻得当 四海升平 时和岁丰时雍道泰 世泰时丰

T 天长地久 天道酬勤 天朗气清 天下为公 天锡纯嘏 停云落月 苔枝缀玉 踏月寻桂 同舟共济 同登寿域泰山北斗推陈出新太平盛世

W 为政以德 为人师表 为善最乐 温故知新 问梅消息 晚翠淩寒 悟道归真 无欲则刚 闻鸡起舞 闻过则喜 万马奔腾万事如意万象更新五风十雨 毋息半途吴越同舟 物我两忘 握发悬钟

X 先忧后乐 心即是佛 心旷神怡 心驰神往 心慕手追 心手双畅 心随天籁 心静兴长 闲云野鹤 行云流水 行为世范杏花春雨晓月清香雪裏梅花 雪乡雁迹学海无涯 学海泛舟 学贵有恒 学造风云 潇洒出尘 息妄归真 新禧万福 向纸三日香流翰墨霞唤椿庭

Y 颐性养寿 逸志不群 逸兴雅怀 游艺依仁 言为心声 一苇可航 一默如雷 月明风清 月皎林疏 幽谷鸣春 幽节孤芳野岸秋声远清归雁与时俱进 勇攀高峰勇者不惧 勇猛精进 勇往直前 永不放弃 业精於勤 云天一啸 云起龙骧 玉澜无影 语妙天下饮马投钱与人为善以荣增愧 雅抱冲矜 愚公移山 艺海无涯 艺苑新声尧天舜日 莺歌流翠 意在笔先

Z 知白守黑 自强不息 志存高远 止於至善 彰往察来 正本清源 泽如时雨 栉风沐雨 智者不惑 智珠在握 智水仁山战无不胜众妙之门众星拱北 众善奉行中华崛起 祖国腾飞 祖国万岁 坐言起行 醉步溪月 中流砥柱 忠信笃敬 壮志淩云 择善而行钟灵毓秀芝兰玉树濯古来新 珠藏泽媚 珠联璧合 种德收福 紫气东来振迅天真

五字闲章

书存古气中 何处不思量 四座无凡兵 飘然思不群 博学而约取 萤窗万卷书

静专神自归 闻一以知十 为学心难满 好学近乎知 以文常会友 以日新为道

往来无白丁 自有闲中益 观往以知来 酌古又斟今 心与浮云闲 高空看过云

佛从心上见 静坐对众妙 任心即为修 山色有无中 闲读白云中 一切从心生

无法本是道 心孤欲近禅

七字闲章

道莫求悟本无迷 长竿放去随波浪 放下身心如敝帚

水在瓶中云在天 忙中争得作闲人 浮生适意即为乐

长恨此身非我有 字字看来皆是血 昨日之日不可追

好书悟后三更月 重帘不卷留香久 不薄今人爱古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 红袖沾香处读书 一帘疏雨琴书润

万里山川供笔札 人读花笺字句香

康熙王朝"热播以后,原本默默无闻的周培公一跃成为新晋网红,他的才华横溢,以及忠心赤胆,被无限拔高,甚至有人将其与诸葛亮并列,认为如果康熙重用他,就能开创更加宏伟的盛世。

电视剧为了增加矛盾冲突,提高收视率,刻意美化一些人的历史功绩可以理解, 但真实历史上的周培公没有那么神,也没有那么惨。

周是湖北荆门人,《先贤诗佩》记载他幼年丧父,母亲也在李闯动乱中死亡,周培公落魄无依,做了"州卒小吏",后来的到贵人相助,入了京城,做了内阁供奉。

这一记载有很大的误导性,仿佛周培公只是个身世悲惨的落魄书生,寄人篱下,无依无靠。其实不然,州卒小吏虽不是达官显贵,却也非贩夫走卒,而贵人相助更是一般人无从谈起,清朝的内阁供奉始于顺治年间,属于皇帝的内廷文学侍臣,加内阁中书衔,食正六品俸,虽然没有纳入国家公务人员编制,待遇丝毫不差。除此以外,内阁供奉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那便是每天都能见到皇帝,也因此,其升职速度远超一般外臣。清代史学家高士奇就是内廷供奉出身,最后官至一品。

周培公的名气始于"三藩之乱",吴三桂起兵后,耿精忠、尚之信、王辅臣随之造反,比起位于南方的"三藩",镇守陕甘的王辅臣更加危险,手握重兵不说,一旦他与吴三桂连成一片,清廷就要面临三面包围的不利局面。

康熙十五年,清廷任命图海为大将军,统辖大军征讨王辅臣,周培公被召为幕僚。

图海出自满洲正黄旗,早年曾带兵平定李闯余部,是一员老将,但王辅臣出身草莽,以军功升迁,根本不怕这些八旗绿营混杂的清兵,双方一度僵持。

巧合的是,王辅臣手下参将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与周培公是同乡,龚荣遇的母亲还是周培公的奶娘,双方交情匪浅,两人都不看好吴三桂,苦劝王辅臣归顺清廷,与此同时,两人还通过秘密渠道与周培公建立联系,密谋里应外合,劝降王辅臣。

有了同乡的相助,周培公主动提出前去劝降。图海大喜过望,当即将周培公的计划呈交给康熙皇帝,因为战事不利而焦头烂额的康熙皇帝十分高兴,连夜招周培公进京,加封为参议道台、衔一品,赐黄马褂,并让其携带亲笔赦诏,前往平凉招抚。

王辅臣在周培公的劝说下,选择出城投降。就这样,清廷最大的威胁得以解除,周培公也因此成为康熙眼中的大红人。三藩平定后,朝廷论功行赏,其他人要钱要官,唯独周培公例外,他只提了一个要求:母亲当年为父死节,望皇帝为母请旌。

如此忠孝的臣子,朝廷自是求之不得,不仅诰封其母孙氏为贞烈恭人,加赠夫人衔,连同其父也一并封赠为朝烈大夫,加赠中奉大夫衔。除此以外,康熙皇帝还亲自御笔为孙氏撰写祭文,在当时,可谓恩宠至极。

周培公守孝三年后,出任山东登莱道,因与总兵官不和,三年后辞官回乡。1690年葛尔丹起兵反叛,不甘寂寞周培公主动上平叛"条呈",康熙皇帝也没有忘记他,任命他为盛京提督,负责戍边,周培公接到诏书后欣然赴任,最终病死任上。

《清史稿》评价周培公:好奇计!这一说法在《史记》中多次出现,例如围魏救赵的夷门监者侯嬴:年七十余,好奇计;项羽的谋士范增:素好奇计!由此可以推断,周培公脑筋比较灵活,为人谨慎,精于计谋,这样的人通常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电视剧中将其后半生设定为功高震主,引发康熙的猜忌,最终死于苦寒之地,实则是高估了他的政治野心,历史上并无此事。

至于让他戍边守卫盛京,更像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安排,周曾有大功与清廷,既然想为国效命,皇帝多少要给些面子,但紧要关隘又不能委任与他,只能选择盛京这种看来重要实则悠闲的鸡肋地方,让周冷静下来,好好思考报效国家。

2016年,湖北省荆门市对周培公家族墓地做了考古发掘,清理出神道、祠堂等祭祀建筑墙基和部分构件,对他的家族成员也有了进一步发现,据家谱记载,其父周化龙兄弟四人,分别为:周成龙、周化龙、周从龙、周云龙,但家族墓地中并没有寻见周化龙的墓碑,且周培公的墓碑重立于大清道光七年,即公元1827年,周培公卒于1707年,其墓碑于120年后重建,令人生疑,当地学者推断,可能在其死后,牵连到某些案件,墓碑遭到损坏,家人碍于形势,不敢妄动,直到百余年后,时过境迁,又重新修建。

至于其中的真相,恐怕再难考证!

姓氏源流

高(Gāo)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广韵》等资料所载,姜太公八世孙奚因拥立齐桓公有功,被赐予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所以以姜为姓。炎帝16世孙姜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姜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称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7世孙文公吕赤,赤有爱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六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蛋排挤,出齐奔燕。高止十世子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

2、出自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齐惠公之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取其字为姓氏。为山东高氏。齐惠公为齐桓公之子。

3、由“高”字开头复姓简化而来。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简化而为“高”姓。

4、出自他姓。据《北齐书》所载,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鲜卑族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鲜卑慕容氏、高丽羽真氏,后改高氏;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女真族石烈氏、纳羊氏,满族高佳氏、佟佳氏和北宋时入居开封的犹太人等改姓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得姓始祖

高奚。春秋时期,姜太公六世孙文公吕赤的儿子受封于高邑(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称为公子高。公子高之孙奚和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朋友。当时,公孙无知发动内乱,杀了齐襄公。奚联合诸大臣一齐平定内乱,诛杀了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奚因为平乱迎君有功,被封为上卿,并赐他以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称为高氏。高姓就这样诞生了。高奚作为高姓的始祖,受到世代子孙的尊敬和爱戴。

迁徙分布

高姓虽然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高氏居多。据史料所载,战国到秦汉时期,高姓已可能迁入河北、辽宁境内。秦汉三国时期,随着政局的几度分合,人口迁徙频繁,高姓人氏渐活动于海河流域,黄河上、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上、下游地区。两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高姓人氏大举南迁,“广陵”郡望便是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隋唐时,有书记载,河南有陈氏父子率军开辟漳郡,其中有高氏参加,另河南高姓族人高钢入迁闽地(今福建省)。此时,德州蓨(今河北省景县)仍是继东汉以来高姓主要的聚居地。五代时期,有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在江陵府(今湖北省荆州市)建南平国。有太原(今山西省太原)人高彦俦到四川后蜀政权为官。在此期间,江南江北都有高姓人活动。两宋时期,高姓人为避战乱由中原向江南迁徙。如开封高琼后裔定居于海宁、临安、温州、山阴,合肥人高彻定居于晋陵。元明清时期,高姓人多集聚于东南地区,尤以江苏、浙江地区最为集中。今日高姓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一。

历史名人

高 柴:今山东省人,春秋时齐国人。孔子品学兼优的七十二弟子之一。

高 洋:今河北景县人,执掌东魏政权多年的高欢之子,代东魏建北齐。北齐共历六帝,执政二十八年。

高 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为内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高 琼:宋代亳州蒙城人,通晓军政,勇猛仗义,其后人许多成为军事将领,高琼一族被一度赞为“高家将”。

高 兴:元蔡州(今河南省汝南)人。出身农家,元武宗时官至河南行省左丞相。

高 启:元末明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学识渊博,擅长诗赋,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士”,其著作被后人汇编为《高太史全集》。

高 武:明嘉靖年间人,所传针炙之术在我国医学上占重要地位。

高 翔:今江苏扬州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擅长山水,画梅风格疏秀,亦能画像。

高 鹗:清代文学家,汉军镶黄旗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写者。

高渐离:战国末年时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

高仙芝:唐代高丽族人,精于骑射,官至鸿胪卿、假御史中丞、右御林大将军等职。

高怀德:今河北正定西南人,宋初将领。以忠厚倜傥、威武勇敢著称。

高皇后:今安徽蒙城人,宋英宗之皇后。哲宗时她起用司马光,废止王安石变法措施,共执政九年。

高汝砺:金右丞相,封寿国公。现山西省应县人。曾对纸钞的推行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对金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人正直。

高克恭:元代画家,字彦敬,号房山,其先回鹘(维吾尔族),籍贯大同(今属山西省),居于燕京(今北京市),晚年寓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官至刑部尚书。 善书画,《云横秀岭》、《墨竹石坡》为其代表作。与赵孟頫齐名,时人有“南有赵魏北有高”之称。

高则诚:今浙江省永嘉人。元代著名戏曲家,所著南戏剧本《琵琶记》流传甚广。

高文秀:今山东省人,元代戏曲作家。有“小汉卿”的美称。

高攀龙:江苏省无锡人,明代东林党首领之一。当朝大儒,曾与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

高一功:明末米脂(今属陕西)人,农民军将领,随李自成起兵反明。

高斗魁:清代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以医术精湛名噪一时,著有《医学心法》、《四明医案》、《吹毛篇》等医学著作。

高凤翰:清代胶州(今属山东)人,著名书画家。著有《湖海集》、《南阜集》、《归云集》等作品。

高剑父:广东省番禺人,岭南画派的创立者,早年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黄花岗起义。

高士其:福建省福州人,现代科学文艺作家。曾任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顾问、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郡望堂号

1、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州)。此支高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守渤海太守高洪。

渔阳郡: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后置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以渔水之阳得名。

广陵国:汉时置,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此支高氏,为吴丹阳太守高瑞之后。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高氏,为鲜卑族高氏之后开基。

辽东郡: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所建郡,治所在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

2、堂号

厚余堂:孔子弟子高柴,做费城宰(今之县长)。孔子评他:“柴也愚”。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后知有余”。《词海》:愚,纯朴也。由是,高姓后代以“厚余”作为高姓的堂号。

渤海堂:唐朝时高固、高崇文都被封为渤海郡王;北齐高欢被封为渤海王。

此外,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渔阳堂”、“辽东堂”、“广陵堂”、“河南堂”、“有继堂”、“供侯堂”、“双玉堂”、“后余堂”、“报本堂”、“守愚堂”等。

高姓宗祠通用对联

〖高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年泣血;

八战铭功。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卫国人高柴,字子羔,孔子的弟子,性情仁爱,对父母孝敬,为双亲执丧礼,泣血(哀痛至极,哭泣无声,如血出)三年。下联说唐代幽州人高崇文,字崇文,贞元年间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军有名。吐蕃兵侵犯宁州,他率军前去,大获全胜,封渤海郡王。剑南西川节度使刘阀反乱,他由宰相杜黄裳推荐,以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率兵讨伐,在鹿头山八战八胜,活捉刘癖,晋封为南平郡王。后官邻宁节度使、京西诸军都统。

技工翦马;

兆应射雕。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东魏渤海蓨人高欢,字贺六浑,先后参加破六韩拔陵、杜洛周、葛荣等起义军,后随葛荣投奔尔朱荣。一次,尔朱荣让他去剪一匹恶马(把马腿交叉绑起来),他不用羁绊就完成了,那马竟也不踢不咬,他说:“对付恶人也应该这样!”得到尔朱荣的信任,官晋州刺史。尔朱荣死后,他依靠鲜卑武力,联络山东士族,掌东魏兵权,称大丞相。后逼孝武帝西奔长安,另立孝静帝,执掌朝政达十六年。死后,他儿子高洋代东魏建北齐,追尊他为神武帝。下联典指唐末幽州人高骈,字千里,高崇文的孙子。初任朱叔明的司马,一天,有两只大雕从天上飞过,他说:“我如果能富贵,就应该射中。”果然一箭射落二雕,当时号称“落雕御史”。僖宗时,历任天平、剑南、镇海、淮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等职,镇压黄巾起义军。他慑于起义军声威,又因朝中互相倾轧,坐守扬州,企图保存实力,割据一方。封渤海郡王。后因相信仙术,重用方士吕用之,将士离心,被部将所杀。

供侯世德;

渤海家声。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高氏宗祠“供侯堂”堂联。

户部世泽;

渤海家声。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高德基,大定中,官户部尚书。下联典出高姓望族渤海郡。

女中尧舜;

学本程朱。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英宗高皇后,临政九年,朝政清明,人称为“女中尧舜”。下联典指明·高攀龙,志于程朱之学,后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

豹变隐雾;

鸿渐表仪。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高凤,少耽学,昼夜读书不息,遂成名儒,元和间教授西唐山中,不应征辟,隐身渔钓。下联典指东汉·高彪,群举孝廉第一,校书东观,数奏赋颂奇文,因事讽谏,灵帝诏东观画彪像,以劝学者。

-----------------------------------------------------------------

〖高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渤海家声远;

洪溪世泽长。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旌德县高甲村高氏宗祠联。上联典出高氏郡望;下联嵌“洪溪”为祠西水名。

渤海家声远,

龙门世泽长。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长乐市龙门村高氏宗祠联。龙门高氏宗祠是一座经清代重修过的明代古建筑,祠堂前有宽阔的石埕。祠堂依山而进,共有三进院落,逐层升高,气势宏敞。大门两侧镌有这副对联。主祠厅上悬挂有高鲁敬献的匾额:“本固枝荣”。祠堂上还有许多科举功名的牌匾。据族谱及方志等文献,可知在宋代的淳化、绍兴、淳熙等年代,高氏子孙数人高中进士,明、清则更辉煌。祠堂背扆的山就叫翁山,传说居此山的老人多享高寿,因而此山被命名为“翁山”。翁山之巅原有东社大王庙,年代久远已毁圯,现已改建为龙源寺。登上山巅,四面风景尽收眼底。东面可见绿树茂盛的三台案山,东北及北面可眺望长乐市现代化的高楼广厦,西北依稀可辨通往闽江的下洞江,这就是明初郑和下西洋时的太平港遗迹,当年的太平港,水面宽广,郑和的船队:帆樯如云,舸连舰接,声势浩大,气象万千。震惊世界的七下西洋,就是从这儿起锚的。东南可见过洋山。南面及西南,近可俯看龙门村鳞次栉比的民居房舍,远可了望绿野田畴及银光闪烁的河渠池沼。龙门村口有古渡头,登船,经过上洞江,入闽江,可直航福州台江。

渤海家声远;

禹州世泽长。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武平县高氏宗祠联。

隐钓变之雾;

表鸿渐之仪。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隐士高凤,字文通,叶人。少耽学,家以农为业,昼夜读书不息,遂成名儒。元和间教授西堂山中,不征辟,隐身渔钓。下联典指东汉内黄令高彪,字义方,无锡人。诸生,游太学,有雅而纳于言,郡举孝廉第一。除郎中,校书东观,迁内黄令,有德政。诏东观画彪像,以对学者。

才女称学士;

夫妇捐忠躯。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唐高越妻,美而慧,有文才,称“女学士”。下联典指唐高睿与妻秦氏,同陷虏中,虏以官爵饵之,睿顾其妻曰:“报国酬恩,正在今日。”遂同为虏害。

子孝双亲乐;

家和万事成。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人间丞相府;

天上蕊珠宫。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一门五举子;

三步两道台。

——赵鹤清撰云南省姚安县光禄镇土官衙门高氏故里(1)

此联已经不是一般的荣耀了,如此的口气,如此的气势,在滇中地区的名门望族中,只有高氏才配享有。蒙元大军的进入,元王朝的建立,使高氏家族蒙受了一场劫难。动荡之后,受到重创的高氏家族,由于最高统治者对西南边疆采取了特殊的优抚政策,逐渐恢复了生气。高泰祥高泰祥肩负使命,抗拒元军,为元军所诛,但蒙元统治者仍未视其为死敌,待忽必烈统一大业完成后,其子高琼仍受封于领地姚安,为世袭土官。这一职务,是元王朝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特设的。根据各地土酋不同的实力,他们所受的职务分别为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这些土官,就这样长期沿袭下来。明王朝实行“改土设流”的政策后,他们同朝廷所委派的官员一起,共同治理地方。(下“七言联·(2)”同)

-----------------------------------------------------------------

〖高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燕歌行中咏边塞;

兰墅集外续红楼。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人。初仕封丘(今河南省封丘)县尉,不久投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任掌书记。后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及兵士生活状况之“边塞诗”为著,《燕歌行》即其代表作。有《高常侍集》。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高鹗(约1738-约1815),字兰墅,兰史,别吨红缕外史,汉军镶旗人。乾隆进士,曾任侍读学士,刑科给事中。一般认为,曹雪芹作八十回本《石头记》,由他续成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让宝、黛爱情故事终以悲剧结局,使曹书成为首尾完整的文学巨著。另有《兰墅诗钞》。

莫道名高与爵贵;

须知子孝和妻贤。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人爵不如天爵贵;

功名争似孝名高。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人居东晋风流后;

家在西湖山水间。

——清·高螺舟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高螺舟书赠联。高螺舟,字人鉴,仁和人。道光进士。

达夫诗派吟边塞;

剑父画风创岭南。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高适事典。下联典指近代画家高仑,字剑父,开创“岭南画派”。

池上诗系春草梦;

水心人坐藕花风。

——明·高允恭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画家高允恭,撰贵阳中山公园池心亭联。高允恭,字彦敬,号房山,畏兀儿族。居大都房山(今北京市房山)。官至刑部尚书、大名路总管。著有《云横秀岭》、《墨竹石英钟坡》等。

软红不到藤萝外;

嫩绿新添几案前。

——清·高其佩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画家高其佩(1660-1734)自题联。高其佩,字韦之,号见园,铁岭人。以指画称一时。官至刑部右侍郎。

九爽七公八宰相;

三王一帝五封侯。

横额:高让公故里

——赵鹤清撰云南省姚安县光禄镇土官衙门高氏故里(2)

-----------------------------------------------------------------

〖高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前辈典型,秀才风味;

华嵩品格,江海文章。

——清·文治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乾隆进士文治(梦楼)赠老儒高心余联。

雅号吟哦,传诗窖令昔;

博通典故,致梁国多咨。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高仁义誉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相王府文学高仲舒的事典。高仲舒,通训诂学,擢明经。开元初,宁景、苏颋当国,多向他咨访。终太子右庶子。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

十手所指,吾身安可自欺。

——高二适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当代诗人、书法家高二适(1903-1977)撰书联。高二适,江苏东台人。毕生治学,厥功甚伟。对书法有深入研究,能融章今草狂于一炉,章士钊有诗赞云:“客来倘临池兴,惟望书家噪一高。”极表推崇。

从安海、溯渤海,海阔渊源远;

由凤山、迁平山,山秀人文多。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安溪县大坪乡高氏宗祠联。全联典出本支高姓族人的迁徙历史。

人物生平

顺治二年(1645年),高士奇生于浙江余姚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祖上于北宋 “ 靖康之变” 时,自汴京(河南开封)南迁而至浙江慈溪。顺治十八年(1661年)入籍钱塘(浙江杭州),补杭州府学生员。

康熙三年(1664年),高士奇随父高古生北上游学京师。因父不久亡故,所以他以卖文以贴补生活。新岁为人作春帖子,自为句书之。康熙八年(1669年)进入太学,得以初次见到康熙帝,康熙帝非常喜欢他的理学文章,亲自赐他会试资格,半个月之内高士奇二试都是第一,记名翰林院供奉。高士奇从此踏上仕途之路。

康熙十年(1671年)进入国子监,试后留翰林院办事,供奉内廷,为

康熙帝所器重。康熙十一年(1672年),康熙帝东巡,高士奇随驾。

康熙十四年(1675年),高士奇被授为为詹事府录事。康熙十六年(1677年),高士奇被授为为中书舍人,入值内廷,康熙帝赐御书“忠孝”。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设置南书房来掌管票拟谕旨,以加强皇权。高士奇奉旨入南书房,康熙帝亲赐“忠孝之家”印玺一方。赐居大内“苑西”。

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博学鸿词科。高士奇中博学鸿词科。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高士奇为额外翰林院侍讲。很快又授为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迁移为右庶子。官任詹事府少詹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 ,山河一统。高士奇被授为执事日讲官起居注。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南巡,赴曲阜孔庙祭孔,高士奇被迁移为右春坊右庶子,又转为左春坊左庶子。升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并且随驾南巡。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高士奇被授为统制总裁,政治典训副总裁。这几年是高士奇最辛苦的日子,每夜总劳作到二、三更,他夫人在家备具酒食坐待,偶话直庐事,则以清勤相勉。当进讲《周易》时,高士奇深夜回到家中后,把第二天所讲的内容探索了然,才敢入寝,而其夫人总相陪伴,不管寒暑都是这样。这时期,康熙外巡,高士奇总相伴,先后巡访松亭、塞北、盛京、乌拉、浙江等地。高士奇写下了这样的诗:“塞北松亭载笔频,江南山左扈时巡,旨甘不缺慈帏奉,内顾无忧赖尔身。”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与康熙的“载笔频”,同时也对他夫人的歉意,“内顾无忧赖尔身”。但高士奇毕竟以康熙为重,当南巡江南,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康熙夜读到三更,高士奇说:“皇上过劳,应该爱惜身体啊。”康熙回答说:“朕自五岁开始读书;坚持夜读直到今日,仍旧乐此不疲!”足见君臣之亲。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再次南巡,拜谒明孝陵。高士奇随驾南巡。赐号“竹窗”,康熙帝御书“竹窗”二字赐予他。十月,高士奇辞官归田,定居平湖。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高士奇在籍赋闲。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高士奇第一次在籍赋闲。康熙于四月十六日赐高士奇手敕一道:“朕少年最不喜参,尔所素知。只为前大病,后赖此药复元气。所以,使人到长白山觅得八九寸长五六两重者十余根,上好者数斤,念尔江湖远隔,苦楚频躬,想是未必当年气相也。故赐南方所无蜜饯人参一瓶,上好人参一斤,土木参二斤。尔当宽心自养,不必多虑。”七月,赐高士奇御扇一把,上有御制诗一首:“故人已久别三年,寄语封书白日边;多病相邻应有意,呤诗每念白云篇。”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廷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高士奇奉召二度进京,官复原职,仍入住大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尔丹二次南犯。高士奇在职修书。

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高士奇随驾征噶尔丹。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御驾亲征噶尔丹。高士奇以养母乞归,特授詹事府詹事,寻擢礼部侍郎,以母老未赴。可是,康熙对亲政后自认的并非两榜出身的老师高士奇,却总是那么情意绵绵,念念不忘,充满着真挚的关爱呵护,是史所罕见的。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高士奇第二次在籍赋闲。赐御制诗

一首:“廿年载笔近螭头,心慕江湖难再留;忽忆当时论左国,依稀又是十三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三月,康熙赐高士奇“忠孝节义”的御篇一幅。同年, 康熙第四次南巡。 高士奇在杭州西溪高庄接驾。康熙御书“竹窗”相赐。

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赐高士奇联一对,上御书:“忠为表,孝为里;言有物,行有恒。”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擢升高士奇为礼部侍郎,高士奇以母老为由未上京赴任。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第五次南巡,高士奇奉召赴淮安接驾,随康熙巡视江南。南巡后,高士奇又随驾入京。第三次居寓于大内直庐。二月后回平,六月三十日在籍病故。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正月,康熙谕祭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高士奇一道。遣浙江等处承先布政使加三级郎廷极为代天御祭的钦差。康熙亲制悼词,并御书悼联:“勉学承先志,存诚报国思。”赐谥号文恪。

主要成就 高士奇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考证,勤著述。他的著作,收录在《四库全书》的就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三体唐诗补注》等八部;收录在《四库存目》的就有《天禄识余》、《塞北小钞》等五部。其他还有《读书笔记》、《苑西集》、《经进文稿》等十数种著作。高士奇的这些著作,大致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诗文集,二是为康熙活动的记述,三是学术著作,可谓品种丰富,琳琅满目。其中学术著作又分为两类,一为治春秋左传之作,二为治唐诗之作。《四库提要》对高士奇的学术著作评价较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书局曾出过《左传纪事本末》点校本,可见它的学术价值得到了当代史家的认可。

高士奇还是一流的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清初的收藏大家,有“三家村”之说。所谓三家村,就是字号中都有一个“村”字的三位收藏家,梁清标字棠村,安岐号麓村,高士奇号江村。梁棠村和安麓村以藏品宏富精绝著称,高江村尤以鉴赏水平高超而闻名,凡经其法眼鉴赏过的作品,声价顿增十倍。这样的本领,无不令人称奇。

高士奇的学问确实比较广博;虽然不能称之为大家,但确实够得上杂家的称号。康熙是一个兴趣极为广泛,求知欲特别旺盛的人,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且学习内容包罗万象,十分广泛,天文、地理、经学、诗文、历史、数学以及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每样也的确都下过一定功夫。

人物评价 总评

回顾高士奇的一生,不难发现,他是从考入太学才踏进仕途,凭的是

自身的才学。他平生所受的皇恩钦赐,其荣耀实在令人羡慕。

高士奇的一生是幸运的。因为他深得康熙的知遇。常言道: “ 忠孝不能两全。 ” 可高士奇受到了康熙御赐的印玺 “ 忠孝之家 ”(此印在平湖市博物馆)。常言道: “ 伴君如伴虎 ” 。可高士奇即使在籍赋闲,还不失日理万机的康熙的思念。称其为 “ 故人 ” ,揣摩其 “ 气相 ” 。

高士奇的一生也是最为不幸的。因为,古人有言人生三大悲哀: “ 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 ” 对于高士奇来说,这人生的三大悲哀,他全领受了。

历代评价

《清史稿》:南书房以诗文书画供御,地分清切,参与密勿。乾学、士奇先后入直,鸿绪亦以文学进。乃凭藉权势,互结党援,纳贿营私,致屡遭弹劾,圣祖曲予保全。乾学、鸿绪犹得以书局自随,竟编纂之业,士奇亦以恩礼终,不其幸欤!

康熙帝: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初见士奇得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心以为异,未几,朕亦能之。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

《平湖县志·高士奇传》:策图书编纂最富;善神王小楷;工诗,尤长应制体;论者与桐城张相国英并称;精赏鉴;凡法书、名绘、彝鼎、琬琰,经拂拭者,声价十倍。

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文恪以单门白士,徒步游长安街,遭辰]时,平陟通显,仁皇帝(康熙)数十年之矜全培护,断非他人梦寐所敢几,奈词章而外,他事无闻。其结欢内侍,纳赂疆臣,无非为身家富贵之计,依恃宽大,巧言自文,不以墨败,幸也。视世之五谏(五种进谏方式)从讽,片语回天者,辟(屏除、驱除之意)诸草木,区以别矣。

个人作品

高士奇生平著作甚富,有《春秋地名考略》

、《左传纪事本末》、《春秋讲义》、《毛诗讲义》、《江村消夏录》、《金鳌退食笔记》等等。他的画大多留于故宫,他的书法体现为“西湖十景”的碑题。为此,高士奇的名字民国初就入册《辞源》、《辞海》,同时入册以后发行的《中国文学家辞典》、《中国美术家辞典》、《中国书法家辞典》、《中国收藏家辞典》。就是在鲁迅先生所著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在评论《石头记》的一节里,他运用了前人对《石头记》人物的影射,说薛宝钗影射高澹人(士奇),林黛玉影射朱彝尊。说到此,实在凑巧。高士奇曾邀朱彝尊来平举行诗会,是平湖东湖的一大盛会,给诗坛留下了佳话。可见,高士奇就是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名士。 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一·列传五十八》

《清史列传》

《清代七百名人传》

《清平湖县志》

《渤海高氏家谱》

轶事典故 君臣关系

康熙离不开高士奇,如果仅仅理解为高士奇

的工作有多么重要,别人无法替代,那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其中肯定还有其他原由。

有一年,康熙南巡来到杭州灵隐寺,寺院住持见皇帝兴致不错,便率领僧众跪在康熙面前,恳请他给灵隐寺题写一块匾额。康熙向来喜欢舞文弄墨,对僧众的这种“强烈要求”,自然不会拒绝。可他那天真是太兴奋了,手一挥,就将繁体“灵”字上部的“雨”字写得过大,中间并排的三个“口”和下部的“巫”,简直无从下笔。高士奇见状,马上明白康熙遇到了难处,于是赶忙在手掌上写好“云林”二字,然后假装上去磨墨,悄然摊开手掌,故意露给康熙看。康熙也就将错就错,写下了“云林”二字。灵隐寺另有“云林寺”这一别名,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一次,康熙登临泰山,与大学士明珠和高士奇一起站在一座偏殿的中央,康熙一时来了兴致,就笑着问身边这两个亲信大臣:“今儿咱们像什么?”明珠回答说:“三官菩萨。”高士奇马上跪在康熙面前,高声回奏说:“ 高明配天 !”明珠听了,既惊且惭,额头上汗都吓出来了。

家庭生活

高士奇生平事母至孝,居乡谦和,约束家人从不马虎。对后代子孙提出告诫: “ 祖宗法度不可废,德泽不可恃;法度废则变乱之事起,恃德泽则骄佚之心生。 ” 故高氏子孙在平湖已传十二世,均恪守祖训,安贫乐道,奉公守法,无一贪卑之徒,无一犯法之男。

御史弹相

在高士奇的权势发展到最为显赫之时,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冬天,左都御史郭L终于向他亮出了正义之剑,上疏将他弹劾回家。

郭L手上掌握了高士奇与原任左都御史王洪绪等人结成死党,内外呼应,招摇撞骗,大肆收受贿赂的大量犯罪事实。他于是精心准备了一篇弹劾文书,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证了高士奇的杀头之罪。郭L所写的,不仅条条都有真凭实据,而且他揭发的主要问题,如高士奇的欺君灭法,背公行私,谄附大臣,揽事招权,都是古代皇帝对大臣最为猜忌的,康熙又岂能两样?郭L抓住这几个要害问题进行检举揭发,可以说完全摸准了皇帝的普遍心理,打中了高士奇的要害。疏文一上,既容不得高士奇一伙半点狡辩,也堵死了康熙继续保他的所有门路,无奈之下,康熙只能令高士奇“休致回籍”。

藏书之家

高士奇藏书楼为“ 朗润堂 ”、“ 岩耕草堂 ”、“ 江村草堂 ”等,

分别收藏书画、古籍、彝鼎,也喜搜罗地方文献和诗文集。刻印图书很多,如隋杜公瞻《编珠》2卷,宋周弼《唐三体诗》6卷、宋高鹏飞《林湖遗稿》1卷、清张英《渊鉴类函》450卷,目录4卷、查为仁《绝妙好词笺》7卷等10多种千余卷。收藏印记有“士奇”、“红雨轩”、““生香乐意斋”、郎润堂”、“萧香斋”、“澹人”、“蔬香园”、“香斋”、“高氏岩耕草堂藏书之印”、“竹窗”、“高氏江村草堂珍藏书画之印”等多枚。著述宏富,主要有《春秋地名考略》、《左传纪事本末》、《清吟堂集》、《江村消夏录》、《扈从西巡日录》、《宛西集》、《归田集》、《城北集》等。 家族成员

父亲:高古生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大清相国》中的高士奇自从在南书房里行走,他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和四处逢迎,自然也为此煞费苦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5个

1、开普勒的故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