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最强大的家族的智氏为什么没有参与到三家分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2收藏

晋国最强大的家族的智氏为什么没有参与到三家分晋?,第1张

说起韩赵魏三家分晋,自然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是战国时期开启的标志,但是在三家分晋这个事件之前,晋国最为强大的家族却不是韩赵魏中三家,而是智氏。

晋国在春秋时期也曾称霸过,留下来的家底也足够雄厚,当时晋国有六大家族,韩、赵、魏、范、智,中行氏,这其中,范,智,中行氏远远要比韩赵魏三家强大。

但是,因为范氏、中行氏的骄横狂妄,导致被四家联手给灭掉了,晋国就只剩下了四大家族,这其中又属智氏最为强大,并且执掌着晋国,可谓风光一时。

按照历史的进程,本该智氏一直统领晋国,但历史上却出现了三家分晋,智氏是晋国最为强大的家族,但三家分晋的却是韩赵魏,其实只因为一件小事,故事还得从智氏说起。

智伯瑶接管智氏家族。

中行氏、范氏灭亡后,智氏成为了晋国的老大,而这时候智氏的掌门人叫做智瑶,爵封伯,又被人叫做智伯瑶,一听名字,就知道这个人不简单,大智慧和长得帅都包含了,而智瑶也就是这样一个人。

智瑶接任掌门的时候,并不顺利,因为这个人太过优秀,就被家族中很多人排挤,等到智申(也就是智瑶的老爸),想要把伯位传给智瑶的时候,就遭到了家族中一位长者的阻挠。

这位长者说:智瑶虽然优点很多,有能力,有魄力,有领导力等等说了一大堆,但是智瑶这个人太残暴,自大,恃才傲物,假如智家被智瑶掌管,必遭灭顶之灾。

智申一听,心想,优秀的人不是都这样吗,想当年我也是这样啊,你反对我的儿子,难道也是对我不满?就不顾长者阻挠,把智家交给了智瑶,这位长者气的吹胡子瞪眼,干脆脱离了智氏,自立门户去了。

故事的结果,还真是应验了这位长者的话,可能这位长者还真会识人,当智家被灭门的时候,这位长者自立的门户,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这是题外之话,故事还得回到智瑶身上。

晋阳城固若金汤。

智瑶接管了智家之后,就想着恢复晋国的在中原大地上的霸主地位,因为这时候,吴王阖闾、越王夫差已经相继称霸了,智瑶就对韩赵魏三家提议,我已经给晋公一万户邑,你们三家也都如此做吧,这样晋公又可以称霸了。

智瑶还真是聪明,打着晋公的幌子,想要收三家的土地和人口,说白了这就是强权政治,因为智氏强大,就可以如此无理,韩氏和魏氏迫于智氏强大的武力都交出了一万户邑,但是赵氏却不干。

智瑶一听大怒,赵襄子这个楞头还真有本事,既然不交土地就打吧,智瑶拉拢韩、魏两家一起出兵,许诺灭了赵,大家一起平分赵的土地,结果三个人兴冲冲地率领大军攻打赵氏。

你还别说,赵氏还真有本事,在三大家围攻整整两年多,赵国的封地晋阳都没有被攻破,因为晋阳城固若金汤,又凭借天险,可以说这座城就是赵国面对强大智氏压迫而不妥协的资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阳之战。

智伯瑶水淹晋阳城。

这下可急坏了智瑶,这时候正值大雨时节,智瑶果真是智慧的化身,他看到晋阳城旁边有一条河,河水刷刷的冲击着河岸,智瑶灵光一现,何不在上游堵了河水,让河水改道水淹晋阳呢,说做就做。

河水还真是有威力,抵挡韩魏智三家两年多的赵,被河水淹的丝毫没有脾气,智瑶现在做的就是等,等待着晋阳城里的赵氏,全军覆没,得意洋洋的智瑶想想以后的霸业,当真乐了。

一件小事让智氏满足灭门。

各位看官请注意,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件小事,智瑶看着自己的杰作十分满意,就令属下叫来了韩康子韩虎,魏桓子魏驹,对他们说,这河水的威力真赞,用好了就能灭亡一个国家。

这句话有问题吗,你可能觉得没问题,我也觉得没问题,但是对于韩、魏来说就有问题了,因为他们的封地旁边也刚好都有一条河流,就是这么巧,智瑶也没曾想就是炫耀自己智慧的这件小事,奠定了整个智氏悲惨的结局。

赵氏派出使者接洽韩康子和魏桓子,直截了当说了唇亡齿寒的道理,结果得到了韩、魏的响应,因为他们都怕智瑶用大水淹他们的封地,相比较晋阳的坚固,他们封地抵抗敌人的能力简直不值一提。

就这样,智瑶炫耀智慧的这件小事促成了韩赵魏三家联盟的形成,得意洋洋的智瑶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韩魏联军已经击垮了智氏,沉浸在即将胜利中的智瑶也被联军杀死,智瑶死后,智氏被灭门,强大的智氏从此消失不再。

飞鱼评说:

智氏是晋国最强大的家族,但三家分晋的却是韩赵魏,这其中的缘由只因智瑶向韩康子、魏桓子炫耀大水淹城的这件小事,历史也就是如此,往往一件小事就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假如智瑶水淹了晋阳后不找韩、魏炫耀,假如韩、魏的封地旁边没有河流,韩魏反水联赵攻打智氏就不会发生,那么接下来的历史发展就是智氏灭了赵、然后灭了韩、再灭了魏,说不准还会一统华夏,那么就没有几百年后大秦统一六国的事了,只是历史不能假设。

晋国智氏和中行氏本出一家,后来却“窝里斗”是因为利益和立场的问题,他们的利益、权势有了冲突,于是双方就容不下彼此,直到有一方消失了为之,他们的斗争才得以结束。

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主要是由六个家族来作为主导统治六国,分别是韩氏、魏氏、中行氏、赵氏、智氏、范氏。其中的中行氏和智氏都有同一个祖先叫做原黯。在晋武公时期,原黯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士族大夫,但是晋国攻打并灭掉荀国的时候,原黯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晋武公就把荀国作为荀地分封给了原黯,并赐姓氏荀。

原黯在管理荀地的时候发展得特别的好,原黯的孙子荀林父后来当了中军将的官职,于是就有了中行的这一个姓氏,而荀林父的弟弟荀首在努力奋斗之后也升为中军佐并有了自己的封地智地,于是他的后代就姓智。中行氏和智氏特别的努力上进,经过了几代人的共同奋斗最终挤进了“晋国六卿”的行列,然而他们并没有联盟巩固彼此的地位,而是互相拆台。

在“晋国六卿”中发展得最好的是中行氏和范氏,所以两门两大家族的关系比较好而且他们在晋国没有任何对手到处耀武扬威。但是智氏的发展就很差了,还差点就被提出了“晋国六卿”,要不是智跞忍受屈辱并且还不断的努力,智氏就不可能还在“晋国六卿”的队伍中。

后来赵氏的家主赵鞅和他的旁支赵午发生了矛盾,赵午要被处死,但是赵午是中行氏家主中行寅的外甥,于是赵午的家人找到中行寅求救。中行寅趁机想要除掉赵氏,于是联合范氏对赵氏进行发难。智氏看到后于是联系韩氏、魏氏结盟以国君命令解救赵氏的理由帮助赵氏。追踪这一场赵氏家事成了国家的一件大事,中行氏和范氏敌不过逃离晋国,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智氏在这一次为难中立下大功,成了晋国最大的家族,然而好景不长,后来韩氏、魏氏和赵氏联盟一起灭掉了智氏。

不是有两个称呼。先秦时期,男子的称呼一般是“氏”+“名”。一个人只有一个姓,但是氏可以有多个。

智瑶,他是姬姓,智氏,名瑶,因“智”通“知”,故古书多作知瑶、智瑶,智氏出于荀氏,故又多称其荀瑶。春秋末期,智氏独占了大部分范氏、中行氏故地,并取代赵氏而掌管晋国政事,成为四卿中最强的势力,居晋国四大卿之首,并自称“伯”,时人尊称其智伯。

再比如商鞅,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卫、公孙、商,都是他的氏。

晋国从献公时起,不许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公子、公孙只好离晋而仕于他国。这就是所谓的“晋无公族”,为春秋时他国所无的现象。排斥公族,导致异姓或国姓中疏远的卿大夫得势。文公、襄公时,狐、赵、先、谷却、胥等氏颇有权势,以后又有韩、魏、栾、范、荀氏等强大宗族。春秋中期以后,卿大夫之间兼并激烈。从厉公时起,谷却氏、胥氏、栾氏被翦除,到春秋晚期只剩下最强的赵、魏、韩、范、中行氏。后来赵又灭范、中行氏。春秋末年,智氏最强,赵联合韩、魏而消灭智氏。晋长期的卿大夫兼并斗争到此告一段落,晋国也被这势均力敌的三家所瓜分。到战国初年,三家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晋国乃分成赵、魏、韩三国。以上几个国家都因为存在强大的同姓或异姓贵族势力,致使君权削弱,“权去公室,政在家门”。卿大夫为了争权夺利,引起内乱频繁发生。但并非诸侯国皆如此,如楚王的宗族虽强盛,却未形成像鲁、晋那样实力很大并能控制君主的强家,故楚的君权较许多中原国家为强。秦的情况和楚也有某些相像之处。

赵、韩、魏三家联合反攻智伯,智伯措手不及,大败而终。赵兵活捉智伯于涂水(今潇河)岸边,赵襄子将其杀于郭村凿台之下的沙坡处。为泄私愤,还把他的头颅挖空,制成饮酒器具。智氏家族直系几乎被杀绝,漏网者和旁系纷纷改为涂姓或辅姓等。  智伯在位期间也为人民办了不少好事,如兴修水利等。由于身首异处,百姓就用上好的木头为他雕刻成头颅,以感念智伯曾经的恩德(旧《榆次县志》载:“国人哀之,刻木首以葬”)。

今神头村西北智岭上(也称:神头岭)有智伯墓,(村人称:智伯圪洞)墓中即葬木头(当地人又说是金镶玉头),榆次庄子乡神头村名便源于此。

秦国灭六国后,智氏后裔恢复智姓。他们思念祖先智伯乃一代枭雄,便尊称为“王”,建造“圣王庙”供奉,取村名为“王村”(今郭家堡乡)。榆次一带的人们还为智伯建庙,除王村外,郭村、麓台、杜堡就曾有全国各地几乎都没有的“智伯庙”。

也有传言智伯其后被埋葬于束鹿县(今辛集市),智伯墓之南称为南智邱,智伯墓之北称之北智邱,南智邱村、北智邱村与智丘之名即由此而来。

智氏族人为了纪念先祖智伯,在智氏发源地智邑(今山西永济市)建有智伯衣冠墓,现存于山西省永济市栲栳镇东下村,位于智伯墓之旁有豫让墓一座。 解梁古城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开张镇古城村。为春秋时期晋国世卿智氏所建。该城城垣保存尚好,高4—5米,周长465公里,共设九座城门。城墙上宽4米,下宽15米,夯层明显,厚008米,土中夹杂有陶片。

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智伯渠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公园内,春秋末期,晋国卿智伯为了攻取赵襄子的采地,引汾、晋二水灌晋阳而开凿此渠。后人在旧渠的基础上加以修浚,成为灌溉田地的水渠。智伯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坝引水工程,比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整整早了200年。

智伯渠上建有小桥八座,形式各异,以连通两岸。另有流碧榭、真趣亭、不系舟、玉琼祠等园林建筑,或傍水而筑、或跨于渠上,勾勒出晋祠独特的园林风貌。 智君子鉴,春秋晚期智伯之器物。通高227、宽518厘米。

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敞口,沿平折,颈微敛,宽肩,曲壁,腹部内收,平底,矮圈足。颈腹设对称的两对耳:一对兽面环耳,一对兽面铺首衔环。兽面立雕,面目纯真。铺首饰羽纹、三角回纹,环饰交龙纹。鉴口沿饰贝纹带,颈部和下腹部饰夔凤纹带。上腹部为正反交替的兽面纹带,内填有回纹。纹带间均以綯纹带作界纹。

铭六字:[智君子之弄鉴]。

晋国最强大的家族的智氏为什么没有参与到三家分晋?

说起韩赵魏三家分晋,自然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是战国时期开启的标志,但是在三家分晋这个事件之前,晋国最为强大的家族却不是韩赵魏中三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