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生平,以及平定太平天国的事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1收藏

曾国藩的生平,以及平定太平天国的事迹,第1张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平定太平天国的事迹:

咸丰四年(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命褚汝航为水军统领,塔齐布为陆军先锋,率大小船舰240艘,水陆大军17000人,挥师东下。3月,岳州战事不利。4月,在靖港水战中又被太平军石祥贞部击败,曾国藩愤而投水自尽,幸被幕僚章寿麟所救。因战事不利,曾国藩得旨革职。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曾国藩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家学说治军的这一宗旨还贯彻在选将、募兵、军队管理以及协调军内外关系等方面。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内涵极丰,集显过人之处。

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

曾国藩在治军方略上苦费心机,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他的目的就是要以此来维系军心,培植出一支完全绝对服从于自己的私家军队。所以他认为,“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后制敌。”

——曾国藩

三位晚清名臣可以说是功勋卓著了,但是他们的后代不是全都是很好的,以下来分别说一下三人后代的情况。

左宗棠:左宗棠一生中共育有四子四女,四个儿子分别是左孝威、孝宽、孝勋和孝同。四个女儿分别是左孝瑜、孝琪、孝琳、孝瑸。长子左孝威在左宗棠平定新疆期间去探望父亲,因为感染风寒,最后因病去世。次子左孝宽是个郎中与身居兵部主事的三子左孝勋和官至江苏提法使,在辽宁边关统帅大军的四子左孝同均是死因不详。左宗棠的几位女儿都是非常有才情的女性,她们每个人都留有一部诗集。至于其他后代大都是我国的著名医生、学者。

曾国藩:曾国藩这一生只有两个夫人,长大成人的共有二子五女,其子女多早逝且命运悲惨,长子曾纪泽,是清代著名外交家,曾在清与沙俄签订条约的时候自告奋勇出使俄国。次子曾纪鸿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但是因为操劳过度,才33岁就去世了。长女曾纪静29岁的时候因为抑郁而死;二女曾纪耀精通外语,39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三女在婆家受虐待,生活悲惨。四女儿因其丈夫早逝自己也郁郁而终五女儿嫁入聂军门家中,生活幸福而且活到了九十多岁。

李鸿章有三位妻子,育有两子一女,还有一个过继来的儿子。大儿子李经方曾经出使日本,也担任过英国大使,当过驻美参赞,之后因社会环境变故弃官从商,定居海外。次子李经述是一个三流诗人,爱好作诗,不出名,每天就是吃老本。三子李经迈是名商人,还担任过出使奥国钦差大臣,喜欢收集古董,最后成为了一个著名收藏家,之后定居在了海外。女儿嫁给了张佩伦,而且李鸿章的增外孙女就是张爱玲。后代多居于海外。

派者分也,行者同也。祖、孙、父、子名,兄、弟、叔、侄之分,自古有之。只有区别层次,才能以礼相称。全国曾氏起源之说基本一致,然而,曾氏繁衍至数代后,在全国各地文形成无数派行,各派又有各派字辈。虽然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孔、颜、曾、孟赐了统一的名派,但仍有一些派行没有使用钦定派语。至清代著名“中兴”名臣曾国藩(派名:传豫)方从曾参第六十四代起达到全国统一。

武城派行从曾参至六十二代无全国统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赐“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其它各派行先人定的字句,以之取字,故谓房派。孔氏从六十一代始用此15字为名派。“弘”因敬避改作“宏”,曾氏尊孔从六十三代始用此字,迭至“祥”字则是七十七派。“继”字因曾族避大宗讳名改作“纪”。因此,后来全国各派行统一使用名派15字是: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10字: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清同治年间穆宗皇帝再续10字:

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民国初年大总统袁世凯还代表民国政府颁发名派20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昌。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政治家。一方面,他为清朝的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他率领湘军时的南京大屠杀并不被人们所认可。

曾国藩的家庭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受曾国藩优秀思想的影响,其家族成员大多在各行各业中担任关键角色。像这样可用的人才如此之多,家庭范围如此之广,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首先,曾国藩的直系后代中,从政的官员很少。也许是因为老祖宗的政治生涯是成功的,但是因为决策失误,越是厉害的人,缺点越会被放大。也许是因为他同情祖父的遭遇,为清朝做出了贡献,但直到现在仍被保守质疑。曾的后人除了用自己的政治思想影响后代,留下自己的足迹外,大多选择下海经商或从事学术研究。曾的后人用经济为民、文化为民的作品来指导后人。在曾的后代中,出国留学的并不少见。可见当时的西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人们观念的改变。无论西行之路多么艰难坎坷,在当时,都不得不承认有优秀的东西吸引着每一个爱国者去一探究竟。

在曾的家书中,寄托了他对后代的深切关怀和爱护。他教导他的孩子和后代许多做人的原则。这许多优良的品质,曾的后人大多都继承了,也算是对曾国藩最好的回报。他们以德服人的方式诠释了曾氏子孙的骄傲,维护了曾国藩的荣誉,对一切质疑进行了沉重的反击。

曾国藩的介绍

曾国藩的后人基本上继承了曾国藩的一些优良品格。他们在事业上都恪守规矩,为人正直诚实,决策谨慎,生活勤俭节约,努力工作。

民国时期,曾家后代很少从事政治生活,做官的更少。或许是受曾国藩的启发,或许是受洋务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又或许是辛亥革命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不同。曾的后人大多选择经商设厂,确实有资本家救国的大志向。

也有一些有条件的选择出国留学。目前在中国能找到的曾的后人有几十个。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很多优秀的人。中国艺术院原副院长的母亲是曾国藩的曾孙女。北京双榆树小学的校长是一个很有思想,很独立的成功人士,也是曾国藩的后代。在长沙,曾、曾、曾国藩的曾孙、曾孙女一生都没有摆脱“曾”字,他们坎坷的命运也凸显了曾国藩的争议。两人后代以曾氏为荣。受曾国藩的影响,曾家对权力和金钱的追求并不是特别强烈。他们执着于自己的天堂,享受生活,丝毫不受影响。

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是很严格的,家书里也提到要多学习,后人会把这个广为传播。这使得很多曾国藩后代的女性都有着出众的才能,而且素质很高,在国外发展的机会也很多。思想观念的改变,再加上生活追求的改变,也导致他们没能结婚。百年来对曾国藩的评价褒贬不一,如今贴近历史,应该是对曾氏后人最好的回馈。

曾国藩名言引论

曾国藩作为清朝的名臣,除了功绩卓著之外,他的一些名言也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其中的内容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并对人们的道德修养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我们将解释其中的一些。

为什么各方面都不如你的人比你成功?曾国藩的解释是:古代伟大的战争,伟大的事业,只有十分之三是人为的,十分之七是天意决定的。也就是说,人的自然资质其实是差不多的,因为我们的大脑几乎是在同一水平上发育的,虽然排除了少数。但是为什么成绩差别这么大呢?这里曾国藩用天意来解释这种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运气。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应该嫉妒别人的运气,而应该靠自己不断努力,因为现在判断一个人的失败或成功还为时过早。

韬光养晦,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曾国藩教导我们,不能独享所有的福报,但也不能独揽所有的权力。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要低调,因为历代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民的主体总是相对弱势的,这种现象可以用贫富来解释。穷人对富人有些仇恨。这时候富家子弟的小错误就会被放大无数倍,导致是非混淆,黑白颠倒。

所以,低调不仅是自我保护,也是维护社会安宁。什么是世故:不急不躁,先求稳,后求变;做事不动声色,精确简洁。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要想做到世故老练,面对突发情况要沉着冷静,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也要保留一些保留,随时保持神秘感和新鲜感,用知识和见识包装自己。

如何评价曾国藩的功过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他经历了清朝由盛到衰的过程,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曾国藩等人的救亡图存之心,清朝才能生存下来,不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

曾国藩虽然为清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备受争议。当然,作为历史人物,我们拒绝完全理解他们。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决定它们是好是坏。在此,我们只从他的功绩和成就来客观公正地解读曾国藩的一生。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创立的湘军纪律严明,军队素质极高,以至于打仗时势如破竹,前线也捷报频传,这与他出色的用兵方法密切相关。士兵大多受曾国藩影响。在建立自信、增强军队实力、战术和战略上都有了质的提高,这与曾国藩卓越的带兵能力有关。

打败了太平天国,阻止了中国历史倒退到神权政治的黑暗时代。他和湘军保证了中国的统一和生产力的恢复。

但也有人认为湘军对太平天国士兵的残暴杀戮,对南京城的惨无人道的屠杀,都是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试想,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怎么有资格领导政治,掌握权力。

曾国藩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和李鸿章率先提出洋务运动的主张,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军工厂,成为我国自强不息的开端,也为日后抗击外国侵略者提供了装备保障。

但在处理天津教会事件时,曾国藩明显偏袒英法列强的行为,被很多人视为汉奸。这一事件的结束也暗示了曾国藩的政治生涯。

曾国藩虽然有一些过错,但他的历史地位在近代中国是无与伦比的,他对清朝的贡献也是空前的。

曾国藩的孙女叫什么名字?

曾国藩的孙女聂旗碧,是她一生中的传奇女子。不管她童年的个性是否丰满,她对爱情的追求始终不渝,她对梦想的追求执着,她有在她有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帮助她的好朋友。无论如何,聂旗碧的传奇人生可以说是非常精彩的。

聂启璧的母亲曾,是曾国藩的女儿。她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即使他们的孩子是成年人,他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长辈。可以说,聂琪碧小时候家教很严,但当她是女生的时候,她就“大胆”了,甚至敢**去看一场戏,约会。母亲无奈地说,这个她控制不了。聂琪碧在自己的爱情里也是特立独行的。在她第一次看上上海交通大学的周仁教授后,她不得不履行了这个不太合适的婚约。周仁在当时并没有突出的学术成就,只是一个穷书生。值得一提的是,宋美龄作为伴郎出席了聂旗碧的婚礼。

只要是她喜欢的东西,聂七碧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最夸张的是在大洋彼岸遇到好莱坞明星。1939年,她做了母亲,决定去美国见她的**偶像。当时看起来不太合理,但聂其璧做到了。从大洋彼岸听说这个小粉丝后,明星们纷纷拿出签名。不过,家里的聂旗碧真的是淑女。她家的一些行为当然是有规定的,连老公的饮食都要一一安排。所以饭桌上的一些小误会和争吵在所难免。但是,聂琪碧真的把老公照顾的很好。文革期间,她丈夫病重。除了照顾丈夫,聂琪碧还要应付叛军的胁迫。虽然最后丈夫没能挺过这段艰难时期,但他们的爱情坚如磐石,感动了世界。

聂绀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度过了他的一生。造反派自古以来繁琐无聊的家规,是与人性荒凉的时代相违背的。

曾国藩的座右铭简介

曾国藩的格言数不胜数,其中有几条流传最广,对每个人待人接物、修身养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待人接物上,曾国藩年轻时就一直牢记这一点。曾国藩初入官场,难免浮躁,于是向著名哲学家唐鉴求教。“静”这个词用的很形象。从此,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沉思。这些想法的时间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很多平时无法关注的细节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当处理过程中的问题时,这种方式的优势更加明显。曾国藩不急着做决定,而是静下心来反复思考,最后的结论往往令人信服。

在用兵治国上,轻用其芒是兵器,即动则伤;笨手笨脚的是藏起来的利器。曾国藩一生也受益匪浅,说不管是交朋友还是打仗,都要果断,不能有半点含糊,这样到最后才会一事无成。只有采取行动,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曾国藩在抵抗太平天国时,果断建立湘军,并逐步扩大,使他后来的政治生涯一帆风顺。

治国平天下,要善公堂,治私室。曾国藩的湘军取得巨大成功后,开始注重对亲信的培养。他的几个弟弟都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其中骆六哥最受曾国藩的青睐,所以想把自己带兵的经验传授给六哥。知道其他几个弟弟的脾气,只要受到奖励,曾国藩都会得到发自内心的奖励,但是过多的奖励会导致怠慢,所以有缺点的时候,曾国藩选择私下交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曾国藩看中的人大多在中心,他站在最后。

曾国藩没有按照曾氏族谱派姓来取名字,主要是因为他的父亲曾麟书没有按照族谱的派别来为他取名。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原本按照族谱派别为其取名为“国材”,但因其年少时成绩平庸,而且身体也比较弱,所以曾玉屏便请算命先生为其取名为“国藩”。曾国藩的“藩”字在《诗经》中意为“篱笆”,寓意为其长大后能够报效国家,成为国家藩篱。

曾国藩的名字是按照“国”字来取的,他的兄弟们则按照“纪”字来取名,如曾国葆、曾国华等。这一派取名的做法也被延续到了曾国藩的兄弟们及后代的取名中。

是的。

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甫,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

咸丰二年(1852)取优贡生;咸丰六年(1856),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年间,与郭嵩焘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光绪十年( 1884)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卒于位,谥“忠襄”。

扩展资料:

曾国藩的弟弟们:

1、曾国潢

曾国潢(1820年—1886年)。原名国英,字澄侯,族中排行第四。曾麟书第二子,捐监生出身。他比长兄曾国藩小九岁。而比其弟曾国葆大八岁。

这样,在兄弟五人中,长兄在外读书做官,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其他四个兄弟中的长者。所以他比其他几个弟弟懂事得早,帮父亲料理家务所占去的时间当然要就多一些。

2、曾国华

曾国华(1822年7月14日—1858年11月15日),字温甫,一号深斋、行宽六,湖南湘乡人,曾国藩胞弟。跟随李续宾力战死,赠道衔,予骑都尉世职,谥愍烈,入《清史列传》忠义传。

3、曾国葆

曾国葆(1829年—1862年),字季洪、又字事恒,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人)人,曾家五兄弟年最幼者。

曾国葆是1859年因悲愤兄国华战殁于三河镇,加入湘军作战且改名为曾贞干,于讨剿太平天国“包围南京”之前哨战以寡击众,大破各路来援李秀成太平军十万,建功甚伟;

却在1862年12月因操劳过度病逝于南京雨花台湘军大营内,“包围天京”战略遂改由兄长曾国荃接手于1864年克竟全功。

曾国藩曾经写信给家乡曾国葆妻,叮咛弟媳需好好照顾曾国葆,因为“弟体弱”,足见兄弟手足情义。

——曾国荃

——曾国潢

——曾国华

——曾国葆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系出曾氏南宗),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扩展资料:

国藩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著作收于《曾文正公全集》中。

生前出版影响深远的《曾国藩家书》,另还著有《挺经》、《冰鉴》等现代畅销书。

-曾国藩

在晚清时期的湖南一户姓曾的人家,生了五个儿子,这在当时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五个小伙子长大后,个个不凡;尤其是老大,后来考科举得功名,并拜在军机大臣穆彰阿门下,后十年七迁,成为官居二品的朝廷大员。没错,这曾家老大就是对晚清有再造之功的曾国藩。

让曾国藩真正名震天下的并不是他十年七迁,而是之后在平定太平天国的事迹。在曾国藩混迹官场的时候,穷酸秀才洪秀全在广西举起了反清的大旗,率领“拜上帝会”的成员一路攻城拔寨,在经过前期的坎坷后,势力迅速壮大,成为清王朝的心腹大患;当时在家丁忧的曾国藩奉命与湖南巡抚张亮基组建团练,也就是后来的湘军了。

但曾国藩所组建的湘军,在前期与太平军时,屡次被打败,毕竟曾国藩原本只是一介文臣,对于军武之事并不擅长,而且初组建的湘军也只能算是一支新军,面对太平军的百战骄兵悍将,吃败仗也是情有可原。曾国藩在江西与石达开鏖战时,感到自己缺乏真正的帮手,于是就将三弟曾国华和四弟曾国荃先后招来了。

这曾国华也算是能力不俗,先后攻下多个州县,而且在曾国藩回家丁父忧期间,代曾国藩掌管湘军;在曾国藩丁忧结束回来后,曾国华被划入浙江布政使李续宾部,帮办湖北军务。期间再次立下多次大功,但是在三河镇之战时,被太平军名将陈玉成、李秀成率重兵包围,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与李续宾一共战死。

再来看看曾国藩的四弟曾国荃,这曾国荃的能力丝毫不弱于曾国藩,还曾被录为贡生;在曾国藩形势危急之时,与新任吉安知府黄冕商议,向湖南巡抚骆秉章申请,招募兵勇三千人,与周凤山一起合计六千人,赴援江西,对太平军作战,因始攻吉安,故称吉字营;没错,就是吉字营,晚清时期最凶狠最臭名昭著也是打仗最厉害的吉字营。

这吉字营的组成,本来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因为曾国荃知道,招募普通百姓上战场,那就是去送命的,所以他招的都是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一般而言,这种人都是极难驾驭的,也不知曾国荃用了什么方法,让这群亡命之徒对自己忠心耿耿;曾国荃的吉字营,专打硬仗,而且没有败绩,同样,吉字营造成的惨案也是最多的,比如血洗安庆、火烧天京等。

最后再来说说曾国藩的五弟曾国葆,在曾国华战死后,年纪最小的曾国葆愤而参军;这曾国葆虽然体弱多病,但能力却是极强,尤善谋略,战绩之辉煌,丝毫不逊于四哥曾国荃;而且在讨剿太平天国“包围天京”之前哨战以寡击众,大破各路来援李秀成太平军十万,建功甚伟。本来按照计划,是有曾国葆负责全盘谋划,曾国荃主攻,但曾国葆却因操劳过度,病逝于军中,所以“包围天京”战略遂改由兄长曾国荃接手。

其实曾国荃也是按照曾国葆的规划所进行的,并最终于公元1864攻克天京。但由于曾国荃在攻克天京后,率部下将天京掳掠一空,并放火烧了天京城;曾国藩知道要出大事了,赶紧就让曾国荃辞官回老家,果不其然,后来就有了两江总督马新贻暗查此事,但这马新贻却被刺客张汶祥所刺杀, 这也就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了,很显然,这应该就是曾国藩安排的。

这曾国藩后来剿灭太平天国有功,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而且还挂着体仁阁大学士的头衔等,官至正一品;在曾国藩去世后,追赠太傅,谥号“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而他的四弟曾国荃被辞官在家闲了十年后,也被再次启用,最终官至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从一品,去世后赠太傅,谥“忠襄”,入祀北京昭忠祠、聚良祠,并在湖南原籍、江苏省城建立专祠。

而之前先后战死的曾国华特旨赐谥“愍烈”,赠资政大夫,赏骑都尉世职,入祀昭忠祠;病逝的曾国葆追赠内阁学士,谥“靖毅”,江宁、安徵、 湖南建立专祠。是不是觉得还有一个人没说?没错,这人就是曾国藩的二弟曾国潢,其实曾国潢的能力也应该很不错,但曾国潢认为,哥哥弟弟们都出去打拼了,家里总要留人来照顾和教育家人,所以始终没有出仕,执掌偌大的曾氏家业,曾氏后人之所以大多成才,与曾国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曾国藩内心,最感激的也是这个二弟。

曾国藩的生平,以及平定太平天国的事迹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