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周边的功臣墓是什么?
盛京作为清朝的肇兴之地,除了建有努尔哈赤的福陵和皇太极的昭陵之外,还有一批跟随太祖、太宗创业的开国功臣,死后也埋葬在盛京城的周围,距城五里至几十里不等。限于满族风俗和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些墓葬一般规模都不大。由于实行火葬,随葬品也不多,但却普遍建有墓园,有享殿、石供桌和围墙等,并派有专门的守墓户为其看护。为旌表他们的功绩,顺治和康熙年间,曾为他们敕建了墓碑,康熙、乾隆帝东巡时,曾去祭奠,并撰有御制祭奠诗。
近年来,随着沈阳市区的扩大,这些墓葬有的被发现并经考古发掘,但多数遭到破坏,有的具体位置已难寻觅。现据考古资料以及《盛京通志》《沈阳县志》和《奉天通志》的记载,将这些墓葬的情况和大体位置简述如下:
岳托墓岳托系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子。崇德元年(1636 年) 晋封和硕成亲王,不久,因罪降为多罗贝勒。崇德三年(1638 年) 十一月,因病卒于军中。其墓在沈阳城(指清代沈阳城,下同) 南五里,南塔之西,即今沈河区文化路南沈阳药科大学附近。墓为砖石火葬墓,墓前有享殿三间及石碑。碑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敕建,龟趺座,碑首为四龙盘结,碑身周边浮雕赶珠龙纹,碑文为满汉两体文字,记述岳托生平功绩。岳托墓及墓碑均在建筑施工中毁坏,今已不存。
额亦都墓碑
额亦都墓出土青花罐
额亦都墓为福陵的配葬墓,位于福陵东北约五里的山梨村。额亦都姓钮祜禄氏,年轻时即跟随努尔哈赤起兵,南征北战,是军功卓著的开国元勋,后金“五大臣”之一。天命六年(1621年) 卒于辽阳,享年六十岁,太宗时追封为弘毅公。初葬辽阳,后金迁都沈阳后,移葬沈阳城东十五里山里红风岭之阳,陪葬福陵。墓园坐落在铺虎岭南坡,前面有一座人工挖掘的风水泡。砖砌围墙,南北长七十米,东西宽五十米。门内有一座木构牌坊,正面有五间享殿,享殿后又是一进院落,前面立有五座九眼透龙碑,后面有两个圆形大坟包,都以花墙围绕,东边埋的是弘毅公额亦都,西边埋的是他的第八子忠义公图尔格。因钮祜禄氏后改郎姓,所以,当地称其为“郎家坟”。“文革”时,墓园和墓碑均遭破坏。1981年10月,沈阳市文物普查时,在东陵区(今浑南区) 英达公社山梨村发现五块断碑,经拼对,确认是两甬墓碑,一甬是弘毅公额亦都的墓碑,另一甬为额亦都之子忠义公图尔格的墓碑,两碑立碑时间均是顺治十一年(1654 年)。当时,文物工作者还从村里征集到该墓出土的一件青花四棱开光海兽寿字纹瓷罐,这应该是当时埋葬骨灰所用的骨灰罐。
费英东墓碑
费英东墓为福陵的陪葬墓,位于沈阳城北五里,东陵区(今浑南区) 前进乡二台子东土岗上,介于福陵和昭陵之间,俗称“驸马墓”。墓园原建有围墙、牌坊、享殿、坟冢二座、石碑二甬,今均已无存。费英东姓瓜尔佳氏,其先世为苏完部长。努尔哈赤起兵后,随父率所部归附。每战必“身先士卒,战必胜,攻必克”,深受太祖钟爱。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设立八旗时,为左翼固山额真,授辅政五大臣及一等大臣。天命五年(1620年) 授为三等总兵官,不久病逝于界凡城,享年五十六岁。费英东墓初建于界凡城附近,天聪三年(1629年) 建福陵时以亲信大臣陪葬,遂将其迁至福陵近旁。太宗时追封直义公,配享太庙。顺治十六年(1659年) 及康熙九年(1670) 分别为之御制碑文。追录“开国佐命第一功臣”。
塔拜墓俗称“塔王坟”,位于东陵区(今属浑南区) 上满堂沟西山,此山名“九凤山”。墓地原有“大跨栏一所”(应系砖筑墓园)、“小跨栏一所”,大者为塔拜墓,小者为其子额克亲墓,又称“大贝勒坟”。附近还有其后人富遵、伊勒图等人的墓葬。墓地上原立有顺治十年(1653年) 立御制“九眼透龙”石碑一甬。“文革”期间,塔拜等墓被毁。塔拜为太祖努尔哈赤第六子,万历十七年(1589年) 二月十八日生于费阿拉。其母为庶妃钮祜禄氏,天命十年(1625年) 从征东海呼尔哈部有功,授以三等甲喇章京,天聪八年(1635年) 晋一等甲喇章京,不久封三等辅国将军。崇德四年(1639年) 八月卒,年五十一岁。顺治十年(1653年) 追谥慤厚。
汤古岱墓在福陵北三里长岭子,俗称“公爷坟”,并以此为村名,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公家村,属东陵区(今属浑南区) 英达乡。墓地“原修大跨栏一所,四周花墙百丈有余。明堂宫门三间,两旁看壁各二,内有小跨栏三所。”墓地原立有墓碑四甬。1900年,俄军侵占盛京时,墓地建筑及树林被毁。“文革”期间,墓地被平,如今,墓地仅存一巨大的龟趺座。汤古岱系太祖第四子,与塔拜同母,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 十一月初四日。天聪初年授固山额真,从二贝勒阿敏攻永平、滦州失败,被降为庶人。天聪八年(1635年) 被重新起用,授为三等梅勒章京,崇德四年(1639年) 封三等镇国将军。崇德五年九月二十九日卒,年五十七岁,追谥克洁。有子二:长曰穆尔察,封镇国将军,谥恪恭;次子聂克塞,封镇国将军。
扬古利墓在沈阳城北十一里,于洪区陵东乡上岗子村,为昭陵的左配墓,俗名“妈妈坟”。原有墓垣、享殿、坟冢、墓碑等,今已湮没无存。据《奉天通志》记载,碑一,建于崇德二年(1637年),碑题“开国辅运推诚宣力上公杨古里追封忠勇王”;碑二,立于康熙三十九年(1770年),碑题“御制开国佐运功臣武勋王杨古里碑”。二碑均为“杨古里”,而《清实录》《盛京通志》皆作“扬古利”,实因清初以汉字音译满人姓名无定字所致。扬古利为开国元勋,姓舒穆禄,隶正黄旗满洲。太祖为表彰其功绩,命位列八贝勒之后,统左翼兵,授一等总兵官。太宗时,晋超品一等公,世袭罔替。崇德元年(1636年)从征朝鲜,被鸟枪击中,伤重而逝,享年六十六岁。
图尔格墓在沈阳城东十五里东陵区(今属浑南区) 英达乡山梨村北山坡上。图尔格为额亦都第八子,与其父葬同一地。少从太祖征伐,尚和硕公主。太宗时,位列八大臣,授内大臣。
达海墓碑
达海墓达海是后金时期满族的著名学者,姓觉尔察氏,隶正蓝旗。达海通满汉语,太祖时将其召直文馆,负责文翰起草工作,参与内外机密大事。太宗时奉命对老满文进行改革,使满文臻于完善。天聪六年(1632年) 六月病逝于沈阳,年仅三十八岁。葬于沈阳城东南五里,因墓地立有三甬石碑,民间俗称这个地方叫“三筒碑”。1933年,当时的奉天省教育厅将三甬碑搬到沈阳故宫院内保存,后又迁到伪满国立博物馆(原汤玉麟公馆),解放后归辽宁省博物馆保存。辽宁省博物馆迁新馆后,经省文化厅批准,达海墓碑暂移至盘锦碑林保管。三甬碑,一为诰封达海碑,系康熙四年(1665年) 达海四子常格、孙禅布所立;二为敕建达海碑,系康熙九年(1670年) 达海孙禅布所立;三为诰封钮祜禄氏墓碑,系达海长兄为其母钮祜禄氏所立。
安费扬古墓在沈阳城西十里揽军屯(《盛京通志》作“兰家屯”)。墓地上原有石碑、坟冢等,当地人称为“大坟”。日伪时期,在墓地附近修建机场,墓碑被太清宫购去做石料。太清宫与铁刹山三清观有些经济纠葛,三清观道长卢向阳要在铁刹山下上茅庵村建造积善寺,为了取媚伪满皇帝溥仪,他计划在积善寺中立清朝功臣碑,于是作为交换条件,将安费扬古墓碑从太清宫要去,并运到铁刹山下。不久,伪满倒台,卢道长的计划没有实现,安费扬古墓碑从此在铁刹山下长卧不起。1986年,本溪县政府派人将此碑扶起立好,并妥善加以保护。墓碑为红色大理石制成,螭首龟趺,通高42 米,碑身高21米,宽11米,厚032米。碑为顺治十六年(1659年) 十二月初四日立,碑题“与五臣同固山额真邵科罗把图鲁谥敏庄安边我碑文”。安边我即安费扬古,姓觉尔察氏,隶镶蓝旗满洲,世居瑚济寨。早年追随太祖起兵创业,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太祖嘉其勇,赐号硕翁科罗巴图鲁(超众的勇士)”,任命为开国佐运五大臣之一。天命七年(1622年) 卒,年六十有四。顺治十六年(1659年) 立碑,谥敏庄。
安达里墓在沈阳城西北十里,是昭陵的右配墓。安达里姓颜扎氏,叶赫人,隶正黄旗满洲。努尔哈赤征叶赫时归附,被授为牛录章京。皇太极时晋升三等甲喇章京。安达里出身微贱,受太宗知遇之恩,太宗死后自愿为太宗殉葬,被葬于昭陵西,为昭陵的右配墓。墓地建有墓垣、坟冢,墓前有石桌、五供、享殿等,并有罗、傅两姓为其守护,村庄因此俗称罗家坟。顺治十一年(1654年) 五月,为旌表安达里身殉的忠义之举,特追赠安达里三等阿思哈哈番,并照一品品级敕建墓碑。此碑1957年于昭陵红墙外发现,为妥善保护,迁移至沈阳故宫保存,墓地遂湮没。1986年7月,沈阳市皇姑区二建工程队施工时,在北陵公园西门西三百米处发现安达里墓。墓室距地表不到一米,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南北向,平面呈凸字形,南为墓门,北为墓室。整个墓用白灰掺沙灌筑,十分坚固。墓底用两层砖铺地,中部有一腰坑。墓为火葬,出土遗物七件:骨灰罐三件、绿釉碗一件、绿釉盘一件、银铲一件、方形石墓志一件。墓志为墨地朱字,可惜出土时已漫漶不清。
安达里墓碑
超哈尔墓在沈阳城东十五里山梨村。《沈阳县志》作超合罗,额亦都第十五子。崇德二年(1627年),晋议政大臣;三年授礼部参政,五年转兵部;六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殁于阵,晋二等轻车都尉世职,以其长子格赫礼袭。顺治十二年(1655年),追谥果壮,以一品大臣例,立碑墓道。
车克墓在沈阳城东喇古屿。车克又作彻克,姓瓜尔佳,隶镶白旗满洲。崇德三年(1628年) 授户部副理事官,顺治五年(1648年)擢户部侍郎,八年改都察院参政,寻晋户部尚书,九年,列议政大臣,十年授二等轻车都尉世职,十二年擢秘书院大学士,十三年复任户部尚书,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十七年迁礼部尚书。康熙十年(1671年) 卒,谥文端。
锡罕墓在沈阳城东古石沟。锡罕世居栋鄂,以地为氏。父伦布,以所部四百人来归,太祖赐名鲁充素。锡罕,其长子也。授世职为骑都尉。天聪元年(1627年) 从大贝勒阿敏征朝鲜,战殁,晋二等轻车都尉。
觉罗色勒墓在沈阳城西五里。《盛京通志》作色埒。隶镶黄旗满洲,武功郡王礼敦之孙,初任佐领,列十六大臣,不久,进列八大臣,任都统;崇德元年,攻朝鲜有功,授骑都尉;三年兼任吏部右参议。顺治元年升内大臣,四年,屡晋爵至二等子,八年晋领侍卫内大臣。十四年卒,谥勤慤。
舒赛墓在沈阳城西十五里。姓萨克达,隶镶蓝旗满洲。以功加二等轻车都尉,晋爵至三等男。太宗即位,列十六大臣。崇德六年(1641年) 病逝。顺治十二年(1655年) 追谥壮敏(《沈阳县志》作壮勤),立碑墓道。
西喇布墓在沈阳城小南关外。《沈阳县志》作西喇把,世居完颜部,以地为氏,隶镶红旗满洲。太祖创业之初,率部来归,管佐领事,在理事大臣之列。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征富勒佳齐,以身挡飞镝,重伤而殁。恩恤三等轻车都尉世职。顺治十二年(1655年),追谥顺壮。
何和里墓在沈阳城南六十里。隶正红旗满洲。何和里先世为栋鄂部长,因以为氏。太祖时率部来归,尚固伦公主,授一等大臣。何和里事太祖三十余年,与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安费扬古为五大臣,抒诚宣力,佐命之功为多,授爵三等子。顺治中,追谥温顺。
和硕图墓在沈阳城南五十里。何和里第四子,袭父爵为三等子。太祖爱其才,以贝勒代善女妻之,封和硕额驸。太宗即位,任都统。后以功晋三等公。天聪七年(1633年) 卒。顺治十二年(1655年),追谥端慤。
明安墓在沈阳城北五里老鸹堡。碑一坟四,今俱不存。明安,姓博尔济吉特。初为蒙古乌鲁特部贝勒,天命七年率部来归,授以三等子,隶满洲正黄旗,顺治初,晋爵至二等伯,十一年卒,谥忠顺。
阿兰珠墓在沈阳城南八十里光山屯。父阿格巴颜为屯长,率所部归太祖,旗制定隶镶红旗满洲。阿兰珠授牛录章京,后擢扎兰固齐。从征乌拉,殁于阵。恤赠三等甲喇章京。
伊逊墓在沈阳城北五里。伊逊为扬善三弟。早从征伐,屡有功,任为参领。太宗即位,与扬善并列理事大臣。天聪三年(1629年),从攻遵化,炮伤其臂,授世职为三等轻车都尉,寻擢兵部承政,七年兼护军统领。崇德四年(1639年) 兼副都统、工部承政。八年卒。顺治十二年(1655年) 追谥襄壮。
图鲁什墓在沈阳城北柳条湖侧。姓伊尔根觉罗,隶镶黄旗满洲,以世职管牛录事。天聪五年(1631年) 从攻大凌河城,俘明兵备道参政张春等,特升前锋统领,加三等男。八年略宣府、怀远,飞矢中腹,力战不休,以重创卒于军。初,图鲁什以功赐号硕翁科罗巴图鲁,至是阵亡,赠三等子世职。顺治十二年(1655年) 追谥忠宣。
卫齐墓在沈阳城北十里。《沈阳县志》:清三等阿达哈哈番、盛京八门总管,谥端勤。
楞鄂礼墓在沈阳城北十里瓦子窑。《沈阳县志》作冷格里。武勋王扬古利仲弟。太祖时授骑都尉,晋一等男,任副都统。太宗即位,列十六大臣,晋都统,为八大臣,天聪八年(1634年) 卒,顺治十二年(1655年) 追谥武襄。
纳尔察墓在沈阳城北瓦子窑。《沈阳县志》作纳尔臣,姓钮祜禄,隶镶黄旗满洲。以军功授骑都尉世职,在十六章京之列。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从征乌拉,以功升副都统,寻攻沙岭,战殁。
恤赠轻车都尉。顺治十二年(1655年) 追谥端壮。
达珠瑚墓在沈阳城北十里二台子。《沈阳县志》作达诸护,姓兆佳,隶正蓝旗满洲。太祖时来归,初以军功授佐领,从征叶赫、乌拉诸部,加三等男。天聪年间,擢列十六大臣,佐理镶黄旗事。又从征东海瓦尔喀部,大获而归,后为俘卒所害。顺治十二年(1655年) 追谥襄敏。
伊尔登墓在沈阳城北十里毛君屯。伊尔登,弘毅公额亦都第十子。天命初,累功晋三等男。太宗即位。列十六大臣,崇德四年(1639 年) 从攻杏山城有功,列议政大臣,兼内大臣。顺治元年(1644年),累加二等伯。康熙二年(1663年) 卒,谥忠直。
博尔晋墓在沈阳城西南十里码头。世居完颜,以地为氏。太祖时来归,任佐领,隶镶红旗满洲。从攻沈阳、辽阳,以功晋参领。天命十年擢副都统,寻与理事大臣之列。太宗即位,擢都统。累功授一等男,寻卒。康熙三年(1664年) 追谥忠宣。
雅希禅墓在沈阳城东北十里曾家屯。雅希禅,隶镶黄旗满洲。
其先世居玛佳,以地为氏。太祖取辽阳,以功晋三等男。天命八年(1623年) 卒。顺治十二年(1655年) 追谥敏果。2006年6月在大东区二台子铸玻巷发现清代残碑,存四十七字,其中有“谥曰敏果”等字,应是雅希禅墓碑。
敦达礼墓在沈阳城西北十里。姓郭尔罗斯氏,隶镶白旗满洲。孩提时便被选入太祖家,专门服侍第八子皇太极。成年后,以服侍皇子有功,被赏给十三户奴仆等财产。太宗即位后,将他赐给肃亲王豪格,并赐以牛录章京世职,掌管肃亲王府。太宗逝世后,敦达里自愿为其殉葬,葬于昭陵西侧。为表彰敦达礼的忠义,特赠以三等甲喇章京世职,世袭罔替。
芬古墓在沈阳城西十里皇姑屯。芬古,舒尔哈齐第八子,随太宗伐明、征朝鲜俱有功,晋固山贝子,崇德四年(1639年) 五月,坐收外藩蒙古银罪,削爵。八月复封辅国公。八年(1643年) 十月驻防锦州,十二月卒。
吴礼勘墓在沈河区文化路河湾村(大孤家子)。此地濒临河湾,墓碑早被泥沙掩埋。1973年当地群众发现石碑,上有“一等精奇尼哈番光禄大夫吴礼勘”等字,立碑时间为康熙元年(1662年) 九月吉日。估计吴礼勘墓应在附近。吴礼勘,《清史稿》作武理勘,有传。姓瓜尔佳氏,太祖初年来归,隶满洲正白旗,为牛录额真,后为噶布贤噶喇昂邦。天命四年(1619年),以二十余骑击退明李如柏军。不久卒,太祖叹:“武理勘从朕摧锋陷阵,几死者数矣!”碑文记吴礼勘出征朝鲜、三围锦州等,以功晋一等精奇尼哈番,可补《清史稿》之简。
吴礼勘墓碑
鄂谟克图墓在沈阳城西十五里。鄂谟克图,《清史稿》作鄂莫克图,姓纳喇氏,自叶赫部归太祖,隶满洲正蓝旗,初为摆牙喇壮达。崇德三年(1638年) 七月以功授兵部理事官,五年授噶布贤噶喇昂邦,七年晋二等参将。顺治二年(1645年),从英亲王阿济格定山西,败李自成,授一等甲喇章京。三年从肃亲王豪格下四川,讨张献忠,屡战皆捷,加授半个前程,晋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十一年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十三年致仕,康熙十二年(1673年) 卒,享年七十八。乾隆初,定封一等男。《沈阳县志》谓:清副都统,谥壮勤。
巴拜墓在沈阳城东七十里。
鲁克什墓在沈阳城东一百二十里。
恩格德里墓在沈阳城西平罗街道上蒲河村北坡上。恩格德里(《盛京通志》等作“恩格德尔”),喀尔喀蒙古,姓博尔济吉特氏。由于恩格德里最早与后金建立了友好交往关系,努尔哈赤将已故胞兄舒尔哈齐的第四女当作自己的养女嫁给恩格德里,因此被称为“恩格德里额附”。在后金占领辽沈地区后,努尔哈赤把沈阳平罗堡的汉户四百三十丁赐给了恩格德里,后又邀请到后金居住。于是,天命九年(1624年) 二月,恩格里德偕其妻及弟归服后金,迁至辽阳居住。为此,努尔哈赤又给予很多恩赐,崇德元年(1636年) 五月,恩格德里死于盛京,被葬于他的领地,顺治十四年(1657年) 赐谥“端顺”,按一品大臣规格立碑;雍正三年(1725年) 追封三等公,加谥“顺义”。今墓葬已遭破坏不存,唯有汉白玉制成的满汉两体文碑还立于墓前。
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 1206-1227 2、睿宗拖雷监国(太祖四子) 1227-1229 3、太宗窝阔台(木亦坚汗,太祖三子) 1229-1241 4、乃马真皇后监国(太宗后) 1241-1246 5、定宗贵由(库裕克汗,太宗长子) 1246-1248 6、海迷失皇后监国(定宗后) 1248-1251 7、宪宗蒙哥(睿宗长子) 1251-1259 8、世祖忽必烈(薛禅汗,睿宗次子) 1259-1294 9、成宗铁木耳(完者笃汗,世祖次子裕宗真金三子) 1294-1307 10、武宗海山(曲律汗, 1307-1311 ,世祖次子裕宗次子顺宗答啦麻八剌次子) 11、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普颜笃汗,顺宗三子,武宗弟) 1311-1320 12、英宗硕德八剌(格坚汗,仁宗次子) 1320-1323 13、泰定帝也孙铁木耳(裕宗长子显宗甘麻剌长子) 1323-1328 14、天顺帝阿速吉八(剌察八黑汗,泰定帝长子) 1328 15、明宗和世剌(呼图克图汗,武宗长子) 1328-1329 16、文宗图帖睦尔(扎牙笃汗,武宗次子) 1329-1332 17、宁宗懿麟质班(超克图汗,明宗次子) 1332 18、顺宗妥欢帖睦尔(乌哈葛图汗,明宗长子) 1332-1370 19、昭宗爱犹识理达腊(必力克图汗,顺宗长子) 1370-1378 20、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汗,顺宗次子) 1378-1388 21、恩科卓里克图汗(脱古思帖木儿长子) 1389-1392 22、额勒伯克汗(脱古思帖木儿次子) 1393-1399 23、坤帖木儿汗(额勒伯克汗长子) 1400-1402 24、额勒锥特穆尔汗(本雅失里,额勒伯克汗次子) 1408-1410 25、德勒伯克汗(答里巴,额勒锥特穆尔汗之子) 1411-1415 26、岱总汗(脱脱不花王, 1433-1451 ,脱古思帖木儿三子哈尔古楚克鸿台吉子阿寨台吉长子) 27、乌珂克图汗(麻尔可儿小王子,岱总汗三子) 1454-1465 28、摩伦汗(脱古思太子,岱总汗长子) 1465-1466 29、满都古勒汗(满都鲁,阿寨台吉三子,岱总汗弟) 1475-1479 30、达延汗(巴图孟克,阿寨台吉次子阿葛巴尔济济农子 1480-1517 ,哈尔古楚克台吉子博勒呼济农〔巴颜孟克〕之子) 31、塞音阿拉克汗(巴尔斯博罗特,达延汗三子) 1517-1519 32、阿剌克汗(博迪,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长子) 1519-1547 33、库登汗(达赉逊,阿剌克汗长子) 1548-1557 34、札萨克图汗(图们,库登汗长子) 1558-1592 35、薛禅汗(布延,札萨克图汗长子) 1592-1603 36、库图克图汗(林丹汗,薛禅汗长子莽和克太吉长子) 1603-1634 37、额哲(库图克图汗长子) 1634
很好看~~很久之前看的了~~当时的心境跟苏菲有点像,所以特别的有感触,而且画风很美,哈尔超帅的~最喜欢一幕就是哈尔在苏菲熟睡的时候静静的看着她的那一幕~宫崎骏的作品都值得看,还有一部也很不错,千与千寻。
一、 铁血世家——纽祜禄氏家族
兴盛时期:天命初期——康熙前期
代表人物:额亦都、图尔格、遏必隆、孝昭仁皇后
家族简介:纽祜禄氏的崛起始自太祖建国兴起之初。作为家族灵魂人物的额亦都自十几岁起就跟随太祖皇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最终成为开国五大臣之一,由此而奠定了纽祜禄氏兴起的基础。特殊的时代决定了功名富贵的来源途径,因而自额亦都后,纽祜禄家的主要成员依旧是以武功战绩建树于朝。先后有多名家族成员在沙场上马革裹尸,也因此建筑起了纽祜禄氏铁血世家的铁臂长城。
在这个时期里,纽祜禄家族受到了太祖、太宗几代皇帝的中用于赏识。男子封官加爵,女子入宫为妃,子侄迎娶公主,女儿嫁入皇家,其鼎盛煊赫在那个年代一时间无出其上。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了康熙朝,额亦都最小的儿子遏必隆作为顺治皇帝临终托故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加上遏必隆之女被选入宫中成为康熙的妃子(后被立为皇后),将纽祜禄氏又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峰。不过,这种高潮并没有能够持续很久。权臣实力的衰落必定伴随着有为君主的崛起,年轻的康熙皇帝在政治上从来就不甘寂寞。于是很快,四大辅臣以不同的形式纷纷落马,直到鳌拜被诛,终于结束了一个权臣当道的时代,君主集权迈向顶峰。而在这场复杂的斗争中,遏必隆虽然没有处在矛盾的中心,但一向明哲保身的他也最终没有逃过牢狱之灾。尽管这种惩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剪除,甚至后来因为孝昭皇后的缘故还有所缓解,但是,曾经显赫一时的纽祜禄氏家族,却已经风光不再了。
家族人物: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额亦都:额亦都少年时父母被仇人所杀,十三岁的他不畏艰险,手刃仇人为父母报仇。之后便投奔到了嫁给嫁嘉木瑚寨寨长的姑姑。在嘉木瑚,额亦都相识了路过这里,比他达三岁的太祖皇帝,两个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这时正是太祖一生最艰难的时刻,而额亦都却不顾姑姑的反对,毅然跟随在太祖身边。
“大丈夫生世间,能以碌碌终乎?此行任所之,誓不贻姑忧。”这是额亦都跟着努尔哈赤离开嘉木瑚前一晚对姑姑所说的话。如此豪情,真真是大丈夫所为。
从此,额亦都便寸步不离的跟在了他所无比信任的兄长(太祖)身边,在太祖遭人追杀构陷时,他忠实地护卫在左右。在太祖起兵复仇时,他永远身先士卒。果敢善战的额亦都在清朝奠定国基的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传奇的故事。
终于,太祖建国,设五大臣,额亦都安居其首,自然也是当之无愧。不仅如此,太祖皇帝还先后将两个妹妹都嫁给了他,使这位开国的功臣不但在事业上与太祖惺惺相惜,更在亲缘关系上多了一份斩不掉的默契。
当年,慧眼识英雄的额亦都选择跟随努尔哈赤,多年后,他敏锐的目光又使他讲政治的天平倾向了四贝勒皇太极。这无疑又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正因为这个正确的选择,才最终保证了纽祜禄家得以持续的兴盛。
天命六年六月,六十岁的额亦都病逝了。太祖皇帝闻讯悲痛不已,三次亲临他的灵前痛哭。天聪元年,太宗追封额亦都为弘毅公。崇德初,又恩赐配享太庙。顺治十一年,世祖亲自为他撰写碑文,立碑旌功,以表彰他一生的中用于功。“忠勇忘身,有始有卒,开拓疆土,厥积懋焉”正是几代大庆君王对额亦都最中肯的评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达启:额亦都之子。达启幼年的时候便被太祖皇帝抚养在宫中,就像亲生儿子一般。太祖皇帝喜欢年轻勇敢的达启,于是在他成年以后,将自己的第五个女儿嫁给了他。可是,少年得志的达启却并为珍惜这些恩典,他的傲慢与无礼逐渐成为一个可能连累家族的隐患。于是,额亦都大义灭亲,亲手将他斩杀。额亦都说:“天下安有父杀子者?顾此子傲慢,及今不治,他日必负国败门户,不从者血此刃!”虽然这理由今天看起来是在有些牵强,但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也许一切的事情都无法用正常的眼光去衡量吧。
3、图尔格:额亦都第八子。号“十六大臣”,任镶白旗固山额真,列八大臣,进世职总兵官。天聪五年,初设六部,起图尔格为吏部承政。十年,叙功,授世职一等梅勒章京。崇德元年,复授镶白旗固山额真。五年授内大臣,进世职三等昂邦章京。世祖即位,叙功,进三等公。顺治二年二月,卒。九年,谥忠义。配享太庙,立碑墓道。雍正九年,定封三等果毅公,世袭。
飘飘评注:图尔格是额亦都诸子中比较出色的一个,年纪小小就跟随太祖南征北战,后来还娶了太祖第四女和硕公主穆库什,成了额驸。可惜这是一场不幸的婚姻,夫妇二人感情一直十分冷淡,直到后来,他们的女儿(嫁给了贝勒尼堪)因为自己无法生育而偷抱女仆的孩子充数,事情败露,图尔格受到牵连,被罢官。而他与公主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不过图尔格并未就此沉寂,很快又以军功复职,并跟随多尔衮参与了入关的各类战斗。图尔格十分勇敢,在战场上身中二十多处创伤依旧不肯退缩,终于成就了他一代名将的光荣头衔。
4、彻尔格:额亦都子。天命十年进三等总兵官。太宗即位,设八大臣,彻尔格领镶白旗。五年七月,初设六部,授刑部承政,寻迁兵部承政。崇德二年四月,以屡违军令,削爵罢官。三年七月,更定部院官制,起授工部左参政。五年二月,擢户部承政。八年,考满,复授牛录章京世职。顺治二年二月,卒。
5、伊尔登:额亦都第十子,与图尔格同旗。初受侍卫,累进三等副将,授世职游击。天聪三年进一等副将。四年,授固山额真。八年以忤诸贝勒,坐夺世职,罢固山额真。崇德三年命充议政大臣,兼内大臣。六年六年六月复世职三等梅勒章京,赐白金四百。世祖定燕京,论功,累进二等伯。顺治十三年,以老致仕。上旌伊尔登功,命得乘马入朝,辄召对赐食。图其像,一藏内库,一畀其家。康熙二年,卒,谥忠直。
飘飘评注:彻尔格和伊尔登都是能征善战的战将,在入关的战役中立下了赫赫的战功。尤其是伊尔登,《清史稿》中称“伊尔登勇冠诸军,尤长於应变,潜机制敌,诸宿将皆弗能及。”由此之说,可见一斑。不过这两兄弟也同样的有着火爆的脾气,经常因为傲慢和违命受到惩罚。不过这种惩罚在他们一生的际遇中只是瑕不掩瑜的小参差,并不影响他们一路向上的贵盛仕途。终究,二人也都得到了善始善终的最好归宿。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6、超哈尔:额亦都子,彻尔格弟。幼事太祖,授牛录额真。天聪八年,予牛录章京世职。九年,擢巴牙喇甲喇章京。崇德二年,列议政大臣。三年七月,更定部院官制,授礼部左参政。六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伐明,围锦州,力战没於阵。太宗深惜之,赐白金六百一十两,进世职二等甲喇章京。顺治间,追谥果壮,立碑纪绩。
飘飘评注:超哈尔幼年跟随太祖,立了很多战功,不过可惜的是年纪轻轻就战死沙场,否则的话,也许纽祜禄氏家族又会出一个身居公位的大将军了。
7、遏必隆:额亦都第十六子,母和硕公主。天聪八年,袭一等昂邦章京,授侍卫,管牛录事。崇德七年予牛录章京世职。顺治二年,进二等甲喇章京。五年,夺世职及佐领。世祖亲政,以所袭图尔格二等公爵令遏必隆并袭为一等公。寻授议政大臣,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八年,受遗诏为辅政大臣。康熙六年,圣祖亲政,加恩辅臣,特封一等公,加太师。八年,上逮治鳌拜,并下遏必隆狱。康亲王杰书谳上遏必隆罪十二,论死,上宥之,削太师,夺爵。九年,上念其为顾命大臣,且勋臣子,命仍以公爵宿卫内廷。十二年,疾笃,车驾亲临慰问。及卒,赐祭葬,谥恪僖,御制碑文,勒石墓道。十七年,孝昭皇后崩,遏必隆为后父,降旨推恩所生,敕立家庙,赐御书榜额。五十一年,上以遏必隆初袭额亦都世职,命其第四子尹德袭一等精奇尼哈番。
飘飘评注:遏必隆是额亦都所有儿子中最有名的一个,因为他是康熙朝著名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不过,这时的遏必隆早已没有了当年起父兄的那种冲天的气势。在鳌拜嚣张的气焰之下,遏必隆一位的缄默忍让,企图明哲保身。不过最终熬白获罪,遏必隆也未能幸免。好在康熙并没有打算真的置他于死地,只不过小作惩戒。最终,遏必隆还是得以寿终正寝,并安享死后哀荣。
8、韩代:额亦都第四子,战死。
9、阿达海:额亦都第五子,战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0、谟海:额亦都第七子。蚤岁从军,屡立战功,仕至都统,战死。
11、索浑:额亦都第十五子。从太宗战伐有功,授世管牛录额真,累迁至议政大臣。
12、武尔格:图尔格子。从征皮岛,战死。
13、阿哈尼堪:阿达海子,战死。
14、额赫里:超哈尔子。以牛录额真袭世职,寻迁甲喇额真,迁都察院理事官。累进二等阿思哈尼哈番。顺治十二年,擢兵部侍郎。以功进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十七年,解任,降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康熙初,复为兵部侍郎。擢工部尚书。卒。
15、太宗元妃:钮祜禄氏,额亦都女,生子一,洛博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飘飘评注:皇太极的妃子里我们所熟知的都是来自蒙古的后妃,比如孝庄、孝端、宸妃等等。但实际上,皇太极第一位原配夫人就是额亦都的女儿纽祜禄氏。只不过这位夫人去世较早,而且所生的儿子也没有长大成人,最终只能淹没在蒙古后妃无限的光环之中。
16、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遏必隆女。初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册为皇后。十七年二月丁卯,崩。二十年,与仁孝皇后同葬。上每谒孝陵,辄临仁孝、孝昭两后陵奠醊。乾隆、嘉庆累加谥,曰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飘飘评注:孝昭皇后当年初入宫的时候与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同样是皇后的人选,不过最后因为政治的倾向才略输一阵,成为了妃子。但是在赫舍里去世之后,康熙还是将她立为皇后。这位皇后有着他人不及的才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才女。甚至有人说她是康熙朝的林黛玉。可是孝昭最终还是红颜薄命,二十几岁就离开了人世。而她的去世,也正式标志着纽祜禄氏家族辉煌鼎盛的时期的彻底终结
钮祜禄氏家族的人物都有哪些?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对于钮钴禄家族我们的了解并不是非常得多,但是,我们可以从所学的知识中得知,钮钴禄氏家族的人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而且,在历史上,有很多的皇后就是出自于钮钴禄氏家族中,对于这个家族中的人,我们接下来会详细的聊一聊,给大家普及一下经典的历史知识,让大家能够对于钮钴禄氏家族有更多的了解。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详细的解答一下吧。
首先,我们知道,钮钴禄氏家族的人都是非常聪明的,而且他们的聪明能够使用到自己的人生中,钮钴禄氏家族出现了很多有名的人,接下来就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吧。钮钴禄氏家族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女人。也就是皇太极的第一夫人,他就是元妃,元妃属于钮钴禄氏家族中的一员,他非常的聪慧,在位期间,对于皇帝也是非常的衷心耿耿。
其实,历史上钮钴禄氏家族的人,并不只是后妃们,还有很多的大臣,都是钮钴禄氏家族的人,他们是非常厉害的角色,就比如说,我们知道的和珅,他就是钮钴禄氏家族的一员。而且,历史上的和珅并非像我们看到的电视剧里的那样,而是身形样貌俱佳,非常聪明的一个人。虽然在历史上,他被大家称之为贪官,但是,他做的一些事情,也正是解决了皇帝的当下之忧。钮钴禄氏家族的人,似乎也见证着历史的演变,他们的存在,确实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加的精彩。
我们都知道钮钴禄氏家族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就是,钮钴禄氏甄嬛,在看甄嬛传中,我们也看出了,钮钴禄甄嬛是真的非常的厉害。所以说,钮钴禄氏家族,在历史上还是非常有名的。
马佳]
拼音---Majia
名人---马佳图海, 马佳升寅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氏。
[佟佳]
拼音---Tongjia
名人---佟佳扈尔汉, 佟佳隆科多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佟氏。
[富察]
拼音---Fucha
名人---富察额色黑, 富察额师泰, 富察托庸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富、傅氏。
[费莫]
拼音---Feimo
名人---费莫温达, 费莫温福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马、麻氏。
[瓜尔佳]
拼音---Guaerjia
名人---瓜尔佳费英东, 瓜尔佳鳌拜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一作瓜尔嘉,后改汉姓为关、白、石、(包)鲍、汪等氏;近人关天培、关向应,即属其族裔。
[钮祜禄]
拼音---Niuhulu
名人---钮祜禄额赤, 钮祜禄穆克登布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郎、钮氏。
[索绰络]
拼音---Sochuolo
名人---索绰络德保, 索绰络景星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式之一,后改汉姓为索、曹氏。
[依尔根觉罗 ]
拼音---Yeargenjeilo
名人---依尔根觉罗阿山, 依尔根觉罗穆精阿, 依尔根觉罗鹤年
历史---世居东北一带,以地为氏,是清朝满族八大姓氏之一,后改汉姓为赵、
辽东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现今仍是满族人民集居的地方。在辽东诸多的满族姓氏中,满族集居地人民通常将佟、关、马、索、赫、富、那、郎八个满族姓氏,推崇为陈满洲著姓,同时又将其俗称谓“满洲八大姓”。然而,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他们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
查寻辽东满洲八大姓的姓氏起源和演变,是研究满族社会发展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满族谱牒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它将对满族早期的社会诸方面状况提供有力的历史依据。仅就上述因由,本文将辽东满族望族中的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过程,做一探析,并请方家斧正。
满族的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演变频繁。 “满洲虽始有定性,后皆指名为姓。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在近代冠、改汉字姓中,亦是如此。《养吉斋丛录》记有: “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满语,或用汉文;用汉文,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以其与满语混也。”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清代中后期满族各氏族在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过程中,出现了极不规范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连封建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也感到震惊,不得不下达如下谕旨:“八旗满洲、蒙古有姓氏,乃历年既久,多有弃置本姓沿汉习者。即如牛呼纽氏,或变称为郎姓,即使指上一字为称,亦当曰牛,岂可直呼为郎,同于汉姓乎姓氏者,乃满洲之根本,所关甚为紧要。今若不整饬,因循之久,必将各本姓遗忘,不复有知者。”然而,统治阶级的震惊与整饬,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任何束缚满族各姓氏冠汉字姓与改汉字姓的作用,甚至在皇室宗族内部,不规范的冠以汉字姓的事例也在出现。清太祖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后裔,满姓为爱新觉罗,但在这一时期,有一族支竟取汉字溥字为姓,一直沿用至今。在这种不规范的冠用汉字姓与改用汉字姓的民族文化融合中,辽东满洲八大姓也在上述前提下,分别由原来的满洲姓氏分别冠用和改用了汉字姓,姓氏为:佟、关、马、索、赫、富、那、郎沿用至今。
1.佟姓宗族。佛满洲佟姓氏族成员遍布辽东每一区域。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关于清初佟佳氏,《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对佟佳氏成员佟养正做了如下记载: “佟养正,镶黄旗人,世居佟家地方。其祖达尔汉图墨图于明时,同东旺、王肇州、索胜格等,往来近边贸易,遂寓居开原,继迁抚顺。”在史料记载中,明末清初佟姓为佟佳氏,是以地名佟佳为姓氏的,而其氏族成员多有进入明边进行贸易之人。作为以地为氏,是明代女真人冠用姓氏的一大特征,他们是处于不断地迁徙及渔猎采集生活中的需求,而以栖居地为姓氏的,诸如觉尔察氏、章佳氏、索绰罗氏等都是如此。但这些姓氏是出现在明代的女真姓氏,其以地为氏的范畴近似于今日的佟家村,章家堡等近代以姓命名的地名相仿佛。但是,这些自明代以后所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其所用姓氏并非是他们氏族的原始姓氏。
在明代中期以前,据朝鲜《龙飞御天歌》记载:“女真中有夹温一姓”。经史料查证,夹温是远在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亦是夹谷姓氏的谐音。夹谷是金代一个较大的女真人著姓。《金史·列传》中有十数位夹谷姓氏之人载人传记之中。如:“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桓笃人也。姿壮雄伟,善骑射。皇统八年,袭祖驶达猛安”。 “夹谷衡,本名阿里布,山东西路猛安益打把谋克人也。大定十三年,创设女直进士举,衡中第四人,补东平府教授。”关于夹谷这一姓氏, 《金史·国语》注释为:“夹谷曰仝”。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这一姓氏历史上,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先世应用过,史料亦有记载,如“依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童凡察、童叫场、佟塔失、佟努尔哈赤”等。从上可知,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后裔,冠用汉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均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夹谷姓氏。
2.关姓宗族。满族关氏是由清前女真姓氏瓜尔佳氏而改用汉字姓演变的一个姓氏。满语kor,汉译为“馆”, “阁”之意,亦可译为:“住所”之意。瓜尔佳氏氏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历史地位十分显赫的一个氏族。宗族改用汉字姓关姓,是于清代中期以后改用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早在清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创业之时,今日满族关姓的先世瓜尔佳氏成员即投身在后金政权的一统大业之中。后金时期,氏族中许多成员为有清一代的开国元勋。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封为辅政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早在1588年与父索尔果一道,亲率所属苏完瓜尔佳部五百户归附。费英东在后金政权初创时期,勇猛善战,屡立战功,被授于一等大臣。此外,尚有图赖、刚林等诸多瓜尔佳氏族成员成为有清一代重臣,并以其卓著的业绩而名垂青史。
瓜尔佳氏是以地域而命名的姓氏,这一姓氏的应用,由明伊始直至清初。瓜尔佳氏部分史料亦有称之为哈尔佳者,但二者之间只是谐音上的变化。远在明代以前,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是由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古里甲姓氏演变为瓜尔佳姓氏的。其姓氏演变,已在清代乾隆年间钦定修撰的《满洲源流考》中得到证实。古里甲姓氏在金代史料中屡有记载,《金史·列传》第四十九记有: “古里甲石伦,隆安人,以武举登第。”从金、元时期的姓氏古里甲到明清之际的姓氏瓜尔佳,显然从读音上即可发现,是由音移变化而形成的。但在金代,古里甲作为女真人的氏族大姓,《金史·国语》注释为:“古里甲曰汪”,即译汉字姓为汪姓。追溯今日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历史上最初生活在黑龙江及松花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部族数经迁徙,而分居在东北各地。但作为瓜尔佳部族的原始居住地,据清史学者李林先生考证,“原是辽代五国部辖地,金代改称胡里改部,即今日黑龙江依兰县境内”。而今日辽东的瓜尔佳氏后裔,则是南迁中迁至辽东的,氏族后裔所用的瓜尔佳姓氏是于迁徙居住中,以地为氏而形成的姓氏。由古里甲至瓜尔佳音移上的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历史上,辽东关姓宗族的姓氏演变应为:金、元时期,古里甲(汉译汪姓);明、清初,瓜尔佳;清代中后期至今,关。而关姓则属于改用汉字姓所用的一个姓氏。
3.马姓宗族。满族马姓在辽东地区分为汉军旗人和满洲旗人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由于两个不同的血缘集团冠汉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辽东地区,所以极容易产生源流上的混淆。汉军旗人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归、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原汉族马姓氏族。他们在加人满族民族共同体编入汉军八旗后,也和满洲八旗各氏族一样,撰修族谱,并在族谱撰修过程中,将其马氏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马佳氏,使世人难以区别谁是女真人后裔,谁是中原汉族人的后裔。
满洲八旗中女真人后裔的马姓宗族,清代前期,他们的氏族姓氏为马佳氏。是以地名命姓氏的一个宗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记有:“马佳,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绥芬、马佳及各地方”。在人物传记上,史料对马佳氏的先世多有记述。“赫东额,镶黄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国初,赫东额同亲弟尼马禅率满洲五十五户来归。” “罗尔机,正红旗人,世居马佳地方,国初来归。其子罗多理原任护军校。”由此可知,满洲八旗中的马佳氏氏族,是清代中期以后冠汉字姓马姓的一个氏族。他们冠姓时,是在原女真姓氏马佳的称谓中,取其头一字马字为姓而形成了形似汉姓的马姓姓氏。
在满族社会发展史上,马佳氏仅仅是清代中前期至明代的马姓氏族先世的姓氏,并已从相关的史料中得到佐证,是出自地域而冠之姓氏,对此,《马佳氏谱书》亦有记载: “我马佳氏发源于满洲马佳地方,世居嘉理库城。”可是,在此以前,史料记载中并没有出现马佳氏这一姓氏,据《马佳氏谱书》族源记述:“原夫我远祖,所自出实与费莫氏之先,同属一源。会遭家难,播迁于嘉理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马佳、费莫实为同族”。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女真人马佳氏这一姓氏的出现,是由宗族遭受灾难而拨出一支择地另居后产生的。这一支的原姓氏应是金、元时期的费莫氏。费莫氏据《满洲源流考》记载:“旧时称作裴满氏。”《金史·国语》记有: “裴满曰麻。”即金代的女真裴满姓氏,汉译为麻姓。这样,金以后,今日辽东满族马姓宗族的姓氏演变为:金、元时期裴满氏(汉译麻姓);元末明初费莫氏;明至清代中期以前演变为马佳氏;清代中期以后音移冠用汉字姓马姓。
4.索姓宗族。满族索氏是于清代后期而冠用的汉字姓。此前,宗族的满族姓氏为索绰罗氏。《索绰罗氏谱书》记载,其氏族“原居长白山一带,在康熙年间分迁至辽东岫岩、兴京一带”。然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却又记载为:“索绰络氏,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辉发及各地方。”辽东地区索氏的先人松果托(松吾突),清初史料多有记载: “松果托,满洲镶红旗人,世居辉发地方,国初来归。以闲散白身身份随军入关。至山东,梯攻临清城,率先登城,授骑都尉。定鼎燕京时,从征山海关,击败大顺军马步兵二十万众,叙功加一云骑尉,三
遇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此后,其子孙相继承袭数世。”根据史料所记载,辽东索绰罗氏的先世原为海西女真人,他们随海西女真人的数次迁徙,由松花江流域来到辉发河流域。 “国初来归”并人建州女真的具体时间应是1607年,努尔哈赤统一扈伦四部收复辉发部时归来的。他们氏族在迁徙前原居住地在松花江下游,即明代呕罕河卫、肥河卫、兀者卫等地,是于明代中期定居在辉发河流域的。并在这一时期以地为氏,冠称索绰罗氏的。
据《满族宗谱研究》一书考证,索绰罗氏在明代中期定居辉发河流域以前,其先世为黑龙江尼玛察人,而原居住在“肥河卫、呕罕河卫的女真人为益得里氏”,益得里氏与尼玛察氏同宗。尼玛察在女真语中是尼玛哈的转音。尼玛哈在金代属于女真尼庞古部,其姓氏为尼忙古氏,金代译汉字姓为鱼。应当指出的是,远在金代的尼忙古汉译为鱼,今日的满语尼玛哈nimaha,汉译也为鱼,语意上没有变化。结合上述,索绰罗氏族的姓氏演变,由金代起,先后沿用了尼忙古氏、尼玛哈氏、益得里氏、索绰罗氏,而最后以多音节姓氏的第一字索字冠用了汉字姓,沿用
至今。
5.赫姓宗族。赫氏是辽东地区的满族著姓之一,他与何氏同是由满族姓氏赫舍里氏取其头一字冠注汉字姓演变而来,两者之间为同音异字。赫舍里氏宗族分居辽东各地,氏族中存藏有记事全面的宗族谱书。谱书中对其氏族的迁徙、源流均做了翔实地记述。
赫氏是在清代后期光绪初年冠用汉字赫姓的。在此以前,其姓氏为赫舍里氏。 “赫舍里,原系河名,因以为姓。”赫舍里这一姓氏是氏族在由原始居住地迁徙后而以河名冠用的姓氏。赫舍里氏的先世,历史上生活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金代归胡里改路。元末明初之际赫舍里氏先世随其他姓氏的建州女真人一道,开始了迁徙。迁徙中,他们先后迁徙到缓芬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最后定居在苏子河、浑河流域。
赫舍里氏氏族定居苏子河、浑河流域后,在清前为后金政权的缔造,氏族成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硕色巴克什,正黄旗人,穆瑚禄都督第七子,特赫纳之孙也。国初偕其弟希福巴克什来归,太祖高皇帝以硕色兼通满、汉及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命在文馆行走。其子索尼,亦兼通满、汉、蒙古文字,赐名巴克什,由头等侍卫授吏部启心郎。三年考绩,所任称职,授骑都尉,随大军征讨,所向有功。”,清前赫舍里氏从其迁徙的历史记载中可以得知,这一姓氏是于明初而冠用的。在此之前,他们的先世应追属为金代女真纥石烈部人。在元末明初的迁徙中,其部族分居在今延边布尔哈河、汤旺河、陇乌河流域。金代纥石烈部族人,姓氏为纥石烈氏,是以部为姓的。纥石烈氏,译汉姓为高姓。纥石烈一姓,《金史·列传》记载:“纥石烈恒端,西南路忽伦宋割猛克人,袭兄银术谋克。泰和伐宋,充行军万户,破宋军两千于蔡州,加宜武将军。自寿州渡淮,败宋步骑一万五千于鹞子岭,遂克安丰军。”
从金代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女真纥石烈氏早在金代就已是一个族众繁多的氏族,并由于族众庞大,远在赫舍里氏宗族冠用赫舍里这一姓氏以前,即有其他族支纥石烈氏中冠用新的姓氏分离出来,由纥石烈氏冠用汉译高姓的一支,即是这样分离出去的。至此,今日辽东满族赫氏宗族的姓氏演变分别为:金、元时期,纥石烈氏(译汉字姓为高姓);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赫舍里氏;清代后期至今,赫氏。
6.富姓宗族。今日辽东地区满族中的富氏与傅氏,为同一原始满族姓氏中富察氏的后裔。富与傅二者之间,只是在冠用汉字时所出现的同音异字。满族富察氏是清代道光末年,仿效汉族文化习俗,取其满族多音节姓氏中的第一个音节富、傅,而冠用的汉字姓。
早在明代中期以前,今日富氏的先人在迁徙中,曾经居住在今日吉林省伊通县境内的阿什河、斡泯河流域。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有: “富察,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甚繁,散处于沙济、叶赫……长白山及各地方。”“富察氏先世旺吉努,满洲镶黄旗人,世居沙济地方,后金初年率族众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将族众编为半个佐领,由其统领。”族众在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中,多有业绩,史料中立传之人达十数人之多。
查寻富察氏宗族在明代以前的迁徙足迹,他们氏族的原始居住地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氏族在随着历史上女真人的数次大规模迁徙而逐步南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迁徙途中遗留下多处氏族居住过的遗址,在宗族谱书中所记注的蜚悠城即是其中的一处。
远在金、元时期,富察氏的氏族姓氏为蒲察氏,并为金代的女真大姓,亦是金代的望族。《金史·列传》中记载了十数位蒲察氏族中成员的传记。“蒲察琦,本名阿怜,字宗卿,棣州阳信人,试补刑部掾。” “蒲察鼎寿,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钦怀皇后父也。赋性沉厚有明鉴,通契丹、汉字,长于吏事。”蒲察氏在金代,据《金史,国语》注释: “蒲察曰李”,即汉语译为李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富姓(傅姓)的姓氏演变,从金代起即产生音移变化,而没有产生译意上的变化,故此形成了由蒲察氏——富察氏——富(傅)氏的全部演变过程。
7.那姓宗族。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
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纳拉氏是以其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史料对纳拉这一姓氏的记载为:“虽为一姓,各自为族”。这样,史料的记载就证实了明代纳拉氏姓的女真人,并非同一宗族。
辽东的那氏满族宗族,是以氏族宗谱中所载,以一世祖纳齐布为祖先的纳拉氏后裔,即明代中后期的哈达、乌拉两部纳拉氏氏族。除此以外,在海西女真其他部中的纳拉氏氏族,与此部纳拉氏氏族,并无血缘关系连带。如辉发部纳拉氏在辽东《纳拉氏谱书》中将其姓氏的冠用业已说明。“辉发部先世,原系黑龙江东海岸窝集部尼玛察地人。本姓依克得里氏。其始祖昂古理、兴济理二人,自黑龙江载木植主获利,移迁于察鲁居焉!察鲁地有扈伦国纳拉姓噶杨阿、图莫图二人平素结好深厚,俱由察鲁移居张地,四人聚约修睦,昂古理、兴济理因附其姓。宰七牛祭天,改姓纳拉。叶赫部先世系蒙古人,姓出默特,始祖兴恳达尔汉,奉明国成祖皇帝之命,率其部民兵等,卫守东省开原界此北围场,遂灭扈伦国。张地所居的纳拉姓部寨屯村,因据其姓。”
从上述资料记载中,民间纳拉氏存藏的史料已将纳拉氏的宗族血缘关系阐述清楚,即海西女真四部中,辉发与叶赫两部的纳拉姓氏族,与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氏族先人,不属同宗。由史料记载中可以得知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先世,原居住地为黑龙江中下游,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迁徙,于明末迁至兴京地区。
明代时期的纳拉氏氏族姓氏是由音移变化而来的。这一姓是纳兰产生的音移变化。在此之前,金、元时期女真的纳兰姓氏为纳刺姓,部名为纳喝。纳喝部在历史上曾居住在今吉林省叶赫河流域。而在金代,纳刺氏的女真姓氏汉译过来为康姓。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那氏的姓氏演变,一直是沿用原始姓氏音移的方式演变下来,直至清代中期冠汉字姓至今。
8.郎姓宗族。郎氏满族宗族是由满族姓氏纽祜禄氏而冠用的汉字姓,他们冠用汉字姓的最初时间据其氏族谱所载为清代乾隆年间。郎姓姓氏是由纽祜禄满语niohe,汉译为狼而演变为郎,用作姓氏的。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
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一代,纽祜禄氏氏族成员, “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
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其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
金代,纽祜禄氏的姓氏为女奚烈氏,据《金史·国语》记载: “女奚烈日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姓。在清代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由上述记载中可见,今日郎姓的姓氏,在历史上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的变化,而是自金代起即汉译为郎姓。远在金代,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又,“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金代,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
予以命名。
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日,只由女奚烈氏在明初演变为纽祜禄氏,再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冠用了郎姓这一姓氏。
清代中期以前满族的姓氏,除沿袭了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外,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所载录的满洲姓氏,大部分采用了以地为氏的冠姓方式,在现居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也没有超越这种范畴。
在满族氏族沿用金、元时期的姓氏过程中,由于在历史各个时期受到社会环境发展的诸方面因素影响,几乎全部原始姓氏发生了谐音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与所处社会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女真人的原始姓氏多为复合音节的女真语词组,在女真语言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中,其语音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至清代初期,由于受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语音变化程度更为加剧。但变化的结局,仅仅反映在语言音节的谐音上,并没有在语言本质上产生变化。反映在对照金代有史记载的女真姓氏上,各姓虽然在自金以后的历史岁月中,多有随地命姓而脱离原氏族姓氏
者,诸如八姓中的佟佳、瓜尔佳、马佳、索绰罗、赫舍里、富察、纳拉及纽祜禄氏,但这些以地为姓的姓氏多有和原始姓氏谐音相沿之处。
在女真人以地为氏的命姓中,尚有部分满族宗族,由于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将本支的姓氏从满语中汉译过来,加以沿用。这类汉译的姓氏,早在金代即已出现,并一直发展着。由金代女真姓氏中译成的仝姓,古里甲译成的汪姓,裴满姓译成的麻姓,纥石烈姓译成的高姓,蒲察姓译成的李姓,都证实了这一点。
辽东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满族人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金、元时期起,满族先世姓氏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宗族内部血缘集团产生的裂变而出现的新的姓氏上看,满族及其先世在姓氏上的演变过程错综复杂。早在金、元时期,清皇室的先世一直为夹谷姓,泽译仝姓,而至明末却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马佳氏的先世由甫亦莫氏改称费莫氏,此后又以地为氏冠用马佳为姓。从而使部分姓氏的出现,发生了随意不规范化趋势。在清代中期以后满族各氏族汉字姓和改汉字姓中,这种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更为不规范。纽祜禄氏各支在冠汉姓时,其姓
氏早在金代就已汉译为郎姓,而在这一时期,有的族支却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改汉字牛字为姓。索绰罗氏除以原姓第一音节索为姓外,部分族支改用汉字曹字为姓,诸如此类甚多。
在满族姓氏演变过程中,随名姓也对满族姓氏演变曾经造成了许多障碍。随名姓氏使人们一时无法剖视其姓氏的历史本来面目。如:纳拉氏中的辉发部纳拉姓的随姓问题(前文已略述),如果不通过民间谱书资料进行佐证,是无法查寻这一姓氏源流的。在清代中前期,由于满族民族共同体处于鼎盛发展时期,至使许多中原汉人和其他民族成员加入到满族民族共同体中。部分汉人被编人到汉军八旗之中。这部分汉军八旗氏族,有的在编撰宗族谱书时,有意的将本宗族的姓氏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加以称谓。如李姓改称为李佳氏,康姓改称为康佳氏,马姓改称为马佳氏,连明代降将尚可喜在修谱时,也将本宗族的姓氏改称为沙各达哈拉。满族民族共同体中的汉军八旗部分宗族,除在这一时期效仿满洲八旗氏族的姓氏外,许多宗族在先世源流上也加以附会,多将自己的先世溯为女真氏族成员,使世人难以辨别其姓氏的缘尾。
综上所述,在辽东满族人民集居的区域,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上姓氏演变称谓不同,而所泛指的满洲八大姓氏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将佟、关、马、索、叶、富、那、郎列为八姓。还有的地方将叶姓换成齐姓加入到八姓之中称谓。然而,本文所提及的八个姓氏是辽东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姓氏,亦是由金代女真人后裔而形成的八个满族宗族,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他们可以直接涉猎于满族先世的渔猎采集及迁徙生活,揭示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最终体现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历史结果。
——在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的探索与发现之三
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在五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至此,人类建立了城市和城邦,创造了写作,发展出了有组织的宗教,修筑了大规模的建筑和纪念碑——所有这些都是文明生活的特点。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在希腊语中是“位于河流之间的陆地”。就是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陆地,第一文明诞生了。
阿什莫林博物馆的地面层19展厅就讲述了这个古老的世界和最早的文明的传奇——古代近东,从乡村到帝国。
古代近东是一个广阔的地区,从西部的土耳其和黎凡特到东部的伊朗(看下面这张地图)。阿什莫尔人的收藏品陈列在这个画廊里,突出了该地区从最早
盛京周边的功臣墓是什么?
本文2023-10-09 06:55: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9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