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创造了西晋王朝,为何西晋会如此短暂?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9浏览:1收藏

司马家族创造了西晋王朝,为何西晋会如此短暂?,第1张

西晋是由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的,他接受了曹魏最后一任皇帝曹奂的禅让,但是好景不长,西晋之后即将迎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乱中华时代。为什么西晋的命运会这么短暂呢?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少数民族入侵导致的。在这个时候,草原上的胡人开始向中原地区迁徙了,因为草原上的资源也越来越少。他们的入侵导致了中原地区的战乱频仍,导致了西晋王朝疲于应对,最终很快就垮台了,毕竟,那个时候,少数民族的机动性不是中原军队所能比拟的,他们的冲击力太强悍了。

第二个是地方豪强不断壮大,中央权力被瓦解。这个情况就跟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地方的势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听从中央的号令,而是成为一个个独立的政权,也就是地方上的事情,中央你就不要管了,管好你自个比较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处理好,处理不好也不用你插手,结果就导致了地方慢慢割据,完结了中央政权。

第三个是贾南风干政,八王之乱爆发。这个女人就是一个醋坛子,听她的,准没好!司马炎想要借诸侯王的力量压制豪强,结果却适得其反。诸侯王们因为手握权力过大,联合起来造反了。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六年,极大地削弱了西晋王朝的国力。最终导致了将外族引入中原地区,开始了五胡乱华的动荡局面。

你觉得西晋政权里哪一位令你印象深刻?他的什么事迹令你印象深刻?

我们都知道,司马家族建立西晋后,整个朝代快速走向灭亡,这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司马家族的气数逐渐不行,同时政策也出了问题,政治斗争太过于严重。

司马昭一直以来的名声都不太好,无论品行还是能力。

大行恐怖统治、打压异己;晋朝建立以后也不得善政、朝廷腐化严重;更要紧的是,因为司马家族一系列的错误政策,直接引发了八王之乱,国家实力被削弱殆尽,进而导致了华夏民族的惨烈劫难。

司马家族气数已尽。

一个家族源远流长人丁兴旺,那么就叫气数旺盛,反之则叫“气数已尽”。很多人评论西晋就有这种说法,认为司马氏父子三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在曹魏搞政治斗争那么久,把司马家的气数用完了,因此到了司马炎一代,家族就开始走下坡路、晋惠帝一即位,整个国家和家族就不可为了。

司马氏夺权与曹魏政权的建立不相同。曹魏政权是曹操徒手创建的,在中央秩序业已崩溃、逐步吞并各大军阀派系而建立的政权;但司马氏则恰恰相反,他们作为曹魏政权中的高层,依靠政治手段笼络人心、积聚己方政治力量进而达到政权更迭的目的。

所以两者的重要区别就是:司马家自上而下,曹魏家族自下而上。这也就是司马家族在统一全国后很快就会崩溃的重要原因。

司马家在建立了晋朝之后出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甚至导致整个晋朝快速的灭亡。而这个问题就是司马家族在建立晋朝之后,居然舍弃了自秦朝以来使用的郡县制,而再次使用了分封制。

郡县制是千年来的中国在实践和理论当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执政方式以及国家体系,可以说这是对中央机器是有着促进的作用的。但是到了司马家族,他们却是再次使用已被证实不可使用的分封制。这就使得进西晋时期下属的封王他们的实力是很大的,这更是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华。最终使得衣冠南渡,甚至连晋王朝也是差点毁于一旦了。

我们看西晋之前的各个王朝的那些开国帝王,都会利用前一个王朝体现出来的制度当中的一些弊端去加以改善,晋朝之前的曹魏便是鼓励开垦,使居民都有权利去开垦田地,有东西去缴纳赋税。这就使曹魏的政治制度相较于汉朝的政治制度有了更高的完善程度。

但是晋王朝的开创者却是反其道而行,他不仅没有反省东汉末年世家大族强大导致的恶劣局面,不去加强国家权力的统一,反而是在权力上面放了开来。这也就使得晋朝下面的封王的实力变得很大。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很差的,所以晋朝的皇帝是无法好好的控制住下面的大臣的,这就要使下面的大臣有着很多的机会去有着兵权,可以为祸一方。

所以晋朝在国家行政的基本政治制度的选择上面就出了大错,这也就是导致了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了。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便迅速消灭了曹爽集团,真正的掌握了曹魏的大权。在司马懿和司马昭父子两人的努力下,为司马炎开创西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在司马炎的统治下,发动灭吴战争,实现了天下统一。可是司马家族并没有经营好西晋,自从司马炎开始便就一直走下坡路,整个西晋王朝仅仅维持了50年就走向灭亡了,为何西晋会灭亡得如此之快呢?

错误的实行分封制

西晋完成统一之后,司马炎认为曹魏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分封曹氏诸侯王。若是如此,当他祖父司马懿兵变的时候,曹氏诸侯王定会率领军队群起而攻之,司马懿便难以篡权成功。所以当司马炎建立西晋之后,便开始大量的分封同姓诸侯王,多达27位。除此之外还赋予这些诸侯王越来越多的权力,最开始允许诸侯王自行选拔任用长吏,紧接着又允许诸侯王置军,最后到了可以让诸侯王自主处理各自军事行为的地步。

也就是说,诸侯王从最开始仅拥有的行政大权,到后来还可以自行招募军士,发展军事力量,这就导致诸侯王的实力一天比一天强大。原本西晋是想通过分封这些有着血缘关系的宗亲,让他们发展势力来维护宗族利益,巩固王朝的统治。但是在现实利益的不断驱使下,想单靠血缘关系是不行的,由于诸侯王实力不断的增强,必定会想要实现更大的野心。最终威胁到皇权,出现对抗西晋朝廷的局面,引发了所谓的“八王之乱”,使得整个西晋开始分崩离析,走向衰败。

统治阶级的内部腐化

当完成统一之后,晋武帝司马炎便开始飘飘然,认为从此高枕无忧,可以随心所欲享乐了。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司马炎开始大量的选拔妃嫔宫女,就在后宫妃嫔宫女达到数千之后,他却觉得还不够,于是又把原本东吴的宫女全部召到了都城洛阳,以扩充后宫,以至于他创造了坐拥后宫佳丽上万的传奇。面对如此之多的妃嫔,让司马炎眼花缭乱,导致他难以抉择。最终他干脆坐个羊车到后宫转悠,羊选择停在哪个妃嫔宫门停下,便在那里过夜。

司马炎作为皇帝都如此沉迷于享乐,下面的皇亲大臣怎能不效仿呢?于是当时的朝臣生活极其奢靡,有的人好吃,便每日山珍海味;有的人贪财,便趁机聚敛钱财。据《世说新语》记载,当时的尚书何劭“食之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说他吃得全都是各地的奇珍野味,每天在吃上面花费高达两万!这听起来真是让人有点瞠目结舌。

面对这从上而下的极度奢华之风,有些真正为国着想的大臣便看不下去了,其中就有一位大臣傅玄便开始上书皇帝,指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希望以此能让晋武帝警醒,但是这丝毫没什么效果。最终西晋衰败的速度犹如滑坡,越来越快,在司马炎之后,仅仅不到26年,整个西晋王朝便彻底的走向了灭亡!

司马氏既然是汉代以来的著名世家大族,他们建立起来的西晋王朝又是以世家大族为其统治核心,就必然要维护世家大族的封建特权。为了巩固和加强司马氏的皇权统治,保护和扩大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权,西晋王朝在官爵制度方面,实行了“六等之封”的分封制。

史载周代的官爵制度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分封制。西晋时又发展为六等分封制,史称“晋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封”

一、西晋的世家大族

“六等之封”,是西晋官爵制度的一个特点。它适应了世家大族政治发展的需要。东汉、曹魏以来,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不断发展,在封建地主阶级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名豪大侠,富室强族”的阶层,也就是官僚大地主阶层。他们一般是历代书香,累世仕宦,姓名族望,门第显耀,称为世族大家,或门阀士族,或简称为世族、势族、士族。他们世代把持封建政权的重要官职,率领宗族宾客、部曲徒附聚族而居,建立起规模巨大的坞堡庄园,形成一股股武装割据的势力。他们往往“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形成自己独霸一方的独立小王国,把周代实行过的五等爵位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要求。

曹魏时期的司马氏,当是他们主要的政治代表。如在曹操统治年间,司马懿的长兄司马朗担任曹操的丞相主簿官职时,就“以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主张恢复周代的五等之封,五等之封恢复不起来,也必须使州郡领兵。

曹氏宗室也有这一要求。如曹爽专政时,曾上《六代论》,从六代历史经验论述分封的重要。到了司马昭牢固地执掌曹魏政权、准备以晋代魏时,为了自己以名正言顺的法定手续称王称帝,便满足一些世族大家的封爵要求。264年3月,他自封为晋王,同时让世族大家定礼仪,贾充正法律,裴秀议官制,开始“分土画疆,建爵五等”,实行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对骑督以上的六百多官吏封以爵号。

二、司马昭的“建爵五等”

当时,司马昭名为晋王,有封地二十郡,实是晋帝,他的王女、王孙“爵命之号皆如帝者之仪”。受封为公、侯、伯、子、男的官吏,都有大小不等的封邑、封地。如他的叔父司马平封为安平郡公,封邑万户。郡公之外,又有县公,封邑一千八百户。公之下的侯、伯、子、男又分为大国、次国。大国侯,封邑一千六百户,地方七十里;次国侯,封邑一千四百户,地方六十五里。大国伯,封邑一千二百户,地方六十里,次国伯,封邑一千户,地方五十五里。大国子,封邑八百户,地方五十里,次国子,封邑六百户,地方四十五里。大国男,封邑四百户,地方四十或三十里;次国男,封邑二百户,地方二十五里。

三、司马炎时期的“六等之封”

司马昭时期的“建爵五等”,到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发展为“六等之封”。265年(泰始元年),西晋王朝初建,“朝延草创”,司马炎就决定“使同姓必王”,一下子封皇族二十七人为王。277年(咸宁三年),对王、公、候、伯、子、男六等的分封制度又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西晋王朝的“六等之封”制度。这种分封制度的具体情况是:

1、王分为以郡为国的郡王和以县为国的县王。郡王以分封户邑的多少分为大国、次国、小国三等。最初是邑二万户为大国,一万户为次国,五千户为小国。后来又增加封户,大国增至四万户,甚至增至五万户、八万户或十万户。不满一万户的小国,都增满一万户。县王最初封邑一千户,后来增邑为三千户。

2、公、侯也有以郡为国的郡公、郡侯和以县为国的县公、县侯。郡公、郡侯邑万户以上为大国,五千户以上为次国,不满五千户为小国。

3、诸王、郡公、郡侯都设置军队。大国王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中军,兵二千人,上下两军各有兵一千五百人。次国王置上、下两军,兵三千人:上军,兵二千人下军,兵一千人。小国王置一军,兵一千五百人。公的军制同五千户的小国王,侯的军制同不满五千户小国王,置一军,兵一千一百人或千人。县王军制同于郡侯,也置一军。所有王、公、候的军队,都设中尉领兵。

4、诸王公最初大多在京城做官,不去封国,后来一般要去封国为帅,都督封国及各州军事。没有去封国的诸王,大国置守土兵百人,次国八十人,小国六十人,郡侯、县公也和小国王一样置守土兵六十人。

5、从277年以后,非皇子不得为王。诸王的支庶子孙只能受封为公、侯、伯、子、男。如大国、次国始封王之支子受封为公,承封王之支子则受封为侯,继承封王之支子受封为伯。五千户以上的小国,始封王之支子受封为子,不满五千户的始封王之支子及始封公、侯之支子都受封为男。其他不得受封。伯、子、男国都不置军。

6、各封国可以设置文武官吏,由各国自行选用。

7、各封国以封国中民户的户调为“诸侯秩”,以民户的田租为“侯奉”。一般是“三分食一”,即毎一民户的户调和田租以三分之二交给西晋王朝,其余的三分之一则交给受封的王公。

四、“皆录旧勋”分封司马氏的同姓贵族

西晋王朝在实行分封制时,还保留了曹魏时期原有的一些封爵名号。如司马昭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之封时,也仍然有乡侯、亭侯、关内侯、关中侯、关外侯之类的封号。司马炎称晋帝实行“六等之封”以后,对县侯以下的传封次子也还给予亭侯、乡侯等名号。

他在泰始元年大封同姓诸王的同时,曾下诏说:“五等之封,皆录旧勋。本为县侯者,传封次子为亭侯,乡侯为关内侯,亭侯为关中侯,皆食本户十分之一。”这些亭侯、乡侯、关内侯、关中侯等,都是“五等之封”以外的封号。他们“皆食本户十分之一”,就是只享用封户十分之一的户调和田租。

从司马昭的“五等之封”到司马炎的“六等之封”,基本是“皆录旧勋”,主要是分封司马氏的同姓贵族,也分封拥护司马氏以晋代魏和灭蜀、灭吴有功的异姓世家大族。“六等之封”中的王的封号,主要是封给司马氏皇族。如西晋所封的同姓王国共有五十七个,而异姓封王的只有被废的魏元帝曹奂一人,而且还是虚封,只有王之名而无其实。王之外的公、侯、伯、子、男等封国多至五百余,司马氏同姓也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拥护司马氏的异姓功臣。

五、西晋王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西晋王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藩卫司马氏帝室。在篡夺曹魏政权、建立晋朝的斗争中,司马氏认为曹氏宗室“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等)于匹夫”,无力藩卫曹魏帝室,以致曹魏帝室孤立无援而灭亡。

鉴于这一历史教训,司马昭建立晋国时,“深鉴经远之统”,实行“五等之封”,想依靠司马氏和支持司马氏的公、侯、伯、子、男等保卫晋王室。司马炎维承和发展司马昭的分封制,想使司马氏的晋朝“建久安于万载,垂长统于无穷”,行“六等之封”,大封、实封同姓诸王,赋予他们强大的军政大权,让他们出镇州郡封国,“并拥强力,各据一方”,成为藩卫司马氏帝室的“藩王”、“藩国”。

与此同时,也对异姓功臣增封进爵,成为晋室的公侯。这样的分封,目的是使同姓诸王与异姓公侯相互牵制又相互协力,共同拥戴司马氏皇权。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晋武帝死后,就形成了“八王之乱”。而在“八王之乱”中,赵王司马伦纂夺晋惠帝的帝位时又滥封王侯。他的儿子都封为王,帮助他纂位的孙秀等诸党“皆登卿将,并列大封”,文武官封侯者数千人,连奴卒厮役也“加以爵位”。封的结果是“金银治铸不给于印,故有白版之侯”,只是一个空名。

到了西晋末年,司马氏帝室,企图维护晋室统治,也曾给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封以王号。如封鲜卑族的一些首领为“亲晋王”或“代王”,封羌、氐族的一些首领为“晋归义羌王”、 “亲晋王羌”或“亲晋氏王”,等等。

要讲司马家族,要先从三国时代司马懿讲起。

司马懿是三国时代后期,魏国著名的军师兼大将军,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他和诸葛亮多次较劲,若没有司马懿的抗衡,恐怕蜀国早就复兴汉室啰!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当时魏国司马家族和曹氏家族暗中争权,后来司马家族胜利了,因此魏国形成由司马昭等人把持的局面。当时他还不敢称帝,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就是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由来。

后来到了司马炎,司马昭的长子,265年,司马炎即晋王。逼迫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在位26年,280年,攻下建业,吴国灭亡,完成了统一事业,是为晋武帝。

晋武帝生活十分荒*,晋宫内宫女万人以上,骑羊找妃就是他,并造成社会风气荒*奢侈,有“王恺,石崇斗富”。司马炎认为曹魏灭亡的原因,在于没有宗室力量的保护。因此即位后,就大封自己的宗族为王,并且让他们掌握兵权。结果诸王各自拥有重兵,渐渐强大。司马炎死于290年,时年55岁;他死后不久,就发生了司马氏骨肉互相残杀的「八王之乱」,终于给国家带来了亡国的灾难。

晋武帝之子,就是著名的 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性愚呆,百姓饿到没饭吃了,他还叫他们吃肉糜==。当时贾后专政 ,后惠帝中毒崩,在位十七年。

之后怀帝司马炽被匈奴所俘,2年后遇害。公元316年,匈奴攻入洛阳和长安,晋愍帝司马邺出降被杀,西晋遂亡。从此北方成为胡人统治的天下。当时镇守在建康的司马睿即时称帝,国号还是晋。历史上把建都在洛阳的晋朝,叫做西晋,把建都在建康的晋朝,叫做东晋。西晋共历5个皇帝52年,其中,病死的一位,国亡被杀的二位,内争被毒死的二位。

东晋的版图狭小,基本上处与安定状态,经济文化得以发展,东晋是西晋的延续,在历时104年中,北方有五胡十六国出现。东晋偏安江南,但内乱也不断,民不聊生,其所以如此,主要是东晋皇帝中无一英明之主。

以下是东晋帝王年表

(1) 元帝司马睿(317-323)

(2) 明帝司马昭(323-325)

(3) 成帝司马衍(325-342)

(4) 康帝司马岳(342-344)

(5) 穆帝司马聃(344-361)

(6) 哀帝司马丕(361-365)

(7) 废帝司马奕(365-371)

(8) 简文帝司马昱(371-372)

(9) 考武帝司马曜(372-396)

(10) 安帝司马德宗(396-403)

(11) 恭帝司马德文(418-420)

司马家族灭亡的原因有:

1统治基础薄弱。司马家族以魏之文臣起家,远不若诸侯军阀起家的曹操,权力来源于人际关系网络以及各种阴谋诡计,所以对同为魏臣的其他人控制力远没有想象的强大。司马家族经过三代的努力,才最终完成魏晋易代,司马氏并未牢固控制住边境功勋卓著的将领,未达到军事集权。

2选用接班人的失误。司马炎称帝后,执意让自己的白痴儿子司马衷为太子,拒绝让自己的贤能弟弟继位,由此导致他与满朝文武的对立。司马炎不得不贬黜众多大臣,将自己夫人司马衷的母亲,外戚杨氏家族的人引入权力中枢,这进一步激化了满朝文武。

3司马家族的腐朽及他们已成为独立的军阀。晋朝建立一开始,对司马家族的放纵和疏于管理,导致腐朽。在司马攸死后杨氏家族已坐大,这时司马炎又担心外戚干政自己的白痴儿子重演曹魏的故事,所以他广布司马家族的众王为诸侯,增加领地并且可以实际领兵,同时又罢州郡武装,于是司马家的众王几乎成为可拥兵自重的诸侯了。

4皇帝无能,皇后篡权。司马炎死后,显然白痴的司马衷无法掌控这个局面,外戚杨氏家族马上就被司马衷的皇后贾氏设计杀害,开启皇后垂帘听政的局面,再之后皇后杀非自己亲生的太子司马遹,引来众多司马家的诸侯王反叛,杀皇后贾氏,由此开启了著名的八王之乱。

5贾氏胡乱执征政,爆发内乱。白痴的司马衷在司马炎死后,是无法掌控这一切的。司马炎死后,司马衷的皇后贾氏发动政变,杀死司马亮和杨骏,司马炎为司马衷建立的权利基础瞬间坍塌。贾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国政全面赋予权臣张华,有了几年政局稳定的时间。而后却因为贾后废杀太子司马遹,由此引来赵王司马伦的反叛,杀贾后与张华,从此开启了八王之乱乃至五胡乱华的百年乱局。

扩展资料:

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 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  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参考链接:

晋朝(中国历史朝代)-

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号为宋,史称刘宋,是为宋武帝。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引自网络》

公元317年刘裕篡位,从此西晋被彻底灭亡司马家族也就被灭了之后,就开始了南北朝的混乱局势。司马家族的历史可以说是延续了上百年之久,因为司马懿的一生隐忍,终于从曹家子孙三代手中夺取了权力,也为子孙后代建立西晋奠定了基础。而在司马懿死了之后,司马昭更是野心勃勃,直接就控制了朝廷,但是非常可惜,司马昭一辈子都没有成为皇帝,直到司马炎篡位建立了西晋司马家族才成功的掌握了整个江山。

可以说司马家族的人一个一个都是高智商,玩弄权术,谋略十分的厉害,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司马家族却出现了一个白痴皇帝司马衷。司马中有一个非常厉害的皇后贾南风,这是因为当时的这一个混乱才造成了那时候的政治困难,于是也就有了八王之乱。司马家族的人自相残杀,全部都成为了其他人的傀儡。

而且正是因为司马炎在安排继承人上的重大失误,这也是八王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等到西晋灭亡了之后,又有了东晋,可是东晋末年特别的混乱,之后刘裕就篡位,从此司马家族彻底灭亡。

司马家族创造了西晋王朝,为何西晋会如此短暂?

西晋是由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的,他接受了曹魏最后一任皇帝曹奂的禅让,但是好景不长,西晋之后即将迎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乱中华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