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姓来的人吗
有来姓。
来氏受姓源自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侯,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寿县东南),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
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到了春秋鲁襄公六年,莱国(今山东黄县东)被齐侯所灭。从此即以国为氏,去草为“来”。这是来氏受姓的一说。
扩展资料
来姓名人:
1,来歙
来歙,字君叔,东汉初将领,被称为“大信士”与“大勇士”。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六世祖汉,有才力,武帝世,以光禄大夫副楼船将军杨仆,击破南越、朝鲜。父仲,哀帝时为谏大夫。
2,来济
来济(610年-662年)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生于隋炀帝大业六年,卒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年五十三岁。来恒之弟,来护儿之子。著名唐朝学者,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
-来姓
中国赘婿哪家强,浙江杭州找萧山!
“改变人生的两个路口,一个是参加高考,另一个是去萧山入赘。”
萧山,全国百强县/区的头部成员。在划区并市之前,萧山县是全国经济百强县,在划区并市之后,萧山区是全国经济百强区。2019年,萧山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157万元,相当于23万美元,而据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此时国内人均GDP刚刚过1万美元。
萧山经济发展快速,人均收入高,加上独生子女政策落实,也就使得了许多条件不错的家庭舍不得家中的“宝贝女儿”外嫁,形成了萧山独特招赘的风潮。
2005年《新民周刊》就有过报道:“杭州某婚介所一天就收到58位富家女的资料信息。而浙江某网站‘我要结婚’频道网络管理员也发现,萧山又有20个富家女主动要求加入‘招赘资料库’‘招赘’的编号都排到了400多位。”“天价应征,一时间,来自各地要求联姻的电话和信函不断……远到广东、新疆、四川等地,甚至连台湾都有男子渴望入赘富裕的浙江农村。”
看来,“不想努力了,富婆看看我”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共同的“梦想”……
萧山,一个把“入赘条件”写入了拆迁条例的城市萧山招赘盛行的还有一个原因——拆迁。户口迁移就有房子分,这种好事谁不想呢?
2017年的《蜀山街道城中村改造房屋征收安置实施细则》中就提到了“符合入赘条件的女婿”。萧山网络问政平台回应:“入赘条件”指家庭中有一个女儿或者两个女儿,家庭中必须没有男孩,但两个女儿只有一个可以入赘,另一个不能入赘。这在村民村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萧山某婚介咨询顾问告诉记者,随着萧山“拆迁女”的增加,每年都有300多个家庭要招上门女婿,光是他办公桌上堆着的女方个人资料就有厚厚一叠。
现在上门女婿的门槛也越来越高。80%以上希望入赘的男士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还不乏硕士生、博士生。这一“入赘”变化称为“新四化”——知识化、青年化、人才化、平常化。
古代名人大家也入赘萧山根据专家研究考据,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浙江诸暨市)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儒客大家陈洪绶,也曾入赘萧山。
陈洪绶一生,先后娶两妻一妾。原配来氏,与陈洪绶同龄,是萧山人,槎庵先生来斯行的女儿。《宣统诸暨县志》载:“来氏幼承家学,能诗,清闺唱酬,颇饶韵致。”遗憾的是,这桩姻缘好景不长。从两人结婚,到来氏病逝,陈洪绶与来氏的这段婚姻,只“好合”了短短九年时间。
《来斯行祭明故陈老亲母王氏祭文》是这样说的:
“ 暨旧年冬,予方读礼家居,而使者仓卒至,云亲母病喉,病且不可测,惟以次君姻事为念。且云:‘吾得一见新妇,死且无憾。’予时念在制中,礼不得婚嫁。而亲母病势既若此,乃稍从权,赘次君于家。”
“赘次君于家”的意思就是:入赘陈于朝第二个儿子陈洪绶到家里,而不是把女儿嫁到枫桥长道地,否则,文字表达应该是“将吾女适亲母次君”。
所以说,陈洪绶是萧山的“上门女婿”。
入赘没有想得那么轻松,当然,入赘要面对的问题也不比普通婚姻少,孩子跟谁姓、争夺家产、拆迁分配不均等等。
中国最多赘婿的地方是杭州萧山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在看了赘婿这部电视剧之后,队友赘婿这样一群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我们国家有一个地方,赘婿的数量是最多的,这个地方就是杭州消杀,之所以这个地方会有这么多的赘婿,是因为萧山这个地方的经济实力非常的强悍,他是我们国家经济百强县之一。
当地的生产总值非常的高,再加上萧山当地的大户人家非常的多,所以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到外地去,因此就纷纷给自己家的女儿招赘叙,所以后来慢慢的萧山这个地方赘婿就变得越来越多。
赘婿就要被另眼相看吗?听到赘婿这个名字,相信很多的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看不起的,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样的人,他们依靠女方家庭的实力去生活,作为一个男性来说的话,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一些抬不起头,因此在我国现在的情况之下,很多的赘婿都会有一些被人看不起,但是如果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女孩儿,并且还附带万贯家产的话,相信很多的男生都可能会动心。
再加上现在的人们思想越来越前卫,很多的夫妻在结婚之后就自己单独出去住所,以也不存在什么赘婿这样的说法了,如果入赘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那么不仅不会被人另眼相看,而且还可能会让别人觉得有一些羡慕。
现在的赘婿和古时候的赘婿一样吗?现在的赘婿和古时候的赘婿差别自然是非常大的,古时候的赘婿往往是一些家庭条件不好,为了能够养活自己以及家人,不得不选择入赘到有钱人家去作赘婿,以此来维持生计,或者是给自己找一些机会,而且古时候的赘婿在家庭里边根本就没有一丝一毫的地位可言。
而现在的赘婿就不一样了,入赘到一户比较富裕的人家,很可能就意味着将要继承这户人家的万贯家产,所以这两者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的赘婿相对来说更自由,而且条件更好一点。
1599年(明万历二十六年)1岁明万历二十六年十二月七日或十七日(戊戌十二月五日起,为公历1599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镇长阜乡长道地。父陈于朝二十七岁。母王氏二十四岁。兄陈洪绪六岁。
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4岁是年,就塾萧山来斯行家,作巨幅关羽像于壁。
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9岁五月十八日,父陈于朝殁,年三十五岁。
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10岁是年,与兄洪绪读书涉园前之搴霞阁,并至杭州学画。濡笔作画,钱塘画家蓝瑛、孙见而奇之。数摹杭州府学宋代李公麟所绘之《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圣贤图石刻》,改变其法,易圆为方。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12岁约此时,作《乾坤交泰图》(浙江省博物馆藏)。
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14岁是年,悬画市中,立致金钱。
1612年(明万历四十年)15岁十二月二十日,为胡锦石、机石兄弟之母作寿图、寿文。
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16岁七月初七日,祖陈性学殁,年六十八。
1614年(明万历四十二年)17岁或于是年娶妻萧山来氏,并侍妇翁来斯行先生几杖。
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18岁二月十三日,母王氏殁,年四十一岁。
秋,作《无极长生图》于广怀阁。约此时,离家僦居绍兴,师事刘宗周。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19岁八月,画高士人物扇(故宫博物院藏)寄岳父来斯行为寿。
冬,在萧山松石居和来风季一起学《离骚》,并拟李贺体为长短歌行,烧灯相咏,风季取琴作激楚声。因作《九歌图》,始《东皇太一》,终《礼魂》,又画《屈子行吟图》,共十二幅,凡两日而就。
约是年,于来斯行之槎庵为萧山徐也赤作《水浒叶子》(白描)。
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20岁是年,读《华严经》,寝食皆废。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21岁是年为诸生。督学索画,勿与。此时嗜酒学诗,并喜习草书。
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22岁是年,曾住在杭州法华山翻阅佛经,并写飞白竹数种。李流芳题曰:小净名(陈洪绶别号)醉墨。后为权要得之,传于关中。张道民以白马易之。
画摹古册(美国翁万戈藏)。
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23岁正月二十九日,为山阴友人陈至谟画《准提佛母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三月,在杭州西湖岳坟应名妓董飞仙之请,画莲花图并赋七绝。是年,曾游杭州灵鹫寺。约于此时结识李流芳。
1621年(明天启元年)24岁是年乡试失利,功名不得意。
1622年(明天启二年)25岁二月,作设色桃花扇面,赠沈相如出守武陵。
1623年(明天启三年)26岁春,妻来氏卒。第一次北上,游天津,得诗数百首。至北京,甚穷困。
1624年(明天启四年)27岁春,在京得病,逾五六月始渐愈。后南返诸暨。八月,为锦城社兄作墨梅图。九月二十五日,赏红叶于诸暨苎萝山。此时,与周亮工订交,数同游诸暨五泄山。秋冬间,至杭州,与赵介臣、颜叙伯、卓珂月及张岱兄弟读书于杭州灵隐韬光山下之岣嵝山房。此时,继娶杭州卫指挥同知韩氏女。十一月,为璧生作山水人物扇面(故宫博物院藏)。冬,何实甫到金陵,舟次丹阳,赋诗送别。
1625年(明天启五年)28岁春,萧山来风季过访,吟诗唱和。十二月三十日,长子义桢生。约此时,作《水浒图卷》,凡四十人。
1626年(明天启六年)29岁二月初,在萧山来风季家住半月归。夏秋间或在杭州,写佛西湖南岸。八月二十六日,制序贺来斯行六十寿辰。是年。为豫安居士作《岁朝清供图》,未竟。
1627年(明天启七年)30岁正月底,于诸暨牛首山永枫庵读书。五日后,以访社友入城,遂留试。六月试毕归故里,旋渡江至杭州。此时,代来斯行作《寿太母范夫人七十序》。九月,诗邀孟称舜游西湖。十一月八日,与叔贶生、铭、面之等游永枫庵,作《游永枫庵记》。十一月中,在杭州为杨生作《古木秋天图扇》(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于清响斋。
1628年(明崇祯元年)31岁正月十八日,次子峙桢生。六月,为豫庵作人物山水册十二幅。冬,雪夜醉后为友人画水仙于读书处。
1629年(明崇祯二年)32岁九月,与朱士服、王子、吕吉士、赵介臣、孟称舜等水嬉二日,醉后为朱士服书旧诗。十二月,画凤尾墨竹(上海博物馆藏)于清泉草亭。
1630年(明崇祯三年)33岁三月二十一日,三子楚桢生。五月,涉园构成一堂、一亭(醉花亭),并穿二池,但因奔走功名,不得坐。清夏,摹元代李东书阁壁上所画墨竹一帧。八月应试,榜发未取,愁栖杭州,兄洪绪为招亲友相陪,并买酒买舟以宽慰。秋,在杭州为李廷谟(告辰)《北西厢》题词、写跋并作《莺莺像》插图。暮秋,为单继之画绢本山水一幅于醉花亭。冬,作人物一幅,贺张平子卜居。十二月,为季方社弟作《岁寒三友图轴》于玉树轩。
1631年(明崇祯四年)34岁二月三日,同宗兄陈庚卿因奉母故,卖田入国子学,写序赠行。
六月,始坐故里醉花亭。后应萧山来咨隆请,作《来鲁直像》、《来鲁直夫人行乐图》。霜降后五日,代来斯行书《鲁直弟小像题赞》。
是年,续成二十九岁所作之《岁朝清供图》。
1632年(明崇祯五年)35岁是年秋日,第二次北上入京。夜泊横市,有诗寄内。在京与倪元璐等人交游,纵酒谈诗。
1633年(明崇祯六年)36岁是年春离京南归,作《蕉石图》并赋诗辞别倪元璐。倪氏有五诗和之。至河西务关,因倪诗嘲其隐事者,复寄五诗答之。三月,作《花鸟画册》十开(上海博物馆藏)。四月,岳父来斯行卒,年六十七岁。中秋,作《湖石蜀葵凤仙图》。十月,作《松石罗汉图》。十一月,作绢本《山水人物》立轴于起馥楼(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是年,邀赵公简,相与读书习经于溪上小庐。年终,送其返乡。赠赵介臣《长松高逸图轴》。
1634年(明崇祯七年)37岁五月初一日,四子儒桢(即陈小莲)生。五月,作《静香书屋记》。秋九月雨中,作《林壑泉声扇面》于借园(上海博物馆藏)。十月,与张岱、曾鲸、赵纯卿等人集会于杭州西湖“不系园”(舟名)中,极文会歌舞之乐。其间为赵纯卿画古佛,并唱村落小歌,张岱取琴和之。
1635年(明崇祯八年)38岁年初,病目二月。春,作《乔松仙寿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四月初七日,赵公简生日,集众亲友合钱觞于枫溪,并赋诗赠之。四月,应来彭禧之请,为岳父来斯行作传。五月十六日,五子芝桢生。十一月初一日,与社友采菊赋诗于溪山,应善至三叔嘱,写《冰壶秋色图》(真迹不传,伦敦英国博物馆所藏为伪本)祝开翁老伯寿。
1636年(明崇祯九年)39岁九月十一日,酌于绍兴祁彪佳家,观演《拜月记》。席半,游寓山,及暮乃别。十二月,作《三星图》于焚香馆。
1637年(明崇祯十年)40岁五月二十日,六子道桢生。
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41岁正月,作《寿者仙人图》于道藏楼。四月,为周臣社弟画扇(武汉市文物商店藏)。八月初二日,作《宣文君授经图》(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祝姑母寿。十二月,来钦之《楚辞述注》付刻,以先生十九岁所画《九歌图》作插图,先生为之书序于善法寺。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42岁八月十三日,与张岱醉酒杭州西湖断桥边。秋,摹宋代李公麟《乞士图》。十二月,代马权奇书《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序》于杭州西湖定香桥畔,并作插图六幅。腊月,为孟称舜《节义鸳鸯冢娇红记》题签、评点、制序,并作《娇娘像》插图四幅。
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43岁约是年正月,第三次沿运河北上至京。
二月,在北京临丁云鹏《祖师待诏图卷》。五月,跋友人画于公浦之来章馆。
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44岁正月十五日,得内府散出之《吴草庐先生外集》,撰《买书记》志慨。二月,作《芝草图》。五月,应朱兆柏请,为亡友钱受益作《真佛图》。九月,作绢本山水于京师选佛场中。是年周亮工谒选京都,与金堡、伍瑞隆结诗社。先生雅好亮工诗,遂成莫逆交。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45岁四月十一日,兄陈洪绪殁,年五十岁。约是年,挟策入赀为国子监生,试辄高等。作书上刘宗周。
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46岁二月十三日,刘宗周受谴离京,赋诗赠别。三四月间,召为舍人,使临历代帝王像,因得纵观内府画,艺事益进。与顺天崔子忠齐名,时称“南陈北崔”。后被命为内廷供奉,不拜。此时名声蜚然,公卿均以识面为荣,得其片纸,珍若圭璧。七月,接家书,遂慨然离京。在天津杨柳青舟中作《饮酒读骚图》。至扬州,娶胡净为妾。
是年,诸暨故里重修陈氏家庙,为撰碑文。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47岁约春夏间,僦居绍兴青藤书屋。闻知国变,哭泣狂呼,见者咸指为狂士。九月,王(紫眉)、王素中劝应南京科举,先生赋诗辞之。
1645年(明弘光元年)48岁正月初四日,大雪,感赋五律六首,抒离乱之痛。二月,作《杂画册》于绍兴龙山。五月初五日,在青藤书屋为柳塘王盟兄作《钟馗像》。五月十五日,与赵伯章至祁彪佳家告以国事。六月二十二日,王毓蓍投柳桥河死,赋诗志哀。此时,在张岱家侍饮鲁王(朱以海),王命画扇,以醉酒不能提笔。鲁王征为翰林,隆武帝(唐王朱聿键)亦遣使以御史召,皆不赴。时马士英以重礼求一见,闭门拒之。秋,在杭州西湖长桥“宛在”(舟名)中作《雷峰西照小景》。
1646年(明鲁监国元年,清顺治三年)49岁正月十五日,画花鸟屏之一于杭州苏堤定香桥畔。三月底,为友人作《葛洪移家图》。四月,为全叔盟长兄作山水轴于钱塘舟中。五月,自画弥勒佛像供养,并书观世音菩萨偈。五月底,清兵下浙东,因拒画险遭杀害。六月,避乱山中,自灵鹫寺至绍兴云门寺,剃发为僧,改号悔僧、云门僧等。夏秋间,将四子儒桢(小莲)为其集录诗稿,展阅裁删,定名为《宝纶堂集》,寄请诸暨西安乡江藻村王指正。九月九日,老友朱之(集庵)携子来访,饮酒赋诗,抒发感慨。九月底,移居薄坞。此时,赋诗为陶去病题祁彪佳遗砚。冬,作《杂画册》。除夕,自序《避乱草》于秦望之竹楼。
是年,离乱多感,作诗文颇多。
1647年(清顺治四年)50岁正月初七日,访祁奕远于蒋氏山庄,和奕远所赋新诗。三月,移家绍兴卖画。此时,张名子赠米,书诗报谢。四月,续画花鸟屏之一于山阴讲堂。十二月十八日,孙昭(次子峙桢子)出生。是年,晤王于商道安之珠园。
1648年(清顺治五年)51岁正月初八日,作《枯木竹石图》于张墨妙之高寄轩。八月,在诸暨故里无见阁作《松溪高士图》。是年作《松石图》。与毛奇龄相识。
1649年(清顺治六年)52岁正月,寓杭州吴山。作《西湖垂柳图》,题《独步》诗于其上。春,为石友作人物扇。九月,应马白生请,为其友人所著《生绡剪》封面题字。十一月,为南生鲁作《四乐图卷》,命弟子严湛、四子儒桢设色。
1650年(清顺治七年)53岁四月四日,应林仲青邀,与友人在眉舞轩作送春雅举,画观音大士一躯。五月,周亮工北上过杭州求画,勿得。此时,为纪南盟兄作《秋林晚泊图扇》。六月,在林仲青所,为周亮工作《陶渊明归去来辞图卷》。七月,与胡秋观游净慈寺、烟霞洞、石屋洞、玲珑庵,登南高峰写佛菩萨,归观盂兰盆会。秋,作《斗草仕女图》于护兰书堂。作《折梅仕女图》、《李白宴桃李园图轴》(美国翁万戈藏,临摹本)于林仲青之眉舞轩。此时,与胡秋观游高丽寺,见东坡像为风雨侵蚀,集资别构一室安之。因《生绡剪》引起风波,触怒卢子由,请戴茂齐辩白。十月二日,跋赵孟《东土第一祖像图卷》。十一月,将《陶渊明归去来辞图卷》寄周亮工。
是年,得知向老友索观未果之元代王蒙(字叔明)画,已悬于一富翁家,慨然作《王叔明画记》。
1651年(清顺治八年)54岁春,因卢子由穷究《生绡剪》,被迫写了《辩揭》。此时,作人物轴于定香桥畔。四月,与姜廷(绮季)游西湖及吴山。为林仲青作《溪山清夏图卷》。七月十五日,为自作诗集(姜廷手录)写序于杭州吴山火德庙之西爽阁。作《三处士图卷》(美国翁万戈藏)送姜廷之扬州。八月,作《辛夷花图轴》于眉舞轩。八月十五日夜,酒醉西子湖,让吴香扶磨墨、卞云裳吮管,为沈颢作《隐居十六观图册》。九月,得文徵明画一幅赠戴茂齐。后数日,丁良卯(秋平)之子病笃,先生借戴茂齐一金以资汤药。此时,据汪南溟所辑古代人物标目题赞作《博古叶子》四十八页。十月,将《博古叶子》赠戴茂齐。后因购米向戴茂齐借一金,作《春风蛱蝶图卷》酬之。此时,在菜根书馆作《陈治庵老人卖药缘起》,并绘《黄帝素问图》、《神农尝药图》。是年,周亮工入闽,途经杭州,十一日中先生为作大小横直幅四十二件。为杨犹龙作画数幅。
1652年(清顺治九年)55岁年初二,从杭州乘舟归绍兴。正月初七日,在绍兴罗坟陈鹤故居曲池,作《壬辰人日过曲池,叔翔属书壁》诗,有“曲池七日第三回”句。是年,画《白描罗汉卷》;又画《西园雅集图卷》,未竟,或为绝笔。与昔时交友流连不忍去。一日,趺坐念佛号而卒,享年五十五岁。葬绍兴谢墅官山岙横浜岭下。
来姓历史人物
先秦
来章:(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时期齐国人。 来英:(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时期楚国人。
秦汉
来歙:字君叔,东汉初将领。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建武二年(26年),以劝汉中王刘嘉归刘秀之功,拜太中大夫。数次出使陇西,说服隗嚣附汉,因功拜中郎将。八年春,率2000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今陕西省陇县西北)、回中(今甘肃省华亭西南)至略阳(今庄浪西南),斩守将金梁。复坚守数月,抵御隗嚣大军的攻击,在陇西之战中战功卓著。十年秋,统率冯异等五将扫荡隗嚣余党,攻破落门(今武山洛门),灭隗氏割据集团。又率盖延等将击羌人于五溪(今陇西县西),斩首数千,获牛羊万余头。开仓赈饥,安定陇右。十一年六月,与盖延、马成等率军大败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今徽县西北)、下辨(今成县西北),正拟乘胜入蜀,被环安遣人刺杀于军中。 来护儿:字崇善,隋朝大将军。本为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南)人,为东汉中郎将来歙的十八世孙。曾祖来成为北魏新野县侯,后降于梁,迁居广陵,遂以此为家。祖父来嶷,历任步兵校尉、秦郡太守、长宁县侯。父亲来法敏,为陈朝海陵令。来护儿年幼而孤,这世母吴氏收养。吴氏对来护儿抚养教育,待其甚好。来护儿“幼而卓诡,好立奇节”,初读《诗经》中“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羔裘豹饰,孔武有力”时。舍书而叹道:“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专事笔砚也!”同辈人惊其言而壮其志。长大后,来护儿更是“雄略秀出志气英进。涉猎书史,不为章句学。” 来整:(生卒年待考),来护儿之六子;江都人(今江苏扬州)。著名隋朝将领。骁勇善战,所向无敌。敌人凡见其皆退,传言道:“不怕官军千万乘,只怕荣公第六郎。”
魏晋南北朝
来敏:(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蜀汉大臣,学识为时人所称,官典学校尉。 来军:(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蜀汉将领,为姜维参军。
隋唐五代
来恒:(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大臣,官至中黄门侍郎。 来济:(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学者,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
宋元
来之邵:(生卒年待考),字德高。著名北宋朝大臣。 来子时:(生卒年待考),字以中;河南鄢陵人。著名宋朝官吏。 来廷绍:字继先,号平山,原籍河南鄢陵县,为萧山长河来氏之祖。绍兴二十年(1150年)六月”生于江西袁州。”那时,南宋王朝苟安于江南,当权者终日沉湎于声色,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中原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廷绍……“幼负奇才,忠愤激烈”,常念祖宗之耻未雪,时时不忘中原的河南故都,故自号思洛子,但壮志未酬而身先死。 来廷绍曾结识比自己年长8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陈亮,经常在一起议论国事,多次促陈诣阙上书,提出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的方案,均未被采纳,而“朝廷恶其切直”。自此以后,廷绍晦迹读书,志益奋激。绍熙四年(1193年)和陈亮同中进士,当时的士大夫都说:“来、陈俱登第,恢复有期矣!”但不幸的是陈亮未及上任而卒,使廷绍失去了亲密战友。欣慰的是,两年后,廷绍又结识了大词人辛弃疾。
明清
来知德:明代蜀人(1525-1604),专研《易经》,自中举后即隐居万县求溪山中,达30年,生活于“不庐不扇,忘食忘忧”的状态中,著有《省觉录》《省事录》《理学辨疑》等,尤以《周易集注》十六卷更为著名,来知德著此书先后经29年,成为易学研究中重要著作,甚至有“来氏易”之说。 来五魁:(生卒年待考),字德祥;萧山长河人。著名明朝太医院医士,孝子。 来周:约明万历、崇祯间人。擅画山水,构图简洁,萧疏闲逸,意境清远,墨色秀雅,画风远学宋、元,近学杜琼,受“吴门派”影响。传世作品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山水图》轴,金笺,墨笔,纵513厘米,横31厘米,款署:“丁亥春月上浣,为公篪二兄画。来周。”现藏常熟市博物馆。 来端蒙:(生卒年待考),萧山长河人。著名明朝抗倭英雄,萧山来氏第十三代孙。 来复:(生卒年待考),字阳仲,号阳伯、耦园主人; 陕西三原人。著名明朝大臣,诗人。 来周:(生卒年待考),萧山长河人(今者杭州萧山)。著名明朝画家。 来集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名容,号集之,字元成,浙江萧山人。明崇祯十二年(1939年)南京国子监贡生。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曾任安庆府推官、兵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等职。左良玉掳掠烧杀无辜时,正值任安庆府推官,曾前往劝阻。弘光朝、马士英欲招为门下,固辞不就。入清后隐居不仕。康熙七年(1668年),被推荐应博学鸿儒科,仍隐居不出。隐居时潜心著述,因傍依倘湖,人称倘湖先生。一生著述较多,有《读易隅通》、《易图亲见》、《春秋志在》、《倘湖文案》、《倘湖诗全》、《南行偶笔》、《南行载笔》等。戏剧作品有杂剧《两纱》和《秋风三叠》等。 来鸿缙:(生卒年待考),萧山长河人(今者杭州萧山)。著名清朝诗人。
近现代
来金烈:(公元1928~2006),山西武乡人。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总经理,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 来国柱:(公元1929~今),浙江杭州人。著名电子工业专家。 来养芳:(公元1930~今),山东邹城人。著名现代书画家。政工师,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 来辛程:(公元1941~今),曾用名宋心诚、宋心澄、何蹇,自署立锥斋主、蜗庐先生、长白山人、大道无常等;吉林吉林人。著名中国画画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 来洪云:(公元1945~今),浙江东阳人。著名文化业政工干部。 来广铨:(公元1907~1988年),字楚庚,以字行,号柴若;浙江萧山人。著名当代台湾“谜圣”。
来姓来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虞姓,出自古代舜帝的后代遏父,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舜帝本名虞重华,其子商均在舜去世以后,认为自己没有治国之才,就传帝位于大禹。 大禹即位,封商均于虞城,不久又移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商均虽然西迁,但他的后人虞思公却滞留在虞邑(今河南虞城),未再迁徙。舜当天子时,曾建都蒲坂(今山西永济),他的另一支后裔虞遂便定居在蒲坂附近的虞乡。虞遂的一支后裔被封于遂国,春秋时期被齐国所灭。商汤灭夏,封虞遂的另一支后裔于陈邑(今河南淮阳)。 商王朝统治了大约五个世纪,被周武王姬发所灭。西周初年,商均的后裔遏父投奔周武王,担任陶正之官。 周武王在灭殷商后,正想寻找舜的后裔,得知遏父正是舜的后裔,大出喜望,便将长女太姬嫁与遏父之子胡公满为妻,并封地于陈邑(今河南淮阳),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以接续舜的香火。胡公满的子孙后来就以国为姓,称陈氏,流传至今。 陈氏的诸多分支,其中有子孙分封在徕邑。徕邑,即今河南省荥阳市,其后裔子孙遂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徕氏,后简化为来氏,再简化为来氏。
第二个渊源
源于妫姓,出自古代夏王朝缔造者大禹之裔孙伎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氏族典》第十一卷记载,黄帝第五代骆明生伯鲧,伯鲧生禹;禹建夏王朝,娶涂山氏,生子二人:长子启,次子均。启为继夏帝世系者。次子均生固,固生伎来,伎来生循鞈…… 伎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来氏。
第三个渊源
源于子姓,出自商汤王族后裔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来,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孙。” 在史籍《史记·殷本纪赞》、《唐书·宰相世系表》等中记载,商王族支孙食采于郲(今山东龙口),建国,其后遂以封地名称“郲”为姓氏。春秋时期,郲国被鲁国所并,其国人因失国而去“邑”,称来氏,再简化称来氏。 相传,商朝的建立者以子为姓,后来进一步分姓命氏,其中的一支便是来姓。另外,在商朝立国期间,有一位出身王族的人被分封于郲(今河南荥阳一带),这位王族的后裔后来以郲为姓,再后来又简写为来,成为来姓人的一支。 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侯,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寿县),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
第四个渊源
源于子姓,出自商朝莱侯之后裔,属于以国名因故改姓为氏。 莱侯为商朝末期诸侯,有莱国,营丘(今山东临淄)曾为莱国国都,西周初期姜太公时所争之营丘即此。 在西周初期,原商莱国国都及大片国土被姜太公占领,居莱都为齐国之都,莱夷人不服且争。故《史记》齐世家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讨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其结果,当然争不过有强大西周王朝做后盾的姜太公。 到了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6年),莱国(今山东黄县)被齐侯所彻灭,莱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邑(一作唐邑,今山东鱼台),因失国而去“艹”部首,作来氏,简化字称来氏。这是来氏受姓一说,《萧山来氏家谱》即持此说。
第五个渊源
源于回族,出自蒙古族札赉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台吉和札赉的后裔子孙终,有取原部族称谓“札赉特”之“赉”为汉化姓氏者,简笔为“来”,成为回族来氏。
第六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来默氏、毛忽来氏部落,属于以部族称谓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来默氏,又称林明克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地区)。后有满族引以为姓氏,满语称LaimoHala,清末民初改汉姓来氏,亦有改汉姓赵氏者。 ②蒙古族毛忽来氏部族,世居鄂尔多斯(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后多冠以汉姓牟氏、来氏、何氏、李氏等。
一、 寻根溯祖 1、四岳之后,以职官命氏。四岳,尧时官名,司掌四时、方岳。在周朝时,有人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也称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太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周代有世袭宗伯者,其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氏。另,周朝时,替国君掌管祭祀的“宗伯”,其他国家只称“宗”或“宗人”,有“宗伯”之称的只有周王室和鲁国。春秋时鲁国改称宗伯,负责宗庙祭祀礼仪,有世袭此职者,其后代便以“宗”为姓。
2、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与钟氏皆晋伯宗之后也。春秋时,宋桓公生三子:长眱;次子兹甫,嫡出立为襄公;三子敖。公子遨奉其兄襄公兹甫之命,出使晋国,不辱使命,再也没有回宋国。在晋生一子名扈,改姓伯名伯扈。伯扈生一子:伯宗。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三郤害。伯宗生一子:伯州犁,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伯州犁生二子:长伯(谷阝)(音细)宛,次连(五十一世),连居南阳,以其祖父伯宗的名字为姓,成为宗姓的始祖 (见《唐书·宗姓世系表》)。伯邰宛生一子:伯(喜否)(音匹)。伯韶仕吴为太宰,但在公元前473年,越王打败了吴国后被杀。其子笪(音抚)在家乡钟离小国以土为氏改姓钟离。
3、出自偃姓,春秋时有偃姓宗国(在今安徽舒城东南),宗子的后代也称宗氏。
4、宗氏,陈宣公六世孙宗来氏之后《元和姓纂》。左传陈有宗竖,世族谱云:“宣公六世孙。”
5、出自刘姓,以职官名命姓,是汉楚元王刘交的孙子叫刘德,官至宗正,为九卿之一,即主持皇家宫室事务的官员。刘德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上官职名命姓,称宗正氏,后来加文而为宗政氏。宗政姓族人,今大多已并入宗姓 [编辑本段]二、繁衍播迁 宗姓源出多头,先秦时期宗姓已在今河南南阳、安徽庐江、四川渠县、河南淮阳、淇县以及山东淄博一带落籍,如:《左传》中陈国的宗竖,卫国的宗鲁,齐大夫宗楼。汉朝时,河南南阳宗氏是当时名门望族,不但人丁兴旺,而且名家辈出,如:五官中郎将宗伯,河内太守宗均(宗伯子),辽东太守宗京(宗均族兄),司隶校尉宗意(宗京子),汉司空宗俱(宗意孙),汝南太守宗资(宗均孙),宗资子宗承字世林以及从事历法研究的宗绀、宗诚。东汉以后,宗姓在陕西西安落籍,并以此为跳板繁衍播迁到今甘肃陇西、兰州一带。三国时,河南南阳宗预因入仕而进入四川,蜀亡后,又徙居洛阳。两晋时,已有宗姓落籍到了山西介休。河南南阳宗氏历魏晋南北朝而不衰,如:宜都太守宗承,及其后代宗繇之、宗炳、宗 夬、宗 悫、宗 测、宗懔等。隋唐间南阳宗姓徙于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如:唐宰相宗楚客曾祖宗丕,为后梁南弘农太守,南阳人,梁亡入隋后居蒲州河东。唐末五代时宗泽八世祖,由南阳迁于浙江义乌,此际宗姓已广布于黄河中下游诸省,并有在今北京、天津一带定居者。宋代以后,宗姓之发展重心渐移到了今江苏、江西、浙江、安徽等地,后来的夷族入侵则导致了他们逃亡于今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明初,山西宗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湖南、湖北、山东、河北等地。清一代,宗姓在全国分布愈广,并有山东等地之宗姓入居东北三省。 如今,宗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江西、河北等地多此姓。 [编辑本段]三、郡望堂号 堂号
忠简堂:宋抗金名将宗泽,文武全才,抗金战争中屡战皆捷。他前后向朝廷奏本要求回京收复失地,被奸臣压抑,未达到目的,忧愤而死。谥忠简。
安西堂:后魏宗政珍孙,官安西将军、光禄大夫。孝昌时为都督,讨平乐汾州叛贼。
堂号还有:“河东”、“希晦”、“京兆”、“碧山”、“南阳”、“松柏”、“新柳”、“忠诚”、“含香”、“忠简”等。
郡望
京兆郡: 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南阳郡:秦代设置,治所在宛县(故城在今河南南阳)。
河东郡:秦始皇时置。在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彭城郡:宗政氏望出彭城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彭城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编辑本段]四、历史名人 宗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父伯,东汉建武初为五官中郎将。先后任上蔡令、九江太守;永平元年,迁东海相。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后任司隶校尉、河内太守。建初元年,卒于家。
宗资字叔都,南阳安众人也。家代为汉将相名臣。祖父均,自有传。资少在京师,学孟氏易、欧阳尚书。举孝廉,拜议郎,补御史中丞、汝南太守。署范滂为功曹,委任政事,推功于滂,不伐其美。任善之名,闻于海内”也。
三国蜀汉镇军大将军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人也。建安中,随张飞入蜀。曾督永安,拜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景耀元年,以疾征还成都。后为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
宗炳(375--443),字少文。南朝宋南阳郡涅阳(今南阳)人。少聪颖。东晋末至南朝宋时,屡征其为官,均不就。长于琴书,尤喜书画,精于言理。曾游名山大川,遂画所游山水名胜。著有《明佛论》和《画山水序》。为南朝宋时杰出的书画家。
宗悫:南宋南阳郡涅阳人,字元干(西元?-465年)。少时,叔父宗炳问其志愿,答曰:"原乘长风破万里浪。"历封镇武将军、左卫将军。管至豫州刺史,封洮阳侯。
梁尚书宗夬,字明扬,南阳涅阳人也,世居江陵。祖炳,父繁,西中郎谘议参军。夬少勤学,有局干。弱冠,举郢州秀才,历临川王常侍、骠骑行参军。中兴初,迁御史中丞,以父忧去职。起为冠军将军、卫军长史。天监元年,迁征虏长史、东海太守,将军如故。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是冬,迁五兵尚书,参掌大选。三年,卒,时年四十九。子曜卿嗣。
南朝齐艺术家宗测字敬微,炳之孙也,代居江陵。性善书画。传其祖业,隐庐山。画阮籍遇孙登于行障上,坐卧对之。又永业寺佛影台。皆称臻绝。尝游衡山七岭,著《衡山记》。
宗懔者,亦南阳人,梁吏部尚书,梁亡入周,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着《荆楚岁时记》,今存于世。
宗元饶,南朝陈吏部尚书,南郡江陵人也。少好学,以孝闻。仕梁为征南府外兵参军。及司徒王僧辩幕府初建,元饶与沛国刘师知同为主簿。陈武帝受禅,稍迁廷尉卿、尚书左丞。元饶性公平,善持法,谙晓故事,明练政体,吏有犯法,政不便时,及于名教不足者,随事纠正,多所裨益。迁南康内史,以秩米三千馀斛助人租课,存问高年,拯救乏绝,百姓甚赖焉。以课最入朝,诏加散骑常侍。后为吏部尚书,卒。
唐代有少监宗政辩。
唐朝宰相宗楚客,字叔敖,武后从姊子,及进士第,累迁户部侍郎。其先南阳人。曾祖丕,后梁南弘农太守,梁亡入隋,居河东之汾阴,故为蒲州人。父岌,仕魏王泰府,与谢偃等撰《括地志》。
宗泽(1060--1128),字汝霖,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父亲宗舜卿。靖康元年任河北义兵都督总管,用岳飞为将,屡败金军,临终时,还三呼"渡河"。
宗臣(1525~1560)字方城,明代名宦,嘉靖进士,江苏兴化人。历官福建参政、提学副使。曾率领福建军民抗击倭寇,病逝于任上。文章与李樊龙、王世贞相切磨,为嘉靖七子。
宗元鼎,字定九,江都人。清代书画家,七岁咏梅,远近传诵其句。堂有古梅一株,人谓之“宗郎梅”。性狷而孝,釜甑屡空,未尝以贫告人。康熙初,贡太学,铨注州同知。未仕卒。擅画山水,工诗。有《芙蓉新柳堂集》。元鼎与从弟元豫、观,从子之瑾、之瑜皆工诗,有“广陵五宗”之目。
清书法家宗稷辰(1792~1867)字迪甫(一作涤甫),号涤楼,浙江会稽人。道光元年(1821年)举人,官内阁中书。累至山东运河道,以疾告归。年甫三十,历主湖南、群玉、濂溪、虎溪书院。归后,主戢山书院,成就甚众。稷辰著有《躬耻斋文钞》二十四卷,诗钞二十八卷,及《四书体味录》,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宗白华(1897一1986)原名之木魁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江苏常熟虞山镇人。1916年入同济大学医科预科学习。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 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使之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就在此时,他发现和扶植了诗人郭沫若。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 、美学等课程。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 学学会理事。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宗自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宗自华于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宗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八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
陈洪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出生前,有道人给他父亲陈于朝一枚莲子,说“食此,得宁馨儿当如此莲”,所以陈洪绶出生后,小名即为莲子(晚号老莲),谱名则为洪绶,一名胥岸,字章侯。
陈洪绶幼年即展露出了极高的绘画天赋。相传陈洪绶四岁时到已订亲的岳父家读书,见室内墙壁粉刷一新,便用桌椅做脚手架,在墙上画了一尊八九尺高的武圣关公像,像身拱手而立,栩栩如生,老丈人见了,吓得赶紧下拜,并且长期供奉(闻于翁,翁见矦像,惊下拜,遂以室奉矦)。九岁父亲去世,随蓝瑛(“浙派三大家”之一)学画花鸟。蓝瑛赞叹道:“使斯人画成,(吴)道子、(赵)子昂均当北面,吾辈尚敢措一笔乎!”自愧在人物写生上力不及洪绶,并从此立誓不再画人物,曰:“此天授也。”
有一次,陈洪绶在杭州学府里见到李公麟七十二贤石刻像,用十天时间画了一个摹本,人们都说临得很像,陈洪绶听了很高兴。后来他又去临了十天,边临边加以改造,结果人们都说临得不像,而陈洪绶听了却更高兴。不满二十岁时,祖父与母亲去世,他哥哥一心想鲸吞家产,陈洪绶就将自己的一份拱手相让,离家出走,客居绍兴。
在绍兴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1616年冬,洪绶作《九歌》人物十一幅,又画《屈子行吟图》一幅,仅用两日完成。天启三年(1623),洪绶妻萧山来氏染病亡故,后继娶杭州韩氏。崇祯三年(1630)应会试未中。崇祯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游,与周亮工过从甚密。后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但由于目睹政权的腐败,当崇祯帝任命他为内廷供奉宫廷画家时,他抗命不就。
崇祯十六年(1643),南归隐居绍兴。明朝覆没后,清兵入浙东,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自称悔僧、云门僧,改号悔迟、老迟,曾自云:“岂能为僧,借僧活命而已”,“酣生五十年,今日始见哭”。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相传一位官员为骗取陈洪绶的画,便声称自己有件古画,不知是宋画还是元画,请陈洪绶到他的船舱中去鉴定一下。不料那官员拿出来的不是画而是绢,执意要陈洪绶为他画画。陈洪绶一面破口大骂,一面脱衣服准备往水里跳,弄得那官员只好作罢。陈洪绶性格放浪而好色,试图收藏或收购他的作品的人,竞相到他经常出入的妓院去求画。清军攻占南京时,大将军固山额真从城中抓获陈洪绶,大喜过望,当即指使陈洪绶作画,陈不画,拿刀威胁,也不画;最后用酒和美女引诱才得以如愿。
晚年曾在浙抚“田雄坐,尝使酒大骂”,顺治九年,“跌坐床箦,喃喃念佛号而卒”。一说他“才多不自谋,有黄祖之祸”,被田雄所暗杀,一说是被杭州卢子由所害。逝后葬于绍兴谢墅官山。
陈洪绶所画的人物,体格高大,衣纹细致、清晰、流畅,钩勒有力度,整体效果在仇英、唐寅之上,人称三百年间没有他这样格调的笔墨。明清之际,摹仿陈洪绶的画家多达数千人,其作品和技法远播朝鲜和日本。陈洪绶一生从事版画艺术,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广泛流传于世。他的作品数量很多,流传下来有《九歌图》、《西厢记》、《鸳鸯冢》、《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五种,都由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刻工雕刻,是明清木刻版画的代表作。陈洪绶的著作,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筮仪象解》等。陈洪绶的版画艺术,对清代画家萧云从、任熊等名家从事版画创作,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明亡后,出家为和尚,名悔迟。后来在杭州卖画。他画仕女,装束古雅,眉目端凝,古拙中透出妩媚。曾为《西厢记》等戏曲小说作插图,造型简练概括,其作品有版画《水浒叶子》、《博古叶子》、《西厢记》、《鸳鸯冢》、《九歌图》、《屈子行吟图》以及卷轴画《戏婴图》、《仕女图》、《花卉山岛图》等。藏书亦富于一时,其先人在元末曾建有“日新楼”以藏书,祖父陈奫又建有“宝书楼”。其父陈于朝(1573~1606),尝读书苎萝山西竺庵。著有《苎萝山稿》、《四书简切讲义》、《自得斋稿》。他将先人所有著述及其先人所藏古籍、字画,建有“七章庵”以庋之,俞樾称“七章庵陈氏藏书,遂为越中冠”。著有《宝纶堂集》。裔孙陈烈新(1817~1899),字莼斋,藏书甚丰。
有姓来的人吗
本文2023-10-09 04:02: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