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胡氏宗祠姓名族谱吗
胡姓的由来 [ 录入者:南山 | 时间:2006-10-22 16:34:07 | 作者:网络资料 | 来源: ] [上一篇] [下一篇] 胡姓的由来 http://blogsinacomcn/u/4a730b36010005ww 网络查询资料,仅供读者参考 胡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三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三。 寻根溯源 1、据《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妫姓,以谥号为氏,为舜帝之后裔。2、据有关资料所载,周时分封国被灭。其后国君子孙以国为姓,是为河南、安徽间胡氏。3、据《楚国先贤传》、《魏书"官氏志》、《周书"李远志》等有关资料所载,为少数民族改姓说,如楚时胡广,南北朝时纥骨氏等均改为胡姓。 得姓始祖 陈胡公。远古时代,舜当天子之前,尧将其两女嫁给舜,让其居于妫河边,从此舜的后代便称为妫姓。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将自己的长女嫁与舜帝的后代妫满为妻,封于陈,建立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妫满在陈地建国为陈。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故又称胡公满。其子孙有以其谥号为姓者,称为胡姓。陈胡公亦被后人尊为胡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胡姓最初的发源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发源于今河南淮阳,另一个发源于今安徽阜阳。此两支胡姓经过不断的繁衍与融合形成了当今胡姓遍布于天下的盛况。从先秦至两汉时期,胡姓族人历经迁移,向西进入陕西、甘肃两省,向北进入山西,向东进入山东,向南迁入湖北、江西,使胡姓得以发展繁衍。其中,迁入甘肃境内的胡姓一族,在后汉时期已成为望族。三国时期,胡姓族人高官不断,家族逐渐兴旺。其后裔胡奋由曹魏入晋,使胡姓由功勋之家演变为外戚之家,并有其分支相继在今河南新蔡繁衍,亦成为当地望族。两晋南北朝时期,胡姓原居于陈(今河南淮阳),后因“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与其余七姓族人共同入闽,成为“入闽八姓”之一。唐宋年间,胡姓族人胡竦迁入晋安郡(包括今福建漳、泉二州),被奉为闽中胡姓的始祖。其五子分迁于安徽、福建、江西等省境内,使胡姓族人再一次远播分散于各地,并得到巨大发展。而另一支在五代南唐时,则由醴陵德善乡迁入吉州(江西吉安)、金陵(今江苏南京),也使江西逐渐成为胡姓繁衍中心。至元明清时期,居于今河南淮阳一带的部分胡姓因避战乱入迁福建、广东等地,再次远播其它各省,从而使胡姓成为一个遍布全国且远播海外的大姓。胡姓在我国分布很广,尤以四川居多,约占全国胡姓人口的百分之十三,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等省亦多此姓,上述七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郡望堂号 胡姓在漫长的繁衍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广韵》所载,主要有四个:1、安定郡,汉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汉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西晋时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2、新蔡郡,治所在新蔡(今河南新蔡县);3、淮阳郡,治所在陈(今河南淮阳);4、吉州,治所在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堂号:“乐善”、“思贻”、“安定”、“敦本”、“敦睦”、“清润”、“春秋”、“念祖”、“继”、“思诚”、“联桂”、“寿安”、“惊庸”、“崇德”、“勋贤”、“仁德”、“敦叙”、“华桂”、“崇阳”、“华林”、“启俊”、“亲睦”、“世德”、“敬享”、“怡爱”、“新蔡”等。 宗族特征 1、胡姓族人在历史上播迁较早,曾在各地出现大量名人。2、胡姓族人编写家谱较早,且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众多的堂号。3、各支胡姓宗族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麦田胡氏族谱》,江西泰和胡氏一支辈份派语:“鉴彦通文,德重政大,仲福正昌,志玉庆炳,宗秀才贤,洪华荣受,增兴上国,必上醇禧,端垂永久,企汉文云。”宗支派语:“文云福祖,嗣志丹廷,永绍继续,世正善成。”寿支派语:“文云福廷,仕子清彦,世尚向秉,其三善成。”珍支派语:“文云福祖,添楚召义,廷厅敦公,明正善成。”昊支派语:“文云福俊益,思通文友冕,玉则光其贤,士民多显达,翼之学有本,安国才自超。”又民国二十五年,麦田胡氏合修宗谱,其通派辈份派语为:“德泽敷南国,鸿章锡远方,谦恭崇厚道,仁孝振纲常,治谋原笃,缵绪克隆昌,勋业怀先代,钟祥保祚长。” 名人精粹 胡广:南郡华容(今湖北监利)人,东汉时著名大臣,曾在安帝时举孝廉,策试后被定天下第一,曾仕汉六朝,历任司徒、太尉、太傅等职。胡奋:安定临泾人,三国时期魏车骑将军,胡遵之子,仕曹魏、西晋等朝,历任校尉、刺史、将军等职。胡太后:安定临泾人,北魏时宣武帝妃,后成为太后,信佛教,曾大肆兴建寺、塔、石窟等。胡僧:南阳冠军(今河南邓县)人,南北朝官至梁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之职。胡瑰: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五代时后唐著名画家,尤工画马,用笔清劲细密,而线条却生动有神。胡瑗: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县)人,被称为“安定先生”,北宋初的学者、教育家,曾官至太常博士。胡安国: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著名贤臣,终生忧国忧民,官至宝文阁直学士。他以自身正直无私、直言敢谏而在当时为众人所称颂。胡三省:南宋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著名的爱国史学家,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曾历经三十年为《资治通鉴》作注,倾注其炽热的爱国深情。胡震享:明浙江海盐人,文学家,家多藏书,一生中搜集了众多诗文资料,著有《唐音统鉴》,为清代修《全唐诗》的蓝本。胡惟庸:今安徽定远人,为明初丞相,后因结党营私被明太祖赐死,自此以后,明废除丞相,取消中书省,一切权力均归皇帝一人。胡渭:浙江德清人,清代经学家、地理学家,曾帮助徐乾学修《大清一统志》,其所著《禹贡锥指》,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沿革的重要参考书。胡雪岩: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时期著名商人,其在满清时期从事各种经营,并因有功于朝廷被封官,被称之为“红顶商人”。胡适:安徽绩溪人,曾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早年从事文学创作,是现代著名学者,在哲学、史学上也有重大成就与影响。胡耀邦:湖南省浏阳县人,中共党员,早年参加革命斗争,历任中国***重要职务,直至中共中央总书记,为我国的革命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不朽功勋。 请问胡姓的由来_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887931html 胡氏始祖―――胡公满胡姓起源有三:一出自妫姓,以谥号为氏,为帝舜之后裔,得姓始祖为胡公满。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荷泽县东北)而以姚为姓,后又因曾住在妫?河(今山西永济南,西流入黄河),后代中有以妫为姓的。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奉守帝舜的宗祀。妫满所建的陈国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包括今安徽北部的阜阳、河南中部的郾城等地,妫满云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氏,称胡氏,此为河南胡氏。二出自周时的两个胡国。一个为周初分封的姬姓小诸侯国;在今河南郾城。公元前518年左右被楚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妫姓胡氏融合;另一为归姓国,在今安徽阜阳。公元前495年被楚灭,战国时为楚邑。春秋时被楚灭掉后,其国君子孙中有称胡氏的。三为他姓改胡姓。如西周时所立之国楚有胡广,本姓黄,后改胡姓;北魏时改代北纥骨氏为胡氏。另外在敕敕勒族等少数民族中有胡姓。胡姓郡望主要有安定郡、新蔡郡、淮阳郡、吉州等。安定郡为汉设置,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相当今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卫、同心、固原等县地。东汉时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西晋又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此支胡氏,开基始祖为汉武帝时守军正丞胡建。新蔡郡,晋惠帝分汝阴置郡,治所在新蔡,相当今河南新蔡、息县、淮滨、安徽临泉等县地。北齐改为广宁郡。此支胡氏为安定胡氏分支,开基始祖为西晋尚书左仆射胡奋。淮阳郡,汉高帝十一年置淮阳国、惠帝后改为郡。辖地相当于今河南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等地。吉州为隋开皇十年置州,唐治所在庐陵(今江西吉安市)。相当今江西新干、泰和间的赣江流城及安福、永新等县地。胡姓堂号有“安定”等。胡姓最初主要发源地以今河南淮阳一带和今安徽阜阳一带为中心,汉代时开始向西迁入陕西、甘肃,向北迁入山西,向东迁入山东,后南迁入湖北、江西。其中,迁去甘肃省境内的胡建一族,后汉时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成为后世各地胡氏衍生的主要来源。隋初,胡氏在安定一带繁衍发展形成望族。其后裔胡奋在曹魏入晋以后,他的独女被选为晋武帝贵人,使其家族更加显盛,后来在今河南新蔡繁衍,成为当地一望族。五代南唐时,胡氏一支曲醴陵(今湖南省东部)德善乡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金陵(今江苏南京),其后裔以江西为中心,向西向南不断迁徙发展,进入湖北、湖南等省。西晋末年迁入福建。后胡氏由福建迁入广东等地。 胡姓的由来(雅虎知识堂)分类:剑胆琴心 http://xuewutottibokeecom/viewdiary11110487html 胡姓:以谥为氏 胡姓为当今中国第13大姓,占总人口的131%。 关于胡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说法均与陈地有关:一是以陈胡公谥号为氏;二是以国为氏,春秋有胡国,子爵,其地在陈国附近,是附庸于陈国的一个小国。 古代姓氏学著作认为,以谥为氏是胡姓的主要源头。唐代林宝《元和姓纂》上说:"胡,帝舜之后,胡公封陈,子孙以谥为氏,系出妫姓。"林宝所依据的是出于汉代的《世本》一书,《世本》中对胡姓来源的解释是:"周武王封虞满于陈,谥胡公,因氏"。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妫满为什么得了一个"胡公"的谥号?或者说,"胡"字包含着一个什么样的美好意义? 关于妫满谥号"胡公"的由来,我们从周代的谥法中也许能找到一些线索。《逸周书·谥法解》云:"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胡,即是年老高寿的意思。也就是说,妫满年高寿长,人乐其寿,故以其寿而谥之曰"胡"。 但是,是谁最先以胡为姓的?遍查古代姓氏书籍,难以考究。广州市胡海先生为调查全国安定《胡氏族谱》,从1991年8月到1996年9月,自费踏 13省,遍寻资料,历千辛万苦,从民间浩翰的家谱史料中,做出结论,认为陈国最后一个国君陈胡公20世孙陈闵公亡国后,他的两个儿子逃往阳武户牖避难,其中陈衍,生子二:长子名琏、次子名玙。琏以国为氏,姓陈;玙以胡公谥号为氏,姓胡。玙生澄,于是有胡氏一系。此为一说。但从胡公妫满到其21世孙玙,其间相距六百余年,若以胡公谥号为氏,当在胡公孙辈三、四代之间,不一定会延续到21世。有的胡氏族谱上说,胡氏始于陈胡公长子申公犀侯。胡公有二子,长子名犀侯,为申公,以胡公谥号为氏,姓胡;次子名皋羊,继兄即位,为相公。此又为一说。 对胡氏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源于胡子国,以国为氏。春秋时有两个胡子国,一为姬姓胡国,在今河南郾城一带,与郑国相邻,与陈国不远。一为归姓胡国,在今安徽阜阳一带,与陈国相邻,这个胡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小国,而是陈国的一个附庸国。《左传》载,"十五年吴王僚使公子光伐陈,取胡、沈而去。"这里的胡国和沈国,都是附庸于陈国的子国。陈国后期国力衰弱,自顾不遐,胡国先为吴国所掠,后亡于楚国。归姓胡国亡国后,后人分为两支,一为胡姓,一为归姓。 关于胡公的这两个来源,宋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说:"胡氏,子爵。其地在今颍州汝阳西三里胡城是也。春秋定公十五年,楚灭之,其后以国为氏。或云:胡公满封于陈,其后亦为胡氏。"他在这里提出了两个来源,但最早的姓氏书籍、早在汉代的《世本》认为胡姓源于陈胡公,且大多数胡姓族谱均记为源于陈胡公,所以我们还是取胡姓以胡公谥号为氏,与陈姓同源之说。 胡氏家谱源流甚早,现有确切文字可查的是宋代修的族谱。朱熹有《胡氏族谱序》存于世,《序》云: 胡氏之先自周武王封舜后胡公于陈,子孙以谥为姓,历汉文恭公,以迄晋关内侯质为立谱之鼻妫 啻 迨溃 屑湫蛘涯拢 鹗杵荩 蛄魉菰矗 杀敬镏Γ 髌滓源 覆煌 疽病: 献铀锛檀四茏哉裼谑保 蛩蛊字 糜猓 梢皇兰扒�蚴溃 闪恳病br>胡姓的郡望在唐代以前,主要在安定、新蔡两地,其中安定声望最高。安定郡在今宁夏固原。安定成为胡姓著名的郡望是在两晋时期,据《元和姓纂》记载,西汉时胡建始居安定。胡建曾任安定太守,"出门名户,占系陈国",即为陈国胡公满的后裔。东汉时,太尉胡广为安定人。三国时,魏荆州刺史胡质为安定人,其子胡威为青州刺史、平春侯,又迁居淮南。安定胡氏历经两晋,世代官宦,权倾朝野,由此安定胡氏名闻天下,安定胡氏成为天下胡姓最为显达、最庞大的一支。 南朝时,刘宋名将胡藩居江西华林(今江西奉新县西南),胡藩有60多个儿子,经数十年繁衍,成为当地大族,胡藩为华林胡氏始祖。自胡藩历24世,传至唐代胡魁,历任饶州判官、侍御史等职,胡魁有5个儿子,分居5处,蔚为华林五宗,华林胡氏走向兴盛。 华林五宗中,胡魁长子胡珰之后,宋代有国子监主簿胡仲尧兄弟,一门进士,盛极一时。胡珰后裔后来有迁到湖南、湖北、云南及江西其他地方的。迁至湖南的有一支居于浏阳中和乡,这里为罗霄山余脉,有一小山岭,名叫"西岭",西岭山脚下有一村子,自明末以来就有胡姓人居住,经400年繁衍生息,成为当地有名的"西岭胡氏"。到当代,西岭胡氏则有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据其族谱记载,西岭胡氏源于华林胡氏,族谱从陈胡公妫满起,至胡耀邦,已是第 130余代了。 胡氏家族的另一支在安徽徽州特别引人注目,他们创造的文化成为徽州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宋代,著名学者汪藻就曾这样说过:"大江之东以郡名者十,而士之慕学新安为最。新安之属以县名者六,而邑小多士,绩溪为最。绩溪之氏以族名者无虑百余,而学传子孙胡氏为最。" 绩溪是徽州的六县之一,今为安徽绩溪县。"绩溪胡氏"以其独特的文化而著称于世,为当地闻姓望族。绩溪胡氏著名的家族有三支,即"明经胡氏"、"金紫胡氏"、"尚书胡氏",人称"绩溪三胡"。 "明经胡氏"系由李姓改为胡姓者,是近代名人胡适和胡光墉(即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家族。 "金紫胡氏",其始祖为宋代名臣、学者胡舜陟(1083—1143),他因受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故后人把"金紫"作为其家族的称呼,称"金紫胡氏 "。金紫胡氏自家居绩溪后,聚族而居,世代为学,过着耕读与世宦相结合的生活。胡舜陟之子胡仔也是宋代大学者。据史载,宋、明、清三朝中,金紫胡氏共有 154种著作问世,著作多以解经为主,故有"经解世家"之称。 "尚书胡氏",其始祖可追溯到东晋时的胡焱。胡焱本是山东青州人,东晋时任骑常待官职,奉命镇守新安郡的歙县,咸康三年(公元337年),胡焱游览华阳镇(今绩溪县城),到了龙川(今绩溪县瀛洲乡坑口村),看到这里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是一块风水宝地。他便在龙川之口的荆林里占卦,大吉大利,于是举族从青州迁居于此,从此龙川村开始发展,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 《龙川胡氏宗谱序》记载:"我徽州固多世家,而华阳(即今绩溪)则以胡氏为首,胡氏又以龙川为首,龙川之胡氏即吾徽州郡亦无出其右者。"龙川胡氏的兴盛在元明之际,其家族在此间考中进士的接连不断。据统计,绩溪县历史上共有进士100余名,龙川村有典籍记载的就有11名,是有名的"进士村"。明代成化年后,龙川胡氏出了两位尚书胡富、胡宗宪,龙川胡氏达到鼎盛期,因此被人称作"尚书胡氏"。 "尚书胡氏"到近代则以经商而著名于世。当时因徽州山区地少,粮食奇缺,生存不易,大部分人一到成年就去外地做生意,穷则思变,于是逼出了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徽商。 《广韵》中说,陈胡公之后有公子非,因以胡非为氏。 另外,源于妫姓的还有胡毋氏,又作胡母氏,《广韵》、《姓氏急就篇》、《姓解》、《通志·氏族略》均载:齐宣王母弟封母乡,因战国齐国王室为田氏,本是妫姓陈氏后裔,所以齐宣王母弟远本陈胡公,近取母邑,为胡母氏。
参考资料:
1、胡姓族人在历史上播迁较早,曾在各地出现大量名人。
2、胡姓族人编写家谱较早,且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众多的堂号。
3、各支胡姓宗族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麦田胡氏族谱》,江西泰和胡氏一支辈份派语:“鉴彦通文,德重政大,仲福正昌,志玉庆炳,宗秀才贤,洪华荣受,增兴上国,必上醇禧,端垂永久,企汉文云。”宗支派语:“文云福祖,嗣志丹廷,永绍继续,世正善成。”寿支派语:“文云福廷,仕子清彦,世尚向秉,其三善成。”珍支派语:“文云福祖,添楚召义,廷厅敦公,明正善成。”昊支派语:“文云福俊益,思通文友冕,玉则光其贤,士民多显达,翼之学有本,安国才自超。”又民国二十五年,麦田胡氏合修宗谱,其通派辈份派语为:“德泽敷南国,鸿章锡远方,谦恭崇厚道,仁孝振纲常,治谋原笃�,缵绪克隆昌,勋业怀先代,钟祥保祚长。”
字辈排序
山东菏泽胡集镇胡氏字辈:(103世至117世)景忠金玉世,遵行孔孟道,效法唐虞德。
江西奉新胡氏字辈:“唐宋美名久著有虞盛德贻芳文章甲第继显道义真传蕃昌诚意正心本学修齐治平均良支分任在衍庆永远以绍书香”。
江西吉水西岭胡氏字辈:“吾祖肇伟基贤嗣诰广继诗书映伦理才华涣彩彰刚直弘扬远忠厚泰运升博爱劲震奋勋猷奕彪炳正仪来上国建策左良仕”。
源于妫姓:出自舜帝的33世后裔妫满。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大姬嫁给他,封之于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镇);
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后又封于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陈国,侯爵,以备三恪,又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淮阳),谥号胡公,因此又称胡公满、陈胡公。陈国公族后裔多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为氏,称胡氏。
扩展资料:
当代胡姓的人口已近1400多万,为全国第十五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五省,大约占胡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贵州、云南、江西、江苏、河南、重庆、山东,这七省又集中了35%。
湖北为当代胡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胡姓总人口的104%。全国形成了以长江流域省份多胡姓的全局,突出鄂湘赣皖浙和川渝黔云两个胡姓高聚集中心。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胡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的回迁十分强劲。
你好,咱们是一个村的。我是乃字辈。现住青岛市区
光玉乃克昌,同新(心)共作续(叙),千里少书香。我知道的就是这些了
另转载:烟台莱州市人南胡家村: 始祖胡大海,我们这里的辈份是:tong shan 为家训 光玉乃克昌 同心共作叙 千里少书香
经过网络查询转载以下内容:上面的字辈只是听老辈人的口述记忆下来的,有很多错误。请知情的宗亲指正
看族谱论越国武庄公胡大海世系
(以下是转载,非本人原创。。。。)
谱册之修盛于明、清,惜旧时烽烟四起、战乱不断,民迫于生计,背井离乡、浪迹天涯。更由于信息不灵、交通落后、疾病缠身、英年早逝等社会原因,致一家骨肉、同族、同胞兄弟,东离西散,互不相知。或因没有统一字辈;或因迁徙遗忘;或因先人文化有限、忽略、早逝,而累及后世,使谱史难考···“吾祖原籍凤阳府,靖难兵起迁东土。携手同行兄弟三,中有贾奴共步武。以一迁潍一迁文,言就尔居乐田圃。惟有吾祖德山公,相厥高王为安堵。初娶刘氏继聘包,子孙磊落能绳武,辨讼诬、识民苦,称德洋、颂恩普,种种善政难尽数。··”我 胡国用乃明臣 越国武庄公胡大海之后裔,先祖胡德山系胡大海第五子。靖难兵起,二十三世祖 德山,以不乐屈服,挟册而逃,遂家于黄邑之高王村。嗣后人丁日盛,棋布者三十余村。(···胡沐为二十一世;胡大海为二十二世;胡德山为二十三世··· 到我 胡国用已是四十三世了···)我族谱近代于清朝、民国三修。现始可考于清咸丰辛亥年间,谱载:“胡氏系出陈之满,···自唐而五代、而宋、而元、而明、而至于今,迁徙不一,而昭穆不紊者谱存也。··· 余胡氏自靖难兵起,二十三世祖 德山(胡大海的第五子)负老谱册,逃于黄邑,生五子:长琛、次璜、三琮、四珦、五璟。嗣后 琛祖生三子:长钧、次钊、三镛。皆居黄县。璜祖殇。琮祖生二子:长铨、次锺,亦居黄县。珦祖生一子镇,迁居莱邑。璟祖其后失叙。··· ”
修谱,是一项繁琐、细致、认真、严谨的工作。既不能攀高权贵、依附名人,又不可随意妄断、牵强附会。尊重史实、实事求是,是修谱的首要。纵观我谱,误处亦存,问题在一世至十七世间,年代混杂、同代异记、岁轮不符,或是前修者攀高、或是手中资料欠缺、或是主观臆断。总之,错误的地方、不当的措辞,必须认真的对待,并虚心地加以更正。这也是先人的志愿、我辈的必然!家乘异于国史。国史所以纪事,而家乘则所以敦宗睦族也。——作者:胡国用
今以我《胡氏族谱》为依据,自十八世 胡龙 公始,选录如下:
十八世 胡龙 字飞云,节度使,年五十五岁。妻赵氏。
十九世 胡羽 字臣銮,国子生,年六十二岁。妻孙氏。
二十世 胡楠 字香之,迪功郎,年七十二岁。妻陈氏。
二十一世 胡沐 字子熏,国子监丞,年五十三岁,元末迁凤阳府。妻刘氏。
二十二世 胡大海 字通甫,号百川,行一,铁面身长、智勇过人,佐明太祖取天下。急于荐贤而刘基、宋濂等人皆公所荐也。封越国武庄公,年五十七岁阵亡,配享太庙。妻徐氏、朱氏、朱氏、郭氏。
胡大渊 字子渊,行二,左都督。妻范氏。
二十三世 胡德济 字世美,行一,都督指挥使,袭越国公,年三十六岁失叙。妻陈氏。
胡德源 字世杰,行二,都督指挥使,年三十四岁阵亡。妻周氏。
胡德清 字世俸,行三,参知政事,年二十四岁阵亡。妻刘氏。
胡德淮 字世真,行四,都督佥事,年一十六岁阵亡。妻定汪氏未娶。
胡德山 字世重,号海滨,行五,原籍凤阳府虹县,以靖难迁于黄邑,锦衣卫千户,以子贵赠户部员外郎,有传入邑乘寓县志,年八十岁。妻刘氏、包氏。
胡德水 字世弱,行六,羽林千户,迁文登。妻王氏。
胡德林 字世茂,行七,迁潍县。妻周氏。
胡德琮 字世全,行一,左翼元帅,年三十五岁阵亡。妻冯氏。(胡大渊 之长子)
胡德琛 字世贡,行二,骄骑指挥使,年三十三岁阵亡。妻范氏。(胡大渊 之次子)
本人 胡国用 字信之,是越国武庄公胡大海第五子胡德山的直系后裔,住山东省龙口市屺母岛村。QQ1424977836 依我《胡氏族谱》记,到我辈已是胡氏四十三世了。
明臣越国武庄公胡大海的父辈与兄弟 简介:
胡大海 行一,字通甫,号百川,年五十七岁(1306年—1362年)阵亡,配享太庙;妻徐氏、朱氏、朱氏、郭氏。
胡大渊 行二,字子渊,左都督;妻范氏。
(胡大海、胡大渊为亲兄弟。其父 胡沐 字子熏;母刘氏。)
胡大河 行一,字汝通,锦衣卫千户,年四十三岁。迁徽州府;妻袁氏。
胡大渠 行二,字汝道,金吾卫指挥使,年五十六岁阵亡;妻赵氏。
(胡大河、胡大渠为亲兄弟。其父 胡杲 字子炁;母孙氏。)
胡海 行一,字汪洋,明太祖封为东川侯,年六十三岁阵亡,住武昌府;妻吴氏。
胡美 行二,字廷瑞,封豫章侯升临川侯,年五十六岁;妻张氏。
(胡海、胡美为亲兄弟。其父 胡巢 字子煎;母王氏。)
胡泉 行一,字汝清,封梁国公,年七十八岁;妻章氏。
胡汝 行二,字敬之,常德卫指挥使,年六十六岁;妻薛氏。
胡通 行三,字尚杰,都督佥事,年六十五岁;妻金氏。
(胡泉、胡汝、、胡通为亲兄弟。其父 胡窠;母徐氏。)
以上 胡大海、胡大渊、胡大河、胡大渠、胡海、胡美、胡泉、胡汝、胡通 九人皆为堂兄弟,名列我《胡氏族谱》之二十二世。
简述 本族直系先祖世序(自十八世胡龙 起):胡龙——胡羽——胡楠——胡沐——胡大海——胡德山——胡琛——胡镛——胡灏——胡植——胡熙正——胡以堪——胡士俶——胡怡(三十一世)——胡屿生——胡自省——胡盛——胡其温——胡洵——胡连贵——胡毓九(三十八世)——胡志善——胡维苹——胡本道——胡立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修谱宗亲拟自三十八世起,命名 辈分字式为:“毓善为家训,光裕乃克昌。同心延作述,千载绍书香。”
迁居龙口市屺母岛的 胡怡 后嗣,自三十八世起,命名字式为:“毓善维本,立国守贞。作承有道,庭振家声。” 我为胡氏四十三世,“国”字辈。······ 怀古追远,勿忘祖先。——————胡人言之(古月清风)······
《胡氏族谱》 序一:
(原始序)稽古虞舜,黄帝八世孙也。生于姚墟,以姚为氏。迁於妫汭,以妫为姓。皆因所居之地焉!自周武分封,求其后嗣,得虞阏父使为陶正,遂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於陈、是为胡公。吾胡氏之受姓,概自此始。惜乎!家声不振,隋唐而前、先祖之名讳,泯然失考。及天宝壬午,治祖以进士及第,吾族始克详叙。故谱册中,即以 治为始祖焉!
序二:
(述)德山祖迁黄邑歌:“吾祖原籍凤阳府,靖难兵起迁东土。携手同行兄弟三,中有贾奴共步武。以一迁潍一迁文,言就尔居乐田圃。惟有吾祖德山公,相厥高王为安堵。初娶刘氏继聘包,子孙磊落能绳武,辨讼诬、识民苦,称德洋、颂恩普,种种善政难尽数。嘉言懿行载邑乘,略举一二明肺腑。及今每到古冢前,心痛鼻酸不忍睹。”
——— 胡人言之(古月清风) 选自《胡氏族谱》
附 越国胡公世系考———(明) 虹令张凤翼 撰文:
越国公大海,虹之五都人。从明太祖廓清华夏,屡建奇功。父子兄弟一十二人佐命开基,拔城三十七座,血战三百余阵,勋业昭著。都督胡大渊、胡泉、胡美、胡涧(汝)、胡通皆大海伯仲也;子七人,长德济,大海既下信州,上以德济为行枢密院同佥守之,破陈友谅、李明,遂又破张士诚、吕珍,擢浙江行省右丞,克杭州迁浙江左丞,移镇于杭。次德源、德清、德淮,俱都督,殁于镇。又次德山、德水、德林。德济子继成,上念其为功臣裔,亲赐名,甫三岁召至南京护养,授东川侯。德济以征庄浪重伤卒。一门皆死王事。独德山、德水以襁褓不仕、同德林徙居山东获存。门第衰落,屡遭荼蓼。永乐后岐阳东瓯概停不袭,至嘉靖间,始有继绝推封之命。大海孙汝锺告袭,距继成五世、德济六世,在大海则七世矣。府县经核实申详,特以家业凉薄卒不果袭。嗟乎!以英武如越国固明之飞将军也。虽其马革疆场,勋业未半而考之,功臣庙祀己位次西平之下,使不与金华之难,则其所建笠有不凌六王而上者哉!乃不数传而辄斩,然不祀文诰荡为乌有。本支沦于齐庶,又何劝壮士于生前,慰忠魂于死后。即明太祖在天之灵且愀然,其弗宁矣。带砺之盟何在?吊古者痛之,因叙集其世第若此,以为观风举废者采焉。(原文载自清朝著《泗州志卷十一 艺文》)
胡人言之(古月清风QQ1424977836)
您好!
据《胡氏宗谱》记载,现在聚居在西递的胡氏宗族,始祖不姓胡而姓李,是唐昭宗李晔的小儿子,后由于梁王朱温篡位,逃难到江西婺源,改姓胡,取名昌翼。后来,这一家族的五世祖胡士良途经西递,被这里的山形水势吸引,便将全家从婺源迁居西递,从而写下了胡氏家族在西递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九百年的历史。唐太宗李世民,万万不会想到,他的后代竟会流落到皖南山区,而且改姓胡。
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并非后来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
胡氏还有两支源于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胡子国。一个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另一个胡国是归姓,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这两个胡子国亡国之后,王族子孙都以原国名为姓,又形成两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吧。
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
胡氏家谱:
胡姓家谱目录
5022北京延庆胡氏宗谱六卷
(清)胡崧等续编
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活字本 六册
美国
5023河北霸县胡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胡春煦等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油印本 一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光绪间。
5024辽宁本溪胡氏谱书一卷
(民国)胡玉文纂
民国十年(1921)手写本
辽宁本溪市富家楼乡富家楼村
5025上海安定胡民族谱不分卷
(清)胡鹏撰
清康熙六十年(1795)序写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5026上海胡氏家乘家传不分卷
(民国)胡祖德纂修
民国七年(1918)石印本 二册
上海文管
5027江苏丰县胡氏家谱四卷
(清)胡敬敷撰
清光绪四年(1878)钞本
江苏丰县传
5028江苏泗阳江南淮安府桃源县胡氏宗谱四卷
(清)胡锡椿五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江苏泗阳县档
5029江苏兴化泉溪胡氏宗谱
清这光二十九年(1849)木刻本 六册
江苏兴化县昭阳镂南沧办事处
注:谱首修於宋乾道九年胡淡谷。
5030江苏如皋胡氏世谱八卷
(民国)胡宗淦续修
民国五年(1916)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5031江苏镇江海陵胡氏支谱不分卷
(清)胡彬等重修
清咸丰元年(1851)翼经堂恭订写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版心作《润城胡氏宗谱》。
5032江苏镇江润南官塘桥胡氏重修宗谱四卷
(清)蒋茂柚纂修 胡名士倡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活字本 四册
5033江苏丹徒胡氏支谱四卷
(民国)胡煜续辑 胡炘协修。
民国十年(1921)安定堂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市博
美国
5034江苏常州安定胡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胡耀 胡荣庭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思贻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缺卷25)
民国间刻本
上海图
5035江苏常州胡氏宗谱十二卷
(清)胡英续修
清光绪二年(1876)乐善堂刊本 十二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嘉庆二十五年,此为三修。
5036江苏常州毘陵胡氏宗谱十二卷
(清)胡焜主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乐善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宋元佑四年胡宗愈始修。
5037江苏常州毘陵修善里胡氏宗谱五卷
(清)胡伯良修
清光绪五年(1879)敦本堂刊本 六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嘉庆二十年,此为三修。
5038江苏常州胡氏宗谱八卷
(民国)胡绍瑷纂修
民国五年(1916)大雅堂铅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
5039江苏常州东安胡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胡玉霖 胡生奎等纂修
民国十年(1921)世德堂木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5040江苏武进毘陵山东桥胡氏宗谱六卷
(清)胡雅堂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序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5041江苏武进毘陵胡氏世牒十卷
胡裕清等修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十册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2) 美国
5042江苏武进毘陵胡氏重修宗谱六卷
(民国)胡福留纂修
民国十六年(1927)敦本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注:清羸庆二十年孔昭始修。
5043江苏武进石安胡氏宗谱八卷
(民国)胡纪荣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庆宜堂活字刊本 八册
美国
5044江苏无锡安定胡民宗谱不分卷
民国七年(1928)思贻堂刊本 三十八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明嘉靖间,此为五修。
5045江苏江阴澄江香山胡氏宗谱四十二卷首一卷
(清)胡景堂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荣寿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5046江苏江阴澄江香山胡氏宗谱五十卷首一卷
(清)胡本坤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荣寿堂木活字本
三十四册
日本 美国
5047江苏昆山安定胡氏世谱十一卷
(清)胡口时修辑
清嘉庆中刊本 十册
上海图
5048浙江宁波蛟东胡氏重宗谱四卷
(清)胡丹书 王予藩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敬爱堂木活字木 二册
天一阁
5049浙江宁波慈东田湖村胡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朱宗燮 胡开科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永言堂木活字本
十册
天一阁
5050浙江宁波)慈溪田湖胡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
(民国)胡昌龙 胡方锷等纂修
民国十七年(1928)永言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天一阁
5051浙江宁波鉴桥胡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民国)董祖义 陈师蕃等纂修
民国七年(1918)立爱堂木活字本 五册
天一阁
5052浙江馀姚蜀溪胡氏宗谱□□卷
(清)胡启俊撰
清嘉庆十七年(1822)继亭堂刻本
浙江馀姚县文(存卷1、2)
5053浙江馀姚蜀溪胡氏宗谱六卷
(清)胡林垣纂辑
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继序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历史所 河北大学
注:清嘉庆十七年胡启俊始修。
5054浙江馀姚蜀溪胡氏宗谱八卷
(清)胡乃诚 胡丹耀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念祖堂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5055浙江馀姚柏山胡氏宗谱二卷末一卷
(民国)胡临川等修
民国三年(1914)享裕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5056浙江馀姚南门清风里胡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末一卷
(民国)杨荫寰 胡聚星纂修
民国九年(1920)豫萃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5057浙江鄞县文山胡氏宗谱不分卷
(清)胡禄沧 胡仍霖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年(1840)宋敕忠义堂木活字本
九册
天一阁(存八册)
5058浙江奉化鲒崎胡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乾隆钞本 一册
天一阁
5059浙江奉化鲒崎胡氏下宅房宗谱二卷
(清)马元度 胡世治纂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钞本 一册
天一阁
5060浙江奉化鲒崎胡氏宗谱□□卷
清道光钞本
天一阁(存卷2、4)
5061浙江奉化鲒崎胡氏思议公下下宅开四公派
世传不分卷
清同治钞本 一册(残)
天一阁
5062浙江奉化重修胡氏龚原西岙派宗谱不分卷
(清)周南性纂修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钞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
5063浙江奉化重修胡氏西溪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严澄卿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四十一年周性和。
5064浙江奉化蓬岛胡氏大房谱
(民国)董舒文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手钞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共二部)
注:谱始修於清道光三十年孙焕堂。
5065浙江奉化蓬岛胡氏西族房谱
(清)胡山隍 胡马元辑
手写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四十年周南性。
5066浙江象山田洋湖胡氏宗谱三卷
(清)胡经邦纂
清道光十二年(1832)木刻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067浙江象山田洋湖胡氏宗谱八卷
(清)胡日灌重修
清同治六年(1867)木刻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068浙江象山田洋湖胡氏宗谱六卷
(清)黄和 重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刻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069浙江象山田洋湖胡氏族谱六卷
(民国)秦英鉴重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070浙江象山象西胡氏宗谱二卷
(民国)陈寿龄重修
民国二年(1913)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071浙江象山象西胡氏宗谱□□卷
(民国)叶华重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存卷1)
5072浙江象山茅沿胡氏宗谱□□卷
民国五年(1916)石印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存卷l)
5073浙江平湖胡氏宗支记略不分卷
(清)胡家相等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铅印本 一册
北图
5074浙江德清武康胡氏宗谱□□
木刻本
浙江德清县清退办
注:胡氏明正德间由歙县迁。
5075浙江长兴安定胡氏宗谱□□卷
(民国)胡玉庭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
浙江长兴县博(存一博)
5076浙江绍兴山阴张川胡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胡以谦 (清)胡光文等修
清嘉庆十七年(1812)刊本 十六册
日本 美国
5077浙江绍兴山阴张川胡氏宗谱二十六卷
(清)胡光文纂修
清道光十年(1830)敦睦堂活字本 二十册
科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日本 美国
注:明天顺元年胡遐胡暹始修,此为五修。
5078浙江绍兴续修山阴张川胡民宗谱三十卷首
一卷
(清)胡广慈辑
清光绪十二年(1886)敦睦堂活字本 二十四册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明天顺元年胡遐胡暹始修,此为六修。
5079浙江绍兴张川胡氏宗谱四十卷
(清)胡钟生等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睦堂活字本 二十六册
北图 历史所 日本 美国
注:明天顺元年胡遐胡暹始修,此为七修。
5080浙江绍兴山阴胡民族谱不分卷
(清)胡焴草辑
清道光九年(1829)铅印本 二册
美国
5081浙江绍兴山阴江塘胡氏宗谱四卷
(清)胡启贤等修
清光绪六年(1880)联桂堂活字本 四册
美国
5082浙江绍兴山阴江塘胡氏宗谱四卷
(民国)胡锦奎等续修
民国十七年(1928)聊桂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河北大学
5083浙江绍兴胡氏家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胡裕燕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铅印本 十册
北图 哈尔滨师大(缺二卷) 日本 美国
注:题签作《胡氏省元公宗谱》。明成化八年胡
智创修。
5084浙江诸暨上金胡氏宗谱不分卷
(清)周钧纂辑
清乾隆九年(1884)清润堂木活字本
浙江图(存一卷)
5085浙江诸暨暨阳上金胡氏宗谱五卷
(清)胡鹏起总理
清咸丰十年(1861)清润堂活字本 五册
历史所
注:胡嘉靖二十八年始修。
5086浙江新昌胡氏宗谱六卷
(清)胡忠谅纂(序)
清嘉庆十二年(1808)木刻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注:此谱初修於宋嘉熙四年。
5087浙江新昌胡氏宗谱八卷
(清)胡梦麟 胡知人 胡亮工等撰
清道光二十年(1840)垂裕堂木刻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
注:本书初纂於宋嘉熙四年。
5088浙江新昌胡氏宗谱八卷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刻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4-8)
5089浙江新昌胡氏宗谱十卷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
浙江新昌县文管(存卷9、10)
5090浙江上虞古虞胡氏长者山支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胡如淇 胡肇彬等重修
清咸丰元年(1851)思成堂刻本 四册
北图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康熙四十四年,此为四修。
5091浙江上虞长者山胡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末一
卷徽信录
(清)胡舜琴 胡增祥纂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十一册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图
注:版心作《古虞胡氏长者山支宗谱》,始修於
清康熙四十四年,此为五修。
5092浙江嵊县剡北胡氏宗谱四卷
(清)胡元茂等续修
清咸丰四年(1854)五峰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5093浙江嵊县横路胡氏宗谱四卷
(民国)刘中喜重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明山乡横路村
注:本谱始纂於元大德十年。
5094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卷
民国五年(191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黄公埠老应山(存卷3)
5095浙江兰溪坦峰胡氏宗谱九卷
民国十年(192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殿山乡张塔头(不全)
5096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六卷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岩山乡
5097浙江兰溪胡氏宗谱七卷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钱村乡后胡
5098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十五卷
(民国)胡继章增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阁乡里胡村
注:明万历十四年初纂。
5099浙江兰溪青阳胡氏宗谱□□卷
民国三十四年(1945)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存一册)
5100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胡镜刚 胡文壬重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盂湖乡(不全)
5101浙江兰溪白山胡氏宗谱四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汪高乡
5102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四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汪高乡
5103浙江兰溪胡氏宗谱四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登胜乡胡店村
5104浙江武义安定胡氏宗谱三卷
(民国)何元顺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重修木刻本 二册
浙江金华市文管
5105浙江东阳兰岑胡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张振坷纂
清光绪十四年(1888)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虎鹿乡大路(存卷1)
注:谱始修於宋宝佑四年。
5106浙江义乌尚湖胡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胡廷桢 胡和学等纂修
民国二十九年(1940)排印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5107浙江常山胡氏宗谱二卷
(清)吴树筠重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阁底螂山头村
5108浙江常山胡氏宗谱十二卷
(清)陈修重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蒙圩村流泉坞
注:始修於清光绪七年。
5109浙江常山田村胡氏宗谱四卷
(民国)胡大龙续修
民国二年(1913)木刻本(序)
浙江常山县湖东乡朱家坞田村
注:首修於清乾隆五年。
有人知道胡氏宗祠姓名族谱吗
本文2023-10-09 02:46: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08113.html